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外科、肛肠外科、肝胆外科学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外科学教学大纲

外科学教学大纲

《外科学》教学大纲乌兰察布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临床医学系乌兰察布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临床医学系《外科学》教学大纲总纲: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目的:外科学是临床医学中一门重要学科,它既有自身的理论体系,又与基础医学和其它临床医学学科密切相关。

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和了解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熟练地对外科疾病进行诊断、急救、治疗和预防,为从事临床外科奠定基础,并为学习其它临床医学学科,特别是以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的临床学科的学习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2.要求:基本理论知识(1)掌握体液、电解质和酸碱平衡、输血、外科休克、感染、创伤、烧伤、肿瘤等的基本理论。

掌握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

了解器官功能不全的诊断要点和防治原则,器官移植的一般知识和生物医学工程学等新学科与外科的关系。

(2)了解常用的麻醉方法和麻醉以外的处理原则。

掌握复苏术的原则、方法和技能。

(3)掌握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原则和围手术期处理。

(4)了解现代外科学的进展和新成果。

提高电子计算机技术和ICU 监护知识。

基本技能(1)掌握外科物理检查、病历书写、无菌技术及外科常用基本操作技术。

(2)掌握和运用与外科病人接触、交往和指导诊治工作的方式方法。

二、教学组织与方法(一)教学组织由外科教研室承担教学任务并组织具体实施。

教研室根据教学任务组成教学组,一名主讲担任教学组长,负责制定和落实教学计划,完成主要授课任务;一名教学秘书负责教具、图表、电教器材及其他教学准备工作,协助组长搞好教学,办好教学园地,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二)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担任课堂教学的教师,必须根据大纲的内容进行备课与讲课,对新进展内容要精心选择,不偏离大纲的要求。

备课时,要仔细研究大纲与教材,结合本人临床经验写好教案。

教师准备的教案要通过教学组传阅、讨论与预讲,以提高讲授内容的科学性、启发性。

初次担任课堂讲授内容的新教师一定要通过预讲才能上讲台。

讲课时要尽量用启发式讲解,做到条理分明、重点突出、表达明确、多媒体展示清晰、仪表端正,注意图表、模型、幻灯、投影等多种形式的运用,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外科学教学大纲

外科学教学大纲

《外科学》教学大纲(适用专业:临床医学)一、课程简介外科学是一门系统以手术或手法为主要疗法的疾病的发生发展想律、诊断、治疗和预防知识以手术和手术后处理的科学。

外科学包括外科学基础、常见外科学疾病和手术学基础三部分、总任务是让学生获得外科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对常见外科学病能作出初步诊断处理;认识外科疾病的一般发生、发展规律,提出可行的预防措施。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电教、挂图、模型、标本、X片、动物实验、参观及参加手术等各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上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通过提问、技能考核、测验等进行评价。

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能够:1.简述外科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描述常见外科学的临床表现、诊断、预防及治疗,了解常见外科学疾病的病因病理;具有对常见外科学病的防治能力,急重症的诊断及初步处理能力外科学临床思线能力和自学能力;2.规范进行无菌操作和外科学基本操作;独立完成浅表脓肿切开引流、呼吸心跳骤停的初期复苏、清创、静脉切开、体表肿块切除、拔甲;在上级医师的指导下行阑尾切除、腹股沟疝修补、肠切除、吻合、包皮环切、大隐静脉高位结扎等常用手术。

3.以救死扶伤精神对待病人,有高度责任心和良好的医德医风。

三、学时分布详见教学计划四、课时单元目标第一章绪论(2学时)1.说出外科学的所研究范畴和学习外科学的正确方法,简述外科学的发展简史。

2.以新中国外科学成就激发学习外科学的兴趣,勤奋好学外科学。

第二章手术基本知识(14学时)1.解释无菌技术的概念,描述外源性感染途径;2.能初步进行手术器械物品的消毒和灭菌,正确进行手术无菌技术;3.设计手术术前准备,制定手术术后处理和并发症的防治措施;4.在操作中表现出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重视围手术期处理,克服一把刀偏见。

第三章麻醉(4学时)1.列出麻醉前病人的准备项目和用药目的;2.说出常用麻醉药物和麻醉期间的观察要点;3.详述常用局麻药物的毒性反应;4.说明腰麻和硬膜外麻醉的适应症、禁忌症、并发症的防治;5.简述全身麻醉、吸入麻醉、静脉麻醉、肌肉麻醉、复合麻醉的概念和方法;6.能初步进行局部麻醉、腰麻的操作;7.具有精细操作、细致观察、及时处理的高度负责精神。

外科学教学大纲

外科学教学大纲

外科学教学大纲一、导言外科学是医学中的重要学科之一,主要研究和教授外科手术和治疗方法。

本教学大纲旨在明确外科学的基本知识、技能和能力培养目标,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外科学水平。

二、教学目标1. 熟悉外科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外科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掌握外科学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准则,培养临床推理和决策能力。

3. 学习外科手术和操作技术,具备独立完成基本外科手术的能力。

4. 培养外科学的团队合作精神,掌握外科手术的团队协作与沟通技能。

三、教学内容1. 外科学基础知识a. 外科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b. 外科学的分支学科和专业领域c. 外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d. 外科学的伦理与法律问题2. 外科学常见疾病a. 创伤外科疾病的诊断和处理b. 普外科疾病的诊断和处理c. 其他专科外科疾病的诊断和处理3. 外科手术技术a. 基本外科手术器械和设备的使用方法b. 常见外科手术的操作步骤和技巧c. 外科手术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4. 临床实践与团队合作a. 外科学实践的基本步骤和技巧b. 外科手术中的团队协作与沟通c. 外科学的讨论和病例讨论四、教学方法1. 理论教学: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学术报告等形式,注重理论与实际应用的结合。

2. 实践教学:临床实习、技能操作训练、手术观摩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

3.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临床推理和团队合作能力。

4. 病例分析:通过分析真实病例,加深学生对外科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五、教学评价与考核1. 平时表现:参与课堂讨论、临床实践、技能训练等,考察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2. 报告与论文:要求学生撰写相关研究报告和论文,评估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学术表达。

3. 实践技能考核:对学生的操作技能进行考核,包括模拟手术、技术操作等。

4. 学科考核:通过笔试、口试等形式考查学生对外科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资源1. 外科学教材和参考书籍2. 医学影像资料和临床实践案例3. 外科手术视频和技术操作培训设施4. 专业期刊和学术研究文献七、教学进度安排根据实际教学需求,将教学内容分解为多个阶段,确保每个阶段的内容和时间安排合理,学生能够逐步掌握外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技能。

精选新肝胆外科教学大纲 6.doc

精选新肝胆外科教学大纲   6.doc

第四十二章肝疾病目的要求:一、自学肝脏的解剖生理概要、继发肝癌和肝脏良性肿瘤。

二、肝脓肿。

1 了解肝脓肿的病因病理。

2.熟悉细菌性与阿米巴性肝脓肿的临床特点。

3.掌握肝脓肿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

三、原发性肝癌1.了解原发性肝癌的病因病理。

2.熟悉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表现。

3.掌握原发性肝癌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及方法。

教学内容:一、肝脓肿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细菌性肝脓肿和阿米巴性肝脓肿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和方法。

二、原发性肝癌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和方法。

临床见习内容及要求:在带教老师指导下,通过接诊典型病例,巩固教学内容,重点掌握:一、肝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二、肝脓肿的临床表现、不同类型肝脓肿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及方法。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方法:大课讲授第四十四章胆道疾病目的要求:一、熟悉胆石病、胆囊炎、胆管炎的病因和病理。

二、掌握急性胆囊炎、胆囊结石、胆管结石、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

教学内容:一、胆石病和胆道系统感染的病因病理。

二、胆囊结石,肝内外胆管结石,急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炎, 化脓性胆管炎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三、急性梗阻性脓胆管炎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

自学内容:胆道系统的解剖生理概要、胆道疾病的特殊检查方法、胆道先天性畸形、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胆道蛔虫病、胆道疾病的并发症、胆道肿瘤。

见习要求:一、通过见习巩固大课所讲授的胆道疾病的内容。

二、通过见习能正确选择胆道疾病的检查方法。

三、掌握夏柯氏(Charcot)三联症。

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方法:大课讲授。

外科学教学大纲

外科学教学大纲

外科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外科学》是临床医学的一个分科。

现代外科学范畴包括许多疾病,它涉及这些疾病的病因,发生发展、病理、病生、诊断、预防和治疗等知识,在治疗方面要能运用手术和非手术的处理。

通过外科教学,学生应掌握常见外科病症的临床知识和临床技能,并学会外科某些治疗损伤。

学好外科学必须重视外科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三基)。

手术是外科治疗中的一个重要手段,但不能认为外科就是手术,围手术期治疗是外科学的重要环节。

按病因分类,外科疾病大致分为五类(1)损伤(2)感染(3)肿瘤(4)先天性和后天性畸形(5)其它性质疾病。

外科学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部分:外科基础、系统外科和外科手术学。

外科基础,论述外科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系统外科介绍外科常见疾病的病因、发生、发展、规律、病理、病生临床表现、系统检查诊断要点、鉴别诊断、预防和治疗原则等。

手术学的学习主要是培养学生严格的无菌观念和进行基本手术操作。

外科学的教学过程包括课堂讲授、实习和自学。

讲课内容要理论联系实际,以常见病多发病为重点,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适当介绍国内外医学的渐成就,以反映现代外科学的水平,重视基础科学和外科学的结合。

对"掌握"的内容教师应重点讲解,学生应深入领会其基本知识或基本理论,以便运用于临床实践。

对"熟悉"的内容教师可详细讲解,对于"了解"的内容教师应做一般的介绍,便学生对此有一般的认识。

对自学内容,在学生自学时,教师应认真辅导。

教学方法方面要重视外科学与医学其他学科的内在联系,要注意启发式和循序渐进教学,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上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病例示范讲座、动物实验,参观及参加手术、阅读X光片,教学多媒体等各种教学手段,以提高教学质量。

由于外科学教学时数与教学量之间的矛盾,鼓励老师应用各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图文并茂,增加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提高教学效果。

外科学教学大纲

外科学教学大纲

外科学教学大纲
引言:
外科学是医学专业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它研究和应用手术技术
来治疗和修复各种疾病、损伤和畸形。

外科学教学大纲旨在向学生
提供必要的理论和实践知识,使他们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外科医生。

一、课程目标
1.了解外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外科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

2.了解手术技术和操作规程,掌握手术技术的基本要点和临床
应用。

3.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和临床思维,使他们能够独立诊断和治
疗外科疾病。

二、课程内容
1.外科学基础知识
(1)外科学的定义和历史发展
(2)外科疾病分类和诊断
(3)外科手术的基本原则和术前准备2.常见外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1)消化系统外科疾病
(2)循环系统外科疾病
(3)泌尿系统外科疾病
(4)神经系统外科疾病
3.手术技术和操作规程
(1)手术器械和设备的使用
(2)手术切口和缝合技术
(3)术中出血控制和组织修复(4)手术并发症的处理和预防
4.外科重症护理
(1)创伤护理。

中医外科学教学大纲

中医外科学教学大纲

中医外科学教学大纲中医外科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中医外科学是一门研究中医外科疾病的学科,包括皮肤、疮疡、肛肠、乳房、疝、男性泌尿生殖系统等方面的疾病。

本教学大纲旨在规范中医外科学的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提供清晰、实用的学习指导。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1、掌握中医外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2、了解中医外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动态;3、能够运用中医外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诊断和治疗常见外科疾病;4、培养学生对中医外科学的学习兴趣和临床思维能力。

三、教学内容1、中医外科学基本理论1、气血理论2、脏腑理论3、经络理论2、中医外科学基本知识1、皮肤疾病2、疮疡疾病3、肛肠疾病4、乳房疾病5、疝疾病6、男性泌尿生殖系统疾病3、中医外科学基本技能1、望诊2、闻诊3、问诊4、切诊5、针灸疗法6、推拿按摩疗法7、中药疗法4、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动态1、介绍近年来中医外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2、介绍中医外科学的最新诊疗技术和方法3、介绍中医外科学的最新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5、临床实践1、组织学生参加临床实践,观察和诊断外科疾病2、组织学生参加临床实践,学习外科疾病的针灸、推拿按摩和中药治疗方法四、教学方法1、采用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加强师生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2、利用多媒体技术,形象生动地展示中医外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3、利用网络资源,提供丰富的中医外科学学习资料,方便学生自主学习。

五、考核方式1、课堂表现:包括出勤率、回答问题、参与讨论等情况;2、作业:包括课后作业、小组讨论报告等;3、期中考试:以试卷形式测试学生对中医外科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4、期末考试:以试卷形式测试学生对中医外科学整体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应用能力。

六、教学时数本课程共计36个学时,每学期18个学时。

具体安排如下:1、中医外科学基本理论:6个学时;2、中医外科学基本知识:12个学时;3、中医外科学基本技能:6个学时;4、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动态:4个学时;5、临床实践:8个学时。

《外科学》教学大纲

《外科学》教学大纲

《外科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外科学课程编号:英文名称:Surgery课程性质: 必修课总学时:128 讲课学时:96 实践学时:32学分:8适用对象: 临床医学专业先修课程:《外科学总论》、《系统解剖学》、《内科学》、《病理学》、《生理学》等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外科疾病包括损伤、感染、肿瘤、畸形和其他疾病,一般以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但外科决不等于手术。

外科学研究外科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和技能,同时也研究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规律,涉及实验外科及自然科学基础。

外科学教学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较全面的外科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得到较严格的基本技能训练。

二、课程教学和教改基本要求该课程的教学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与自学相结合、灌输与启发相结合、讲解与提问相结合、讨论和发言相结合,阐述了外科疾病的发生、发展、诊断和治疗。

三、课程各章重点与难点、教学要求与教学内容第十九章颅内压增高和脑疝【目的和要求】1、掌握颅内压增高的临床表现。

2、熟悉颅内压增高的病理生理变化和处理原则。

3、熟悉脑疝的临床表现。

4、了解颅内压增高的病因。

【教学内容】1、颅内压增高的概念、颅内压的调节与代谢、颅内压增高的原因。

2、颅内压增高的后果。

3、颅内压增高的诊断及治疗原则。

4、脑疝的诊断及治疗原则。

第二十章颅脑损伤【目的和要求】1、掌握脑震荡、脑挫裂伤的临床表现、诊断和处理原则。

2、熟悉硬膜外、硬膜下血肿的临床表现。

3、熟悉脑损伤的诊断及处理原则。

4、熟悉颅骨损伤的诊断和治疗原则。

5、了解头皮损伤。

【教学内容】1、颅骨损伤。

2、脑损伤的机制、病理和临床表现。

3、脑损伤的处理。

【自学内容】1、头皮损伤2、脑内血肿、脑室内出血与血肿、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

第二十四章颈部疾病【目的和要求】1、掌握甲状腺功能亢进的诊断和外科治疗原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科学》(第七版)教学大纲(供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用)课程名称:外科学总学时:170教研室名称:外科学教研室教研室主任:张庆广所属学科:临床医学所属系(院)主任:吕长俊课程类别:专业课前言外科学是临床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近年来医学科学的迅速发展,现代外科学所涉及的范围远较以往广而深,且与日俱增。

因此,用来阐明有关外科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及防治,全面知识的外科学,其内容也在不断增加和更新,为此教学大纲的修订实属必要。

根据国家教委9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临床医学专业本科主要课程基本要求》:“通过外科学教学,使学生掌握外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的病因、发病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的理论知识与技能”。

也就是要求学生熟悉外科的基本理论,掌握常见外科疾病的临床知识和技能并学习外科一些基本手术,为以后从事临床外科工作奠定基础,也为学习其他临床学科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外科学的具体内容包括下列部分:外科基础、外科常见病和外科手术学。

外科基础讲授外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外科常见疾病介绍其病因、病理、临床表现、系统检查、诊断要点、鉴别诊断、预防和治疗、手术适应症和常用手术的基本原理。

手术学的学习主要是培养学生严格的无菌观念和进行基本操作的训练。

由于近年来的进展,在上述范围内的具体内容有所增添,如外科营养、多系统器官衰竭等,也有合并或分列,如肺部各类疾病合为肺部疾病、心血管疾病分为心脏疾病和胸主动脉瘤以适应目前具体情况。

外科学讲授内容仍要理论联系实际,以常见病、多发病为重点,适当介绍国内外医学的新成就,反映现代科学水平。

为此,为适应我国目前小儿外科的发展,本教学大纲内有关先天畸形部分,包括颅脑、胃肠道、泌尿系统和运动系统,多数原安排自学,现集中讲授,以达到讲授与临床结合的目的。

教学方法上要重视外科学与医学其他各科的内在联系。

教学方法上注重启发式或循序渐进,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上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外科学的教学过程,包括课堂讲授和见习,后者包括病例示教、X光片、幻灯片阅读和录像等,要积极开展病例讨论,提高教学质量。

本教学大纲为为五年制医学专业的外科教学所订,按170学时计算,其中讲授102 学时,见习68学时。

备注:各部位肿瘤内容由外科讲述,包括内、外科的治疗。

二、各章节教学题目:第二十四章颈部疾病【目的要求】1、熟悉单纯性甲状腺肿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2、熟悉甲状腺功能亢进的诊断和外科治疗。

3、熟悉甲状腺结节(包括炎症及肿瘤)的诊断和处理原则。

4、了解甲状腺解剖生理。

5、了解颈淋巴结核的处理原则6、了解颈部不同部位肿块的性质和病变【授课时数】课堂授课3学时,见习2学时【教学内容】1、甲状腺的解剖生理概要。

2、单纯性甲状腺肿的病因、临床表现、防治及手术指症。

3、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临床表现、诊断、手术指症,术前准备及手术后的主要并发症。

4、甲状腺瘤和甲状腺癌诊断和治疗。

5、颈部肿块的诊断要点。

【重点要求】甲状腺疾病的临床表现及处理原则。

颈部肿块的诊断要点。

【见习内容】1、病例示教:单纯性甲状腺肿、甲状腺功能亢进和甲状腺癌的临床表现和检查方法。

2、颈部肿块病例的临床分析。

第二十五章乳房疾病【目的要求】1、掌握对乳房的正确检查方法。

2、熟悉急性乳房炎的诊断和防治。

3、熟悉乳房肿块的鉴别诊断要点。

4、熟悉乳癌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5、了解乳房解剖生理。

【授课时数】课堂授课3学时,见习2学时【教学内容】1、急性乳房炎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

2、乳房囊性增生病的诊断和处理。

3、乳癌的病因、病理类型、转移途径、临床表现、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

【重点要求】乳癌的临床表现、鉴别诊断要点和治疗原则。

【见习内容】病例示教:对乳房肿块结合检查结果进行临床分析。

第三十四章腹外疝【目的要求】1、掌握腹股沟疝的临床表现、斜疝和直疝的鉴别要点及腹股沟疝的鉴别诊断。

2、熟悉腹外疝的概念、病因、病理解剖及临床类型。

3、熟悉腹股沟区的解剖。

4、熟悉腹外疝的治疗和手术修补的基本原则。

5、了解股疝的概念、股管的解剖、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

6、了解其他腹外疝的临床表现及治疗。

【授课时数】课堂授课3学时,见习1学时【教学内容】1、腹外疝的概念、病因、病理解剖及临床类型。

2、腹股沟区的局部解剖。

3、腹股沟斜疝和腹股沟直疝的临床表现及鉴别诊断。

4、腹股沟疝手术的基本原则和各种方法的适应症。

5、嵌顿性和绞窄性疝的手术处理原则。

6、其他腹外疝的临床表现及治疗。

【重点要求】腹股沟疝的构成、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

腹股沟疝的处理。

【见习内容】病例示教:典型腹外疝与其他疾病的鉴别要点。

疝修补术的示教。

第三十五章腹部损伤【目的要求】1、掌握腹部闭合性损伤的处理和外科手术治疗的基本原则。

2、熟悉腹部闭合性损伤的临床表现、诊断步骤和诊断方法。

3、熟悉脾、肝、胰腺和肠破裂的诊断及处理。

【授课时数】课堂授课2学时,见习2学时【教学内容】1、腹部闭合性损伤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步骤和方法。

2、腹部闭合性损伤的处理、手术探查的指征、手术时机的选择和手术治疗的基本原则。

3、脾、肝、胰腺和肠破裂的诊断及治疗。

4、腹膜后血肿的临床表现和治疗。

【重点要求】腹部闭合性损伤的临床表现、早期诊断方法及处理原则。

【见习内容】病例示教或病案讨论,提出诊断依据和临床治疗措施。

第三十六章急性化脓性腹膜炎【目的要求】1、掌握急性腹膜炎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

2、熟悉急性化脓性腹膜炎的病因、分类和病理生理。

3、熟悉急性腹膜炎治疗方法的选择。

4、了解腹腔脓肿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授课时数】课堂授课2学时,见习2学时【教学内容】1、腹膜的解剖和生理。

2、急性化脓性腹膜炎的病因、分类和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

3、急性腹膜炎治疗方法的选择、手术指征和手术方法。

4、腹腔脓肿的诊断和治疗。

【重点要求】急性化脓性腹膜炎的临床表现、早期诊断手术方法的选择和手术治疗的原则。

【见习内容】病例示教:讨论急性腹膜炎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第三十七章胃十二指肠疾病【目的要求】1、掌握胃十二指肠溃疡的外科治疗适应证.了解手术原则与手术方式的选择. 熟悉术后并发症。

2、掌握胃癌的诊断和治疗。

3、熟悉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大出血、瘢痕性幽门梗阻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

4、了解胃十二指肠溃疡的病因与发病机理。

5、了解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

6、了解良性十二指肠淤滞症的临床表现和治疗。

【授课时数】课堂授课2学时,见习2学时【教学内容】1、胃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机理。

2、胃十二指肠溃疡外科治疗的适应证、手术原则、手术方式的选择和术后并发症。

3、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大出血、瘢痕性幽门梗阻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4、胃癌的临床表现、早期诊断和治疗。

【重点要求】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外科适应证、手术原则和常用手术方式的理论基础。

胃十二指肠溃疡并发症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

胃癌的临床表现、早期诊断和治疗。

【见习内容】1、病例示教:从病史、体检,配合化验检查、放射线摄片、内窥镜检查和病理检查进行胃十二指肠溃疡和胃癌的病案讨论。

通过病例分析能进一部了解胃十二指肠溃疡和胃癌的诊断要点及熟悉其鉴别诊断。

小儿外科的特点。

2、胃手术示教,了解胃大部切除术的基本操作。

第三十八章肠疾病【目的要求】1、掌握肠梗阻的病因、病理、病理生理、诊断和治疗。

2、掌握结肠癌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3、熟悉各种肠梗阻的诊断和治疗。

4、了解肠炎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5、了解肠息肉及肠息肉病临床表现的特点及治疗。

6、了解小肠肿瘤的临床表现及治疗。

7、了解先天性肠闭锁、肠狭窄和先天性肠旋转不良。

【授课时数】课堂授课4学时,见习2学时【教学内容】1、肠梗阻的病因、病理、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2、粘连性肠梗阻、蛔虫性肠梗阻、肠扭转、肠套叠的临床表现和治疗。

3、结肠癌的临床表现、早期诊断和治疗原则。

【重点要求】肠梗阻的病因、病理、病理生理、临床表现。

单纯性与绞窄性肠梗阻的诊断和治疗结肠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原则。

【见习内容】病例示教:常见的肠梗阻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结肠癌的早期诊断及阅读典型的放射线摄片。

新生儿肠梗阻的诊断和治疗原则。

第三十九章阑尾炎【目的要求】1、掌握急性阑尾炎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2、熟悉特殊类型阑尾炎的特点和处理原则。

3、了解慢性阑尾炎的诊断。

【授课时数】课堂授课2学时,见习1学时【教学内容】1、阑尾的解剖生理概要。

2、急性阑尾炎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

3、急性阑尾炎手术治疗的适应证和并发症。

4、新生儿急性阑尾炎、小儿急性阑尾炎、妊娠期急性阑尾炎和老年性急性阑尾炎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

5、慢性阑尾炎的病因、病理、诊断和治疗。

【重点要求】急性阑尾炎的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急性阑尾炎手术治疗的适应证和方法的选择。

特殊类型阑尾炎的临床特点和处理原则。

【见习内容】病例示教:结合病人的病史、体检和鉴别有关科的疾病,以确定诊断.示教阑尾切除术。

第四十章结直肠、肛管疾病【目的要求】1、掌握肛裂、直肠肛管周围脓肿、肛瘘、痔和直肠息肉的诊断和治疗。

2、掌握直肠癌的诊断和治疗。

3、熟悉直肠肛管的解剖生理和检查方法。

4、了解先天性直肠肛管畸形和先天性巨结肠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授课时数】课堂授课5学时,见习3学时【教学内容】1、直肠肛管的解剖生理和检查方法。

2、肛裂典型的临床表现和治疗。

3、直肠肛管周围脓肿的病因、临床表现和治疗。

4、肛瘘的病因、分类、临床表现和治疗。

5、痔的病因、分类、临床表现和治疗。

6、直肠癌的病理、分类、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重点要求】直肠肛管的解剖生理和检查方法.直肠肛管周围脓肿、肛瘘和痔的临床表现和治疗.直肠癌的诊断和治疗。

【见习内容】了解肛门指诊的方法病例示教:对直肠肛管周围脓肿、肛瘘、痔和直肠癌的诊断进行鉴别, 并提出其治疗方案第四十一章肝疾病【目的要求】1、熟悉肝脓肿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2、熟悉原发性肝癌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3、了解肝脏的解剖生理。

【授课时数】课堂授课3学时,见习2学时【教学内容】1、肝脏的解剖生理。

2、肝脓肿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鉴别诊断和治疗。

3、原发性肝癌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鉴别诊断和治疗。

【重点要求】肝脓肿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鉴别诊断和治疗。

【见习内容】病例示教:讨论肝脓肿、原发性肝癌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参观肝癌手术(切除或插管术)。

第四十二章门静脉高压症【目的要求】1、熟悉门静脉高压症的病因、病理生理和临床表现。

2、熟悉门静脉高压症的诊断和治疗。

3、了解门静脉系统的解剖。

【授课时数】课堂授课2学时,见习1学时【教学内容】1、门静脉系统的解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