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仰望地球之巅
湘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7仰望地球之巅》课件

1. 看看文中写了作者几次仰望珠峰, 分别是在什么时候?每次都看见了 什么样的美景? 2.文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我会读
yè diān péng 拜谒 山巅 大鹏 ǎi wéi é 帷幕 巍峨 雾霭
多音字 露 lù 露水 暴露 lòu 露脸 露怯 没 méi 没有 没事 mò 淹没 埋没
课件PPT
我会写 谒(拜谒) 巅(山巅) 鹏(大鹏) 帷(帷幕) 峨(巍峨) 霭(雾霭)
重点词语 帷幕: 挂在屋子里或在舞台上的遮挡 用的幕,本文指暮色。
拜谒:拜见,拜访。
糟蹋 : 损坏。
垂头丧气 :形容情绪低落、失望懊丧 的神情。 兴风作浪:比喻挑起事端或进行破坏 活动。 心灰意冷:灰心丧气,意志消沉。
早晨 太阳还没露脸,峰顶早已抹上一片 金黄。阳光下,万年积雪反射出道道光 芒。这时的珠峰,就像顶上一颗巨大的 宝石,闪烁着万道金光。 主要描写珠峰在雾海和阳光中的美。
2.文中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表达了作者对珠穆朗玛峰、对大自 然的无限热爱之情。
仰 望 地 球 之 巅
白天—瞬息万变 晚上—晚霞灿烂 早晨—雾霭弥漫
作为华夏子孙的每一个中国人都会 为有这么巍峨壮丽、气势磅礴的珠峰而 感到无比自豪,无比骄傲,我们热爱珠 峰,热爱祖国,热爱美丽神奇的大自然。
课件PPT
1.给画横线的字注音。 拜谒(yè √ jié) 涌去(yǒnɡ √ yǐn) 牧民(mù √ mò) 帷幕(wéi √ zhù) 展翅(cìchì √) 山峦(liàn luán √ )
1.看看文中写了作者几次仰望珠峰, 分别是在什么时候? 每次都看见了什么样的美景? 三次
白天 就在选择角度的一瞬间,旗云由西向 东飞走了,山下一团团棉絮般的云朵向 山尖涌去。不一会儿,峰顶隐没在云朵 里,大家不得不垂头丧气地放下相机。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登上地球之巅》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登上地球之巅》课后练习题(附答案)基础训练1.给下列红色字注音。
A.冰镐()镶有()滞留()B.砭骨()履践()迸散()C.挣扎()轮廓()窒息()D.匍匐()崔巍()颤栗()2.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潦绕凄励养精畜锐B.峰颠泛骨斩钉结铁C.瑰丽辩认一口同声D,俯跌携带横亘绵长3.下列红色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养精蓄锐(勇气)体力不济(补益)B.情不自禁(受不住)异口同声(相同)C.勇往直前(去)拾金不昧(隐瞒)D.临危不惧(遇到)流芳百世(美名)4.造词填空。
(1)他用双手____________进岩缝,脚尖____________尖着岩面,使出全身力量____________地上升。
A.伸踩一点一点B.插蹬一点一点C.抓踩一寸一寸D.插蹬一寸一寸(2)即使有完美的体格,旺盛的精力,假如他的____________不足以忍受砭骨的大冰雪,____________不敢履践悬岩的边沿,____________不能在死一样的昏睡病袭时奋勇前进,他仍将不能到达顶峰。
A.意志B.勇气C.神经5.表达方式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5月24日清晨,阳光灿烂,珠穆朗玛尖锥形的顶峰耸立在蓝天之上,朵朵白云在山岭间缭绕不散。
B.举目四望,朦胧的夜色中,珠穆朗玛峰山区群峰的座座黑影,都匍匐在他们脚下。
现在,他们三人的头顶上,只有闪闪发光的星斗,再也找不到任何可以攀登的山岩了。
C.夜更深沉,山上山下到处是一片漆黑,只有点点星光在空中闪耀。
珠穆朗玛峰的黑影在他们面前开始普通得非常低矮了。
D.突击队员们走了大约两个钟头,才上升了约七十米。
6.续写,使之构成排比句式。
人是在挑战极限中成长。
攀登过绝顶的高峰,才知坎坷的渺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查阅资料,用简明的语言说明珠穆朗玛峰是怎样形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高训练夜色浓重,珠穆朗玛峰山岭间朦胧一片,只有顶峰还露出隐约的(),王富洲、屈银花和贡布三人匍匐在地上,依靠着星光和反照的雪光辨认路途,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巨大努力。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23.《登上地球之巅》课件(74张PPT)

b.他的身上体现着登山英雄们的精神风 貌——意志、毅力、团结、牺牲等; c.使事件叙述有详有略,用典型事件来表 现人物; d.他在整个攀登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
文章集中写了王连满哪些事例?你觉得 王连满是怎样一个人?王连满对于三名队员 成功登顶,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⑴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 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本文写了年轻的中国登山队 员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从北坡登 上珠穆朗玛峰巅的壮举,生动地 记述了登山队员们突击顶峰的过 程。
⑵在突击顶峰的过程中,登山队员 们先后遇到了哪些特别的困难?
登顶过程中,登山队员在体 力衰弱的情形下,承受着寒冷、 黑夜和缺氧对生命的严峻考验, 完成了从北坡攀登珠峰的壮举。
命 1.寒冷 的 ——“冒着零下30多摄氏度的 极 这 严寒,在陡滑的岩壁上登攀” 大三 2.黑夜 威者 ——“黑夜,即将成为他们前胁 都 进道路上的第二道难关”、“山上山。 构 下一片漆黑,只有点点星光在天空闪 成 对 耀” 生
3.缺氧 ——“到达8830米左右的地方, 王富洲、屈银华和贡布三人的氧气已
峰冲刺》《西藏十年间》《万里神州驯水记》
《时代的回声》等。
认识三位登顶的英雄
屈 银 华
贡 珠穆朗玛峰风光 布 ( 藏 )
王 富 洲
屈银华 王富洲 在峰顶展示一面飘扬的五星红旗 贡 布 从万米高空俯瞰珠穆朗玛峰
壮观的珠穆朗玛峰北侧
背景资料:
1960年5月,英勇的中国登山健儿从珠穆朗玛峰 北坡成功登顶,书写了世界登山史上的新纪录。郭 超人当时作为随登山队采访的一名记者,直接或间 接地了解到这次登山活动过程中的许多感人故事。 登山成功后,他以最快的速度写成长篇通讯报道 《红旗插上珠穆朗玛峰》并发表。这篇课文就节选 自这篇通讯。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地球之巅的豪情万丈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地球之巅的豪情万丈当我们站在地球的边缘,俯瞰着这广袤无垠的世界,心中涌起的是一种无法言喻的豪情。
那种感觉,仿佛自己能够掌控整个宇宙,能够与天地万物对话。
想象一下,你身处地球之巅,狂风在耳边呼啸,云海在脚下翻腾。
眼前的景象是如此壮观,如此震撼人心。
雪山连绵,冰川纵横,那是大自然最伟大的杰作。
你会感到自己的渺小,同时也会惊叹于人类的勇气和坚韧,能够征服这样的高峰,能够站在这离天空最近的地方。
在这地球之巅,豪情来自于对未知的挑战。
每一步攀登,都是对自我极限的突破。
稀薄的氧气、陡峭的山势、恶劣的气候,这些都无法阻挡勇士们前进的脚步。
他们怀揣着梦想,背负着希望,向着那看似遥不可及的巅峰奋勇前行。
每一次的喘息,每一滴汗水,都是他们豪情的见证。
他们知道,只有超越了自己,才能看到更美的风景,才能感受到那种来自灵魂深处的满足。
豪情也来自于对大自然的敬畏。
站在地球之巅,你会更加深刻地理解大自然的力量。
那雄伟的山脉,那无尽的云海,都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我们在它面前是如此渺小,但我们的勇气和决心却能让我们与它并肩而立。
这种与大自然的交融,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奇迹,也让我们更加珍惜这片美丽的家园。
我们不会因为自己的渺小而自卑,反而会因为能够与大自然和谐共处而感到自豪。
同时,地球之巅的豪情还体现在对人类精神的传承。
从古至今,无数的登山者前赴后继,他们的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只要有梦想,只要有勇气,就没有什么是无法实现的。
这种精神的传承,让我们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时,能够勇往直前,能够坚守自己的信念。
它让我们相信,无论多么艰难的道路,只要我们怀揣着豪情,就一定能够走下去。
在地球之巅,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美丽的风景,更是人类的勇气、坚韧和智慧。
我们感受到的不仅仅是大自然的伟大,更是自己内心深处的力量。
这种力量让我们能够超越自我,能够拥抱未知,能够在这片广袤的天地间留下属于自己的足迹。
2019-2020学年重庆市璧山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

2019-2020学年重庆市璧山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流淌的秋虫清音付秀宏中秋是一个丰收的时令,听秋虫在秋夜里声声鸣叫,仿佛是听孔子讲不舍昼夜,听峨眉山的法师讲解禅心,让我的内心变得阔远,因着秋凉的沉静被洗涤,像似秋空和秋水一样。
中年的我,有几年很是热衷法布尔的《昆虫记》,可惜此后,除了听到秋光里蟋蟀的凄清鸣叫,闻到蜻蜓飞过头顶的草色醇香,对那些细小的生灵,我几近相忘。
虽然很长时间没有读法布尔,但我还是记得那个法国长寿老头的昆虫王国。
秋虫,就像秋天一样,辽阔中交融着丰富与淡然、喜悦与凄凉,那种难以言明的情绪总在心头萦绕。
一位朋友曾捉到蹲伏在厨房角落里的一只瘦小的蟋蟀,因为惊惧,它的清脆而响亮的声音戛然而止。
朋友和我提起此事,我笑着说,你打扰蟋蟀作诗了。
蟋蟀是唐朝的李白,黑夜是它饮不完的酒。
噫!秋虫与秋夜之相悦,是把深情写在纸上的那种感觉。
前两天去母亲家,住在那里。
窗外的一棵小樱桃树下,秋虫不停歇地吟唱,我不知道哪一声鸣叫是海子的,哪一声又是北岛的,密密匝匝的樱桃叶子看过去一是无数沉醉的耳朵。
还曾读过一首有关秋虫的诗歌,题目叫《为何不带秋虫回家》,我臆测这里的“家”是人的心灵的家园。
你想啊,秋虫的诗会多像李清照的诗词专场,它可以把人们一颗颗浊躁的心变得一点一点清澈起来。
难怪有人说,彻夜的虫鸣好比山顶银河倾泻的水,洗涤着那些仰望天空的人们……秋虫就是禅修的一种,虽然细微,但非常沉醉迷人,即便有些冷寂,但那种专注、那种深情,可以让人的身心澄明起来,那是秋的暗语与玄机。
一鸣三千里,都写在一个人又一个人的心弦上,恰似“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境界。
秋虫有清音,它们不嘲笑什么,只是把生命里低沉的基音和高亮的泛音用断续的咏叹表达出来。
秋虫清音的高与低,唱与停,融汇在秋空的高渺与周遭的宁静里……的确,只有这种微小的生命才能发出这样的声音,那是一群执着灵魂的美妙合唱。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23课 登上地球之巅

1960年5月25日,珠峰北坡“不可征服”的神
话被打破。中国登山探险队用了两个月的时间,顶
风冒雪,蹬冰攀岩,顽强拼搏,克服重重困难完成 了人类历史上首次从珠峰北坡成功登顶的壮举,他 们把五星红旗插上了地球之巅。
屈银华
王富洲
贡 布
走进作者
郭超人(1934—2000),男,湖 北武穴人,汉族,中共党员,高 级记者,195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 中文系新闻专业。
搜集有关珠穆朗玛峰的知识。
喜马拉雅山风光
谢谢!
(4)刘连满将救命的氧气留给他人,写下遗言信。
(5)无氧攀登。
(6)登顶成功。
精读课文 具体分析
1.突击顶峰的过程中,队员们先后遇到了哪些困难?
体力衰竭,寒冷、黑夜、缺氧
2.课文详写了哪些典型事例表现队员们坚强和大无畏的精
神。
重点写了征服第二台阶和刘连满宁可牺牲自己也要把
氧气留给同志。
3.登山英雄是靠的什么来克服上述困难的? 靠意志、毅力、团结合作和牺牲精神
为了表现珠峰的严酷的自然环境,突出登山 队员所遭遇的巨大的困难和不畏艰险,勇往直前 的精神。
6.课文中有不少描写自然环境的句子,它们
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这些描写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
阅读的紧张之余还可以求得放松,来欣赏一 下美丽的珠峰景色。这在阅读效果上可称为
一张一弛,给人美的享受。
课外作业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
登上地球之巅
郭超人
珠穆朗玛峰介绍
珠穆朗玛峰,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同尼泊尔、印度等国
边境上的喜马拉雅山脉的最高峰,它高达8848.13米,是
世界最高峰。 珠峰峰顶的最低气温常年在零下三四十摄氏度,空气 稀薄,经常刮七八级大风,十二级大风也不少见。风吹积 雪,四溅飞舞,弥漫天际。由于珠峰的地理环境独特,具有 重大的科学研究价值。
登上地球之巅

珠穆朗玛峰,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同 尼泊尔、印度等国边境上的喜马拉雅山脉 的最高峰,它高达8848.13米,是世界最高 峰。
珠峰峰顶的最低气温常年在零下三四十 摄氏度,空气稀薄,经常刮七八级大风, 十二级大风也不少见。风吹积雪,四溅飞 舞,弥漫天际。由于珠峰的地理环境独特, 具有重大的科学研究价值。
勇 过 冰 裂 缝
走 过 冰 瀑 区
攀 登 北 坳 下 的 雪 壁
无 限 风 光 在 险 峰
攀
登
为 了 心 中 的 梦 想
北 坳 下 的 雪 壁
50年后的今天,仰望珠峰,人们想到的 还有走在前面的马洛里和欧文。 1924年 6月8日,马洛里和欧文在队友放弃登顶之后, 离开6号营地向顶峰进发。队友奥德尔目送他们 缓慢地向上走去,并被越来越多聚拢而来的云雾 所笼罩。直到第二天,这两位优秀的登山家依然 没有回来。队友山姆威尔在日记中写道:“马洛 里和欧文死了,这是悲伤的事实。我们所有的努 力和牺牲都白费了吗?不,失去这些优秀的人是 保持探险精神和生命力的代价的一部分。没有人 能阻止大自然留下这些出类拔萃的生命。”此前, 曾有人问马洛里为什么要攀登世界最高峰,他回 答说:“因为它在那里。”
珠穆朗玛峰风光
壮观的珠穆朗玛峰北侧
从万米高空俯瞰珠穆朗玛峰
飞鸟也无法越过的地方
眺 望 远 方 的 珠 穆 朗 玛 峰 北 侧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7028米的C4营地
1960年3月19日,中国登山队在海拔5120米的珠峰 下一块宽阔的谷地上停下来。这就是登山队的大本营。 参加这次登山活动的共有214名队员和工作人员,他 们有着共同的目标:登上珠峰,为国争光。
马 洛 里
发现的马洛里遗骸
七年级语文下册《登上地球之巅》课文原文及赏析

七年级语文下册《登上地球之巅》课文原文及赏析《登上地球之巅》课文原文5月24日清晨,阳光灿烂,珠穆朗玛尖锥形的顶峰耸立在蓝天之上,朵朵白云在山岭间缭绕不散。
北京时间上午9时30分,年轻的登山队员——运动健将王富洲、刘连满、屈银华和一级运动员贡布(藏族)四人,背着高山背包,扶着冰镐,开始向珠穆朗玛顶峰最后的380米高度冲击。
其他队员们撤回到8100米的营地,养精蓄锐,以便在需要的时候为突击顶峰的队员提供各种支援。
现在,在这海拔8500米以上的冰雪世界里,这四位优秀的中国登山队员在一根红色的结组绳的牵引下,齐心协力,朝着云雾茫茫的珠穆朗玛峰巅勇敢地迈进。
为了尽可能减轻背上的负担,他们一两一顿,只带最少最必需的装备,诸如冰镐、登山鞋、毛线衣、夹克衫、短裤、衬衣、绒衣、护耳、围巾、毛巾、手套、袜子以及防寒帽、冰锥、雪锥、望远镜、油画笔、日记本、照相机等。
在这海拔8500米以上的冰雪世界里,这样的装备显得异常简陋,但他们的心中只有一个念头:登上顶峰!越向上攀登,山路越险峻,空气越稀薄,人的体力消耗越大。
但是这四位登山队员以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互相鼓励,互相帮助,克服重重困难,战胜了垂死欲睡的魔影。
他们喝着雪水,吃着黑黝黝的生米团,八天八夜还没有离开海拔8500米的登山出发点。
凶恶的夜风像狼嗥似的在珠穆朗玛峰顶附近呼啸不已。
黑暗中,无数荧荧繁星,像撒落在天幕上的颗颗明珠。
夜更深沉,山上山下到处是一片漆黑,只有点点星光在空中闪耀。
珠穆朗玛顶峰的黑影在他们面前开始变得非常低矮了。
到达8830米左右的地方,王富洲、屈银华和贡布三人的氧气已经全部用完。
但这时风也渐渐变小了,这对攀上顶峰十分有利。
他们站在岩坡上沉默了片刻。
王富洲首先开口说:“同志们,我们三个人现在担负着攻克主峰的任务。
氧气没有了,继续前进虽然可能发生危险。
但是我们能后退吗?”屈银华和贡布用斩钉截铁的语气异口同声地回答:“继续前进!”他们抛掉背上的空氧气筒,果断而毅然地开始了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艰难而危险的攀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朝霞雾海里的珠峰(瞬息万变)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教学后记:
注:1、表格和高度和宽度可以根据需要作适当的调整,但不可把某一个项目调没了。
2、备注栏填写的内容为设计意图或板块反思,不少于全期教案课时量的三分之一。
3、凡采用电子稿备课的,如没有按本表统一的格式,检查将作无教案处理。
②“就在选择角度的一瞬间,旗云由西向东飞走了,山下一团棉絮般的云朵向山尖涌去。不一会,峰顶隐没在云朵里……”
放映珠峰在云里时隐时现的画面,感悟其飘渺的美。
(2)感悟珠峰神奇美妙的故事。
1指名学生复述珠峰的故事。
2其他同学评价讲得怎样。
3思考:这段珠峰的传说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简短的文字,作用却不小。它是一个过渡段。这个过渡段把插叙的有关珠峰的传说故事与前面描写珠峰景色的段落很紧密地联系起来,使段落之间衔接自然、顺畅。)
4、语文电子教案为一篇课文用一个文档,数学电子教案为一个教学内容一个文档
这里描写了珠峰的朝阳、雾霭极富动态。
点击教学软件,通过电脑屏显示珠峰在雾海里,在阳光下瞬息万变的奇幻景象。
4、感情朗读,加深体会。
四、总结。
1、配乐朗读课文。
2、谈谈学习课文后的感受。
五、拓展延伸
写一篇赞美自然景的佳作。
板书设计:
27*仰望地球之巅
珠峰的轮廓(大鹏鸟)远望
珠峰的故事(神奇、美妙)} 巍峨壮丽
(4)感悟“早晨的珠峰,在雾海里,在阳光下,瞬息万变”的美。
①“这时的珠峰,就像顶上一颗巨大的宝石,闪烁着万道金光。”
这个比喻句写出了珠峰在朝阳照耀下金光闪烁的灿烂景象。把此时的珠峰比作一颗巨大的宝石,不仅形象生动而且富有美感,显得富丽堂皇。
②“太阳像一个火球在雾霭里滚动着,火光驱赶着雾气,正要冲开那厚厚的雾被,跃了上来。”
(3)欣赏傍晚晚霞中的珠峰美。
“到了九点吗,周围的山峦已隐入帷幕之中,唯独珠峰仍身披金甲,昂首挺立,头盔上散发着光芒。这时的珠峰,就像一位威武的将军,金盔金甲,屹立在千军万马之中。”
因为珠峰很高,所以当其他山峰隐没在暮霭中时,珠峰仍身披霞光,被傍晚的霞光辉映得金光灿灿,作者把此时的珠峰比作一位威武的将军。这个比喻是很形象的,无论是就珠峰在其他峰的地位,还是就整个山峰都被霞光染成一色的金色来讲,都符合喻体_____“将军”的特征。
教学准备
教学软件或影片。
教学过程
备注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教师简要介绍珠峰,板书课题。
珠穆朗玛峰是世界上第一高峰,从古到今,她以独具魅力的神奇、险峰不断地吸引着中外的登山运动员和探险者来攀登和探险。今天,就让我们随作者一起仰望地球之巅______珠峰,来欣赏她那雄奇壮丽的景色吧!(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指名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3、谈谈对课文的初步印象。
4、提出疑难之处。
三、再读感悟,探究解疑
1、自读感悟。
2、分小组讨论。
3、汇报交流,教师点拨。
(1)感悟珠峰高大险峻的美及瞬息变化的美。
①“向南望去,珠穆朗玛峰就像一只凌空展翅的大鹏鸟,兀立在连绵的山峦之中。”
这是远望珠峰时的轮廓,把珠峰比作凌空展翅的鹏鸟,比喻新奇贴切,不仅形象地表现了珠峰的高大险峻,而且写出了珠峰的气势,给人一种鹤立鸡群的感受。
备课人
左仁花
学科
语文
备课时间
2013、9
课题
27*、仰望地球之巅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好词好句。
2、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教学重点
欣赏珠峰不同时候的美景,体会作者是怎样将珠峰的美表达出来的。
教学难点
欣赏珠峰不同时候的美景,体会作者是怎样将珠峰的美表达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