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哮喘的分级治疗

合集下载

目前gina对支气管哮喘的分级标准

目前gina对支气管哮喘的分级标准

目前gina对支气管哮喘的分级标准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疾病,其特点是气道炎症和不定期阻塞,导致呼吸困难和哮喘发作。

在临床上,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和发作频率,医生通常会将支气管哮喘分为不同的级别,以便更好地管理和治疗疾病。

目前,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全球哮喘和过敏疾病学会(GINA)是世界范围内对支气管哮喘进行分级的权威机构。

而本文将主要介绍目前GINA对支气管哮喘的分级标准。

一、GINA对支气管哮喘的分级标准1.轻度哮喘:该类型的患者通常在每周内只出现少于一次的哮喘发作,夜间仅时有症状,肺功能试验显示FEV1(1秒用力呼气容积)大于80%的预期值。

2.中度哮喘:该类型的患者通常在每周内出现1-2次的哮喘发作,夜间症状频繁,肺功能试验显示FEV1在60%至80%的预期值之间。

3.重度哮喘:该类型的患者通常每周出现多次的哮喘发作,夜间症状频繁且严重影响睡眠,肺功能试验显示FEV1低于60%的预期值。

4.危重型哮喘:这是支气管哮喘的最严重类型,通常表现为持续性严重哮喘,夜间症状频繁且严重影响睡眠,肺功能试验显示FEV1低于30%的预期值。

二、GINA对支气管哮喘分级的意义对支气管哮喘进行分级有助于医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有针对性地制定治疗方案。

同时,也有利于患者更好地认识和控制自己的疾病。

而不同分级的患者需要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比如对于轻度哮喘患者,通常只需要使用短效支气管舒张剂控制症状即可,而对于危重型哮喘患者,则需要常规使用长效支气管舒张剂和吸入类固醇等治疗方法。

三、GINA对支气管哮喘分级的局限性虽然GINA对支气管哮喘分级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支气管哮喘的发作和症状是不确定的,很难准确判断患者所处的分级。

其次,分级标准是基于患者的症状和肺功能试验结果制定的,但并没有考虑到个体差异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四、GINA对支气管哮喘分级的临床应用尽管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GINA对支气管哮喘的分级标准仍然得到临床医生和研究人员的普遍认可和应用。

哮喘分级治疗方案

哮喘分级治疗方案

哮喘分级治疗方案引言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全球范围内都有广泛的患者群体。

哮喘的严重程度往往是多样化的,因此,对于不同分级的哮喘患者,需要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哮喘分级以及相应的治疗方案。

哮喘的分级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标准,哮喘可分为四个级别:1.轻度哮喘(Intermittent Asthma):症状发作不超过1周1次,夜间症状发作不超过2次/月。

2.轻度持续哮喘(Mild Persistent Asthma):症状发作超过1周1次,但不每天发作,夜间症状发作3-4次/月。

3.中度持续哮喘(Moderate Persistent Asthma):每天有症状发作,夜间症状发作超过1次/周。

4.重度持续哮喘(Severe Persistent Asthma):持续出现症状,夜间症状频繁,且严重影响日常生活。

哮喘的治疗方案每个哮喘分级都有相应的治疗方案,下面将对不同分级的治疗方案进行详细介绍。

轻度哮喘的治疗方案对于轻度哮喘患者,治疗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避免哮喘触发因素:检查并避免哮喘患者个体的哮喘触发因素,如花粉、粉尘等。

•短效β2受体激动剂(SABA)的使用:哮喘发作时使用SABA,如沙丁胺醇,以缓解哮喘症状。

•考虑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在症状不易控制的情况下,可考虑LABA的使用,如沙美特罗。

•必要时使用低剂量吸入型类固醇(ICS):如果症状不能仅通过SABA 或LABA控制,可考虑使用ICS,如醋酸倍氯米松。

轻度持续哮喘的治疗方案对于轻度持续哮喘患者,治疗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的使用:每日长效的LABA,如硫酸沙美特罗,用于缓解哮喘症状和预防哮喘发作。

•低剂量吸入型类固醇(ICS)的使用:每日低剂量的ICS,如醋酸倍氯米松,用于减少气道炎症和预防哮喘发作。

•必要时使用SABA:如沙丁胺醇,以缓解急性哮喘症状。

gina对支气管哮喘的分级标准

gina对支气管哮喘的分级标准

gina对支气管哮喘的分级标准1.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疾病,对呼吸道造成持续的炎症和收缩。

Asthma is a chronic airway disease that causes ongoing inflammation and constriction of the airways.2.根据GINA的标准,支气管哮喘可以分为4个不同的严重程度。

According to the GINA standards, asthma can be classified into 4 different levels of severity.3.第一级轻度持续支气管哮喘的患者通常有较少的症状和发作,可以通过使用急救雾化器来缓解。

Patients with mild persistent asthma at level one usually have fewer symptoms and attacks and can be relieved with the use of a rescue inhaler.4.第二级中度持续支气管哮喘的患者可能会出现较多的症状和发作,需要较长时间的治疗。

Patients with moderate persistent asthma at level two may experience more symptoms and attacks, requiring longer treatment.5.第三级重度持续支气管哮喘的患者通常会有严重的症状和发作,需要更加积极地进行治疗。

Patients with severe persistent asthma at level three usually have severe symptoms and attacks, requiring more aggressive treatment.6.第四级难治性支气管哮喘的患者通常会出现持续的严重症状和发作,需要进行持续的治疗和监控。

哮喘病情分期和严重程度分级

哮喘病情分期和严重程度分级

符合1-4条或4、5条者,可以诊断为支气管哮喘。
如何选择肺功能检查项目
激发试验-通气功能正常 舒张试验-通气功能下降 PEF日变率-以上二者均阴性
分期和严重程度分级是哮喘诊断中的一 项重要内容
完整的诊断应包括
疾病诊断
如:支气管哮喘
分期
急性发作期(重度)
严重程度分级
我国《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在哮喘 分期上是如何规定的:
区别治疗前与规范化分级治疗期间 病情严重程度分级的意义
避免在临床诊治过程中对哮喘病情的低估 指导正确使用升降级治疗
因未考虑用药因素许多患者的病 情被低估
(n=4362)
“间歇发作人数 1,00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间歇发作 60%
600
800
400 600
轻度持续
400
22% 中度持续
200
15%
200
重度持续
A 急性发作期和非急性发作期 B 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 C 急性发作期、慢性持续期和缓解期 D 急性发作期、迁延期、缓解期
2003年《中国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分期 1. 急性发作期(exacerbation) 2. 慢性持续期(persistent) 3. 缓解期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3;23(3):132-138
目标:达到哮喘控制
目标:尽可能 最好的结果
控制剂:

控制剂:
每日吸入激素
控制剂:
• 每日吸入激素 • 每日吸入长效
β2激动剂
控制剂:
• 每日吸入激素 • 每日吸入长效
β2激动剂 • 加用 (如需要

-茶碱SR -白三烯 -口服激素

哮喘的分级治疗

哮喘的分级治疗

个月后 ,需要进行降级治疗 ,最终目的是以最低级别的治疗
和最低剂量的药物同样获得哮喘的控制 ,同时获得最大的
安全性 。如果未达到控制 ,就要升级治疗 (比如增加吸入
激素的剂量或增加其他药物 ) ,最终实现哮喘控制 。
在实现哮喘控制以后 ,为了维持控制 ,仍需要对病情进
行监测 ,这是因为哮喘本身是一种易变化的疾病 ,需要不断
白三烯调节剂在哮喘治疗中作为控制药物有着重要的
地位 ,尤其对成年人而言 。单独使用可以作为轻度持续哮
喘 (第 2级治疗方案 )的一个替代方案 ,与 ICS联用治疗中 2
重度哮喘可 以减少激 素 的 用 量 并 且 可 以 增 加 哮 喘 的 控

[
12
-
13
]
。而口服
β 2
2受体激动剂只

偶尔地与
ICS合用 ,
评估后要以控制为目的制定治疗方案并加以实施 。治
疗方案的制订要兼顾患者目前的治疗方案以及哮喘控制的
水平 。大多数有持续症状且未经正规治疗 ( treatment2na2
ive)的患者可以从第 2级开始治疗 。如果首诊时即提示哮
喘明显未控制 ,则从第 3级开始治疗 。
哮喘治疗方案分为 5级 ,从 1级到 5级 ,治疗强度逐步
地监测病情 ,更重要的是在维持控制至少 3个月后 ,需要进
行降级治疗 ,最终目的是以最低级别和剂量的药物来获得
最安全的哮喘控制 。这样的评估可以是由专业医生进行 ,
也可以由患者本人在接受培训后进行 。对大多数控制治疗
而言 ,在治疗开始后的几天内症状就会有改善 ,但是获得明
显的改善需要 3~4个月 。对那些重度且长期治疗不足的
【关键词 】 哮喘 ;分级治疗 Keywords A sthma; Grading treatment

gina2023哮喘分级标准

gina2023哮喘分级标准

gina2023哮喘分级标准一、概述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治疗哮喘,国际哮喘学会(IS)和全球哮喘通讯组(GINA)联合制定了新的哮喘分级标准,以更准确地评估哮喘病情的严重程度和管理哮喘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二、分级标准内容1.轻度哮喘:患者仅在运动、气候变化或夜间睡眠时出现轻微的喘息、胸闷或咳嗽等症状,不需要使用吸入性药物或仅使用短效吸入性药物即可控制症状。

2.中度哮喘:患者需要使用短效吸入性药物或口服药物来控制症状,或在夜间睡眠时出现症状加重的情况。

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基本不受影响,但需要注意避免诱发因素,如剧烈运动、冷空气刺激等。

3.重度哮喘:患者需要长时间使用吸入性药物或口服药物来控制症状,且需要使用额外的治疗措施,如吸氧、使用支气管扩张剂等。

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受到严重影响,需要住院治疗和监护。

此外,新的分级标准还考虑了患者的个人情况和治疗反应,如年龄、合并症、对药物的反应等,以更全面地评估哮喘病情的严重程度和管理方案。

三、实施措施1.定期评估:医生应定期对哮喘患者进行评估,根据分级标准确定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治疗方案。

2.个体化治疗: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个体化治疗方案,选择合适的药物和治疗方法,以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3.健康教育:医生应向患者和家属普及哮喘的预防和治疗知识,教育他们如何避免诱发因素,掌握自我管理和自我监测的方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4.监测和记录:医生应建立完善的监测和记录制度,对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情况进行监测和记录,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四、结论新的哮喘分级标准更加全面和准确,能够更好地评估哮喘病情的严重程度和管理方案,为医生和患者提供更加科学和个性化的治疗建议。

医生应认真执行分级标准的要求,为患者提供更加合理和有效的治疗措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同时,政府和社会也应加强对哮喘患者的关注和支持,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医疗保障和社会环境。

支气管哮喘缓解期分级

支气管哮喘缓解期分级

支气管哮喘缓解期分级【篇一:支气管哮喘缓解期分级】2、哮喘急性发作时的分级哮喘急性发作是指喘息、气促、咳嗽、胸闷等症状突然发生,或原有症状急剧加重,常有呼吸困难,以呼气流量降低为其特征,常因接触变应原、刺激物或呼吸道感染诱发。

其程度轻重不一,病情加重,可在数小时或数天内出现,偶尔可在数分钟内即危及生命,故应对病情作出正确评估,以便给予及时有效的紧急治疗。

如果患者出现休息时即气短、端坐呼吸、讲话单个字、大汗淋漓、呼吸次数超过每分钟30次、心率超过每分钟120次、吸入支气管扩张剂(沙丁胺醇气雾剂)后作用持续时间小于2小时、未吸氧时动脉氧分压低于60mmhg或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大于45mmhg或氧饱和度不超过90%等,这些症状或辅助检查指标只要符合一项或一项以上,就说明患者病情严重,需高度重视,应尽快开始快速、有效的治疗。

【篇二:支气管哮喘缓解期分级】2、哮喘急性发作时的分级哮喘急性发作是指喘息、气促、咳嗽、胸闷等症状突然发生,或原有症状急剧加重,常有呼吸困难,以呼气流量降低为其特征,常因接触变应原、刺激物或呼吸道感染诱发。

其程度轻重不一,病情加重,可在数小时或数天内出现,偶尔可在数分钟内即危及生命,故应对病情作出正确评估,以便给予及时有效的紧急治疗。

如果患者出现休息时即气短、端坐呼吸、讲话单个字、大汗淋漓、呼吸次数超过每分钟30次、心率超过每分钟120次、吸入支气管扩张剂(沙丁胺醇气雾剂)后作用持续时间小于2小时、未吸氧时动脉氧分压低于60mmhg或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大于45mmhg或氧饱和度不超过90%等,这些症状或辅助检查指标只要符合一项或一项以上,就说明患者病情严重,需高度重视,应尽快开始快速、有效的治疗。

【篇三:支气管哮喘缓解期分级】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嗜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cellular elements)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患。

支气管哮喘管理指南(2023年版)

支气管哮喘管理指南(2023年版)

支气管哮喘管理指南(2023年版)
1. 引言
本指南旨在提供一个全面的、更新的方法,以帮助医生和患者一起进行有效的支气管哮喘管理。

请注意,本指南不能替代医生的专业判断,应在考虑到个别患者的具体情况后,适当地应用。

2. 诊断
支气管哮喘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症状和肺功能测试。

如果患者有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胸闷或呼吸困难,并且这些症状在夜间或清晨加重,或者与特定的触发因素相关,那么应考虑支气管哮喘的可能。

3. 分级
支气管哮喘的严重程度分为四个等级:间歇性、轻度持续、中度持续和重度持续。

评估包括症状频率、夜间症状,以及肺功能指标。

4. 治疗
治疗目标是控制症状,防止急性发作,并改善生活质量。

治疗方案应根据哮喘的严重程度来制定。

4.1 药物治疗
主要包括速效解痉药和长效控制药。

速效解痉药用于缓解急性症状,而长效控制药用于持续控制症状和防止急性发作。

4.2 控制触发因素
避免已知的触发因素对于控制哮喘非常重要。

这可能包括避免吸烟、减少接触过敏原,以及管理并发的鼻炎或胃食道反流病。

4.3 教育和自我管理
教育患者如何识别和处理症状,以及如何使用吸入器是非常重要的。

此外,所有的哮喘患者都应该有一个急性发作的应急计划。

5. 监测
哮喘的管理需要定期的评估和监控。

这包括评估症状的控制情况,监测肺功能,评估药物的副作用,以及评估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6. 总结
支气管哮喘的管理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医生和患者的共同参与。

只有通过综合的诊断、治疗和监测,我们才能有效地控制哮喘,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支气管哮喘的分级治疗
发表时间:2017-08-29T15:22:49.507Z 来源:《医药前沿》2017年8月第22期作者:肖天英朱世立(通讯作者)
[导读] 支气管哮喘是人类四大顽疾之一,近年来其患病率显著上升。

(重庆市永川区精神卫生中心重庆 402162)
【摘要】目的:评价支气管哮喘的分级治疗体系应用价值。

方法:门急诊2015年9月—2016年8月,收治支气管哮喘84例,随机数字表达法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各入组患者42例,对照组常规治疗管理,观察组分级治疗,持续6个月。

结果:治疗后,组间对比观察组FEV1占预计值、FEV1/FVC%高于对照组,观察组CRP低于对照组,组内对比观察组FEV1占预计值、FEV1/FVC%高于治疗前,CRP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内,观察组急性发作率2.38%(1/42),低于对照组19.05%(8/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分级治疗支气管哮喘非常必要,有助于预防急性发作。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分级治疗;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562.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2-0092-01
支气管哮喘是人类四大顽疾之一,近年来其患病率显著上升。

针对哮喘,临床常给予糖皮质激素等药物维持治疗,预防发作,但需注意的是,不同患者的疾病管理能力、病情不尽相同,医师在进行治疗时,有必要充分地评估患者的急性发作风险、控制情况,以此指导用药、制定医嘱[1]。

为进一步提高支气管哮喘的管理水平,医院尝试进行对照研究,评价支气管哮喘的分级治疗体系应用价值。

1.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门急诊2015年9月—2016年8月,收治登记在册的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1)年龄18~65岁;(2)一般状况尚可,急性发作期得到控制,进入慢性持续期;(3)未合并其它严重的致死性疾病;(4)可获得随访;(5)知情同意。

入选对象84例,其中男35例、女49例,年龄24~64岁、平均(45.1±10.6)岁。

有家族病史21例。

病程6个月~8.4年,平均(3.4±1.4)年。

随机数字表达法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各入组患者42例,两组对象年龄、性别、家族病史、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仍给予常规的疾病管理,医嘱规律用药,药物以糖皮质激素为主,患者自行吸入用药,或口服用药,部分患者联合或单独应用β2受体激动剂、茶碱、白三烯受体拮抗剂预防或治疗哮喘。

观察组:进行分级治疗,根据哮喘控制情况进行分级,定期随访、监测,并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及时修订治疗方案。

两组患者在哮喘急性发作时均入院治疗,予以吸氧、补液、抗炎、解痉平喘、积极预防并发症等治疗。

控制情况主要依据白天、夜间症状、有无憋醒、有无活动受限、肺功能、需要用药缓解发作次数等判断。

对于肺功能严重受损的患者,制定肺功能康复计划,督促落实肺功能康复训练,如缩唇训练、腹式呼吸运动等[2]。

观察时间6个月。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急性发作比例,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C反应蛋白(CRP)水平。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WPS表格记录数据,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计算,采用(x-±s)反映计量资料,计量资料采用Kolmogorov-Sminmov法进行正态分布检验,服从正态分布采用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否则采用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采用n或%反映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性检验进行组间比较,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后,组间对比观察组FEV1占预计值、FEV1/FVC%高于对照组,观察组CRP低于对照组,组内对比观察组FEV1占预计值、FEV1/FVC%高于治疗前,CRP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6个月内,观察组急性发作率2.38%(1/42),低于对照组19.05%(8/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多数哮喘患者可以通过合理使用药物达到有效控制,避免急性发作。

但传统的疾病治疗管理以单纯抗炎、抗过敏为主,疗效受患者的依从性影响较大,同时不重视改善患者的肺功能,随着病程的延长、哮喘反复急性发作,肺功能逐渐减退,急性发作严重并发症风险明显上升[3]。

研究中,分级治疗患者6个月后仅1例出现急性发作,其余41例肺功能明显改善,炎症指标CRP显著下降,说明长期规范的分级治疗对预防哮喘的急性发作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同时肺功能改善对于减轻缺氧所致靶器官特别是心脏损害具有重要意义,支气管损伤减轻,炎症反应减轻,有助于降低急性发作严重并发症发生风险[4]。

目前困扰哮喘控制的主要问题是哮喘患者缺乏足够的用药知识,对疾病管理不够重视。

分级治疗的主要目的在于规范哮喘患者慢性持续期的治疗,帮助患者制定一个科学的、个体化的治疗方案,针对性地治疗,从而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进一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哮喘学组,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中国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基层版)[J].中国结核和呼吸杂志,2013,36(5):331-336.
[2]雷雪春,朱黎明,戴爱国.药物基因组学与哮喘个体化给药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4,30(09):871-874.
[3]张巧,万敏,等.门诊支气管哮喘患者控制现状以及复诊依从性的影响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3,35(12):1305-1307.
[4]石纶.支气管哮喘治疗新进展[J].继续医学教育,2014,28 (3):40-4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