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国第一卷读书笔记
《理想国》各卷读书笔记大全

《理想国》各卷读书笔记大全《理想国》各卷读书笔记大全及心得感悟!第一部分《理想国》章节框架柏拉图的《对话录》中的许多篇目都涉及了政治哲学有关的问题,但其中有三篇的多数篇幅用来讨论政治哲学,分别是《理想国》、《政治家》与《法律篇》。
《理想国》一书则是柏拉图壮年时期的代表作。
读完此书,我感觉到柏拉图在书中论述的宽泛,如乔治·萨拜因在《政治学说史》中说到的“《理想国》是一部无法归入任何一门学科的论著。
它既不适合被归入任何现代社会研究的范畴,也不适合被纳入现代科学研究的范畴。
这部论著实际上论及了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
”书中包含了政治学、伦理学、哲学、心理学、教育学及艺术等诸多门类。
从书中我们可以一窥柏拉图的政治理念以及书中柏拉图国家理论的线索。
接下来按书中的章节进行梳理:第一卷:苏格拉底与众人就正义展开讨论(引入)苏氏与克法洛斯(玻勒马霍斯之父)谈论年龄与财富的话题,克法洛斯渐而提及了正义与不正义的问题。
克法洛斯认为正义应是讲真话与欠债还钱。
苏格拉底又举例疯人朋友在反驳克法洛斯的观点。
玻勒马霍斯也加入讨论,认为正义就是给每个人以适如其份的报答,正义在平时也有用处。
帮助朋友,伤害敌人是正义的。
伤害不正义的人,帮助正义的人,算是正义。
色拉叙马霍斯插入对话,其认为正义是“强者的利益”,一种较为激进极端的正义观。
接下来的格劳孔的正义观则较为普遍:“正义的人生活的比较有益”。
与色氏谈论最后,苏格拉底则总结:“正义的人生活的好,不正义的人生活的坏”,但是关于正义的定义,苏格拉底还没有作出结论。
第二卷:进一步讨论正义,并从“个人的正义”转到“城邦的正义”以及城邦所需要的人格劳孔接替色氏与苏格拉底讨论,格劳孔提出正义的本质与起源(做不正义事是利,遭受不正义是害。
遭受不正义所得的害超过干不正义所得的利。
所以人们在彼此交往中中既尝到过干不正义的甜头,又尝到过遭受不正义的苦头。
两种味道都尝到了之后,那些不能专尝甜头不吃苦头的人,觉得最好大家成立契约:既不要得不正义之惠,也不要吃不正义之亏。
《理想国》读书笔记(通用19篇)

《理想国》读书笔记(通用19篇)《理想国》读书笔记 1先哲有言:“真理愈辩愈明”。
我对此话虽存质疑,并对辩论本身所固有的偏执尚存戒心,但柏拉图的《理想国》却是我们所必读的一本书。
我怀着畏惧的心理捧着《理想国》,一次次的啃下那晦涩的文字,终于把《理想国》读完了,但此时我对辩论所固有的偏执的戒心不由的消失了,间或是《理想国》中那精彩的辩论与一般的辩论是不可同日而语的,苏格拉底之论几乎不存在偏执的问题,难道这是助产术所产生的效果?读经典的书犹若制作和品茗我们云南的“功夫茶”,不经过一遍遍的“泡”是出不了“原味”的,《理想国》就是这样的书。
经过三五遍的“泡”,我写下了这一点读书笔记,肤浅一读而形成的井蛙之见,自然还是很不成熟,但我把它发上来,也就是希望有更多的人来品茗《理想国》。
一、作者与作品先附上一则柏拉图小传:柏拉图,男,出生于希腊,公元前427~347年,古希腊三大哲学家之一。
柏拉图从师于苏格拉底,一生至于钻研哲学,并游历了埃及、西西里等地,一手创办了“柏拉图学院”。
(西方最早的高等学府)他一生忙于研究、教学和著述工作,与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共同奠定了西方文化的哲学基础。
柏拉图一生著述颇丰,《理想国》是他的代表作,此书成书于他不惑之年,被称为是哲学家的宣言书和哲人政治家所写的治国计划纲要,它以辩论对话体裁写成,书中人物性格鲜明,场景生动有趣,语言流畅明晰,论证严实细致,内容深刻丰富,达到了哲学、文学、政治学和逻辑修辞学的高度统一。
在读书时我选用了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的版本,这个版本一是思想全面,二是语言简单明了,虽不华丽,但意境表达到位。
同时,书中是苏格拉底与辨友的辩论。
苏格拉底盛名已久,勿需介绍,但有一点必须说明,苏格拉底一生未留著作,其思想精髓是通过柏拉图之笔得以传承,仅存19篇,《理想国》一书观点是苏格拉底或柏拉图思想尚待考证,亦无从考证,但可以确定的是这本书应是两者思想的融合,是苏格拉底之语,又是柏拉图之笔,但更多的人则倾向于是柏拉图把自己的治国理想渗透于其中。
理想国读书笔记

《理想国》读书笔记前言:阅读了商务印书馆1986年8月第一版的《理想国》和光明日报出版社2006年6月出版的《理想国》,以第一本书为主。
译书分为十卷。
全文通过苏格拉底与格劳孔、克法洛斯等人对话的形式展开。
译序:通篇大义,在于介绍苏格拉底一生学术发展的简单过程和理想国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苏格拉底壮志雄心的幻灭时期,这个期间对他影响最大的是苏格拉底之死,在这个时期他对民主政体产生了极大的厌恶。
第二个部分是苏格拉底创建雅典学园时期,在这个时期,苏格拉底重新建立了自己的政治信念,并且写出《理想国》这样的巨著。
第三个部分是讲述理想国的深远影响,理想国出笼后即被翻译成20多种语言,很多国家乃至城邦的统治者视其为瑰宝,被后人誉为震古烁今之书。
第一卷:色拉叙马霍斯认为“正义不是别的,就是强者的利益。
”“不正义比正义更有利,更能够在现实社会中如鱼得水,”所以说正义是为强者的利益服务的,而不正义对一个人自己有好处、有利益。
“不正义的人掠夺人们的钱财、剥夺人民的身体和自由,给别人带来恐惧。
”而苏格拉底认为正义应该由道德原则来审定,法律是要整合社会各阶级的利益,将正义最大化。
色的观点是现实社会的写照,但是色拉叙马霍斯把正义和利益牵扯到一起,是不可能使人信服的,苏格拉底的观点则是理想国中的正统的正义。
第二卷:格劳孔认为“善”有三种,第一种是本身好,不去考虑结果;第二种是过程和结果都好,第三种则是过程不好,结果好。
一般人把正义归为第三种,他们图正义带来的名利,可是讨厌正义本身。
阿德曼托斯认为,人们赞颂正义,并不是因为正义本身好,而是因为正义带来的名和利;人们谴责不正义者,是惧怕因果报应。
苏格拉底认为的正义是第二种,不但过程好,结果也好。
从个人正义过渡到城邦正义,在城邦在各个组成成分中,苏格拉底重点谈到的是护卫者,他将卫士与狗作比喻,认为”两者都应该有敏锐的感觉…昂扬的精神斗志…对敌人凶横,对朋友温和。
理想国读书笔记(优秀4篇)

理想国读书笔记(优秀4篇)理想国读书笔记篇一《理想国》是柏拉图的传世名作,亦被称为“关于正义的学说”,同时《理想国》也被后人誉为震古烁今之书。
原书共分为十卷,以“理想”为定义,主要涉及国家专政问题、独裁问题、正义与非正义问题、善与恶问题、教育问题以及男女平权等诸多问题。
在这本书中,柏拉图所关心的理念主要是正义与非正义的评价,他通过苏格拉底与玻勒马霍斯、格劳孔、阿德曼托斯的辩论对话的形式,把自己的治国理想渗透于其中。
柏拉图的理想国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乌托邦。
在他的理想国里,统治者必须是哲学家,他认为现存的政治都是坏的,人类的真正出路在于哲学家掌握政权,也只有真正的哲学家才能拯救当时城邦所处的危机。
这种信念构成了柏拉图成熟的政治哲学体系的核心。
在他的眼里“哲学家”有着特殊的内涵。
这种构思,不但显示出哲学家的胆略,更显示出思辨的智慧。
在这内容庞大的十卷中,我肯定不能一一讲到。
所以,我只能就其中的一两点谈谈自己的想法。
正如前面所说,柏拉图所关心的理念主要是正义与非正义的评价。
所以,可以这样说,《理想国》真正奠定了西方正义学说的基础。
书中把正义范畴作为讨论的中心,并通过归谬的方法,先提出正义的不确切定义,然后归纳抽象来寻找正义的真正含义,这也就是所谓苏格拉底真理“助产术”的来源。
“什么是正义?”《理想国》一开头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
第一卷里,柏拉图和格劳孔、西蒙尼德、玻勒马霍斯、色拉叙马霍斯等人先后讨论了“欠债还债就是正义”,“正义就是给每个人以适如其份的报答”,“正义就是把善给予友人,把恶给予敌人”,“正义就是强者的利益”等观点。
理想国读书笔记篇二读书是艰难的,我这样和我的老师和同学说,因为我们明白在很多的状况下,我们不得不面比较我们在书中见到的更加让我们无法理解的东西----在我们的现实中间,所以我们明白我们务必将我们所读的书和我们的现实区分开来,在这样的理解中我们就务必明白我们该怎样样去理解我们的书和我们的人生,或许在很多的时候我们会失去很多的东西,因为在这样的理解中我们还是没有办法脱离这样的理解,就是说我们只是能在书的表面来看待很多的东西,但是当我们再次回归到书的时候,我们往往就将我们的书丢到了一边,或许在我的这个读书的感想中,我这样理解,柏拉图《理想国》并不是我们在一个很短的时光总能够读的懂的,但是我们还是去读了,或许我们的努力是对的,但是很多的时候我们却看到了很多的并不是如我们所期望的那样的事情,就是在这个书读完之后我们还是和没有读以前一样的,我们将书已经忘记,我不是一个书的万能者,但是我还是期望既然我们来读书,最好做什么事情就做好一点,或许那样是好的,我这样来理解,但是当我在读完之后再次想去和我的很多的人去讨论的时候,大家开始关注的是老师所说的另外的一本书,另外的一个理解,那么最终的结果就是我们根本就没有去读,或者说我们的读书是一个短暂的游客的过往,那么我们得到什么了吗?或许用此刻的人们很现实的观点来问这样的问题,或许会说,我们还需要什么?但是答案或许如我们的读书一样很艰难!阅读柏拉图《理想国》我想给我最大的感想或许还是告诉我作为人要尊重自我或者别人的选取,因为在书的结尾因为人自我的对于神的不一样的选取造成的彼此的不一样的命运而告诉人们,自我要对自我的选取负责,或许在人与神的二元分化中我们理解的简单了,但是事实上的理解是我们该怎样办?麦金太尔说:人生就是一个选取的过程,人的一生中充满了选取!是的,法律是我们自我选取的,但是在我们自我的理解中我们却不尊重法律,我们没有理解法律所要求的是什么?是的,我想有的人会说,你说了那么多的东西,但是那都是废话,有什么用呢?因为人在自我的理解中还是要生活的,现实或许比什么都重要的,你说的能给我们衣食和温饱吗?或许这个问题是个问题,或许这个问题不是个问题,因为我说的前提并不是就否定了我们去理会现实的生活,我们说的是一种自我的对于自我的选取的尊重,你或许会说他没有什么现实的好处,但是我想说的是,如果我们有一个基本的理解的话,那么一个大学生就不会被活活的打死在街头,一个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就不会将自我同学了四年的同学活活的打死在自我的宿舍中。
理想国读书笔记5篇

理想国读书笔记5篇《理想国》读书笔记篇1:在柏拉图的所有著作中,《理想国》是最成系统的一部。
在这部对话中,柏拉图借苏格拉底之口详细地讨论了人性、政治、哲学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为后来的西方思想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方向。
以后的西方哲学,无论是继承柏拉图思想的,还是反对柏拉图思想的,都不可能绕过柏拉图的思想,尤其不能绕过《理想国》所表达的对人性和政治问题的深刻看法。
《理想国》通过苏格拉底与对手们的谈话,反复诘难来推理寻求正义的定义。
在第一卷,柏拉图用苏格拉底知识助产术的问答法推翻了几种关于正义的定义:1.正义就是有话实说有债照还;2.正义就是帮助朋友伤害敌人;3.正义是强者的利益;4.不正义比正义有利。
这四种说法看似接近生活很合理,但是柏拉图一一剖析,找出了其中的缺陷,对于我们人生道路的选择有深刻的启示。
针对第一种观点,他用不能将武器还给一位疯子朋友的例子反驳有债照还的正义说法,我们不能简单的按照常理来办事,应该考虑事情的结果是否会是不正义的,这种说法忽略了正义的真实本质,所以我们应在生活中多学习柏拉图的思想方式,考虑问题不光从本身的立场出发,不能简单照办,还要考虑我们的对象和事情的后果。
针对第三种观点,柏拉图指出掌权的统治者有时也会犯错,制定出对自己不利而对被统治者有利的法规要被统治者执行,正义就变成了“弱者的利益”了。
在此,柏拉图提出“在任何政府里,一个统治者,当他是统治者的时候,他不能只顾自己的利益而不顾属下老百姓的利益。
”所以,作为统治者应该为人民谋福利而不仅仅是考虑自己的利益。
柏拉图从国家的正义和个人的正义两方面对正义进行了讨论。
他构建了一个正义的城邦,规定了一条总的原则:每个人必须在国家里执行一种最适合他天性的职务。
柏拉图认为,正义就是有自己的东西干自己的事情。
他认为国家由统治者、被统治者和辅助者三部分组成,国家应有四种品质,分别是智慧、勇敢、节制、正义。
在一个国家中,人数最少的那个部分和这个部分中的最小一部分,这些领导着和统治着他的人们所具有的知识才配称作智慧,具有这种知识的人总是最少数。
九年级关于柏拉图《理想国》读书笔记5篇范文五篇赏析

九年级关于柏拉图《理想国》读书笔记5篇范文五篇赏析柏拉图的《理想国》一书是他的代表作,涉及到了政治学等多个领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九年级关于柏拉图《理想国》读书笔记5篇范文五篇赏析相关模板,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九年级关于柏拉图《理想国》读书笔记5篇范文五篇赏析(一)苏格拉底与格劳孔在比雷埃夫斯港给女神献祭完毕,正准备回到雅典。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理想国》国读书笔记,欢迎大家阅读,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柏拉图的《理想国》既是西方政治哲学的开山之作,也是西方思想史上的经典著作之一,丰富,包罗万象,博大精深。
但凡目下之人文、社科类学科莫不可追源溯流至此,书中涉及了政治学、哲学、伦理学、神学、美学、教育学等领域的诸多问题。
故此,欲入西学之门寻奇揽胜,《理想国》堪称首选路径。
该书中文译本以商务印书馆出版的郭斌和、张竹明之译本为最佳,英文译本以剑桥政治思想史原著系列之“The Republic”译笔最为流畅,当为尚未熟谙古希腊文者之宝鉴。
闲言少叙,书归正传。
苏格拉底与格劳孔在比雷埃夫斯港给女神献祭完毕,正准备回到雅典。
玻勒马霍斯和格劳孔的弟弟阿得曼托斯挽留了他们,来到玻勒马霍斯家里。
第一卷中的有关“正义”问题的所有辩论都是在那里进行的。
首先,苏格拉底与玻勒马霍斯的父亲珂法珞斯交流了拥有财富的老年人的优裕生活,并从而引发了有关“正义”的讨论。
珂法珞斯认为正义就是“为人诚实”和“欠债还钱”。
这一辩论未及深入,玻勒马霍斯起而为其父辩护,但只是坚持“欠债还钱”就是正义,并进一步把“正义”发展为相当于咱们的雷锋同志那样的精神境界——对朋友要像春天般温暖,对敌人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
其次,“愤青”色拉叙马霍斯不满于苏、玻二人的“一唱一和、互相吹捧”,挑起了其与苏格拉底之间的激烈论战。
色拉叙马霍斯认为“正义无他,就是强者的利益”,而且强者是从来不会犯错误的。
呵呵,这个诡辩士、愤青子已经颇有些“强权就是真理”的意味了。
理想国第一卷读书笔记

理想国第一卷读书笔记第一篇:理想国第一卷读书笔记《理想国》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Plato 公元前427-公元前347年)重要的对话体著作之一。
一般认为属于柏拉图的中期对话,本书分为十卷。
在柏拉图的著作中,不仅篇幅最长,而且内容十分丰富,涉及其哲学的各个方面,尤其对他的政治哲学,认识论等有详细的讨论。
《理想国》是西方政治思想传统的最具代表性的作品,通过苏格拉底与他人的对话,给后人展现了一个完美优越的城邦。
柏拉图把国家分为三个阶层:受过严格哲学教育的统治阶层、保卫国家的武士阶层、平民阶层。
他鄙视个人幸福,无限地强调城邦整体、强调他一己以为的“正义”。
在柏拉图眼中,第三阶层的人民是低下的,可以欺骗的。
他赋予了统治者无上的权力,甚至统治者“为了国家利益可以用撒谎来对付敌人或者公民”。
第一卷首先是苏格拉底和老人克法洛斯聊天,问他跨进“老人之门”之后,晚境是痛苦还是怎么样的?克法洛斯觉得人在晚年心平气和、宁静寡欲,是因为有钱可以让人不用去作假或者骗人了。
欠债还钱,天经地义,也因此人内心宁静。
于是由此引起关于正义的讨论。
老人退场,其儿子,玻勒马霍斯介入,他认认同诗人西蒙尼所说的“欠债还债就是正义”。
苏格拉底举了一个例子,如果债主头脑不正常,还要把代管的无论什么东西都给他吗?玻勒马霍斯认为不一定,如果对债主有害,那就不算还债。
苏格拉底认为西蒙尼最终表达的意思是“正义就是给每个人以恰如其分的报答”(P7)苏格拉底继续追问,什么是“正义所给的恰如其分的报答呢?给予什么人?”玻勒马霍斯认为“正义就是‘把善给予友人,把恶给予敌人’(P8)。
苏举例说,医生在人生病的时候就是这样子,当船在风急浪险的时候,舵手是这样的,因此自然得出,正义的人在战争中联友而攻敌。
但苏接下来就说,那看来,医生在人不害病的时候毫无用处,舵手在不航海的时候也没用,不打仗的话,正义的人也没有用处。
但玻勒马霍斯不同意,他觉得正义在平时也有用,种田有用是为了收获庄稼,做鞋术有用是为了做成鞋子,而正义在订立合同契约这些事情上有用,尤其是指合伙关系。
柏拉图《理想国》读书笔记5篇

柏拉图理想国读书笔记5篇柏拉图的《理想国》既是西方政治哲学的开山之作,也是西方思想史上的经典著作之一,内涵丰富,包罗万象,博大精深。
下面是整理的柏拉图理想国读书笔记,共5篇,希望大家喜欢。
柏拉图理想国读书笔记1今年的上课老师让读柏拉图《理想国》,对于这样的有着几千年的历史的名著,似乎在我们今天的人看来是不怎么样的,因为在我们今天的理解中我们看到书中的一些对话是十分的荒唐甚至是幼稚的,但是其实在这样的理解中我们有一个先入为主的视角,我们忽视了我们应该关注的东西,我们只是知道在我们今天看来这样的东西或许是不怎么样的,在我的老师组织的课堂的讨论上边,很多人都在从这样的理解上误解柏拉图的著作思想,所以在我自己的理解中或许在我们阅读的首先应该更加的关注柏拉图的写作才背景和他自己的很多的背景,这样的理解是十分的必要的,我们必须在理解著作的首先知道了作者的自己的背景,或许我们的了解会更加的宽容一点,我们或许在我们理解中更加的清楚如何来面对自己的阅读的困难。
我们知道,柏拉图的《理想国》写作于古希腊的时代,这样的时代的背景让我们知道柏拉图的思想是属于那个时代的,当然我这样说的目的不是说他的思想不可以启迪我们今天的人们,相反的是,柏拉图的著作启发了后世的很多的思想家去开发他们自己的思想的领地,柏拉图的《理想国》在古希腊的文字的理解中是“政治学”的意思,这和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的著作《政治学》是一个名字,在某一种程度上也是说的一个内容,在后来人们的翻译的过程中西方人将希腊文翻译为拉丁文时是翻译为了今天的英文“The Republic”拉丁文词根,所以英文的翻译自然就是“The Republic”,我们的国人在翻译英文的时候翻译为了"共和国","国家篇"或者是我们今天在理解的过程中展现出来的一种关于自己的制度的建设的一种期待,你是否理解这样的目的,就是说我们在阅读或者理解那样的范本的知识的时候我们无法回避的想到我们自己的环境和我们自己的制度是否可以适合于我们自己的生存,于是我们翻译的理想国也就在这样的了解中定了下来,其实在我自己的理解中柏拉图的是一个十分的现实的政治的东西,所以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在理想的环境中想象的东西,可是我们曲解了柏拉图的理解,从题目的翻译上我们就可以看的出来,所以我们更多的是相信理想国是空想的,却不知道那是一个经过当时现实的思考而做出的一个高于我们的实际的制度建制的一个政治的东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想国》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Plato 公元前427-公元前347年)重要的对话体著作之一。
一般认为属于柏拉图的中期对话,本书分为十卷。
在柏拉图的著作中,不仅篇幅最长,而且内容十分丰富,涉及其哲学的各个方面,尤其对他的政治哲学,认识论等有详细的讨论。
《理想国》是西方政治思想传统的最具代表性的作品,通过苏格拉底与他人的对话,给后人展现了一个完美优越的城邦。
柏拉图把国家分为三个阶层:受过严格哲学教育的统治阶层、保卫国家的武士阶层、平民阶层。
他鄙视个人幸福,无限地强调城邦整体、强调他一己以为的“正义”。
在柏拉图眼中,第三阶层的人民是低下的,可以欺骗的。
他赋予了统治者无上的权力,甚至统治者“为了国家利益可以用撒谎来对付敌人或者公民”。
第一卷
首先是苏格拉底和老人克法洛斯聊天,问他跨进“老人之门”之后,晚境是痛苦还是怎么样的?克法洛斯觉得人在晚年心平气和、宁静寡欲,是因为有钱可以让人不用去作假或者骗人了。
欠债还钱,天经地义,也因此人内心宁静。
于是由此引起关于正义的讨论。
老人退场,其儿子,玻勒马霍斯介入,他认认同诗人西蒙尼所说的“欠债还债就是正义”。
苏格拉底举了一个例子,如果债主头脑不正常,还要把代管的无论什么东西都给他吗?玻勒马霍斯认为不一定,如果对债主有害,那就不算还债。
苏格拉底认为西蒙尼最终表达的意思是“正义就是给每个人以恰如其分的报答”(P7) 苏格拉底继续追问,什么是“正义所给的恰如其分的报答呢?给予什么人?”玻勒马霍斯认为“正义就是‘把善给予友人,把恶给予敌人’(P8)。
苏举例说,医生在人生病的时候就是这样子,当船在风急浪险的时候,舵手是这样的,因此自然得出,正义的人在战争中联友而攻敌。
但苏接下来就说,那看来,医生在人不害病的时候毫无用处,舵手在不航海的时候也没用,不打仗的话,正义的人也没有用处。
但玻勒马霍斯不同意,他觉得正义在平时也有用,种田有用是为了收获庄稼,做鞋术有用是为了做成鞋子,而正义在订立合同契约这些事情上有用,尤其是指合伙关系。
苏于是举例子来继续深入,比如下棋的时候,一个好而有用的伙伴是下棋能手,而不是正义者。
砌砖盖瓦的时候,瓦匠比正义者更好,奏乐的时候,琴师比正义者更好。
这个时候,又一转,在金钱的关系上,正义者似乎比其他人更好。
当你需要为他人保管钱物的时候,正义比较重要,当你不用钱,而要存储钱的时候,正义的人才是一个较好的伙伴。
也就是说,当金钱没用的时候,正义才有用。
当人保管修枝刀的时候,正义更有用,但是当你使用修枝刀来修剪枝叶的时候,花匠的技艺就更有用了。
同理,当人保管盾和琴的时候,正义是有用的,但是利用它们的时候,军人和琴师的技术就更有用了。
最后得出一个结论性的疑问——“它们有用,正义就无用,它们无用,正义就有用了?(P11),苏接着说,“如果正义仅仅对于无用的东西才是有用的,那么正义也没有什么了不起了。
”(P11)
于是苏建议换个路子来讨论这个问题,他提问,打架的时候,是不是最善于攻击的人也最善于防守?答案是肯定的,于是继续得出,善于预防疾病的人也最善于造成疾病,善于防守阵地的人也善于偷袭敌人,那看来,一个正义的人,既善于管钱,也善于偷钱。
最后得出,正义的人,可能还是个小偷呢?于是得出的是荒谬的结论,由此可见,之前的认为正义是一种技艺的观点是错误的,或者说是荒谬的。
(归谬法:结论错误,说明前提有问题)第一层意思是,如果正义是一种技艺的话,那正义也没有什么用。
第二层意思是,技艺是中性的,正义的人可以干不正义的事,好事坏事都干。
不管从哪个路子来讨论,最后的结论都是错误的。
苏在此打败了玻,把他弄得晕头转向。
但玻始终认为,帮助朋友,伤害敌人是正义的。
苏继续追问,那所谓的朋友是指看上去好的人,还是实际上真正好的人呢?玻认为一个人总是爱他认为好的人,苏于是接着说,也
就是说,人们可能会把真的好人当坏人,拿坏人当朋友的。
这样一来,正义就成了帮助坏人,为害好人了。
这是因为我们错把似乎可靠的人当朋友了,而应该说朋友就是不仅看起来可靠,实际上也真正可靠的人。
即之前关于正义的定义(“正义就是‘把善给予友人,把恶给予敌人’)还要再做修改,改成朋友是真的好人,当待之以善,敌人当真是敌人,当待之以恶。
当玻认为这个定义应该没问题的时候,苏阻止了,他接着问:“一个正义的人能伤害敌人吗?”玻认为在他应该伤害那坏的人的时候,可以伤害他人。
苏举例说受伤的马是变坏了,是马之为马变坏了。
而人受到了伤害,或者说人变化了,可以说就是人之为人变坏了,也就是人的德性变坏了。
德性即人之为人的品质与特征,virtue,namely the specific excellence of something.。
人然后受到了伤害,即德性坏了,任烨会变得更不正义了。
音乐家不可能用他的音乐技术使人不懂音乐,旗手也不能用他的骑术让人不会骑马,因此,正义的人也不能让人变得不正义了,也就是说,好人不能用他的美德使人变坏。
因此,伤害朋友或者任何人都不是正义者的功能,而是和正义相反的人的功能。
因此,之前的观点“帮助朋友,伤害敌人是正义的”是不成立的,正义的人是不会伤害任何人的。
关于正义的这个定义也不成立。
于是,接下来就开始了对正义的第三个定义“正义是强者的利益”。
色拉叙马霍斯的观点是,谁强谁就是统治者。
苏认为,正义有时候利于强者,有时候并不利于强者,因为统治者有时候也会做出对自己不利的事情来而不自知,因此,在最严格的意义上,当一个是统治者的时候,他统治的目的是为了被统治者,因为每一种技艺都有其特殊的作用和目的,就像医术是为了谋求病人的利益,而不是为了医生自己或者挣钱,因此,“正义是强者的利益”此时已经被颠倒了,正义是弱者的利益。
而色拉叙马霍斯从现实生活出发来反驳,他认为,在现实中,不正义的人总是比正义的人有利,他们得到了快乐、利益、权势等等好东西,但是正义的人刚好相反,总是吃亏或者苦恼着。
苏从每一种技艺都需要寻求报酬来说明,一切运营部署都是为了对象,求取弱者的利益,而不是强者的利益,要不然他们都不干。
然后问题转入“不正义的人生活总要比正义的人过得好。
”格劳孔认为正义的人生活地比较有益。
他认为还是像之前那样讨论,自己既是辩护人又当公证人。
苏与色开始辩论,色不认为“正义是善,不正义是恶”,他觉得“正义是天性忠厚,天真单纯”,“不正义是精明的判断”。
接下来的讨论围绕着“正义者不想胜过同类,而要求胜过异类,但不正义则对同类和异类都要求胜过”(不义者与又聪明又好的人相类,正义者则和又笨又坏的人相类)。
苏从每种技艺的人都会胜过异类来说明,会某种技艺的人是“又聪明又好的”,但是他们都要求胜过异类,比如有知识的人会胜过没知识的人,但是没知识的人既想胜过聪明人又想胜过笨人,因此,“又笨又坏的人”是既想胜过同类又想胜过异类,而”正义者不想胜过同类,而要求胜过异类,但不正义则对同类和异类都要求胜过”,由此得出。
“正义的人是又聪明又好的,而不正义的人又笨又坏。
”这个观点和之前色的观点是相反的,于是色开始乱了阵脚。
苏接着用城邦的例子来证明,不正义使得城邦内部不能一致行动,彼此为敌,并不利于自己的利益。
接着又用眼睛有眼睛的功能来说明,每一个事物,凡有功能,并有特定的德性。
人的心灵也有,正义是心灵的德性,不正义是心灵的邪恶。
而正义的人生活的好,因此必定快乐幸福,所以正义是快乐的,不正义者是痛苦的。
他们的讨论到底,但是还没有拿出定义的定义,于是也就不知道正义是不是一种德性以及它是否会给人带来痛苦还是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