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 (1)

合集下载

九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

九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

〔一〕子仪大度汾阳王①宅在亲仁里,大启其第,任人出入不问。

麾下将吏出镇来辞。

王夫人及爱女方临妆,令帨汲水,役之不异仆隶。

他日子弟列谏,不听,继之以泣,曰:"大人功业隆赫,而不自崇重,贵贱皆游卧,*等以为虽伊、霍②不当如此。

〞公笑谓曰:"尔③固非所料。

且吾马食官粟者五百匹,官饩者一千人,进无所往,退无所据。

向使崇垣扃户④,不通外,一怨将起,构以不臣,其有贪功害能之徒成就其事,则九族齑粉,噬脐莫追。

今荡荡无间,四门洞开,虽谗毁欲兴,无所加也!〞诸子佩服。

鱼朝恩⑤尝修具邀公,或言将不利公,其下愿裹甲以从。

子仪不许,但以家僮数人往。

朝恩曰:"何车骑之寡"〞子仪告以所闻。

朝恩惶恐曰:"非公长者,得无致疑。

〞(选自"智囊") 【注释】①汾:郭子仪,封汾阳郡王。

②伊、霍:伊,商汤之臣;霍光,受汉武帝顾命辅佐昭帝。

皆是历史上的名相。

③尔:你们。

④崇垣扃户:围墙高立,门户紧闭。

⑤鱼朝恩:宦官,恃宠骄横,后为唐代宗下令缢杀。

【阅读指津】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这样评价郭子仪:"功盖天下而主不疑,位极人臣而众不嫉,穷奢人欲而人不非之。

〞这二句评语,古往今来的文臣武将梦寐以求其一而不得,郭子仪却当之无愧地囊括了。

选文的两个事例分别表现了郭子仪的光明磊落、平易近人、宽宏大量、坦诚相见。

他的洞察世事、为人之谋能给我们的生活、学习带来诸多有益启示。

1.解释以下加点的词。

(1)大启其第.( ) (2)麾下将吏出镇来辞.( )(3)鱼朝恩尝.修具邀公( ) (4)或.言将不利公( )2.以下句子中加点"以〞的意思和用法一样的两项是( )A.以.袅拥覆B.*等以.为虽伊、霍不当如此C.构以.不臣D.子仪告以.所闻3.用现代汉语翻译以下句子。

(1)今荡荡无间,四门洞开,虽谗毁欲兴,无所加也!(2)非公长者,得无致疑。

4.结合文章容。

(完整word版)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十篇

(完整word版)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十篇

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十篇(一)文征明习字《书林纪事》【原文】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

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译文】文征明监贴写《文字文》,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

他平生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草率.有时给人回信,稍微有一点不全意,一定三番五次改写过它,不怕麻烦。

因此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致美好。

【阅读训练】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①书.遂大进②平生于书.③文征明临.写《千字文》④或.答人简札2.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3.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答:(二)薛谭学讴【原文】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乃射求反,终身不敢言归.【译文】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以为学尽了,于是就告辞回家。

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饯行,秦青打着拍节,高唱悲歌。

歌声振动了林木,那音响止住了行云。

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

【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秦青弗.止. ②响遏.行云。

2.翻译:谭乃高压求反。

译文:3.个故事给你以怎样的启示?答:4.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答:(三)范仲淹有志于天下【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

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

‖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译文】范仲淹两岁的时候就失去父亲,家中贫困无依。

他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常常用冷水冲头洗脸。

经常连饭也吃不上,就吃粥坚持读书。

做官以后,常常谈论天下大事,奋不顾身。

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

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

(一)王翦将兵王翦者,频阳东乡人也。

少而好兵,事秦始皇。

秦将李信者,年少壮勇,尝以兵数千逐燕太子丹至于衍水中,卒破得丹,始皇以为贤勇。

于是始皇问李信:“吾欲攻取荆,于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李信曰:“不过用二十万人。

”始皇问王翦,王翦曰:“非六十万人不可。

”始皇曰:“王将军老矣,何怯也!李将军果①势壮勇,其言是也。

”遂使李信及蒙恬将二十万南伐荆。

王翦言不用,因谢病,归老于频阳。

龟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

信又攻鄢、郢,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

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②,大破李信军,秦军走。

始皇闻之,大怒,自驰如频阳,见谢王翦。

曰:“寡人以不用将军计。

李信果辱秦军。

今闻荆兵日进而西,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王翦目:“大王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万人不可。

”始皇曰:“为③听将军计耳。

”于是王翦将兵六十万人,始皇自送至灞上。

王翦果代李信击荆,大破荆军。

注:①果:果断。

②顿舍:停止。

③为:惟。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①少而好.兵——②李将军果势壮勇,其言是.也——③于是引.兵而西——④李信果辱.秦军——2、下列句中的“以”与“寡人以不用将军计”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尝以兵数千逐燕太子丹至于衍水中B.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C.始皇以为贤勇D.扶苏以数谏故3、翻译下列句子。

①王翦者,频阳东乡人也。

②吾欲攻取荆,于将军度用儿何人而足?4、你怎样看待王翦由“谢病”而重新“将兵”大破“荆军”的举动?试结合义段作简要分析。

(二)仲长统字公理,山阳高平人也。

少好学,博涉书记①,赡于文辞。

年二十余,游学青﹑徐﹑并﹑冀之间,与交友者多异之。

并州刺史高干,袁绍甥也。

素贵有名,招致四方游士,士多归附。

统过②干,干善待遇,访以当时之事。

统谓干曰:“君有雄志而无雄才,好士而不能择人,所以为君深戒也。

”干雅③自多,不纳其言,统遂去之。

无几,干以并州叛,卒至于败。

并、冀之士皆以是异统。

统性俶傥④,敢直言,不矜⑤小节,默语无常,时人或谓之狂生。

八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1)

八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1)

八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1)一、阅读《与顾章书》,回答下列问题。

与顾章书吴均仆①去月谢病,还觅薜萝②。

梅溪③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④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⑤相杂绵绵⑥成韵既素重幽居,遂葺⑦宇其上。

幸富菊花,偏饶竹实⑧。

山谷所资,于斯已办⑨。

仁智之乐,岂徒语哉!【注释】①仆:自己的简称。

②薜萝:即薜荔和女萝,植物名。

屈原《楚辞·九歌·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披薜荔兮带女萝。

”后以此代指隐士的服饰。

还觅薜萝,意思是正准备隐居。

③梅溪:山名,在今浙江安吉境内。

④幽岫:幽深的山穴。

⑤英英:同“嘤嘤”,象声词,形容虫鸟动物的鸣叫,也形容声音和谐动听。

⑥绵绵:连绵不绝的样子,形容声调悠长。

韵:和声。

⑦葺,修建。

⑧偏:特别。

饶:丰富。

竹实:又名竹米,状如小麦。

这里指山中的物产。

⑨办,具备。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仆去月谢.病谢________②仁智之乐,岂徒.语哉徒________2.请用标点符号给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断句。

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

3.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书信从表达方式上看,先______,再写景,在写景中又穿插________,最后________ ,表达了作者_________的思想情感。

5.请从遣词造句或者修辞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下列句子。

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①告②仅仅,只。

2.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

3.蝉鸣鹤叫,水声清越,猿猴啼叫,和谐动听的声音相互混杂,声调悠长有音韵之美。

4.叙述叙述抒情不慕荣利、热爱山水、归隐自然、崇尚淡泊宁静生活5.“争”“限”“含”“蓄”字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峭壁努力向上、孤峰阻挡的威力、幽深山谷掩藏白云、深谷小溪集聚翠绿的秀美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山水的热爱和归隐山水之后的惬意自得之情。

文言文阅读训练(一)(附答案)

文言文阅读训练(一)(附答案)

文言文阅读训练(一)(一)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映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日:‚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日:‚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日:‚吾孰与徐公美?‛妾日:‚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日:‚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日:‚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日:‚臣诚知不如徐公关。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渐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1)形貌昳.丽()(2)窥.镜而自视()(3)王之蔽.甚矣()(4)期.年之后()2.词语解释。

(1)邹忌修.八尺有余()(2)形貌..昳丽()(3)朝服.衣冠()(4)吾孰与..徐公美()(5)徐公不若.君之美也()(6)忌不自信..()(7)复.问其妾()(8)孰.视之()(9)吾妻之美.我者()(10)皆以美.于徐公()(11)臣之妻私.臣( ) (12)今齐地方.千里( )(13)王之敝.甚矣()(14)能面刺.寡人之过者()(15)能谤.讥于市朝()(16)时时而间.进()(17)虽.欲言,无可进者()3.朗读下面的文言句子,语气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B.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C.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D.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4.与“齐国之美丽者也”中的“之”用法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完整)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题附答案(一)

(完整)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题附答案(一)

1.赵襄主学御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①,俄而与子期逐②,三易马而三后③。

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

”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

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④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

今君后则欲速臣,先则恐逮于臣。

夫诱⑤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⑥后也。

”导读:王子期教赵襄主学御,特别指出:“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其实我们做任何事情皆如此,要全神贯注,目标明确.注释:①赵襄主:赵襄子。

御:驾车。

王子期:古时善于驾车的人。

②逐:追赶,这里指驾车赛马。

③易:更换。

后:方位名词做动词,落后。

④调:谐调.⑤诱:引导。

⑥此……所以:这就是……的原因。

精练一。

解释加点的词1.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 2。

术未尽也()3.先则恐逮于臣() 4.夫诱道争远( )二.翻译1。

术已尽,用之则过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2。

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

__________________3.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__________________三。

你认为赵襄王落后的原因是什么?你赞成王子期的看法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老马识途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①,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②.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

”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

"乃掘③地,遂得水。

导读:自然万物都有其独特的个性,人能善于向大自然学习,则万物可为我所用,为人类造福。

注释:①管仲、隰(x )朋:皆齐桓公时大臣,帮助桓公成就了霸业。

孤竹:古国名.②迷惑失道:迷路而找不到归途。

③掘:挖。

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

春往而冬反( )2。

迷惑失道() 3.遂得水()二、翻译1.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___________________2.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

课外文言文阅读(一)学生版

课外文言文阅读(一)学生版

课外文言文阅读(一)【经典例题】(一)慎其所处子曰:“商①也好与贤已者处,赐②也好不若已者。

不知其子视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不知其君视其所使,不知其地视其草木。

故曰,与善人居,如入兰芝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③矣。

与不善者居,如入鲍鱼之肆④,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丹之所藏者赤,漆⑤之所藏者黑。

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

”(选自《孔子家谱》)注释:①商:卜商,字子夏。

②赐:端木赐,字子贡。

③化:同化,与……趋向一致。

④鲍鱼之肆:指代污浊的环境,也比喻恶人聚集的地方。

鲍鱼,咸鱼;肆,店铺。

⑤漆:墨漆。

思考练习:1.请解释下列画线字的意思(1)故曰,与善人居 (2)与不善人居(3)如入鲍鱼之肆 (4)亦与之化矣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久而不闻其香”与“广起,夺而杀尉”中“而”字的用法相同。

B.“与善人居”和“居五日”中的“居”意思相同。

C.“鲍鱼之肆”代指污浊的环境,也比喻恶人聚集的地方。

D.“丹之所藏者赤”和“漆之所藏者黑”中的“之”用法相同。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

译文:(2)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译文:4.根据文义,君子要“慎处”的原因,可用一个八字成语来概括,请写出这个成语。

5.对君子“慎处”的观点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回答。

6.这段文字意在告诫人们什么道理?(用文中原句作答)(二)杀驼破瓮昔有一人,先瓮中盛谷①。

骆驼入头瓮中食谷②,首不得出③。

既④不得出,其人以为忧⑤。

有一老人来语之曰:“汝莫愁,吾教汝出,汝当斩头,自能出之。

”即用其语,以刀斩头。

既杀驼,而复破瓮。

如此痴人为世人所笑。

(选自《百喻经》)注释:①先瓮(wènɡ)中盛谷:先在瓮中装进谷子。

②骆驼入头瓮中食谷:骆驼将头伸入瓮中吃谷子。

③首不得出:(骆驼的)头不能够缩出。

④既:已经。

⑤其人以为忧:那个人为此事发愁。

其,指示代词,那个。

以为忧为(这件事)发愁。

2016-2017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1) 苏教版

2016-2017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1) 苏教版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1)(一)答苏迈书①辱书勤恳千万②,观所自道③从学就仕,而知病之所在。

窃窥公学问之意甚美,顾④既在官,则难得师友,又少读书之光阴,然人生竟何时得自在,饱闲散耶?“三人行,必有我师”,此居一州一县求师之法。

读书光阴,亦取诸鞍乘之间耳。

(选自宋·黄庭坚《山谷全集》) 【注释】①答苏迈书:这是北宋著名文学家黄庭坚给苏迈的回信摘录。

苏迈是苏轼的长子。

②辱书勤恳千万:意为你在来信中恳切地说了许多求学的感觉。

③自道:自己所说。

④顾:只是。

【阅读指津】在文中,黄庭坚以一个长辈的身份告诫苏迈“学无止境”的道理。

学习要勤奋,要珍惜时间,做事要集中精力,方可有所成就。

言之凿凿,其情感人。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而知病之.所在( )(2)窃窥公学问之意甚.美( )(3)顾既.在官( )(4)又少.读书之光阴(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人生竟何时得自在,饱闲散耶?(2)读书光阴,亦取诸鞍乘之间耳。

3. 名言“三人行,必有我师”出自《》,是门人所编写的。

4.从文中内容来看,黄庭坚希望苏迈如何去做?(二)海鱼马嘉海有鱼曰马嘉,银肤燕尾,大者视晬儿①。

脔②,用火薰之,可致远。

常潜渊③不可捕,春夏乳子,则随潮出波上,渔者用此时帘而取之。

帘为疏目,广袤数十寻④,两舟引张之,缒⑤以铁,下垂水底。

鱼过者,必钻触求进,愈触愈束愈怒,则颊张鬣⑥舒,钩著其目,致不可脱。

向使触网而能退却,则悠然逝矣。

知进而不知退,用罹烹醢⑦之酷,悲夫!(摘自《南宋文录录》)【注释】①晬儿:婴儿满百日或满一周岁者称晬儿。

②裔(luán):切成碎块的肉。

③潜渊:潜进深水。

④寻:古代长度单位。

八尺为一寻。

⑤缒:用绳子拴着从上面往下送。

⑥鬣:兽颈上的长毛,这里指鱼鳍。

⑦醢(hǎi):切成肉泥、肉酱。

【阅读指津】当马嘉鱼遇到阻拦的时候,不会转弯,越受阻越往前冲,所以一条条“前赴后继”地陷入网孔中,网孔随之紧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 • • •
1、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释义。(2分) 涸:( ) 涕:( ) 2、请写出苏东坡著名的诗(词)两句。 (2分) 3、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几不复与子相 见。 。 ②信笔书此 纸。 。 读了上文,谈谈你明白了什么道理?(2 分)
• 二、阅读《湖心亭小记》,回答问题。 •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 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拿一小 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 沆砀,(A)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 白。湖上影子,唯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 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而坐,一童子烧酒, 炉正沸。见余大惊喜,曰:“湖中焉得更 有人!”拉余同饮。(B)余强饮三大白而 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 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 公者。”
六、阅读《范仲淹苦读》一文,回答问题。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 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既长,知其世家, 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读,五年 未曾解衣就寝。或夜昏怠慢,辄以水沃面;食 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 不顾身。乃至被馋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 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 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 下之乐而乐。
1、作者认为“小人无朋”的原因是什么?(2分) 2、“君子之朋”有哪些优点?(2分) 3、请从所学过的课文中分别列举一句含有“故”与 “君子”的句子,其中“故”和“君子”的含 义与句中加方框的“故”、“君子”的含义相 同。(2分)
4、请把本文中加波浪线的句子多读几遍,读通顺, 再注上标点。(3分) 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始终 如一此君子之朋也。 5、本文为欧阳修所作。在课文中,我们还学过他的 令一篇作品,该作品有一流传千古的名句 是 。(1分)(7个字)
1、解释文中加点的“去”字的含义,并举 一句你学过的古诗文,要求句中的“去” 与本文中“去”的意思相同。 2、把“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用现代 汉语表述出来。 3、庞葱临行对魏王讲这一番话的目的是什 么?目的达到了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4、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什么启示?
十、阅读《小人无朋》,回答问题。 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 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 然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其何故哉! 小人所好者禄利也,所贪者财货也。当其同利之时, 暂相党引①以为朋,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 利尽而交疏②,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 能相保。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 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 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③则同心而 共济④始终如一此君子之朋也。 【注释】①暂相党引:暂时结成私党,相互援引、 拉拢。②交疏:交情疏远。③事国:为国效力。 ④济:成就事业。
四、阅读《良药苦口》,回答问题。(10分) 孔子曰:“良药苦口利于病, 。 汤武以谔谔而昌,桀纣以唯唯而亡。君无争臣,兄 无争弟,士无争友,无其过者,未之有也。故曰: “君失之,臣得之;父失之,子得之;兄失之, 弟得之;己失之,友得之。是以国无危亡之兆, 家无悖乱之恶,父子兄弟无失,而义友无绝也。 【注释】谔谔而昌:任用直言敢谏的大臣而使国家昌盛。唯唯而亡: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4分) 2、 ①即率其党 率: ②又请杨 子之竖追之 之 之 3、 ③奚亡之 奚: ④找出文 中的一个通假字并释义: 4、补出省略成分。(2分) 5、 既反,( )问:“获羊乎?” ( )曰:“亡之矣。” 6、翻译。(2分) 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7、本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2分)
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
语段一
• 阅读《东坡笔试》,回答问题(10分) • 东坡在儋(淡)耳,因试笔,尝自书曰: “吾始至南海,环视天水无际,妻然伤之, 曰:‘何时得出此岛耶?’已而思之,天 地在积水中,九州在大瀛海中,中国在少 海中,有生孰不在岛者?覆盆水于地,芥 浮于水,蚁附于芥,茫然不知所济,少焉 水涸;蚁即径去,见其类,出涕曰:‘几 不复与子相见。’岂知俯仰之间,有方轨 八达路乎?念此可以一笑。戊寅九月十二 日,与客饮薄酒,信笔书此纸。”
七、阅读《心不在马》,回答后面的问题 (10分)
赵襄王学御于王子期,俄而与子期逐, 三易马而三后。襄王曰:“子之教我 御,术未尽也。”对曰:“术已尽, 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 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进速致远。 今君后则欲逮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 道争远,而先后皆在于臣,上何以调 于马?此君之所后也。”
【注释】①吕蒙正(994-1011):宋朝政 治家。②参知政事:官名,副宰相。③(2分) ①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佯: ②其同列怒,令诘其官位姓名。诘: 2、翻译句子。(4分) 罢朝,同列犹位不能平,悔不穷问。 时人皆服其量。 3、请在你学过的古文中找出一个跟“是小子 亦参政耶”中“是”意思相同的句子(2 分) 4、读了此文,你想到了哪句俗语?(2分) 。
五、阅读《不计人过》,然后答题。(10分)
吕蒙正①相公,不喜计人过。初参知政事② 朝堂,有朝士③于帘内指之曰:“是小子 亦参政耶?”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其同 列④怒,令诘其官位姓名,蒙正遂止之。 罢朝,同列犹位不能平,悔不穷问。蒙曰: “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忘,固不如不 知也。不问之何损。”时人皆服其量。
任用阿谀恭顺的大臣而使国家灭亡。君无争臣:君王没有敢直言诤谏 的大臣。过,:灾祸。未之有也:即“未有之也”。 君失之,臣得 之:这句话的本意是君王丢失的,臣下可以得到,即君王出现了错误, 臣下可以提醒、弥补。之,代词,指某种状况或品质。 悖乱:忤逆, 混乱。 恶:祸患。失:过失。
1、请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内容。(2分) 2、过:通“祸”这在文言文中叫做汉字的通假。 在我们学过的文言文中还有很多类似的例子, 你能再举两例吗?并写出它们的意思。(3分) 3、朋友有很多种,如笔友、网友、挚友,你 认为能给你指出缺点的朋友可以称什么呢? (1分) 4、有人说:利于病的良药,不一定要苦口。 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请谈谈你的看法。(50 字左右)
1、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2分) ①辄: ②馋: 2、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每以天下为己任。 翻 译: 。 3、说出文中范仲淹“自诵”之句的出处。(1分) 《 》 文中谈到范仲淹“苦读”时“以水沃面”,请再举 出一个我国古代读书人苦读的例子。(2分) 4、与范仲淹同时代的欧阳修也是自幼失怙,家贫 力学,终成大才,谈谈你对此的看法。(3分)
1、优美的西湖风景在许多古诗词中都有体现, 试写两句。(2分) 2、用流畅的文字描绘出A句的意境。(3分) 3、解释B句的意思。(2分) 4、请对加点的“芥”“粒”加以点评。(3 分)
三、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歧路亡羊》 一文,理解大意,然后答题。(10分)
杨子之邻人亡羊,即率其党;又请杨子 之竖(竖:童子)追之。杨子曰: “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 曰:“多歧路。”既反,问:“获羊 乎?”曰:“亡之矣。”曰:“奚亡 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 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1、给加点字注音(2分)教: 调: 2、在学过的课文中与“俄而”一词意思相同 的词还有,请举出一例。(1分) 。 3、给划线的句子用逗号断句。(2分) 今 君 后 则 欲 逮 臣 先 则 恐 逮 于 臣。 4、赵襄王为什么会败给王子期?(2分) 5、请联系实际谈谈这个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3分)
九、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 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 “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 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 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庞 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 成虎。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 过于三人。愿王察之矣。”王曰:“寡人 自为知。” 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 见。 注:①质:抵押,作人质。②邯郸:赵国国 都。③大梁;魏国国都。
八、参照注释,串读下面《丑女效颦①》文言 语段,然后答题。(10分) 古代成语中的许多故事,让你读了又读,想了 又想,而且用了又用,常用常新。 西施病心②而颦其里③,其里之丑人见而美 之④,归亦捧心⑤而颦其里。其里之富人见 之,坚闭其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 去之走。彼知美颦⑥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注释】①选自《天子· 天运》。效,仿效。颦, 皱眉头。②病心,心口疼痛。③颦其里,在 她乡里皱眉头。④美之,以之为美。⑤捧心, 用手捂着胸口。⑥美颦,以颦为美。
1、“丑女效颦”是有行为动机的,请用原文 中的四个字回答。。(2分) 2、横线上的“走”是“跑”的意思,现在仍 有这一用法,请举一例。(2分) 。 3、据说,“丑女”是效西施之颦,人们也给 这个丑女取了一个名字,你知道这个名字 吗?(2分) 4、曾经有人讽刺丑女,曾经有人赞美丑女。你 持什么态度?请谈谈你的观点。(4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