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水域生态修复共40页

合集下载

太湖生态保护实施方案最新

太湖生态保护实施方案最新

太湖生态保护实施方案最新太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泊之一,也是中国东部地区重要的淡水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区。

然而,由于长期以来的人为活动和工业化进程,太湖的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水质污染、湖泛蓝藻等问题日益突出,给当地的生态系统和居民的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

为了有效保护太湖的生态环境,制定最新的实施方案势在必行。

一、水质治理方案针对太湖水质污染问题,我们将采取一系列措施来进行治理。

首先,加强对污水排放的监管,严格执行排污许可制度,对违规排放行为进行严厉处罚。

其次,大力推进工业和农业污染治理工作,推广节水技术,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同时,加强城市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提高污水处理效率,确保生活污水不再直排湖泊。

二、湖泛蓝藻治理方案湖泛蓝藻是太湖生态环境中的一大隐患,对水质和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

为了有效治理湖泛蓝藻问题,我们将采取多种手段。

首先,加强对湖泛蓝藻的监测和预警工作,及时发现湖泛蓝藻的生长情况,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其次,加大对湖泛蓝藻的治理力度,采用生物和化学方法进行蓝藻的清除,保障湖泛蓝藻的数量得到有效控制。

三、生态修复方案为了恢复太湖的生态平衡,我们将实施生态修复方案。

首先,加强湿地保护和恢复工作,扩大湿地面积,提高湿地的生态功能,为湖泊提供更多的自净能力。

其次,大力推进植被恢复工作,加强湖岸带和周边地区的植被恢复,提高土地的保水保肥能力,减少土壤侵蚀和养分流失。

四、宣传教育方案为了增强社会公众对太湖生态保护工作的认识和支持,我们将加强宣传教育工作。

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向公众普及太湖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倡导绿色生活理念,引导公众积极参与生态保护工作,共同守护太湖这一宝贵的自然资源。

五、监督检查方案为了确保实施方案的有效性,我们将建立健全的监督检查机制。

加强对各项治理工作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各项措施得到有效实施,太湖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综上所述,太湖生态保护实施方案的最新措施将从水质治理、湖泛蓝藻治理、生态修复、宣传教育和监督检查等方面全面展开,力求通过多方面的努力,实现太湖生态环境的全面改善和保护。

太湖流域环境问题与措施

太湖流域环境问题与措施

“湖泛”现象
❖ “湖泛”(亦称黑水团或污水团)是指湖泊富营养化 水体在藻类大量暴发、积聚和死亡后,在适宜的气 象、水文条件下,与底泥中的有机物在缺氧和厌氧 条件下产生生化反应,释放硫化物、甲烷和二甲基 三硫等硫醚类物质,形成褐黑色伴有恶臭的“黑水 团”,从而导致水体水质迅速恶化、生态系统受到 严重破坏的现象。目前,国内外关于‘‘湖泛”的 研究很少或刚开始,像太湖这样浅水型大水面的湖 泊发生“湖泛”还仅仅是处于及时发现、跟踪监测、 积累资料和初步研究机理的阶段。
加剧苏南湖泊环境问题 产生的因素分析
❖ 自然因素
湖区地势平坦,地表径流缓慢 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季节分配不均 湖泊淤积 地面沉降
加剧苏南湖泊环境问题 产生的因素分析
❖ 人为因素
湖滩围垦 人为污水排入湖泊 大量使用农药化肥
结论
由于自然和人为等多方面因素,太湖水环境问题日趋严 重。这种状况说明我们对于太湖生态环境演化的机理了解非 常不够。 正是由于基础研究的严重不足, 难以对湖泊污染 和富营养化治理实践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 使得我国的湖泊 治理走了不少弯路。再加上国际上对大型浅水湖泊研究的整 体滞后,治理太湖成为了非常复杂而又艰巨的任务。
100%
80%
水 质 状 况 与


60% 40% 20%
污 污染河道长度 染
0% 1983ຫໍສະໝຸດ 19921996富营养化状况
繁引泊氮活水 殖起、、动体 而藻水磷的富 引类库等影营 起及、营响养 的其海养下化 水他湾物,指 质浮等质生的 恶游缓大物是 化生流量所: 现物水进需在 象迅体入要人 。速,湖的类
3
2008年5月“湖泛”期溶解 区
氧略高,高锰酸盐指数含量 南泉 0

江苏省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实施方案

江苏省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实施方案

江苏省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实施方案为进一步明确和细化国家《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提出的太湖治理目标任务、政策措施,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太湖治理的总体部署,深入推进我省太湖治理工作,全面实现太湖治理目标,编制本实施方案。

一、江苏省太湖流域环境现状(一)流域概况太湖流域地跨苏、浙、皖、沪三省一市,是长江三角洲的核心区域,总面积36895平方公里。

历来是我国人口密度最大、工农业生产发达、国民经济产值和人均收入增长幅度最快的地区之一。

流域人口约占全国的3%,GDP占全国的12%,人均GDP为全国的3.5倍。

我省太湖流域包括太湖湖体,苏州市、无锡市、常州市和丹阳市的全部行政区域,以及句容市、高淳县、溧水县行政区域内对太湖水质有影响的河流湖泊、水库、渠道等水体所在区域。

据2007年统计资料,我省太湖流域人口1664.8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22.6%;GDP为12218.5亿元,占全省GDP总量的47.5%,在全省乃至全国发展大局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二)环境现状1.污染物排放现状。

我省太湖流域2005年共排放废污水总—1 —量25.55亿立方米。

流域COD排放总量为58.60万吨/年(表1.2-1),主要来源于农业面源和工业废水,所占比重分别为40.2%和35.1%;氨氮年排放总量为6.42万吨,主要来源于工业废水和农业面源污染,所占比重均在40%左右;总氮的年排放总量为9.82万吨,农业面源比重接近50%;总磷排放总量0.58万吨/年,主要来源于农业面源,比重达到66%,其次为城镇生活污染源。

2.水环境现状。

(1)太湖湖体水质现状。

2005年太湖水质为劣Ⅴ类。

东部沿岸区水质相对较好,为Ⅴ类水质,其他湖区均为劣Ⅴ类。

太湖湖体水质总氮指标为劣Ⅴ类,其次为总磷,高锰酸盐指数均满足Ⅳ类水质标准。

全湖平均为中富营养化程度,其中仅湖心区和东部沿岸区处于轻富营养水平。

2007年太湖湖体水质总体劣于Ⅴ类水质标准,总氮仍是污染最严重的指标,但是浓度相对于2005年有所降低,全湖总氮平均由3.6mg/L降低为2.6mg/L。

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

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
第四章 重点项目 ------------------------------------------- 48
一、总体安排 -------------------------------------------------------------------------------------------48 三、工业点源污染治理项目 -------------------------------------------49 四、城乡污水与垃圾处理项目 -----------------------------------------50 五、面源污染治理项目 -----------------------------------------------51 六、生态修复项目 ---------------------------------------------------52 七、引排工程 -------------------------------------------------------53 八、河道(网)综合整治工程 -----------------------------------------54 九、节水减排项目 ---------------------------------------------------54 十、资源化利用项目 -------------------------------------------------55 十一、监测预警项目 -------------------------------------------------55 十二、科技攻关项目 -------------------------------------------------56
第三章 主要任务 ------------------------------------------- 26

太湖梅梁湾水源地通过生态修复净化水质的试验

太湖梅梁湾水源地通过生态修复净化水质的试验
Ab t a t A tre p rme t sma ei h ah a i, ti fu dt a h n ra e o o c nr t n o ure ts l i sr c: fe x e i n d n teT iu B sn i s o n h t e ice s f n e tai f t n at n wa t c o n i e to h c wae o is rs ls i n ra ig atc ig og ns o q ai o a n h e t n h h tsn h ss o ur p i trb de eu t n i c sn t h n ra im n a u tc f r,a d trae s te p oo y te i f e a l a u t oa atc lr u meg d pa t ts o h tr d cin o o c nr t n o ure ts l i se t lfrt e q ai f r .p riua l s b re ln .I h wst a e u t fc n e tai fn tin at se s n i h cl y o o a o
q aiy C mp rn ur n atwa e s n ih n s aiga en t e f e c cos Ac o dn oi v siain u l . o a gt n t e tsl, v , u l t df he t r o yil n ef tr. c r igt n e t t , t i o i g a i n k n u a g o b o t n sp p lri u ys uhwid i o ua s mme nte plt r a ,tc u e u p n in o e o isd e t o g d sa c lwi ga d n ri h io e s i a s ss s e so fd p st u o ln - itn e bo n n a bgwa e , Owae u l yi fe td T ea c mult no leag ep y o h tsb c me h i a o f o rwae i v s S trq ai saf ce . h c u t ai f u la h c p ye e o stemanr s no o tr o b e p q aiyi h ra T eeoe i h s e to c lgc lp rf ain ti s g etd t c v rf ai gv g tt na d u l n tea e . h rfr , n te r p c fe oo ia u i t ,i s u g se o r o e o tn e e ai n t e i c o e l o s s e d dpln tn i h s e to n ie rn u fc t nme s r s i i u g se oa o twa e b a iga da g e u p n e a ko ; nter p c f gn e gp ri ai au e ,t ss g etd t d p v - r k n n a e e i i o e l

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进展ppt课件

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进展ppt课件


项目

三、项目投资检查情况
投资完成 率
项目投资
占《总体 批复投 已完成
方案》
资 投资额
江苏省 839 548.43 79.0% 92.6% 663
114
62
78.5% 515.88 430.30
浙江省 497 470.04 23.3% 77.9% 116
271
110
40.0% 277.79 188.0
2012年近期目标
Ø 太湖湖体水质由2005年的劣V类提高到V类;富营养化趋 势得到遏制。 Ø 主要饮用水源地及其输水骨干河道水质基本达到III类。 Ø 河网水功能区达标个数由现状的18.6%提高到40%左右。 Ø 污染物排放量控制目标为:COD 71.98万吨、氨氮7.03万 吨、总磷0.82万吨、总氮10.84万吨。
洮滆水系
太湖
沿长江水系 黄浦江水系
南河水系 苕溪水系
流域当地多年平均水资 源量为177亿立方米,人 均水资源量仅为全国1/4
沿杭州湾水系
n寒假来临,不少的高中毕业生和大学 在校生 都选择 去打工 。准备 过一个 充实而 有意义 的寒假 。但是 ,目前 社会上 寒假招 工的陷 阱很多
2009年流域河流 水质评价总河长 5431.7km,全年期 评价劣于Ⅲ类水标 准的河长占93.1%, 劣于Ⅴ类的河长占 54.4%。
n寒假来临,不少的高中毕业生和大学 在校生 都选择 去打工 。准备 过一个 充实而 有意义 的寒假 。但是 ,目前 社会上 寒假招 工的陷 阱很多
一、流域概况
太湖流域位于长江三角洲,北临长江,南抵杭 州湾,西接天目山,东濒东海,地跨苏浙沪等省市。 流域总面积3.69万平方公里,流域内有上海、杭州、 苏州、无锡、常州、嘉兴、湖州等大中城市,是我 国经济社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2009年流域总人口 5176万人,国内生产总值(GDP)36364亿元,约占 全国GDP总量的11.0%;人均GDP达7.0万元,是全国 平均的2.9倍。

太湖流域保护修复行动实施方案

太湖流域保护修复行动实施方案

太湖流域保护修复行动实施方案一、背景和目标太湖作为中国第三大淡水湖泊,对于地区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近年来由于工业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和城市生活污水等问题,太湖流域的水质逐渐恶化,生态系统受到严重破坏。

为了保护太湖流域的生态环境和推动水质的修复,制定并执行一套行之有效的保护修复方案至关重要。

本实施方案的目标是:1. 提高太湖流域水质,使之达到或超过国家和地方水质标准;2. 保护太湖流域的生态系统,促进生物多样性的恢复和保持;3. 减少污染源的排放,控制农业、工业和城市生活污水等非点源污染;4. 加强太湖流域的环境监测和治理能力;5. 提高公众对太湖保护的认识和参与度。

二、行动方案为实现以上目标,应采取以下行动措施:1. 强化法律法规和监管措施:a. 完善太湖流域保护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责任分工和法定标准;b. 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严惩污染源和责任单位;c. 建立健全太湖流域的环境监测和执法体系。

2. 加强源头控制和污水处理:a. 推行农田面源污染综合治理,采用科学合理施肥和农药使用;b. 加强工业企业和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营管理,确保达标排放;c. 加强非法生产和排污行为的查处力度。

3. 促进生态恢复和修复:a. 加大湿地保护和恢复力度,修复湿地生态系统,提升生态功能;b. 积极推进水生态系统的修复和改善,保护和繁育湖泊生物资源;c. 积极推动水环境技术创新和生态工程应用,提高水体自净能力。

4. 持续推进科研和宣传教育:a. 加强对太湖流域环境问题的科学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b. 加强公众参与和意识教育,提高公众对于水环境保护和修复的重视程度;c. 推广环境友好型生产方式,鼓励企业和个人积极参与环境保护行动。

三、实施及监督1. 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和时间表,明确行动方案的具体措施、责任主体和时间节点;2. 加强协调机制,确保行动方案的跨部门、跨区域合作;3. 加强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纠正措施;4. 定期发布太湖流域水质和生态环境状况,提高信息透明度;5. 根据实施情况,及时修订和完善措施,保持行动方案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太湖流域水资源保护与水生态修复 - 副本

太湖流域水资源保护与水生态修复 - 副本

太湖流域综合管理流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独特的平原感潮河网特征,迫切需要流域各省(直辖市)加强合作,将水管理纳入到流域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框架内,推行流域综合管理。

一、流域综合管理体制与机制太湖流域实行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太湖流域管理协调机制,完善流域综合治理与管理协商机制;划分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事权;建立跨地区、跨部门协商与协作工作机制;建立健全监督考核机制,全面建立水资源管理、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治理等地方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实行入太湖河道断面、流域重要江河湖泊控制断面、行政跨界断面水质目标浓度考核和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等考核。

完善水利良性发展机制,深化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水利工程建设体制改革、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建立与水有关的生态补偿机制。

二、依法行政(一)流域水法规建设进一步完善流域综合性法规、水资源管理与保护、防汛抗旱、规划与建设、水文、水土保持、执法监督管理等七类水法规体系。

流域层面开展制定的主要水法规详见表8-1。

表8-1太湖流域主要水法规表(二)加强水行政执法完善机制,落实措施,提高水事纠纷预防调处能力,建立健全归口管理、分工明确、措施到位、密切配合的水事纠纷预防调处机制,完善水事纠纷预防调处的各项措施。

依法行政,规范行政许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强流域内水工程建设规划同意书、取水许可、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审查、入河排污口设置审批、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审批等行政许可工作。

加大水行政执法力度,提高执法效能,以太湖、望虞河、太浦河等重要流域性河湖为重点,发挥太湖流域水行政执法联合巡查制度等流域与区域执法合作机制的作用,进一步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和违法案件查处力度,使各类水事违法行为得到及时纠正。

加强法制宣传,促进各项水法规实施到位。

三、节水型社会建设(一)建立健全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明确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研究制定各省(直辖市)用水总量、省际断面和重要河湖控制断面的流量和水量控制指标,建立覆盖流域和省、市、县三级行政区域的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体系;加强水量分配与调度,编制重要河湖水量分配方案和调度方案、年度水量分配方案和年度取水计划;加强重要河湖控制断面、口门及省际断面的水量水质监测,建立用水总量控制监管考核体系;严格取水许可审批,加强取退水监管,全面实施规划及重大建设项目布局水资源论证;积极推进水价改革,建立和完善水权制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