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甾体类抗炎药的药理与临床应用

合集下载

非甾体抗炎药的疗效和安全性[整理]

非甾体抗炎药的疗效和安全性[整理]

非甾体抗炎药的疗效和安全性一、非甾体抗炎药的疗效NSID选择性抑制不同COX类型,将产生不同疗效。

NSID药物可依据以上机制可将其分为四类。

1、非甾体抗炎药解热、镇痛、抗炎的作用机制非甾体类抗炎药通过抑制环氧化酶(COX),阻断花生四烯酸合成前列腺素(PG),而产生抗炎、解热、镇痛等治疗作用。

二十世纪90年代对非甾体抗炎药(NSIDs)的研究有了新的突破,发现COX有两种同功异构体,即COX-1和COX-2。

COX-1存在于正常组织中,在生理状态下可刺激花生四烯酸产生血栓素、前列腺素E2 (PGE2)和前列环素I2(PGI2),起到保护胃肠道、肾脏、血小板和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因此也称为结构酶。

COX-2则是一种由细胞因子诱导而产生的COX,在炎性刺激下生成,它介导花生四烯酸转化产生的PGE和PGI, 是原炎性前列腺素,具有很强的致炎、致痛作用。

COX-2在正常生理状态下不表达,一旦受到致炎因子刺激后,可迅速大量表达,因此称诱导酶。

然而,随着对COX异构体理论的不断认识,人们逐渐发现初期的COX异构体理论存在偏差,COX-1也参与了炎症反应,而COX-2也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

2、非甾体抗炎药的种类根据临床对COX1和COX2的选择性不同,将NSID分为4类,( 1 ) 特异性抑制COX1的NSID:只针对COX1而对COX-2无作用,现公认小剂量阿司匹林属此类;(2)非特异性抑制COX的NSID:传统NSID,非选择性抑制COX1和COX2,如奈普生、双氯芬酸、芬必得等。

他们既有较强的抗炎镇痛作用,也有较明显的胃肠道副作用;(3)选择性抑制COX 的NSID,如美洛昔康、尼美舒利、奈丁美酮和依托度酸,在治疗剂量时对COX 2的抑制作用明显强于COX1,用人全血法测定这类药物对COX 2的选择性比对COX1大20倍以内。

胃肠道的不良反应较少;但当大剂量时,也会抑制COX1,并产生较明显的胃肠道不良反应;(4)特异性抑制COX 2的NSID,目前主要是指塞来昔布和罗非昔布。

非甾体类抗炎药临床应用要点

非甾体类抗炎药临床应用要点

免疫介 导 的风湿 病 的病程 ,抗 炎只 是控 制症 状 ,不 能
从根本上控制疾病的活动度, 更不能防止疾病 的发展 。
由于 中药饮 片应 用 不便 ,使天 麻 的临床推 广 受到 定 限制 ,天 麻注射 液 由天麻 经过 现代 制药 工艺 提取 精 制 而成 ,使用 方便 ,为临床 推广应 用 带来 了更 多便
利【。天麻素是天麻的主要药物活性成分之一 ,其化 3 】
学结构 为 4羟 甲基苯 甲醇 . 一 一 1 D吡 喃葡 萄糖 甙 。天麻 3 素在体 内迅 速代 谢 为期活 性 中间体一 天麻 苷元 发挥 作 用 ,产 生镇 静 、安 眠和镇 痛等 中枢抑 制 作用口。近 年 】
前常用的 N A D 中,双氯酚酸、 S Is 舒林酸、 尼美舒利、 布洛 芬等 的副反应 较低 。 2 注意起效时间 止痛 作用起 效 快 ,一般在 用药 后 即可判 断疗效 。 所 以对 于非 炎症性 的疼痛 ,若用药 ( ~2 1 )天无效 , 即可 考虑 更换 药物 。而抗 炎作 用较 慢 ,往往 需要用药
药理研 究表 明,天麻 素对 中枢 神经 系统 、心血 管 系统
参考文献:
[] 云海 . 药理研 究 新进展 I] 国中药杂 志 , 0,31: 810 1陶 天麻 J. 中 2 8 () 0 —1 0 3 1 【] 正平 , 裕 国. 素天 麻甙 元作 用机 制研 究[】 西医科 大学 学报 , 2郭 钟 天麻 J. 华
的肾毒性 较大 ,不 宜长 期使用 。
临床上这类药物更是用于抗炎 ( 抗风湿 ) 在众多 ,
的 NS Ds ,应 用频 率最 高 的有 :双氯酚 酸 、舒林 AI 中
酸 、呲 罗昔康 、布洛 芬 、萘普 生 等 。双 氯酚 酸 、舒林

非甾体类抗炎药

非甾体类抗炎药

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anti-inflammatorydrugs,NSAIDs)是一类不含有甾体结构的抗炎药,该类药物具有抗炎、抗风湿、止痛、退热和抗凝血等作用,在临床上广泛用于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多种发热和各种疼痛症状的缓解。

目前NSAIDs是全球使用最多的药物种类之一。

目前常用的非甾体类抗炎药很多,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1)水杨酸类:最常用的是乙酰水杨酸,即阿司匹林.它的疗效比较肯定,但副作用也十分明显.阿司匹林的制剂目前多为肠溶片,用于解热镇痛时,一般每次0.3~0.5克,每日3次,饭后口服.用于抗风湿时,每日3~4次,每次1.0—1.5克.要密切注意其副作用.(2)丙酸类:市场常见的品种有:布洛芬,芬必得,萘普生等.芬必得是布洛芬的缓释剂,该类药物不良反应较少,患者易于接收.萘普生的半衰期较长,为14~16小时,每日服用1~2次即可.用法为:布洛芬每次0.4~0.6克,每日3次;芬必得每次0.3~0.6克,每日2次;萘普生每次0.5~0.75克,每日1~2次.(3)吲哚类:有吲哚美辛(消炎痛),奇诺力(舒林酸)等.此类药物抗炎效果突出,解热镇痛作用与阿司匹林相类似.本类药中,以消炎痛抗炎作用最强,奇诺力的肾毒性最小.用法:消炎痛每日口服3次,每次50毫克;奇诺力每日2次,每次0.2~0.4克,老年人及肾功能不良者应列为首选.(4)灭酸类:有甲灭酸,氯灭酸,双氯灭酸和氟灭酸等.临床上多用氟灭酸,每日3次,每次0.2克.(5)乙酸类:以双氯芬酸钠,即扶他林为最常用.用法:每日3次,每次50毫克.它不仅有口服制剂,还有可以在局部应用的乳胶剂以及缓释剂,可以减轻胃肠道副作用.它的疗效肯定.(6)喜康类:有炎痛喜康等,因其副作用很大,近来已很少使用.(7)吡唑酮类:有保泰松,羟基保泰松等.本药因毒性大,也已很少用.药理作用编辑本段1、解热作用特点:降低发热者体温,对正常者无影响。

简述阿司匹林的药理作用及其机制

简述阿司匹林的药理作用及其机制

简述阿司匹林的药理作用及其机制
1 阿司匹林的药理作用
阿司匹林作为一种非甾体类抗炎药,被广泛应用于治疗疼痛、发热和炎症性疾病。

其药理作用主要包括镇痛、抗炎、抗血栓和抗癌等多种作用。

2 镇痛作用
阿司匹林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和释放,减少痛觉神经末梢的受体敏感性,从而实现镇痛作用。

其作用机制主要涉及到阿司匹林与环氧化酶的结合,进而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

3 抗炎作用
阿司匹林也具有抗炎作用。

它能通过抑制环氧化酶的活性,从而减少前列腺素及其代谢物的产生,抑制白细胞浸润、降低白细胞趋化因子的产生,从而减轻炎症反应。

4 抗血栓作用
阿司匹林对血小板有抑制作用,使其不能聚集和黏附,从而防止血栓的形成。

这是因为阿司匹林能与血小板表面的磷脂质相结合,从而影响其活化,并影响ADP、TXA2等血小板激活因子的增加。

5 抗癌作用
阿司匹林还具有抗癌作用。

它能通过抑制环氧化酶的活性,降低体内的白细胞浸润和免疫反应,从而起到预防肿瘤的作用。

6 总结
阿司匹林是一种多效药,具有镇痛、抗炎、抗血栓和抗癌等多种作用。

其作用机制主要涉及到对环氧化酶的抑制和血小板的抑制。

它是治疗疼痛、发热和炎症性疾病的重要药物,也在防治心血管疾病和肿瘤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非甾体类抗炎药物临床应用指南

非甾体类抗炎药物临床应用指南

随着医药科技的不断发展, 新型NSAIDs的研发和应用 将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 ,这些药物可能具有更高的 疗效和更低的不良反应发生 率。
针对NSAIDs在临床应用中 的挑战,如耐药性、不良反 应等问题,未来研究将更加 注重个体化用药和精准治疗 ,通过基因检测等手段为患 者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治疗方 案。
指导患者正确的用药方法,如餐前餐后用药、避免与其他药物同时 使用等,确保药物发挥最佳疗效。
心理干预在疼痛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评估患者疼痛程度和心理状态
通过疼痛评估工具了解患者的疼痛程度,同时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如焦虑、抑郁等。
提供心理支持和干预
针对患者的心理问题,提供个性化的心理支持和干预措施,如认知行为疗法、放松训练 等,帮助患者缓解疼痛带来的心理困扰。
病的预防和治疗。
肿瘤治疗辅助用药
在肿瘤治疗过程中,非甾体类抗炎 药物可减轻化疗或放疗引起的疼痛 和炎症反应。
神经系统疾病治疗
对于某些神经系统疾病,如偏头痛 、紧张性头痛等,非甾体类抗炎药 物可作为辅助治疗手段。
04 药物选择与使用建议
常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介绍
阿司匹林
具有抗炎、镇痛、解热作用,常 用于治疗轻至中度疼痛、发热和
NSAIDs在预防心血管疾病 、抗肿瘤等方面的潜在作用 也将成为未来研究的热点领 域,这些药物可能通过不同 的作用机制发挥更加广泛的 治疗作用。
随着医疗模式的转变和患者 自我管理意识的提高, NSAIDs的合理使用和安全 管理将更加受到重视,医生 和患者需共同努力,确保药 物的安全有效使用。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1
对于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热,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可降低

氯诺昔康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

氯诺昔康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

氯诺昔康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关键词氯诺昔康药理临床应用氯诺昔康属非甾体类药物,因其抗炎镇痛效果明显,近些年来被广泛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腹痛以及外科术后疼痛等方面的治疗。

除此之外,也因其耐受性好、不良反应相对较小而广受好评。

本文对非甾体类药物氯诺昔康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进行概括说明,并同其他类似药物对比,对其在治疗各种疾病疼痛方面优势进行简单介绍。

现总结报告如下。

药理作用机制作为新一代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物,氯诺昔康通过多种机制起作用,其作用部位主要为中枢神经系统及外周疼痛区。

氯诺昔康通过抑制外周疼痛区环氧化酶(COX)的活性来抑制炎症产生部位前列腺素的合成,减少疼痛介质浓度,从而发挥镇痛作用。

氯诺昔康主要作用于COX2,对COX1的抑制作用相对较弱,因而不会对消化道系统构成重大影响。

氯诺昔康不会抑制白三烯合成所需的5-脂质氧化酶的活性,也不将花生四烯酸向5-脂质氧化酶途径分流,由于脊髓的伤害感受器受到白三烯的抑制作用,所以患者痛感会有所减轻。

氯诺昔康能激活阿片肽神经系统,发挥中枢镇痛作用。

氯诺昔康还能够降低TNF-α和TNF-1β的活性、抑制内毒素介导的单核神经细胞IL-6的合成以及通过抑制iNOS的活性来抑制NO的合成。

代谢国外医学专家Tumer、Johnston和Hitzenberyer的研究结果显示氯诺昔康的代谢部位主要为肝脏,其在肝脏内转化为无活性的5-羟基氯诺昔康,然后再经由肾脏和肠道排出体外。

氯诺昔康在血浆中的半衰期一般较短,健康人一般平均3~5小时,且受年龄和肾脏损伤程度的影响相对较小,肾脏的原型清除可以忽略不计,由于氯诺昔康主要在肝脏内代谢,所以在肝功能欠佳的患者出现了较多无活性代谢物蓄积的情况。

患者口服的氯诺昔康吸收迅速,半小时内药物浓度可达到最高且吸收完全,排泄物中基本上未发现氯诺昔康原型。

氯诺昔康代谢产物5-羟基氯诺昔康在体内和体外的药理学试验中尚未发现药理活性。

非甾体抗炎药物的药理及临床应用

非甾体抗炎药物的药理及临床应用

非甾体抗炎药物的药理及临床应用非甾体抗炎药物(NSDs)是一类广泛用于缓解疼痛、消炎和抗风湿的药物。

本文将详细介绍非甾体抗炎药物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非甾体抗炎药物主要通过抑制体内环氧化酶的活性,减少局部组织的前列腺素的合成,从而达到消炎、镇痛和抗风湿的作用。

非甾体抗炎药物还可以抑制缓激肽的生成,从而起到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减轻局部组织损伤的作用。

水杨酸类药物:例如阿司匹林、二氟尼柳等。

此类药物具有消炎、镇痛、抗风湿等作用,但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一些副作用,如胃肠道不适、出血等。

苯胺类药物:例如布洛芬、吲哚美辛等。

此类药物具有消炎、镇痛、抗风湿等作用,且副作用相对较小,但在使用过程中仍需注意不良反应的发生。

其他类:例如奈普生、双氯芬酸等。

此类药物具有消炎、镇痛等作用,适用于轻至中度疼痛的缓解。

非甾体抗炎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广泛,主要用于缓解各种疼痛,如头痛、牙痛、关节痛、肌肉痛等。

它们还广泛应用于治疗风湿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

非甾体抗炎药物在临床应用中的优势在于消炎、镇痛及抗风湿作用显著,且对于大多数患者具有良好的耐受性。

然而,它们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可能引起胃肠道不适、出血、肝肾损伤等不良反应。

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应遵循医生的建议,注意不良反应的监测。

针对非甾体抗炎药物的不足之处,未来的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寻找更加安全、有效的非甾体抗炎药物,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研究非甾体抗炎药物的联合应用,以提高疗效、减少剂量和副作用。

探讨非甾体抗炎药物在特定疾病(如癌症、神经病理性疼痛等)中的治疗作用。

非甾体抗炎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广泛,对于缓解疼痛和改善风湿性疾病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不良反应的发生,并遵循医生的建议。

未来的研究应致力于寻找更加安全有效的非甾体抗炎药物,以更好地服务于临床治疗。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全球范围内患病率持续上升。

它会对心血管系统产生负面影响,增加心脏病、脑卒中、肾病等疾病的风险。

非甾体抗炎药的分类与及应用

非甾体抗炎药的分类与及应用
花 生 四 定义及机制
• COX酶:NSAIDs的主要作用靶点,PGs合成的限速酶,分为COX-1和COX-2两者亚型
• COX-1:结构型酶,在多处组织均有生理性表达,包括:胃肠道、血小板、肾脏等;其功能主要是:保 护消化道粘膜,调节肾脏血流、水及电解质平衡,防止血小板聚集及维持正常止血功能,对维持机体自
• 临床地位: 由于镇痛剂量的阿司匹林容易导致严重的消化道溃疡及出血,目前国内该药主要用于抗 血 小 板 , 预 防 心 肌 梗 死 及 脑 梗 死 发 生 , 每 日 剂 量 不 超 过 3 0 0 m g ; 解 热 镇 痛 时 应 避 免 用 于 儿 童 (1)
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 镇痛 机制:抑制炎症局部的PGs合成,作用部位主要在外周神经系统。 慢性钝痛由局部产生的某些致痛化学物(也是致炎介质)如缓激肽、PGs和组胺等作用于神经末
梢所致,PGs本身有一定的致痛作用,并显著地提高痛觉神经末梢缓激肽等致痛物质的敏感性。NSAIDs 抑制炎性局部的PGs合成,因而对致痛化学物质所致的慢性钝痛有较好的止痛效果。
致炎作用。皮内、静脉或动脉内微量注射PGE或PGI,均可引起强烈的炎症反应。在炎症组织中,包括类 风湿性关节炎的关节腔中,均发现有大量PGs。
特点:可明显缓解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强制性脊柱炎的症状,但不能根除病因,也不能阻止病程 的发展或并发症的出现。特例:对乙酰氨基酚无抗炎作用
• 其他 试用于全身性肥大细胞增多症、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先天性醛固酮增多症和肿瘤的化学预防
布洛芬、萘普生、非诺洛芬、酮洛芬、氟比洛芬、奥沙普秦
选择性COX-2抑制药
塞来昔布、罗非昔布、伐地昔布、帕瑞昔布、艾托昔布、鲁米昔布
其他
尼美舒利、阿扎丙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SAIDs的羧 氨酸与120位 精氨酸结合
N-端
以盐桥的形式
N-端
Kurumbail et al, Nature. 1996 Dec 19-26;384(6610):644-8.
选择性COX-2抑制剂选择性与COX-2结合
COX-2
Celecoxib结构中的苯基 与疏水的(通道)结合 C端活性片段
523位 有结构 较小的 颉 氨酸 (valine) 让亲水的 [侧袋]可以 形成
N 端
N 端
亲水的 [侧袋]
Adapted from Kurumball et al, 1996
由不同作用机制进而引发的药理学作用
COX-1与COX-2两种环氧化酶的结构特点
COX-1
C端活性片段
COX-2
C端活性片段 523位有结构 较小的缬氨酸 (valine)将亲水 的(侧链)可以形 成
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的 药理与临床应用
---厦门市第二医院 卓双塔 主任药师
1
第一部分 炎 症
炎症的定义 炎症的局部和全身表现 炎症的原因 炎症的过程 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
炎症的定义
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
对损伤因子所发生的防御反应
血管反应是炎症过程的中心环节
病理学 第6版
炎症的局部表现和全身反应
COX-1和COX-2
COX-1
COX-2
COX-2 抑制剂
Aspirin
Celebrex (Celecoxib)
NSAIDs的临床药理作用 ---环氧酶的结构
COX-1 COX-2
C-端 活性 片断
C-端 活性 片断
吲哚类
疏水【通道】 523位有结构 较大的异亮氨酸 (isoleucine)将亲 水的[侧袋][封闭] 120位置的 精氨酸(Arginine) 疏水【通道】 120位置的 精氨酸(Arginine)
昔布类 罗非昔布 (万络) 吲哚类(酪酸) 消炎痛(吲哚美辛) 舒林酸(奇诺力) 丙酸、苯乙酸 奈普生 布洛芬(芬必得) 双氯芬酸(扶他林®)
昔康类 美洛昔康 (莫比可)
塞来昔布 (西乐葆)
NSAIDs FDA 分类
NSAIDs
选择性COX2 NSAIDs药物
罗非昔布 (万络) 塞来昔布 (西乐葆)
CNS PG合成与释放
体温调定点
>370C
发热
杨藻宸主编,医用药理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NSAIDs的临床药理作用 ---解热作用
NSAIDs的解热应用 发热是机体的防御反应,也是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对一般发热患 者不必急于使用; 热度过高和持续发热可消耗体力,引起头痛、失眠、谵妄、昏迷、 小儿高热易发生惊厥,严重者可危及生命,这时应用NSAIDs可降低 体温,缓解高热引起的并发症; 但NSAIDs只是对症治疗,因此仍应着重病因治疗。
非选择性 NSAIDs药物
奈普生 布洛芬(芬必得) 双氯芬酸(扶他林) 美洛昔康(莫比可) 吲哚美辛(消炎痛)
依托考昔(安康信)
帕瑞昔布 (特耐) 。。。
。。。
目录

NSAIDs的历史回顾及分类 NSAIDs的临床药理作用 NSAIDs主要不良反应及其机制 NSAIDs的分类及主要药物 《麻醉药品临床使用与规范化管理培训教材》中对 NSAIDs的评价
• 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对IL-1的反应
• 重新设定体温节作用(下丘脑)
• 体温调节机制发挥降低体温的作用
NSAIDs的作用
镇痛
前列腺素(PGE2)使疼痛感受器致敏,分泌缓激肽
• 使致敏的疼痛感受器恢复正常
• 作用于外周疼痛处(与中枢性镇痛剂不同)
• 对于由炎症引起的钝痛、搏动痛更有效 • 用于轻、中等度疼痛
“有益”作用
胃肠道 抑制胃酸分泌 扩张血管,增加流向粘膜的血 流 增加粘液和碳酸氢盐的分泌 肾脏 影响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 抑制氯化物重吸收和抗利尿激 素的作用,减少水钠潴留 血小板 血栓素A2可刺激血小板聚集和 血管收缩
NSAIDs的作用
解热
• 抑制致热原产生PGE
1、局部表现:红、肿、热、痛、功能障碍
红、热→由于血管扩张,血流加快 肿→由于充血、液体和细胞成分渗出 痛→渗出物压迫,炎症介质引起
功能障碍→如关节炎的关节活动不灵
2、全身反应:
发热、嗜睡、厌食 肌肉蛋白降解加速 末梢血白细胞增多
炎症的原因
物理因素:高温、机械创伤、放射线
COX-1
化学结构中较大的磺 酰侧链阻碍塞来昔布 进入COX-1的通道
C端活性片段
化学结构没有可以与120 位精氨酸结合的羧基
Kurumbail et al, Nature. 1996 Dec 19-26;384(6610):644-8.
NSAIDs的临床药理作用
--COX-1和COX-2的作用
正常组织 炎症组织
白三烯 LTs 参与过敏反应 白细胞趋化 诱发炎症 通透性增加
前列环素合成酶(血管内皮)
(血小板)血栓素合成酶
PGI2 抑制血小板聚集 抑制血管收缩 炎性疼痛 PGE2 诱发炎症 发热、致痛 扩张血管 保护胃粘膜
PGD2
TXA2 PGF2 扩张血管 促进水肿 痛觉敏化 血小板聚集 血管收缩
NSAIDs的临床药理作用 ---环氧酶的作用分类
化学结构具有(亲水端) 可以和COX-2亲水的 (侧袋)结合
Arg 120
亲水的(侧袋)
Celecoxib亲水的磺胺基与
N-端
侧袋内的513位精氨酸、90
位组氨酸形成氢键
Kurumbail et al, Nature. 1996 Dec 19-26;384(6610):644-8.
选择性COX-2抑制剂与COX-1结合很弱
杨藻宸主编,医用药理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NSAIDs的临床药理作用 ---镇痛作用
组织损伤 局部炎症
局部释放
致痛物质
缓激肽、组胺、 P物质、PGE2等
(+)
痛觉
感受器
NSAIDs
痛觉超敏
疼痛
NSAIDs主要为外周镇痛,抑制COX而抑制PG的合成。也有中枢镇痛 机制,PG可易化突出冲动的传导,可减弱痛觉敏感性。
化学因素:包括外源性和内源:细菌、病毒、寄生虫
组织坏死:新鲜梗死灶的边缘出现的充血
变态反应:机体免疫反应异常,造成组织损伤
炎症过程的血管反应
炎症过程的血管反应
炎症过程的血管反应
炎症产生的过程
损伤因子直接和间接损伤机体的细胞和组织
机体通过炎症充血和炎症渗出反应,以稀释、杀伤和 包围损伤因子
NSAIDs的历史回顾
全球 每天 约有3千万人使用NSAIDs
美国 每年 就有7~10亿张NSAIDs处方
中国 NSAIDs销量仅次于抗感染药 位居第二
NSAIDs 化学结构分类
NSAIDs
水杨酸类 阿斯匹林
苯胺类 对乙酰氨基酚 (泰诺林/百服宁)
有机酸类
吡唑酮类 保泰松 (瑞力芬)
非那西林
古希腊/罗马:用柳树皮浸出液治疗炎症、疼痛等病症 1763年:Edward Stone向英国皇家学会报告了用柳皮粉医治发烧 1838年: 从柳树皮种提取到水杨酸, 1860年: 德国拜耳公司化学合成了水杨酸 1875年: 首次将水杨酸钠用于治疗,这便是最早的一种NSAIDs 1899年: 德国拜耳公司Felix Hoffman合成了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 1949年: F D A批准了第一个开始使用NSAIDs名称的保泰松 1960年: NSAIDs纷纷面世,吲哚美辛、双氯芬酸、萘普生、萘丁美酮 1971年: John Vane等发现NSAIDs抑制COX,使PGs产生减少。 丙酸类、苯乙酸类、昔康类NSAIDs相继推出。 1991年: Herschman等用分子克隆技术证实了COX有两种同工酶 1998年: 根据COX理论研制的首个昔布类特异性COX-2抑制剂诞生
疏水(通道)
523位有结构较 大的异亮氨酸 (isoleucine)将 亲水的(侧链)封 闭 在120位置的精 氨酸(Arginine)
疏水(通道)
在120位置的精氨 酸(Arginine)
N-端
N-端
亲水的(侧链)
腔小
Kurumbail et al, Nature. 1996 Dec 19-26;384(6610):644-8.
腔大
非选择性NSAIDs同时结合COX-1与COX-2
COX-1
NSAIDs氟比洛芬 (flurbiprofen)的 苯基与疏水(通道)结 合 C端活性片段
COX-2
NSAIDs氟比洛芬 (flurbiprofen) 的苯基与疏水(通 道)结合 C端活性片段 NSAIDs的羧 氨酸与120位 精氨酸结合
NSAIDs的作用
抗炎
• 抑制PGE2的生成
• 减轻症状,不能治因 • 不能阻止病情发展或并发症的出现 • 对乙酰氨基酚(百服宁、泰诺林、必理通)基本 无抗炎作用
NSAIDs的临床药理作用 ---解热作用
细菌毒素 病毒等 粒细胞 吞噬、处理
产生、释放
内热原
NSAIDs
NSAIDs通过抑制PGE2的合成而减弱发热 反应,而促使体温恢复正常。
什么是NSAIDs?
定义: 一类具有解热、镇痛、且多数还有较强的抗炎、抗风湿作用的药物 名称: 解热镇痛抗炎药 (Antipyretic-Analgesic and Anti-inflammatory agents)
非甾体类抗炎药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变质属于 充血渗出属于 增生属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