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平凹《丑石》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丑石教案设计(精选6篇)

丑石教案设计(精选6篇)

丑石教案设计丑石教案设计一、教案的内容教案中对每个课题或每个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学步骤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板书设计,教具或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各个教学步骤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等等,都要经过周密考虑,精心设计而确定下来,体现着很强的计划性。

《倪焕之》十七:“她做这些事绝不随便,都运用无可加胜的心思写成精密的教案,先送与级任教师看过,得到了完全的赞许,还不放心,又斟酌再三,然后拿来实施。

”二、丑石教案设计(精选6篇)教案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丑石教案设计(精选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丑石教案设计1教材分析本课是北京市义务教育课改实验版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下)第二单元第一课,本单元要点是引导学生学会托物言志的方法,学会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本单元四篇文章都是托物言志的文章,而《丑石》是托物言志散文中比较典型的文章,但本课除了托物言志的大背景外,还可以从借物喻人、借物寄意的角度来理解。

这样可以使学生从自身经验和身边来理解感悟本课文章。

作者以富有哲理的语言引导人们去欣赏并理解事物,再加以象征手法的运用和学习,继而为后文学习象征手法的引入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初一的学生,对于鉴赏理解散文的能力不是很强,教师要引导学生懂得托物言志的方法与技巧,使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起来。

他们已经学习过抒情散文,但具体的学习现代托物言志散文还是第一次。

因此要引导学生懂得抓住所托之物和要言之志,还要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努力通过本课,做到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通过停顿的长短、读音的轻重、语速的快慢和语调的抑扬来传达内心感受。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学习和理解丑石的美丑表现,分析文章内容,了解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过程与方法:理解文章重点语句的含义,感受并理解文章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丑石的不屈于误解、寂寞的生存的伟大精神。

重难点重点:学习和理解丑石的美丑表现,领会文章的意蕴,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

丑石优秀教案

丑石优秀教案

丑石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本课所学的生字、词语和句子。

(2)学生能够通过阅读课文,了解丑石的形成过程和特点。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学生能够通过小组讨论、展示等方式,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习兴趣。

(2)学生能够通过阅读课文,学会运用描绘手法表现自然景观。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学生能够通过学习本课,培养对自然景观的热爱之情。

(2)学生能够通过学习本课,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沟通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本课所学的生字、词语和句子。

(2)学生能够通过阅读课文,了解丑石的形成过程和特点。

2. 教学难点:(1)学生能够通过阅读课文,学会运用描绘手法表现自然景观。

(2)学生能够通过学习本课,培养对自然景观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播放丑石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丑石的印象。

(2)教师简要介绍丑石的形成过程和特点。

2. 学习课文(1)自主预习:学生自主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标注生字词。

(2)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生字词、句子及描绘手法。

(3)展示交流:各组选派代表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其他同学提问或补充。

(4)教师点拨: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对学生的展示进行点评。

3. 深入理解(1)学生朗读课文,体会丑石的形成过程和特点。

(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丑石的形成过程。

(3)学生通过绘画、写作等方式,表达自己对丑石的感受。

4. 拓展延伸(1)教师推荐关于自然景观的相关书籍、电影等,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拓展阅读。

(2)组织学生进行自然景观主题的征文比赛,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丑石教案》word版

《丑石教案》word版

《丑石教案》word版第一章:丑石的来历1.1 教学目标了解丑石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理解丑石在中国文化中的特殊意义。

掌握相关词汇和表达方式。

1.2 教学内容介绍丑石的定义和起源。

讲述丑石在中国文化中的历史和传统。

分析丑石的特殊意义和象征。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述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丑石的来历。

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丑石的特点。

1.4 教学评估学生能够回答丑石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学生能够解释丑石在中国文化中的特殊意义。

第二章:丑石的形态特征2.1 教学目标了解丑石的形态特征和多样性。

掌握描述丑石形态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2.2 教学内容介绍丑石的形态特征,如大小、形状、质地等。

展示不同丑石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和描述。

分析丑石形态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2.3 教学方法采用观察和描述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丑石的形态特征。

通过对比和分析,帮助学生掌握描述丑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2.4 教学评估学生能够描述丑石的形态特征。

学生能够使用相关词汇和表达方式来描述丑石。

第三章:丑石的审美价值3.1 教学目标理解丑石的审美价值和艺术特点。

掌握欣赏丑石的方法和技巧。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3.2 教学内容介绍丑石的审美价值和艺术特点,如奇特、怪异、幽默等。

展示不同丑石艺术品,让学生欣赏和分析。

引导学生探讨丑石的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

3.3 教学方法采用欣赏和分析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丑石的审美价值。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3.4 教学评估学生能够理解和表达丑石的审美价值。

学生能够运用欣赏方法,分析和评价丑石艺术品。

第四章:丑石的传说与故事4.1 教学目标了解丑石传说和故事的文化背景。

掌握相关词汇和表达方式。

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想象力。

4.2 教学内容介绍丑石传说和故事的基本情节。

讲述丑石传说和故事的文化意义和象征。

分析丑石传说和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

4.3 教学方法采用讲述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丑石传说和故事。

丑石教案设计

丑石教案设计

丑石教案设计一个丑石,蕴含着一种情感。

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六年级语文上册《丑石》优秀教案设计以供大家学习。

丑石教案设计一学习目标1.会认“谴、惰、俗”等七个字,会写“洪、暴、猛”等11个字。

2.积累文中喜欢的句子。

3.感情朗读课文,感受文中体现出的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教学准备录音机、小黑板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出示课题:21 搭石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学生可能会提什么是搭石?搭石有什么用?在什么地方搭石头?为什么要搭石头等相关问题)教师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出几个主要问题。

二、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并且在自己读明白的地方或者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1.指名读课文,相机出示“谴责、俗语、协调有序、人影绰约”等词,指导读准字音。

2.谁来读一读你已经读懂的句子或者自然段?如果学生读到一自然段,相机指导学生勾画并读一读写搭石的句子。

三、出示挂图“看,这就是人们过小溪时踩踏的搭石。

就是这一块块普普通通的石头,却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请大家再读一读课文,看看哪些词语或者句子能让你体会到乡亲们的美好情感,把他们划出来。

1.小黑板相机出示几个重点句。

“上了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上了年岁的人为什么会这么做呢?有什么感受?(指名说感受抓住重点词语“无论只要一定踏几个来回直到”)你能把自己的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引导学生说出自己不同的感受,读出自己的体会来。

) “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什么是“理所当然的事”?举几个生活中理所当然的事说一说。

师归纳:对,像同学们刚才所说的都是理所当然的事,都是我们每个人不讲任何条件都应该做的事,是做了以后不求回报的事。

那么课文中指什么事是理所当然的?说说你的感受,再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读。

和小组同学演一演。

四、乡亲们有什么样的美好情感呢?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丑石》教案(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

《丑石》教案(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

《丑石》教案(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丑石(贾平凹)教学要点:1、加深对散文这一文学样式的认识,理解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

2、理清文章思路,初步掌握阅读、鉴赏散文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学习抑扬先抑的手法。

3、领会文章的意蕴,获得思想上的启发,形成自己的见解。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什么是美,什么是丑,我们能给其一个明确的界定吗?是的,不能。

因为判定的角度不同,因素不同,那么对美丑事物的感情也就不同。

今天,让我们借助贾平凹的一篇散文,来曾强我们对美丑的进一步认识。

二、作者介绍:原名贾平娃,1952年出生,陕西丹凤人。

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

全国政协委员,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西安市人大代表,西安市作家协会主席。

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

著有小说集《贾平凹获奖中篇小说集》、《贾平凹自选集》,长篇小说《商州》、《白夜》,自传体长篇《我是农民》等。

《腊月•正月》获中国作协第3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满月》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废都》获1997年法国费米娜文学奖;《浮躁》获1987年美国美孚飞马文学奖,最近获得由法国文化交流部颁发的“法兰西共和国文学艺术荣誉奖”。

三、朗读课文,同学听,用一句话来概括你听到的感受。

四、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解决生字词问题。

(见附录)第二课时一、导入:昨天我们初步熟悉了这篇课文,今天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其中的内容。

二、分析:1、迅速浏览一下课文。

思考文章先写了丑石什么,又写了丑石什么?(各用一个字来概括)理解:先写了丑,又写了美。

2、速度第一段,思考:文章第一段作者走写到:“我常常遗憾我家门前的那块丑石呢。

”,作者“遗憾”它什么,为什么“遗憾“呢?这一句的作用是什么?理解:从三个方面回答A、黑黝黝地卧在那里(从颜色上说很暗,不着人喜欢);B、牛似的模样(从形状上说其蠢笨);C、谁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留在这里的,谁也不去理会它……多碍地面(说其没来历,没人关心,还碍地面)。

丑石优秀教案

丑石优秀教案

丑石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作者贾平凹及其作品。

2. 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中“丑石”的象征意义。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思维能力。

4. 让学生体会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二、教学重难点:1. 理解“丑石”的象征意义。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思维能力。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提问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 分钟)教师展示一些关于石头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石头的兴趣。

教师提问:同学们见过哪些特别的石头?你们对石头有什么印象?引入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篇关于石头的文章——《丑石》。

2. 作者及作品介绍(5 分钟)简要介绍作者贾平凹的生平、代表作品和文学成就。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作者会选择“丑石”作为文章的主题?3. 初读文章,整体感知(10 分钟)学生自读文章,思考问题:文章中的“丑石”有什么特点?它在文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4. 深入分析,理解象征意义(15 分钟)教师带领学生逐段分析文章,引导学生理解“丑石”的象征意义。

学生思考问题:作者通过“丑石”想要传达什么信息?“丑石”在现实生活中有什么类似的象征?学生分组讨论,每组派代表发言,分享自己的思考结果。

5. 拓展思维,引导学生思考(10 分钟)教师提出问题:除了“丑石”,生活中还有哪些看似平凡却可能有特殊价值的事物?学生展开头脑风暴,思考并分享自己的观点。

6. 总结(5 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丑石”的象征意义和作者的思考。

布置作业: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己对“丑石”的理解和感悟。

五、教学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贾平凹的其他作品,如《秦腔》《废都》等,进一步了解作者的写作风格和思想。

六、教学反思:通过对《丑石》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丑石”的象征意义,培养阅读理解和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度。

语文课件丑石

语文课件丑石

语文课件《丑石》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丑石》的基本内容,了解作者贾平凹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能够分析并欣赏贾平凹的散文风格,体会其独特的表达方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散文作品,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增强文学素养。

(2)通过学习《丑石》,培养学生珍惜自我、坚定信念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丑石》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2)分析并欣赏贾平凹的散文风格,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2. 教学难点:(1)领会作者通过描绘丑石所表达的深刻哲理。

(2)如何从不同角度分析散文作品,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贾平凹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丑石》,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基本内容。

(2)学生分享阅读心得,交流对课文的理解。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课文,探讨作者的创作意图。

(2)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4. 分析与欣赏(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贾平凹的散文风格,体会其独特的表达方式。

(2)学生欣赏课文中的优美语句,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联系自身实际,谈谈对课文中所传达的思想感情的体会。

(2)教师总结,强调珍惜自我、坚定信念的重要性。

四、课后作业1. 根据课堂所学,编写一篇关于《丑石》的读后感。

2. 选取一篇贾平凹的其他散文作品,进行分析与欣赏。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

2. 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看看在课堂上是否有所收获。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2023最新-《丑石》教学设计(精选4篇)

2023最新-《丑石》教学设计(精选4篇)

《丑石》教学设计(精选4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该页是编辑为家人们收集的《丑石》教学设计(精选4篇),欢迎参考。

《丑石》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人们的态度转变中体会丑石之美,提高对美与丑的认识。

2、了解先抑后扬的写法,体会从不同侧面写丑石之丑的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从人们对丑石的态度转变中体会丑石之美。

教学过程:一、主题导入,揭示目标1、上课前,老师想问同学们一个问题:你认为什么样的人或物是美的?今天我们学习“美与丑”单元中的一篇课文,齐读课题《丑石》,丑石是美的还是丑的呢?2、揭示目标,一生朗读二、自主读识,感知课文1、轻声朗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语,把课文读正确、流利、通顺。

2、检查自学情况读词正音:细腻槐树繁衍无可奈何翘望陨石垒墙嫌弃庇覆生锈黑斑可耻生字辨形:你怎么识记这几个字形?腻锈斑3、在课文中,“我”对丑石的认识和态度前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请你默读课文,从文中划出表示我的态度的词语和句子。

(师巡视,了解,让先找到的学生黑板上板书)讨厌、咒骂、嫌弃,它真是丑得不能再丑的丑石了。

惊奇感到自己的可耻、丑石的伟大——敬佩它三、合作读议,认识丑石之丑丑石到底有多丑,让我们都讨厌、咒骂它,嫌弃它呢?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1—5自然段,划出描写丑石“丑”的词句,读一读,思考课文是从哪几方面,用什么方法描写丑石的“丑”。

2、同桌、小组交流3、全班汇报交流(1)外形丑——直接描写;人们的评论侧面描写“丑”。

(2)碍地面(3)无用处——和汉白玉、大青石进行对比;用处太小反衬无用。

师总结:人们觉得它外形丑、碍地面,又没有用处,所以骂它,讨厌它,说它丑得不能再丑了。

人们的这种态度和看法用课文中一个词语来形容,就是——丑到极处,这是人们世俗的看法。

四、合作读议,认识丑石之美但是后来“我”不再用世俗的眼光看它了,反而敬佩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1、请同学们默读6—15自然段,思考:“我”为什么会敬佩丑石?划出相关词句,做简单批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贾平凹《丑石》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识记重点字词,理解句子含义,有感情地朗读文章,把握文章内容和主题。

2、理清作者思路,理清文章线索,品味富有哲理而又有表现力的语言,感悟作品的思想感情。

3、分析文章主题,激励学生学习进取心,培养学生孜孜不倦的恒心,从而树立崇高的人生价值观和世界观。

二、教法学法:探究教学法、愉快教学法等。

三、教学重点:
1、把握内容和主题;
2、理清思路和线索;
3、探究作品的思想感情。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有一个美丽的传说》这首歌中说:美丽的石头能唱一首美丽动听的歌,然而,我们今天要学习贾平凹的一篇题目为《丑石》的文章,看一看这世间万物中一块普通的、丑陋的石头,又会向我们讲述怎样一个故事,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启示呢?
(板书课题,出示目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生自学课文,扫清文字障碍,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教师相机辅导。

(三)赏析作品
(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


(老师展示以下问题)
1、一块普通的石头,在作者笔下是如何的丑呢?有什么用途呢?
2、丑石是在什么情况下重新受人瞩目和“仰望”,重获灿烂的呢?
3、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现了怎样的主题思想?
(学生读完后,给学生自由探究的时间,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通过讨论明确问题。


A、那块石头完全丑到极点,无用到极处:伯父盖房垒山墙,它极不规则,没棱角儿,也没平面儿;伯父压铺台阶,没有看上它;石匠洗石磨,嫌它石质太细,也没采用;曾合伙要搬走它,但力气又不足。

真是既丑,又没用,还笨重,无用之极。

B、“终有一日,村子里来了一个天文学家,他在我家门前路过,突然发现了这块丑石,眼光立即就拉直了。

”原来它是“陨石”,是几万年前从天上落下的稀世珍品!“不久便来了车,小心翼翼地将它运走了。


C、这篇散文用象征手法和对比的修辞方法,通过对一块丑石的艺术刻画,表达了作者在历经“四人帮”时期到改革初期后,积极推崇不以貌取人、以形识物的进步思想。

本文采用象征手法,表现了芸芸众生像默默无闻的丑石一样在寂寞生存中,甘于寂寞,不屈于误解的生存状态的伟大。

4、理解文句:
1)天文学家说“它是以丑为美的。


(2)是的,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

(3)为什么“奶奶脸红了,我也脸红了”。

(四)探究活动
活动:如何判定世间万物的美与丑?
(学生可能会说“情人眼里出西施”)
的确不假。

事实上,最丑陋或最美丽的东西在客观上是不存在的,丑与美的东西只存在于人们的主观意识里。

一个事物你之所以认为它最丑陋或最美丽,是因为它对你有很深的印记,而其他人则可能认为它很平凡。

所以最丑陋或最美丽的东西只是你个人的认识。

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不要在客观世界里寻找视觉上的美与丑了。

(五)拓展延伸
生活中有很多的故事值得一品,也值得深思:最美丽的瞬间是永恒的,最美丽的画面是难忘的,最美丽的风景是迷人的……最平常的事物却最具意义(正如贾平凹老师笔下的丑石)。

每个人都可以说是人世间的一块“丑石”。

请把握文章主旨,展开合理想像,请以“假如我是丑石,如何改变命运”为话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应该让学生独立发言,只要合乎情理或能自圆其说即可)
每个人都想急切地改变自己的命运,获得成功。

然而急切间却又忽略了等待,想径直跨向目标而显得浮燥不安,结果是欲速则不达。

沮丧中又要再去等待,到来的或许是又一个失败,接二连三地折腾,还没有沉沦的,将会等到一个你期望的东西,只是时间远近而已;在单调过程里等待着,没了激情,忘记还要接着努力、接着等待。

我们不能忘记在寂寞中等待,在等待中塑造自我,在塑造自我中展现自己的才能,从而拥有成功。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文章,进一步感悟文章主题。

2、完成设计作业
七、板书设计
1、探究:如何判定世间万物的美与丑?
2、拓展:假如我是丑石,我将……
八、作业创新设计:
(一)根据上下文,给下列词语注音
1、錾()
2、掮()
3、凿()
4、陨()
(二)第(6)段中“小心翼翼”表现了()
A、先前不了解丑石的人们,现在改变了对它的偏见。

B、人们发现丑石并高度重视它的态度。

C、丑石不宜挪动,不同于一般的石头。

D、人们像先祖那样对丑石的向往、憧憬之情。

(三)第(5)段中“人都骂它是丑石,”是因为丑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超过35个字)
(四)对第(6)段中天文学家“眼光立即拉直了。

他再没有走去,就住了下来”语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表明天文学家要再仔细、专心地研究一下这块石头。

B、表明天文学家发现这块石头时的惊喜。

C、表明天文学家以丑石为美,对丑石的欣赏。

D、表明天文学家对这块陨石躺在荒草中不被世俗所认可而感到悲哀。

(五)本文的线索同下列哪篇课文的线索有相似之处:()
A、《挖荠菜》B、《荔枝蜜》C、《小橘灯》D、《社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