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足浴治疗糖尿病足的研究进展

中药足浴治疗糖尿病足的研究进展
中药足浴治疗糖尿病足的研究进展

中药足浴治疗糖尿病足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最常见并发症之一,也是患者致残致死重要原因,严重危害患者健康。本文主要从中药足浴治疗糖尿病足的机制、原则、方法、注意事项及中医综合护理方法等方面总结了中药足浴治疗糖尿病足的研究进展,现综述如下。

Abstract:Diabetic foot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complications of diabetes,but also an important cause of death in patients with crippling,serious harm to the health of patients.This article mainly from the Chinese medicine foot bath treatment of diabetic foot mechanism,principles,methods,precautions and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stud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ot bath treatment of diabetic foot research progress,are summarized below.

Key words: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ot bath;Diabetic foot;Nursing

糖尿病足在祖国医学中属于“消渴危重期”范畴,是因为消渴日久,气阴耗伤,使五脏的气血阴阳失荣,进而出现下肢气血运行受阻,肌肤脉络瘀阻、破溃[1]。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肢端麻木、疼痛、发凉、静息痛,病情发展则会出现下肢远端皮肤发黑、溃烂、感染等,严重者可致肢端壞死,甚至截肢。约15%的糖尿病患者发生过糖尿病足,严重威胁患者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2]。中药足浴疗法在防治糖尿病足治疗方面具有特殊的优势,尤其是在控制好患者血糖水平基础上,能有效减轻患肢麻木、疼痛感,促进创面愈合,降低截肢率,使患者感觉舒适,提高生存质量。现将这方面研究进展做如下综述。

1中药足浴治疗糖尿病足的机制和原则

1.1中药足浴治疗糖尿病足机制

根据糖尿病足的临床表现,它属于中医学“脱疽”、“筋疽”、“脉痹”范畴。本病的主要病机为气血亏虚、瘀血阻络。中药足浴利用热气能疏松筋骨,松弛腠理,活血通络,药物在热能的作用下通过皮肤穴位等直接被吸收输布全身而发挥药物疗效,从而促进全身血液循环,扩张全身血管,改善病患周围组织营养,激发机体自身调节机能[3]。同时方剂中加入健脾补肾、发汗泻浊、化瘀解毒中药,通过药液对足底反射区和穴位刺激及渗透作用,疏通经脉,药物乘热吸收,直达病所。

1.2中药足浴治疗糖尿病足基本原则

根据发病机制应以益气养血、温筋通络为治疗原则[4]。以温阳通脉、活血祛瘀、调补气血、除腐生肌为主。改善患者的微循环,抑制血小板的黏附、聚集及释放反应,明显改善血管神经并发症,达到治疗糖尿病及延缓其各种并发症发

五付中药治愈糖尿病

五付中药治愈糖尿病 生黄芪18克、生山药、麦门冬各15克、元参30克、肥知母12克、干地黄10克、北五味、天花粉各9克、生鸡内金6克、生葛根、丹皮各4.5克、陈皮少许、竹叶30片。毎日一剂,水煎2次共一大碗分2次服。这是我2月前的临床病例:宋某,男,56岁,形体稍胖。自述几天来老是口渴得很,容易饿,有时刚喝了水还渴,一天能吃10次8次也吃不饱。有时夜间也得起来吃上一顿。到医院多次化验血糖和尿糖都高得很。诊断为糖尿病2型,遗憾具体化验数值没有留记录。患者害怕终身服药,找我希望用中药试试。我说试试吧:随诊断:证见患者面色发红,舌红,苔少黄。脉象洪大。自述大便干结。处上方3剂。嘱患者3天后复诊。3天后患者一进我门诊室内就面露欣喜之色,告诉我说1剂喝后就减轻了,今3剂喝完了,不渴了,吃饭也正常了。只是尿的次数比较多。我心中甚是高兴,看了舌象和脉象。上方去花粉、丹皮加山萸肉15g。处方:生黄芪18g、肥知母12g、生葛根4.5g、元参30g、麦门冬15g、干地黄10g、生鸡内金6g、北五味9g、生山药15g、山萸肉15g、陈皮少许、竹叶30片,再2剂。患者5天后又登门告知已没症状。要求在开几付,我说化验一下吧,或者观察1周也行。患者或者由于某种原因,一直没在来诊。直到昨天,我在市场上买菜才见

到他,他拉着我的手说:医生,好了,我好了……很是感激。 附:糖尿病病人必须坚持“十不得”: 1,嘴馋不得:糖尿病病人日常节食,常有想吃、爱吃而不能吃的感觉。因此,要从严治馋,不该吃的一定坚持不吃或者少吃。2、身懒不得:老年糖尿病病人吃饱后容易打盹,是躺下睡觉,还是坚持运动,这与控制血糖,提高身体素质息息相关。还有,糖尿病病人不要太亲近电视、电脑及麻将等,应该多亲近朋友,多亲近运动,多亲近大自然。3、急躁不得:糖尿病病人应培养自己的“平常心”,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快乐工作、快乐学习、快乐生活。4、劳累不得:有些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患病原因与多年工作劳累有一定关系,因此在治疗期间,工作、学习和生活强度要适中,过分劳累了,血糖会升高。因此,控制血糖要做到“三不”:不闲着、不累着、不气着。5、生气不得:快乐使人健康,忧愁使人生病。糖尿病病人最怕生气,生气后血糖常常上升。因此,生了气一定要及时消气,有副良药:少管闲事、少发牢骚、少生闷气。6,麻痹不得:糖尿病患者初期多思想紧,这主要与缺乏知识、盲目治疗有关。因此,遵从医嘱、科学治疗最为关键。要经常给自己“五提醒”:错过啥,不要错过定时定量吃饭;误了啥,不要误了适度活动;忘了啥,不要忘了遵医嘱服药;漏了啥,不要漏了定期测血糖;挤了啥,不要挤了听课时间。7、马虎不得:病情控制不好的原因往

施今墨糖尿病中医治疗验方精选 2

施今墨糖尿病中医治疗验方精选 施今墨先生是近代“北京四大名医”之一,在治疗糖尿病方面,强调把健脾助运和滋肾养阴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提出了著名的“降糖对药”(即黄芪、山药、苍术、玄参),在当今医学界影响深远。 验方一:元参90g,苍术30g,麦冬60g,杜仲60g,茯苓60g,生黄芪120g,枸杞子90g,五味子30g,葛根30g,二仙胶 60g,熟地60g,怀山药120g,山萸肉60g,丹皮30g,人参60g,玉竹90g,冬青子30g。研为细末,另用黑大豆1000g,煎成浓汁去渣,共和为小丸。每次6g,每日3次。适用于成年人糖尿病,血糖尿糖控制不理想者。 验方二:葛根30g,花粉90g,石斛60g,元参90g,生地90g,天冬30g,麦冬30g,莲须30g,人参30g,银杏60g,五味子 30g,桑螵蛸60g,菟丝子60g,破故纸60g,山萸肉60g,西洋参30g,何首乌60g,生黄芪120g,怀山药90g,女贞子60g。研为细末,金樱子膏1000g合为小丸。每服6g,每日3次。适用于糖尿病中医辨证为上消、下消者。 验方三:莲子肉60g,芡实米60g,党参60g,熟地、红参、天竺子、桑葚子、淡苁蓉、阿胶、黄精各60g,西洋参30g,杭白芍60g,黄柏30g,生黄芪90g。共研细末,雄猪肚一个,煮烂如泥,和为小丸。每服6g,每日3次。主要适用于糖尿病中医辨证为中消者。 赵锡武糖尿病中医治疗验方选 赵锡武先生长期供职中国中医科学院(原中国中医研究院),治疗糖尿病具有丰富经验。认为上中下三消“其始虽异,其终则同”,主张分期治疗,早期以养阴清热泻火为主,肺胃兼治;中期当养阴益气;晚期应针对阴阳俱虚证相应施治。 验方:生熟地各30g,天麦冬各12g,党参30g,当归9g,山萸肉12g,菟丝子30g,元参12g,黄芪30g,泽泻15g。水煎服,每日一剂。主要适用于治疗糖尿病中晚期患者。阳明热甚口渴者加白虎汤、川连以清胃。泻火;阳虚加用金匮肾气丸,桂附可用至10g;腹胀加大腹皮;腹泻重用茯苓、泽泻,去生地,熟地减量;兼有高血压者加杜仲、牛膝;兼有冠心病者加栝楼、薤白、半夏。 祝谌予糖尿病中医治疗验方选 祝谌予教授是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奠基人之一,师承施今墨先生,主张对糖尿病进行分型辨证,强调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活血化瘀治法,认为糖尿病在临床虽可分为阴虚、血瘀、阴阳两虚、气阴两虚等型,但临床以气阴两虚多见。创立的降糖基本方在中医界具有很大影响。 方剂组成:黄芪、山药、苍术、元参、生地、熟地、丹参、葛根。 临床应用:阴虚型以一贯煎为主方;阴阳两虚型以桂附八味丸为主方;血瘀型以降糖活血方为主,药物组成:木香、当归、益母草、赤芍、白芍、川芎。若燥热或烘热,加黄芩、黄连;口渴欲饮,加知母、石膏;渴饮无度,加浮萍;多食明显,重用生地、熟地,加玉竹;全身瘙痒,加白蒺藜、地肤子;腰腿疼,加鸡

中药治疗糖尿病处方 2

糖尿病最新治疗方法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多发、伴随终身,但可控制的疾病。采用的是控制饮食、调摄情志、适当运动、药物调理等综合治疗方法。但由于人们对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状况不了解,及受到有些不实广告误导,使部分患者对中医治疗糖尿病期望太高,以致放弃正规治疗,去寻求「仙方神药」,结果影响了病情控制,甚至危及生命。下面将中医治疗糖尿病的一些常识介绍给大家,希望糖尿病病人主动配合医生治疗,控制好血糖,提高生活质量。 中医治疗糖尿病,强调扬长避短选择好适应症。就降糖作用而言,中药一般没有西药快,但它注重整体调控,在改善症状方面则明显优于西医,故中医治疗糖尿病尤其适合于非胰岛素依赖型患者(即二型糖尿病);或伴有慢性血管神经并发症者。但对胰岛素依赖型患者(即一型糖尿病)中药降糖可能不适合,因为该类患者自身不能或只可产生少量胰岛素,需完全依赖外源的胰岛素来维持正常的生理需要,一旦中止胰岛素治疗则可能出现酮症酸中毒而威胁生命。综合方法防治糖尿病 一、控制饮食。 近期,韩剧《大长今》在港热播,细心的观众可能留意到长今在给患有糖尿病的明朝使臣调养时,非常注意控制饮食。中医认为糖尿病的发生和饮食有关,饮食控制直接影响治疗的效果。 孙思邈是世界上最早提出饮食治疗的先驱,他曾提出糖尿病患者「慎者有三,一饮酒、二房事、三咸食及面。」唐王焘还提出了限制米食、肉食及水果等观点。 历代医家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总结出不少防治糖尿病的药膳验方。如用猪胰子一只,低温干燥,研成粉状,每次服九克,每日两次。及三豆饮,用绿豆一百克、黑豆五十克、赤小豆五十克,煎汤服用。或苦瓜炒肉,鲜苦瓜一百克、瘦猪肉五十克,武火炒后食用等。二、配合适当运动。 《诸病源候论》提出,消渴病人应「先行一百二十步,多者千步,然后食。」《外台秘要》亦强调:「食毕即行走,稍畅而坐」,主张每餐食毕,出庭散步。说明适当运动是防治糖尿病的有效措施之一,这一点和现代医学的认识完全一致。 对于糖尿病患者的运动方式及强度,应在医生指导下循序渐进进行。「以不疲劳为度」,「不能强所不能」。运动的方式多种多样:如散步、快速行走、健身操、太极拳、滑冰、游泳、老年迪斯科等。运动强度过大或时间太长会引起劳累,会使病情加重。尤其是严重缺乏胰岛素的患者及合并冠心病、肾病者,应该限制活动量。但运动强度太小又起不到治疗作用。特别值得推荐打太极拳,它具有轻松、自然、舒展和柔和的特点,是糖尿病患者最为适宜的运动形式。 三、调摄情志。 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与情绪有一定关系。因此要教育糖尿病患者正确对待生活和疾病,「节喜怒」、「减思虑」。保持情志调畅,气血流通,有利病情的控

糖尿病的中医治疗方法.

糖尿病的中医治疗方法 导读:中医认为,糖尿病病机多为燥热阴虚,津液不足,当以滋阴清热,补肾益精为治。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外治法,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有一定疗效。以下介绍几则外治方。 1.桂枝、生附片各50克,紫丹参、忍冬藤、生黄芪各100克,乳香、没药各24克。将上药放入锅中,加水5000毫升,用文火煮沸后再煎20分钟,将药液倒入木桶内,待温度降至50℃左右时,患足放入药液内浸泡,药液可浸至膝部。每次浸泡30分钟,每日浸泡一次,每剂药可浸泡5天。以后每次浸泡,仍将原药的药渣一同放入锅内煮沸。可温阳益气,活血通络,适用于糖尿病肢端坏疽。一般连续用药半个月,最长连续用药80天。 2.苏木50克,木瓜、透骨草、川椒、赤芍各30克,桂枝18克,川芎15克,红花、白芷各12克,艾叶、川乌、草乌、麻黄各10克,加水5000毫升,水煎取汁。先熏手足30分钟,待温度适宜时再将手足浸泡30分钟,每日两次,每剂药可用2~3天。可活血通络,祛风散寒,适用于糖尿病手足麻木、疼痛,感觉减退等。 3.苦参、蛇床子、白鲜皮、枯矾、金银花、土茯苓各30克,川椒、苍术、黄精、花粉、防风各15克,红紫草、苏叶各10克,水煎取汁,趁热先熏后坐浴,每日两次,每次10~30分钟。可祛风止痒,适用于糖尿病性外阴瘙痒。 4.生大黄6克,炒槐花30克,败酱草30克,薏苡仁30克,煅

牡蛎30克,制附片6克,姜半夏6克。将上药煎取浓汁200毫升,直肠滴入,每日一次,连续30天。可活血化瘀,利湿泄浊。适用于糖尿病肾病。 5.黄芪60克,山药、苍术、薏苡仁、元参、生地黄、熟地黄、生牡蛎、黄精、肉苁蓉、菟丝子、金樱子、蚕砂、石菖蒲、萆薢、丹参、僵蚕、白芥子、五倍子、牡丹皮、地骨皮、仙灵脾、黄连各30克,肉桂、小茴各10克,生大黄20克,全虫、莱菔子、水蛭各15克,冰片、樟脑各2克,蟾酥0.5克,麝香0.1克。先将冰片、樟脑、蟾酥、麝香分别研成细粉,再将其他药混合研碎过 100目筛,共混匀。在药粉中加入蜂蜜、植物油、酒精适量,调至软硬适宜,压制成板,再用模具切成一平方厘米的正方形药块,用橡皮膏作基质衬布,将药膏贴于橡皮膏上即得。取涌泉、肚脐、三阴交、肾俞,每次贴敷2~3个穴位,一般2~3天更换一次药膏,一个月为一疗程。可益气养阴,培补脾肾,除湿消瘀,适用于老年性糖尿。 糖尿病的防治 糖尿病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该病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以及胰升高血糖素不适当地分泌过多所引起。多见于40岁以上喜食甜食而肥胖的病人,城市多于农村,常有家族史,故与遗传有关。少数病人与病毒感染和自身免疫反应有关。主要表现为烦渴、多饮、多尿、多食、乏力、消瘦等症状。严重时发生酮症酸中毒等,常并发急性感染、肺结核、动脉硬化、肾和视网膜

糖尿病脚起水泡怎么处理

糖尿病脚起水泡怎么处理 文章目录*一、糖尿病脚起水泡怎么处理*二、糖尿病足泡脚的四大诀窍*三、糖尿病人的几种泡脚偏方 糖尿病脚起水泡怎么处理1、糖尿病脚起水泡怎么处理糖尿病患者由于合并神经病变及各种不同程度末梢血管病 变而导致的下肢感染、溃疡形成或深部组织的破坏称为糖尿病足。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最严重、也是治疗费用最高的慢性并发症之一,重症患者可导致截肢。 糖尿病脚起水泡经过包括抗感染、降糖、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抗血小板,以及左足伤口予持续负压引流、定期外科清创、超声清创换药等方面的综合治疗,可以达到好的效果。 2、糖尿病足怎样做好足部护理 2.1、学会洗脚 用温水和香皂每天洗一次脚。洗完后再涂抹凡士林或者护肤液以保养,但是不要抹到脚趾之间的缝隙。 2.2、学会剪指甲 糖尿病人脚趾甲的形状尽量剪成方形,以免刺伤周围的皮肤,诱发嵌甲。脚上的硬结不要自己割掉,否则容易诱发溃疡和感染。 2.3、穿鞋合适 不要穿露脚趾的鞋子,也不要光脚行走,以免碰伤。40岁之后,脚掌会变宽,可考虑买一双矫形鞋,增加平衡感和稳定度。

2.4、每天倒鞋巢 糖尿病人还要经常检查鞋子的粗边、缝线、裂痕,因为粗糙的接缝会与脚摩擦引发溃疡,应及时修补平整,或者换一双新鞋。 2.5、穿浅色袜 如果脚掌有出血点,干净、浅色的袜子会让你立即发现问题。不要穿100%纯棉的袜子,那样不利于湿气散发,而且诱发真菌滋生,可选择混纺织物。 2.6、定期检查 每天都要检查一下自己的脚。检查脚掌是否有红肿、淤青、破损等现象,及时处理。每年至少做一次专业的足部检查。 3、糖尿病患者怎样避免足部病变 每天检查双足。查看足底皮肤有无红肿、皲裂、水泡、挤压伤、脚癣、抓伤及足趾变形。特别注意脚缝,一旦发现有感染迹象,立刻告知医生,对糖尿病患者来说,任何一处微小损伤,都有 可能成为足部坏疽的开始。如发现脚部出现水泡、感染等症状,要及时到糖尿病专科就诊,切勿在家自行处理,这也是最为经典 的预防糖尿病足的方法。 糖尿病患者卧具的选择。夏天,糖尿病患者应选择质地柔软的亚麻凉席或草凉席,不可铺质地较硬的竹子凉席,以免刮伤或 者刺伤足部。

糖尿病秘方

糖尿病秘方、偏方收集 糖尿病的危害众所周知,目前我们国家糖尿病人数已经占到世界的第二位,根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最新的流行病学调查,咱们国家的糖尿病的患病人数是9200万,还有糖尿病前期的患者,就是还没有到糖尿病,这个是一亿四千八百万左右。所以咱们国家,每十个人中大约有一个人患糖尿病的,但是糖尿病还不仅如此,过去糖尿病认为都是中年以后才得的,现在2型糖尿病就是年龄越来越年轻化的趋势,20岁都有,更主要的还有儿童,就已经有2型糖尿病,所以说糖尿病这个病现在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慢性的重大疾病。 糖尿病到后期已经不是糖尿病了处于主导地位,而是到后期是它的并发症一直在处于主导的地位。糖尿病并发症有很多,有三个基本的大类型。第一个大血管并发症,第二微血管并发症,第三神经病变。 大血管并发症中,现在可能好多人一说到糖尿病就会觉得这个心脑血管并发症是挺危险的。现在在糖尿病里边,因为心脏死亡率占糖尿病的大约70%。因为糖尿病的脑血管的发生率是正常人的4到10倍。因为老年人本身都容易形成动脉硬化,都容易出现心脑血管疾病,加上血糖高了以后就更容易发生血管并发症,就是心脑血管病。 .清晨饿慌可能患糖尿病: 许多疾病会在清晨表现出特有的症状。如有些老年人在凌晨四五点钟醒来后感到饥饿难忍、心慌不适,还伴有疲乏无力的症状。吃一些食物后,症状有所缓解,但仍口干舌燥,有想喝水的念头。这些症状在吃早餐后,会逐渐消失。这提示可能患有糖尿病。因为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失调,往往在凌晨发生一系列不适症状。临床上将糖尿病患者凌晨发生的饥饿、心慌、口渴等症状,称之为糖尿病“黎明现象”。如果是糖尿病患者,在服药后出现“黎明现象”,说明服药方法和剂量不妥,应找医生咨询。 那在中医来说,治疗这类病变,一般用到活血化瘀的方子,都会用虫子。 糖尿病在当今的社会生活中,也形成了叫人们非常头痛的一种疑难病,如果服用西药、又伤肝、伤肾,降低人体胰岛素,形成终身服药,是全世界太多患者无法承受的因素,本人用了20多年的时间克苦钻研和临床经验,加上自己的主传秘方,现对Ⅰ形Ⅱ形Ⅲ形糖尿病患者治疗有98%的治愈效果,不复发。 一、外用方: 1、脐疗方:石膏5克,知母2克,生地、党参各0.6克,炙甘草玄参各1克,天花粉0.2克,黄连0.3克,粳米少许。制成粉剂,放阴凉处保存备用。每次取粉250毫克,加盐酸二甲双胍40毫克,混匀敷脐,上盖以药棉,外用胶布固封,每5--7天换药1次,每6次为1疗程。 本方为脐疗方,可降低血糖,为河南中医学院李忠大夫之方。 2、外敷神阙穴治糖尿病: 用鲜牛胆汗15毫升,将苦荞麦粉20克拌湿为度,然后用一层纱布包起,敷于神阙穴上,外用胶布粘牢。1贴3天,过3天再贴一 服,一般连续贴敷3个月,能使血糖明显下降,两腿有力。笔者用此法治疗效果显著。答读者问:1.牛胆可往永外南顶村肉联厂清真屠宰厂联系;荞面杂粮店或早市有售。②10克荞面滴入胆汁调成糊状填满肚脐盖上纱布固定,每日1次。③l只胆可用一月。胆汁、药糊放冰箱保存。此法无害,多用几月应有效。重度患者可同时服菟丝粉。方法是:取500克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特色和优势概要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特色和优势 糖尿病是以持续性高血糖为基本特征的代谢性疾病,而高血糖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不足或者生物作用障碍(机体对胰岛素生理作用敏感性降低 , 或者两者同时存在所引起的。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 经历了千百年的临床实践,积累了丰富经验,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糖尿病前期 糖耐量减低, 即餐后 2小时血糖高于 7.8mmol/L但低于 11.1mmol/L,是糖尿病的一种前期阶段,其发生糖尿病的危险比正常糖耐量人群约高 100倍,并且作为代谢综合征的一部分,具备与 2型糖尿病相同的发生大血管并发症的危险。糖耐量减低相当于中医学的“消渴” “睥瘅”等范畴。早在《内经》就有“上工治未病”等预防思想,许多研究也表明,通过中医药健脾、化痰、活血干预治疗, 不仅可降低糖耐量异常患者的血糖、血脂, 同时可改善患者胰岛素抵抗, 提高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逆转糖耐量异常 , 而且安全无毒副作用。 2.减轻或改善临床症状 有些糖尿病患者服用西药血糖虽然控制良好,但口干、疲乏、多汗、四肢麻木、水肿等症状长期存在, 对此西药常感无能为力。但中医能在糖尿病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辨证治疗、对症下药,一般很快可以消除或减轻症状, 使患者可以像健康人一样地学习、工作和生活, 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3. 延缓或逆转早期慢性并发症 中医药在防治糖尿病并发症方面具有最突出、最显著的优势。糖尿病实际上血糖只是一个表象, 最根本的就是要看到它的最终结局, 就是并发症。糖尿病危 大血管的并发症主要出现在心脏、脑,还有足部大的血管并发症,比如心梗、脑梗,糖尿病足这都属于大血管的病变。还有微血管病变, 比如眼睛视网膜的病变, 可以导致失明;肾脏病变可以导致肾功能衰竭、尿毒症。采用健脾益气、活血通络 的方法治疗,能够明显缓解肢体凉、麻、痛的下肢血管、神经病变症状;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采用补益肝肾、活血通脉等方法治疗, 可以促进眼底出血渗出的吸

介绍21种治疗糖尿病的中成药

介绍21种治疗糖尿病的中成药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 中医治疗糖尿病已有悠久的历史,特别是在近30年来,随着现代科学的飞速发展,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对糖尿病的治疗有了不可替代的优势。 据统计,糖尿病患者由心脑血管疾病引起的死亡率约占80%,并使其预期寿命减少1/3。糖尿病患者合并血脂升高者在80%以上,血粘度升高者达90%。 中医药对糖尿病的治疗作用缓慢,但属治本范畴,在血糖下降的同时使体质同步增强,对慢性并发症有较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中医认为,阴虚是糖尿病发生的实质,脾虚是糖尿病不愈的根本,血瘀是糖尿病合并症产生的关键。 中药可以把养阴健脾益气活血巧妙地组合在一起,从而使糖尿病从根本上得到有效治疗。使用中药可使血糖、尿糖长期稳定在正常范围。 中医药的整体调可以在降糖的同时,增强患者体质,纠正糖、蛋白质和脂肪代谢紊乱,调节胰岛素受体的数目或亲和力,以增加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对抗胰岛素抵抗。 中药的整体调节可以有效地防治糖尿病多种并发症的产生。糖尿病患者多数存在着血液粘滞度增高、高血脂及血小板聚集率增高这些因素,造成了糖尿病患者并发心脑血管病、周围血管病变以及重要脏器损伤的基础。中药在降糖的同时,可以通过益气活血降低血液粘滞度和血脂等,从而防治并发症。 在临床诊疗中时常看到有的病人以往口服西药降糖药血糖控制不理想,但加用中药后血糖下降;有的患者血糖控制较好,但症状明显,加用中药后症状改善或消失;现在很多糖尿病患者根据病情的轻重或单用中药治疗或中药再加西药治疗。 对于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如肥胖的中老年人、空腹血糖损害者、糖耐量降低者服用中药可以降低他们最后发展为糖尿病的危险性。当然这时服用中药属预防和保健性质。

糖尿病足治疗论文

糖尿病足治疗体会 【摘要】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至2012年6月住院治疗并确诊为糖尿病足共29例的临床特点,采取综合治疗措施,控制血糖,抗感染,改善循环,病灶局部处理,支持疗法等,以及强化糖尿病健康教育,提高糖尿病足部的自我意识等措施。结果20例痊愈,7例感染控制,创面清洁,部分愈合出院,2例截肢。结 论对糖尿病足患者应采取教育,护理,治疗等综合性措施。 【关键词】糖尿病;足溃疡;综合治疗 由于糖尿病患者血管病变导致肢端缺血和周围神经病变而失去感觉,且并发感染的足,成为糖尿病足1]df(糖尿病足)溃疡发病率为09%2]2006年1月至2012年6月共收治29例df患者,现将其临床表现及综合治疗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29例患者,其中男18例,女9例,年龄45~78岁,糖尿病程 2~23年,治疗天数18~265 d,发病诱因外伤15例(玻璃和铁钉扎伤4例,指甲修剪不当6例,穿鞋摩擦致伤3例,抓伤2例),冻伤2例,烧烫伤5例,糖尿病性大泡2例,脚癣1例,甲沟炎1例,

无明显诱因3例。②根据糖尿病足wagner分级法,ⅰ级16例,表面溃疡无感染,ⅱ级5例较深溃疡合并软组织感染,ⅲ级6例,深 部溃疡伴骨组织病变或脓肿,ⅳ级2例,全足坏疽伴恶臭。 2 治疗方法 ①控制血糖,全部取三短一长治疗,空腹血糖44~69 mmol/l,餐后2 h血糖在44~100 mmol/l,ghba1c<75%。 ②控制感染,根据经验选择高效广谱抗生素及加用抗厌氧菌抗生素,同时创面分泌物送细菌培养,待培养结果出来选用敏感抗生素③改善足部血液循环,这一环节贯穿糖尿病足治疗始终,选用血管扩张剂和微循环改善剂如6542,前列地尔,丹红注射液,羟苯磺酸钙等。④局部处理,局部拍x光线片,明确有无骨骼受累及骨髓炎的发生,如病灶下有骨髓炎的存在,应清除碎骨,开窗引流。广泛清创,注意彻底清创,清除坏死组织,脓性分泌物,用探针仔细探查周围隐藏病灶。应用胰岛素,10%氯化钠,甲硝唑,庆大霉素,康复新液等局部交替换药,配合中药三黄汤(黄连,黄苓,黄柏各100 g水煎)泡脚。紫外线局部照射。在创面感染控制后,局部可使用生肌膏,新型敷料等促使创面愈合。⑤支持疗法,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输注血浆或白蛋白,输血,免疫球蛋白等,改善机体全身情况,以利创面生长愈合。⑥其他,营养神经药,降血脂,降血粘,积极治疗心脑血管等并发症。⑦加强糖尿病健康教育a 善不良生活方式,如戒烟,减重,增加体育锻炼,控制高血压,高血脂等危险因素。b

中药足浴辅助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研究

中药足浴辅助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研究 发表时间:2017-02-21T13:33:27.627Z 来源:《医药前沿》2017年2月第4期作者:徐疆勇孙玉华 [导读] 观察中医足浴辅助治疗糖尿病足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 (1新疆师范大学医院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榆树沟街道学府社区卫生服务站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 (2新疆乌鲁木齐市天山区延安路街道团结东路社区卫生服务站新疆乌鲁木齐 830049) 【摘要】目的:观察中医足浴辅助治疗糖尿病足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间在我院治疗的160例糖尿病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入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加用中药足浴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综合疗效明显由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24,P<0.01);两组患者均未观察到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应用中药足浴对糖尿病足患者进行辅助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综合疗效,同时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糖尿病足;中药足浴;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4-0301-01 糖尿病(DM)是一组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该病不仅会引起患者血糖浓度紊乱,而且会引起多系统并发症,糖尿病足就是其中之一。据统计,约15%~20%的DM患者可合并糖尿病足。该病不仅给患者和家属增加了痛苦,而且可能导致患者截肢,甚至引起全身脓血症而导致患者死亡。为了提高对糖尿病足患者的治疗效果,笔者选用中药足浴对患者进行了辅助治疗,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间在我院治疗的160例糖尿病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诊断标准参照《内科学(第8版)》所列诊断标准。患者中男性88例,女性72例;患者年龄范围43~65岁,平均年龄53.49±8.72岁;患者病程3~8年,平均病程6.24±1.87年,患者糖尿病足病程3个月~2年,平均0.97±0.39年。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随机分入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患者。表1所示为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等常规,内容包括:根据患者病情选取适当的降压药物或胰岛素将患者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应用敏感抗生素控制患者足部感染,同时及时去除感染和坏死组织。对于神经性溃疡的患者要采取制动和减压,对于缺血性溃疡应给予川芎嗪注射液促进下肢血液循环。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足浴治疗,足浴采用3000ml纯净水加入乳香15g、白芷12g、没药6g、血竭6g、儿茶12g、当归8g、红花12g、川芎12g、二花40g、连翘15g、芒硝30g,煎煮至2500ml后熄火静置,水温降至40℃以下且患者不感觉灼热时对患者患足进行外洗,每次30min,每天3次。上述治疗以4周为一疗程。 1.3 疗效评价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情况和患者不良反应情况以评价中药足浴的治疗效果。患者疗效评价方法为:患者溃疡创面完全愈合,患足静息痛完全消失,患足皮温升高,足部麻木症状消失为治愈;患者创面较治疗前缩小>50%,疼痛、皮温、足部麻木症状有一定减轻为有效;患者创面较治疗前缩小≤50%,疼痛、皮温、足部麻木症状无明显改善微无效;患者创面较治疗前增大,疼痛、皮温、足部麻木症状加重为进展。患者药物不良反应情况观察内容为研究所用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录入SPSS20.0软件进行处理。定量指标采用表示,定量资料采用U检验或配对U检验进行处理,定性资料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处理,有序列联表数据采用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进行处理。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综合疗效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综合疗效明显由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24,P<0.01),见表2。 2.2 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均未观察到明显药物不良反应。 3.讨论 糖尿病足在DM患者中非常常见,其病因包括周围神经病变、血管病变、血液循环障碍、免疫障碍等。本研究采用的中药足浴由乳香、白芷等11味中药组方,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清热解毒之功效;与此同时,中药足浴通过其热力作用也可起到促进血液循环、使

糖代谢的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与中药治疗糖尿病机制_张汝学

19 陈祖基,宋洁贞,陈 慷,等.环胞苷和丙氧鸟苷联合应 用的抗单疱病毒作用.中华眼科杂志,1996,32(1):2520 于 健,章应华,张东杲.抗单疱病毒单克隆抗体治疗实 验性单疱角膜炎的临床与电镜观察.中华眼科杂志,1994,30(3):221 21 陈 钧,周国筠,赵俊锋,等.单克隆抗体联合基因工程 干扰素A -1治疗单纯疱疹性角膜炎.中国实用眼科杂志,1997,15(7):414 22 张文华.应重视感染性角膜病的综合治疗.中华眼科杂 志,1998,34(1):5 收稿日期:2001-11-07 糖代谢的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与中药治疗糖尿病机制 张汝学 贾正平 谢景文 孔令媛 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全军临床药理基地 兰州 730050 周金黄 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 糖代谢(gluco se metabolism )是机体的基本生理功能之一,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neuro endocr ine immuno modu-lat ion,N IM )网络[1,2]则是以维持机体基本功能—内环境稳定或自稳功能(homeo st asis )为目的,糖代谢在N IM 网络的调控下处于平衡与稳定,称为糖稳(gluco se homeo st asis)[3]。由于NI M 网络的复杂性,在调节糖代谢方面也表现出了许多特殊之处。NI M 网络学说的提出,使人们对于糖代谢的调节机制又加深了认识。糖代谢不仅受两类激素即胰岛素(in-sulin)及胰岛素的反调激素(counter reg ulato r y hor mo nes)的调节,而且从NI M 网络角度来看,糖代谢调节还涉及到HPA 轴、HP G 轴、胸腺等各个环节。机体的自稳功能一旦被破坏,则自然会波及到糖自稳。基础理论研究的深入,也必然使人们更加重视并重新审视糖尿病(diabet es mellit us ,DM )这类以糖代谢紊乱、糖自稳失衡为特征的疾病,并从这个角度对中药防治糖尿病机制提出新的认识。1 糖代谢调节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学说的渊源 糖代谢,是指糖类物质在体内进行生物转化的一系列生化过程,是生物化学中较早阐明的一个问题,以血糖(blo od glucose)为重点研究对象。血糖经过氧化变为H 2O 和CO 2,并释放出能量。如何调节这个过程,使能量的生成与利用保持平衡?生物化学家们已经十分清楚糖代谢的稳定是糖的生成与利用,主要是糖异生(gluconeog enesis )与糖酵解(g ly col-ysis)之间的平衡,这个过程分别由几种关键酶活性变化来控制。在高等动物,酶活性调节主要受激素的控制[4]。因此,糖自稳是通过激素调节实现的。 基于大量的实验数据及观察,国外于1977年由Bese-do vsky [1]首先提出了机体内部存在一个“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这个网络学说,其依据是发现了三大系统间具有共同的物质:肽类神经递质、激素及细胞因子,它们为三系统共享的“化学性交流语言”(chemical language for co mmunica-tio n)[5,6]。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相互作用的研究结果可以归纳为:1免疫、内分泌及神经细胞可以表达细胞因子、激素、神经递质和神经肽类物质的受体;o免疫和神经内分泌效应分子可共存于淋巴、内分泌及神经组织中;?内分泌和神经 递质对免疫系统能产生一定的作用;?免疫介质也能作用于内分泌和淋巴系统[7]。表明机体在进化过程中,一方面发展出了各自独立的功能,以适应环境需要;另一方面也具有共同性,保留有原始的信息传递与交换、信息共享特征。这个学说的中心含意是机体的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相互作用、相互协调、相互制约,共同调节机体的各项机能活动,以保持内环境平衡与稳定。因此,也可以这样说,糖代谢是在N IM 网络调控下维持稳定的。2 糖代谢与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 由于血糖在正常状态下维持稳定,也即糖的生成与糖的利用维持相对稳定,这些生化过程又受酶的调节,因此糖代谢稳定直接或间接与N IM 网络相关,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胰岛素及其反调激素。从广义来看,也包括HP A 轴、胸腺等因素的参与。 2.1 胰岛素及其反调激素对糖代谢的调节[3,4] 与糖代谢调节直接有关的激素包括两大类:一类为以降血糖作用为主的激素即胰岛素(insulin ),另一类为以升血糖激素作用为主激素,或称胰岛素反调激素(co unter reg ulat or y hor mones),包括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及生长激素等。通过这两类激素作用的协调与统一,维持糖代谢的平衡与稳定。2.1.1 胰岛素(insulin) 是体内主要的降血糖激素,由胰岛B 细胞分泌至肝门循环,作用于肝脏及外周组织。其抑制内源性葡萄糖生成,刺激葡萄糖利用而使血糖下降。它可抑制肝糖原分解与糖异生,或与其它因素(包括高血糖症或低胰高血糖素症)使肝脏成为一个纯粹的葡萄糖摄取及能量储存器官。它可刺激其它胰岛素敏感组织如肌肉、脂肪的葡萄糖摄取、储存和利用。在空腹状态,胰岛素主要通过抑制肝脏葡萄糖生成调节葡萄糖浓度。血糖较高时(如餐后)则刺激葡萄糖利用或储存。胰岛素的分泌降低亦可增加葡萄糖的生成,减低葡萄糖的利用,从而增加血糖浓度。胰岛素总的效应是使糖的生成减少,去路增加。 2.1.2 胰岛素反调激素 包括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生长激素与皮质酮,使糖代谢由合成向分解方向转化。1胰高血糖素(g lucag on):由胰岛A 细胞分泌,通常在生理状态下通过

全国名老中医治疗糖尿病的常用验方

全国名老中医治疗糖尿病的常用验方 (1)施今墨验方选(《施今墨医案验方合编注笺》)。验方如下。 验方一:元参90g,苍术30g,麦冬60g,杜仲60g,茯苓60g,生黄芪120g,枸杞子90 g,五味子30g,葛根30g,二仙胶60g,熟地60g,怀山药120g,山萸肉60g,丹皮30 g,人参60g,玉竹90g,冬青子30g。研为细末,另用黑大豆1000g,煎成浓汁去渣,共和为小丸,每次6g,每日3次。适用于成年人糖尿病,血糖尿糖控制不理想者。 验方二:葛根30g,花粉90g,石斛60g,玄参90g,生地90g,天冬30g,麦冬30g,莲须30g,人参30g,银杏60g,五味子30g,桑螵蛸60g,菟丝子60g,破故纸60g,山萸肉60g,西洋参30g,何首乌60g,生黄芪120g,怀山药90g,女贞子60g。研为细末,金樱子膏1000g合为小丸,每服6g,每日3次。适用于糖尿病中医辨证为上消下消者。 验方三:莲子肉60g,芡实米60g,党参60g,熟地、红参、天竺子、桑椹子、淡苁蓉、阿胶、黄精各60g,西洋参30g,杭白芍60g,黄柏30g,生黄芪90g。共研细末,雄猪肚一个,煮烂如泥,和为小丸,每服6g,每日3次。主要适用于糖尿病中医辨证为中消者。 (2)赵锡武验方选(《消渴病中医防治》)。验方如下。 验方:生熟地各30g,天麦冬各12g,党参30g,当归9g,山萸

肉12g,菟丝子30g,元参12g,黄芪30g,泽泻15g。水煎服,每日一服。赵锡武教授对糖尿病的治疗积有丰富经验,他认为上中下三消“其始虽异,其终则同”,主张分期治疗,早期以养阴清热泻火为主,肺胃兼治;中期当养阴益气;晚期应针对阴阳俱虚证相应施治。上方是赵老治疗糖尿病中晚期常用方。阳明热甚口渴者加白虎汤、川连以清胃泻火;阳虚加用金匮肾气丸,桂附可用至10g;腹胀加大腹皮;腹泻重用茯苓、泽泻,去生地,熟地减量;兼有高血压者加杜仲、牛膝;兼有冠心病者加瓜蒌、薤白、半夏。 (3)刘惠民验方选(《刘惠民医案》)。验方如下。 验方:炒酸枣仁42g,枸杞子15g,生地18g,丹皮10g,菟丝子24g,何首乌12g,花粉12g,生石膏24g,沙参12g,白及12g,橘络12g,白术12g,鸡内金15g,山栀10g。水煎服,每日一剂。另配合药粉:白及90g,沙参45g,柿霜36g,三七30g,西洋参24g ,冬虫夏草36g,琥珀15g。共研细粉,每次4.5g,每日2次。刘惠民老中医常用以上两方配合,治疗糖尿病合并肺结核者具有一定疗效。 (4)祝谌予验方选。验方如下。 祝谌予教授认为糖尿病在临床虽可分为阴虚、血瘀、阴阳两虚、气阴两虚等型,但临床以气阴两虚多见。常用黄芪、山药、苍术、元参、生地、熟地、丹参、葛根为基本方治疗。阴虚型以一贯煎为主方;阴阳两虚型以桂附八味丸为主方;血瘀型以降糖活血方为主,药物组

常用药方泡脚

常用药方泡脚 1.生姜泡脚:脚凉怕冷,用生姜一块(像枣大这么一块姜)用刀拍扁,红花、取一份用纱布包好放在水里一起烧开,再加一勺盐泡脚。 2.红花泡脚:和血化淤,药店买一两红花分成10份,取一份用纱布包好放在水里烧开,然后加一勺盐,方法先熏脚后泡脚,治腰酸痛。(泡脚的水一定满过脚踝骨) 3.艾叶和花椒泡脚,可治疗皮肤病如湿疹。 4.红花加盐泡脚,可治疗腿静脉曲张。 5.艾叶泡脚:可治疗呼吸系统毛病去风寒。药店买一两艾叶分成五份,每次取五份之一艾叶用纱布包好放到锅里用水烧开,先熏脚,然后再泡脚,水温40到50度的时候再把双脚放入水中泡脚, 6.红花、艾叶泡脚,可治脚凉腰酸。 7.花椒水泡脚,可防脚臭、脚汗、脚气、抓一把花椒用沙布包好放到锅里用水烧开后,双脚先熏等水温能下脚的时候就开始泡脚。 8.醋泡脚,在泡脚水里放一勺到两勺醋可治脚后跟干裂,有软化足跟骨刺的作用。 9.小苏打加盐泡脚,可平稳血压,先放一勺盐把水烧开,然后放小苏打,血压偏低就少放,偏高就多放点。严重的高血压,再加上芥沫面。(芥沫面和小苏打主要是降血压) 10.患有风湿病、怕冷、怕凉、脾胃虚寒的人,适合用具有温通作用的中草药,如干姜、桑枝。

11.痛经的女性,或者脚干、皮肤干燥的人,用点具有活血化淤作用的中草药,如白芍、益母草、当归、艾叶等。 12.加姜一大块:煮开,适用初起风寒感冒,风湿,类风湿和关节病。 13.加红花一小把:纱布包煮开可用两次,适用静脉曲张,末梢神经炎,血液循环不好,腿脚麻木或青紫等淤血症。 14.加盐一平勺:适用上焦有火,经常眼红,牙痛,咽痛,性急爱生气,急噪心烦,上火下寒,腿脚肿胀。 15.加花椒20-30粒:适用脚汗,脚臭,脚气,湿疹。 16.加艾叶一小把:煮后用,适用呼吸系统疾病,如咳嗽,慢性气管炎,支气管炎,肺气肿哮喘。 17.加茄子枝或红辣椒适量:防治习惯性冻疮。 18.加银杏叶适量:防小儿腹泻。 19.加芹菜叶适量:治疗高血压和冠心病 组方药方 1.杏仁茶叶方:苦杏仁45g,绿茶10g。将上药一同入锅,加水2000毫升,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取1小瓶药液外搽脸部及手臂,余下的药液倒入盆中,待温度适宜时泡足30分钟。20天为1个疗程。可滋润皮肤,消炎杀菌,补充维生素及矿物质,防治皮肤萎黄、黯黑、粗糙及痤疮、疥疮。 2.当归桂圆方:当归40g,桂圆肉25g。将上药加清水适量,煎煮40分钟,去渣取汁,与2500ml开水一起倒入盆中,先熏蒸擦洗面部,

中药足浴治疗糖尿病足疗效观察及护理体会

中药足浴治疗糖尿病足疗效观察及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常规护理结合中药足浴对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的糖尿病足患者7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7例,对照组37例,两组均予以常规内科综合治疗,加强全身及局部护理。治疗组运用中药足浴;对照组运用普通温水足浴。观察两组综合临床疗效、局部溃疡愈合情况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常规护理结合中药足浴治疗糖尿病足,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标签:糖尿病足;护理;中药足浴 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包括足病、眼病等。但是糖尿病足却是其中较为严重的慢性并发症。糖尿病足的主要症状为肢体末端疼痛、感染发炎、溃疡流脓、坏疽,它的特点是病程持续时间长,而且难以愈合,这也是最终导致糖尿病患者残疾、死亡很重要的因素。将1999年2月~2003年10月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的方法及护理体会做如下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确诊依据 糖尿病足患者按WHO糖尿病诊断标准给以诊断。创面感染情况分级标准参照1995年首届DM会议制订标准。Ⅰ级:局部皮肤水疱、糜烂及浅表溃疡。Ⅱ级:溃疡深达肌肉、肌腱、韧带。Ⅲ级:感染形成脓及窦道深达骨质。 1.2一般资料 本文资料根据本院1999年2月~2003年10月收治住院的74例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7例,对照组37例。观察组溃疡面积最大9.41 cm×19.32 cm,最小 1.49 cm×3.23 cm。对照组溃疡面积最大者9.87 cm×19.68 cm,最小 1.80 cm×3.20 cm,两组患者无其他并发症,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3 糖尿病足的治疗以及护理方法 1.3.1在内科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综合治疗两组患者情况相同:①患者通过药物使血糖处在正常水平;②根据分泌物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选用有效的抗生素控制感染;③给予改善微循环及扩张血管治疗;④注意搭配膳食,尽量保持体重稳定;⑤对患者进行健康知识培训,日常自己就可以对足部进行保健[1],换药过程中将溃疡面逐渐愈合的消息灌输给患者和家属,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鼓舞患者对治愈的信心,也将使其更好地配合治疗。 1.3.2溃疡面处理方法两组患者都运用清创法。对某一部位进行消毒之后,对

中医解释糖尿病的发病机理是什么

中医解释糖尿病的发病机理是什么 目前普遍西医认为糖尿病是复合病因所致的综合征,与遗传因素、自身免疫、环境因素、胰岛素拮抗激素等有关。从中医角度来讲是由于素体阴虚,五脏柔弱,复因饮食不节,过食肥甘,情志失调,劳欲过度,而导致肾阴亏虚,肺胃燥热。 中医解释糖尿病的发病机理 1、情志失调、肝气郁结。 由于长期的情志不舒,郁滞生热,化燥伤阴;或因暴怒,导致肝失条达;气机阻滞,也可生热化燥,并可消烁肺胃的阴津,导致肺胃燥热,而发生口渴多饮,消谷善饥。阴虚燥热日久,必然导致气阴两虚。阴损及阳而出现气虚阳微现象,由于肺、胃、肾三经阴气虚,阳气被遏而出现的阴阳两虚病证。 2、素体阴虚。 导致素体阴虚的原因有:①先天不足:《灵枢·五变篇》说:“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是指在母体胎养不足所致。②后天损耗过度:如毒邪侵害,损耗阴津。③化源不足:如化生阴津的脏腑受损,阴精无从化生,如《外台秘要·消渴门》说:“消渴者,原其发动,此则肾虚所致,每发即小便至甜。”④脏腑之间阴阳关系失调,终致阴损过多,阳必偏盛,阳太盛则致“消”。 3、饮食不节、形体肥胖。 ①长期过食甘美厚味,使脾的运化功能损伤,胃中积滞,蕴热化燥,伤阴耗津,更使胃中燥热,消谷善饥加重。②因胖人多痰,痰阻化热,也能耗损阴津,阴津不足又能化生燥热,燥热复必伤阴。如此恶性循环而发生消渴病。 4、外感六淫,毒邪侵害。外感六淫,燥火风热毒邪内侵散膏(胰腺),旁及脏腑,化燥伤津,亦可发生消渴病。外感三消即外感六淫,毒邪侵害所引起的消渴病。 温馨提示:随着人们饮食结构和生活节奏的不断变化,糖尿病正在日趋年轻化,逐渐走入白领阶层,研究表明,30岁左右的糖尿病患病率达到4-5%,其中男性高于女性。因此白领人群在以后的生活中应放松心情、缓解压力、多做运动、少吃零食,病情稳定后更要注重定期检查。 【参考文献:《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96年第1期《中国临床康复》2003第18期】

最新一种治疗糖尿病的中草药

一种治疗糖尿病的中草药 我亲戚有人生了糖尿病,一直忧虑重重,血糖降不下来,去北京名医院也去诊治过多次,虽然有些好转,但血糖值始终难以下降到比较满意的值,都在9以上,后经朋友介绍一种草药,经服用有效果,从五月份至今血糖值基本上稳定在6,5上下,在七月份和八月份甚至到了5,8,真是喜出望外,好不高兴啊,现在人在北京,经询问,血糖值一般在6以上浮动.应该说是不错的疗效了,现将这种草药介绍给大家,不妨一试,这种草药南北方都有,我不知道其真实名字,给起了一名叫奶浆草,连根一齐采拔回来,洗净晒干,剪成小段(不要太碎)每天泡水喝(当茶喝,每天一小壶)口味比苦瓜茶要好喝些,可以同时服用在医院开具处方药(西药)也得和往常一样管住嘴,迈开腿!(这草纸梗断后会有白奶浆流出),这种草药名叫:地锦草,斑地锦到处都有,它有止血、止痢作用,效果显著。 附: 【药材名】地锦草 【英文名】Humifuse Euphorbia Herb 【拉丁名】Herba Euphorbiae Humifusae 【别名】地联,夜光,承夜,地噤,地锦,酱瓣草,草血竭,血见愁,血风草,马螘草,雀儿卧单,猢狲头草,扑地锦,奶花草,奶草,奶汁草,铺地锦,铺地红,红莲草,斑鸠窝,天瓜叶,三月黄花,地蓬草,铁线马齿苋,蜈蚣草,奶疳草,红茎草,红斑鸠窝,地马桑,红沙草,凉帽草,小苍蝇翅草,红丝草,小红筋草,仙桃草,莲子草,软骨莲子草,九龙吐珠草,地瓣草,粪脚草,粪触脚,花被单,血经基 【名称考证】地锦草(《嘉祐本草》) ,地联、夜光、承夜(《吴普本草》)、地噤、地锦(《本草拾遗》)、酱瓣草(《庚辛玉册》)、草血竭、血见愁、血风草、马螘草、雀儿卧单、猢狲头草(《纲目》)扑地锦(《本草原始》)、奶花草(《植物名实图考》)、奶草、奶汁草、铺地锦、铺地红、红莲草(《福建民间草药》)、斑鸠窝、天瓜叶、三月黄花(《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地蓬草、铁线马齿苋、蜈蚣草(《江西民间草药》)、奶疳草、红茎草(《浙江民间草药》)、红斑鸠窝、地马桑、红沙草、凉帽草、小苍蝇翅草(《四川中药志》)、红丝草、小红筋草(《杭州药植志》)、仙桃草(《湖南药物志》)、莲子草、软骨莲子草、九龙吐珠草(《闽东本草》)、地瓣草(《贵州草药》)、粪脚草、粪触脚、花被单、血经基(《上海常用中草药》) 【科目来源】双子叶植物药大戟科植物 【药用部位】地锦草的全草。 【性味归经】辛,平。①《别录》:“味苦,平,无毒。”②《嘉祐本草》:“味辛,无毒。”③《四川中药志》:“性平,味辛微苦涩,无毒。”入肺,肝,胃,大肠,膀胱五经。 【功效分类】清热药,清热解毒药 【功效主治】活血止血,清热解毒,利湿退黄,通乳,疳积。治菌痢,肠炎,咳血,吐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湿热黄疸,乳汁不通,痈肿疔疮,跌打肿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钱(鲜用0.5~1两);或入散剂。外用:捣敷或研末撒。【用药配伍】配分心木,一气一血,气血双调,利气活血,强心止痛之功显著;配仙鹤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