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全球重磅药物预测

合集下载

恒瑞医药:艾瑞昔布获批上市意义重大

恒瑞医药:艾瑞昔布获批上市意义重大

第25期晨会掘Industry ·责任编辑:蔡晓铭荫蔡晓铭47本周市场继续下行,尤其是上证指数周四大幅跳空低开并震荡走低,令市场情绪更感悲观。

周五开盘后略微下探就已跌破今年年初的阶段低点2661点。

策略方面,我们前期已提示尽管从估值来看市场处于历史低位,但新股的快速发行、解禁股的陆续涌向市场,在中期内增加了市场大量的证券供应,因此单纯从估值的角度出发制定操作策略仍显单薄。

面对这样一个具有一定特殊性的市场时期,投资者应采取偏于保守的策略。

国泰君安本周晨会推荐了恒瑞医药(600276),公司研制的国家一类新药“艾瑞昔布片及原料”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新药证书》及《药品注册批件》。

艾瑞昔布是新一代非甾体抗炎类创新药,主要用于缓解骨关节炎的疼痛症状,这是恒瑞医药第一个获批上市的国家一类新药。

艾瑞昔布的生产上市,国泰君安指出这一事件对恒瑞医药而言具有标志意义,将掀开公司成长的新篇章。

如果说过去十年是恒瑞医药抢仿全球重磅品种的十年,那么下一个十年将是公司收获专利品种的十年。

凭借产品梯队,恒瑞医药有望完成从“抢仿”到“创新”的华丽转身。

具体的看,艾瑞昔布是新一代非甾体抗炎类创新药,属于COX-2酶抑制剂,主要用于缓解骨关节炎的疼痛症状。

恒瑞医药于1999年开启该品种的临床前研究,2002年进入临床一期,被科技部列入国家“863计划。

艾瑞昔布是公司第一个获批上市的国家一类新药,有望成为5~10亿销售规模的重磅品种。

从市场规模来看,我国类风湿性关节炎药物市场一直维持着快速增长的态势,年复合增长率22.3%,2009年的销售总额达到了38.56亿元,同比增长高达41.86%,甚至要高于近几年增长势头强劲的抗肿瘤和降压药市场。

国泰君安预计,此类药物未来能继续保持20%复合增速。

估计国内类风湿关节炎用药市场的理论规模就达到140亿元;若市场占有率达到10%,就能成为过10亿的重磅品种。

对于市场此前略有担忧的药品的安全性问题,国泰君安的观点是昔布类安全性问题可控。

2024年全球医药行业趋势观察

2024年全球医药行业趋势观察

医药行业主要产品和服务
药品:包括化 学药品、生物 药品、中药等
医疗器械:包 括医疗设备、 诊断设备、手 术器械等
医疗服务:包 括医院、诊所、 康复中心等
健康管理:包 括健康咨询、 健康教育、健 康保险等
医药研发:包 括新药研发、 临床试验、药 品注册等
医药流通:包 括药品批准 医疗将成为未来医药行业的主
流发展方向
个性化医疗:根据患者的基因、 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因素制定个 性化的治疗方案
挑战与机遇:需要解决数据安 全、隐私保护等问题,同时抓
住市场机遇,推动行业发展
全球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和疫苗研发
2024年全球公共卫生事件的预 测和应对策略
疫苗研发的最新进展和挑战

贸易关系:各国之间的贸易政 策,如关税、市场准入等,对
医药行业的影响
跨国药企的并购和合作:跨国 药企之间的并购和合作,对全
球医药行业的影响
全球医药行业的未来展望
5
未来医药行业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在药物 研发中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
基因编辑技术如CRISPRCas9将在疾病治疗中发挥 重要作用
术的发展和应用
政策支持和监管环境
政府对医药行业的政策支持: 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
监管环境:药品审批、医疗器 械监管、临床试验管理等
国际合作:全球卫生安全、疫 苗研发和生产等方面的合作
法律法规:药品管理法、医疗 器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的修订 和完善
市场需求和消费者行为的变化
老龄化趋势:全球老龄化趋势 加剧,对医药产品的需求增加
数字化技术在药物研发中的应 用:提高研发效率,降低成本
智能化技术在药物生产中的应 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不良 率

全球新型抗肿瘤药物研发进展及趋势

全球新型抗肿瘤药物研发进展及趋势

全球新型抗肿瘤药物研发进展及趋势作者:李积宗张博文方淑蓓韩佳毛开云江洪波陈大明来源:《上海医药》2022年第25期李积宗,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上海市生物医药科技发展中心主任、上海医药行业协会副会长,长期从事生物医药领域科研项目管理、科技成果转化和软课题研究等工作,牵头建设运行上海市生物医药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熟悉上海生物医药科技创新政策,具有丰富的项目管理和成果转化经验。

通信作者:陈大明,研究员,长期从事生物医药等领域的科技情报研究,创新了基于关联索引的情报研究新方法,揭示了多学科交叉融合演进的范式,构建了用于专利价值和成果转化的评估框架,在软科学研究、知识产权分析、产业情报研究等方面带领团队完成了数十项研究课题,有力支撑了多种决策。

摘要:新型抗肿瘤药物已成功用于规避常规策略的某些局限性,同时提供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更高的生物利用度和改善的综合治疗效果。

本文总结了过去70年的抗肿瘤药物开发里程碑,综述了基于肿瘤标志性特征的14类抗肿瘤药物开发路径,并且从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视角探索了抗肿瘤药物开发中的前景。

关键词:抗肿瘤药物多学科研究中图分类号:R979.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6-1533(2022)S2-0001-o8引用本文李积宗,张博文,方淑蓓,等.全球新型抗肿瘤药物研发进展及趋势[J.上海医药,2022,43(S2):1-8.Noval anti-tumor drugs: global advances and trendsLlJizong' , ZHANG Bowen', FANG Shubei' ,HAN Jia', MAO Kaiyun',JIANG Hongbo , CHEN Daming( 1.Shanghai Center of Biomedicine Development,Shanghai 201203,China; 2. Shanghai lnformation Center for LifeSciences,Shanghai Institute of Nutrition and Health,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Shanghai 200031 , China)ABSTRACT Noval anti-tumor drugs have been successfully employed to circumvent certain limitations of conventionalstrategies while providing higher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greater bioavailability, and improved comprehensive effects fortherapeutic outcomes. This paper summarized anti-tumor drug development milestones in the past seven decades,reviewed anti-tumor drug based therapies accroding to 14 different targeting approaches, and discussed the imperative role of multidisciplinaryresearches that could drive anti-tumor drug developments.KEY WORDS anti-tumor ; drug; multidisciplinary research過去数十年来,全球肿瘤治疗巨大需求的拉动力、多种技术融合创新的驱动力,共同推动了全球抗肿瘤药物研发的快速发展。

世界畅销抗肿瘤药销售及国产化概述

世界畅销抗肿瘤药销售及国产化概述

世界畅销抗肿瘤药销售及国产化概述近年来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胃癌发病率略有下降,但癌症总体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全球约有几百种抗肿瘤药,抗肿瘤药市场近几年来销售呈逐年增长的势头,目前抗肿瘤药物占世界药品市场总销售额的4.6%,年平均增长率高于15%,大大高于全球其它大类药物的年均8%的增长率。

现就世界销售额领先的前20个抗肿瘤药品种的市场销售及国产化程度分别进行简要综述:▲利妥昔单抗/Rituximab,Rituxan/MabThera美国基因泰克公司研制,于1997年11月获得FDA批准在美国上市,用于早期淋巴瘤的治疗。

是全球第一种成功瞄准癌细胞蛋白质的单克隆抗体药物。

本品在美国市场由基因泰克公司和Biogen。

公司共同推广。

而罗氏公司除了在日本与全蘖工业(ZenyakuKogyo)有限公司分享市场外,在全球其他地方独家享有本品的经营权。

本品是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明星药,并且以其独特的药理,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方面获得重大的进展。

2006年3月,其被批准用于治疗中度至重度活动性类风湿性关节炎,这一新适应症通过批准为该药增加了10亿美元的收入。

2007年世界市场销售额高达5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4%,在全球畅销药名列第7位。

目前国内已开发出几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单抗新药,如成都华神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与第四军医大学共同研发的碘[1311]美妥昔单抗,是全球第一个专门用于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单抗导向同位素药物;中信国健等少数企业也已初步形成产业化规模。

▲赫赛汀/Herceptin通用名曲妥珠单抗,由美国基因泰克公司研发,1998年9月首先获准在美国上市,用于治疗乳腺癌。

目前由罗氏、基因泰克和中外制药共同生产销售,2007年世界市场销售额达4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4%,在2007年全球畅销药名列第15位。

国内由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生产销售。

▲阿瓦斯丁/Avastin,bevacizumab通用名贝伐单抗,由瑞士罗氏公司研发,2004年2月获准上市,用于治疗结肠直肠癌。

2024年抗PD-1单抗药物市场前景分析

2024年抗PD-1单抗药物市场前景分析

2024年抗PD-1单抗药物市场前景分析简介抗PD-1单抗药物是一种新型免疫治疗药物,被广泛用于各类恶性肿瘤的治疗。

本文将对抗PD-1单抗药物市场的前景进行深入分析。

市场规模根据市场研究公司的数据,抗PD-1单抗药物市场在过去几年中呈现爆发式增长的趋势。

预计到2025年,全球抗PD-1单抗药物市场规模将达到数十亿美元。

这一庞大的市场规模为投资者和制药公司提供了巨大的商机。

市场驱动因素抗PD-1单抗药物市场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包括: 1. 癌症患者数量的增加: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癌症患者的数量不断增加,为抗PD-1单抗药物市场提供了巨大的潜在需求。

2. 治疗效果的验证:已经进行的临床试验表明,抗PD-1单抗药物在恶性肿瘤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为药物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了坚实的科学依据。

市场前景抗PD-1单抗药物市场的前景看好,原因如下: 1. 切实需求:癌症是全球范围内一种常见的致命疾病,抗PD-1单抗药物作为一种创新的治疗手段,受到广大患者的瞩目和需求。

2. 巨大潜力:目前,抗PD-1单抗药物仍处于不断发展壮大的初级阶段,具有巨大的研发和市场潜力。

3. 政策支持:各国政府对于肿瘤治疗领域给予了越来越多的政策支持,以促进创新药物的研发和上市。

市场挑战与任何新兴市场一样,抗PD-1单抗药物市场也面临一些挑战: 1. 高研发成本:抗PD-1单抗药物的研发成本十分巨大,需要长期的临床试验和大规模的资金投入。

2. 市场竞争:随着抗PD-1单抗药物市场的快速增长,越来越多的制药公司投入该领域,市场竞争愈发激烈。

3. 风险管理:抗PD-1单抗药物的副作用和风险仍然需要更多的临床数据和监管机构的支持,这也给市场增长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

市场趋势抗PD-1单抗药物市场的发展趋势包括: 1. 个性化治疗:随着基因检测技术的不断进步,抗PD-1单抗药物将逐渐向个性化治疗方向发展,提供更精准的治疗方案。

2. 组合疗法:将抗PD-1单抗药物与其他治疗手段相结合,如化疗、放疗等,可以提高治疗效果,为患者提供更多选择。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主要品种分析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主要品种分析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主要品种分析目前,国内医院用抗感染药物中,大环内酯类药物增长速度最快,远远高于抗感染药物整体增长水平。

但市场畅销的背后也有潜在的危机。

据统计,我国红霉素的需求量仅为生产能力的60%,并且我国红霉素生产技术水平低,生产成本高,市场表现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

因此,当前企业在积极发展头孢菌素类半合成抗生素的同时,也应重视红霉素类衍生物与半合成抗菌素的开发研究。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力持久新丁不断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一类毒性低微、口服方便且价格较廉的药,按其大环结构含碳母核的不同,可分为14、15和16元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在治疗学上的重要性仅略次于β-内酰胺类(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和氨基糖甙类。

自1952年美国礼来公司推出第一代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产品--红霉素后,该大类药物不断扩充,迅速成为全球抗感染用药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类别。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专门从事抗生素研究的张惠琳教授告诉记者,大环内酯类药物主要作用于阳性菌、支原体和医原体等病毒,对一般呼吸道感染治疗效果较好,以口服为主。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相较于多数抗生素对细菌膜无力的不足,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能够作用细菌膜的特点使其优势尤为突出。

但是,张教授也特别提醒,临床使用要特别留意由于其抗菌谱相对较窄,所以只能作用阴性菌,而对阳性菌效果不明显。

近年来,随着对红霉素研究开发的深入,一些高效、长效、生物利用度好、各具特色的新红霉素半合成衍生物,如罗红霉素、阿奇霉素等市场潜力日显,使得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在抗感染药物中所拥有的市场份额进一步扩大。

有一些专家甚至大胆预言:这一个世纪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时代--其市场潜力和发展机会之大由此可见一斑。

市场份额不断扩大近年来,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发展形势很好,已占到抗生素市场14.5%的市场份额,而且有继续扩大的趋势。

大环内酯类药物在临床使用的抗感染药物中也牢牢地占据了稳定地位,2004年其各类产品在样本医院的用药市场销售占有率排在第三位,占据抗感染药物临床应用的15.15%。

2024年大分子药物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大分子药物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大分子药物市场分析现状概述大分子药物是指分子结构较大的药物,通常由蛋白质、多肽或核酸等高分子物质组成。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对疾病治疗需求的不断增加,大分子药物在医药领域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本文将对大分子药物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发展趋势。

市场规模大分子药物市场的规模不断扩大。

据行业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大分子药物市场总体规模超过500亿美元,并呈稳定增长趋势。

亚太地区是最大的市场,占据了全球总体市场份额的30%以上,其次是北美和欧洲市场。

预计到2025年,该市场规模将进一步增加。

市场驱动因素1.人口老龄化: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慢性疾病的发病率不断增加,进一步推动了大分子药物需求的增长。

2.科技进步:生物技术和基因工程的不断发展,为大分子药物的研发提供了更多机会和可能性。

3.疾病治疗需求增加:传统药物对一些疾病的疗效有限,而大分子药物在治疗某些疾病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因此需求不断增加。

4.政府政策支持:各国政府对大分子药物的研发和生产给予了政策上的支持,推动了市场的发展。

市场挑战尽管大分子药物市场前景看好,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1.研发成本高:相比传统药物,大分子药物的研发成本更高,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和资源。

2.临床试验周期长:大分子药物的研发需要经历较长的临床试验周期,从研发到上市需要花费数年的时间。

3.目标特异性差:大分子药物往往与生物体内多个靶点发生作用,因此在药物设计和开发方面需要解决目标特异性的问题。

4.法规限制:大分子药物的监管和审批相对严格,需要符合各国的法规要求,增加了市场准入的门槛。

发展趋势1.个性化治疗:随着基因检测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大分子药物将朝向个性化治疗方向发展,为患者提供更精准的治疗方案。

2.创新药物研发: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不断推出创新的大分子药物将成为企业竞争的关键。

创新药物的研发将有助于企业稳定市场份额。

3.合作与并购:大分子药物市场已经进入到一个整合期,企业之间通过合作与并购来实现资源整合,提高研发和生产效率。

我国创新药市场基本被跨国药企占领,龙头企业转型速度更快,中国创新药即将迎来收获期

我国创新药市场基本被跨国药企占领,龙头企业转型速度更快,中国创新药即将迎来收获期

我国创新药市场基本被跨国药企占领,上半年龙头企业转型速度更快,中国创新药即将迎来收获期一、创新需求不断涌现,全球CRO市场进一步扩容全球医药CRO行业整体的驱动因素:新兴技术的涌现对药物研发和临床试验的要求不断提升。

20世纪后单抗类大分子药物涌现,并诞生了众多重磅炸弹级的药物。

加上当前CAR-T、基因编辑等新的治疗方式的快速推进,新兴的医药治疗领域后续研发需求强烈。

生物药、细胞及基因疗法等对于药物研发和临床试验有着更高的要求,对合作外包的倾向程度往往更高。

近年全球药物研发外包市场细分及未来预测(单位:十亿美元)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相关报告:发布的《2019-2025年中国创新药行业市场运行态势及投资方向研究报告》二、我国创新药市场基本被跨国药企占领目前我国创新药研发整体水平较为落后,与美国等发达国家差距明显,也与全球第二大医药市场的地位不相称。

过去五年,我国平均每年产生创新药3个,而同期美国平均达43个且囊括了全球主要的原始创新药。

在此背景下,我国创新药市场基本被跨国药企占据,以抗体药为例,以罗氏为代表的八大制药巨头共占据83%的市场份额,处于垄断地位。

2010-2018年中国国产创新药获批上市数量情况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扶持政策已逐步过渡到基础制度建设。

近年来我国对创新药的扶持政策不断加码,扶持方式从立项支持、税收优惠等逐步走向基础制度建设,包括支付能力、医保制度、基础科研及药审制度等。

支付能力方面,2017年我国卫生总费用达到5.3万亿元,过去三年年均增长14%;医保制度方面,过去两年通过谈判共将53种抗癌药纳入医保目录,同时医保目录动态调整方案有望今年推出,高临床价值的创新药将持续获得医保的支持;基础科研方面,中国科学家正快速追赶发达国家水平,在干细胞等领域已处于世界前沿;药审制度方面,我国自2015年启动的药审制度改革已取得阶段性成果,药品审评的效率大幅改善。

隐性市场保护已经基本去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预测靶标

作为全球上市的首个CDK4/6抑制剂,辉瑞突破性乳腺癌药物Ibrance自上市以 来备受业界关注,各类业绩预测满天飞,其2015年7.23亿美元及2016上半年 几近撞线重磅线的9.42亿美元销售额,足以让预测成真。 拥有孤儿药身份及突破性药物资格并通过优先审查程序审批,Orkambi自获批 以来就自带话题。从Vertex宣布退出丙肝市场而专注于囊性纤维化以后,2015 年Orkambi为公司获取了3.5亿美元并在2016上半年获得4.69亿美元的业绩。 作为同样具有“突破性药物”、“孤儿药”认定及“优先评审”奖励的药品, 实际上Tagrisso的开发时间很短。从其定位“人群小/单价高/附加值高”的特 点看,2015年仅一个来月销售就达1900万美元已是成功,2016年上半年销售 1.43亿美元使梦想更进一步。虽然其专利均在2022年后才到期,但人群小及 单价高是一把双刃剑,面对众多小分子靶向抗癌药的激烈竞争,实现目标还 是有点悬。 2015年7月诺华备受瞩目的慢性心衰药物Entresto提前6周获得FDA批准。作为 过去25年内心衰治疗领域的一个伟大突破,业界预测其年销售峰值将超过60 亿美元。随后获批的Repatha和Praluent将此类药物炒得火热,然而Entresto及 Praluent在2015年分别销售2100万美元以及900万欧元的业绩,使目标看起来 有些遥远。



2014年预测靶标

近两年吉利德丙肝新药的风头盖过了所有新品,使相关机构及分析 师对原有的预测标准产生怀疑。2014年10月获批的Harvoni在短短两 个月创下21.27亿美元的销售记录可谓前无古人,2015年138.64亿美 元的销售更使分析师预测的120亿美元销售峰值瞬间成为历史。2016 年上半年销售55.81亿美元虽比上年同期有所下滑,但年销售百亿美 元应该不是难事。 Saxenda则难有这么好的运气,由于减肥药市场鱼龙混杂且竞争激烈, 其高达1068美元/月的治疗费用是否被市场接受是个问题,更何况前 两年获批的减肥药Qsymia和Belviq在上市后不久销售就深陷困局。因 此,从2016年上半年销售不到1亿美元来看,Saxenda完成预测目标 的几率有点小,更何况它的中日专利都将在2017年到期。 三个抗癌药Imbruvica、Keytruda以及Cyramza因有专利到期遥远以及 市场火热等因素的存在,实现目标看起来相对容易。从2015年销售 业绩来看,Imbruvica以6.89亿美元跑到了前面,Keytruda和Cyramza 分别以5.66亿美元及3.84亿美元紧随其后。



2016年预测靶标

基于Sovaldi的巨大成功,2016年6月吉利德推出sofosbuvir+velpatasvir的复方制 剂Epclusa。作为吉利德第3款以sofosbuvir为基础的丙肝鸡尾酒,业界对该药的 商业前景非常看好,而仅上市两天就使2016年上半年销售达6400万美元的记 录让相关预测有了理论依据。 罗氏单抗Tecentriq是FDA批准的首个PD-L1抑制剂,作为同时拥有突破性疗法认 定、优先审评资格以及加速审批资格的新药,业界预测Tecentriq的销售峰值将 达25亿美元实属正常。二季度1900万瑞士法郎的销售额,以及近日获批治疗 非小细胞肺癌的适应症,使Tecentriq有了与Keytruda和Opdivo对决的实力。 Taltz是美国获批上市的第二款IL-17A单抗药物,随着首个此类单抗Cosentyx在 2015年成功销售近3亿美元,该品10亿美元的目标不是很遥远。

虽有珠玉在前,但单独用药优势以及适应症的扩展,使Xtandi大有颠 覆Zytiga霸主地位之相,Xtandi2015财年1372亿日元的销售额以及年 增长151.3%的数据使其实现相关预测有了一定的可信度。
Stribild是吉利德四合一抗艾滋病药物,基于吉利德在该领域的功力 以及Stribild在2015年销售18.25亿美元和年增长52%的成绩,实现30 亿美元目标的希望不小。 Perjeta是FDA批准的首个乳腺癌新辅助用药,2015年销售高达14.45 亿瑞士法郎,同比增长61%,与上市之初分析人士预测销售峰值20亿 美元已相距不远,数年后25亿美元的另一个预测实现起来应该也不 是问题
近十年全球重磅药预测全集
赵取知

引言
新药研发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投入巨资的药物研发
一旦失败后果不堪设想。但是另一方面,从制药巨头 每年将其收入的10%以上用于研发来看,新药成功的 回报又是各大公司最期待的。于是,每年全球新获批 的药物成为各大机构预测的试验场,那些有可能成为 市场未来重磅药的新药不但成为资本追逐的标的,也 成为所属公司股价上涨的动力。



2012年预测靶标

Xeljanz是首个被FDA批准的选择性口服JAK抑制剂,上市之初被市场 看好,作为二线治疗药且被众多治疗同类疾病的重磅单抗俯视者, 2015年录得5.23亿美元的收入已是不错的成绩。值得一提的是, Xeljanz被纳入《美国风湿病学会2015年类风湿关节炎治疗指南》, 假以时日成为重磅的几率很高。


纵观近十年来获批新药关于重磅气质的预测,有 些较为准确,有些却不那么靠谱。总的来说,市场有 其自身规律,不会因为预测或炒作而畅销,适应临床 需求才是通往成功的阶梯。
2007年预测靶标

十年数据显示,多数市场预测没有实现。虽然2020年后 Tykerb的美欧专利才陆续到期,但其在2012年登顶2.39亿欧元 后销量开始下滑,因此30亿美元的预测看来是个不能完成的 任务;Cervarix与前者情况相似,2011年登顶5亿欧元后开始 下滑。 也有预测稍有偏差但销售成功的品种,如吉利德的Letairis和 默沙东的Isentress。2015年Letairis销售额高达7亿美元,而其 美欧专利到期日分别是2018年和2020年,从近年来销售趋势 看,峰值达10亿美元是一个可以完成的任务。Isentress的成绩 单更为亮眼,与以往抗艾滋病药物不同,Isentress自上市以来 机构十分看好,虽然没有在2008年达到预测的10亿美元,但 三年后的2010年其销售额达到10.9亿美元,跨入了重磅药行 列,其后数年其销售额一直在15亿美元以上,虽然2013年其 同类竞品葛兰素的Tivicay获批对其有些影响,但其美国专利 要在2023年后才会到期,因此还有市场拓展的时间。

Pristiq虽然顶着前全球最畅销的抗抑郁药怡诺思(文拉法辛常 释及缓释制剂)的名头,销售却不及怡诺思风光。调脂药 Tredaptive上市之初因新颖的配方设计备受关注,但其副作用 的风险使默沙东在2013年下定全球退市的决定令人唏嘘。
2009年预测靶标

Afinitor于2009年获批治疗肾癌。2012年其治疗乳腺癌的消息一出, 市场分析师预测这一新适应症将使Afinitor的销售峰值增加15亿美元。 然而现实是从2012年获批当年销量的7.97亿美元到2015年16.07亿美 元,目标暂时还未实现,但从趋势来看这一目标不难。 2009年Victoza率先在欧洲上市,其后表现超出分析师预期,市 场进展神速,2015年销售额高达180亿丹麦克朗(27亿美元),32亿 美元的目标指日可待。 Simponi是强生重磅药英夫利昔单抗的继任者,2013年其治疗溃 疡性结肠炎获批后,有分析师预计2016年销售额将达12亿美元, 2015年年报显示这个目标轻松达到;在2009年获批之初,有人预计 其数年内销售额可达数十亿美元的愿景则有点离谱,因为7年后的 2015年其销售也不过13亿美元,刚刚跨过重磅线。Stelara是首个用 于银屑病关节炎的抗IL-12/IL-23的药物,上市之初虽有专家谨慎看好 后市,但市场的反馈好于预期,随着克罗恩病等适应症的陆续批准, 2015年其销售轻松达到24.74亿美元,成为公司最大的收入来源之一。


2010年预测靶标

作为多发性硬化症的首个口服药,Gilenya在2010年获批两 年后销售即轻松过十亿美元,引发市场关注;2015年销售 近30亿美元及两位数的增长趋势,使得诺华预计Gilenya年 销售额将达110亿美元应不是空穴来风。

Actemra虽早在2005年已获日本首批,但欧美的批准带来 的市场增长显而易见,虽说曾有预测2015年销售将达22.89 亿美元没有实现,但实际销售14.32亿瑞士法郎,其实现第 二个目标23.5亿美元看起来还是靠谱的。
2010年Brilique在欧盟获批上市,由于Ⅲ期头对头PLATO试 验效果优于同类药氯吡格雷,汤森路透预计其2014年销售 会达到10亿美元。但遗憾的是其销售一直低于预期,2015 年销售也仅为6.19亿美元,并且其中日欧专利均将在2018 年到期,市场拓展时间已不多。

2011年预测靶标

作为50多年来FDA批准的首个治疗狼疮新药Benlysta,市场赋予厚望,有分析 师预测年销售额会达到10亿美元,汤森路透更是预测其2015年将高达35亿美 元。然而现实让分析师大跌眼镜,年报显示Benlysta在2015年仅销售2.3亿美元, 远低于市场预期。 Eliquis在2011年获欧盟批准上市,作为Xa因子抑制剂类抗凝剂中最被市场看好 的新药,一经批准引来众多预测,2015年其全球销售达18.6亿美元,虽然没 有达到某些市场分析师25亿美元的预期值,但超过了汤森路透对于2011年获 批新药的预测结果。 丙肝药Incivek的遭遇有些悲催,曾被标榜为“有史以来上市最快的药物”, 在上市后第二年销售迅速攀升至10亿美元,随后销售开始下滑。2014年下半 年,Vertex宣布因销量持续下滑以及丙肝药市场竞争激烈,不再继续在美国市 场销售该药。 Zytiga和Yervoy在2015年销售额分别为22.31亿美元和11.26亿美元,虽然达到预 期值但挑战时刻存在。Zytiga的挑战来自Xtandi,Yervoy的挑战来自Keytruda。 虽然Yervoy在2014年冲顶13亿美元后业绩有所下滑,但随着Opdivo+Yervoy组 合疗法在欧美陆续获批,Yervoy的销售可能再次滑坡。 Nhomakorabe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