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疗法时常用补液溶液
液体疗法时常用补液溶液

2.补充继续损失量
定量:根据患儿继续损失量的多少来补 :腹泻患儿约为10-30ml/Kg.d
定性:一般用1/3-1/2张液体。 定速:与生理需要量一起在12-24h内均
匀静滴。
3.补充生理需要量
定量:能进食者,不另补,否则按6080ml/Kg.d量补。
定性:一般用1/5-1/4张液体,同时注 意补钾等。
小儿液体疗法
三 液体疗法时常用补液溶液
(一)非电解质溶液
临床常用5%或10%GS属无张力溶液
(二)电解质溶液
等渗液:包括NS、5%GNS、1.4% NaHCO3、1.87%乳酸钠、2:1等张含钠 液等
高渗液:10%NaCl、5% NaHCO3、 11.4%乳酸钠
(三)几种常用溶液的配制
2:1等张含钠液: 2份生理盐水:1份 1.4%碳酸氢钠
定速:与继续损失量一起在12-24h内均 匀静滴。
4.纠正酸中毒
有作血气分析者,可按公式: 补碱mmol数 =(18-所测CO2CPmmol/L)×0.6×体重, 即每提高CO2CP 1mmol/L,需补5%NaHCO3
1ml/Kg
无条件作血气分析,可按3-5ml/Kg.次补 5%NaHCO3。
1.补充累积损失量
定量:约为总量的1/2-2/3,即轻度 50ml/Kg、中度50-100ml/Kg、重度 100-120ml/Kg。
定性:等渗脱水补1/2张液、低渗脱水 补2/3张液、高渗脱水补1/3张液。
定速:低渗性脱水6-8h、等渗性脱水810h滴完,高渗性脱水补液速度宜慢, 应在10h以上。
ORS机理
2%葡萄糖浓度有利于促进Na+和 水的吸收,含有一定量的钾和碳酸 氢根,可补充钾和纠正酸中毒。
液体疗法

几个概念
晶体渗透压:血浆的渗透压主要来自溶
解于其中的晶体物质,特别是电解质, 称为晶体渗透压。 胶体渗透压主要由蛋白质分子构成,其 中,血浆白蛋白分子量较小,数目较多 (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常决 定血浆胶体渗透压的大小。
几个概念
等渗溶液: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
称为等渗溶液(如0.9%NaCI溶液). 高于或低于血浆渗透压的则相应地称为 高渗或低渗溶液。
补液速度
扩容阶段: 对重度脱水有循环障碍者。 • 目的:快速补充循环血量和恢复或改善肾功能 • 液体:用2:1等张含钠液或1.4%碳酸氢钠 20ml/kg,总量不超过 300ml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速度: 30~60分钟内静脉注入;
补充累积损失量
扩容后或不需要扩容者从本阶段开始,目的 是在8~12小时内纠正脱水。
口服补液疗法
注意事项:
– ORS含K+ 20mmol/L(0.15%):若低钾, 需额外补钾; – ORS中HCO3- 30mmol/L :若存在酸中毒 ,需额外纠酸; –病毒性肠炎时:应稀释使用,以免电解质 过量;因病毒性肠炎大便Na+低(50mmol/L ),而ORS中Na+ 90mmol/L;
4:3:2液 (2/3张)
4
3
6 2
2
1
500
500 500
20
10 15
33
16
2:6:1液(1/3张) 2 1:2液 (1/3张) 1
1:4液 (1/5张)
生理维持液 (1/3张)
1
4
500
9
1
4
500
9
液体疗法的计算好方法

液体疗法的计算好方法医学文章2009-04-19 08:20:38 阅读1094 评论5 字号:大中小液体疗法的计算好方法小儿液体疗法小儿各器官发育尚未成熟,对体液的调节能力不如成人,年龄小的婴儿细胞外液相对较成人多,对脱水的耐受能力亦差,因此重视及掌握小儿液体疗法是非常必要的。
临床工作中常要用各种混合液来配制小儿混合液,如何准确、快捷配制如各种张力混合液是进行曲液体疗法的关键。
下面主要介绍小儿常用各种张力混合液的简便制方法。
一、小儿体液分布代谢特点1、小儿体液主要分布在细胞外,年龄越小,细胞间质分布液体越多,对脱水的耐受力越差,尤其是新生儿。
2、小儿肾脏的调节能力差于成人,输入过多的无张力液体及过多的等张液体则引起水中毒或高渗性脱水。
因此小儿脱水时常用1/5张至2/3张各种混合液。
3、小儿液体还经皮肤、呼吸道、消化道额外丢失,因为小儿呼吸频率快,消化道屏障功能差,皮肤相对面积大,因此,患病小儿要重视各系统丢失体液特点,用时补充附合该系统特点的液体。
二、常用溶液1、电解质溶液A 、生理盐水:0.9%N S,为等渗液。
作用:①抗休克(20~30ml/kg);②某药物溶媒;③纠正低钠血症;④与G S或1.4%S B配制混合液。
10%N S是高渗液,不能直接静脉使用,临床用于代替N S配制混合液。
B、1.4%S B;等渗液作用:①抗休克,纠酸,与N S配成2:1等张含钠液20ml/kg;②与N S或G S配制成混合液(如4:3:2,3:2:1。
液)5%S B为高渗液,一般不能直接用于静注,主要用于代替1.4%S B配制混合液(如4:3:2,3:2:1液)。
C、Kcl:0.2~0.3%Kcl可静脉使用,用于纠正低钾血症。
每100ml混合液中可最多加3ml的10%Kcl。
补钾注意:①每日补钾一般为2~3ml/kg。
日②静脉使用时溶液中Kcl浓度小于0.3%③补钾速度不能太快,每日静脉补钾时间大于4~6小时。
[修订]小儿液体疗法的补液原则
![[修订]小儿液体疗法的补液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f386bf7c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d4.png)
小儿液体疗法的补液原则总原则:三定,三先及两补第一天补液计划:三定:定量定性定速①定量=累计损失量+继续损失量+生理需要量轻度缺水:90~120ml/kg中度缺水:120~150ml/kg重度缺水:150~180ml/kg②定性等渗性缺水——1/2张含钠液(2:3:1)低渗性缺水——2/3张含钠液(4:3:2)高渗性缺水——1/3张含钠液(2:6:1)③定速主要决定于脱水程度和大便量,三个阶段。
三先:三个阶段(先盐后糖,先浓后淡,先快后慢)1)扩容阶段:重度脱水伴循环障碍者,用2:1等张含钠液 20ml/kg,30~60分内静脉推注或快速滴注。
2)以补充累积丢失量为主的阶段:若无微循环障碍,补液从此阶段开始,如以扩容,累积丢失量应减去扩容量。
累积量=总量÷2-扩容量 8~12小时滴入,8~10ml/kg.h3)维持补液阶段:余量于16~18小时或5ml/kg.h输注④纠正酸中毒:重度酸中毒可用5%NaHCO3:3-5ml/kg,提高HCO3- 5mmol/L粗略计算。
血气测定计算:5%NaHCO3 (ml)=(-BE)×0.5×体重;稀释成1.4%的溶液(1ml 5%NaHCO3 =3.5ml 1.4%)。
以上均半量给予。
两补:1)补钾:见尿补钾,浓度低于0.3%, 0.15~0.3g/kg.日。
需4~6天。
2)补钙,补镁:补液过程中出现抽风,先补钙,若无效,再补镁。
补钙:10%葡萄糖酸钙1-2ml/kg;补镁:25%硫酸镁0.1mg/kg/次,q6h第二天及以后的补液一、脱水及电解质已纠正1)溶液的定量:生理需要量,继续丢失量,补钾及供给热量。
一般为口服,病重或不能口服者静脉补液。
2)溶液的定性:生理需要量: 60~80ml/kg,用1/5张;继续丢失量:丢多少补多少,用1/2~1/3张。
二者加起来1/3~1/4张,12~24小时均匀静滴。
儿科常用液体的组成及张力1:1液1/2张0.9%氯化钠50ml;5%或10%葡萄糖50ml1:2液1/3张0.9%氯化钠35ml;5%或10%葡萄糖65ml1:4液1/5张0.9%氯化钠20ml;5%或10%葡萄糖80ml2:3:1液1/2张0.9%氯化钠33ml;5%或10%葡萄糖50ml;1.4%碳酸氢钠/1.87%乳酸钠17ml4:3:2液2/3张0.9%氯化钠45ml;5%或10%葡萄糖33ml;1.4%碳酸氢钠/1.87%乳酸钠22ml2:1液1张0.9%氯化钠65ml;1.4%碳酸氢钠/1.87%乳酸钠35ml。
液体疗法

钾在体内分布异常;
各种原因的碱中毒。
低钾血症 2.临床特点:
(1)神经肌肉(兴奋性降低):
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呼吸变浅或呼吸麻痹; 腹胀,肠麻痹,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2)心血管:心律紊乱、心肌收缩力降低、血压降低、 心力衰竭; 心电图改变-T波低平,出现U波,Q-T间期 ST段下降;
(3)肾损害:肾浓缩功能下降,多尿,碱中毒 长期低钾 -肾单位硬化、间质纤维化 生长激素分泌减少
混合溶液
溶液
常用混合溶液的成分
成分比例 NS 10%GS 1 3 1 1.4%NB
1:1 液 (1/2张) 2:3:1液 (1/2张)
1 2
4:3:2液 (2/3张)
1:2液 (1/3张) 1:4液 (1/5张)
4
1 1
3
2 4
2
2:1 等张含钠液
2
1
口服补液盐 Oral rehydration salt (ORS)
代谢性酸中毒
3. 临床特点
轻度:症状不明显,仅呼吸稍快。
重度:
精神不振,烦躁不安,嗜睡,昏迷;
呼吸深快, 口唇樱红; 恶心,呕吐。 呼气凉; 呼出气有酮味;
水与电解质平衡失调
脱水 代谢性酸中毒 低钾血症 低钙、低镁血症
低钾血症
血清K+<3.5mmol/L (3.5-5.5 mmol/L) 1.原因: 呕吐、腹泻丢失大量含钾的胃肠液; 进食少,入量不足; 肾脏排出过多;
低钙、低镁血症
低钙血症:血清 Ca+ +﹤1.75mmol/L
正常血清 Ca+
低镁血症:Mg+ 原因: 进食少,小肠吸收不良
+
+
液体疗法

第二步补累积损失量700ml的4:3:2液, 700/9=77.7-80,80×4=320ml盐, 80×3=240糖,80×2=160碱 (1.4%NaHCO3)相当于160/4=40ml 5%NaHCO3和160-40=120mlGS 7小时左右入
第三步补继续损失量和生理需要量1800210-700=890-900ml的1/3张液, 900/3=300,300×2=600糖, 300×1=300ml盐, 16小时左右入
非电解质溶液:5%葡萄糖溶液 10%葡萄糖溶液 电解质溶液:0.9%氯化钠溶液,10%NaCl 复方氯化钠溶液(Ringer) 碱性溶液:5% NaHCO3 11.2% NaL 10%KCl 混合液
液体张力
等张液:溶液的渗透压接近血浆.
等张含钠液:1000ml内含钠150mmol
1/2张含钠液:1000ml内含钠75mmol
脉搏
血压 ART时间 肢端
稍增快
正常 正常 温暖
增快
正常或稍降 2秒左右 稍凉
明显增快,弱
降低 >3秒 凉、湿
精神
正常
萎靡-嗜睡
Hale Waihona Puke 嗜睡-昏迷液体疗法注意事项
新生儿:适当减少液体和电解质 重度营养不良:适当减少液体量;滴速 宜慢;浓度以2/3~1/2张为妥; 建议补充 10%葡萄糖和/或血浆。
65
成人
40 ~45
10 ~15
5
55 ~60
二、小儿体液中电解质成分
◆小儿体液中电解质的组成与成人相似。
细胞外液: Na+、Cl-、Hco3细胞内液: K+、Mg、Hpo4= 蛋白质
儿童液体疗法

(3)补充生理需要量
定补液量(定量) 60-80ml/kg/日 定补液成分(定性) 1/3-1/5张 定补液的速度(定速)在补完累积损失量后的12-16h匀
速滴入(5ml/kg/h)
根据上述三方面的需要计算第一日所用的液体量 轻度脱水为100-120ml/kg 中度脱水为120-150ml/kg 重度脱水为150-180ml/kg
定量(此阶段包含在累计损失量) : 9×20ml=180ml
定性:(2:1液)等张液体180ml。
} 5%葡萄糖 152ml
10% 生理盐水11ml 5%碳酸氢钠17mL 定速:30分钟-1小时完成
张力的换算
5%碳酸氢钠 1.4%碳酸氢钠
1ml 3.5ml
?
60mL ?=mL
10%氯化钠 0.9%氯化钠
定性:1/5张液体约1000ml。
} } 5%葡萄糖500ml
10%生理盐水10ml
5%葡萄糖500ml 10%生理盐水10ml
定速:后12-16小时匀速滴入
张力的换算
10%氯化钠 0.9%氯化钠
1ml 11ml
? 100mL ?=mL
关于第二日及其以后的补液问题
一般经第一天输液后,脱水及电解质紊乱应能纠正, 故第二日及其以后的补液应根据腹泻、呕吐等症状而定。 脱水已纠正者仅补继续损失和生理消耗,情况好者可改口 服补液;若病情严重或脱水仍未纠正者,应当重新估计, 重新补充。
有关补液的问题总结
制定补液方案前,要判断出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的程度和性质。补液中 要求做到:
补其所失、纠其所偏、供其所需。 缺什么,补什么; 缺多少,补多少。 补液的基本原则是:“三定”“三量” “三先” “三见” 密切观察 ,随时调
实用外科补液原则教程

• 补液顺序:先扩容,后调整电解质 和酸碱平衡;扩容时,先晶体后胶 体
• 补液速度:先快后慢
水钠代谢失衡
• (1)脱水 • ①等渗性脱水 水↓↓~钠↓↓ • ②低渗性脱水 水↓~钠↓↓ • ③高渗性脱水 水↓↓~钠↓
• 等渗性脱水
• 外科临床最常见,水和钠成比例地丧失,常见病因:消化液的 急性丧失,如肠瘘、大量呕吐
(二)已经丧失量:发病至今的累计损失量。
• 对已有脉搏细速和血压下降等症状者,表示细 胞外液的丧失量已达体重的5%。
• 按成年男子体重60kg计算,则需约3000ml液体 。
• 血容量不足表现不明显者,可按½~⅓,即 1500ml~2000ml。
• (三)继续损失量:即额外丢失量 (日失量),指在治疗过程中每日 继续丢失的体液量,如呕吐、腹泻 、胃肠吸引、体腔引流、气管切开 、高热、出汗等丢失的体液。
• 补钠量计算 • 需补钠量(mmol)=(血钠正常值-血钠测
得值)×体重(kg)×0.6(女性为0.5) • 举例:女性病人,体重60kg,血钠浓度
130mmol/L。 • 补钠量=(142-130)×60×0.5=360mmol • 以17mmolNa+相当于1g钠盐计算,补氯化
钠量约21g。
• 补钠量21g,当天先补1/2量,即10.5g,加每天正常 需要量4.5g,共计15g氯化钠。
高钾血症
• 血清钾>5.5mmol/L • 常见原因:进入体内的钾量太多,如补
钾过多、大量输入保存期较长的库血; 排钾障碍:肾功能不全;组织释放:溶 血、组织损伤。 • 临床表现:肌肉乏力、室颤、心博骤停 、T波高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