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古诗三首
六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意思

六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意思《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浪淘沙》这三首古诗是六年级上册语文的重要内容,它们分别描绘了自然景色和人生体验。
《宿建德江》译文:把船停靠在烟雾弥漫的沙洲旁,太阳落山时新的愁绪又涌上心头。
原野无边无际,远处的天空比近处的树林还要低;江水清清,明月好像更加与人亲近。
《宿建德江》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夜宿建德江边,独自一人观赏江景的情景。
诗中运用了极其简洁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刻画了夜色深沉、明月高照、江水澄清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慨。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译文:乌云上涌,翻滚的乌云像泼洒的墨汁,却又在天边露出一段山峦,大雨激起的水花如白珠碎石,飞溅入船。
忽然间狂风卷地而来,吹散了满天的乌云,而那西湖的湖水碧波如镜,明媚温柔。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则是苏轼的著名作品,诗中描述了他在望湖楼观看湖上暴雨的景色。
诗人运用大胆、夸张的手法,将自然现象人性化,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暴雨突降、狂风突起的场面,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浪淘沙》译文:八月涛声如万马奔腾般惊天吼地而来,数丈高的浪头冲向岸边的山石又被撞回。
片刻之间退向江海汇合之处回归大海,它所卷起的座座沙堆在阳光照耀下像洁白的雪堆。
注释:八月涛,浙江省钱塘江潮,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潮水最大,潮头壁立,汹涌澎湃,犹如万马奔腾,蔚为壮观。
《浪淘沙》是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的一首佳作,以生动的描绘和热烈的赞美表现了黄河的雄伟景象。
诗人以他独特的视角和感受,用壮阔的笔触勾勒出了黄河万马奔腾的磅礴景象,仿佛让读者亲眼目睹了这一震撼人心的自然奇观。
在诗中,刘禹锡巧妙地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写,将黄河的波涛汹涌和雄伟壮观展现得淋漓尽致。
他的描绘不仅让读者感受到了黄河的威力和魅力,更是表达出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深深热爱和对民族精神的崇高敬意。
诗人对黄河的赞美,实际上也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赞美。
六年级下册语文素材-第3课《古诗三首》人教部编版

六年级下册语⽂素材-第3课《古诗三⾸》⼈教部编版3 古诗三⾸(1)寒⾷①[唐] 韩翃(hóng)春城②⽆处不飞花,寒⾷东风御柳③斜。
⽇暮汉宫④传蜡烛⑤,轻烟散⼊五侯(hóu)⑥家。
注释①【寒⾷】寒⾷节,在冬⾄后的第105天,清明节前1-2天,节⽇期间不能⽣⽕做饭。
②【春城】指春天的京城。
③【御柳】皇帝御花园⾥的柳树。
④【汉宫】这⾥⽤汉朝皇宫来指唐朝皇宫。
⑤【传蜡烛】寒⾷节禁⽕,但朝廷传赐蜡烛给公侯之家,受赐的可以点⽕。
⑥【五侯】这⾥指天⼦宠幸之⾂。
(⼀)寒⾷节寒⾷节亦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在夏历冬⾄后⼀百零五⽇,清明节前⼀⼆⽇。
在不断发展的途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卵等风俗。
节⽇起源:寒⾷节原发地是⼭西介休绵⼭,距今已有2640年的历史(⽐端午节的发⽣早358年)。
春秋时,介⼦推历经磨难辅佐晋公⼦重⽿复国后,隐居介休绵⼭。
重⽿烧⼭逼他出来,⼦推母⼦隐迹焚⾝。
晋⽂公为悼念他,下令在⼦推忌⽇(后为冬⾄后⼀百零五⽇)禁⽕寒⾷,形成寒⾷节。
(⼆)作者简介韩翃(hóng),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
唐代诗⼈。
是“⼤历⼗才⼦”之⼀。
天宝⼗三载(754)考中进⼠,宝应年间在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从事,后随侯希逸回朝,闲居长安⼗年。
建中年间,因作《寒⾷》诗被唐德宗所赏识,因⽽被提拔为中书舍⼈。
韩翃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
诗多写送别唱和题材,如《韩君平诗集》,《全唐诗》录存其诗三卷。
(三)翻译春城⽆处不飞花,寒⾷东风御柳斜。
⽇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五侯家。
暮春的长安城⾥漫天舞着杨花,寒⾷节东风吹斜了宫中的柳树,傍晚汉宫传送蜡烛赏赐王侯近⾂,袅袅的轻烟飘散到五侯的家中。
(四)主题解说这⾸诗描绘了寒⾷节的景象,由⽩天写到了夜晚,借古讽今,流露出诗⼈对现实的不满。
(2)迢tiáo迢牵⽜星①迢迢牵⽜星,皎jiǎo皎河汉⼥②。
纤纤擢zhuó③素④⼿,札zhá札⑤弄机杼zhù⑥。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17.古诗三首

诗句解析
虚指:广阔的 意思
千里莺啼绿映红,
诗意:辽阔的江南处处黄莺啼叫,绿树红花相映。
诗句解析
水村山郭酒旗风。
诗意:水乡村庄山边 城郭酒旗随风飘动。
诗句解析
虚指,指寺庙之多。
南朝四百八十寺,
诗意:南朝以来兴建的四 百八十座寺庙。
南朝统治者信奉佛教, 建有数以千计的寺庙。
诗句解析
佛教的建筑
多少楼台烟雨中。
江南风光
江南风光
诗词朗诵
江南春 唐 杜牧
千里莺啼 绿映红,水村山郭 酒旗风。
南朝 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 烟雨中。
理解注释
绿映红: 绿树红花相互映衬。 水村山郭: 依山傍水的村镇。 酒旗风: 酒家的酒幌子在风中摇动。 南 朝: 指曾经建都在江苏南京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 楼 台: 佛寺中的建筑。 烟 雨: 像烟雾那样的细雨。 四百八十寺: “四百八十”是虚指,形容寺院很多。
诗意:有多少楼台笼罩 在蒙蒙的烟雨之中。
全诗翻译
辽阔的江南大地上,黄莺在欢快地 鸣唱,遍地的红花映衬在绿叶之间,河 边的村庄,山下的小城,酒店的旗子在 风里飘着。南朝时候建造的许许多多寺 院,如今还有数不清的楼台笼罩在迷蒙 的烟雨之中。
想一想
想想《江南春》这首诗抓住哪些景物写出江南春 天的特点的?
理解注释
直上银河:古代传说黄河与天上的银 河相通。 牵牛织女:银河系的两个星座名。自 古相传,织女为天上仙女,下凡到人 间,和牛郎结为夫妇。后西王母召回 织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罚他们隔 河相望,只准每年七月七日的夜晚相 会一次。
诗句解析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写出了黄河雄伟壮阔的气势
诗意:万里黄河弯弯曲曲 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 ,如 巨风掀簸来自天际。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篇一】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
浪淘沙
[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_____________
注释
①《浪淘沙》是由九首诗歌构成的一组诗,这里选的是其中一首。
浪淘沙:唐代曲名。
②[簸]颠簸。
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_____________
注释
①[山郭]依山而建的城。
②[酒旗]酒招子,酒馆外悬挂的旗子之类的标识。
第1 页共13 页。
六年级上册第三课古诗三首

六年级上册第三课古诗三首
一、《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诗。
这首诗写的是一个人在夜晚躺在床上,突然看到窗外的明月婵娟,触景生情,想起了故乡的亲人和故土的美景,不由得感觉很惆怅。
二、《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登高》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登上高山远眺,一边听到了哀怨的猿啸声,一边看到了清澈的水面和空中飞翔的鸟儿,感慨万千。
诗人通过描写山、水、树等自然景观,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人生哲理。
三、《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将进酒》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一首诗。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坐在宴席上,畅饮美酒,喜不自禁,豪情万丈。
诗人通过抒发个人情感和展现人生观念,塑造出一位英俊潇洒,自信豁达的人物形象。
以上三首诗,都借助自然景观或饮酒之事,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命运和精神寄托的思考和抒发。
在课堂学习中,我们不仅要学会欣赏这些经典名作,更要学会体会其中的情感和人生哲理,深入理解和领悟其中的意义,从而为自己塑造出积极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二、整体诵读,初识诗文
1.自由读三首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读后借助课文注释,尝试着说说三首古诗的大概意思。
2.指名读诗,其他同学评价读得是否正确,适时指导学生学会课文生字。
3.齐读三首古诗,读后思考:这三首古诗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之处?
二、自主学习
(一)在学古诗之前,请同学来回顾一下古诗的学习方法。
解诗题,知作者——诵古诗——抓字眼,明诗意;理解大意——品意境,悟感情。
(二)自学提纲
1.“浪淘沙”怎样理解?互相交流资料,了解作者刘禹锡。
2.将古诗读正确、流利。
3.理解以下词语的意思。
①九曲:
②簸:
③天涯:
④直上:
4.结合重点词语说说古诗大意。
2.学习通过自读诗文,结合课文插图和注释的方法,感知诗词大意,体验诗词中所描绘的景象。
3.在整合阅读中感受祖国山水的美丽,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设置情境,导语激情
播放祖国山水美景图片,用激情的语言将学生引入学习情境之中。
(预设:同学们,我们祖国的千山万水是那么多姿多彩,那奔流不息的江河,那连绵起伏的丘陵,那直插蓝天的雪峰,那辽阔无边的草原……这些美丽的景色吸引了多少文人墨客,留下多少优美的诗篇!今天让我们大家一起随着诗人的脚步,去看看黄河,去游览江南,去呼吸一下乡村田园的新鲜空气好吗?)
3.继续用学习上节课古诗的方法来学习《江南春》和《书湖阴先生壁》。(板书:江南春书湖阴先生壁)
二、学习目标
《江南春》《书湖阴先生壁》自学提示: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课件

比较阅读,交流写法,体悟情感。
写法
情感
《寒食》
写景叙事
美好春景引人遐思,
节日习俗彰显气象
《迢迢牵牛星》
构思精巧, 想象丰富, 情景交融
表现了分离的悲 苦,因感情受挫而忧伤的 心情
《十五夜望月》 情景交融 望月怀远,别离思聚
一、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_c_h_ù_( 到处 )
_c_h_u_á_n_( 传递 )
走马传烛图 汉宫传蜡烛 (日暮时分) 散入五侯家
《寒食》描写了春天京都长安城寒 食节的景象。诗人以汉喻唐,流露出对 现实的不满。
迢迢牵牛星
遥远
牛郎星
注:这首诗选自《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一批文人诗 作的选辑,最早见于南朝梁代萧统的《文选》。 诗作多抒发对命运、人生的悲哀 之情,语言含蓄动人,朴素凝练。 刘勰《文心雕龙》称之为“五言 之冠冕”。
日暮
皇宫、五侯家
传蜡烛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明写 ——花、柳 暗写 ——东风
折柳插门 (取新火)榆柳之火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传”“散”二字描绘出一幅怎样的画面? 暮色中,烛光点点,光影流动,轻烟
袅袅,氤氲迷离,一派承平气象。
长安城风光 无处不飞花 (暮春时节) 东风御柳斜
情趣盎然,情真意切。 (情感美)
第一、二句:天上情景(景) 第三~六句:织女悲苦(由景及人) 第七、八句:河汉相隔(由景及情) 第九、十句:相爱受阻(人情景相融)
《迢迢牵牛星》借牛郎和织女被 银河相隔而不得相会的神话传说,表 达夫妇之间的离情别意,抒发了诗人 的忧思。
点明时间:中秋夜
十五夜望月
选做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的原文及译文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的原文及译文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第3课是《古诗三首》。
分别包括《寒食》《迢迢牵牛星》及《十五夜望月》三首古诗,整体表现了古人在特定时节的内心活动与思想感悟。
下边按整理分享三首古诗的原文与译文。
寒食
[唐] 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译文】
暮春的长安城,时时有落红,处处伴飞花。
寒食节这天东风佛面,城里的柳枝随风飘斜。
夕阳西照下的汉宫,开始递送御赐的蜡烛。
那袅袅的轻烟,弥散在王侯将相家的上空。
迢迢牵牛星
选自《古十九首》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译文】
在那遥远的美丽星空,有两颗闪烁的星星分别代表牛郎和织女。
织女那细长而白皙的手,曾经毫无心思机械地摆弄着机杼。
一整天也没织成一段布,伤心的眼泪零落如凄楚的雨。
这银河看起来又清又浅,那神秘的两岸到底相隔几许?仅仅一条清澈透亮的银河,让两人只能凝望却无法言语。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译文】
中秋的庭院地上月光如洗,寂静的树上栖息着几只乌鸦。
清凉的秋露点点无声无息,悄然打湿了香浸满院的桂花。
今夜皓月当空,引得那世间多少人深情遥望。
不知道这秋夜缠绵的情思所承载着的千般愁绪,又要降临到谁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近作者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 阳(今属河南)人,唐朝文学家、哲学 家,有“诗豪”之称。
主要作品:《陋室铭》《杨柳枝词》 《竹枝词》《乌衣巷》等。
诗文解读
浪淘沙
形容河道 (唐)刘禹锡
弯弯曲曲。九曲黄河万里沙,
黄河卷着泥 沙,风浪滚
bǒ
指极远
浪淘风簸自天涯。的地方。
动的样子。 如今直上银河去,
“护田”“送青”传达了怎样的感情?
山水本是无情之物,可诗人说水“护田”, 山“送青”,水对田有一种护惜之情,山对人 有一种有爱之情。
讨论并思考: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景物? 干净的庭院 花木 清澈的溪水 深翠欲滴的青山
板书设计
书 湖
描写
阴
先
生 壁 想象
茅檐长扫净无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思考:这两句有什么寓意?
诗人通过对春色的描绘,寓情于景。面对着 烟雨中尚存的寺院楼台,想到南朝的统治者都已 烟消云散,诗人发出物是人非的感叹。这里诗人 站在历史的高度,无情地讽刺了那些愚妄的统治 者,意在言外。
主旨概括
《江南春》通过描写江南春天的秀美景 色,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 同时流露出物是人非的感叹。
板书设计
九曲黄河 万里沙
写实
壮观
浪
浪淘风簸 自天涯
淘 沙
上 九天银河去
想象
奇特
到 牵牛织女家
气势非凡 愿望美好
主旨概括
《浪淘沙》借助奇特 的想象,描绘了黄河磅礴 的气势,寄托了诗人对宁 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
走近作者
杜牧( 公元803- 853),字 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 陕西西安)人,唐代杰出的诗人、 散文家。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 故后世称“杜樊川”。在诗歌创作 上,与晚唐另一位杰出诗人李商隐 齐名,并称“小李杜”。
从前面这两句诗可以看出杨德逢什么性格? 朴实勤快 爱好洁净 兴趣高雅 热爱生活
一水护田将绿绕① , ①将绿绕:(河水)环绕着
两山排闼②送青来。 绿油油的(田地)。
②排闼:推开门。闼,小门。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这两句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两句用了 什么修辞手法?描绘了怎样的自然景色?
这两句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一 水”“两山”描绘成富有人情的亲切形象。 “护”“绕”二字显得那么有情,生动形象地 描绘出了江南乡村美丽的自然景色。
“送青”之前冠以“排闼”二字,赏析 一下其效果。
“送青”“排闼”既写出了山色深翠欲滴竟 似扑向庭院而来!这种描写给予读者的美感极 为新鲜、生动。它还表明山的距离不远,就在 杨家的庭院的门前,所以似乎伸手可及。
板书设计
写今
江 南 春
吊古
莺啼、绿映红、水村、 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楼台、烟雨中
色彩明丽 意味深长
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请同学们说一说这首诗的题目的意思。
书写 书湖阴先生壁
杨德逢的别号,王 安石退居钟山(在今南 京)时的邻居。
书写在杨 德逢屋壁 上的诗。
走近作者
王安石(1021—1086),字介 甫,号半山。北宋杰出的政治家、 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 八大家”之一。
主要作品:《梅花》《元日》 《泊船瓜洲》等。
再读诗歌,结合注释,理解诗句。
茅檐①长扫净无苔②, 花木成畦③手自栽。
①茅檐:代指茅屋、草堂, 诗中指包括茅屋在内的 整个庭院。
②苔:青苔。 ③畦:这里指种有花木的
一块块排列整齐的土地, 周围有土埂围着。
茅檐长扫净无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这两句诗不仅写出了庭院的清净与 环境的优美,而且衬托出主人悠闲自得 的心境。
①《浪淘沙》是由九首诗歌构成的一组诗,
本课选的是其中一首。( √ ) ②《江南春》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甫。( × )
③“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运
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 )
3.诗词积累。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塞》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王翰《凉州词》
课后作业
1.抄写课后的生字。 2.把这三首古诗抄2遍,注释抄1遍。 3.背诵三首诗 4.做基础训练
同到牵牛织女家。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夸张、想象:以磅礴的气势写出了黄河 奔腾咆哮,一泻千里的壮观景象,让人惊叹 黄河的壮美。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思考:这两句写出了黄河的什么特点? 寄托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诗人运用奇特的想象,写出了黄河的非 凡气势,寄托了诗人不畏艰难险阻、不断追 求的崇高理想。
千里莺啼啼绿映红,
某些鸟 兽叫。
水村山山郭郭酒酒旗旗风。
依山而建 酒招子,酒馆外 的城。 悬挂的旗子之类
的标识。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亭台楼阁,这里指 高大的寺院建筑。千里莺啼绿映红Fra bibliotek 水村山郭酒旗风。
思考:这句诗抓住了春天的哪些景物来写?
这句诗抓住了黄莺、红花、绿叶、水 乡、山城、酒旗、春风等七种景物来描写, 共同构成了一幅春天江南的画面。
山村景色 清新美丽
主旨概括
本诗通过描写山村清新美丽的景色, 表达了诗人对自然风光的喜爱之情和与湖 阴先生的深厚友情。
随堂练习
1.给下列蓝色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①九曲黄河万里沙( B ) A.是实指。 B.是虚指。 ②水村山郭酒旗风( B ) A.山的轮廓 B.依山而建的城。
2.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 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