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合集下载

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6课《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教学设计

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6课《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教学设计

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6课《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6课的内容。

本课主要讲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生动的文字,展示了我国人民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化。

本课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到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我国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生活水平方面,他们可能缺乏直观的感受。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运用生动的事例和图片,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教材内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观察、史料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美好生活努力奋斗的情感态度,增强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过程。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并感受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五. 教学方法1.图片观察法:通过展示不同时期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变化。

2.史料分析法:运用具体的史料,让学生了解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原因。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对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认识和感受。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不同时期的图片,用于教学展示。

2.搜集相关史料,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分析。

3.准备讨论话题,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组不同时期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图片反映了什么现象?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些图片展示了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

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16、人民生活水平

16、人民生活水平

• 10、我国党和政府尤其重视基础教育发展的主要 表现是颁布了( D )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 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 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D、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 11、全国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的时间是( D ) • A、1978年9月 B、1980年5月 C、1983年 9月 D、1986年4月 • 12、义务教育的普及面临哪些问题? • 13、文革后,我国的教育事业是怎样发展起来的? 你能用最简练的语言概括教育对“科教兴国”战 略的意义吗?
3、消费观念:由传统走向多样性与个性化。
一、义务教育的普及
请阅读课本118-119页内容试完成以下问题
1.新中国开始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时间 及依据的法律文献。 2.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概况。 3.义务教育普及的重要意义。
大跃进时期的 “教育大革命”
“大跃进”时的教育大革命
example
“北大”红卫兵批判校长陆平等“反动 学术权威”
第16课
“新旧四大件”指的是什么? 改革开放前:旧四大件(“三转一响”)
图片
缝纫机、自行车、手表、收音机
改革开放初: 新四大件
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
图片
改革开放后: 新新四大件
手机、电脑、住房、汽车
图片
1、说说身边人们的衣食住行的变化。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2、改革开放对人们的生活方式
有什么影响?
据估算,十年中的中国国民经济
损失约5000亿元。
新时期:教育优先发展
• • • • • 1、办学形式多样。 2、学科门类齐全。 3、多层次培养。 4、办学目标明。 5、教学设施好。
2001年1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 席江泽民宣布:中 国如期完成了向世 界的庄严承诺,实 现了基本普及九年 义务教育和基本抛 除青壮年文盲的战 略目标。

中华书局新课标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优质课教学设计_1

中华书局新课标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优质课教学设计_1

第16课新时期社会生活的变迁【教学目标】1、知识与水平掌握改革开放以来人们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的史实、了解就业制度的变化、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情况和社会保障制度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通过让学生在教学中的自主活动,培养学生口头表达、概括整理等方面的水平。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比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变化,理解到改革开放是人们生活方式变化的主要原因。

培养学生支持改革开放,积极投身改革开放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改革开放以来就业制度的变化及所取得的成就;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和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改革就业制度与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之间的关系。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中国人不会忘记为求温饱而劳苦奔波的岁月,也不会忘记当年对“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向往。

今天,中国创造了消灭贫困的世界奇迹,百姓的生存状态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梦寐以求的舒心日子已成为现实,人民正满怀信心奔向更加富裕的小康。

我国人民的生存状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一、生活水平的提升教师:1、问题一:人民生活水平提升的原因是什么?学生:(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持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3)坚持改革开放。

教师:2、举例说明人民生活水平提升的表现?学生:50-70年代特点:数量有限、色彩样式单调;80年代以来,绚丽多彩时尚个性教师:3、你从中发现了什么问题?该如何解决,请你出个主意?学生:公交优先教师:4、想一想:为什么会有此变化呢?学生: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家庭富裕,劳动人民的共同努力的结果教师:5、议一议:在物质生活条件日益提升的今天,还要不要提倡艰苦朴素的精神?为什么?”学生:要提倡。

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小康。

为巩固和提升当前达到的小康水平乃至到达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还需要长期坚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二、就业观点的转变教师:1、看书P104页说一说就业制度发生了怎样演变?学生:由国家统一分配到市场调节、政府促动就业教师:2、议一议人们的就业观点发生了怎样的转变?学生:由“等、靠、要”思想和端“铁饭碗”到自主择业、双向选择教师:3、讨论:打破铁饭碗的好与坏?学生:现在这种能者上岗的就业制度改革,并不是社会制度的倒退,而是社会进步的要求,是人才竞争的需要。

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6课《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巨变》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6课《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巨变》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6课《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巨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巨变》是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6课,主要内容包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数据和实例,展示了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

本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国改革开放的成果,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改革开放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于改革开放的深入理解和全面认识仍有待提高。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具体的事例,直观的图片和数据,来感受改革开放给国家和社会带来的巨变。

同时,学生对于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领域的变化,需要进行整合和提升。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领域的巨大变化,掌握相关史实和数据。

2.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数据和实例,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比较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改革开放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巨变,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领域的巨大变化。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入理解和全面认识改革开放的成果。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手段,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改革开放的成果。

2.案例教学法: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讨论,提高学生的认识。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2.课件:图片、视频、数据等。

3.学生活动材料: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展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领域的巨变。

引导学生思考:改革开放给我国带来了哪些变化?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内容,引导学生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各个领域取得的成果。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优秀作品。
莫言:中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旧四大件:缝纫机、自行车、
手表、收音机是高档消费品
现在:楼房、小汽车、存款
互动探究:生活方式变化的原因
改革开放后,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国力不断提高,人民生活
水平不断提高,收入增加,消费观念、消费行为发生很大变化。
当堂达标
【1】 “五十年代看阳光,七十年代看墙上(钟表), 八十年代 看手上(手表),九十年代看腰上(手机)” 的现象主要反映了( A ) A.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B.时间观念的增强 C.通讯手段的进步
第五单元 · 人民生活水平和综合国力的提高
16 课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新课导入
绿皮火车与高铁
新课导入
筒子楼与现代住宅
新课导入
下面请大家从衣食住行用等方面举
几个身边的例子来说明改革开放前后身
边生活发生了哪些可喜的变化。
合作学习:衣食住行用的变迁
1、变迁表现:
改革将开放前 式单调,只有中山装和解放装 个性 人们不但能吃饱,还能好吃,讲究营 养均衡、粗细搭配 居住面积大,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 有了明显改善
开摩托车、乘出租车、开私家车出行, 乘飞机旅游 新四大件: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在家庭中日益普及
改革开放后
衣 数量有限,凭布票供应,色பைடு நூலகம்样 衣着日益丰富多彩,服饰展示风度和 食 住 行 用
食物匮乏、单调,凭粮票供应 营养不足,许多人温饱问题不 能解决 居住条件差,多数是茅草房、 土坯房 步行、自行车
D.消费观念的变化
当堂达标
【2】从有啥吃啥到吃 啥有啥,从绿蓝灰到五彩缤纷,从破烂 平房到漂亮楼房,从自行车到私家车进平常百姓家,主要原因 是( B )

第16课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第16课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第12课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随堂练习一、填空题:(一)衣食住行的变化1、改革开放之后,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已从温饱不足发展到。

2、改革开放之后,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变化:(1)穿衣从保暖到。

(2)饮食从果腹到。

3、1986年《》颁布,确立了九年义务教育制度。

到2011年底,全国所有县级行政单位全面普及了年义务教育。

这是中华民族教育史上一个重要里程碑。

4、2002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了15%,完成了从精英教育向的跨越。

二、选择题1、下列能够说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城乡人民生活发生巨变的有(B)①凭粮票、肉票等票证购物②自驾游成为人们休闲的一种方式③轻松惬意地网上购物④低碳和原生态生活成为时尚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衣食住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下列顺口溜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 B )A、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B、双手筑起两层楼,高档家电样样有,妻儿外出有汽车,吃喝穿戴属一流C、早晚喝喝菜粥粥,中午啃个窝窝头,一天三顿难见油D、缝纫机缝出新衣衫,自行车出门真方便,收音机听听大新闻,美观的手表看时间3、我国基础教育事业进入“依法治教”新阶段的标志是(C)A、“863”计划的实施B、“科教兴国”战略的确立C、《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颁布D、“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提出4、中国文化名人郭沫若发表的《科学的春天》一文,宣告了文艺工作者迎来了又一个创作的春天,文化艺术迅速由复苏走向前所未有的繁荣是在( D )A、三大改造时期 B“大跃进”运动时期C、“文化大革命” D改革开放时期。

初中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第16课 体验式教学【教学设计】《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巨变》

初中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第16课 体验式教学【教学设计】《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巨变》

《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巨变》教学模式分析:体验式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创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

通过情感预热,让学生达到适度的兴奋状态,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希望参与体验,在合作互动中润物无声,实现知行合一的导行内化效果。

教学思路分析:激情阶段通过活动交流,让学生知道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以来我国取得的新成就,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为例加以说明。

体验阶段借助多媒体播放的视频资料,引发学生关注和好奇,主动求索,带入预设情境。

导行阶段过程中始终贯穿从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了解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教材分析本课是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16课的内容,分为三个部分内容,分别是2008:舞动的北京,发展的中国;“中国速度”;城乡人民生活的巨变。

知道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以来我国取得的新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迅速,经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知道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以来我国取得的新成就,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为例加以说明;2.从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了解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过程与方法目标】1.在课程讲解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教学,采用图片展示给学生最直观感受;2.运用体验式教学方式,通过情感预热,让学生达到适度的兴奋状态,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希望参与体验,在合作互动中润物无声,实现知行合一的导行内化效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迅速,经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迅速,经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教学难点】在衣、食、住、行、用等方面出现了历史性巨变:人们餐桌上的主副食品充裕而丰富,服装服饰从单一化走向了多姿多彩和个性化,手机、电话的普及使人们的日常交往变得更为便捷,外出旅游成为百姓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每个国家都在努力实现的目标。

一个国家的繁荣和稳定
与其人民的生活水平息息相关。

因此,政府和社会应该共同努力,为人民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

首先,教育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关键。

通过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人们可以
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就业机会和收入水平。

政府应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确保每个人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

其次,健康是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

政府应该加强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提高医疗资源的配置和服务水平,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此外,加强健康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预防疾病的发生。

再次,就业和收入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途径。

政府应该推动经济发展,
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人们的收入水平。

同时,加强劳动法律法规的执行,保障劳动者的权益,提高劳动者的生活质量。

最后,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也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手段。

政府应该建立
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总之,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一个长期的目标,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教育、健康、就业和社会保障等多方面的措施,才能真正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实现国家的繁荣和稳定。

希望我们的国家能够不断努力,让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持续提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等教育:精英教育 大众 合
教育


精神生活—文化生活的繁荣
提 升
绩优闯关
合作学习:衣、食、住、用、行为什么 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
原因: (1)改革开放后,国家政策的变化 (2)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和人 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3)科技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 观念不断更新
合作探 二、教育的普及与发展

阅读教材,回答中国的九年义务教育通过哪个法 律哪一年确立的?
198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义务教育法》
决定着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和创新 能力,并最终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 兴衰成败. 只有把教育搞上去,才能化人口大国为 人才强国,化人口压力为人才优势,才能 从根本上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增 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 竞争中取得战略主动地位.
三、文化生活的繁荣
改革开放以来:文艺创作空前活跃,成绩斐然
合作探 究 新世屋看书
国家京剧院“文化下乡”慰问演出
国家大剧院
是中国国家表演艺术的最高殿堂、中外文化交流 的最大平台以及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基地
小结: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物质富足——衣、食、住、

用、行变化巨大



教育发展—义务教育:全面普及
大型舞台剧:《丝绸花雨》剧照
《父亲》是当代画家罗中立于1980 年创作完成的大幅画布油画。现收 藏于中国美术馆。
该画用浓厚的油彩,精微而细腻的 笔触,塑造了一幅感情真挚、纯朴 憨厚的普通农民形象。即使没有斑 斓夺目的华丽色彩,也没有激越荡 漾的宏大场景,但作者依然刻画得 严谨朴实,细而不腻,丰满润泽。 背景运用土地原色呈现出的金黄, 来加强画面的空间感,体现了人物 形象外在质朴美和内在的高尚美。
一、 衣 食 住 用 行
变化
改革开放前
布票
蓝灰色的海洋
六十年代
七十年代
新三年,旧三年, 缝缝补补又三年
改革开放后
名牌服装争奇斗艳 着装打扮丰富多彩--更具个性
改革开放前
油票
粮票
食物匮乏、单调
改革开放后
食物琳琅满目,讲
究营养均衡、粗细
搭配、绿色食品, 健康食品。
改革开放前
改革开放后
居住宽敞明亮 装饰讲究
衣着日益丰富多彩, 服饰展示风度和个性。
人们不但能吃饱,还能吃好, 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

居住条件差,多数是茅草房、 土坯房、大杂院。
行 步行、自行车、公交车。
居住面积扩大,室内装修和 居住环境有了明显改善。
乘车、乘飞机、开私家车, 出行方式多样。

缝纫机、自行车、手表、 收录机是高档消费品。
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 手机、电脑在家庭中日益普及。
新课导入
畅所欲言:请大家举出身边几个例子来反映 我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高?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如今刷卡消 费、电子支付已成为人们重要的消费方式。 那么,你想知道改革开放前后人们的社会生 活是怎样的呢?其中发生了哪些变化?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重难点
重点:结合史实,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后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培养学生认识与分 析社会发展的能力 难点:结合人们衣、食、住、用、行和教育 方面发生巨大变化的原因,引导学生认识改 革开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中国的九年义务教育哪一年在全国所有县级行 政单位全面普及?
2011年底
合作探 究
2002年,高等教育毛人学率达到了15%,完成了 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跨越
合作探 究
全国高校2015年全国招生达737.85万人, 毛入学率为40%。
合作探
究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越来越成为提 高一个国家创新能力的基础,教育水平 的高低决定着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
公寓 别墅
社区住宅楼
农家乐
改革开放前的最高追求
改革开放前:旧四大件(“三转一响”)
改革开放初: 新四大件
如今: 新新四大件
合作探 究
改革开放前
合作探 究
改革开放后
衣食住行用的变化:
改革开放前
改革开放后
衣 数量有限凭票供应,色彩样式
单调,只有中山装和解放装。

食物匮乏、单调,凭粮票供应, 许多人温饱不能解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