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国第四卷读书笔记

合集下载

《理想国》各卷读书笔记大全

《理想国》各卷读书笔记大全

《理想国》各卷读书笔记大全《理想国》各卷读书笔记大全及心得感悟!第一部分《理想国》章节框架柏拉图的《对话录》中的许多篇目都涉及了政治哲学有关的问题,但其中有三篇的多数篇幅用来讨论政治哲学,分别是《理想国》、《政治家》与《法律篇》。

《理想国》一书则是柏拉图壮年时期的代表作。

读完此书,我感觉到柏拉图在书中论述的宽泛,如乔治·萨拜因在《政治学说史》中说到的“《理想国》是一部无法归入任何一门学科的论著。

它既不适合被归入任何现代社会研究的范畴,也不适合被纳入现代科学研究的范畴。

这部论著实际上论及了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

”书中包含了政治学、伦理学、哲学、心理学、教育学及艺术等诸多门类。

从书中我们可以一窥柏拉图的政治理念以及书中柏拉图国家理论的线索。

接下来按书中的章节进行梳理:第一卷:苏格拉底与众人就正义展开讨论(引入)苏氏与克法洛斯(玻勒马霍斯之父)谈论年龄与财富的话题,克法洛斯渐而提及了正义与不正义的问题。

克法洛斯认为正义应是讲真话与欠债还钱。

苏格拉底又举例疯人朋友在反驳克法洛斯的观点。

玻勒马霍斯也加入讨论,认为正义就是给每个人以适如其份的报答,正义在平时也有用处。

帮助朋友,伤害敌人是正义的。

伤害不正义的人,帮助正义的人,算是正义。

色拉叙马霍斯插入对话,其认为正义是“强者的利益”,一种较为激进极端的正义观。

接下来的格劳孔的正义观则较为普遍:“正义的人生活的比较有益”。

与色氏谈论最后,苏格拉底则总结:“正义的人生活的好,不正义的人生活的坏”,但是关于正义的定义,苏格拉底还没有作出结论。

第二卷:进一步讨论正义,并从“个人的正义”转到“城邦的正义”以及城邦所需要的人格劳孔接替色氏与苏格拉底讨论,格劳孔提出正义的本质与起源(做不正义事是利,遭受不正义是害。

遭受不正义所得的害超过干不正义所得的利。

所以人们在彼此交往中中既尝到过干不正义的甜头,又尝到过遭受不正义的苦头。

两种味道都尝到了之后,那些不能专尝甜头不吃苦头的人,觉得最好大家成立契约:既不要得不正义之惠,也不要吃不正义之亏。

2023最新-九年级关于柏拉图《理想国》读书笔记5篇范文五篇赏析【优秀4篇】

2023最新-九年级关于柏拉图《理想国》读书笔记5篇范文五篇赏析【优秀4篇】

九年级关于柏拉图《理想国》读书笔记5篇范文五篇赏析【优秀4篇】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书笔记吧。

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精心为大家整理的4篇《九年级关于柏拉图《理想国》读书笔记5篇范文五篇赏析》,亲的肯定与分享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理想国的读书笔记篇一这本书读的差点让我抽过去,要不是我们那个操着湖南口音的普通话的熊老师笑眯眯的给了我七八本书,而且规定每本书要写至少一千五百字的读后感,要不不给学分,我是打死都不会读这些书的,可是你看。

可是英雄气短呀,为了不重修这门课,我只能忍了。

初读这本书时,因为书中有的字句拗口,再加上哲人的思想和思维着实让人捉摸不透,便没坚持下来。

不过,在仔细读了关于柏拉图的生平以及他所生活的时代,便重读。

虽然有很多地方还是不求甚解,但是仍旧被他的一些先进思想,还有他所向往的。

那个理想世界,深刻震撼着了。

不得不承认柏拉图确实是朵奇葩。

柏拉图是古希腊的哲学家,他的老师则是与他同样举世闻名的苏格拉底。

柏拉图在西方历史上最早创立了完整的哲学体系。

他的一生致力于钻研哲学。

他的最高理想便是哲学家应为政治家,政治家应为哲学家。

他更强调学以致用,将所学付诸实践。

后来,他更是创办了“学园”。

在讲学之余,柏拉图笔耕不辍,著书立说。

而其中最著名的便是以对话形式所作的《理想国》·《法律篇》等。

其代表作《理想国》不仅是哲学家的宣言书,而且是哲人政治家所写的治国计划纲要,是人类思想史上的巨作,对西方乃至全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书以苏格拉底和克法洛斯的谈话开始,在某一方面他们俩达成了共识,他们都认为,痛苦的源泉不在于年纪,而是在于人的性格及内心。

他们更认为,对于通情达理的人来说,万贯家财的最大好处便是用不着存心作假而不得已骗人便可心安理得。

接下来便提出了本书的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即“什么是正义“。

正义就是给每个人以恰如其分的报答”~“正义就是把善给予友人把恶给予敌人”,并且批驳和辩论了关于色拉叙马霍斯的“正义就是强者的利益”为了证明正义是一种有意义的生活,在第二卷中他们继续讨论了关于正义的本质和起源的问题。

理想国第四卷念书笔记

理想国第四卷念书笔记

理想国第四卷念书笔记理想国第四卷念书笔记浩瀚的地中海孕育了辉煌灿烂的古希腊文明。

柏拉图,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其高作《理想国》为世人勾画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乌托邦。

高作里包括的正义、至善的思想,具有超越时刻、空间、历史的永久价值。

一、全书大体框架全书以柏拉图的恩师苏格拉底为主角,借苏格拉底同格劳孔、玻勒马霍斯等人的辩论的方式,事实上展现了柏拉图自己对一个理想国家的建构,和柏拉图客观唯心主义的哲学思想。

这部“哲学大全”融合了哲学、政治学、伦理学、教育学、美学等等各方面领域,涉及抵家庭问题、民主问题、专制问题、教育问题、文艺问题、男女平等问题,学究天人,震古烁今;个中聪慧,需要咱们细细品鉴。

全书共十卷。

第一卷到第四卷谈论何为正义。

苏老在与年轻人的辩论中采纳“以大见小”的逻辑,从城邦的正义中寻觅个人的正义。

第五卷到第七卷讨论哲学王的问题。

苏老以为只有哲学家才能真正承担起治理国家的责任。

第八卷到第十卷论证哲学王统治的贵族政体相较于其他政体的优越性,并号召人们勇于追求正义和聪慧。

全书勾画出如此一个理想国:伶俐的、理性的、具有自制能力的、爱好聪慧的哲学家作为统治者,他们与灵魂里的“理性”部份相符合;具有冒险精神的、勇敢而强壮的公民作为护卫者,他们与灵魂里的“勇气”部份相符合;一样的劳动者如木工、水管工、石匠、农夫、农场工人等等作为生产者,他们与灵魂的“欲望”部份相符合。

每一个人各司其职,这确实是正义。

二、重大理论奉献《理想国》是柏拉图最闻名的代表作,是西方哲学家公认的“哲学大全”。

整本书有许多充满聪慧的洞见,那个地址只介绍三个:正义、哲学王、洞窟人假设。

正义如上文所言,苏老在辩论中采纳“以大见小”的逻辑方式,暂且不论这种逻辑是不是合理,苏老以为讨论什么是一个人的正义是困难的,可是讨论一个城邦的正义却是相对容易的,于是苏老着手探讨城邦的正义。

在大体上理想国已经构建的前提下,苏老以为它必然是“善”的;是“善”就必然是聪慧的、勇敢的、控制的、正义的。

《理想国之第四卷》鉴析

《理想国之第四卷》鉴析

《<理想国>第四卷》鉴析关于《理想国》第四卷的主题:主题是通过探究城邦来认识人的灵魂。

主要阐述城邦中的正义和城邦个人灵魂的正义两大方面内容。

其中,对于城邦中的正义柏拉图主要是从统治者、辅助者和城邦整体各自应有的“德目”来看城邦的德性,具体就是:统治者拥有智慧,即对关于城邦整体的知识;辅助者拥有勇敢,即对法律的持久信仰;城邦整体应拥有的节制,即城邦的和谐和秩序。

最终归结于城邦整体的正义,也就是城邦各阶层的各司其职。

在对个人灵魂的正义的表述中,柏拉图分别对激情与欲望、理智与欲望、激情与理智进行了一定的比较和论证,得出灵魂三分的“德性论”。

认为智慧应该是理智关于整体的认识,勇敢是激情遵守理智给予的信条,而节制是灵魂整体在灵魂内部的友好和谐,最终认为个人灵魂的正义是灵魂整体在灵魂内部的一种良好秩序。

认为正义的人使得自己灵魂中的这三种元素井然有序,而一切的不正义正是这三者的混淆和迷失。

有关《理想国》第四卷的行文结构:采用的依旧是对话式的文体,从总体上看给人的感觉在“自然引入”后的论述是“多面包抄”以及由大及小的同理论证式的论证结构。

在第四卷卷首苏氏就被问及自己对待卫士是否太过苛刻而使得他们不能享受幸福的时候(419),苏格拉底认为应该把幸福从整个城邦的角度来考虑,卫士的看似不幸福保护了城邦,这样才能给城邦里的各个阶级带来幸福(420—421C)。

同时还要防止卫士变得贫穷或者富有,因为这样会使得他们的技艺衰退(421C—421E)。

在接下来的表述中,柏拉图重点阐述了国家的性质,即“这样一个城邦一定是智慧的、勇敢的、节制和正义的”(427E)。

苏格拉底认为智慧是统治者在管理城邦时所用的好的谋划和智慧(428-429)。

勇敢就是一种保持,保持住法律通过教育所树立起来的应该害怕的信念,并且这种保持是在无论什么情况下(即在无论什么情况下都有所敬畏)(429B-430C)。

而“节制是一种好秩序或者是对快乐和欲望的控制”(430E),同时也是自身较好部分控制较坏部分。

柏拉图《理想国》第四、六、七卷读书报告

柏拉图《理想国》第四、六、七卷读书报告

柏拉图《理想国》第四、六、七卷读书报告第一篇:柏拉图《理想国》第四、六、七卷读书报告柏拉图:《理想国》读书报告第四卷一、护卫者的幸福护卫者及其辅助者竭力尽责,做好自己的工作,护卫者的贫穷、束缚等“不幸”被描述为最幸福的,因为这是为了全体公民的最大幸福,我们的首要任务是铸造出一个整体的幸福国家二、护卫者的使命1.护卫者要避免贫穷与富裕使城邦的作战技艺退化,因为富则奢侈、懒散,贫则粗野、低劣,皆要求变革2.护卫者要尽一切办法守卫着城邦,保持疆土不能超过最佳限度——国家大到还能保持统一3.全体公民按照天赋从事工作,各就各业,以天赋升降阶级4.最重要:教育和培养(1)要防止音乐和体育的翻新渗透影响人的性格和习惯,破坏人际关系,影响法律和政治制度(2)孩子必须借助符合法律精神的游戏,借助音乐养成遵守法律的精神,培养规矩和礼仪5.立法:重视习惯法而非制定法。

反对立法者反复制订和修改法律,应当尊重前人立法,并且注重宗教祭祀和敬神三、正义的国家1.智慧——护国者所具备的品质(1)国家的智慧是好的谋划,用于考虑国家大事,改进国家对内对外关系(2)国家之所以有智慧,是由于他的人数最少的那个部分和这个部分中的最小一部分,这些领导着和统治着它的人们所具有的知识。

2.勇敢——一种保持,精神上的能力保持住法律通过教育所建立起来的关于可怕事物的信念3.节制——统治者和被统治者均具备的品质(1)一种好秩序或归某些快乐与欲望的控制(2)全体国民在谁应当统治、谁应当被统治这个问题上所表现出的一致性和协调。

4.正义(1)正义:正义是只做自己的事而不兼做别的事(2)正义的国家:在国家里各做各的事而不相互干扰(3)个人的正义:每一个人自身内的各种品质在自身内各起各的作用a、同一事物的同一部分关系着同一事物,不能同时有相反的情况 b、在国家里存在的东西在每一个个人的灵魂里也存在着c、人内心中的各种品质在自身内是分别起作用的,因此:激情不忘理智教条的人是勇敢的人;懂得三部分的各自利益和共同利益的人是智慧的人;三部分友好和谐,理智领导,激情和欲望由它领导而不反叛是有节制的人d、正义的人不许可自己灵魂里的各个部分相互干涉,起别的部分的作用。

柏拉图《理想国》第四、六、七卷读书报告 3200字

柏拉图《理想国》第四、六、七卷读书报告 3200字

三一文库()〔柏拉图《理想国》第四、六、七卷读书报告 3200字〕柏拉图:《理想国》读书报告第四卷一、护卫者的幸福护卫者及其辅助者竭力尽责,做好自己的工作,护卫者的贫穷、束缚等“不幸”被描述为最幸福的,因为这是为了全体公民的最大幸福,我们的首要任务是铸造出一个整体的幸福国家二、护卫者的使命1.护卫者要避免贫穷与富裕使城邦的作战技艺退化,因为富则奢侈、懒散,贫则粗野、低劣,皆要求变革2. 护卫者要尽一切办法守卫着城邦,保持疆土不能超过最佳限度——国家大到还能保持统一3. 全体公民按照天赋从事工作,各就各业,以天赋升降阶级4. 最重要:教育和培养(1)要防止音乐和体育的翻新渗透影响人的性格和习惯,破坏人际关系,影响法律和政治制度(2)孩子必须借助符合法律精神的游戏,借助音乐养成遵守法律的精神,培养规矩和礼仪5. 立法:重视习惯法而非制定法。

反对立法者反复制订和修改法律,应当尊重前人立法,并且注重宗教祭祀和敬神三、正义的国家1. 智慧——护国者所具备的品质(1)国家的智慧是好的谋划,用于考虑国家大事,改进国家对内对外关系(2)国家之所以有智慧,是由于他的人数最少的那个部分和这个部分中的最小一部分,这些领导着和统治着它的人们所具有的知识。

2. 勇敢——一种保持,精神上的能力保持住法律通过教育所建立起来的关于可怕事物的信念3. 节制——统治者和被统治者均具备的品质(1)一种好秩序或归某些快乐与欲望的控制(2)全体国民在谁应当统治、谁应当被统治这个问题上所表现出的一致性和协调。

4. 正义(1)正义:正义是只做自己的事而不兼做别的事(2)正义的国家:在国家里各做各的事而不相互干扰(3)个人的正义:每一个人自身内的各种品质在自身内各起各的作用a、同一事物的同一部分关系着同一事物,不能同时有相反的情况b、在国家里存在的东西在每一个个人的灵魂里也存在着c、人内心中的各种品质在自身内是分别起作用的,因此:激情不忘理智教条的人是勇敢的人;懂得三部分的各自利益和共同利益的人是智慧的人;三部分友好和谐,理智领导,激情和欲望由它领导而不反叛是有节制的人d、正义的人不许可自己灵魂里的各个部分相互干涉,起别的部分的作用。

理想作文之理想国各卷读书笔记

理想作文之理想国各卷读书笔记

理想国各卷读书笔记【篇一:《理想国》读书笔记】看这本书,会被苏格拉底睿智、深邃的思考所折服,他的诡辩不仅教对手难以招架,也让读书的人难以跟上他飞快、机智的思维。

柏拉图借苏格拉底的辩论一步步将自己客观唯心主义的哲学思想完整表达出来,同时通过对城邦的哲学、道德、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的争论,设定了一系列的制度和规定,并在辩论中不断完善,一步步建立了他心目中的“理想国”的蓝图,向世人展现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理想国》传达了作者的政治理想。

柏拉图心目中的理想国实质应该是封建贵族专制的奴隶制国家。

这个国家一定是智慧的、勇敢的、节制的和正义的。

在这个理想的城邦中,人被分为三等:掌握哲学思想的贵族统治者、掌握武力的武士阶层,还有奴隶身份的广大平民。

柏拉图认为国家权力应掌握在哲学家的手中,哲学家必须是有护卫国家的智慧和能力的人,同时也是一些真正关心国家利益的人,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城邦的正义。

而代表勇敢的武士应努力维护城邦的安全,并维护统治者的任何决定。

同时,他认为掌权者和被统治者间应保持和谐、团结的关系,被统治者要服从统治者的所有政策,这样,才做到了节制和正义。

柏拉图描绘的这一理想蓝图,满怀着憧憬,被后来的空想主义者所向往。

而读到这部分,我却觉得很多说法都似曾相识,早在中国的夏商周时期,就有用系统的礼制来约束臣民的做法,分封制要求奴隶服从统治,诸侯享有封地上一切努力的劳动所有,但有义务向君主定期朝贡、纳税,君王号召时要集合军队保护君主。

而在中国传承了千年的儒家文化,也与柏拉图的许多主张有着相似之处。

君主对全国的思想专制、用道德和礼仪约束人民行为、武力全部收归中央掌权者所有……通过一系列的比较和思考,我明白了:这一切,都是为了维护封建的专制统治的需要,这一系列的教育灌输、道德约束、假借神意,最终目的都只有一个,那就是维护封建统治,愚弄人民。

所以,通过书中的政治辩论,我发现了很多我并不认同的柏拉图的观点。

例如:为维护统治,掌权者可以用假话欺骗民众,甚至编造所谓的“腓尼基人的传说”,假借神意来证明人生来就有贵贱之分,“老天铸造他们的时候,在有些人的身上加入了黄金,这些人因而是最可宝贵的,是统治者。

《理想国》读书笔记(分卷合计1万字)

《理想国》读书笔记(分卷合计1万字)

第一卷概要:本卷对当时流行的正义观作了逐一的分析和批判。

开卷以苏格拉底的提问开始,被问者是玻勒马霍斯的父亲克法洛斯——一个爱上机智的清淡、清心寡欲的受人尊敬老者。

他认为,一个人即使忍受贫困和年老,但做人要是遵循“中庸适度,心平气和,做到内心的满足与宁静就是幸福的”。

谈话中,他们谈到了正义,他倾向于把正义等同于讲真话和欠债还债。

苏格拉底打个比方反驳了他,即“譬如说,你有个朋友在头脑清醒时曾把武器交给你;假如后来他疯了,再跟你要回去,任何人都会说不能还给他。

如果还给他,那倒是不正义的。

把整个真实情况告诉疯子也是不正义的”。

因此,“有话实说,拿了人家东西照还这不是正义的定义”。

接着,克法洛斯的儿子玻勒马霍斯起为其父的意见辩护,认为正义就是“把善给友人,把恶给敌人”。

对于这一点,苏格拉底指出,“朋友”和“敌人”的标准时难以定义的,况且如果“朋友”是坏人,而“敌人”是好人的话,那么,帮助朋友去伤害敌人就是不正义的。

这时,色拉叙马霍斯插上话,认为正义不是别的,就是强者的利益。

“在任何国家里,正义就是已经建立起来的,当时正在掌权的政府的利益”。

苏格拉底不同意。

他认为色拉叙马霍斯的观点换句话说就是“服从统治者是正义的”。

但是,各国统治者难免会犯错误,难免会制定一些错误的法律;这些错误的法律对他们是不利的。

认为服从统治者就是正义,照此说法,不但做对强者有利的事是正义,而且做对强者不利的事也是正义了,那么,“正义是强者的利益,也可能是对强者的损害”。

因此,所谓强者的利益事实上是“强者自认为对己有利的事;而弱者必须做这些事”。

更进一步说,“任何技艺都不是为它本身的,而是为它的对象服务的。

”例如,“骑术不是为了骑术本身的利益,而是为了马的利益;医术寻求的不是医术自己的利益,而是对人体的利益;一个统治者,当他统治的时候,他不能只顾自己的利益而不顾属下老百姓的利益。

”接着,色拉叙马霍斯话锋一转,认为“正义的人跟不正义的人交往,总是吃亏,不正义的人总是处处沾光,为非作歹,窃国篡政,过着快乐的生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想国第四卷读书笔记
控制1301 汪哲培 3130104562 对于上一卷中阿德曼托斯认为苏格拉底建造的城邦否定了个人的幸福,然而苏格拉底认为其理想国的目标并非是为了某个阶级单独突出的幸福,而是为了全体公民的最大幸福。

在向阿解释了自己的想法后,苏格拉底进而认为富裕和贫穷都会改变城邦公民的原有状况:富则奢侈、懒散和要求变革;穷则粗野、低劣也要求变革。

因此,城邦既不应该富裕也不应该贫穷。

同时,在战争上,苏格拉底认为一个没有钱财的城邦应利用自身不好富的特点去劝服富裕的城邦去攻打另一部分城邦以此在战争中存活。

同时,城邦的大小应该达到刚好能够维持其统一为止。

至于城邦的教育,苏格拉底认为除非国的基础有所变动否则音乐不应该随意翻新或更改。

他还认为不应该将风俗制定为法律,而制定琐碎细致的法律也并非立法家的任务。

至此,苏格拉底所探讨的城邦基本成型,他就开始从中寻找正义了。

苏格拉底认为他所建立的城邦里具有四个品质:智慧、勇敢、节制与正义。

于是通过对城邦性质的一一排除他们终究可以寻找到正义。

对于智慧,苏格拉底觉得一个城邦之所以被称为智慧是因为它具有起领导作用的那一小部分人而非某种具体的技艺。

一个城邦之所以被称为勇敢是因为它的某部分人具有这种品质,即对事始终保持信念。

对于节制,苏格拉底认为这种品质对于城邦来说是一种协调的品质:少数的优秀人统治者大多数人使得城邦是自己快乐和欲望的主人。

在排除掉其它三个品质后,苏格拉底终于发现了他要找的正义:每个人在国家内做他自己分内的事。

苏觉得正义不论是从城邦来说还是从个人来讲都应该是一样的。

一个人的灵魂是由理性、激情和欲望三部分组成的。

就像城邦的正义一样,一个人要达到正义必须由理性统治灵魂并借激情来抑制欲望。

这三者各尽其职才能体现个人的正义。

于是,正义在城邦上与在个人上便有高度的统一性了。

于此同时不正义也自然而然清晰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