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甾体类消炎药都包括哪些药

合集下载

非甾体抗炎药分类

非甾体抗炎药分类

非甾体抗炎药具有解热、镇痛、消炎等作用,包括但不限于:
1. 以乙酰苯胺为母核的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非那西丁等;
2. 以水杨酸为母核的药物,如阿司匹林、贝诺酯、二氟尼柳等;
3. 以吡唑(二)酮为母核的药物,如保泰松、氨基比林、安替比林、安乃近、非普拉宗等;
4. 以苯并噻嗪为母核的药物,如吡罗昔康、美洛昔康等;
5. 以二芳基芳杂环为母核的药物,如塞来昔布、罗非昔布等;
6. 以芳基甲酸、芳基乙酸、芳基丙酸为母核的药物,如双氯芬酸、布洛芬、吲哚美辛、萘普生、甲氯芬酸等;
7. 其他,如尼美舒利、阿扎丙宗等。

消炎药和布洛芬有什么区别

消炎药和布洛芬有什么区别

消炎药和布洛芬有什么区别在我们生活中,偶尔会出现一些炎症引发的不适症状,例如关节炎、扭伤或其他常见的疼痛和肿胀。

为了缓解这些症状,消炎药和布洛芬是常见的选择。

虽然这两种药物的目标都是减轻炎症,但它们在治疗方式、适应症和副作用等方面存在一些区别。

消炎药消炎药,也被称为非甾体抗炎药物(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简称NSAIDs),是一类广泛使用的药物。

消炎药通过抑制炎症引发的酶反应,从而减轻疼痛、降低体温和缓解肿胀。

常见的消炎药包括阿司匹林、布洛芬、非那西丁等。

消炎药具有以下特点:1.抗炎症作用:消炎药通过抑制炎症引起的疼痛、肿胀和红肿等症状,帮助减轻炎症引起的不适。

2.镇痛作用:消炎药可通过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组织,减轻疼痛感受,帮助缓解疼痛症状。

3.退热作用:消炎药抑制体内的炎症反应,并通过降低体温中枢的活性,从而降低体温。

4.适应症:消炎药广泛应用于关节炎、风湿病、软组织肿胀、疼痛和发热等症状的治疗。

5.副作用:长期大剂量使用消炎药可能导致胃肠道问题,如溃疡、出血等。

此外,消炎药对肾功能也有一定的影响。

布洛芬布洛芬是一种非处方药,也属于非甾体抗炎药物。

它与其他消炎药有一些相似之处,但也存在一些特点:1.抗炎症作用:布洛芬通过抑制炎症引发的酶反应来减轻炎症症状。

2.镇痛作用:布洛芬通过阻断疼痛信号的传导,从而减轻疼痛感受。

3.退热作用:布洛芬可以通过抑制体内炎症反应来降低身体的温度。

4.适应症:布洛芬常用于治疗关节炎、扭伤、喉咙痛、头痛、牙痛等症状。

5.副作用:与其他消炎药一样,长期大剂量使用布洛芬可能导致胃肠道不适,如溃疡、胃炎等。

此外,布洛芬还可能对心血管系统产生一定的影响。

消炎药和布洛芬的区别尽管布洛芬属于消炎药的一种,但它与其他消炎药在一些方面存在一些区别:1.用途广泛性:布洛芬对于治疗关节炎、头痛、扭伤等一些常见症状非常适用,而其他消炎药可能还用于其他更严重的炎症症状的治疗。

疼痛科常用药物

疼痛科常用药物
炎症部位 巨噬细胞 滑液纤维细胞
(–)
老式NSAIDs
胃肠道 – 消化不良、腹痛、溃疡、出血、穿孔1 – 胃镜下旳溃疡发生率: 10~20%1 – 有症状旳溃疡或合并症: 2~4% / 年2 – 60-80%旳病人出血前并无先兆症状3 血小板 – 影响凝血机制、增长出血4 对肾脏旳不良影响5,6 – 高血压 – 水肿
阿片类药物旳副作用-肠功能障碍
肠旳神经系统含感觉和运动纤维,交感和副交感纤维夹杂其中 副交感纤维来自迷走神经,交感纤维来自T5-L2内脏神经,中枢和肠阿片受体系统对肠运动有主要调整作用 肠神经分为肌层神经丛控制肠蠕动和黏膜下神经丛调整吸收和分泌功能
阿片类药物旳副作用-肠功能障碍
阿片类药物造成肠功能障碍旳原因是激活中枢和外周肠道阿片受体,发生率20%-50%,但与病人情况有关(脱水、卧床、脊柱压迫、5-HT3受体拮抗剂、抗胆碱药、利尿剂) 便秘似乎和强阿片药物旳剂量无关,而且一旦发生,不易耐受 治疗:粪便软化剂、聚乙二醇、乳果糖、蕃泻叶、大黄、多库酯钠、psyllium(大容积旳泻剂)及纳曲酮(0.45mg/kg)
瘙痒是阿片类药物偶见副作用,但常见于硬膜外和鞘内给药时 机制未完全明了,但脊髓阿片受体激动可能与之有关;机制还可能涉及组胺释放,阿片受体亚型刺激或其他原因。巨噬细胞释放组胺见于使用吗啡旳病人,但芬太尼不引起组胺释放,也造成瘙痒 治疗措施涉及:抗组胺药,苯海拉明是一线药物,但造成镇定是其缺陷;羟嗪和赛庚啶 (cyproheptadine)少有镇定作用;纳洛酮需仔细滴定剂量;其他措施涉及:丙泊酚减低阿片类药物剂量20%或更换阿片类药物
阿片类药物旳副作用-谵妄
常伴有意识模糊,并可造成精神紊乱 在肾衰和长时间使用大剂量阿片类药物旳病人,合并脱水或同步使用精神类药物旳病人应尤其注意 药物旳脂溶性高及给药途径是药物能够迅速占领受体,轻易造成谵妄 治疗措施涉及:氟哌定是治疗激动性谵妄旳首选药物,氯普马嗪可用于镇定病人,安定类药物也可使用,但也可能造成加剧兴奋状态

消炎药种类

消炎药种类

消炎药是对抗感染药的俗称,在中国抗感染药是用量最大的药物。

感染性疾病,自古以来一直被视为凶险疾病,直至20世纪30年代发现第一种抗生素——青霉素,并于1940年应用于临床后,人类与感染性疾病的斗争才算有了一个重大突破。

时至今日,抗感染药物的发展已日新月异,但人类并没有征服感染性疾病,相反,病情变得更为凶险、复杂,治疗难度加大。

因此,掌握一定的相关用药常识,对于自我保健有着重要意义。

从所治疗的疾病上,抗感染药物可分为抗细菌药物、抗真菌药物、抗病毒药物、抗结核药和抗寄生虫药。

下面重点介绍一下抗细菌药物。

抗细菌感染药物的分类治疗细菌感染的药物品种很多,按化学结构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类:青霉素类、头抱菌素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喹诺酮类、磺胺类及其他等。

就其主要品种介绍如下:青霉素类常用的有青霉素G、青霉素V、甲氧西林(新青I)、氨苄西林(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羟氨苄青霉素)、替卡西林(羧噻吩青霉素)、哌拉西林(氧哌嗪青霉素)等。

适用于呼吸道、皮肤软组织、泌尿生殖道感染等。

青霉素类药物的主要优点为杀菌作用强,毒副作用少,孕妇及儿童使用较为安全,不影响肝功能。

但应注意的是其主要不良反应为过敏反应,包括过敏性皮炎。

血清病、皮疹、接触性皮炎等。

严重肾功能损害者慎用。

头孢菌素类分为四代。

第一代头孢菌素注射用的有头孢唑啉(先锋5号)、头孢拉定(先锋6号)等,口服的有头孢氨苄(先锋4号)、头孢拉定(先锋6号)、头孢羟氨苄等。

适用于呼吸道、皮肤软组织、泌尿生殖道感染等。

第二代头孢菌素较第一代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肾脏毒性低。

注射用的有头孢呋辛(头孢呋肟)、头孢孟多、头孢西丁、头孢美唑等,口服的有头孢呋辛酯、头抱克洛等。

第三代头孢菌素具有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体内分布广、对人体毒性低等特点。

注射用的有头孢噻肟、头孢他定、头孢曲松、头孢哌酮、头孢唑肟、头孢地嗪等,口服的有头孢克肟。

头孢泊肟脂、头孢特仑酯、头孢他美酯等。

17非甾体抗炎药

17非甾体抗炎药

OH
O N H CH 3 N
S
N O
此类化合物多显酸性(pKa 4-6)。
OH O N O O N H CH3 N N H N S CH3 O O N O
O
S
O
O
HN N
O
O N H CH3
N
O
S
N O
CH3
O
S
N O
选择性COX-2抑制剂
环氧合酶(COX)
COX-1(基础性) COX-2(诱导性)

二羰基增强4-位的氢原子酸性
O O N N R2 R3 R1 O N N R2 R3 +H
+ -
H R1 O
O N N R2 R3 + H+
R1 O
������
几乎不溶于水,易溶于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溶液
2、鉴别
������ 酸水解后重排,呈芳伯胺反应
4-羟基氢化偶氮苯
转位重排 2,4-二氨基联苯酚 对羟基邻氨基苯胺
CH3 CHCH2 CH3
消炎镇痛作用增强,毒性降低。 CH3 用于临床上治疗风湿性及类风湿 CHCOOH 性、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椎炎、 神经炎、红斑狼疮、咽炎、喉炎 及支气管炎等。
布洛芬
芳基丙酸类
名称
结构式
CH3 CH3 H3 C CH3 O OH
抑制鹿角菜水肿
(Indomethacin = 1)
保泰松的体内代谢
吡唑酮类
具有消炎抗风湿作用 毒性低,副作用小
有较强的消炎镇痛作用 和利尿酸排泄作用
吡唑酮类
羟布宗 Oxyphenbutazone
又名:羟基保泰松 化学名:4-丁基-1-(4-羟基苯基)-2-苯基-3,5-吡 唑烷二酮

麻醉科中的患者术后镇痛药物推荐

麻醉科中的患者术后镇痛药物推荐

麻醉科中的患者术后镇痛药物推荐术后镇痛是麻醉科中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它能够有效减轻患者手术后的疼痛感,提高患者的手术恢复速度和生活质量。

然而,在选择术后镇痛药物时,麻醉科医生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包括患者的疼痛程度、术后并发症的风险、药物的作用机制和不良反应等。

本文将针对麻醉科中的患者术后镇痛药物进行推荐和解析,以帮助麻醉科医生更好地选择适合患者的药物。

一、阿片类镇痛药物阿片类镇痛药物是目前应用最广泛且药效较强的术后镇痛药物,主要通过激活中枢神经系统内的阿片受体来发挥其镇痛作用。

常用的阿片类镇痛药物包括吗啡、芬太尼等。

在选择阿片类镇痛药物时,需要注意患者的疼痛程度和耐受情况,同时也需要严密监测患者的呼吸情况,避免呼吸抑制和其他不良反应的发生。

二、非甾体消炎药物(NSAIDs)非甾体消炎药物是一类广泛应用于术后镇痛的药物,主要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和减轻组织破坏来缓解术后疼痛。

常用的非甾体消炎药物包括布洛芬、乙酰氨基酚等。

在选择非甾体消炎药物时,需要注意患者的肾脏和胃肠道功能是否正常,避免出现肾脏损伤和胃溃疡等不良反应。

三、局部麻醉药物局部麻醉药物是通过阻断神经冲动传导来达到术后镇痛的效果,常用于部分术后疼痛区域的镇痛。

常见的局部麻醉药物包括利多卡因、布比卡因等。

在选择局部麻醉药物时,需要注意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情况以及药物的剂量和浓度。

四、镇痛辅助药物镇痛辅助药物是与其它镇痛药物联合应用,以提高镇痛效果或减少不良反应的药物。

常用的镇痛辅助药物包括氯胺酮、甘氨酸等。

在选择镇痛辅助药物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药物的作用机制。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不同的手术类型和患者群体,选择适合的术后镇痛药物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在药物使用过程中需要严密监测患者的疼痛感受和不良反应情况,及时调整药物的剂量和方案。

同时,麻醉科医生应根据临床实践和最新的研究成果,不断更新和完善自己的临床经验和知识体系,提高术后镇痛效果,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非甾体抗炎药

非甾体抗炎药

布洛芬 奈普生 酮布洛芬 芬布芬
谢谢观看!
• 非甾体抗炎药主要用来治疗胶原组织疾病如风湿 性、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热,骨关节炎,红斑 性狼疮和强直性脊椎炎等疾病。
炎症的生理病理:
• • • • • 炎症介质释放 血管扩张 毛细血管通透性和渗出液增加 白细胞渗出,并趋化和吞噬 结缔组织细胞增生
抗炎药的作用
• 治疗胶原组织疾病 • —如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热、骨 关节炎、红斑狼疮和强直性脊椎炎等疾病。
非甾体抗炎药
nonsteroidal antinflammatory drugs
目录
• • • • • • • 小组分工情况 炎症及抗炎药作用 前言 非甾体抗炎药分类 3,5-吡唑烷二酮类 芳基烷酸类 N-芳基邻氨基苯甲酸类


苯并噻嗪类
COX-2抑制剂
小组分工情况
• 搜集资料: • 资料整理及ppt制作:
• 注意:非甾体抗炎药以抗炎作用为主,兼有解热、 镇痛作用,如吡罗昔康兼具有抗炎和镇痛作用, 而布洛芬、萘普生等具有抗炎、镇痛和解热三种 作用。由于这类药物在化学结构上与甾体类的肾 上腺皮质激素不同,故称为非甾体抗炎药。
前言
• 非甾体抗炎药是全球用量最大的一类药物。它代 表了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的主要市场。 • 解热镇痛药是具有解热和镇痛两种作用的药物, 其大部分药物还兼有消炎抗风湿作用,凡消炎镇 痛、抗风湿作用显著的药物列为非甾体消炎药 (NSAIDs)。
– 1971年前,人们广泛接受的观点是Shen提出 的非甾体抗炎药(NSAIAs)通过与假定的抗 炎受体的相互作用。
• 由此,促迚了非甾体抗炎药的发展,使之迅速发 展成为一类临床上常有的多品种的抗炎药物。 • 1971年,Vane发表了吲哚美辛、阿司匹林、水 杨酸盐可以抑制无细胞制备的几内亚猪肺从花生 四烯酸至前列腺素的生物合成,活性依次降低。 并指出它们的临床应用基于同一机理。同时Vane 也提出阿司匹林是通过抑制环氧合酶阻断前列腺 素的合成而产生抗炎作用。

新一代非甾体镇痛消炎药--洛索洛芬钠片

新一代非甾体镇痛消炎药--洛索洛芬钠片

新一代非甾体镇痛消炎药--洛索洛芬钠片
佚名
【期刊名称】《海峡药学》
【年(卷),期】2003(015)002
【摘要】@@ 洛索洛芬钠为苯丙酸类非甾体消炎药,由日本三共株式会社合成、开发并于1986年获准上市,它具有优良的镇痛消炎作用,特点为镇痛作用强,消炎、解热作用和其它同类药相似,对慢性炎症活性较弱.本品为前体药物,体内吸收后转变成活性代谢物,故对胃肠道的刺激性较小.
【总页数】2页(P89-9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69.3
【相关文献】
1.非甾体类镇痛消炎药作用机制的新探索 [J], 范春;张苗海;王丛笑
2.新一代非甾体抗炎镇痛药——罗非昔布 [J], 孙忠实;朱珠
3.孙晓娜教授运用健脾活血汤治疗非甾体消炎药相关性胃病经验 [J], 苏艳秋;毛俊青;许向前;吴秋霞
4.UPLC-MS/MS法测定动物源性食品中16种非甾体消炎药残留量 [J], 方志娟;李晓芹;丁洪流;何新叶;金萍;王伟
5.中药外敷、口服非甾体类消炎药治疗与局部封闭注射治疗腰椎小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J], 陈德鑫;朱锦明;梁娴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甾体类消炎药都包括哪些药非甾体类消炎药在生活中作用是非常广泛的,通常被用于多种情况下的疼痛性疾病:包括关节炎、滑囊炎、肌腱炎、痛风、经期痉挛、扭伤、劳损以及其他的损伤。

也可用来治疗术后那些不需要麻醉性镇痛药的轻微疼痛,这些疾病都是可以直接食用这一类药物的,注意过敏症状。

非甾体类消炎药(NSAIDS)是一类非类固醇激素类的能够消除疼痛、肿胀、四肢僵直及炎症的药物。

作为一段强效镇痛治疗后的后续治疗。

非甾体类消炎药还可以作为那些不能够接受麻醉镇痛药物的患者急性疼痛的替代治疗。

1、非甾体抗炎药的第一类药物是吡唑酮类药物,它是科学家研究奎宁类似物的过程中偶然发现的具有解热镇痛作用的药物,受吗啡结构中有甲氨基的启发,在安替比林中引入二甲氨基,合成了氨基比林,其解热镇痛作用比安替比林优良,但作用稍慢。

2、非甾体抗炎药的第二类药物是邻氨基苯甲酸类药物,邻氨基笨甲酸类衍生物都具有较强的消炎镇痛作用,临床上用于治疗风湿性及类风湿性关节炎,该类药物的副作用较多,主要是胃肠道障碍,如恶心,呕吐,腹泻,食欲缺乏等。

3、非甾体抗炎药的第三类药物是芳基烷酸类药物,芳基烷酸是一大类药物,已经有数十种上市,根据结构特点,通常分为芳基乙酸类和芳基丙酸类,芳基乙酸类药物的代表药物是吲哚乙酸
类,芳基丙酸类药物的代表药物是布洛芬。

注意事项:
炎症是机体对感染的一种防御机制,主要表现为红肿,疼痛等,临床上对炎症的治疗主要有两大类药物,一类是具甾体结构的糖皮质激素类抗炎药,另一类是非甾体抗炎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