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象山部分地名的来历
象山地名中的盐文化

他 们 的 先 祖 当初 大 都 是 以 烧 盐 为生 的 , 与“ 盐” 仃 着 干 丝 缕 的 关 系 。如 :
溪沿厂 , 在今 贤庠镇 , 占代 足个盐村
盐厂① , 在今 贤庠镇 今 “ 贤库” 即“ 盐, ’ ’ ’ 雅化 r 的
为 业 。 而后 渐成 集 市 , 改称 “ 新 厂街 ” 。
海墩① ( 贤庠 ) , 在贤庠镇 北 1 . 6 公里处 , 由海涂 围塘建
村 。祖上 以烧 盐 为业 , 时村 中多 “ 盐 泥墩 ” , 故名“ 海墩” 。 海墩村分为 “ 海上 ” 、 “ 海中” 、 “ 海下 ” 三村 , “ 海 上” 村 位于海 墩 内部 , 离 象 山港 较远 , 地形 较 高 ; “ 海 中” 村 位于 海墩 中 部; “ 海下” 村位 于海墩北部 。
盐 民。调 查 中 , 笔 者发 现象 山盐 业 产 场地 分市 , 』 匕 起 象
山港南 岸 , 南至 二 = - 门湾 边及南 田岛许 多村浩 , 力 沿 象I j I 淡 海 沿线村 落 , 经上 千年 沧桑变化 , 给我们 留_ 卜r 许 多
自然 、 历史 、 文化 、 思想 的一种积 淀和综合 的产 物。
的 盐业 生产 地名 ( 虽然 许 多地 名 已经 消 失或 即将 消火 )
把这些 地 串联起来 , 则能反 映 } f I 象 …曾 有过的海盐 乍
产形态 和其产生 的文化。本 文试【 刳收拾 这 些 地 残 片 , 筑
一
斑 而 知全 豹 , 折 射 象 …历 史 l 的海 盐 q 一 产 义化 的 f
貌
一
、
厂、 墩、 舍: 盐 业生 产 聚落处所
象山

海洋旅游业蓬勃兴起
距中心城区5公里的国家“AAA”级海滨旅游 度假区松兰山六个沙滩蜿蜒相连,岬角礁石峭挺拔, 山川洞穴千姿百态,与石浦皇城沙滩、红岩长廊成 为宁波市新十大名景。由杭州宋城集团和象山共同 投资5亿元的综合性海洋文化旅游项目——“中国 渔村”,规划用地面积2000亩,计划于2004年完 工。还有“海上仙子国”之称的渔山列岛、“中国 檀香山”之美誉的檀头山、钟灵毓秀的灵岩山以及 拥有峻峰怪石、摩天石林的花岙岛等都能让你留连 忘还。
现辖有10镇5乡3个街道,2005年底,户籍人口52.74万人。
早在6700年前就创造了塔山古文化,是长江流域史前文化 的有力补充。春秋时,为越国鄞地,唐神龙二年(706)立 县,因西北有山“形似伏象”,故名象山。 1949年7月8日,象山解放。10月成立县人民政府,属 宁波专区。 1952年,南田从三门划归象山。 1954年4月,象山改隶舟山专区。 1958年10月,宁海县并入象山,隶台州专区。
第一届 “海景杯”中国象山国际海钓节于2007年6月10日--11日举行 第二届 “荔港杯”中国象山国际海钓节于2008年5月16日--18日举行 第三届 中国象山国际海钓节于2009年5月 第四届……
宁波松兰山海滨旅游度假区位于象山县城东南9公里的海滨,规划面 积25.1平方公里。区内海滨风光优美、海洋文化厚重、休闲度假设施 完善。 松兰山是天台山由西向东奔入大海的余脉,大自然对她进行 了成千上万年的打磨、修饰,使之长成为东海岸边一处集豪气冲天、 千娇百媚于一身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山海间一条长12公里的观光公 路构勒出曲折绵长的海际轮廓线,众山青青、曲折多姿;这山,下处 入海戏浪花、上处长天揽云雾;天晴时,金沙闪闪白浪间,雨飘日, 薄雾环绕青山岙;波动的海浪,令海面众多的岛礁似在沉浮间跃跃欲 飞。难怪古人把这一带称作——游仙乡,明朝时修建了一座军用城池, 美名为“游仙寨”,现在这一城池遗址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这里的 海岸、岛礁是传说中的安期生得道升天的修炼之地。
象山县:象山县-概述,象山县-历史沿革象山县

象山县:象山县-概述,象山县-历史沿革象山县话题:象山县道家文化文化活动木本植物象山县象山县是中国浙江省宁波市下辖县,位于东海之滨,居长三角地区南缘、浙江省东部沿海,位于象山港与三门湾之间,三面环海,两港相拥。
唐神龙二年(公元706年)立县,因县城西北有山“形似伏象”,故名象山。
由象山半岛东部及沿海608个岛礁组成,陆域1175平方公里,海域5350平方公里,海岸线长达800公里,占浙江省海岸线的六分之一。
辖有10镇5乡3个街道,象山户籍人口50.33万人。
象山县_象山县-概述象山县地图象山县居浙江省中部沿海,位于象山港与三门湾之间,由象山半岛东部及沿海60八个岛礁组成,陆域1175平方公里,海域5350平方公里,海岸线长达800公里,占全省海岸线的六分之一。
现辖有10镇5乡三个街道,2005年底,户籍人口52.74万人。
[]象山历史悠久。
早在6700年前就创造了塔山古文化,是长江流域史前文化的有力补充。
春秋时,为越国鄞地,唐神龙二年(706)立县,因西北有山“形似伏象”,故名象山。
改革开放以来,象山县立足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巩固农业基础,强化工业主体,发展特色经济,推进城市建设,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先后荣获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渔业生产先进县、科技进步先进县、体育先进县、双拥模范县、民间艺术之乡、柑桔之乡和省建筑之乡、小康县称号。
城市面貌日新月异。
中心城区由丹东、丹西、爵溪3个街道组成,总面积111.8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0平方公里,人口12万。
人民广场、体育馆、广电中心、医疗中心、高教园区等一批标志性、基础性设施相继完成或正在紧张施工中。
她正向着“创建最佳人居环境,建设现代化生态型滨海城市”的目标大踏步前进。
海洋旅游业蓬勃兴起,距中心城区5公里的国家“AAA”级海滨旅游度假区松兰山6个沙滩蜿蜒相连,岬角礁石峭挺拔,山川洞穴千姿百态,与石浦皇城沙滩、红岩长廊成为宁波市新10大名景。
由杭州宋城集团和象山共同投资5亿元的综合性海洋文化旅游项目——“中国渔村”,规划用地面积2000亩,计划于2004年完工。
象山2000年 不老的传说和海鲜的盛宴

象山2000年不老的传说和海鲜的盛宴作者:唐勇来源:《环球人文地理》2015年第10期相传2000多年前,徐福来到象山蓬莱山,为秦始皇炼制仙丹,留下了一个丹城的不老传说,形成了影响深远的长生文化。
在明代,倭寇数次入侵均以象山为登陆点,半岛军民则奋起反抗,决不许倭寇践踏自己的土地,而抗倭英雄戚继光也在这里取得了胜利。
象山半岛拥有极为丰富的海鲜资源,当地渔民烹调时遵循最原始的鲜味,自然天成,而其中最著名的大餐,当属石浦的“海鲜十六碗”。
天长地久,岁月悠悠,一方水土,养育了象山半岛一代代“弄潮儿”。
数千年的繁衍生息,形成了象山半岛深沉的历史厚度。
无论是独具特色的渔文化、蓬莱仙岛的传说,还是海上丝绸之路的繁华,以及后来残酷战争的磨难……一切都像浩瀚的东海,总有无数的潮起潮落,但无论如何,象山人都一如既往地热爱并守护着自己的家园。
其实,这是一个文脉深沉的家园。
2000多年前,为了满足秦始皇对长生不老的追求,徐福出海寻仙丹,象山因此成为中国最早的炼丹发源地之一;600多年前,倭寇侵犯,抗倭英雄戚继光在象山境内取得了决定性胜利;抗日战争时期,面对日军的残忍暴行,象山军民团结一致,树立了不屈不挠、勇于牺牲的大无畏的“象山精神”……这也是一个物华天宝的家园:有“东海夫人”、“大海的女儿”之美誉的淡菜驰名中外,成为象山人款待天下亲朋的绝世佳肴;干笋、香菇搭配被誉为“海上人参”的弹涂鱼,鲜美细嫩,爽滑可口;“海鲜十六碗”色香味俱全,令人赏心悦目,来了就舍不得走……“蓬莱仙山”的不老传说象山半岛多为丘陵地貌,坡度平缓,绵延的山岭蜿蜒起伏,形成了多处美丽的港湾。
清冽的海风伴随着热闹的海浪声阵阵袭来,让人忍不住长久驻足;远处的岛屿与海洋连成一片,若是恰好有云朵飘过,胜似蓬莱仙境。
这里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光照充足,温和湿润,属于典型的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一旦天边飘来一朵乌云,雨就一定会接踵而至,好在恼人的雨总不长,所以一天之中,象山可能会有好几次“雨过天晴”。
象山简介介绍

山水景观
总结词
象山拥有独特的地形地貌和山水景观,给游客带来别样的旅游体验。
详细描述
象山的地形地貌独特,有山峦、溪流、瀑布、湖泊等多种自然景观,这些景点 为游客提供了登山、溯溪、观光、休闲等旅游活动,让游客可以在大自然中感 受自然之美。
近代经济变化
随着时间的推移,象山的 经济逐渐发生了变化,新 兴产业开始出现。
近代文化发展
在近代,象山的文化逐渐
在现代,象山的政治逐渐发展起 来,成为了中国的一个重要地区
。
现代经济发展
在现代,象山的经济得到了快速发 展,成为了中国的一个经济强县。
教育与科技发展
象山县的教育事业发展迅速,拥有多所高等院校和职业教育学校。同时,象山县还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和素质教育改革,提 高教育质量和教育公平。
科技发展方面,象山县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加强产学研合作和技术转移转化。同时,象山县还鼓励企业加强自主 研发和技术引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THANKS
人口与民族
象山人口以汉族为主,也有部分少数 民族居民。
象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各民 族文化相互交融,形成了独特的文化 风貌。
根据2021年统计数据,象山全县总人 口约为58万。
气候与地形
象山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四季分明,温和湿润。
象山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 也有部分平原和沿海滩涂。
象山的气候和地形条件为发展 旅游业和农业提供了得天独厚 的优势。
历史文化遗址
总结词
象山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保留了众多的历史遗迹和人文景观。
宁波象山简介

宁波象山简介宁波象山位于浙江省宁波市东北部,是宁波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
它是一个美丽的海滨城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
它的海岸线长达200公里,是一个著名的旅游胜地,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宁波象山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夏朝时期。
在历史上,它曾是一个重要的港口城市,是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门户之一。
在宋代时期,宁波象山成为了一个繁荣的商业城市,吸引了大量的商人和旅行者前来交易和观光。
在明清时期,宁波象山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军事要塞,是中国海防的重要组成部分。
宁波象山的自然景观非常美丽,拥有许多著名的景点和旅游胜地。
其中最著名的景点是象山岛,它是一个美丽的海岛,拥有清澈的海水和美丽的沙滩。
在象山岛上,游客可以欣赏到壮观的海景和丰富的海洋生物。
此外,宁波象山还有许多其他著名的景点,如天一阁、梅林、东钱湖等。
宁波象山的人文景观也非常丰富,拥有许多历史遗迹和文化景点。
其中最著名的是天一阁,它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图书馆之一,也是中国古代图书馆的代表性建筑之一。
在天一阁里,游客可以欣赏到许多珍贵的古籍和文物。
此外,宁波象山还有许多其他著名的文化景点,如梅林、东钱湖等。
宁波象山的美食也非常有名,拥有许多著名的特色菜肴。
其中最著名的是象山海鲜,它是宁波象山的特色美食之一。
象山海鲜以其新鲜、美味、营养丰富而闻名于世。
此外,宁波象山还有许多其他著名的美食,如象山烤鸭、象山烤鱼等。
总之,宁波象山是一个美丽的海滨城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
它的海岸线长达200公里,是一个著名的旅游胜地,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宁波象山的历史悠久,拥有许多著名的景点和文化景点。
此外,宁波象山的美食也非常有名,拥有许多著名的特色菜肴。
如果你想要体验中国的海滨风情和文化底蕴,那么宁波象山绝对是一个值得一去的地方。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系列报道(022浙江省象山县石浦镇)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系列报道(022浙江省象山县石浦镇)石浦老街石浦镇位于东海之滨、象山半岛南端,全镇陆地面积121.6平方公里(含海岛面积19平方公里)。
下辖77个行政村、22个居委会,有常住人口8.2万,流动人口3万余人。
石浦港北连舟山渔场,居大目洋、渔山、猫头洋等国内主要渔区的中心,历来是东海渔场主要渔货交易市场和商贾辐辏之地。
现为全国六大中心渔港之一,省二类开放口岸。
石浦港旧称“酒吸港”,又名荔港,呈东北-西南走向,由东门、对面山、南田、高塘诸岛围列成天然屏障,形成四岛屏罗、五门环列的“月牙”状封闭型港湾。
有铜瓦门、东门、下湾门、蜊门及三门等五个水道与外海相通,港区主干中心线全长18公里,宽0.4-3公里,面积约27平方公里,可泊万艘渔船;水深4-33米,可行数千吨级海轮,港内风轻浪平,可避10级以上大风,是东南沿海著名的避风良港。
石浦古城老街石浦老街中的中街是其中一条保留最为完整、古老、奇特、繁华的商贸街。
老街上老屋梯级而建,石板巷蜿蜒曲折,五道月洞门式封火墙有序排列;不足250米的街道,布列着100余号大小店铺,钱庄当铺、烟馆妓院,山珍海味、锦缎丝绸、中药西药等应有尽有。
当地民谚云:中街石阶镶山坡,五道火墙天上挂;店铺商号密如麻,门前门后迎百舸。
真实地反映了这条经历了600多年风雨的老街的特色。
门前摆放着由各类海螺、贝壳等串结而成的小饰品,房檐下悬吊挂着各式的花盆,分外别致。
东方不老岛!海山仙子国--檀头山檀头山岛,位于浙江省象山县石浦镇东部的大目洋与猫头洋交界海面上。
西南近南田岛,北距象山县城丹城镇37.5公里,离石浦8公里,由石浦港乘航前往约需40分钟。
岛呈南北向,东西长6.6公里,南北宽1.6公里,面积10.5平方公里。
全岛原有10个自然村,三千多人口,以海洋捕捞为业。
群众内迁石浦后,现在大约还有几十位本土老人留守故土。
檀头山岛地势高陡,山岗叠翠,连绵起伏。
主峰石檀山居岛东侧,海拔225米。
象山概况

象山概况象山地名象山县居长三角地区南缘、浙江省中部沿海,位于象山港与三门湾之间,三面环海,两港相拥。
唐神龙二年(公元706年)立县,因县城西北有山“形似伏象”,故名象山。
全县由象山半岛东部和沿海656个岛礁组成,陆域面积1382平方公里,海域面积6618平方公里,海岸线长925公里,素有“东方不老岛、海山仙子国”和天然氧吧之美誉。
北部象山港为著名深水良港,南部石浦港是国家级中心渔港和二类开放口岸。
全县辖10镇5乡3街道,总人口53.7万。
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23.9平方公里,人口20.7万人。
综合实力显著提高。
近年来,象山人民自觉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弘扬实践“海纳百川、勇立潮头”的象山精神,深入实施“桥海兴县、工业强县、旅游富民、和谐惠民”四大战略,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走海陆一体化发展之路,全力以赴保增长促调整、保民生促稳定,全县经济社会实现平稳较快发展,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已连续四年跻身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行列,2005年列63位。
先后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县“三连冠”、全国生态示范区、中国针织名城、中国渔文化之乡、中国梭子蟹之乡、中国海鲜之都、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和省文明县城、省建筑之乡、省教育强县、省文化先进县、省旅游经济强县、省科技强县等荣誉称号。
2009年,实现全县国内生产总值237.1亿元,增长8.1%,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5.4%、48.7%、35.9%;财政收入30亿元,增长9.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000元,农(渔)民人均纯收入11000元,均增长8%;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42.5亿元、农业总产值65.3亿元、自营进出口13.8亿美元。
特色经济持续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象山人敢于创新,扬长避短,走特色发展之路,形成了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新型滨海特色产业体系。
一是临港产业蓬勃兴起,以海洋装备、新型能源、船舶制造为重点的临港工业初具规模,被列为市重点船舶产业基地,海洋运输总运力达54.4万吨,居浙江省前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蓬莱山
今天,我们仍对远古先民们神奇的创造能力赞叹不已,想象着他们顽强地生活着,浪漫而富有激情。
但这一切都无法得到文字的印证,显得神秘莫测。
翻开历代象山县志,都有一段遥远的记录,同样扑朔迷离。
让我们先看一下《史记·秦始皇本纪》的记载:“齐人徐市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
请得斋戒,与童男女求之。
”刚刚一统天下当上皇帝得秦始皇正梦想着长生不老,于是派徐市领着童男童女数千人入海求仙。
徐福(徐市)率众男女去哪里了?民间流传众说纷纭。
象山人会告诉你:那天徐福航行海上看到远处有一古木参天、溪水潺潺的毓秀之地,便说这就是蓬莱也。
徐福率众人兴冲冲登上距塔山西面三里之地的蓬莱山,在山坡商筑庐凿井,意欲安营扎寨,想在这天高皇帝远的地方,尝一尝海天一方的滋味。
这当然是徐福的如意算盘,第二年(前218),秦始皇便南巡来到鄞县。
徐福闻风丧胆,即使率领一帮不明长生之老为何物的随行人员登上船只,避往它处,据说这一漂便漂到日本。
对这则遥远的传说,历代文人多有感叹、吟哦。
宋象山县令林旦也为之感叹了一番:“采药瀛洲去,扁舟竟不还。
黄金成海外,故井独人间。
”
松兰山
松兰山海滨度假区的名称,很多游客说他好听优美,松树象征着坚毅挺拔,兰花代表着清闲幽雅,那么,这么好听的名称又是怎么来的呢?这里有这样几个传说:一传:这里原无海湾,风浪大,赶海渔船常出事故,海龙王为此发了善心,送来了小山,有了海湾,因名送来山,后谐音松兰山。
二传:这座小山原是上余村一户姓大户所有,一次余姓当家人在海上出事故,被梅岙村梅松树救起,为感救命大恩,把自己的女儿余兰花嫁给梅松树,这座海边小山作为嫁妆。
故名送囡山,后谐今名。
三传:这里原是个硕大海湾,山湾里森林郁葱,鸟语花香,林中住着一户人家,父女二人。
一日东海龙王巡游至此,被这里的景色所吸引,想在此地建造游乐宫,并设法驱走父女俩,几次行动均被父女识破,龙王大怒,强行冲毁田园房舍,女儿敏捷爬上高坡,父亲迟缓被海浪卷走,女儿见状,跑到礁岩上大声哭诉,三日三夜昏死过去,被神仙安期生救起,告其去瑶池王母处救助。
她历尽千辛万苦求得了救父之道,在海滨岸岩上种植松树和兰花,每天培土浇水,经九九八十一天的护养,松树长成大树,兰花含苞欲放,又经七七四十九天,松树长成参天大树,兰花朵朵盛开,这时只见一位身着白衣白裙的小女,手捧兰花站在松树下,面朝大海念动密诀,顷刻,一声天崩地裂的轰响,山湾中射出了无数的岬角(山嘴)压向龙宫,海龙王无奈只好送还父亲。
从此人们就将她称为松兰姑娘,把此山叫作松兰山。
以上只不过是民间传说,事实上,这里的山多松树和兰花,因而得名。
宋皇城沙滩
著名的石浦渔港,地处美丽富饶的象山半岛南端,是镶嵌在祖国东海岸上的一颗宝石;宋皇城沙滩(俗称石浦沙头)就在石浦渔港东北二公里许的一处海隈,是嵌在宝石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据象山明嘉靖县志载,南宋初亡之时,有乡人在这附近海面上发现许多浮尸,其中有一少年男尸,穿绣龙黄袍,人们怀疑此系不久前崖山海战中的阵亡将士,由海潮冲卷而来。
穿绣龙黄袍者,应是被大臣陆秀夫背者投海殉国的皇帝赵寻。
"遂葬焉,外围以墙,因名宋皇城。
"宋皇城沙滩也因此而得名。
宋皇城沙滩南北长三四里,落潮时宽约200米,城弧形。
沙质极佳,早有人称其为"黄沙细如练绢"。
海浪在沙滩上的运动,气势磅礴,情感丰富。
这里既有豪迈、壮阔、粗犷,然而亦有几分温柔。
宋皇城沙滩。
向来就是一处天然的游乐场。
每年三月初三,在这千米沙滩上,游人如织,欢声如潮。
"三月三,走沙滩,海螺爬上滩",就是石浦地区妇孺皆诵的民谣。
象山的由来【民间故事】
很久以前,天上有一头大白象,是玉皇大帝的坐骑。
大象总想到凡间去走走,只是天有天规,不能私自下凡。
这一天,大象在南天门口吃草,见守门金刚在打瞌睡,其就偷偷跑出南天门,向下一看,正好看到大海边上一个好看的小岛。
其想:凡间有介好的地方,我要是能去游玩一下多好啊!一动心,也不顾啥天条,摇身一变,变成一个小后生驾起祥云,一会儿就降落在岛上。
岛上一个老头看到这个陌生的人,便上前问道:“你从哪里来,叫啥名字?”大象脑筋一动,答道:“我叫阿祥,在海上抲鱼,让大风刮到这里来了。
”老头看其衣服破旧,就讲:“侬住到我屋里去吧!我屋里只有阿拉两老,交关冷清。
”阿祥说:“那我就做你的儿子吧!”老头蛮喜欢,高兴地把阿祥领回家。
阿祥再也不想回天上去了。
天上一天,地上一年。
凡间过了一年半,大象私自下凡的事被玉皇大帝知道了。
玉帝龙颜大怒,下令天将去把大象捉回。
一天黄昏,阿祥抲完鱼,打算回家。
突然,天空响雷闪电像要塌掉一样,阿祥晓得不好,连忙奔跑回家。
两老见其慌慌张张的跑来,问其出了啥事?阿祥眼泪汪汪,勿讲闲话。
这时,天将已闯进院子,两位老人吓得昏倒在地。
大象跑到海边,回头看了看两个亲人,叹了口气,纵身向海里跳去。
只听“轰”的一声响,海面升起一座山,把大陆和小岛紧紧连在一起,成了一个半岛。
后来,这地方住的人多了起来,就把其称为“象山”。
丹城的由来【民间故事】
从前,有个山东人叫徐福,跑去跟秦始皇吹牛,他在海上遇到一位大仙,大仙把他带到东南方的蓬莱山。
山上有一座非常好看的宫殿,他急忙跪在大仙脚下,请问大仙,秦始皇怎么样才能得到长生不老的仙药。
大仙说:只要始皇能送来童男童女,能工巧匠,就能得到。
”
秦始皇听了竟然相信了,非常高兴。
马上下旨全国,征收三千童男童女,三百技艺最好的能工巧匠和各种种子、家畜、农具等,一起让徐福带到蓬莱山,去取回长生不老的仙药。
徐福只好硬了头皮,从山东下船出海。
只是他知道世界上哪有什么神仙和不老药呢?现在只得听天由命,让船在大海里漂。
也不知漂了几天几夜,忽然看见
海中有一高山,山上长满又高大的树,确实是个难得的地方。
他就对船上的人说:“这就是蓬莱山。
”
徐福把大家带到了山上,造了一座道观,又在山下挖了口水井,打算在这里长期隐居下来。
不料第二年,秦始皇南游发现他在这里隐居,这可是要满门抄斩的大事,于是,徐福连夜带了童男童女、工匠,慌慌张张下船逃跑。
据说,后来漂到现在的日本,才定居下来。
蓬莱山留下了徐福建造的道观和水井。
后来,有个叫陶弘景的道士满世界云游,求仙炼丹。
发现了蓬莱山和山上的道观,山下的水井。
他就住了下来。
取了井中泉水,到蓬莱观炼丹。
还把自己的像,画在观内墙壁上。
到了唐朝,象山县建立了,县城就设在蓬莱山下的彭姥村。
以后,有人在蓬莱山上挖出了一块石碑,石碑上刻着蓬莱观和水井的由来。
人们根据碑文记载,把蓬莱山改称丹山,造了炼丹亭,重建了蓬莱观,塑了陶弘景的像,把陶弘景炼丹用的水井,取名为“丹井”,蓬莱山下的县城称为“丹城”,一直沿用到今天。
石浦的由来
石浦是古镇,宋范成大的《吴郡志》上已见此名。
清《淤南志》称石浦为“视县诸镇,名最古亦最著名。
”据现有资料考查,石浦成镇于南北朝时期,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
从前,石浦不叫石浦,叫宋里,那为什么后来叫做石浦呢?原来,宋里镇上出了一个状元叫卫泾。
卫泾小的时候是在宋里镇上的一家叫友顺堂的私塾里读书的。
卫泾一考上状元,乡里的豪富士绅纷纷上门拜见,送礼贺喜,谁知卫泾谁都不见。
大家眼见马屁拍不上,这些人急得团团转,其中有一个机灵的乡绅向卫泾身边的师爷打听,如何才能讨好卫泾状元?师爷说:“卫老爷曾经说过他小时候在友顺堂里读书,友顺堂的老师有恩于他,但是老师已故,无以为报,他想在这儿建一座衣冠冢,以表示勿忘之心。
还说衣冠冢最好选用太湖之石叠成像小山一样。
” 当地士绅得到了这一消息后,欢喜得不得了,立即把友顺堂对面的小石桥改名为状元桥,并纷纷出资疏通大华浦,安排了大批船队,日夜赶装太湖石,大华浦顿时一片繁忙景象。
卫状元见此情景,高兴得哈哈大笑,连声说:“这地方分明是运石之浦。
” 从此,大家开始称宋里镇为石浦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