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型织物设计实验报告
棉布实验实训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棉布的基本特性和生产工艺。
2. 掌握棉布的质量检测方法。
3. 培养实际操作技能,提高对棉布的认识和鉴别能力。
二、实验时间2023年X月X日三、实验地点纺织工程实验室四、实验器材1. 棉布样品2. 棉布质量检测仪器3. 计量工具(尺子、天平)4. 记录本五、实验步骤1. 棉布样品观察- 观察棉布的色泽、纹理、手感等外观特征。
- 记录棉布的规格尺寸。
2. 棉布成分分析- 使用显微镜观察棉纤维的形态和结构。
- 分析棉纤维的长度、细度等指标。
3. 棉布物理性能检测- 断裂强度测试:使用拉力机测试棉布的断裂强度。
- 耐磨性测试:使用耐磨仪测试棉布的耐磨性能。
- 吸湿性测试:使用吸湿仪测试棉布的吸湿性。
4. 棉布质量评价- 根据检测结果,评价棉布的质量等级。
- 分析影响棉布质量的因素。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棉布样品观察- 观察到的棉布色泽均匀,纹理清晰,手感柔软。
- 记录棉布的规格尺寸为:宽X米,长Y米。
2. 棉布成分分析- 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棉纤维形态为长条状,结构紧密。
- 棉纤维长度平均为X毫米,细度为Y支。
3. 棉布物理性能检测- 断裂强度测试结果显示,棉布的断裂强度为Z牛顿。
- 耐磨性测试结果显示,棉布的耐磨次数为A次。
- 吸湿性测试结果显示,棉布的吸湿率为B%。
4. 棉布质量评价- 根据检测结果,该棉布质量等级为XX级。
- 影响棉布质量的因素包括:纤维质量、纺纱工艺、织造工艺等。
七、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棉布的基本特性和生产工艺,掌握了棉布的质量检测方法。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培养了实际操作技能,提高了对棉布的认识和鉴别能力。
同时,我们认识到影响棉布质量的因素较多,需要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控制。
八、实验建议1. 加强对棉纤维原料的筛选,提高纤维质量。
2. 优化纺纱工艺,提高棉纱质量。
3. 优化织造工艺,提高棉布质量。
4. 定期对棉布进行质量检测,确保产品质量。
九、实验心得本次实验让我对棉布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认识到实际操作技能的重要性。
布样分析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对纺织品的纤维成分进行快速、无损、无污染的检测,验证纺织产品成分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提高检测速度和效率。
二、实验原理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是一种基于物质分子振动和转动能级跃迁的光谱分析方法。
不同纤维成分具有特定的近红外光谱特征,通过分析样品的近红外光谱,可以实现对纤维成分的定性定量分析。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不同纤维成分的纺织品样品(棉、涤纶、氨纶、锦纶、粘胶等)。
2. 实验仪器:近红外光谱仪、光谱采集探头、电脑、数据处理软件等。
四、实验步骤1. 样品准备:将不同纤维成分的纺织品样品分别剪成小块,放入样品袋中,标明样品名称和纤维成分。
2. 样品检测:将样品放置在光谱采集探头下,进行近红外光谱扫描。
扫描过程中,确保样品与探头接触良好,避免产生气泡或遮挡。
3. 数据采集:记录样品的近红外光谱数据,并将数据导入数据处理软件。
4. 数据处理:利用数据处理软件对采集到的光谱数据进行预处理、峰提取、峰拟合等操作,得到纤维成分的定量结果。
5. 结果分析:对比实验结果与样品标签上的纤维成分,验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通过对不同纤维成分的纺织品样品进行近红外光谱分析,得到以下结果:(1)棉纤维成分含量为45.2%,涤纶成分含量为34.8%,氨纶成分含量为10.5%,锦纶成分含量为9.5%。
(2)棉纤维成分含量为50%,涤纶成分含量为30%,氨纶成分含量为15%,粘胶成分含量为5%。
2. 结果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能够准确、快速地检测纺织品的纤维成分。
与样品标签上的纤维成分对比,检测结果的相对误差均在可接受范围内。
六、实验结论1.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纺织品纤维成分检测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可实现快速、无损、无污染的检测。
2. 该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可满足纺织品生产企业、社会公共检测机构和政府监管机构的需求。
纺织科学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纺织纤维的基本性质和分类。
2. 掌握纺织材料的基本测试方法。
3. 分析不同纺织材料的性能差异。
4. 熟悉纺织工艺流程。
二、实验原理纺织科学是研究纤维、纱线、织物及其相关产品的生产、加工和应用的科学。
本实验通过观察、测试和分析,了解纺织纤维的基本性质,掌握纺织材料的测试方法,并分析不同纺织材料的性能差异。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棉纤维、化纤(如涤纶、腈纶)、麻纤维等。
2. 实验仪器:电子天平、强力仪、细度仪、色差仪、纤维长度测试仪、显微镜等。
四、实验步骤1. 纤维基本性质测试a. 纤维长度测试:使用纤维长度测试仪,测量纤维的平均长度、最长长度、最短长度等。
b. 纤维细度测试:使用细度仪,测量纤维的细度,如线密度、支数等。
c. 纤维强力测试:使用强力仪,测试纤维的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等。
d. 纤维色差测试:使用色差仪,测试纤维的颜色差异。
2. 纱线性能测试a. 纱线强力测试:使用强力仪,测试纱线的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等。
b. 纱线细度测试:使用细度仪,测试纱线的线密度、支数等。
c. 纱线捻度测试:使用捻度仪,测试纱线的捻度。
3. 织物性能测试a. 织物强力测试:使用强力仪,测试织物的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等。
b. 织物透气性测试:使用透气性测试仪,测试织物的透气性能。
c. 织物吸湿性测试:使用吸湿性测试仪,测试织物的吸湿性能。
4. 纺织工艺流程观察a. 纤维制备:观察纤维的制备过程,如开松、梳理、并条等。
b. 纱线制备:观察纱线的制备过程,如并纱、络筒、捻线等。
c. 织物制备:观察织物的制备过程,如织造、整理、染色等。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纤维基本性质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不同纤维的长度、细度、强力等基本性质数据。
结果表明,棉纤维的平均长度较长,细度较细,强力较高;化纤(如涤纶、腈纶)的平均长度较短,细度较细,强力较高;麻纤维的平均长度较短,细度较粗,强力较高。
2. 纱线性能实验结果显示,棉纱线的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较高,透气性较好;化纤纱线的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较高,但透气性较差;麻纱线的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较高,透气性较好。
棉针织物实验报告

231.6
白度 B C
235.8 235.2
A
105.3
强力 B C
102 102.9
A
29.7
毛效 B C
19.2 22.5
K2
K3 k1 k2 k3
236.7
233.1 77.2 78.9 77.7
229.8
288.5 78.6 76.6 79.5
237.9
231.3 78.4 79.3 77.1
95.1
102 35.1 31.7 34
98.1
102.3 34 32.7 34.1
99.6
99.9 34.3 33.2 33.3
34.8
18 9.9 11.6 6
32.1
31.5 6.4 10.7 10.5
27
31.8 7.5 9 10.6
R
主次因素 最佳方案 终结方案
1.7 2.9 2.2 3.4 1.4 1.1 5.6 4.3 3.1
预缩
• 目的:防止织物收缩(主要原因棉针织物 的易变形的线圈结构) • 措施:防缩整理 • 方法:三超喂防缩、阻尼预缩等 • 设备:预缩机
前处理工艺优化
• 影响因素 • 煮炼时间
• 多功能助剂
• 双氧水
因素 水平
A
煮炼时间min
B
多功能助剂g/L
C
双氧水g/L
1 2 3
40 45 50
4 5 6
C 4 5 6 5 6 4 6 4 5
白度%
毛效cm
强力N
76.9 78.3 79.5 80.4 76.3 79.9
78.5 78.3 79.2
5.5 10.5 13.8 9.8 14 10.9
织物原料分析实验报告

织物原料分析实验报告引言织物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材料之一,它由不同的纤维所组成。
了解织物的原料成分对于选择合适的洗涤方式以及保养方式至关重要。
因此,进行织物原料分析实验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了解织物的成分及特性。
本实验旨在通过化学测试方法,分析织物的原料成分。
材料与方法材料:- 纯棉织物样品- 涤纶织物样品- 醋酸- 碘液- 湿润试纸- 酒精灯- 显微镜- 试管方法:1. 根据实验需求,准备纯棉织物样品和涤纶织物样品。
2. 将纯棉织物样品撕碎成小块,并放入试管中。
3. 加入适量的醋酸,放置片刻。
4. 加入少量的碘液,观察是否出现变色反应。
5. 使用湿润试纸测试织物样品的酸碱性质。
6. 重复以上步骤2-5,用涤纶织物样品进行实验。
7. 使用显微镜观察两种织物的纤维结构差异。
实验结果1. 纯棉织物样品:- 在醋酸中放置片刻后,织物样品未出现明显变色反应。
- 使用湿润试纸测试时,织物样品呈现中性。
- 在显微镜下观察,纯棉织物的纤维结构呈现交织状。
2. 涤纶织物样品:- 在醋酸中放置片刻后,织物样品未出现明显变色反应。
- 使用湿润试纸测试时,织物样品呈现中性。
- 在显微镜下观察,涤纶织物的纤维结构呈现平行排列。
分析与讨论纯棉织物的主要成分为纯棉纤维,它是天然的植物纤维,具有良好的吸湿性和透气性。
在实验中,纯棉织物在醋酸中未发生明显的变色反应,表明它对酸性物质相对稳定。
使用湿润试纸测试时,织物呈现中性,进一步佐证了其稳定性。
纤维结构的交织状也是纯棉织物的特点之一。
涤纶织物的主要成分为涤纶纤维,它是合成纤维之一,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和抗皱性。
在实验中,涤纶织物在醋酸中未发生明显的变色反应,说明它对酸性物质相对稳定。
使用湿润试纸测试时,织物呈现中性,进一步佐证了其稳定性。
纤维结构的平行排列也是涤纶织物的特点之一。
结论通过本实验的织物原料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纯棉织物主要由纯棉纤维组成,具有良好的吸湿性和透气性。
纺织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棉织物的强力测试实验日期:2023年3月15日实验地点:纺织工程实验室一、实验目的1. 了解棉织物的强力测试原理和方法。
2. 掌握棉织物强力测试仪器的使用。
3. 分析棉织物的强力特性。
二、实验原理棉织物的强力是指棉织物在拉伸过程中承受的最大力。
棉织物的强力与其原料、工艺、组织结构等因素有关。
本实验通过棉织物强力测试,可以了解棉织物的强力特性,为棉织物的生产、选用和加工提供依据。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实验仪器:强力测试仪、剪刀、尺子、棉织物样品。
2. 实验材料:棉织物样品(纯棉布、府绸、卡其等)。
四、实验步骤1. 样品准备:将棉织物样品按照实验要求裁剪成规定尺寸的试样,每组试样不少于5个。
2. 样品处理:将试样进行预处理,包括去除毛羽、整理边缘等。
3. 强力测试:将试样安装在强力测试仪上,设定测试参数,进行强力测试。
测试过程中,观察试样的断裂情况,记录最大拉力值。
4. 数据处理:计算每组试样的平均强力,分析棉织物的强力特性。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纯棉布强力测试结果:试样类型 | 平均强力(N)--------|---------纯棉布1 | 40.5纯棉布2 | 41.2纯棉布3 | 39.8纯棉布4 | 40.8纯棉布5 | 41.5平均强力 | 40.6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纯棉布的平均强力为40.6N,说明纯棉布具有较高的强力。
2. 府绸强力测试结果:试样类型 | 平均强力(N)--------|---------府绸1 | 33.4府绸2 | 34.1府绸3 | 32.9府绸4 | 33.6府绸5 | 34.2平均强力 | 33.5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府绸的平均强力为33.5N,说明府绸的强力低于纯棉布。
3. 卡其强力测试结果:试样类型 | 平均强力(N)--------|---------卡其1 | 42.3卡其2 | 43.1卡其3 | 41.9卡其4 | 42.6卡其5 | 43.5平均强力 | 42.5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卡其的平均强力为42.5N,说明卡其的强力高于纯棉布。
棉型织物设计实验报告

棉型类织物设计一、目的与要求-l、初步了解织物设计的知识.掌握小样工艺计算的方法。
2、进一步掌握制识小样的操作方法。
3、通过对所织小样的分析.理解影响织物外观的因素.二、设计内容l、设计织物组织根据没计意图确定地组织和边组织,画出组织上机图.2、设计配色根据设想的色彩效果.选择相应颜色的纱线并确定经向和纬向的色纱排列。
3、设计织物规格①确定纱线规格:根据织物风格的要求,选择纱线的原料及号数。
②确定经纱密度P j和纬纱密度P w.经,纬纱密度对织物风格及物理性能有重要影响。
经、纬纱密度的确定应综合考虑纱线的原料、号数及织物组织等因素。
通常,当选用的纱线较粗,刚性较大,或组织的交织点较多时,纱线密度应小些,反之,应大些。
具体值可参照附录一,二中的类似产品确定.③确定织物幅宽L一般要求小样幅宽L=10-15cm4、设计上机工艺参数①筘号筘号是钢筘的一项规格指标,表示钢筘单位长度内的筘齿数,它通常有公制和英制两种表示方法。
公制筘号(N公):钢筘上10厘米长度内的筘齿数。
英制筘号(N英):钢筘上每2英寸长度内的筘齿数。
它们的换算关系:N英=0.508N公筘号的的计算式:N公=%) 1(abPj a式中: b----每筘齿穿入的经纱根数。
一股为2—4根/齿。
a w ----纬纱织缩率。
一般为3一7%,具体值可参照附录二中的类似品种确定。
计算所得的N 公尚须根据现有的设备器材情况予以修正.修正方法如下: I 、参照计算值N 公在现有筘号中选择相近的筘号N 公/,并代入%1/w a b j N P -⨯=公公式计算,若P j 在合理范围内,则所选筘号可行。
II 、若P j 超出合理范围,可改变b 值后重新计算N 公,并按方法I 进行修正,直至可行。
注:根据N 公/计算得到的P j 即为小样的经密。
②总经根数Z :计算式:Z=地经根数+边经根数=总经根数应取整数,并尽量修正为穿综循环的整数倍,边纱根数可参考类似品种确定。
纤维工艺编织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纤维工艺编织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 掌握不同纤维材料在编织过程中的特性和表现。
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实验原理纤维工艺编织是一种利用各种纤维材料,通过手工或机械编织而成的工艺技术。
实验过程中,通过改变纤维材料、编织方式和图案,可以创造出各种美观实用的编织品。
本实验主要涉及以下原理:1. 纤维材料的选择:根据编织品的使用场合和功能,选择合适的纤维材料,如棉、麻、丝、毛等。
2. 编织方式:根据纤维材料的特性和编织要求,选择合适的编织方式,如平纹、斜纹、提花等。
3. 编织图案:设计美观实用的编织图案,使编织品更具艺术性和实用性。
三、实验材料与工具1. 实验材料:棉线、麻线、丝线、毛线等。
2. 实验工具:编织机、剪刀、尺子、铅笔等。
四、实验步骤1. 材料准备:根据编织要求,选择合适的纤维材料和编织工具。
2. 编织设计:根据纤维材料的特性和编织要求,设计美观实用的编织图案。
3. 编织操作:按照编织图案,进行编织操作,注意纤维材料的张力、编织方式的变换和图案的准确性。
4. 编织完成:完成编织后,检查编织品的质量,如有需要,进行修整。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通过本次实验,成功编织出不同材质和图案的编织品,如围巾、帽子、鞋垫等。
2. 实验分析:a. 纤维材料的选择:不同纤维材料在编织过程中具有不同的特性和表现,如棉线柔软舒适、麻线坚韧耐用、丝线光滑细腻、毛线保暖舒适等。
b. 编织方式:不同的编织方式对编织品的外观和质感产生较大影响,如平纹编织密度大、斜纹编织有弹性、提花编织图案丰富等。
c. 编织图案:合理的编织图案可以提升编织品的美观性和实用性。
六、实验总结1.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纤维工艺编织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 了解了不同纤维材料在编织过程中的特性和表现。
3. 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七、实验建议1. 在实验过程中,注意纤维材料的张力,避免编织品出现松弛或紧绷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棉型类织物设计
一、目的与要求-
l、初步了解织物设计的知识.掌握小样工艺计算的方法。
2、进一步掌握制识小样的操作方法。
3、通过对所织小样的分析.理解影响织物外观的因素.
二、设计内容
l、设计织物组织
根据没计意图确定地组织和边组织,画出组织上机图.
2、设计配色
根据设想的色彩效果.选择相应颜色的纱线并确定经向和纬向的色纱排列。
3、设计织物规格
①确定纱线规格:根据织物风格的要求,选择纱线的原料及号数。
②确定经纱密度P j和纬纱密度P w.
经,纬纱密度对织物风格及物理性能有重要影响。
经、纬纱密度的确定应综合考虑纱线的原料、号数及织物组织等因素。
通常,当选用的纱线较粗,刚性较大,或组织的交织点较多时,纱线密度应小些,反之,应大些。
具体值可参照附录一,二中的类似产品确定.
③确定织物幅宽L
一般要求小样幅宽L=10-15cm
4、设计上机工艺参数
①筘号
筘号是钢筘的一项规格指标,表示钢筘单位长度内的筘齿数,它通常有公制和英制两种表示方法。
公制筘号(N
公
):钢筘上10厘米长度内的筘齿数。
英制筘号(N
英
):钢筘上每2英寸长度内的筘齿数。
它们的换算关系:N
英=0.508N
公
筘号的的计算式:
N公=
%) 1(
a
b
Pj a
式中: b----每筘齿穿入的经纱根数。
一股为2—4根/齿。
a w ----纬纱织缩率。
一般为3一7%,具体值可参照附录二中的类似
品种确定。
计算所得的N 公尚须根据现有的设备器材情况予以修正.修正方法如下:
I 、参照计算值N 公在现有筘号中选择相近的筘号N 公/,并代入
%1/w a b j N P -⨯=公公式计算,若P j 在合理范围内,则所选筘号可行。
II 、若P j 超出合理范围,可改变b 值后重新计算N 公,并按方法I 进行修正,
直至可行。
注:根据N 公/计算得到的P j 即为小样的经密。
②总经根数Z :
计算式:
Z=地经根数+边经根数
=
总经根数应取整数,并尽量修正为穿综循环的整数倍,边纱根数可参考类似品种确定。
5,填写小样规格、工艺表
纱线原料 : ;筘号: ;
纱线号数: 、 地经根数: 、
纱线密度: ; 边经根数: ;
织物幅宽: ;
色经纱排列: ;
色纬纱排列: ;
上机图(包括地组织和边组织的组织图、穿综图、穿筘图,纹板图。
三、布边的设计
1、布边的作用
① 防止经纱松散脱落,保持织物边部整齐平整。
② 增加边部强力,提高织物在织造和后整理过程中抵抗外力的能力。
③ 增加织物的美观性。
)布边每筘穿入数
布身每筘穿入数(边经根数)标准幅宽()经纱密度(根-⨯+⨯1cm /cm
2、宽度
要满足加工过程中的要求,一般占整个布幅的0.5~1.5%,边经纱根数有12×2根、16×2根、24×2根等配置。
3、边纱密度
依据织物经纱密度确定:
①织物密度不大时P j
边>P
j地
②织物密度较大时P j
边=P
j地
③织物密度很大时P j
边<P j地
4、组织要求
①边组织与地组织的缩率应基本接近,即交织次数不宜相差太多。
②两侧布边都应交织上。
③尽量不加边综。
常用的边组织有1
1
平纹、
2
2
重平、
2
2
斜纹、
2
2
方平组织。
④边经根数
每侧布边的经纱根数为边经穿综循环数及边经每筘齿穿入数的公倍数。
常见的配置为:1 2×2根.16×2根,10×2根.
四、小样试织
1、主要设备及工具
小样机、整经扳、穿综勾、插筘刀、纹钉扳手。
2、操作步骤及方法
①整经
②上机
③穿经
④编制纹帘
⑤织造
⑥下机
五、实验分析
实验小样的经密、纬密、纬织缩率和幅宽,观察织物组织及风格.将以上各项与设计资料对比,找出差距,分析影响因素及形成原因。
棉型类织物设计实验报告
织物名称
一、目的与要求
二、实验设备及工具
三、织物设计内容及依据
l、设计织物组织
2、设计配色
3、设计织物规格
①确定纱线规格:
②确定经纱密度P j和纬纱密度P w.
③确定织物幅宽L
4、设计上机工艺参数
①筘号
②总经根数Z:
5,填写小样规格、工艺表
纱线原料:;筘号:;
纱线号数:、地经根数:、
纱线密度:;边经根数:;
织物幅宽:;
色经纱排列:;
色纬纱排列:;
三、小样试织步骤
四、实验作业
1、粘贴小样织物(15cm×15cm左右)
2、绘出上机图(包括地组织和边组织的组织图、穿综图、穿筘图,纹板图)。
五、实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