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生态修复治理工程
关于大力实施太湖芦苇湿地修复工程的建议

关于大力实施太湖芦苇湿地修复工程的建议芦苇湿地对提升湖体自净能力、治理蓝藻、恢复健康生态系统有着独特的优势,国务院在《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中就明确提出要恢复湖滨湿地植物带,探索环太湖绿色走廊建设,但由于技术和资金方面的因素,推进一直比较缓慢。
近年来随着丁蜀八房港开展的芦苇湿地试点工程的成功运行,我市湿地芦苇种植技术已逐步成熟,种植芦苇,修复湿地,已经得到各级政府、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如果我们在太湖沿线48公里全部建成芦苇湿地,不仅能重新构建健康的生态系统,大大提升湖体的自净能力,还能减轻治太的压力,巩固“263”专项行动的成果,而且可以与三氿湿地协调呼应,构成全域湿地城市。
为此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一、强化工作协调,力争芦苇湿地修复项目顺利落地一要建立班子,全面对接。
建议成立市级层面的专门班子,规划、国土、农林、文化、旅游等部门和属地板块共同参与,使项目的站位更高、功能更完整、统筹力度更大、争取资金更多。
二要分步推进,以点带面。
如果长达48公里的太湖沿线全部建成宽度为500米的生态湿地,需要投资80至100亿,很难一次实施到位,可以借鉴杭州西溪湿地的成功经验,先在局部打造出芦苇湿地建设的精品样板工程,再通过点面结合、逐步推进,确保项目整体建设平稳有序、层次清晰。
三要化解制约,排除障碍。
建设太湖芦苇湿地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湖底的局部高程,影响太湖的水容量,在立项审批阶段、设计阶段受到太湖管理局的政策约束,要用芦苇湿地对恢复生态的实际效果和人民群众对青山绿水的热切期盼,不断赢得上级的理解和支持,排除项目落地的政策障碍。
二、强化科学规划,坚持宜兴生态资源利用整体协调一要调整规划,整体联动。
要将太湖西线有机融入宜兴旅游规划的大格局中,湿地修复项目规划之初就要注重建成后的生态观光效果,使之与三氿湿地有机联动、宜南山区遥相呼应,突出宜兴山清水秀的地域特点,形成“东赏太湖水之秀、南眺阳羡山之美”的全域旅游格局。
太湖综合治理总体方案

太湖综合治理总体方案1. 引言太湖位于中国华东地区,是中国第三大淡水湖,也是江苏省最大的淡水湖。
然而,近年来,太湖面临着诸多环境问题,如水质污染、水藻暴发等。
为了保护并恢复太湖的生态环境,制定一套综合治理总体方案势在必行。
本文将重点介绍太湖综合治理总体方案,包括治理目标、主要措施和实施计划等内容,希望能够为太湖的保护和管理提供参考。
2. 治理目标太湖综合治理的主要目标是恢复太湖生态系统健康状态,改善水质,控制水藻暴发,并确保太湖的可持续发展。
具体目标如下:•提高太湖水质,使其达到国家标准的Ⅳ类水质;•控制水藻暴发发生频率和规模,保持太湖的生态平衡;•减少污染物的输入,特别是化学物质和重金属;•加强太湖水环境监测和管理能力;•促进太湖周边经济可持续发展。
3. 主要措施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制定了以下主要措施:3.1 水质治理措施•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推行有机农业和绿色农业,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加强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和运营管理,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加强工业污染治理,推行清洁生产技术,减少工业废水和废气排放;•加强固体废物管理,提升垃圾处理设施的处理能力;•加强水生态恢复,推行湖泊水生态修复技术,减少外来入侵物种。
3.2 水资源管理措施•加强太湖流域水资源的综合规划,合理配置和利用水资源;•提升农田灌溉水利设施的效率,减少水资源的浪费;•推行节水型城市建设,促进居民、企事业单位合理使用水资源;•设置水生态保护区,保护太湖湿地,增加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效益。
3.3 生态修复措施•加强太湖湖泊生态系统的修复和重建,恢复湖泊水、陆、气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控制水藻暴发,采取物理、化学和生物综合治理技术;•保护湖泊岸线带,恢复湖泊生态廊道;•修复太湖流域受污染的土壤和农田,减少污染物的输出。
3.4 水环境监测和管理措施•建立太湖水环境监测网络,监测太湖的水质、水位、水温等指标;•加强对太湖周边的污染源和排污口的监管,严格执法;•提升水环境管理部门的能力,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合作;•加强公众参与,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太湖岸带芦苇滩涂生态恢复工程技术体系

湖北林业科技
HubeiForestryScienceandTechnology
Vol.48,No.2 Apr.,2019
太湖岸带芦苇滩涂生态恢复工程技术体系
单 奇 华 (1) 胡 海 波 (2) 张 国 庆 (1)
(1.宜 兴 市 林 业 指 导 站 宜 兴 214206;2.南 京 林 业 大 学 林 学 院 南 京 210037)
EcologicalRestorationEngineeringTechnologySystemfor Phragmitescommunis BeachinTaihuShoreBelt
Shan Qihua(1) Hu Haibo(2) Zhang Guoqing(1) (1.YixingForestryStation Yixing 214206;2.NanjingForestryUniversity Nanjing 210037)
∗ 收 稿 日 期 :2018G10G21 基 金 项 目 :江 苏 省 林 业 三 新 工 程 项 目 (lysx[2015]32). 作 者 简 介 :单 奇 华 (1980~ ),男 ,江 苏 宜 兴 人 ,高 级 工 程 师 ,博 士 ,研 究 方 向 林 业 生 态 . 胡海波为通讯作者.
Abstract: AccordingtothefeatureofclimateandhydrologyinTaihulakeaswellasthephysiologicalecologicalcharacG teristicsofphragmitescommunis,theecologicalrestorationengineeringtechnologysystem forPhragmitescommunis beachappliedinTaihushorebeltweresummarizedinthispaper.Theecologicalrestorationengineeringtechnologysystem consistofcofferdamtechnologyforwavedissipation,soilpiletechnology,soilconservationtechnologyandphragmites communisplantingtechnology.Theecologicalrestorationengineeringtechnologysystem weresuccessfullyappliedtoreG store20haPhragmitescommunisbeachintheTaihushorebeltfrom ShatangPorttoOuduPort.Thispaperprovidesa referenceforTaihuLakewaterenvironmentcomprehensivemanagementandrelatedwork. Keywords: Taihu;phragmitescommunis;ecologicalrestoration;wavedissipation;soilpile
典型生态修复案例1

土壤退化和污染
研究结果表明,鄱阳湖区农田土壤中 清洁土壤占总面积的1.57%。 较清清土壤占74.34%。 起始污染土壤占20.44%。 显著污染土壤占3.43%。 严重污染土壤占0.22%。 有近I/4的农田土壤受到污染。 近20多年来,湖区目前受到污染的农田土壤至少在50% 一60%之间
水质污染
3. ,生活污水已成为太湖 流域主要的污染源。
4,环境治理投入甚微,废 污水治理能力不足,缺乏 有效的法制管理手段。
5,治理的方式与区域存在 明显的局限性。
三、治理情况
从1996以来,太湖就被作为中国水污染治理重点,制 定了《太湖水污染防治规划》 从2007年7月1日起,调整省污水排放征收标准,有0.7 元/污染物当量升至0.9元/污染物当量。 2008年起,太湖地区企业告别排污物无视获得的历史, 开始实行有偿使用政策; 2009年建成太湖流域的实际谁排放交易市场; 2010年初步形成太湖流域主要污染权交易市场。至今, 太湖水质已得到很好的改善,管理仍在继续。
一、水质修复前污染情况
2007年5月29日,太湖蓝藻爆发,周边地区水 质急剧下降,水中含氧量剧低,鱼虾大量死亡, 接着水体发黑发臭,居民生活用水受到严重的 威胁。太湖污染物成分复杂,富营养化现象严 重,农村河网水质劣于城市地区。
目前太湖流域水环境污染不仅有水污染第一阶 段出现的以WBQ 、重金属为主的特征;更有 主要由E 、R 引发水体富营养化的第二阶段特 点;还兼有水体以微量有毒有害有机物为特征 的第三阶段的特点。
湿地退化
通过对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的分析可以看出,生态环境问题主 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围湖垦殖造成湖泊水域面积减少,渔业生产量减少 (2)水质污染、水位变化影响到水生植物和水禽的生存环境,进 而影响湿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 (3)湿地景观的变化,动植物品种与数量的减少,直接影响到生 态旅游业的发展和经济收人 (4)洪涝灾害的发生会使本地区产生重大的经济损失。
江苏省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实施方案

江苏省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实施方案为进一步明确和细化国家《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提出的太湖治理目标任务、政策措施,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太湖治理的总体部署,深入推进我省太湖治理工作,全面实现太湖治理目标,编制本实施方案。
一、江苏省太湖流域环境现状(一)流域概况太湖流域地跨苏、浙、皖、沪三省一市,是长江三角洲的核心区域,总面积36895平方公里。
历来是我国人口密度最大、工农业生产发达、国民经济产值和人均收入增长幅度最快的地区之一。
流域人口约占全国的3%,GDP占全国的12%,人均GDP为全国的3.5倍。
我省太湖流域包括太湖湖体,苏州市、无锡市、常州市和丹阳市的全部行政区域,以及句容市、高淳县、溧水县行政区域内对太湖水质有影响的河流湖泊、水库、渠道等水体所在区域。
据2007年统计资料,我省太湖流域人口1664.8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22.6%;GDP为12218.5亿元,占全省GDP总量的47.5%,在全省乃至全国发展大局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二)环境现状1.污染物排放现状。
我省太湖流域2005年共排放废污水总—1 —量25.55亿立方米。
流域COD排放总量为58.60万吨/年(表1.2-1),主要来源于农业面源和工业废水,所占比重分别为40.2%和35.1%;氨氮年排放总量为6.42万吨,主要来源于工业废水和农业面源污染,所占比重均在40%左右;总氮的年排放总量为9.82万吨,农业面源比重接近50%;总磷排放总量0.58万吨/年,主要来源于农业面源,比重达到66%,其次为城镇生活污染源。
2.水环境现状。
(1)太湖湖体水质现状。
2005年太湖水质为劣Ⅴ类。
东部沿岸区水质相对较好,为Ⅴ类水质,其他湖区均为劣Ⅴ类。
太湖湖体水质总氮指标为劣Ⅴ类,其次为总磷,高锰酸盐指数均满足Ⅳ类水质标准。
全湖平均为中富营养化程度,其中仅湖心区和东部沿岸区处于轻富营养水平。
2007年太湖湖体水质总体劣于Ⅴ类水质标准,总氮仍是污染最严重的指标,但是浓度相对于2005年有所降低,全湖总氮平均由3.6mg/L降低为2.6mg/L。
太湖底泥生态疏浚规划综述

太湖底泥生态疏浚规划综述1.1项目背景太湖面积2338km2,是我国第三大淡水湖泊,平均水深1.95m,属典型的平原浅水湖泊,具有防洪、供水、养殖、旅游和生态等综合功能,是流域洪水调蓄和水资源配置的主要水体,也是流域经济生活发展的重要自然资源。
上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流域经济高速发展与水环境保护工作相对滞后的矛盾,太湖水质污染与湖泊富营养化问题日益突出,受入湖河流污染和湖泊底泥影响,导致水质恶化,水体富营养化,蓝藻爆发,生态环境退化等一系列问题,直接威胁沿湖及流域供水安全和生态系统安全,制约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严重影响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和流域经济社会的现代化。
自1996年起,国家将太湖列入“三河三湖”重点水污染治理项目,全面开展太湖水污染治理。
过去数年中,在国务院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江苏、浙江、上海三省(市)开展了大量艰苦的工作,太湖水质恶化趋势初步得到遏制,但总体水质尚未得到根本好转。
至2005年,太湖总磷、总氮、高锰酸盐指数仍没有达到水污染防治计划的治理目标,局部湖湾水质仍在继续恶化。
2001年,温家宝总理在太湖水污染防治第三次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加大清淤力度,减少底泥污染。
国务院批复的《太湖水污染防治“十五”计划》中明确指出,水利部要“统一管理、合理配置太湖流域水资源;严格取水许可管理。
采取节水、调水、清淤、水土保持等综合措施,加大流域水资源保护的力度;对引江济太和湖底清淤组织进一步论证,提出计划并组织实施”。
为此,2002年水利部将太湖底泥疏浚规划研究列入前期工作计划。
湖泊底泥是湖泊水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入湖物质如有机质、营养盐、污染物等的积蓄库,也是水土界面物质(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积极交替带。
湖泊水体和底泥间是一个动态的可逆的物质交换过程。
一方面,进入水体的各类物质,经一系列物理、化学及生化作用,沉积于湖底,形成较低密度、高含水率、富含有机质和各类营养物质的淤积物,即湖泊底泥;另一方面,底泥在入湖河流、风浪、湖流、温度等外部因子作用下向上覆水体释放营养成分,对湖泊水质和富营养化过程产生影响和制约,这种影响在太湖这类大型浅水湖泊中尤为强烈。
太湖综合治理总体方案

太湖综合治理总体方案1. 概述太湖是我国重要的淡水湖泊之一,位于江苏省苏州市、无锡市、常州市和上海市交界处。
然而,长期以来,太湖面临着水质污染、水生态破坏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
为了有效解决太湖问题,制定了太湖综合治理总体方案,旨在实现太湖水环境的持续改善和生态系统的恢复。
2. 治理目标太湖综合治理总体方案的目标是通过科学规划和综合治理措施,实现以下目标:- 提高太湖水质,达到国家相关水质标准; - 恢复太湖湿地和水生态系统; - 保护太湖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 促进太湖周边地区可持续发展。
3. 治理措施3.1 改善污水处理设施推进太湖周边城市和乡村的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改造,提高处理能力和处理效果。
加强污水管网的建设,确保污水能够被有效收集和处理,减少污水的直接排放。
3.2 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加强太湖流域的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推广农田沟渠整治和农药、化肥的科学使用。
大力发展有机农业和循环农业,减少农业对太湖水环境的负面影响。
3.3 河道整治和湖泊修复对太湖主要入湖河道进行整治,改善水流通畅度,减少污染物的输入。
进行太湖湖岸线的修复和植被恢复,提高湖泊的自净能力和生态功能。
3.4 加强监测和管理能力建立太湖水质监测网络,实时监测太湖水质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加强水环境和生态环境的监督和管理,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和标准。
3.5 科学研究和国际合作加强太湖相关科学研究,深入了解太湖生态系统的运行机制和影响因素。
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和技术,加快太湖综合治理进程。
4. 资金保障为了实现太湖综合治理总体方案的目标,需要大量资金投入。
太湖综合治理资金主要来自以下渠道: - 中央财政预算内投资; - 地方政府财政拨款; - 外资和社会资本参与; - 贷款和债券发行。
5. 实施计划太湖综合治理总体方案将分为多个阶段实施,每个阶段的主要任务和时间安排如下:阶段主要任务时间安排第一阶段梳理问题、制定规划今年-明年第二阶段污染源整治、水质改善明年-后年第三阶段生态恢复、科学研究后年-未来五年第四阶段监测管理、总结推广未来五年-十年6. 总结太湖综合治理总体方案旨在通过一系列综合治理措施,实现太湖水质的持续改善和生态环境的恢复。
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进展ppt课件

目
项目
目
三、项目投资检查情况
投资完成 率
项目投资
占《总体 批复投 已完成
方案》
资 投资额
江苏省 839 548.43 79.0% 92.6% 663
114
62
78.5% 515.88 430.30
浙江省 497 470.04 23.3% 77.9% 116
271
110
40.0% 277.79 188.0
2012年近期目标
Ø 太湖湖体水质由2005年的劣V类提高到V类;富营养化趋 势得到遏制。 Ø 主要饮用水源地及其输水骨干河道水质基本达到III类。 Ø 河网水功能区达标个数由现状的18.6%提高到40%左右。 Ø 污染物排放量控制目标为:COD 71.98万吨、氨氮7.03万 吨、总磷0.82万吨、总氮10.84万吨。
洮滆水系
太湖
沿长江水系 黄浦江水系
南河水系 苕溪水系
流域当地多年平均水资 源量为177亿立方米,人 均水资源量仅为全国1/4
沿杭州湾水系
n寒假来临,不少的高中毕业生和大学 在校生 都选择 去打工 。准备 过一个 充实而 有意义 的寒假 。但是 ,目前 社会上 寒假招 工的陷 阱很多
2009年流域河流 水质评价总河长 5431.7km,全年期 评价劣于Ⅲ类水标 准的河长占93.1%, 劣于Ⅴ类的河长占 54.4%。
n寒假来临,不少的高中毕业生和大学 在校生 都选择 去打工 。准备 过一个 充实而 有意义 的寒假 。但是 ,目前 社会上 寒假招 工的陷 阱很多
一、流域概况
太湖流域位于长江三角洲,北临长江,南抵杭 州湾,西接天目山,东濒东海,地跨苏浙沪等省市。 流域总面积3.69万平方公里,流域内有上海、杭州、 苏州、无锡、常州、嘉兴、湖州等大中城市,是我 国经济社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2009年流域总人口 5176万人,国内生产总值(GDP)36364亿元,约占 全国GDP总量的11.0%;人均GDP达7.0万元,是全国 平均的2.9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