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传播概述

合集下载

跨文化传播理论

跨文化传播理论

跨文化传播理论最有影响的四个跨文化理论提出了区分文化差异的方法和维度,对帮助我们理解、解释和预测特定群体的文化行为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六大价值取向理论(克拉克洪和斯乔贝克)最早提出跨文化理论的美国人类学家。

Kluckhohn &StrodtbeckKluckhohn ,哈佛大学的教授,参与太平洋战争期间美国战争情报处组建的专家队伍,研究不同文化的价值、民心与士气。

对日本民族心理的研究和价值观的分析、对美国德克萨斯州不同文化与种族的社区共存的大规模研究成果:《价值取向的变奏》——六大价值取向理论1、对人性的看法。

美国认为人性可善可恶,是善恶混合体,又可能改变;美国强调制度,尽可能考虑人性恶带来的坏行为。

很难改变。

“三岁看、老”中国认为“人之初性本善”,中国制度比较稀松。

2、人们对自身与外部自然环境的看法。

中国人讲求风水,强调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美国人更强调通过改变自然环境去实现自己的创作意图达到自己的目标。

人主导环境。

东南亚海啸事件:美国人认为是人类预测不准备;中国及亚洲国家认为是人破坏自然带来的灾难。

3、人们对自身与他人关系的看法。

中国:集体主义西方:个体主义4、人的活动导向美国“强调行动的社会,人必须不断的做事,不断的处于在动之中才有意义,才创造价值。

不仅要动,还要快。

快餐文化,亚洲社会。

静态取向,安然耐心被视为美德,强调“以静制动”,“以不变应万变”,强调无为而治。

当美国人发现问题总是倾向于立即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然后实施;而东方人有时会选择静观,什么也不做,让时间与外界环境自然成熟,再抓时机去把问题解决掉。

5、人的空间观念中国人倾向于把空间看做公共的东西,没有太多隐私而言;美国人、德国人倾向于把空间看做个人的私密之处,他人不能轻易走进。

6、人的时间观念一是关于时间的导向,即一个民族和国家注重过去、现在和还是未来。

一是针对时间的利用。

即时间是线性的,应在一个时间里做一件事;还是时间是非线性的,在同一时间里可以做很多事。

第六章跨文化传播

第六章跨文化传播

第六章跨文化传播
文化休克心理演变过程 情绪高涨
情绪变化
情绪低落 蜜月期 沮丧期 调整期
适应期
❖ 文化休克与重返原文化休克
跨文化中的行走者
Pearl Buck, 1932. 中文名:赛珍珠
第六章跨文化传播
❖ 1、认识误区 在跨文化传播中,人们因缺乏对异文化的敏感而 下意识地认为别人与自己一样,从而形成传播障 碍。 例:加拿大男子弗雷德日本求职经历 英国与印度间的文化冲突
❖ 德国:特别准时。访问德国人家庭时,应带上没有包装的鲜花,并 递给女主人。在介绍时,先问候女士,并等待,如果女士先伸出手 后,才能与她握手。
❖ 意大利:意大利商人对式样是很关心的。访问前要预约,要对意大 利的官僚主义有准备和耐心。
❖ 英国:在正式的晚餐上经常干杯。如果主人敬你一杯,一定要回敬。 业务款待中午宴比晚宴多。
❖ Dragon是西方神话中带翼的动物。基督 教的诞生,使Dragon的命运发生了翻天 覆地的变化,成为Satanas的代名词,被 视为恶魔的象征。在Mesopotamia神话 中,龙是“海洋中恐怖的生命,具有祸 害人,被神消灭的命运。”
❖ lóng和dragon不是一个概念,两者不能 互译,现在将他们等同了,让外国人把 中国的象征符号“龙”当成像巨型蜥蜴 那样的会喷火的凶暴怪兽,自然引起对 中国不小的误读。
第六章跨文化传播
LOGO
第六章跨文化传播
❖“文化休克”(Cultural Shock)是美国人类学家 奥博格(Kalvero Oberg)提出的概念,是指一个人 进入到不熟悉的文化环境时,因失去自己熟悉的 所有社会交流的符号与手段而产生的一种迷失、 疑惑、排斥甚至恐惧的感觉。
CULTURE SHOCK: A Fish Out Of Water

国际传播名词解释传播学

国际传播名词解释传播学

国际传播名词解释传播学
国际传播是指跨越国界、跨越文化、语言、政治、经济社会体系的信息、意识形态、文化和技术的交流和传播过程。

以下是几个与国际传播相关的名词解释:1.文化差异(cultural differences):指来自不同国家、地区、民族、文化的人、事、物之间因其文化背景差异而产生的不同,包括价值观、信仰、风俗、语言和行为等方面。

2.媒体全球化(globalization of media):指全球范围内媒体业态和内容的重组、再分配和变革过程,涉及媒体产品、服务、制度、技术和产业的国际化趋势。

3.跨文化传播(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指跨越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体之间的信息交流和传播过程。

在跨文化传播中,语言、文化习惯、社会禁忌等都在不同层面上影响着交流和理解。

4.媒介依赖(media dependence):指媒介成为人们获取信息、沟通和娱乐的主要渠道,以致人们的需求、行为等变得对媒介高度依赖。

5.跨国公司(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指以在本国以外的其他国家(至少两个)为基础的、跨越多个国家的商业组织。

跨国公司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起到了连接和推动国际传播的重要作用。

跨文化传播

跨文化传播

跨文化传播
一、引言
跨文化传播是指不同文化之间信息和价值观念的传递和交流过程。

在当今全球
化的时代,跨文化传播变得愈发重要。

本文将探讨跨文化传播的概念、特点以及影响因素。

二、跨文化传播的概念
跨文化传播是指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进行信息传递、交流和表达的过程。

在跨文
化传播中,信息的接收和解读受到传播双方文化背景的影响,因此需要考虑文化差异对传播效果的影响。

三、跨文化传播的特点
1.多样性: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传播方式、传播对象和传播内容多种多
样。

2.复杂性:文化差异导致传播过程中可能存在误解、信息失真等问题,
需要更多的沟通和理解。

3.变动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发展,文化的传播方式和内容也在
不断变化。

四、跨文化传播的影响因素
1.语言差异:不同语言之间的翻译和理解可能出现偏差,影响传播效
果。

2.价值观念:不同文化之间存在不同的价值取向,可能导致传播信息
被理解为不同的含义。

3.传播技术:不同文化背景下使用的传播技术和渠道也会影响传播效
果。

五、跨文化传播的重要性
跨文化传播有助于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理解,有利于拓展视野、增进互
相尊重与包容,对促进全球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六、结论
在全球化的今天,跨文化传播已经成为不可避免的现象。

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
跨文化传播的重要性,尊重不同文化,倡导多元文化并致力于促进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为建设一个更加和谐的世界做出贡献。

以上是关于跨文化传播的一些探讨,希望对您有所启发。

军事对外宣传跨文化传播策略

军事对外宣传跨文化传播策略

案例二
某军事对外宣传项目的社交媒体传播效果评 估。通过分析社交媒体上的转发、评论和点 赞数据,评估宣传项目在目标受众中的传播
效果。
基于效果评估的改进策略与方法
策略一
优化宣传内容。根据效果评估结果,针对目标受众的需 求和兴趣点,调整和优化军事对外宣传的内容和形式。
策略二
拓展传播渠道。结合目标受众的媒介使用习惯,积极利 用新兴媒体和社交平台,扩大军事对外宣传的覆盖面和 影响力。
05
军事对外宣传跨文化传播 的效果评估与改进
效果评估的方法与指标
传播效果评估方法
通过收集和分析目标受众的反馈数据,评 估军事对外宣传跨文化传播的效果。
传播效果评估指标
包括覆盖率、到达率、转化率等,以及目 标受众对宣传内容的接受程度和态度变化 。
效果评估的实践案例
案例一
某军事外交活动中的跨文化传播效果评估。 通过对活动前后目标受众的调查和数据分析 ,评估活动对跨文化传播效果的影响。
针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策略调整
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政治、 经济和文化特点,制定差异化 的军事对外宣传策略。
针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媒体特 点和受众需求,调整宣传内容 和表达方式。
与外国政府、军队和社会组织 建立联系,开展针对性的合作 与交流活动。
关注国际时事热点和地区冲突 ,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引导国 际舆论。
缺乏多元文化的融合
在军事对外宣传跨文化传播中,还需 要注重多元文化的融合。尽管不同国 家和地区的文化存在差异,但也有相 互交流和借鉴的可能性。通过学习和 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化特点和发 展经验,可以丰富军事对外宣传的内 容和形式,提高其吸引力和影响力。
对未来发展的展望与建议
加强跨文化沟通能力 建设

跨文化传播学导论第一讲 定义与诞生

跨文化传播学导论第一讲 定义与诞生
《跨文化传播学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与之关联的传播类型:
跨种族传播(interracial communication); 跨族群传播(interethnic communication); 跨群体传播(intergroup communication); 国际传播(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跨文化传播学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印刷时代
印刷术的发明,给整个人类文化带来了新 的曙光,亦使跨文化传播步入了一个崭新 的时代。 就欧洲而言,随着印刷品的大量出现,激 发了人们的求知欲,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文化的普及、科学的启蒙和社会的进步, 加速了欧洲封建社会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 诞生。
《跨文化传播学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基本认识:
跨文化传播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促 进了世界文化的发展和进步。人类历史中 的跨文化传播活动,折射出人类社会信息 系统不断发达、不断趋于复杂化的过程。
《跨文化传播学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二、跨文化传播学的诞生
文化人类学家是跨文化传播学的开拓者。 从20世纪初期开始,以英国和美国的文化人类学家为先导, 对人类不同文化的差异及跨文化传播活动的学术努力日益 深入。在“二战”进入后期阶段之后,美国面临着一个现 实的问题:如何确保美军能在新近占领的岛屿上与土著居 民沟通与合作? 由于美军对这些土著居民的语言和文化一无所知,美国政 府就邀请了一些优秀的文化人类学家,专门研究这些地区 的文化。在这一时期,研究者对跨文化传播研究的重要性 产生了全新的理解,同时也积累了这样的认识:作为一门 学科的跨文化传播学,应致力于考察那些对不同文化成员 之间的人际传播最有影响力的文化因素。
跨文化传播学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跨文化传播学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2008年年跨文化传播学本土化的动力跨文化传播学本土化的动力今天的中国已经走上了伟大的和平发展道路中国与外部今天的中国已经走上了伟大的和平发展道路中国与外部世界的跨文化传播实践日益广泛和深入中国经济快速起世界的跨文化传播实践日益广泛和深入中国经济快速起飞和社会加速转型的现实更是对跨文化传播研究形成强烈飞和社会加速转型的现实更是对跨文化传播研究形成强烈的刺激为跨文化传播学在中国的本土化拓展提供了历史的刺激为跨文化传播学在中国的本土化拓展提供了历史机遇和理论诉求

名词解释跨文化传播

名词解释跨文化传播

名词解释跨文化传播
嘿,你知道啥是跨文化传播不?跨文化传播啊,就好比是一座连接不同文化世界的神奇桥梁!比如说,你想想看,中国人过春节,那热闹的场景,红红的灯笼,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

这时候呢,有个外国人来到中国,亲身感受到了这种独特的氛围,这就是一种跨文化传播呀!
跨文化传播可不只是简单的信息传递哦!它就像一场盛大的文化交流舞会。

不同文化的人们在这个舞池中翩翩起舞,互相展示着自己文化的独特魅力。

哎呀呀,就像我们的传统戏曲和西方的歌剧,那差别可大了去了,但通过跨文化传播,大家都能欣赏到彼此的精彩。

你再想想啊,现在网络多发达呀,世界各地的文化通过网络迅速传播。

我们可以在网上看到各种不同国家的美食、音乐、艺术,这不是跨文化传播在发挥作用吗?这就像是给我们打开了无数扇通往不同文化世界的窗户,让我们能尽情地去探索、去发现。

而且哦,跨文化传播可不是一帆风顺的呢!有时候会遇到各种挑战和误解。

就好像你跟一个语言不通的人交流,那得多费劲呀!但正是因为有这些困难,才让跨文化传播变得更加有趣和有意义呀!难道不是吗?
跨文化传播对于我们这个全球化的时代来说,简直太重要啦!它让我们更加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让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它就像
一股神奇的力量,把我们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所以呀,我们都应该积极地去参与跨文化传播,去感受不同文化的魅力,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美好!我的观点就是,跨文化传播是我们走向世界、拥抱多元文化的重要途径,我们一定要好好珍惜和利用它呀!。

霍夫斯泰德跨文化传播理论研究从文化理论向跨文化传播理论的移用

霍夫斯泰德跨文化传播理论研究从文化理论向跨文化传播理论的移用

霍夫斯泰德跨文化传播理论研究从文化理论向跨文化传播理论的移用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探讨霍夫斯泰德跨文化传播理论的发展过程,特别是他如何将原有的文化理论成功转化为跨文化传播理论的过程。

霍夫斯泰德作为国际知名的文化学家和社会心理学家,他的理论对于理解和分析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传播现象具有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理论出发,分析他是如何将这一理论扩展到跨文化传播领域,进而形成了一套系统的跨文化传播理论体系。

通过梳理霍夫斯泰德理论的核心观点和应用实践,本文旨在揭示其在跨文化传播领域的重要性和指导意义,为未来的跨文化交流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霍夫斯泰德文化理论的核心内容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理论,作为跨文化传播学领域的重要理论之一,其核心内容在于揭示和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价值观、行为模式和沟通方式的差异。

他通过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四个核心文化维度: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权力距离、不确定性规避和男性化与女性化。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维度描述了社会中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

在个人主义文化中,个人权利和自由选择被视为至关重要,而在集体主义文化中,群体的和谐与共同利益则占据主导地位。

权力距离维度反映了人们对权力分配和不平等的接受程度。

在权力距离较大的文化中,权威和等级制度被视为理所而在权力距离较小的文化中,人们更加强调平等和民主。

第三,不确定性规避维度涉及到人们对不确定性和模糊性的容忍度。

在不确定性规避程度较高的文化中,人们倾向于遵循传统和规则以避免风险,而在不确定性规避程度较低的文化中,人们则更加开放和愿意接受新事物。

男性化与女性化维度描述了社会性别角色的分配和期望。

在男性化社会中,竞争和成功被视为男性特质,而在女性化社会中,合作和关怀则更加受到重视。

这四个维度构成了霍夫斯泰德文化理论的核心框架,为跨文化传播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分析工具。

通过深入理解和应用这些维度,我们可以更加准确地把握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从而更有效地进行跨文化交流和合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跨文 化传播学
跨文化传播学作为传播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旨在 研究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是如何进行交流以 及研究如何提高跨文化交流技巧,跨越跨文化交 流障碍的方法和途径。
Page 3
一、跨文化传播简介 2.跨文化传播的重要性
LOGO
(1)时代 背景
交通系统和通讯系统的发展加速了国际交往
(2)世界 人口的变
对特定文化的行为模式进行分析的分类法: 1、霍夫斯泰德的价值观维度2、庞德的长期观念与短期观念3、克
拉克洪和斯托贝克的价值观导向4、霍尔对高语境文化和低语境文 化对不同信息体系的反应方式。
Page 11
二、跨文化传播的要素 【一】感知
Page 12
1、霍夫斯泰德的价值观维度 总结出衡量价值观的五个维度: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individualism
LOGO
跨文化传播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一、跨文化传播简介
LOGO
1、跨文化 传播定义
2、跨文化
传播重要 性
3、跨文化
单击添加传播历发程展
4、跨文化 传播研究
内容
Page 2
一、跨文化传播简介 1.跨文化传播与跨文化传播学定义
LOGO
(1)跨文 化传播
跨文化传播指的是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个体、群 体或组织之间进行的交流活动。
二、跨文化传播的要素
【一】感知 1、霍夫斯泰德的价值观维度
LOGO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individualism versus collectivism)(例子)
表一:部分国家
国家(或地区)
分数
(或地区)的个
阿根廷
23
人主义与集体主
澳大利亚
2
义价值观
奥地利
18
注:高分表明这
比利时
8
个国家(或地区) 巴西
的意义。” ——盖姆伯 (Gamble)
处添加段落文字内容
〈二〉感知和文 化的关系 例子
Page 9
二、跨文化传播的要素 【一】感知
〈四〉
态度
感知贮存在人类个体中 的形式之一:态度
态度是影响你如何处事和交流的 另一个感知维度(例子)
〈五〉 价值观
感知贮存在人类个体中 的形式之二:价值观
“价值观是一套做出选择和解 决冲突的习得的规则。”鲁凯
Page 6
一、跨文化传播简介 4、跨文化传播研究内容
LOGO
跨文化传播的模式 文化和传播的关系 跨文化传播的表现形式 跨文化传播的特点 不同文化群体心理差异的成因 文化与感知 文化与信息选择 不同文化中的思维方式 中外文化价值观的异同 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与跨文化传播 社会规范与跨文化传播 风俗习惯 道德规范 法律规范 宗教规范 物质文化与跨文化传播 跨文化交流中的信息 信息与编码
25
可以列为重视集 加拿大
4
体主义价值观的 智利
33
国家(或地区); 低分表明这个国
法国
11
家(或地区)可 德国
15
以列为重视个人 英国
3
主义价值观的国 中国香港
32
家(或地区)。 印度
21
日本
22
中国台湾
36
美国
1
泰国
35
Page 13
二、跨文化传播的要素
【一】感知 1、霍夫斯泰德的价值观维度
●权力距离(power distance)(例子)
Page 8
二、跨文化传播的要素 【一】感知 【二】语音过程【三】非语音过程
【一】感知
〈一〉定义“感知
是以特定方式选择、
组织和转译感觉数
〈三〉感知贮存在 人类个体中的形式
之一:信仰 信仰是我们对于 某种真理的信念, 不管这种信念有没
有根据
据(sensory data) 的过程,这种方式 能使我们理解世界
LOGO
Page 14
二、跨文化传播的要素 【一】感知 1、霍夫斯泰德的价值观维度
克(M.Rokeak)
〈六〉 文化模

感知贮存在人类个体中 的形式之三:文化模式
文化模式既帮助人们感知世界、 思考问题的条件,也只人们在
这个世界中的生活方式。
Paபைடு நூலகம்e 10
二、跨文化传播的要素 【一】感知
文化模式的普遍特征: ▲文化模式具有内在的关联性
LOGO
▲每种文化都有众多文化模式 每种文化都有成百上千种文化模式。(例子)

国际交流的第二大推动力是世界人口的迅速增长 与重新分布。
(3)世界 经济领域
全球化将美国经济以及其他各国经济联系到一起。
Page 4
一、跨文化传播简介 3、跨文化传播学的发展历程
LOGO
段落一
(1)霍尔之前的跨文化传播研究
有关跨文化传播研究的源头可以 追溯到19世纪末与20世纪初的欧洲 三位大师级人物: Charles Darvin、Carl Marx、 Sigmund Freud
Page 7
一、跨文化传播简介 4、跨文化传播研究内容
LOGO
文化对传播渠道的影响 直接式渠道和间接式渠道 反馈与文化 跨文化交流中的反馈 负反馈原理 语言与感知 语言对跨文化交流的影响 语音与跨文化交流 语义、词汇与跨文化交流 句法与跨文化交流 语用与跨文化交流 一种语言内的变异与多样性语言的翻译 翻译 语种的选择 译员的使用
Page 5
一、跨文化传播简介 3、跨文化传播学的发展历程
LOGO
段落一
(2)奠基人物:爱德华•霍尔 时间: 20世纪50年代 爱德华•霍尔 与跨文化传播学
70年代开设该类课程的美国高等院校 大量增加,从1975年起,William Howe1l 在明尼苏达大学培养了一批颇有天赋的 博士生,后来皆成了在该领域颇具影响 力的跨文化交际研究学者,如William Gudykunst就是Howell的学生之一,在80 年代与90年代初,他是在该领域被引用 最多的学者。
versus collectivism)、不确定性避免 (uncertainty avoidance index)、权力 距离(power distance)、阳性主义与 阴性主义(masculine versus feminality)、 长期取向与短期取向(long vs short term orientation)
表二:部分国家 (或地区)的权 力距离价值观
注:低分表明 这个国家(或 地区)倾向于 较大的权利距 离;高分表明 这个国家(或 地区)倾向于 较小的权力距 离。
国家(或地区) 阿根廷 澳大利亚 奥地利 比利时 巴西 加拿大 智利 法国 德国 英国 中国香港 印度 日本 中国台湾 美国 泰国
分数 25 29 40 12 7 27 15 9 30 31 8 4 22 19 26 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