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灭火系统防护区泄压口设置
浅谈气体灭火系统防护区开泄压口的必要性

浅谈气体灭火系统防护区开泄压口的必要性【摘要】气体灭火系统防护区泄压口通常安装于气体灭火操作自动系统防护区内外部墙对应的泄压孔。
本文就该类灭火操作系统防护区内泄压口的必要性进行系统说明,明确其构成特征、工作机理,随后从实际出发对其设置注意事宜进行概述。
关键词:气体灭火系统;泄压口1防护区泄压口概述1.1气体灭火系统概述气体灭火操作系统即指灭火剂以不同形态以保存在压力容器中,灭火操作时以气态喷射来发挥灭火介质作用的灭火操作系统。
这之中的不同形态有液体、液化气及气体三种状态。
气体灭火操作系统优势明显,如灭火高效、迅速,有着较突出的电气绝缘性高且易于清洁等,因此愈来愈多地应用于各种建筑的内部消防灭火,其在预防、减少和消灾等方面均发挥出不可替代的核心作用。
1.2气体灭火系统防护区泄压口概述气体灭火操作系统防护区域的泄压口装置定义如下,气体灭火操作系统中对外喷放灭火剂时,防护区内部的压力数值与规定值保持一到时,泄压装置则会自行开启,这就是泄压口装置,它是配套与气体灭火操作系统使用的灭火必备器材。
气体灭火操作系统防护区域的泄压口装置通常安装于气体灭火操作自动系统防护区内外部墙对应的泄压孔洞中。
气体灭火操作系统最常见的应用范畴涵盖有:各类电器、电子与通讯等不同设备、性能易燃或可燃的气体与液体、重要场地等(如珍贵图书、高机密档案、重要票据资料等。
现阶段气体灭火操作系统的前期设计与中期施工来说,对于该系统喷射理论浓度、喷射花费时间、喷嘴大小等方面均有着较为全面、系统的考量,但容易忽略泄压口设计这一核心要素。
事实上科学、高效的泄压口设置直接左右着现场灭火与人员安全的完成度。
2泄压口的结构特征及作业机理泄压口组成部件主要有装饰盖板、阀门构件、箱体零件、设备启闭部件或框架构件等等,通常来说,泄压口分作无电源式与有电源式两种系列结构。
泄压口作业机理如下:即防护区有火情发生时,气体灭火操作系统自行启动作业且喷射出手气体以完成灭火。
消防工程—气体灭火系统控制方式及防护区的设置要求

消防工程气体灭火系统控制方式及防护区的设置要求一、气体灭火系统控制方式自动控制方式控制器上有控制方式选择锁,当将其置于“自动”位置时,灭火控制器处于自动控制状态1.当只有一种探测器发出火灾信号时,控制器即发出火警声光报警信号,通知有异常情况发生,而不启动灭火装置释放灭火剂。
如确需启动灭火装置灭火时,可按下“紧急启动按钮”,即可启动灭火装置释放灭火剂,实施灭火2.当两种探测器同时发出火灾信号时,控制器发出火灾声光信号,通知有火灾发生,有关人员应撤离现场,并发出联动指令,关闭风机、防火阀等联动设备,经过一段时间延时后,即发出灭火指令,打开电磁阀,喷放气体打开容器阀,释放灭火剂,实施灭火;如在报警过程中发现不需要启动灭火装置,可按下保护区外的或控制操作面板上的“紧急停止按扭”,即可终止灭火指令的发出手动控制方式将控制器上的控制方式选择锁置于“手动”位置时,灭火控制器处于手动控制状态。
当火灾探测器发出火警信号时,控制器即发出火灾声光报警信号,而不启动灭火装置,需经人员观察,确认火灾已发生时,可按下保护区外或控制器操作面板上的“紧急启动按钮”,即可启动灭火装置,释放灭火剂,实施灭火。
但报警信号仍存在。
无论装置处于自动或手动状态,按下任何紧急启动按扭,都可启动灭火装置,释放灭火剂,实施灭火,同时控制器立即进入灭火报警状态应急机械启动工作方式用于控制器失效时,当职守人员判断为火灾时,应立即通知现场所有人员撤离现场,在确定所有人员撤离现场后,方可按以下步骤实施应急机械启动:手动关闭联动设备并切断电源;打开对应保护区选择阀;成组或逐个打开对应保护区储瓶组上的容器阀,即可实施灭火紧急启动/ 停止工作方式用于紧急状态1.当值守人员发现火情而气体灭火控制器未发出声光报警信号时,应立即通知现场所有人员撤离现场,在确定所有人员撤离现场后,方可按下紧急启动/停止按钮,系统立即实施灭火操作2.当气体灭火控制器发出声光报警信号并正处于延时阶段时,如发现为误报火警时可立即按下紧急启动/停止按钮,系统将停止实施灭火操作,避免不必要的损失二、防护区的设置要求划分1.同一区间的吊顶层和地板下需同时保护时,可合为一个防护区2.管网灭火系统,一个防护区的面积不宜大于800㎡,且容积不宜大于3600m³3.预制灭火系统,一个防护区的面积不宜大于500㎡,且容积不宜大于1600m³耐火耐压性能1.围护结构及门窗的耐火极限均不宜低于0.5h;吊顶的耐火极限不宜低于0.25h2.围护结构承受内压的允许压强,不宜低于1200Pa泄压能力1.应设置泄压口,并宜设置在外墙上,七氟丙烷灭火系统的泄压口应位于防护区净高的2/3以上2.有防爆泄压设施等可不设泄压口封闭性能喷放灭火剂前,除泄压口外的开口应能自行关闭环境温度不应低于-10℃。
气体灭火系统设计参数

第一章气体灭火系统设计参数气体灭火系统的设计应以《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370-2005)、《气体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3-2007)等国家现行规范和标准为依据,根据保护对象、系统设置类型、灭火剂种类等不同,确定设计基本参数。
一、防护区的设置要求(一)防护区的划分防护区的划分应根据封闭空间的结构特点和位置来划分,防护区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防护区宜以单个封闭空间划分;同一区间的吊顶层和地板下需同时保护时,可合为一个防护区;采用管网灭火系统时,一个防护区的面积不宜大于800 ㎡,且容积不宜大于3600m3 ;采用预制灭火系统时,一个防护区的面积不宜大于500 ㎡,且容积不宜大于1600m 3。
(二)耐火性能防护区围护结构及门窗的耐火极限均不宜低于0.50h ;吊顶的耐火极限不宜低于0.25h 。
全淹没灭火系统防护区建筑物构件耐火时间(一般为30min )包括:探测火灾时间、延时时间、释放灭火剂时间及保持灭火剂设计浓度的浸渍时间。
延时时间为30s、释放灭火剂时间对于扑救表面火灾应不大于1min ;对于扑救固体深位火灾不应大于7min。
(三)耐压性能在全封闭空间释放灭火剂时,空间内的压强会迅速增加,如果超过建筑构件承受能力,防护区就会遭到破坏,从而造成灭火剂流失、灭火失败和火灾蔓延的严重后果。
防护区围护结构承受内压的允许压强,不宜低于1200Pa。
(四)泄压能力对于全封闭的防护区,应设置泄压口,七氟丙烷灭火系统的泄压口应位于防护区净高的2/3 以上。
防护区设置的泄压口,宜设在外墙上。
泄压口面积按相应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定计算。
对于设有防爆泄压设施或门窗缝隙未设密封条的防护区可不设泄压口。
(五)封闭性能在防护区的围护构件上不宜设置敞开孔洞,否则将会造成灭火剂流失。
在必须设置敞开孔洞时,应设置能手动和自动关闭的装置。
在喷放灭火剂前,应自动关闭防护区内除泄压口外的开口。
(六)环境温度防护区的最低环境温度不应低于-10 ℃。
气体灭火防护区中泄压口

浅谈气体灭火防护区中泄压口摘要:本文概述了气体灭火防护区中泄压口设置的必要性,从标准和实际出发浅析了泄压口设置中常见的注意事项。
关键字:气体灭火系统泄压口1.概述气体灭火系统是指平时灭火剂以液体、液化气体或气体状态存贮于压力容器内,灭火时以气体(包括蒸汽、气雾)状态喷射作为灭火介质的灭火系统。
气体灭火系统以高效、快速、电气绝缘性高、清洁等优异性能,越来越多的被选用和安装在建筑物内部,在降低、消除火灾的危害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般而言气体灭火剂可以用于扑救可燃固体(a类)表面、甲、乙、丙类液体(b类)、可燃气体(c类)和电气(e类)等的火灾。
典型的应用场所或对象包括:电器和电子设备、通讯设备、易燃可燃的液体和气体、其他高价值的财产和重要部位(图书、档案、票据、文件资料库)等。
然而,在目前气体灭火系统的设计和施工当中,对系统的设计浓度、喷射时间、喷嘴大小等问题均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考虑,但是往往忽略了泄压口的设置问题。
事实上合理的泄压口设置关系到能否成功灭火甚至是人身的安全,国内在灭火试验中多次表面,由于泄压口的设置问题而引起防护区围护结构损坏的事例。
2.泄压口的结构特征与工作原理泄压口由装饰面板、阀门组件、箱体部件、装置启闭执行驱动部件或装置固定框架组件等部件及配套的辅助设备组成。
一般分无电源式系列结构和有电源式系列结构两种。
其工作原理是,当防护区发生火灾时,气体灭火系统启动并喷射灭火气体。
此时,对于无电源系列结构泄压口,当作用在叶片或盖板组件上的气体压力值达到设定压力值时,压力调节驱动部件立即驱动叶片或盖板开启泄压;而对于有电源系列结构泄压口,当压力检测装置达到设定压力值时,通过控制信号启动电动驱动部件,迅速开启叶片或盖板,泄放出防护区内超压气体,以避免建筑物墙体、门、窗、玻璃等围护结构遭受破坏和导致灭火失败。
当防护区内的压强降到设定值以下时,泄压口中的叶片或盖板将自动关闭,维持防护区内灭火剂的灭火浓度,使其达到一定的灭火浸渍时间,将火灾及时扑灭。
气体灭火泄压口

气体灭火系统防护区泄压口(自动泄压装置)设计与安装使用1 概述气体灭火系统防护区泄压口,是指当气体灭火系统中的灭火剂喷放时,防护区内的压力值达到规定值时自动开启泄压的装置,简称泄压口,也称自动泄压装置,是与气体灭火系统配套的必备设备,一般安装在气体灭火系统保护区外墙或内墙的泄压孔上。
(为便于表述,本文中统一简称泄压口)。
气体灭火系统灭火具有洁净、绝缘性能好、灭火速度快等特点,在灭火中和灭火后对保护对象及环境没有二次污染。
因而被广泛应用于电子计算机房、电讯中心、通讯机房、图书馆、档案馆、珍品库、博物馆、配电室等洁净场所。
2006年来,随着GB50370-2005《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国家标准的颁布,消防监督部门加大了灭火设备的检查力度,2007年后市场对自动泄压口的需求也明显增多。
因泄压口产品是新产品,目前国家、行业尚无统一标准。
大多数生产泄压口产品的厂家或公司都只生产某一种类型的泄压口。
而通过从百度、谷歌等搜索网站检索来看,全面介绍泄压口应用、设计、安装与使用的资料和文章少之又少,给企业正确选择、设计、安装、使用泄压口带来了许多问题,不利于泄压口在气体灭火中正确发挥其实际功能和作用。
两年多来,本人对国内外各厂家泄压口资料、样品进行了系统的收集,对该产品进行研发,进行了大量的试验。
为使国内自动泄压口产品得到正确的使用和发展,现特写此篇文章。
在本篇文章中难免会存在一些不足和缺陷之处,本人真诚的期待广大同仁给予指正。
2 设置泄压口的必要性2.1相关标准中使用泄压口规定表述不清,造成歧义。
!--[if!supportLists]--l!--[endif]--GB50370-2005《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国家标准颁布之前,原有的国家标准和规范对灭火系统必须使用泄压口的规定表述模糊,用词模棱两可,致使在气体灭火系统的实际应用中相关设计和监督部门无法正确设计和监督泄压口的安装和使用。
GB50193-93《二氧化碳灭火系统设计规范》国家标准条文说明第3.2.6条中阐述:“采用全淹没灭火系统保护的大多数防护区,都不是完全封闭的,有门、窗的防护区一般都有缝隙存在;通过门窗四周缝隙所泄漏的二氧化碳,可防止空间内压力过量升高,这种防护区一般不需要再开泄压口。
气体灭火系统中泄压口问题的探讨与实践

气体灭火系统中泄压口问题的探讨与实践目前,国内主要应用的气体灭火系统有卤代烷(1211、1301)气体灭火系统、二氧化碳气体灭火系统、七氟丙烷(HFC—227ea)灭火系统、三氟甲烷(HFC—23)灭火系统、惰性气体灭火系统(包括:氩气(1G—01)灭火系统、氮气(IG-100)灭火系统、氩气氮气(IG—55)灭火系统、混合气体(1G—541)灭火系统等)。
气体灭火系统的主要特点是灭火速度快、灭火后对设备无任何影响,现已在通信机房、配电房、档案库等场所得到广泛应用。
日前在气体灭火系统设计及施工中,对设计浓度、灭火剂用量、喷射时间、管径、喷嘴大小及与其它设备的联动等问题考虑比较全面,而往往忽略泄压口和护结构等因素,事实上泄压口设置的合理与否关系到灭火系统能否成功灭火和人身安全,国内在灭火试验中由于泄压u的设置问题引起防护区围护结构损坏造成人员受伤、灭火失败的事例已发生多次。
因此我们在气体灭火系统没计或施工中,应充分考虑泄压口的设置,保证气体灭火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本文结合自己的工程设计和施上经验,对这一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1 设置泄压口的必要性在GBJ 110—874《卤代烷1211灭火系统设计规范》的条文说明第2.0.7条中提到“将卤代烷1211灭火剂施放到一个完全密闭的防护区,由于室内混合气体量增加,空气内的压强亦随之升高,压强升高值与空间的密闭程度、喷入的灭火剂浓度有关。
如向一个完全密闭的空间喷人5%体积浓度的卤代烷1211灭火剂,空间内的压强约增加5 kPa,这个压强将超过轻型或普通建筑物的承载能力。
在二氧化碳气体灭火系统中,设计浓度在34%~62%之间;在IG-514混合气体灭火系统中,灭火浓度在37.5%~42.8%之间;如此高的体积设计浓度,若将药剂喷入一个完全封闭的防护区,防护区内压强的增加足可以摧毁整个围护结构。
曾经做过一次试验:一个长6 m,宽6 m,高4m的试验室,开有直径20cm的通风口,通风口的排风扇正常工作,当向试验室喷入7瓶70L的IG—541混合气体时,试验室的门被弹开,排风扇的风叫严重变形,由此可见防护区的压强增加是相当大的。
气体灭火系统防护区泄压口

气体灭火系统防护区泄压口(自动泄压装置)设计与安装使用1、概述气体灭火系统防护区泄压口,简称泄压口,也称自动泄压装置,是与气体灭火系统配套的必备设备,一般安装在气体灭火系统保护区外墙或内墙的泄压孔上。
2、设置泄压口的必要性依据GB50370-2005《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要求,七氟丙烷灭火系统灭火设计浓度一般为8%~10%。
当七氟丙烷灭火剂释放到一个完全密封的防护区,在20°C标准大气压下,驱动气体(氮气)的释放和七氟丙烷灭火剂的气化使防护区压强随之升高,药剂吸收大量的热量,使防护区温度降低,这造成压强降低值很小。
压强的升高主要与防护区的密闭程度和灭火设计浓度以及泄压口(自动泄压装置)的密封性有关。
压力升高值基本上等于防护区灭火设计体积浓度比,升高值为8~10KPa,这个压强值将超过轻型、高层建筑和普通建筑1.2 KPa 的6~8倍。
在IG-541混合气体灭火系统中,灭火设计浓度为37.5%~43%;二氧化碳气体灭火系统中,灭火设计浓度在34%~62%之间。
也就是说当这两种灭火剂释放到完全封闭的防护区内,防护区内的气体体积迅速膨胀,防护区内的压强值将超过允许压强1.2 KPa的25倍以上,足可以摧毁防护区内整个围护结构。
某公司在长6m,宽6m,高4m的试验室做IG-541混合气体试验,防护区内开有直径Φ200mm的通风口,通风口上的排风扇正常工作,当向试验室喷入7瓶组70升IG-541混合气体时,试验室的门被弹开,排风扇会严重变形。
3、泄压口面积设计依据与计算3.1 防护区内围护结构最高允许压强防护区内门、窗上的玻璃允许压强不应低于建筑物的允许压强。
GB50370-2005标准条文说明中表4的数据是参照美国NFPA12B-1980标准中给出的。
目前国内各设计部门防护区内围护结构承受内压的允许压强,无论建筑物是轻型和高层建筑,还是标准建筑及地下建筑,均设定为 1.2KPa,该值的设定是依据GB50370-2005标准中3.2.6条款。
2023年10月消防设施操作员(中级维保方向)真题四(上)

2023年10月消防设施操作员(中级维保方向)真题四单选题1、以下防火方法属于“控制可燃物”的是()。
A.用不燃或难燃材料代替可燃材料B.充装惰性气体保护生产或储运有爆炸危险物品的容器、设备等C.防止日光照射和聚光作用D.在建筑之间设置防火间距正确答案:A解析:通过控制可燃物来进行防火的措施有:1.用不燃或难燃材料代替可燃材料;2.用阻燃剂对可燃材料进行阻燃处理,改变其燃烧性能,3.限制可燃物质储运量4.加强通风以降低可燃气体、蒸气和粉尘等可燃物质在空气中的浓度。
结合题意,本题应选”用不燃或难燃材料代替可燃材料”,其他选项均可排除。
2、火灾进入衰减熄灭阶段时,火场的平均温度通常降至火灾最高温度的()。
A.50%B.60%C.70%D.80%正确答案:D解析:经过猛烈燃烧之后,室内可燃物大都被烧尽,随着室内可燃物的挥发物质不断减少,火灾燃烧速度递减,室内温度逐渐下降,燃烧向着自行熄灭的方向发展,一般来说,室内平均温度降到温度最高值的80%时,则认为火灾进入衰减熄灭阶段。
衰减熄灭阶段温度下降速度是比较慢的当可燃物全部烧光之后,室内外温度趋于一致,火势即趋于熄灭。
结合题意,本题应选“80%”,其他选项均可排排除。
3、当公共建筑、工业建筑的空间净高不超过3.0m时,防烟分区的最大允许面积为500㎡,长边最大允许长度为()m。
A.24B.36C.60D.75正确答案:A解析:设置防烟分区目的是将烟气控制在着火区域所在的空间范围内,并限制烟气从储烟仓内向其他区域蔓延。
烟气层高度需控制在储烟仓下沿以上一定高度内以保证人员安全疏散及消防救援。
防烟分区过大时(包括长边过长),烟气水平射流的扩散中,会卷吸大量冷空气而沉降,不利于烟气的及时排出;而防烟分区的面积过小,又会使储烟能力减弱,使烟气过早沉降或蔓延到相邻的防烟分区、结合题意,本题应选”24”,4、以下属于开式系统的有()。
A.湿式系统B.干式系统C.预作用系统D.水幕系统正确答案:D解析: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按照洒水喷头形式的不同分为开式系统和闭式系统两类,其中开式系统指采用开式洒水喷头的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包括雨淋系统、水幕系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体灭火系统防护区泄压口设置
氟丙烷、IG541与二氧化碳气体灭火系统的灭火剂充装在高压容器内,释放后,会使得防护区内的压强在短时间内急剧增加,如果不做好泄压措施,可能破坏防护区的维护结构,灭火剂不能在防护区内有效保持,使得灭火失败。
因此防护区需要设置泄压口。
(PS:泄压口分为械式泄压口和电动式泄压口,当建筑物室内发生爆炸或燃烧时屋内气体压力随之急剧上升,当压力值达到P =1.15kPa时泄压口通过泄爆配件或装置使窗开启并释放压力从而保护建筑免受损坏及控制危险,电动式的采用连接直流电源和敏感装置组成,机械式的采用泄爆配件和五金配件组合而成!)
七氟丙烷、IG541灭火系统
七氟丙烷、IG541气体灭火剂喷入防护区内,会显著地增加防护区的内压,如果没有适当的泄压口,防护区的围护结构将可能承受不起增长的压力而遭破坏。
因此防护区应设置泄压口,七氟丙烷灭火系统的泄压口应位于防护区净高的2/3以上。
规范没有对IG541的泄压口高度做出要求,但因为IG541较空气重,也应该设置在防护区的上部。
由于七氟丙烷灭火剂比空气重,为了减少灭火剂从泄压口流失,泄压口应开在防护区净高的2/3以上,即泄压口下沿不低于防护区净高的2/3。
当泄压口开启后,泄压口开启后,从泄压口出去的主要是空气。
当然也有一定的灭火剂从此流失。
在灭火设计用量公式中,对于喷放过程阶段内的流失量已经在设计用量中考虑。
防护区设置的泄压口,宜设在外墙上。
防护区存在外墙的,就应该设在外墙上;防护区不存在外墙的,可考虑设在与走廊相隔的内墙上。
泄压口面积按相应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定计算。
二氧化碳灭火系统
防护区应设置泄压口,并宜设在外墙上,其高度应大于防护区净高的2/3。
因为二氧化碳比空气重,容易在空气下面扩散。
所以为了防止防护区因设置泄压口而造成过多的二氧化碳流失,泄压口的位置应开在防护区的上部。
防护区存在外墙的,就应该设在外墙上;防护区不存在外墙的,可考虑设在与走廊相隔的内墙上。
当防护区设有防爆泄压孔时,可不单独设置泄压口。
采用全淹没灭火系统保护的大多数防护区,都不是完全封闭的,有门、窗的防护区一般都有缝隙存在,通过门窗四周缝隙所泄漏的二氧化碳,可防止空间内压力过量升高,这种防护区一般不需要再开泄压口。
此外,已设有防爆泄压口的防护区,也不需要再设泄压口。
气溶胶灭火系统是否需要设置泄压口
《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370-2005对气溶胶灭火系统防护区泄压口设置要求有矛盾的地方:
条文:
3.2.7防护区应设置泄压口,七氟丙烷灭火系统的泄压口应位于防护区净高的2/3以上。
按条文规定,七氟丙烷,IG541、气溶胶灭火系统都应设置泄压口。
七氟丙烷、IG541灭火系统规范给出了相应的计算公式,但是气溶胶灭火系统并没有给出计算公式。
热气溶胶灭火剂在实施灭火时所产生的气体量比七氟丙烷和IG541要少50%以上,再加上喷放相对缓慢,不会造成防护区内压力急速明显上升。
根据以上理由,个人认为设置气溶胶灭火系统的防护区,可不设置泄压口。
泄压口计算公式压强取值
《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370-2005和《二氧化碳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193-93(2010版)中对防护区围护结构承受内压的允许压强要求不宜低于1200Pa,所以泄压口的计算公式按这个值计算,当能确认防护区围护结构承受内压的允许压强大于1200Pa时,也可以按实际值计算。
建筑物的内压允许压强,应由建筑结构设计给出。
下表值供参考。
建筑物的内压允许压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