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的人口、环境、资源

合集下载

高二区域地理学案亚洲

高二区域地理学案亚洲

高二区域地理学案亚洲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第六讲亚洲学习目标1.了解亚洲的基本概况及主要的国家。

2.掌握亚洲的自然地理特征,并会分析不同地理因素对其环境特征的综合影响。

3.知道亚洲的人口分布、增长状况及人口问题,理解亚洲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特征及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一、亚洲的自然环境特征1.位置(1)纬度位置:地跨热带、________和寒带。

(2)海陆位置:东、北、南三面濒临大洋,西面深入到________大陆内部。

2.自然地理特征(1)地形:以________、________为主,中部高,四周低。

(2)气候:复杂多样,________气候显着,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3)河流:多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呈________流向周边海洋,水能资源丰富。

3.人文地理特征(1)人口稠密:________、东南亚、________是人口稠密的地区,其中有____个国家人口超过1亿。

(2)多样的地域文化:不同地区的不同民族,创造了各自的文化,如黄河流域—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夏文化、印度河流域——____________文化、美索不达米亚平原——__________文化。

(3)经济发展差异:大部分属于________国家。

其中东亚、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如新加坡,经济发展较快;西亚一些国家,因大量出口________,成为比较富裕的国家。

【自主检测】1.读下面的“亚洲地区图”,回答问题:(1)亚洲地域广大,是世界大洲,其东面和南面分别濒临和水域广大,因而东部和南部地区具有显着的气候特点。

(2)将图中序号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填写在下面的横线内:山脉:A;B;C;河流:D;E;F;高原:G;H;平原:①;②;2.读下面的“亚洲气候图”,回答问题:(1)写出图中序号代表的气候类型名称:①;②;③;④;⑤;⑥;⑦;⑧;(2)亚洲各种气候类型中,影响范围最大的是;降水最多的是气候。

2024年亚洲人口增长与资源压力评估

2024年亚洲人口增长与资源压力评估

2024年亚洲人 口数量:约46亿
亚洲人口增长速 度:高于全球平 均水平
主要增长地区: 印度、中国、巴 基斯坦等国家
增长原因:生育 率较高、寿命延 长和医疗水平提 高等
人口结构变化
人口年龄结构:亚洲老年人口比 例持续上升,年轻人口比例下降
城乡结构:亚洲城市人口继续增 长,城市化进程加速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THEME TEMPLATE
20XX/01/01
XX
2024年亚洲人 口增长与资源
压力评估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XX
目录
CONTENTS
单击添加目录项标题 亚洲人口增长现状
资源压力与可持续发展 应对策略与政策建议 未来展望与挑战
单击此处添加章节标题
章节副标题
亚洲人口增长现状
章节副标题
亚洲人口数量及增长趋势
资源压力对经济的影响
资源短缺导致生 产成本上升,影 响经济发展
资源压力可能导 致国际贸易关系 紧张,影响全球 经济稳定
资源压力对环境 造成破坏,增加 治理成本,影响 可持续发展
资源压力可能导 致社会不稳定, 影响国家安全和 经济发展
应对策略与政策建议
章节副标题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措施
推广循环经济,促进资源循环利用 优化产业结构,降低能耗和资源消耗 推进技术进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生产效率 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资源压力和挑战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优化资源配置,降低资源消 耗
推广循环经济,促进资源再 生利用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是实现可 持续发展的关键
加强科技创新,提升资源利 用技术水平
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平衡
资源压力:亚洲人口增长导致资源需求增加,对环境造成压力 可持续发展:平衡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政策措施:政府应采取有效政策措施,促进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平衡发展 技术创新:通过技术创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新高中地理高考第16章 第2讲 世界重要的地区和国家 教案

新高中地理高考第16章 第2讲 世界重要的地区和国家 教案

第二讲世界重要的地区和国家考点一亚洲和东南亚1.亚洲(1)自然环境特征①人口稠密:A东亚、B东南亚、C南亚是世界人口稠密的地区,其中有7个国家的人口超过1亿。

②多样的地域文化。

③经济发展差异:大部分属于发展中国家。

其中东亚、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如新加坡,经济发展较快;西亚一些国家,因大量出口石油成为较富裕的国家。

2.东南亚东南亚示意图(1)位置和范围①位置:地处A亚洲与B大洋洲、C太平洋与D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

M马六甲海峡扼十字路口的咽喉。

②范围:包括H中南半岛和F马来群岛两部分。

(2)自然地理特征①人口特征:以黄种人为主,人口稠密,分布不均;华侨众多。

②经济特征——以初级产品输出为主。

1.(2016·浙江卷)根据下列材料,完成(1)~(3)题。

材料一图1为某区域略图。

图2为图1中甲地和丁地的气候统计图。

图1图2材料二图1中所示道路沿线自然带类型多样,从甲地的高原半干旱草原带,变为丁地的热带季雨林带。

材料三由于河流每年带来约2亿吨的泥沙,图1中戊区域形成了面积约8万平方千米的三角洲。

(1)图1中甲地和丁地都是重要的粮食生产区,甲地和丁地的主要粮食作物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分析两地粮食生产自然条件的异同点。

(2)图1中所示道路沿线,乙地(海拔5 250米)和丙地(海拔2 000米)自然带类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分析该道路沿线自然带分异的主要原因。

(3)分析戊区域河流泥沙丰富的原因。

解析(1)图中甲地位于雅鲁藏布江谷地,主要粮食作物为青稞;丁地位于恒河平原,主要粮食作物为水稻。

两地粮食生产条件的异同点主要从地形、土壤、气候等方面分析。

(2)图中所示道路沿线,乙地位于青藏高原上,海拔较高,自然带应为高山草甸带;丙地位于喜马拉雅山南坡,海拔相对较低,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3)分析河流含沙量的大小,主要从流域内自然条件、人文条件入手,如降水量、降水强度、地形坡度、人类活动对植被的影响等。

新教材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 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归纳总结

新教材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 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归纳总结

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知识点总结第一节人口分布 (1)第二节人口迁移 (6)第三节人口容量 (12)第一节人口分布一、世界人口分布1.衡量:人口密度。

2.特点:极不平衡。

(1)表现①从世界上看:在占地球陆地面积10%的土地上,大约居住着世界90%的人口。

②从各大洲看:世界人口在各大洲的分布状况差异很大,亚洲占比最大。

③从各国看:目前,中国人口最多,其次为印度,13个国家人口超过1亿。

④从城乡看:总的趋势是城镇人口比例逐渐上升,乡村人口比例逐渐下降。

(2)规律世界人口集中分布在北半球中低纬度近海平原地区。

1.自然地理条件(1)气候:人口主要分布在温带和亚热带的湿润、半湿润地区。

(2)地形:人口主要分布在平原和丘陵地区,山区人口较为稀少。

(3)水资源: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很大。

一般来说,沿河、沿湖地区人口稠密,干旱地区的绿洲人口集中,农牧业发达。

(4)土壤:更多的是通过农业发展间接地起作用。

(5)矿产资源:开发吸引人口聚集。

2.人文地理环境包括经济、社会、历史、文化和科技等因素。

其中,经济因素对人口分布具有决定性影响。

(1)采集—狩猎社会和农业社会,人口分布表现出相对分散而均衡的特点。

(2)农业社会以后,人口分布格局呈现点、轴集中态势。

(3)国际贸易的发展,使海岸带人口变得稠密。

世界人口分布特点世界人口分布的基本特点是人口分布地区不平衡,人口稠密区绝大部分位于北半球中低纬度的近海平原地区。

其分布特点分析如下:[归纳提升]1.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当今世界的人口分布状况,是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1)自然地理条件综合思维:分析评价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包括自然地理条件和人文地理环境。

自然地理条件主要指气候、地形、水文、土壤、植被等。

其评价性语言是:凡气温适宜、降水适中、河湖众多、水源充足、地势低平、土壤肥沃的地区,人口数量多,人口密度大。

人文地理环境包括经济发展水平、交通、政治、科技、历史、宗教、军事等。

人口,资源,环境

人口,资源,环境

因此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并不丰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 人口的增加,世界用水量也在逐年增加。目前全球人均供 水量比1970年减少了1/3,这是因为在这期间地球上又增 加了18亿人口。
世界银行1995年的调查报告指出:占世界人口 40%的80个国家正面临着水危机,发展中国家约 有10亿人喝不到清洁的水,17亿人没有良好的卫 生设施,每年约有2500万人死于饮用不清洁的水。
潘暗示环保比圈地更重要
潘基文6日从联合国总部出发,分别到阿根廷、智利、巴西、突尼斯和西班牙展开为期12天的访问。由于英国和 智利早前刚刚引爆新一轮的南极‘圈地’热潮,因此潘基文的南极之行意义深远。 潘基文6日接受访问时表示:‘全球变暖造成了冰山融化,我想在南极和蓬图阿雷纳斯了解到这些情况。’蓬图 阿雷纳斯属于智利的南极区,是世界最南城市之一,该地区的上空已出现臭氧层空洞。 有报道指,潘基文显然是想暗示,当全人类都面临着共同的环境威胁时,想办法找解决之道比圈地重要得多。
北极冰盖面积在迅速减退
北极圈的蕴藏资源
●黄金、镍、钻石、锰等贵 金属海底矿床; ●占世界未开发总量25%的 石油、天然气; ●因气候变暖冰盖面积减小 可全年通航。开辟极东与北 美航线可缩短现在经由巴拿 马运河的航线20%路程,大 大节省航运成本。
加拿大:首相访问北极圈;设置港口 和军事设施;声称罗蒙若索夫海沟与 本国相连。
联合国预计,到2025年,世界将近一半的人口会 生活在缺水的地区。水危机已经严重制约了人类 的可持续发展。
潘基文:南极濒灾难边缘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于11月9日踏足南极大陆,在考察全球变暖对南极的影响后,他在10日发表声明时强调 ‘南极处在灾难的边缘’,呼吁国际采取措施以防情况进一步恶化。由于英国和智利早前爆发新一轮的南极 ‘圈地’热潮,作为史上首位亲临南极的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的南极之行显得意义深远。 首位联国秘书长踏足南极 潘基文9日成为首位踏上南极的联合国秘书长,他这次横跨雪地与丛林,飞过了正在融解的冰川后,他对记者说, 他见到的景象既‘非常美丽’,又让他‘感到困扰’。他随后在10日发表声明时强调‘南极处在灾难的边缘’, 声明中列举了气候变化造成的恶劣影响,比如被称为‘Larsen-B’的冰架逐渐消失、企鹅栖息数量不断减少等等。 声明同时警告称:‘冰块的融化速度远远超过我们的想像。现在不马上采取行动,在不远的将来,冰块可能从 南极大陆消失。’

七年级地理众多的人口

七年级地理众多的人口

加强国际合作
1 2
分享发展经验
与其他国家交流人口管理经验和发展经验,共同 应对人口挑战。
促进国际合作项目
参与国际合作项目,共同投资基础设施、教育、 卫生等领域。
3
加强国际组织的作用
支持国际组织在人口管理和发展方面发挥积极作 用。
创新发展模式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从粗放型经济向集约型经济转变,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推广可持续发展理念
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经济、社会、环境等各个领域。
鼓励创新
加强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提高国家整体竞争 力。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教育公平
人口众多意味着教育需求多样化,促进教育公平和多元化发展。
人才培养
人口红利期有助于培养大量高素质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 力支持。
人口与城市化进程
城市扩张
人口向城市聚集,推动城市规模和基础设施的扩张。
城市规划与治理
人口众多对城市规划和治理提出更高要求,需加强城市管理和服务。
城市环境与生活质量
人口政策概述
人口政策是国家根据本国经济和 社会发展状况而制定的关于人口
问题的方针、原则和措施。
人口政策的主要目的是调节人口 数量、优化人口结构、提高人口 素质,以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
需要。
人口政策通常包括生育政策、计 划生育政策、移民政策和相关配
套措施等。
计划生育政策
计划生育政策是我国人口政策的重要组成 部分,其核心内容是提倡晚婚晚育、少生 优生,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国际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制定了相应的人口政策,以 应对各自面临的人口问题。
我国在制定和实施人口政策时,应借鉴国际经验,结 合本国实际情况,不断完善人口政策,以适应经济和 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要关注国际上人口政策的 趋势和动态,积极参与国际交流和合作,共同应对全 球性的人口问题。

中国的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

中国的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
•3、社会问题:给社会带来就业、教育、 住房、变通、医疗保健和社会福利等方面 都带来较大的压力。

•六国单位面积人口数
国 家 俄罗斯 加拿大 中国 美国 巴西 澳大利亚
国土面积(
万平方千米 1710
997
960 936 851
768

人口(万人 )
14556
3049 125360 27313 16537 1897

人口专家预测60岁以上老人比重
时间
2000 2010年 2020年 2030年 2040年 2050年 年
百分 9.8% 11.8% 15.5% 21.9% 25.1% 27.4% 比
•30年后你家里的人口年龄结构 •。那时你要养活你家里的几个人?

•人口警钟长鸣
•人口数量大 •人口素质低 •人口老龄化
单位面积人 口数(人/ 平方千米)
8.51
3.06 130.58 29.18 19.43 2.47

•变少的人均资源
• 中国是世界资源大国,许多资源数量大,居世
界前列,但人均占有量却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资源
总量在世界位次
土地面积
3
矿产资源储量
3
河流年径流量
6
森林总面积
6
耕地总面积
4
人均占有量相当 于世界人均值
中国的人口、资源与环 境问题
2020年5月27日星期三
• 透视我国的人口国情
•人口数量大 •人口素质低 •人口老龄化
•我国的 •人口国
情?


•人口国情之1:人口数量大
•人口数量大
• 在世界上,平均每5个人中 就有1个中国人,如果全中国人 手拉手站成一列,能环绕地球 赤道40多圈。在世界上,人口 在5000万以上的国家就被称为 人口大国,而我国人口超过 5000万的省就有9个。

2024年亚洲人口增长与资源压力

2024年亚洲人口增长与资源压力

年龄结构:亚洲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 性别结构:男女比例失调问题在部分国家尤为突出 城乡结构: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人口持续增长 人口素质结构:教育水平提高,高素质人才比例增加
亚洲人口增长对 经济增长的影响
亚洲人口增长对 资源压力的影响
亚洲人口增长对 就业市场的影响
亚洲人口增长对 城市化的影响
PART THREE
XX,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XX
CONTENTS
PART ONE
PART TWO
2024年亚洲人口总数约为46亿 人口增长主要集中在亚洲东部和南部地区 印度、中国和印尼是亚洲人口最多的三个国家 亚洲人口增长存在地区差异,部分地区面临人口过快增长的压力
经济因素:随着亚洲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医疗条件改善,导致人口 寿命延长,出生率居高不下
文化因素:亚洲许多地区有着传统的生育文化,家庭观念强,追求多子多福,导致生育 率较高
政策因素:部分亚洲国家实行鼓励生育的政策,如提供生育补贴、延长产假等,进一步 促进了人口增长
人口结构因素:亚洲人口结构较为年轻,育龄人口比重较大,这也是导致人口增长的一 个重要原因
亚洲人口增长 迅速,导致资 源需求量大幅
增加
许多亚洲国家 资源有限,难 以满足人口增
长的需求
资源短缺问题 对亚洲国家的 可持续发展构
成威胁
亚洲国家需要 采取措施,加 强资源管理, 提高资源利用
效率
资源压力:亚 洲人口增长导 致资源需求增 加,引发资源
压力
环境保护:资 源开发与环境 保护需平衡发 展,实现可持
共同研究:学 术界与企业界 联合开展人口 增长与资源压 力相关研究, 探索解决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研究报告
亚洲的人口、环境、资源
西工大附中初一四班赵怡君史亦卿朱崇萱
一、研究内容
了解亚洲人口的分布,环境,资源
二、研究方法
提出问题查找资料分析数据比较研究统计调查总结归纳得出结论研究内容
三、研究过程
今天我无意之中看到了世界地图,看到了亚洲,我们生活的地方。

正好,这几天我们数学一直在学习人口。

于是,被强烈的好奇心所驱使,我决定要研究一下亚洲。

首先,让我们看看亚洲的地形。

再让我们看看亚洲的人口。

根据这些,我们就可以算出亚洲的人口密度。

从这幅图可见,我国东部和非洲地区人口比较密集。

接下来,我们再看看亚洲各国的环境、资源。

自然资源:亚洲矿产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富集区多。

主要矿藏
有煤、铁、石油、锡、钨、锑、铜、铅、锌、锰、菱镁矿、金、石墨、铬等。

石油、锡、菱镁矿、铁等的储量均居各洲首位,锡矿储量约占世界锡矿总储量60%以上。

亚洲的森林面积约占世界森林总面积的13%。

可利用的水力资源也极丰富。

亚洲沿海渔场面积约占世界沿海渔场总面积的40%,著名的渔场主要分布在大陆东部沿海,有中国的舟山群岛、台湾岛和西沙群岛渔场,以及鄂霍次克海、北海道、九州等渔场。

全球现有森林40亿公顷,亚洲的森林面积约占世界森林总面积的13%。

可利用的水力资源也极丰富。

其覆盖地球总面积的8.6%(或者总陆地面积的29.4%)。

人口总数约为40亿,占世界总人口的60%。

现在让我们算一算,亚洲每个人拥有多少森林面积:
40亿×13%=5.2亿 5.2亿÷40亿=0.13公顷
还是挺多的!
四、研究成果
面积: 4400万平方千米,世界第一大洲。

人口: 2000年人口达36.72亿人,约占世界总人口的60.5%。

自然资源: 矿产种类多,储量大,石油、铁、锡等储量居各洲首位;森林总面积约占世界可开发森林总面积的13%;可开发水力资源年可发电量达26000亿千瓦时,占世界可开发水力资源量的27%;沿海渔场面积约占世界沿海渔场总面积的40%。

气候: 亚洲大陆地跨寒、温、热三个气候带。

气候的主要
特征是: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影响范围广,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经济: 除日本、新加坡、韩国等国家外,亚洲大多数国家的经济以农业、矿业为主。

各国各地区工业发展水平和部门、地域结构差异显著,绝大多数国家工业基础薄弱,采矿业、农产品加工业及经纺工业占主要地位。

五、收获与反思
通过这一次的课题研究我知道了亚洲的面积、人口、自然资源、气候、经济等。

也让我感受到了现在亚洲、世界危机。

一些科学家认为,当前人类生存的环境已达到地球支持生命能力的极限。

其表现为环境污染加剧,它既包括常见由于各种有害化学物质造成的对大气、水体、土壤、植物的污染及其对人体造成的健康影响,也包括一些本身并非直接有毒,如CFC、二氧化碳等物质,但它们的存在会对全球气候及环境造成诸如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等严重全球性环境危机;其还表现为可再生资源的破坏,它既包括生物类(森林、生物物种)和非生物性的资源(土地、水)破坏,也包括不可再生资源的过度使用,还包括各种化石燃料及矿物的耗损;其也表现为其他一些人类尚未发现的环境危机。

在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全球土地退化面积中,目前人类农业用地中的土地退化面积(包括沙漠化、侵蚀和盐渍化)已达到35%。

这真是触目惊心的数字,所以我们现在就要保护环境,保护家园。

这也是我们这篇报告想要告诉大家的。

六、家长的话
通过阅读孩子的这篇“课题研究报告”,让我感到孩子真的长大了,懂事了。

她能从日常生活中的一张普通地图上,学到这么多的知识,而且懂得了要保护环境,保护家园的重要性。

真的很好,希望老师多布置些类似的作业,让孩子们能够把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也能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潜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