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义的引申
词义的选择引申和褒贬

2、将带有特征性形象的词译 成该形象所代表的属性的词。
整理ppt
1) Rich and powerful, he always goosesteps on the street.
整理ppt
1) Goosestep的原义是从名词 “鹅步、正步” 转化而来的动 词,根据上下文引申,译成: “他有钱有势,在街上总是耀 武扬威,横行霸道。”
整理ppt
2)He is in critical condition, see-sawing between life and death.
整理ppt
2) See-saw原义是“跷跷 板”,这里引申译为:他的病 况危急,时好时坏,在生死之 间徘徊。
整理ppt
(二)具体化引申
整理ppt
语时一般作具体化引申。
整理ppt
2)He is a Shylock!
整理ppt
2) Shylock是莎士比亚笔下 的人物,其人刻薄歹毒,故该 句引申译为:他凶险狡诈。
整理ppt
Every life has its roses and thorns.
整理ppt
这里把玫瑰和刺引申,译为: “每个人的生活有苦有甜。”
整理ppt
整理ppt
2)他的学位成了他进入那家 公司获得高薪的敲门砖。
整理ppt
2. 英语中有些词在特定的上 下文中,含义是清楚的,但译 成汉语时还必须作具体化引申, 否则就不够清楚。
整理ppt
1) The car in front of me broke down and I missed the green.
整理ppt
She is a good Christian, a good parent, a good wife, a good daughter and a good teacher.
词义的引申

2011-7-9
1
词义引申的手段
词义的转化 词义的具体化 词义的抽象化
2011-7-9
2
词义的转化
翻译时,如果完全生搬硬套字典所给的字面意思, “对号入座”,会使译文生硬晦涩,含糊不清,甚 至令人不知所云。因此,应根据上下文和原词的字 面意思,作适当的转化。
2011-7-9
3
Case 1
The factors which are likely to influence investment spending do not stop here. 译:可能影响投资开支的因素并不止这些。 析:do not stop here 由“不停留在这里”转译为“并 不止这些”。
2011-7-9
9
Caபைடு நூலகம்e 2
The factory is famous for its arsenal of technical geniuses. 译:这家工厂以拥有众多技术精英而著称。 析:arsenal 由“军火库”具体引申为“众多”。
2011-7-9
10
词义的抽象化
词义的抽象化是指是将表示具体形象的词作概括性的 引申,译成意义抽象的词。例如,将“之乎者也”译 成“literary jargons”或 “pe’dantic jargons”就是一种 词义抽象化的处理。现代英语常用表示具体形象的词 指代一种属性、一种概念或一个事物,翻译时宜作抽 象化的处理,使译文更加自然流畅。
Brain drain has been Kangding’s No.1 concern; as a matter of fact, it has been an epidemic in this area. 译:人才外流一直是康定的头号问题,实际上,它已 经成为那一地区带普遍性的严峻问题。 析:brain 由“头脑”抽象化为“人才”,concern 由 “关心的事情”抽象化为“问题”,epidemic 由“流 行病”抽象化为“带普遍性的严峻问题”。
词义的引申的概念

词义的引申的概念词义的引申是指在特定语境中,词语的本义经过人们的想象、联想、比喻、拓展等手段产生了新的含义。
引申可以让语言表达更加生动、丰富,使词语具有更强的表达力和感染力。
以下将详细介绍词义的引申的概念。
首先,词义的引申是一种由内涵拓展的过程。
词语的原义通常是由语境、词根、音韵等因素所决定的,因此,引申是在原有词义的基础上进行的。
引申不是简单地将词义扩大或缩小,而是通过联想、比喻等手段赋予词语新的含义。
例如,“树”原义指的是植物,但这个词也可以引申为表示家庭的“家谱”,这种引申是通过比喻的方式进行的。
其次,词义的引申是单词在语言交流中的一种表达策略。
在生活中,人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新的事物、概念或情感,此时,人们需要使用已有的词语进行表达。
而这些新的事物、概念或情感往往与原有的词义不完全吻合,因此,人们通过引申的方式赋予词语新的含义,以适应交流的需要。
例如,苹果公司生产的一种称为“iPhone”的智能手机,iPhone最初的含义是指一个品牌的产品,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iPhone逐渐成为所有手机的代名词,这种引申使得iPhone在语言交流中具有了更广泛的应用。
引申还可以使得词语的含义更加具体、精准。
有时候,原有的词义可能过于抽象或模糊,难以准确地表达某个概念或意思。
通过引申,词语可以得到具象化,具有更直观、贴切的形象。
例如,汉字“云”最初的含义是指天空中的云朵,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云”逐渐引申为指代互联网上的信息存储和处理系统,这种引申让人们更容易理解互联网的本质。
词义的引申还可以体现人类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人类的思维过程中,人们会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和想象力进行联想、比喻等操作,从而创造出新的含义。
词义的引申正是这种创造性思维的体现。
例如,“鸡”原义是指一种鸟类,但是人们将“鸡”与懦弱、胆小等特质进行比较,从而引申出“鸡”表示胆小、不敢面对困难的含义,这种引申来源于人们的联想和比喻。
最后,词义的引申是语言发展的必然产物。
词义的确定以及引申-抽象化与具体化 xzb

Over the past hundred odd years, the Chinese people have gone through storm and stress, and in the course of vigorous struggle they have accomplished a great historic transformation.
词义的确定和引申—抽象化与具体化
1.词义的确定
英汉翻译是快速提高英语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但英语单词普遍存在一词多义、 一词多类的现象,这给英汉翻译造成了极大的困扰。其中语境在词义确定的过 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确定词义的过程中,英语学习者应该充分考虑原 文所涉及的语法、上下文、背景知识和逻辑常识等因素。 在英汉翻译的过程中,词义的确定一直都是学习的难点之一。 翻译是运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内容忠实而通顺地重新表达出来的 活动,通过源语(source language)到目标语(target language)两种语言 形式的有效转换达到交流思想的目的。大体可分为理解、表达和校核三个阶段。 词义包括语法意义和词汇意义两种,其中词汇意义又分为概念意义(即词典对 词下的定义)和关联意义(包括内涵意义、文体意义、情感意义和搭配意义)。 词义的确定一直以来都是英汉翻译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话题,因为英语和汉语一 样都有一词多义、一词多类的现象。 例如:1. He likes English and mathematics. 2.Do as you like. 3Like charges rebel; unlike charges attract. 4.Very like, he will come tomorrow. 5.Like knows like. 6.He looks like an American. 7.I hope I can speak Putonghua like you do 以上诸例中,like可以分别用作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形容词、副词、名词、 介词和连词,其词义也不尽相同。
词义的引申ppt课件

史密斯先生可以当个好秘书,因为他守口如瓶。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修辞引申
A large segment of mankind turns to untrammeled (自由自在)nature as a last refuge from encroaching (侵占,蚕 食)technology.
许多人都想向往回归自然,作为他们躲避现代技 术侵害的世外桃源。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a fly in the ointment(药膏) 一只老鼠坏了一锅汤 you can’t make bricks without straw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坯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Passion was to go to sleep in the presence of Mrs. General and blood was to change to milk and water.
商业中所有的服务——诸如礼品包装、送货以及 赊帐——都有相应的成本,而这些成本要靠较高
的价格来弥补。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2. 语用引申
定义:把原文里的弦外之音(implication)补译出 来,就属于语用学引申的手法。
古代汉语词义引申

“焦”的詞義引申關
係
①捲曲
②黃黑色
③燒焦的气味
④ 脆、酥
本義:火燒黑 ⑤乾枯、乾燥
⑥鍋巴
煩躁、著急
2、詞義引申的主要方式
一般從兩個角度來探討詞義引申的方式: 從引申義與本義的關係角度:①直接引申;
間接引申
由上述引申圖可以看出:本義同間接引申義之間的關係, 是一種以本義爲起點、以直接引申義爲第二環節、沿著綫 型序列一層一層引申下去的傳遞關係。
連鎖式引申
“約”的詞義:
(1)捆縛。《說文·糸部》:“約,纏縛也。” 《戰國策·齊策》:“魯連乃為書,約之以射 城中。”
(2)套車。《戰國策·趙策四》:“於是為長安 君約車百乘,質於齊。”
②間接引申。 從本義與引申義所表示的內容角度:①由具
體到抽象;②由個別到一般;③由實詞到虛 詞。
直接引申與間接引申
所謂直接引申,指引申義是從本義直接派生 出來的,引申義與本義發生直接關係。
所謂間接引申,指引申義是由直接引申義再 引申出來的,即前人所講的“展轉爲他訓”, 引申義和本義不發生直接關係,只發生間接 關係。
①物體燒焦後,其外形往往捲縮不平,由此引申出 “捲曲”義。《戰國策·魏策四》:“衣焦不申 (伸),頭塵不去。”吳師道補注:“焦,捲也。”
②物體燒焦後,其顔色一般呈黃黑色,由此引申出 “黃黑色”之義。南朝梁陶弘景《真誥》卷二: “心悲則面焦,腦滅則髪素(白)。”
③物體燒焦後,其氣味特殊,由此引申出“燒糊的氣 味”之義。《禮記·月令》:“其味(味道)苦, 其臭(xiù,气味)焦。”鄭玄注:“火之臭味也, 凡苦焦者皆屬焉。”
词的本义、引申义

2、探求本义的途径
(1)必须依据字形分析
前面我们讲古代汉语词汇的时候讲过,古代汉 语单音词占优势,多义词主要也是单音词,一个 汉字在大多数情况下就是密切 的关系,特别是该字的早期形体,为探求词的本 义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因此,历来的文字学 家都把分析字形作为探求词的本义最常用、最基 本的方法。
雄、雌:本义指雄鸟和雌鸟,专指鸟类而言。《说文》:“雄, 鸟父也。雌,鸟母也。”例:谁知鸟之雌雄。(《诗经· 小 雅· 正月》)引申为泛指所有动物,例: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 是雄雌?(《木兰辞》) “江”、“河”本来专指长江、黄河,后来引申泛指河流。 “匠”由专指木匠引申为泛指工匠。都是由个别到一般的引申。
在探求词的本义时必须依据古文字 形,如莫 、朝 、射 等字,只有 依据古文形体,才能准确地把握本义, 否则容易产生混淆。
许慎的《说文解字》从字形来探求本义, 它是我国这方面一部最早又最系统的著作。虽 然,所分析的字义,并不都是本义,还有些字 分析错了,但至今对我们分析和了解词的本义 仍然有很大的作用。
③由实词到虚词。如:
以:本义为任用、使用,是动词。
例: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屈原《涉江》)
后引申虚化为介词,意思为凭、用等。例: 以家量贷,而以公量收之。(左传)
4、引申义的读音和书写形式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通常是用一个字来表 示的,读音也相同。值得注意的是,有些词在 词义引申之后改变了读音。 说(shuō) 由陈述、解说引申为劝说、 说服,改读(shuì ) 语(yǔ) 由言语、说话引申为告诉,改 读(yù)。 有的后来还为引申义另外造了新字。 解(jiě) 由分割、分解引申为松懈、懈 怠,改读(xiè),并造了“懈”字。 弟(dì ) 由弟弟引申为尊敬、顺从兄长, 改读(tì ),后来造了“悌”字。
第二节: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2.考究语音
例1: 策 从竹、朿(cì )声 。 朿,“刺”的本字(初文),木刺。 策,竹刺,竹条。《说文》:“策,马棰 也。” 贾谊《过秦论》:“振长策而御于内。”
例2: 牯
从牛、古声。 羖,公羊 。 豭(jiā;叚,古音“古”),公猪。 麚(jiā),公鹿。 牯——公牛。 《正字通· 牛部》:“牯,俗呼牡牛曰牯。”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发生、发展、发动、发现、打发
注意: (1)词的本义并非一定是词的原始意义。 (2)词的本义也不一定是常用义。 例1: 字——生孩子 《说文》:“字,乳也。” 《广雅· 释诂》:“字,生也。” 文字、名字
例2: 而——腮边胡子 连词(假借)
(二)词的引申义
1.定义: 从词的本义出发而延伸发展出来的意义。 本义是引申义的根据,引申义是本义的 发展。 引申义造成一词多义的现象。
③担子。 《礼记· 王制》:“轻任并,重任分, 班白不提挈(qiè)。” ④责任、任务。 《孟子· 告子下》:“故天将 降大任于是人也。” ⑤委任、任用。 《韩非子· 外储说上》:“举 贤而任之。” ⑥听凭。苏轼《定风波》词:“一蓑烟雨任平 生。”
(三)考察词的本义的方法
1.分析字形 例1: 州 甲骨文作 、 ,像水中小岛之形。 《说文》:“水中可居曰州。” 本义——水中的陆地 例2: 斤 甲骨文作 、 ,像斧子。本义— —砍伐树木的工具。 《孟子· 梁惠王上》:“斧斤以时入山林, 材木不可胜用也。”
(2)颜色 素: 本义——未染色的丝织品。《孟子· 滕文公 上》:“冠素。” 白色。《诗经· 召南· 羔羊》:“羔羊之皮, 素丝五紽(tuó)。” 白、空。《诗经· 魏风· 伐檀》:“彼君子兮, 不素餐兮。” 朴素。《淮南子· 本经》:“其心愉而不伪, 其事素而不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詞義引申義,由引伸義再遞 相引申下去的引申方式。 題:《說文· 頁部》:“題,額也,從‘頁’,‘是’ 聲。”本義是額頭。如《楚辭· 招魂》:“鵰題黑 齒。”引申為物體的前耑。如《孟子· 盡心下》: “堂高數仞,榱(cuī)題數尺。”又引申為題目。 如《宋史· 晏殊傳》:“臣嘗私習此賦,請試他 題。”故“題”的義項引申關繫如下: 額頭 前 耑 題目 習:《說文· 習部》:“習,數飛也。”本義是鳥反 覆練習飛翔。如《禮記· 月令》:“鷹乃學習。” 引申為複習、練習。又引申為熟悉、通曉。《戰國 策· 馮諼客孟嘗君》:“誰習會計,能為文收責於 辪者乎?”又引申為習慣。如王安石《達司馬諫議
詞義引申 規律
詞義引申規律:引申就其個別階段來說, 是由一個義項延伸發展出另一個與之有關的 新義項。引申規律指的是甲乙兩個義項彼此 相關或甲乙兩個同源詞之間意義相通的規律。 引申規律主要有:
(一)時空的引申:表示時間、頻率、速度的 意義,常常與表示空間、密度的意義相關。 如“間”的本義為“縫隙”,特點是空間距 離狹小,引申為 “時間短”,如“有間”。 “朝”既有“朝廷”義,又有“早晨”義。 “緩”由時間長、緩慢義,引申為“地域寬 緩”。“時”表時間,而它的派生詞“塒、 蒔”都能表示空間義。
(四)施受的引申:古漢語施受同詞的現 象非常普遍,很多動詞兼有施、受二義。 如“享”既是“享獻”,又是“享受”。 如《汉书· 司马相如传下》:“ 康居、西 域 ,重譯納貢,稽首來享。” 颜师古 注:“享,獻也,獻其國珍也。”“乞” 既是“施予”,又是“求告別人給予”, 如《汉书· 朱买臣传》:“妻自經死, 買 臣乞其夫錢,令葬。” 《左传· 定公二 年》:“ 邾莊公與夷射姑 飲酒,私出。 閽乞肉焉,奪之杖以敲之。”
“朝”的各義項之引申关系
一日 早晨 朝見 初 朝向 朝廷 朝代 聚會 拜見
2.輻射式引申:以詞的某一個意義為中心,呈輻 射狀派生出多個義項的引申方式。如下: 引:《說文· 弓部》:“開弓也。”本義為開弓。 如《莊子· 田子方》:“列禦寇為伯昏無人射, 引之盈貫。”由于開弓要拉長弓絃,又引申為 拉長、伸長。如《左傳· 成公十三年》:“我君 景公引領西望。”由于開弓要引導箭的方嚮, 又引申為引導、率領。如《史記· 秦始皇本紀》: “引兵慾攻秦。”由于開弓要向後拉弓,又引 申為后退、退卻。如《戰國策·魯仲連不稱 帝》:“秦軍引而去。”由于開弓要拿弓箭, 又引申為取過來。《戰國策· 齊策二》:“引酒 且飲之。”
(七)同所的引申:事物與它所具有的形狀, 或同一事物上共存的形狀,可以共名或同源。 (1)物與狀相關:如“橫”是門閂,因其橫 直,所以引申為“橫竪”的“樹”。“孔” 是中空的,所以由“空”派生的。“灣”是 水的迂曲處,所以由“彎”引申的。 (2)狀與狀相關:如“次”的本義是“帳 篷”,帳篷是為停歇休息而備的,所以“次” 有“駐紥、停止”義,同時帳篷又是臨時搭 置,與正式宮殿比,是草草而成,不是精心 建築的,因此,“次”又有“差次”義。
(二)因果的引申:作為原因的事物與作為結果的 事物意義往往相通,如“厭”有“飽”義,如 《汉书· 鲍宣传》:“今貧民菜食不厭,衣又穿空, 父子夫婦不能相保,誠可爲酸鼻。” 颜师古 注: “厭,飽足也。”因“飽”而“滿足”,如《左 传· 僖公三十年》:“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 , 又欲肆其西封。”又因“過飽”而“嫌惡、討 厭”。如《论语· 宪问》:“夫子時然後言,人不 厭其言。”“屬”義“連接”而“隷屬”。汉王 充《论衡· 说日》:“臨大澤之濱,望四邊之地與 天屬,其實不屬,遠若屬矣。” 《庄子· 德充符》: “眇乎小哉,所以屬於人!”“斷”是“斷裂”, 因“斷裂”而使物成為“片段”,“段、斷”同
六.詞義引申的類型
延長、伸長 取過來 開弓 引導、率領
后退、退卻
3.綜合式引申:鏈鎖式和輻射式引申交錯在一起的引 申。 朝:《說文· 倝(gàn)部》:“朝,旦也。”本義是 早晨。《論語· 里仁》:“朝聞道,夕死可矣。”大 臣在早晨朝見國君,引申為朝見。《左传· 成公十二 年》:“百官承事,朝而不夕。” 孔颖达 疏:“旦 見君謂之朝。”朝見有場所,引申為朝廷。《史 記·蕭相國世傢》:“賜帶劒履上殿,入朝不趨。” 朝廷存在的時間,引申為朝代。 由朝的“早晨”義,引申為“朝見”外,還可引申為 “一日、一整天”。《孟子· 告子下》:“雖與之天 下,不能一朝居也。”因為早晨是一天的開始,所 以還可以引申為初。《荀子· 禮論》:“然后月朝卜
(三)動靜的引申:動態與靜態相關,主要有: (1)動作與其所産生的狀態和事物相關,前者是 動詞后者是形容詞。如“習”本義是“鳥學飛時 多次練習,即數飛”,多次重複練習,産生的狀 態是“熟悉、習慣”。“會”是“聚合”,许多 人聚合即成“會議、盟會”; (2)工具和使用它的動作相關,前者是名詞,后 者是動詞。如“柄”是“把柄”,持柄的動作叫 “秉”,“柄、秉”同源。“鼓”是樂器,引申 為擊鼓的動作。又如:右—佑—祐,左—佐 (3)物件與專門施於它的動作有關。如“耳”派 生出割耳的刑罰“刵”,“魚”派生出捕魚的勞 動“漁”等。
另外,就“朝見”的意義來說,除引申為 朝廷外還可引申為拜見,因為朝見國君 需要行拜見禮。《史记· 孟子荀卿列传》: “ 齊威王 、宣王用 孫子、田忌之徒, 而諸侯東面朝齊 。”還可以引申為聚會, 因大臣來朝見國君的時候,也是聚會的 時候。《逸周书· 大匡》:“王乃召冢卿 三老、三吏、大夫,百執事之人,朝于 大庭。”還可引申為朝向,因为朝见国 君时,君臣的位置有别,国君面南背北, 臣面北背南。 “朝”的各義項之引申关系如下:
(五)正反引申:在客觀現實中,兩個相反的現 象和兩個對立的事物常常相關,因而正反義同 詞與正反義同源的現象多見。如“副”有“分 割”義,又有“合並”義,。《诗· 大雅· 生 民》:“不坼不副,無災無害。” 陆德明 《释文》:“副,孚逼反,《説文》云:分也。 《字林》云:判也。”段玉裁曰:“副之則一 物成二,因仍謂之副,因之凡分而合者皆謂之 副。”即“符”義。又如“亂”本義是“治 絲”,絲由紊亂而整理成條理,所以“亂”兼 有“紊”與“治”義。《书· 顾命》:“其能而 亂四方。” 蔡沈 注:“而,如;亂,治也。” 又如“被(披)”源于“皮”,有“表皮”之 義,表皮覆蓋在物件上將全物掩蓋,而表皮本 身卻露在外,因“被”有“覆蓋”和“現露”
(六)同狀的引申:不同事物的外部(包 括形狀、性能、功用等等)相似,可以 共名或同源。如“題”是人或動物的額, 文章的命名總是在最前,如額之顯要, 所以也稱為“題”。“管”是一種樂器, 古代的鈅匙與其相似,所以也稱為 “管”。酒器的形狀似爵(雀)而稱為 “爵”。“聰”,耳力好,知識容易進 入,智力通達。“窗”,光綫容易進入, 陽光“聰、窗”同源。比喻義一般是這 類引申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