东北师范大学(2010-2017)考研真题

合集下载

东北师范大学2010-2016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生物化学》试题

东北师范大学2010-2016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生物化学》试题

东北师范大学2010-2016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生物化学》试题2010年东北师范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业务课试卷专业名称:学科教学(生物)考试科目:生物化学(满分150分)考试时间:2010年1月10日下午说明:所有试题答案均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本试卷上一律无效。

一、写出或解读下列物质的结构式(30分)1、5-F-尿嘧啶2、6—磷酸葡萄糖3、乙酰CoA4、谷氨酰胺5、胱氨酸6、GTP二、说明下列物质在代谢中的作用(25分)1、S—腺苷蛋氨酸2、四氢叶酸3、DNA旋转酶4、转肽酶5、UDPG6、瓜氨酸三、糖是人体许多物质的合成原料,如以丙酮酸为起点,能否转变成下列化合物?请说明能否转变的理由。

(30分)1、亚油酸2、辛脂酸3、5—P—核糖4、赖氨酸5、丙酮6、胆固醇四、鱼藤酮是一种极强的杀虫剂,它可以阻断电子从NADH脱氢酶上的FMN向辅酶Q的传递(20分)(1)为什么昆虫吃了鱼藤酮会死去?(2)鱼藤酮对人和动物是否有潜在的威胁?收支的步骤)五、回答下列各问:(45分)1、说明铁卟啉在生物体内承担了哪些生物功能,如何行使这些功能?2、软脂酸合成与分解过程涉及哪些维生素,各起什么作用?3、说明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DNA复制的共同点与主要区别是什么?简要说明酶工程的主要研究内容2011年东北师范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业务课试卷专业名称:植物学、动物学、生理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态学考试科目:生物化学考试时间:2011年1月16日上午说明:所有试题答案均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本试卷上一律无效。

一、名词解释(共30分)核酸的增色效应,生物膜,酶的活性部位,氧化磷酸化,酮体,一碳单位二、写出下列物质的结构式(15分)α-葡萄糖,腺嘌呤核苷酸,假尿苷,卵磷脂,谷胱甘肽三、简要回答下列问题(50分)1、什么是蛋白质的变性和蛋白质沉淀,二者有何相似性和区别?2、简述原核细胞中双链DNA复制的分子机制。

东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基础《生物化学》历年考研真题汇编

东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基础《生物化学》历年考研真题汇编

4.写出丙酮酸脱氢酶系所包含的3种酶及5种辅因子的名称。(8分) 5.加入脲素至DNA溶液中为什么会使Tm下降?(3分) 6.真核生物的mRNA有何结构特点?(4分) 7.总结生物大分子组成的共同规律。(10分) 四、计算题(12分) 计算1摩尔油酸彻底氧化为CO2和H2O,净生成多少摩尔ATP?(要求写出能量收支的主要步 骤) 五、论述题(16分) 试评述英国科学家Sanger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主要科学贡献,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六、实验技术(25分) 1.列举实验室常用的测定蛋白质分子量的三种方法及原理,并加以评论比较。(15分) 2.说明分光光度计的工作原理,及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可进行哪些生物化学实验?(10 分)
2007年东北师范大学生物化学考研真题 2006年东北师范大学生物化学考研真题 2005年东北师范大学生物化学考研真题 2004年东北师范大学生物化学考研真题 2003年东北师范大学生物化学考研真题 2002年东北师范大学生物化学考研真题 2001年东北师范大学生物化学考研真题 2000年东北师范大学生物化学考研真题 1999年东北师范大学生物化学考研真题 1998年东北师范大学生物化学考研真题
2014年东北师范大学生物化学考研真题 专业名称:植物学、动物学、生理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 物学、生态学 考试科目:生物化学考试时间:2014年1月5日上午 说明:所有试题答案均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本试卷上一律无效。 一、比较下列概念(40分) 1.顺式作用元件与反式作用因子 2.RNA编辑与RNA干涉 3.共价修饰与共价催化 4.半保留复制与半不连续复制 5.N-糖苷键与O-糖苷键 二、写出下列物质的结构式或酶促反应方程式(20分) 1.谷胱甘肽 2.磷脂酰肌醇 3.cAMP 4.葡萄糖醛酸 5.氨基酰磷酸合酶Ⅰ 三、回答下列问题(28分) 1.举例说明遍多酸在生物代谢中的作用。(8分) 2.说明化学渗透学说的基本要点。(8分) 3.举例说明至少2种蛋白质合成抑制剂的作用机制。(4分) 4.说明乙酰辅酶A在代谢反应中的来源与去路。(8分) 四、计算题(12分) 计算1摩尔谷氨酸彻底氧化为CO2和H2O,净生成多少摩尔ATP?(要求写出能量收支的主要 步骤)

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有机化学考研真题

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有机化学考研真题

东北师范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业务课试卷考试科目:有机化学考试时间:2010年1月10日下午说明:所有试题答案均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本试卷上的一律无效1.用系统命名法命名下列化合物或写出结构式。

(10分)(1)C=CH3CCH3CH2CH2OHH3CH2C(2)CH3C CH2CH3H2C=CH(3)H3CONH2N(4)1-苯基-1-丁酮(5)L-苯丙氨酸2.比较下列各组化合物对于指定性质所表现的活性大小,从大到小排序(10分)(1)碱性:a 对甲苯胺 b 苄胺 c 2,4-二硝基苯胺 d 对硝基苯胺(2)酸性:a (CH3)3CNO2 b CH3CHO c CH3COCH3 d O2NCH2NO2(3)亲电取代反应活性:a N HbNc(4)进行SN1反应的速率aCCH 3CH 3BrbCH 2BrcCH 2CHCH 3Br(5)碳正离子的稳定性:a CH 3b CH 2c CH 33.完成下列反应,若为立体选择性反应,须写出产物的立体结构(20分)(1)CH 3CH 2CHONaHSO 3(饱和)Na 2CO 3(2)O HSCH 2CH 2SHH +兰尼Ni 2(3)CH 3CH 23OCl 2 (1mol)HOAc 2(4)HCHHO,HCl ZnCl 2Mg CH 3CH2CHOH 3O +(5)OCHOCH 3CHOOH -CrO 3,H +2H 5OH,H +(6)CH 323O OCH 2N 2(7)CH3N HCH 3I 2(8)EtO 2CCO 2Et H H(9)CH 2HBr(10)OKMnO 4-HIO 44.用化学方法鉴别下列化合物(20分)A CH 3B CH 2ClC OD E F5.用化学方法除去2=丁炔中少量的1-丁炔。

(10分)6.回答问题(20分)(1)碳酸根能写出几个等同的极限式?用共轭的方式表示之(2)硝基是一个拉电子基团,还是一个推电子基团?它在硝基乙烷和硝基苯两个化合物中的电子效应是否相同?说出它们的异同点并解释原因。

2017年东北师范大学考研教育学综合真题试卷_真题(含答案与解析)-交互

2017年东北师范大学考研教育学综合真题试卷_真题(含答案与解析)-交互

2017年东北师范大学考研(教育学综合)真题试卷(总分44, 做题时间90分钟)3. 简答题1.教育行动研究的步骤。

SSS_TEXT_QUSTI分值: 2答案:正确答案:教育行动研究是在教育情境中,研究人员和实际工作者结合起来解决某一实际问题或提高教师素质的一种方法,是通过研究真实的学校教育过程和情境,以提高自己的教育行动质量与教育行动效率为目的的研究模式。

目前影响较大的行动研究步骤和程序是由凯米斯提出来的,主要包括: (1)计划。

计划是指以大量事实和调查研究为前提,制订“总体计划”和每一步具体行动计划。

它包括发现问题、寻找方案、制订计划三个步骤。

(2)行动。

行动是指计划的实施,它是行动者有目的、负责任、按计划的行动过程。

(3)观察。

观察是指对行动的过程、结果、背景以及行动者的特点的考察。

观察是反思、修订计划和进行下一步的前提条件。

(4)反思。

反思是一个“螺旋圈”的终结,又是过渡到另一个“螺旋圈”的中介,目的在于寻找教师行动或实践的合理性。

这一环节包括:整理和描述、评价解释、写出研究报告。

2.简述时间取样法和事件取样法的优缺点,并自己选择一个问题设计一份观察记录表。

SSS_TEXT_QUSTI分值: 2答案:正确答案:(1)时间取样法。

优点:①方便易行,明确具体;②可以使研究者进行大样本研究,容易取得有代表性的样本;③既能进行定性分析,又能进行定量研究。

缺点:①很难记录行为发生的准确顺序;②对相关群体和个体差异的测量不准确。

(2)事件取样法。

优点:①省时简便;②收集到的资料比较全面,能了解行为产生的原因。

缺点:①可能会缺乏测量的稳定性;②记录时会中断行为的连续性;③偶尔发生的事件不适合使用事件取样法。

(3)观察记录表。

记一次20分钟的语文字词抄写作业:3.孔子德育观点及现实意义。

SSS_TEXT_QUSTI分值: 2正确答案:(1)德育内容:“仁”与“礼”。

“礼”为道德规范,“仁”是最高道德准则。

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汉语国际教育真题)

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汉语国际教育真题)

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汉语国际教育真题)汉语基础壹、汉语语言文学基础知识(共80分)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现代汉语普通话以()为基础方言。

2.()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

3.汉语富于音乐美的主要原因是()。

4.与印欧语系语言相比,汉语语法上的突出特点是()。

5.汉语共有()个主要方言。

6.方言中与普通话差别最大的是闽方言和 ( ).7.元音和辅音的区别是()。

8.按照结构er属于普通话中的()韵母。

9.普通话声母g、k、h从发音部位上看属于()。

10.部位是根据语音的( )分别出来的。

11.普通话上声调的调值是()。

12.现代汉语普通话有()个声母(不含零声母)。

13.普通话有()个韵母。

14. ( )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合系统。

15.汉字属于()文字。

16.历史上,汉字蹭被邻国日本、韩国、朝鲜、()借去记录他们本民族的语言。

17.由笔画组成的具有配汉字的构字单位叫()。

18.1988年公布的《现代汉语常用字表》共收入()个字。

19.语言中能狗独立运用的最小单位()。

20.多音节单纯词包括()、叠音词、音译词和拟声词。

21.合成词有复合式。

()和叠加式三种形式。

22.词语的附属色彩包括语体色彩,形象色彩和()色彩。

23.词汇由基本词汇和()组成。

24.汉语划分此类的主要依据是()。

25.“不是他就是你。

”属于()关系复句。

26.“尽管”在复句中表示的是()关系。

27.单句、复句是根据()给句子分的类。

28.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是根据()给句子分的类。

29.双音节状态形容词的重叠形式是()。

30.歇后语“下雨天出太阳___假晴(卿)运用了()修辞方式。

二、判断题(共20分)1.单纯词都是单音节的。

2.语素是最小的音译结合体。

3.汉语一共有包括轻声子啊内的5个声调。

4.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是汉语、英语、法语、阿谀、日语、阿拉伯语。

5.汉字在日常书写中一般采用辅助性字体_______楷书。

教育硕士入学考试教育综合真题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教育硕士入学考试教育综合真题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教育硕士入学考试教育综合真题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一、名词解释1. 《论语》答案:《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是后人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共二十篇,成书时间大约在春秋战国时期。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理论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

《论语》对中华民族的心理素质及道德行为产生了重大影响。

2. 蔡元培答案:蔡元培是我国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民主主义教育家,他为发展中国的新教育,建立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教育制度,作出了重大贡献。

其教育主要思想包括“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治学原则、“尚自然、展个性“的思想和教育独立论等。

191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对北京大学进行整顿和改革,对扭转北京大学腐败的校政和学风起了重大作用,使北京大学成为蜚声国内外的中国最高学府。

他毕生为中国的文化教育事业努力奋斗,对近代中国教育界、思想界的前进和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3. 《理想国》答案:《理想国》是由古希腊哲学家和教育家柏拉图所著,是柏拉图最有影响的著作,也是我们研究柏拉图教育思想的主要文献。

《理想国》成书于柏拉图壮年时期,约30万字,以其师苏格拉底和格劳孔、阿得曼托斯等人对话的形式表述其哲学、政治和教育思想。

理想国所谈论的教育问题涉及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和大学研究院的教育,以及工农、航海、医学等职业教育问题等,内容广泛。

自问世后一直是西方知识界必读之书,对西方哲学、社会政治和教育思想的发展均有重要影响。

4. 终身教育答案:终身教育是始于20世纪20年代,流行于20世纪60年代的国际教育思潮,与阶段性教育相对。

终身教育指人们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培养的总和,它包括各个年龄阶段的各种方式的教育,既有正规教育也有非正规教育;既有学校教育也有社会教育。

东北师范大学(2010—2015)《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名词解释考研真题及答案

东北师范大学(2010—2015)《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名词解释考研真题及答案

东北师范大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名词解释考研真题及参考答案(2010——2015)2010年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30分)1、语文(10年、14年、15年考察):“语文”是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学科中的一个最基本的概念。

是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合称,指通过听说读写等言语活动去养成听说读写的能力,以适应社会生活中听说读写的需要。

语文不是语言文学,也不是语言文章,而是语言的运用。

建国以前亦把语文称为“国文”或“国语”,1949年叶圣陶主持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工作,将新中国实施听说读写教育的学科正式定名为“语文”。

2、模块:“模块”原本是外来词,其基本内涵是在一个系统内若干个彼此具有一定独立性,完整性同时又有一定联系的部分。

教育学意义上的模块理论最早由美国认知心理学家福多提出。

《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方案(试行)》将模块解释为:“基于明确的教育目标,围绕某一特定内容整合学生经验和相关内容,构成相对完整、独立的学习单元。

其基本特点是(1)综合性。

每一模块以特定主题为核心,所有内容紧紧围绕主题设置。

(2)相对独立性。

它以科目内相对独立的内容为基础,围绕特定内容,对学生经验与社会生活等内容进行整合,形成相对独立的学习单元。

(3)相对开放性。

它改造了原有课程内容组织的梯状序列。

课程内容得以纵横沟通,相互连结。

(4)灵活性。

我们可以根据社会发展和教学要求,在每一组模块系列中选择从任何一个模块开始学习。

具有一定独立性,完整性同时又有一定联系的部分。

“模块”的这些特点使得它可以涵盖更为广泛的主题,打破学科界限壁垒,更好的适应工业技术迅猛发展的要求。

3、语文课程资源(10年、11年考察):是指能够转化为语文课程和服务于语文课程的各种因素和条件的总称。

语文课程资源的范围是广泛的,形式是多样的。

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等等。

自然风光、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

2017年东北师范大学考研教育硕士《教育综合》真题及答案

2017年东北师范大学考研教育硕士《教育综合》真题及答案

2017年东北师范大学考研教育硕士《教育综合》真题(总分1000, 考试时间90分钟)一、论述题1.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目的。

答案: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和"以学生发展为本"。

新课程改革的目的包括:在课程目标上,改变传统的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在课程结构上,改变传统的过于注重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状况,体现课程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在课程内容上,改变传统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和现代技术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生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在课程实施上,改变传统教学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的状况,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在课程评价上,改变传统课程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课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课程评价要从终结性评价转变为与发展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相结合。

在课程管理上,改变传统课程管理权限过于集中的弊端,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2. 教学中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答案:(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关系。

①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②学习间接经验必须以学生个人的直接经验为基础;③防止忽视系统知识的传授或直接经验积累的偏向。

(2)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关系。

①智力的发展与知识的掌握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依赖于他们智力的发展;②生动活泼地理解和创造性地运用知识才能有效地发展智力;③防止单纯抓知识教学或只注重智力发展的片面性。

(3)智力活动与非智力活动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东北师范大学333入学考试试题
教育学原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教育目的
2.外铄论
3.说服法
4.学校管理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结合各级《教师专业标准》谈教师的专业素养的基本内容。

2.简述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六大目标。

三、论述(20分)
论述教学过程中应处理好几处关系。

中国教育史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0分)
1.《学记》
2.书院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陈鹤琴活教育课程理论的基本内容及现代价值。

2.韩愈的《师说》中的教师观和意义。

外国教育史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0分)
1.《毛雷尔法案》 /莫雷尔法案
2.英国公学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简述赫尔巴特四步教学。

2.简述裴斯泰洛齐的要素主义教育。

教育心理学
一、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10分)
1.举例说明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受哪些因素影响
二、论述题(20分)
小欣遇到难题,数学老师不是直接给答案,而是通过一个个小问题的逐步引导,最终成功解答了。

联系维果斯基和布鲁纳的理论,分析数学老师的行为。

以及对今后教学中的启示。

2016年东北师范大学333入学考试试题
教育学原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学制
2.培养目的
3.道德教育
4.教师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简述教学与教育、智育的关系。

2.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

三、论述题(20分)
试述学校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重大作用。

中国教育史
一、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10分)
1.简述中国古代蒙养教材及特点
二、论述题(20分)
试论蔡元培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及其现代意义。

外国教育史
一、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10分)
1.简述《国防教育法》的内容。

二、论述题(20分)
试论卢梭自然主义思想观点及其现实意义。

教育心理学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0分)
1.精细加工策略
2.同化
二、论述题(20分)
论述观察学习的过程及其在教育中的作用。

2015年东北师范大学333入学考试试题
教育学原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狭义教育
2.隐性课程
3.榜样示范法
4.教学评价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

2.简述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及意义。

三、论述题(20分)
从教育的经济、政治、文化方面,谈谈教育的社会功能。

中国教育史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0分)
1.朱子读书法
2.京师同文馆
二、论述题(20分)
谈谈孔子的德育思想对当今社会德育的启示。

外国教育史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0分)
1.骑士教育
2.《教育诗》
二、论述题(20分)
试比较杜威和赫尔巴特在课程理论方面的异同。

教育心理学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0分)
1.发现学习
2.自我效能感
二、论述题(20分)
对于一个在学习上自暴自弃,不思进取的学生,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怎么做?
2014年东北师范大学333入学考试试题
教育学原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0分)
1.美育
2.因材施教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10分)
1.简述教育的基本职能。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结合我国的教育方针的最新及精神实质,就我国当前教育实践在教育方针贯彻执行上所存在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2.论述基础教育的奠基性价值及其实现。

中国教育史
一、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10分)
1.简述《学记》在教学论上的主要贡献。

二、论述题(20分)
评述1922年壬戌学制改革。

外国教育史
一、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10分)
1.简述英国《1988教育改革法》的主要内容。

二、论述题(20分)
评述杜威关于教学方法的理论。

教育心理学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0分)
1.学习策略
2.最近发展区
二、论述题(20分)
结合实际谈谈如何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

2013年东北师范大学333入学考试试题
教育学原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义务教育
2.活动课程
3.班级授课制
4.教学直观性原则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简述我国的教育目的在《教育法》中的体现,其中体现的精神实质是什么?
2.简述教学与智育的关系。

三、论述题(20分)
有人说:“一两遗传胜过万吨黄金”,这种说法对吗?说明你的道理。

中国教育史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0分)
1.学记
2.中华职业教育社
二、论述题(20分)
试论述孔子教学方法及其现实意义。

外国教育史
一、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10分)
1.简述苏格拉底法的基本内容。

二、论述题(20分)
试述杜威的课程与教材论的相关内容及其现实意义。

教育心理学
一、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10分)
1.简述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

二、论述题(20分)
某地某学校根据学生入学前的智商高低来分快慢班。

试论述你的想法,并用心理学的相关知识进行评价。

2012年东北师范大学333入学考试试题
教育学原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0分)
1.课程标准
2.义务教育
二、简答题(每小题20分,共20分)
1.简述中小学研究性学习的目标。

三、论述题(30分)
论述全面发展的教育各育之间的关系。

中国教育史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0分)
1.生活教育
2.学而优则仕
二、论述题(20分)
论述孔子的德育及当代价值。

外国教育史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0分)
1.苏格拉底法
2.《学制令》
二、论述题(20分)
评述终身教育思潮。

教育心理学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0分)
1.流体智力
2.先行组织者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20分)
1.简述归因理论。

2.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2011年东北师范大学333入学考试试题
教育学原理
一、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简要回答教学过程中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2.简要回答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二、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论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及其各自作用。

2.列出我国基础教育存在的两例主要问题,并就其中一例做深入剖析。

中国教育史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0分)
1.有教无类
2.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
二、论述题(20分)
试论述《学记》在教育管理和教学论上的贡献。

外国教育史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0分)
1.苏格拉底法
2.《初等教育法》
二、论述题(20分)
试论20世纪60年代美国中小学的课程改革。

教育心理学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0分)
1.概括化理论
2.努力管理策略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简述奥苏泊尔的有意义接受说。

2.简述成败归因理论。

2010年东北师范大学333入学考试试题
教育原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0分)
1.美育
2.因材施教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简要回答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及其各自的地位和作用。

2.简要回答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及其各自的地位和作用。

3.简要回答教育的本体功能。

三、论述题(20分)
结合我国近来年对“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讨论,谈谈你对素质教育的认识和理解。

中国教育史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0分)
1.论语
2.蔡元培
二、论述题(20分)
试论述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外国教育史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0分)
1.《理想国》
2.终身教育
二、论述题(20分)
评述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课程改革。

教育心理学
一、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10分)
1.简要介绍几种主要的动机理论。

二、论述题(20分)
什么是创造性?如何对学生进行培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