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1船舶大气污染
防止船舶造成空气污染的对策研究 工作总结

防止船舶造成空气污染的对策研究工作总结摘要:船舶空气污染已成为了相继我国机动车尾气污染、工业企业气体排放之后的第三大空气污染物来,同时参照国际标准制定船用燃油强制性标准,及时控制港口废气污染蔓延。
本文主要说明我国船舶运输业发展的同时,对我国的空气质量和大气污染造成一定的影响,主要通过相关的数据分析^p 我国船舶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来以及防止我国船舶造成空气污染的检验的具体要求和相关措施。
船舶;空气污染;原因;检验1 我国船舶污染的现状我们首先需要对我国的船舶进行说明,根据我国交通运输部2022年底的相关数据发现,我国目前拥有水上运输船舶为18.39万艘,净载重量为25504.16万吨。
目前我国船舶尚未建立全国性的船舶港口排放清单,但是从地方相关数据可以看出,我国船舶排放已经成为了沿海沿江城市带的重要污染物来。
根据上海市研究结果显示:2022年船舶对上海市主要污染物总量的贡献主要集中在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上,分别为13.2%和12.4%,而颗粒物的排放量贡献率也达到了6.2%,PM2.5、SO2和NOX排放量对上海市的贡献率分别为5.2%、12.8%和8.6%。
2 我国船舶对空气造成污染的原因我国船舶对空气污染最为主要的原因是劣质燃油,由于燃烧油的含硫量相对较高,加上缺乏严格的发动机排放标准,从而导致我国船舶对空气污染排放量远远超过其他的污染。
在2022年我国环境保护部和交通运输部联合发布的《中国船舶和港口空气污染防治概况》显示:我国船舶90%属于内河船舶,散货船舶比例较高,集装箱船舶的比例相对较低。
下面具体说明我国船舶对空气污染的原因主要包括下面三个方面:第一,船舶排放的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等;船舶排放的硫氧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是船舶对大气造成污染的最重要的污染物,目前我国港口航运燃油标准较低,船舶主要使用重油或劣质柴油,一艘燃油含硫量3.5%的船舶平均每天的排放量相当于21万辆卡车造成的污染,带来几十种致癌的化学污染物;中国环保部机动车排污监控中心统计显示,2022年在我国港口靠泊的船舶共排放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约占全国排放总量的8.4%和11.3%。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第八

04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发展 趋势与展望
国内外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国内发展现状
我国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政府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不断提 高,大气污染治理力度不断加大,空气质量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国际发展趋势
国际上,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对新型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对能源结构的优化调整 、对环保法规的完善和严格执行等方面。
保护生态环境
控制大气污染可以保护水体、 土壤和生态系统,维护生态平 衡。
应对气候变化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是应对气候变 化的重要措施,控制大气污染是
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
02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概述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概念
定义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是研究和应用 各种方法和技术,以减少或消除 大气污染物排放,保护和改善大 气环境质量的工程学科。
国内发展趋势
我国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推广清洁能源、加强环境监测和信 息公开等方面。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技术创新与突破
新型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例如新型的除尘技术、脱硫脱硝技术、挥发性有机物处理技术等, 这些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降低大气污染物排放。
智能化和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通过智能化和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大气污染治理设施的运 行效率和管理水平,减少人为因素对治理效果的影响。
得到了显著改善,PM2.5等主要污染物浓度大幅下降,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明显增加。
案例二:上海市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上海市通过强化大气污染控制工程,逐步实现空气质量的 持续改善,为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提供了借鉴。
防止船舶大气污染范文

防止船舶大气污染范文近年来,船舶大气污染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
船舶大气污染主要体现在废气排放和油污排放方面,对海洋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了严重威胁。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各国纷纷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旨在减少船舶大气污染的程度。
本文将探讨防止船舶大气污染的方法和措施。
首先,船舶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是废气排放。
为了降低废气排放的含量和对环境的危害,一种有效的方法是采用先进的船舶尾气处理技术。
例如,通过安装尾气净化装置,可以有效地减少废气中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
此外,通过使用低硫燃料或液化天然气作为船舶燃料,也可以显著减少废气中的二氧化硫排放。
这些措施既可以保护海洋环境,又可以改善人们的健康状况。
其次,船舶大气污染的另一个重要来源是油污排放。
为了减少油污的排放,船舶应当加强油污处理和管理。
一方面,船舶应当配备足够的油污分离装置,用于处理产生的油污并将其分离。
另一方面,船舶的工作人员应当接受相关的培训,了解如何正确地处理油污和操作油污处理设备。
同时,各国也应当建立严格的油污排放标准和管理制度,加强对船舶进行监督和管理,以确保其符合相关的环保法规。
此外,船舶大气污染的防控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
应当鼓励各国加入国际组织,共同制定和遵守国际船舶大气污染防控的标准和规范。
同时,各国还应当加强信息共享和经验交流,以促进船舶大气污染防控技术的研发和推广。
只有通过国际合作,才能够更好地解决船舶大气污染问题,保护全球海洋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公众的参与和意识也是防止船舶大气污染的关键。
公众应当加强对船舶大气污染问题的认识,提高环保意识,主动参与相关的环保活动和倡议。
同时,应当积极监督和举报船舶大气污染行为,促使有关部门采取相应的措施。
只有公众的广泛参与和合力,才能够真正实现船舶大气污染的有效防控。
综上所述,防止船舶大气污染是一项重要的任务,需要各方共同努力。
通过采用先进的船舶尾气处理技术、加强油污处理和管理、加强国际合作以及公众的参与和意识,可以有效地减少船舶大气污染的程度,保护海洋环境和人类健康。
船舶大气污染排放标准

船舶大气污染排放标准船舶作为重要的交通工具,对环境的影响日益凸显。
船舶大气污染排放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各国纷纷出台相关标准来规范船舶的排放行为,以保护海洋环境和人类健康。
本文将就船舶大气污染排放标准进行探讨。
首先,船舶大气污染排放标准主要包括硫氧化物、氮氧化物、颗粒物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等。
其中,硫氧化物是船舶排放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其排放会导致酸雨的形成,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因此,各国纷纷制定了硫含量限制标准,要求船舶使用低硫燃油或安装脱硫设施,以减少硫氧化物的排放。
其次,氮氧化物也是船舶排放的重要污染物之一。
氮氧化物的排放会对大气和水体产生负面影响,加剧酸雨和臭氧层破坏等问题。
为了控制氮氧化物的排放,各国纷纷制定了相应的排放标准,要求船舶安装氮氧化物减排设备或采用低氮燃料,以减少氮氧化物的排放量。
另外,颗粒物排放也是船舶大气污染的重要组成部分。
颗粒物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造成影响,同时也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为了控制颗粒物的排放,各国纷纷制定了颗粒物排放标准,要求船舶安装颗粒物过滤器或采用清洁燃料,以减少颗粒物的排放量。
最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排放也是船舶大气污染的重要问题。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排放会对大气产生臭氧和光化学烟雾等不良影响,同时也对人体健康构成危害。
为了控制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排放,各国纷纷制定了相应的排放标准,要求船舶使用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含量的燃料或安装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减排设备,以减少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排放量。
总之,船舶大气污染排放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保护海洋环境和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各国应加强合作,共同制定更加严格的排放标准,推动船舶行业向着清洁、低碳的方向发展,共同构建清洁、美丽的海洋环境。
船舶大气污染课件

船舶大气污染课件船舶大气污染,是指由船舶在海上或港口排放的废气和颗粒物造成的环境问题。
船舶排放的废气和颗粒物含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和挥发性有机物等,对大气质量造成了影响。
下面是一份船舶大气污染的课件。
课件标题:船舶大气污染及其影响一、船舶大气污染的来源和排放物1.1 船舶大气污染的来源船舶大气污染主要来自于船舶的主机排放、副机排放和货物操作过程中的甲烷泄露等。
1.2 船舶主要排放物主要排放物包括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颗粒物(PM)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
二、船舶大气污染的影响2.1 大气环境影响船舶排放物会导致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含量升高,形成酸雨,危害大气质量。
2.2 健康和人体影响船舶排放物中的颗粒物和有害气体对人体健康具有潜在风险,如呼吸道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等。
2.3 生态系统影响船舶排放物对海洋和沿海生态系统造成污染和破坏,对水生动植物和海洋生态圈产生影响。
三、船舶大气污染的应对措施3.1 国际法规和标准国际海事组织(IMO)制定了一系列控制船舶废气排放的国际法规和标准,包括限制硫含量的进口燃料标准和NOx排放限值等。
3.2 船舶技术改进船舶可以通过采用低硫燃料、安装排放控制装置、使用清洁能源等技术改进来减少排放物。
3.3 港口控制和管制各国港口可以实施船舶排放物控制区划(ECA),要求船舶在该区域内使用低硫燃料或进行排放物处理。
四、案例分析:北美船舶废气排放控制区北美船舶废气排放控制区于2012年开始实施,要求船舶使用低硫燃料或安装排放控制装置,以减少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
结论:船舶大气污染对大气环境、人体健康和生态系统产生严重影响。
国际法规和标准、船舶技术改进以及港口控制和管制是减少船舶大气污染的有效手段。
通过北美船舶废气排放控制区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到这些措施的实际效果。
以上是一份关于船舶大气污染的课件,通过该课件,学习者可以了解船舶大气污染的来源、排放物、影响以及应对措施,增加他们对这一环境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江西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2019)

江西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2019)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西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19.11.27•【字号】•【施行日期】2019.11.27•【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大气污染防治正文江西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2016年12月1日江西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2019年11月27日江西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修正)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工业、燃煤和其他高污染燃料污染防治第三章扬尘污染防治第四章机动车船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及其他污染防治第五章重污染天气应对和区域大气污染联合防治第六章监督管理第七章罚则第八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防治大气污染,保护和改善环境,保障公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大气污染防治及其监督管理活动。
第三条大气污染防治,应当以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为目标,坚持源头治理、规划先行,突出重点、综合防治,政府主导、全民参与,协同控制、损害担责的原则。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大气环境质量负责。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能源结构,逐步削减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合理规划城镇布局,在城市总体规划中预留大气流动风道,建立健全大气污染防治协调机制,督促有关部门依法履行监督管理职责。
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在县(市、区)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指导下,根据本辖区的实际,组织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第五条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对大气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并与有关部门按照下列规定,履行大气污染防治监督管理职责:(一)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负责工业大气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发展改革、工业和信息化、能源、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能源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布局优化及相关监督管理工作。
船舶与港口防污染技术(八)

破坏臭氧层物质所占比例
替 代 产 品 开 发
第三节 散装液体泄露及其防止技术
船舶运输的三大液体散货是:石油、化学品、液化气。
万向首艘“游神1”号海上化学品运输船启航
装卸、储运过程中的油气和化学品主要产生于:
1)向储油罐、油舱及火车罐内装液体货物时,罐(舱)内等体积的油 气或化学品被置换顶出罐(舱)。 2)因环境温度的变化,使罐(舱)内浓度较高的混和气由于膨胀而被 排出。 3)因密封不严或管理不善而造成的跑、冒、滴、漏。
二、船舶NOx排放控制技术
NOx包括NO、NO2、N2O4等,在柴油机的排气中,NO2的浓度仅为5%, 而N2O4的浓度更低,因此主要研究的氮氧化物便是NO。
NO主要是由于空气和燃料中所含氮在高温下氧化而成,其氧化过程如下:
N2+O·
O2+N ·
NO+N·
NO+O·
船舶柴油机NOx排放的控制措施大体可分为
2、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
防止船舶大气污染规则: IMO 第 37次环保会(MPEC37 )上,MARPOL73/78 国际公约原有的 5 条附则基础上,又增加了附则Ⅵ- 防止大气污染规则,并于 1997年正式 通过。
控制船舶释放的要求
限制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排放
限制船用柴油机氮氧化物(NOx)的排放
2)氢氧化镁法
该方法是用Mg(OH)2代替第一种方法中的石灰作为吸收剂吸收排烟中的SO2。
吸收反应
SO2 +Mg(OH)2+ 2 H2O 氧化反应 MgSO3• 3H2O+1/2O2 MgSO3• 3H2O
MgSO4+ 3H2O
吸收剂Mg(OH)2的价格比CaCO3价格高,但SO2吸收速度快。
船舶造成大气污染的控制

与发证 , 排放标准 , 测量程序 , 船上验证程序等规则 。
1 船 舶 s 、 O 、 o 的产 生 及 毒 害 m N xC 2
性
船舶 S xN x C 2的产 生 , O 、 O 、0 是船 舶燃 油燃 烧 产
摘要 : 根据 MM P L7 / 8 . ̄O 37 公约附则 Ⅵ《 防止船舶造成宅气污染规则》 结合陆上有关大气 污染 防治技术 , , 对船舶造成 大气 污染控制 的理状进行讨论 , 并对 中国在该附则生效前 应做 工作 提出了建议 。 关键 词 : 气污染 ; 舶 ; 大 船 现状控制
船舶 柴油机 排放废 气 中的 S x O 等污 染物 对大 气 的影 响 越来 越 引起 人 们 的关 注。据 I O组织 的 数 M 据 表明全球 以柴油为动 力 的船舶 每年 向大气 排放 的
N x 为 100万 吨 ,O 约 为 80万 吨 , O约 0 Sx 5 被污 染 的
是 造 成 酸 雨 的罪 魁 祸 首 船 舶 N x的产 生 与 陆源 O N x 生不 同 , 不来源 于燃料 中的硝化 物 , O产 并 而是 空 气 中的氮气 , 在柴油 机 中氧化产 生
维普资讯
交通环保 第 2 卷 第 2 3 期 20 年 4 02 月
船 造 大 污 控制 舶 成 气 染的
Co t I fAi P l t n d e t s es n r r 0I i u o Ve s l o o uo
李 连健 . 叶善彪 . 雷世 元( 州 海事局 , 广 广州 500 ) 170 L L njn Y h rb o L Shya ( uIz0  ̄,Jesf df.ttn QⅢ 0 170C i ) I i -a , ES avi ,日 a i a iu n G aghIM -m a【A risai , - 1 l i t y  ̄, r o ii I500 ,hn l 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船载液体货物蒸汽污染 船舶运输的三大液体散货是:石油、化学 品、液化气,其中石油包括有原油、成品油( 汽油、煤油、柴油)和油渣等,其运输量占整 个液态散货的 70%以上:液化气是指在常温常 压下为气态需要加压或冷却而转变为液态储运 的化学品。目前,我国海运散装化学品的品种 已大数十种。
液体散货运输中存在的大气污染问题主要是:在 货物转运和存储过程中,产生石油、成品油及各 类液体化学品蒸气,其扩散会对港口大气环境造 成一次及二次污染。近年来随着石油储运量的大 幅提高,一些大型油港大气环境中烃类指标逐年 上升,其中,单船装卸作业范围内空气中油气浓 度大大超过劳动安全卫生标准,作业高峰期港区 周围大气环境中烃类浓度数倍于环境允许浓度标 准。在化学品码头,当储运货种为光化学反应活 性较高的烃类时(如甲苯),光化学污染较为严 重。
• 船舶柴油机NOX排放的控制措施大体可分为燃 料预处理、工作过程处理和排气后处理三类。 其中预处理可分为:采用低氮燃油或甲烷等 低氮燃料、燃油乳化等;过程处理包括:废 气再循环、喷油定时延迟、改变喷油器参数 及燃油-水分层喷射;后处理包括:废气再 燃烧处理和催化还原法处理。
下面对目前船用柴油机常用的控制 NOX 排放的措施 加以重点说明。 • 1.燃油乳化 燃油掺水乳化能较大幅度地减少NOX。标准 设计的发动机满负荷时可以加入20%的水。使用 乳化后的燃油将对NOX的生成量和燃油的消耗率 产生一定的影响,其影响程度随机器型号的不同 而不同,但在一般情况下,增加一个百分点的水 将减少一个百分点的NOX。 局限性:水和重质燃油的乳化比较容易进行,也 比较稳定,但水与柴油、轻质柴油的乳化比较困 难,沿海航行需要强制采用低硫燃油时,如果要 采用燃油掺水技术,就需要设置专门的乳化装置
• PM:柴油机排气微粒,对人体健康危害性与其 粒径有关,粒径越小,停滞于人体肺部、支气管 的比例越大,对人体危害越大。 VOC的主要成分有:烃类、卤代烃、氧烃和氮烃, 它包括:苯系物、有机氯化物、氟里昂系列、有 机酮、胺、醇、醚、酯、酸和石油烃化合物等。 通常所说的墙面漆中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重 金属除外)就是指VOC。这些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包括甲醛、氨、乙二醇、酯类等物质。当房间里 VOC达到一定浓度时,会引起头痛、恶心、呕吐、 乏力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引发抽搐、昏迷,伤害 肝脏、肾脏、大脑和神经系统,造成记忆力减退 等严重后果。
• (2)船舶发动机以及锅炉等设备燃烧燃料后的废气 排放污染,该污染物质的长期排放造成的大气污 染后果严重,随船舶的航行自然而然的形成了了 流动的污染源; • (3)船舶目前使用的含氯氟烃(氟利昂CFCs)及 其它卤化物的制冷剂和灭火剂,由于技术性或事 故性的泄漏而对大气环境的长期危害; • (4)船舶所承运的有毒有害气体泄漏扩散而 造成的大气污染。
第八章 船舶大气污染 所谓空气污染,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做出的定义:“通常是指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过程 引起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 到足够的时间,并因此而危害了人体健康,舒适感 或环境”。
一、船舶在营运过程中会出 现一些特殊的大气环境污染 问题,通常表现为: (1)运输散装货物的船舶 在港口储存和转运过程中易 产生粉尘和石油及化学品蒸 气,从而对港口附近局部区 域大气环境产生明显不利的 影响;
第二节公约及法规关于防止船舶大气污染的要求 为了有效控制和防止船舶对大气环境所造成 的污染,国际海事组织(IMO)在1995年9月召 开的IMO 第37次环保会(MPEC37)上,在 MARPOL73/78国际公约原有的5个附则的基础上, 又增加了附则Ⅵ—防止船舶大气污染规则,并于 1997年正式通过。 该附则是任选附则,其生效条件是要有不少 于15个国家参加,该15国所拥有的商船队的总吨 位之和不少于世界商船总吨位的50%。
,
• 氮氧化物,排量限制: • 第Ⅰ级:2000年1月1日至2011年1月1日前建 造的船舶:(1)17.0g/(KW· h),n﹤130rpm • (2)45.0 X n-0.2,130rpm ≤ n ﹤2000 rpm • (3)9.8g/(KW`h), n﹥2000 rpm • 第Ⅱ级:2011年1月1日或以后建造的船舶: • (1)14.4g/(KW· h),n﹤130rpm • (2)44.0 X n-0.2 /(KW· h), 130rpm ≤ n ﹤2000 rpm • (3)7.7g /(KW· h), n﹥2000 rpm
按IMO秘书长提供,萨摩亚于2004年5月18 日加入MARPOL 73/78的1997年议定书(附则Ⅵ大 气规则)。该议定书、附则Ⅵ达到生效条件,即 2005年5月19日后,议定书生效,2006年8月23日 在我国生效。 我国《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也于1997 年开始实施。严格履行国际公约中所规定的义务, 贯彻和落实国家的有关政策法规,加强船舶营运 环境的规划和管理,研究适合我国具体情况的技 术和对策,是防止和控制船舶造成大气污染的坚 强保证。
COX主要成分是CO和CO2, CO2作为全球温 室气体(GHG)中的主要成分,主要会 造成全球温室效应。 CO无色、无味,但有毒,与血红蛋 白结合,使人慢性中毒。主要表现为中枢 神经受损,造成记忆力下降等。 HC:主要包括未燃或未完全燃烧的燃油、 润滑油及其裂变产物,简称未燃烃。 危害:使造血机能破坏,造成贫血、神经 衰弱,并会降低肺对传染病的抵抗力。 HC与NOx在阳光紫外线作用下,经光化学 反应产生光化学烟雾。
• 第三节 船舶废气排放与污染控制技术
• (一) 控制SO2 排放量的措施 目前, 减少SO2 排放量的主要方法有: (1)使用低硫燃料;(2)石油脱硫;(3) 排烟脱硫。方法(1)受到了地球资源的限 制,人类可以积极采取的对策便是(2)、 (3)两种方法。而现今大多数船舶一般采 用的控制措施为使用低硫燃油和脱硫燃油。 船舶排烟脱硫处理必将是今后船舶环境下防 止SO2 污染大气的主要发展方向。
• 二 船舶NOX排放控制技术 NOX包括NO、NO2、N2O2等,其中对环境 危害最大的是NO和NO2。通常所提及的氮氧 化物的污染,即指NO及NO2污染。在柴油机 的排气中,NO2的浓度仅占5%,而N2O2的浓度 更低,因此主要研究的便是氮氧化物NO。 高温、富氧和氮与氧在高温环境中长时 间停留,是柴油机燃烧过程中促进NO生成的 三要素。
• 5. 选择性催化还原法 SRC(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 用氨作还原剂对含NOX的气体进行催化还原 处理,使氨能有选择地和气体中的NOX进行反应, 而不和氧发生反应,称为选择性催化还原法。 优点:效果好,可除去高达95%的 NOX,部 分烟气和碳氢化合物亦会被SCR中的反应器的氧 化作用除去。 缺点:SCR系统装置尺寸大、初投资成本稍 高、运行费用高,在负荷变化时难以适当地控制 喷入量,另外,在船舶环境下,还原剂的装卸、 储存和安全方面都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 4.燃油-水分层喷射 燃油-水分层喷射SFWI(Stratified FuelWater Injection)系统,它与燃油掺水乳化来 加水的方法不同,在柴油机的喷油阶段,该系统 将水送至喷油器,使油和水分层喷入气缸,以降 低火焰温度。 该系统给水量是由一个控制器根据发动机的 负载和NOX所需削减水平来控制的,船舶环境下, 造水机的容量要相对增大,同时由于不能加入任 何防锈剂,所以必须对供水系统的防锈问题加以 充分考虑。
• 2.废气再循环 废气再循环EGR( 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 )是指让发动机的一部分排气引回 进气管,与新鲜空气混合后作为工质参加气缸内 的热循环。EGR作为控制NOX排放的一项有效措施, 越来越受到重视。 废气再循环能使排气中NOX的浓度下降的原 因是: (1)废气能使燃烧时反映混合物中的氧含量显著 降低。 (2)废气中含有较多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二者 的比热比空气大,会使燃烧过程所达到的火焰温 度降低。
二、船舶对大气污染的危害 船舶排放的废气主要由NOX、SOX、COX、 VO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等,其中NOX与SOX对环境和人类 的影响最大。特别是SO2排放后,在大气中的 氧化过程,并于云中的水雾结合形成的酸雨, 对植物的生长将产生严重的危害。而NOX排放 的主要成分是NO,它亦会在大气中氧化而形 成酸雨,对人类及动物产成的危害和影响是极 其严重的。NO是无色并且具有轻度刺激性的 气体,它在浓度低时对人体健康无明显影响, 高浓度时会造成人与动物中枢神经系统障碍
• 尽管NO的直接危害性不大,但NO在大气中可以 被臭氧氧化成具有剧毒的NO2 ,NO2吸入人体后 会造成血液的输氧能力下降,在NO2含量超过一 定标准的环境中停留时间过长的话,还会使人因 肺气肿而死亡。同时,氮氧化物还是形成光化学 烟雾的起因物质之一。 • 据挪威向国际海事组织提供的资料表明,船舶每 年排放NOX达602万吨,占世界排放总量的7%; SOX达634万吨,约占世界排放总量的4%,船舶 大气污染应经到了不容忽视的地步,特别是在港 口、海峡和一些航线密集、船舶流量大的海区, 船舶排放废气甚至成为该地区的主要污染源。
• 1.石油的脱硫技术 主要采用的是氢化法,利用触媒(钴-钼、镍 -钨)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使石油中的硫分与氢 反应形成硫化氢来脱硫的。 2.排烟脱硫技术 排烟脱硫法分为湿式法和干式法两种。湿式 法又包括:石灰石膏法、氢氧化镁法、碱性水溶 液法等。 干式法指的是活性炭法。湿式法大约 占90%,其中大容量的火力发电用石灰石膏法, 而其它行业用氢氧化镁法占据主流。与湿式法相 比,干式法中的活性炭法因活性炭的价格高,导 致其经济性差,使用受到限制。
• 第Ⅲ级:2016年1月1日或以后建造的船舶: • (1)3.4g/(KW· h),n﹤130rpm • (2)9.0 X n-0.2 /(KW· h), 130rpm ≤ n ﹤2000 rpm(3)2.0g /(KW· h), n﹥2000 rpm • 硫氧化物(SOx) • 2012年1月1日以前:4.5%m/m • 2012年1月1日以后:3.5%m/m • 2020年1月1日以后:0.5%m/m • 船舶在硫排放控制区域内: • 2010年7月1日以前:1.5%m/m • 2010年7月1日以后:1.0%m/m • 2015年1月1日以后:0.1%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