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全国一卷文言文试题附翻译

合集下载

2013年高考17套试卷文言文译文汇编解析

2013年高考17套试卷文言文译文汇编解析

2013高考17套试卷文言文译文汇编新课标卷1马文升,字负图,相貌奇特很有气力。

景泰二年考中进士,被授予御史之职。

历任山西、湖广巡按御史,刚直的品格非常显明。

成化初年,被召任南京大理寺卿。

平定满四之乱后,记功晋升为左副都御史。

救济巩昌、临洮饥民,安抚流民,业绩很突出。

当时,在黑水口打败入侵之敌,又在汤羊岭打败他们,刻石记功后返回。

后又晋升为右都御史,总督漕运之事。

淮安、徐州、和州发生饥荒,文升从江南调十万石粮食和盐价银五万两去救济。

孝宗即位,召他入朝担任左都御史。

弘治元年他上奏了十五件事,全都经过讨论后付诸实施。

孝宗效仿古天子亲耕藉田,教坊进献杂戏。

文升严肃地说:“新登基的天子应当让他知道农事的艰难,弄这些杂戏干什么?”就斥退了他们。

第二年,担任兵部尚书,仍像以前那样督率团营。

当时天下太平已经很久了,兵政荒废松弛,西北的少数民族时时伺机入侵北方边境地区。

文升严格考查各位将校,贬退了三十多个贪婪懦弱的军官。

奸佞的人十分怨恨他,夜间拿上弓箭等在他门旁,有的人写了诽谤的书信射入东长安门内。

马文升在兵部任职十三年,尽心军务,在屯田、马政、边备、守御等事务方面,他多次上疏条陈应当做的事情。

只要事关国家应当说的话,即使不是他职分之内的事,也是话没有不说完的。

曾经因为太子年已四岁,应该及早进行教育。

文升请求挑选淳朴严谨、老成又懂历史的人,由他们照顾抚养太子,凡是太子的言语举止都要用正道来引导。

山东长久干旱,浙江以及南畿发生水灾,马文升奏请朝廷命有关部门救济抚恤,操练士卒以备不测。

孝宗完全彻底地接纳了他的意见。

马文升在朝廷官员中年纪最大又德高望重,孝宗也十分信任他,朝中各位大臣没有谁敢有怨言。

吏部尚书屠滽被罢免,倪岳取代了屠滽,倪岳去世,就由马文升替任。

南京、凤阳发生大风雨,房屋被毁坏,树木被风拔起,马文升请求孝宗缩减饮食、撤去乐舞,修养德性、反省过失,开御前讲席,断绝游玩和宴饮,停办不太紧急的事,停止额外织造,赈济灾民,捕捉盗贼。

2013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3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3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2013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一、文言文阅读(共30分)(一)文言文阅读材料(1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材料:《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节选卫青,字仲卿,河东平阳人也。

少孤,为平阳侯家奴。

后以骑射见长,封为骑都尉。

武帝时,以军功显,拜为大将军,封长平侯。

青为人谦和,不事权贵,常以军功自勉。

其子霍去病,亦以勇猛善战,封为骠骑将军。

父子二人,皆为汉朝名将,功勋卓著。

1. 卫青的字是什么?(2分)2. 卫青最初的身份是什么?(2分)3. 卫青是如何成为大将军的?(3分)4. 卫青的儿子霍去病的官职是什么?(2分)5. 卫青的为人如何?(1分)(二)文言文翻译(10分)将上文节选的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三)文言文理解与分析(10分)根据上文,分析卫青和霍去病父子二人在汉朝军事上的贡献。

二、现代文阅读(共20分)(一)现代文阅读材料(1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10题。

材料:《我的母亲》朱自清我的母亲是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她勤劳善良,一生都在为家庭默默付出。

她没有受过多少教育,却懂得许多生活的智慧。

在我小时候,母亲总是教导我要诚实守信,要勤奋学习。

她的言行,对我影响深远。

6. 作者的母亲是一位怎样的人?(2分)7. 作者的母亲有哪些特点?(3分)8. 作者的母亲对他的影响是什么?(3分)9. 母亲教导作者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分)10. 这篇文章的主题是什么?(1分)(二)现代文理解与分析(10分)根据上文,分析作者对母亲的感情以及母亲在作者成长过程中的作用。

三、作文(共50分)请以“我的梦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要求:内容健康,积极向上,表达清晰。

四、答案1. 卫青的字是仲卿。

2. 卫青最初的身份是平阳侯家奴。

3. 卫青通过骑射见长,封为骑都尉,后以军功显,拜为大将军。

4. 霍去病的官职是骠骑将军。

5. 卫青为人谦和,不事权贵,常以军功自勉。

2013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含详解和译文)

2013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含详解和译文)

2013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一)(含详解和译文)梁朝康编辑【上海卷】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

(17分)卜式传①卜式,河南人也。

以田畜为事。

时汉方事匈奴,式上书,愿输家财半助边。

上使使问式:“欲为官乎?”式曰:“自小牧羊,不习仕宦,不愿也。

”使者曰:“家岂有冤,欲言事乎?”式曰:“臣生与人无争,邑人贫者贷之,不善者教之,所居,人皆从式,何故见冤?”使者曰:“苟,子何欲?”式曰:“天子诛匈奴,愚以为贤者宜死节,有财者宜输之,如此匈奴可灭也。

”使者以闻。

丞相弘曰:“此非人情,愿陛下勿许。

”于是上不报式。

式归,复田牧。

②岁余,会浑邪等降,仓府空,贫民大徙,皆仰给县官,无以尽赡。

式复持钱二十万与河南太守,以给徙民。

河南上富人助贫民者,上识式姓名,曰:“是固前欲输其家半财助边。

”上于是以式终长者,召拜中郎。

③初式不愿为郎,上曰:“吾有羊在上林中,欲令子牧之。

”式既为郎,布衣草履而牧羊。

岁余,羊肥息。

上过其羊所,善之。

式曰:“非独羊也,治民犹是矣。

以时起居,恶者辄去,毋令败群。

”上奇其言,使式治民,有政声。

上以式朴忠,拜为齐相。

(自《汉书》,有删改)17.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4分)(1)使者以闻(2)布衣草履而牧羊(3)岁余,羊肥息(4)上过其羊所,善之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A.臣生与人无争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B.以田畜为事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C.布衣草履而牧羊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D.愚以为贤者宜死节河南上富人助贫民者19.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6分)(1)苟,子何欲?(2)以时起居,恶者辄去,毋令败群。

20.第①段中,卜式的做法为什么被丞相认为是不合“人情”的?(2分)21.依据全文,概述皇帝对卜式认识的变化过程。

(3分)17.(4分)(1)使……知道(2)穿着布衣(3)繁殖(4)认为……好18.(2分)C【A、介词,和、同/动词,参加、参与;B、动词,当作、作为/介词,替;C、全是连词,表修饰;D、助词,……的人/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19.(6分)(1)如果(是这样),你想要什么?(“苟”、省略句、宾语前置,各1分)(2)按一定的时间作息,不好的就去掉,不要让(它或他)损害群体。

2014年高考各省市卷文言文参考译文汇编

2014年高考各省市卷文言文参考译文汇编

01.【2014四川卷参考译文】梁书·王筠列传王筠字元礼,又字德柔,山东琅玡临沂人。

王筠小时候就机警敏悟,七岁就能写文章了。

十六岁时,创作了《芍药赋》,十分优美。

等长大了,喜欢清静热爱学习,与堂兄王泰齐名。

当时陈郡有个谢览,谢览有个弟弟叫谢举,也都有很好的声誉,当时的人们给他们编赞语(或童谣)说:“谢有览、举,王有养、炬。

”“炬”是王泰,“养”是王筠,都是他们的小名。

(王筠)起初任职是中军临川王行的参谋,后调任太子舍人,又升任尚书殿中郎。

琅玡王氏渡过长江(指东晋建国)以来,就没有在郎署任职的人,有人劝(王筠)先观望不要出任,王筠说:“陆机(曾历任平原内史)可以说是东南俊秀,王坦之(字文度,东晋名臣)更是独步江东,我得以与这些前辈并驾齐驱,哪里会有遗憾。

”于是兴高采烈地去上任。

尚书令沈约,是当时的文坛宗师,每当看到王筠的文章,赞叹吟诵玩味,认为(自己)赶不上(王筠)。

王筠作文章(当时主要指赋)能押险韵(生僻少用的韵),每次官宴上一起作赋,(王筠的作品)文辞必定最具鲜妍美妙。

沈约常常很平静地启奏高祖(梁高祖武帝萧衍)说:“近年来晚辈中的名家,只见王筠独步文坛了。

”昭明太子(萧统,主持编选《昭明文选》)喜爱文人雅士,常常与王筠、刘孝绰、陆倕(chuí)、到洽、殷芸等在玄圃(建康宫中名园,时作讲经之所)吃喝游乐,太子独独牵着王筠的手抚揽着刘孝绰的肩膀跟他们说:“这正所谓左手拉着浮丘的袖子,右手拍着洪崖(与浮丘、安期生并举为仙人的代称)的肩膀啊”。

他被(太子)看重竟到了这样的地步。

普通元年(梁武帝萧衍年号,值520年),(王筠)因为母亲去世要守丧而离职。

王筠很有孝顺的天性,为守丧自我毁伤超过了礼制规定的程度,服丧期满后,还因为就此患上的疾病在家休养了很久。

中大通二年(梁武帝年号,值530年),调任司徒左长史,中大通三年,昭明太子去世,皇帝命令(王筠)写一篇哀策文(祭文),(这篇文章)又再次令(皇帝或大家)叹服点赞欣赏。

全国卷语文2013年-2016年古文翻译

全国卷语文2013年-2016年古文翻译

【20113年参考译文】马文升,字负图,钧州人。

相貌奇异很有气力。

景泰二年,考中进士,被授予御史之职。

历任山西、湖广巡按。

刚正不阿(“风裁”有多个意项,从上下文看,此意最佳)非常有名。

成化初年,被召为南京大理卿。

满四之乱(满四,蒙古人,援兵数万在陕西固原反叛),记功晋升为左副都御史。

救济巩昌、临洮饥民,安抚流民,业绩突出。

当时,在黑水口打败入侵的敌寇,又在汤羊岭打败他们,刻石记功而还。

(后又)晋职为右都御史,总督漕运。

淮安、徐州、和州发生饥荒,文升从江南调去十万石粮食、盐价银五万两救济。

孝宗即位,召他入朝任命他为左都御史职。

弘治元年他上奏十五件事,经过讨论后全都付诸实行。

孝宗仿古天子亲耕籍田(古代天子、诸侯征用民力耕种的田。

每逢春耕前,天子、诸侯躬耕藉田,以示对农业的重视),教坊进献杂戏。

文升严肃地说:“新任天子应当知道农事的艰难,这些杂戏是什么意思?”就斥退了他们。

第二年,担任兵部尚书,仍像以前那样督率团营(明自土木之役后,京军三大营——五军﹑三千﹑神机——损失殆尽。

景泰中,于谦从三营中选精兵十万,分十营集中操练,称为团营。

嘉靖时罢团营,恢复旧制)。

当时天下持久太平、兵备荒废松弛、西北部落少数民族时时伺机入侵。

文升严格考查将校,贬退三十余个贪婪懦弱的军官,奸人对他十分怨恨,夜间持弓等在他门旁,有的写谤书射入东长安门内。

马文升在兵部任职十三年,尽心军务,对于屯田、马政、边备、守御等事务,他多次上书分条陈奏。

只要是应当说明的国家大事,即使并非他的本职,也言无不尽,曾经因为太子年已四岁,应该及早进行教育。

文升请求挑选淳朴严谨、老成又熟悉历史的人,教育扶持太子,对太子言语举止都要正确引导。

山东久旱无雨,浙江以及南畿发生水灾,马文升奏请命有关部门救济抚恤,操练士卒以备不测。

皇帝都完全接纳。

他在朝班的行列中最为德高望重,皇帝也以诚相待十分信任他。

诸大臣没人敢有怨言。

吏部尚书屠滽被罢免,倪岳取代了屠滽,倪岳去世,由马文升代替倪岳任吏部尚书。

文言文翻译 -

文言文翻译 -
文言文翻译
寿光中学 秦效亮
学习目标
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
牛刀小试
(1)(2015年重庆卷)(5分)楚俗信巫不信医, 自三代以来为然,今为甚。凡疾不计久近浅深, 药一入口不效,即屏去。至于巫,反覆十数不效, 不悔,且引咎痛自责,殚其财,竭其力,卒不效, 且死,乃交责之曰,是医之误,而用巫之晚也。 《揭傒斯全集》



答案:(梁熙)出任西安的咸宁知县, 向神灵发誓,不会因为一文钱而玷污了 自己。
(3)(2014年浙江卷)(4分)会故相常衮来 为福之观察使,有文章高名,又性颇嗜诱进后 生,推拔于寒素中,唯恐不及。至之日,比君 为芝英,每有一作,屡加赏进。游娱燕飨,必 召同席。
性颇嗜诱进后生,推拔于寒素中,唯恐不及。

例:天性很喜欢引导后生,在寒门中推 举选拔,只怕来不及。


答案:(他)生性很喜欢引导后辈进 取,在家境贫寒、门第低微的人中选拔 补 (人才),生怕做不到。
总结
1.利用积累,把握文意。 2.借助语法,解字释句。 3.关注语境,前后印证。
巩固提高
(1)(2015年全国卷Ⅰ )(5分)是日,金人遂登城
换 调
答案:我只知道只有我们的君主能做中国 的皇帝而已,如果立异姓人做皇帝,我就 为此而死。
(2)(2015年天津卷)(3分)昔者楚欲攻宋,墨 子闻而悼之。自鲁趍(同“趋”)而十日十夜,足 重茧而不休息,裂衣裳裹足,至于郢。见楚王,曰: “臣闻大王举兵将攻宋,计必得宋而后攻之乎?亡 其苦众劳民,顿兵挫锐,负天下以不义之名,而不 得咫尺这地,犹且攻之乎?”王曰:“必不得宋, 又且为不义,曷为攻之?”墨子曰:“臣见大王之 必伤义而不得宋。 《淮南子▪修务训》

高考语文历年(2014-2020)全国卷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汇集

高考语文历年(2014-2020)全国卷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汇集

高考语文历年(2014-2020)全国卷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汇集2020一卷(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

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

嘉祐二年,试礼部。

主司欧阳修思惊喜,殿试中乙科。

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

” 洵卒,赠光禄丞。

既除丧,还朝,以判官告院,安时创行新法,轼上书论其不便;新政日下,轼于其间,每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安。

徙知密州。

司农行手实法,不时施行者以违制论。

轼谓提举官曰:“违制之坐,若自朝廷,谁敢不从?今出于司农,是擅造律也。

”提举官惊曰:“公姑徐之。

”未几,朝廷知法害民,罢之。

元佑元年,轼以七品服入侍延和,即赐银绯,迁中书舍人,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暖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四年,积以论事,为当轴者所恨。

轼恐不见容,请外,拜龙图阁学士、知杭州。

既至杭,大旱,饥疫并作。

轼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复得赐度僧牒,易米以救饥者。

明年春,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

轼曰:“杭,水陆之会,疫死比他处常多。

”乃裒羡缗得二千,复发橐中黄金五十两,以作病坊,稍畜钱粮待之。

徽宗立,更三大敖,遂提举玉局观,复朝奉郎。

轼自元佑以来,未尝以岁课乞迁,故官止于此。

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轼师父洵为文,既而得之于天,尝自谓:“作文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

”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

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参考译文: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县)人。

苏轼十岁时,母亲程氏亲自教授苏轼读书。

听到古今的成败得失,常能说出其中的要害。

嘉祐二年(1057),参加礼部的科举考试,主考官欧阳修见到苏轼的文章很惊喜,参加殿试考中了乙科,后来苏轼携书信拜见欧阳修,欧阳修对梅尧臣说:“我要避开他,好让他出人头地。

2013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文言文汇集-推荐下载

2013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文言文汇集-推荐下载

置,各 1 分)(2)按一定的时间作息,不好的就去掉,不要让(它或他)损害
群体。(“以时”、“辄”,句意,各 1 分)
20.(2 分)丞பைடு நூலகம்认为付出后要求回报是人之常情,卜式则为国家无私付出,
不求回报,所以被认为不合“人情”。
21.(3 分)皇帝开始不太了解卜式的为人,接着认识到他是忠厚的长者,最
后发现他有治国才能。(答对 1 点给 1 分)
25.下列与戴氏有关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 分)
A.戴氏是谯国人,他是弘农公宾客中的一位佼佼者。
B.戴氏堂是东池胜景,由弘农公建造送给戴氏居住。
C.戴氏推崇孔子的思想,也能够博采其他人的学说。
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电试力卷保相护互装作置用调与试相技互术通关,1系电过,力管根保线据护敷生高设产中技工资术0艺料不高试仅中卷可资配以料置解试技决卷术吊要是顶求指层,机配对组置电在不气进规设行范备继高进电中行保资空护料载高试与中卷带资问负料题荷试22下卷,高总而中体且资配可料置保试时障卷,各调需类控要管试在路验最习;大题对限到设度位备内。进来在行确管调保路整机敷使组设其高过在中程正资1常料中工试,况卷要下安加与全强过,看2度并22工且22作尽22下可22都能2可地护1以缩关正小于常故管工障路作高高;中中对资资于料料继试试电卷卷保破连护坏接进范管行围口整,处核或理对者高定对中值某资,些料审异试核常卷与高弯校中扁对资度图料固纸试定,卷盒编工位写况置复进.杂行保设自护备动层与处防装理腐置,跨高尤接中其地资要线料避弯试免曲卷错半调误径试高标方中高案资等,料,编5试要写、卷求重电保技要气护术设设装交备备4置底高调、动。中试电作管资高气,线料中课并3敷试资件且、设卷料中拒管技试试调绝路术验卷试动敷中方技作设包案术,技含以来术线及避槽系免、统不管启必架动要等方高多案中项;资方对料式整试,套卷为启突解动然决过停高程机中中。语高因文中此电资,气料电课试力件卷高中电中管气资壁设料薄备试、进卷接行保口调护不试装严工置等作调问并试题且技,进术合行,理过要利关求用运电管行力线高保敷中护设资装技料置术试做。卷到线技准缆术确敷指灵设导活原。。则对对:于于在调差分试动线过保盒程护处中装,高置当中高不资中同料资电试料压卷试回技卷路术调交问试叉题技时,术,作是应为指采调发用试电金人机属员一隔,变板需压进要器行在组隔事在开前发处掌生理握内;图部同纸故一资障线料时槽、,内设需,备要强制进电造行回厂外路家部须出电同具源时高高切中中断资资习料料题试试电卷卷源试切,验除线报从缆告而敷与采设相用完关高毕技中,术资要资料进料试行,卷检并主查且要和了保检解护测现装处场置理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2014全国一卷文言文试题附翻译书名成书年代作者本纪列传志(书)其它题材和总卷数史记西汉司马迁12708世家30卷;10表;共130卷汉书东汉班固、班超1270108表;共100卷后汉书南朝宋范晔108030(司马彪)共120卷三国志西晋陈寿魏书30;蜀书15;吴书20;共65卷晋书唐房玄龄等107020载记30;共130卷宋书南朝梁沈约106030共100卷南齐书南朝梁萧子显84011原书60卷,亡佚1卷梁书唐姚思廉650共56卷陈书唐姚思廉630共36卷魏书北齐魏收129230有些篇幅过长,分为上、下卷,实130卷北齐书唐李百药842共50卷周书唐令狐德棻等842共50卷隋书唐魏徵等55030共85卷南史唐李延寿1070共80卷北史唐李延寿1288共100卷旧唐书后晋刘昫等2015030共200卷新唐书北宋欧阳修宋祁101505015表;共225卷旧五代史北宋薛居正等617712共150卷新五代史北宋欧阳修1245私修;世家11,考3 ,四夷附录4,共74卷宋史元脱脱等4725516232表;共496卷辽史元脱脱等3045328表;国语解1;共116卷金史元脱脱等1973394表;共135卷元史明宋濂等4797588表;共210卷新元史中华民国柯劭忞等26154707表,共257卷明史清张廷玉等242207513表;共332卷清史稿中华民国赵尔巽等2531613553表;共536卷清史共和国戴逸等二十五史是中国历代的二十五部纪传体史书的总称。

它包括《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新元史》(也有不算新元史而计入《清史稿》的)二十五部史书。

二十五史之中,除第一部《史记》是通史之外,其余皆为断代史。

•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必修二:兰亭集序赤壁赋游褒禅山记•必修三:寡人之于国也劝学过秦论师说必修四:廉颇蔺相如列传苏武传张衡传•必修五:归去来兮辞并序滕王阁序逍遥游陈情表•2014年高考文言文阅读题:旧唐书·于休烈传•于休烈,河南人也。

至性贞悫,机鉴敏悟。

自幼好学,善属文。

举进士,授秘书省正字。

转比部员外郎,郎中。

杨国忠辅政,排不附己者,出为中部郡太守。

值禄山构难,肃宗践祚,休烈迁太常少卿,知礼仪事,兼修国史。

肃宗自凤翔还京,励精听受,尝谓休烈日:“君举必书,良史也。

朕有过失,卿书之否?”对日:“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

有德之君,不忘规过,臣不胜大庆。

”时中原荡覆,典章殆尽,无史籍检寻。

休烈奏日:“《国史》《实录》,圣朝大典,修撰多时,今并无本。

伏望下御史台推勘史馆所由,令府县招访。

有人别收得《国史》《实录》,如送官司,重加购赏。

”前修史官工部侍郎韦述陷贼,入东京,至是以其家藏《国史》一百一十三卷送于官。

休烈寻转工部侍郎、修国史,献《五代帝王论》,帝甚嘉之。

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体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代宗即位,甄别名品,宰臣元栽称之,乃拜右散骑常侍,依前兼修国史,累封东海郡公,加金紫光禄大夫。

在朝凡三十余年,历掌清要,家无儋石之蓄。

恭俭温仁,未尝以喜愠形于颜色。

而亲贤下士,推毂后进,虽位崇年高,曾无倦色。

笃好坟籍,手不释卷,以至于终。

大历七年卒,年八十一。

是岁春,休烈妻韦氏卒。

上特诏赠韦氏国夫人,葬日给卤簿鼓吹。

及闻休烈卒,追悼久之,褒赠尚书左仆射,赙绢百匹、布五十端,遣谒者内常侍吴承倩就私第宣慰。

儒者之荣,少有其比。

(节选自《旧唐书·于休烈传》)参考译文:于休烈,河南人。

于休烈性情纯厚谨慎,机敏聪明。

从小好学,善于写文章,考中进士科,多次升官任右补阙、起居郎、集贤殿学士,改任比部员外郎,郎中。

杨国忠辅佐朝政,排挤不依附自己的人,于休烈出京任为中部郡太守。

正值安禄山叛乱, 肃宗即位,改任太常少卿,掌管礼仪事务,兼修国史。

肃宗从凤翔返回京城,特别注重听取臣下建议,转对于休烈说:“国君的任何举动都要记録下来,这纔是良史。

朕有过失,卿是否记下了?”他回答说:“夏禹、商汤检讨自己,他们开国立业也―分盛大。

有德之君,不忘纠正过错,臣不胜庆贺。

”当时中原凋残,典章几乎散尽,没有史籍可供查寻。

于休烈烈上奏说:“《国史》一百零六卷,《开元实録》四十七卷,起居注连同其它綦籍三千六百八十二卷,都保存在兴庆宫史馆。

京城被叛贼攻陷以后,全被焚毁。

而且《国史》、《宵録》是圣朝大典,修撰多年,如今部没有保存下来'希望交忖御史台审问勘查史馆的有关官员,今府县招致访求。

有人另外收存《国史》、《宵録》的,若送到官府,重金购回并从优奖赏。

前任修史官工部侍郎韦述身陷贼中,此时进入东京,至此将他家收藏的《国史》一百一十三卷送到官府。

于休烈不久改任工部侍郎、修国史,献上《五代帝王论》,皇上非常赞赏。

宰相李揆自负才能嫉妒贤人,因于休烈修国史与自己同列,嫉妒他,奏请任他为国子祭酒,暂留史馆修撰以此来压制他。

于休烈安然自处,亳不介意。

代宗即位,鉴别官员的名望品德,于休烈受到宰相元载称赞,于是被授为右散骑常侍,依旧兼修国史,不久加授礼仪使。

升任礼部侍郎。

又改检校工部尚书,兼判太常卿事,正式授任工部尚书,多次进封为东海郡公,加授金紫光禄大夫。

在朝中共三十多年,历任清贵显职,家中没有一石的积蓄。

恭谨俭朴温和仁义,从不将喜怒之情表现脸!而礼贤下上,扶持后进,虽位尊年高,从无倦怠之色。

酷好书籍,手不释卷,直到临终。

大历七年去世,终年八十一岁。

这年春天,于休烈的妻子韦氏去世。

皇上因于休烈父子儒行著名,特意下诏追赠韦氏为国夫人,安葬之日赐给仪仗鼓乐。

等到听说于休烈去世,追怀悼念了很长时间,褒奖追赠尚书左仆射,赐给助丧用绢一百匹、布五十端,派谒者内常侍吴承倩到他家中宣旨慰问。

儒士的荣耀,很少有人能与他相比的。

o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 (本题分数:3分)o A:自幼好学,善属文属文o B:值禄山构难,肃宗践祚践祚o C:肃宗自凤翔还京,励精听受励精o D:时中原荡覆,典章殆尽荡覆o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B(本题分数:3分)o A: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o B: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o C: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o D: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o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本题分数:3分)o A:休烈忠诚机敏,谨遵职业操守。

他自幼好学,入仕后受到杨国忠排挤,离京到地方任职;安禄山叛乱后,他直言不讳地回答了肃宗关于史官职责的问题。

o B:休烈审察形势,做好本职事务。

当时历经战乱,典章史籍散佚,他提出购求当朝大典以备查检使用,最终得到前修史官韦述家藏《国史》一百余卷。

o C:休烈淡泊名利,终生好学不倦。

他虽遭贬职,却恬然处之,毫不在意,在朝三十余年,历任要职,并无多少积蓄;喜好典籍,终日捧读,直至去世。

o D:休烈夫妇去世,尽享身后哀荣。

他夫人去世,皇上特诏追赠她国夫人;他本人去世,皇上追念许久,追赠他尚书左仆射,并派专人到他家表示慰问。

o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o(1)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

有德之君,不忘规过,臣不胜大庆。

(本题分数:5分)o大禹、商汤归罪自己,他们能够蓬勃兴起,有道德的君王不忘改正过错,我深表庆幸。

o(2)而亲贤下士,推毂后进,虽位崇年高,曾无倦色。

(本题分数:5分)o而近亲贤才,屈身接纳士人,举荐后辈,虽然位尊年高,一点倦怠的神色都没有。

•2013【新课标1】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马文升,字负图,貌瑰奇多力。

登景泰二年进士,授御史。

历按山西、湖广,风裁甚著。

成化初,召为南京大理卿,满四之乱,录功进左副都御史,振巩昌、临洮饥民,抚安流移。

绩甚著。

是时败寇黑水口,又败之汤羊岭,勒石纪之而还。

进右都御史,总督漕运。

淮、徐、和饥,移江南粮十万石、盐价银五万两振之。

孝宗即位,召拜左都御史。

弘治元年上言十五事,悉议行。

帝耕藉田,教坊以杂戏进。

文升正色曰:“新天子当使知稼穑艰难,此何为者?”即斥去。

明年,为兵部尚书,督团营如故。

承平既久,兵政废弛,西北部落时伺塞下。

文升严核诸将校,黜贪懦者三十余人。

奸人大怨,夜持弓矢伺其门,或作谤书射入东长安门内。

为兵部十三年,尽心戎务,于屯田、马政、边备、守御,数条上便宜。

国家事当言者,即非职守,亦言无不尽。

尝以太子年及四龄,当早谕教,请择醇谨老成知书史者,保抱扶持,凡言语动止悉导之以正。

山东久旱,浙江及南畿水灾,文升请命所司振恤,练士卒以备不虞。

帝皆深纳之。

在班列中最为耆硕,帝亦推心任之。

诸大臣莫敢望也。

吏部尚书屠滽罢,倪岳代滽,岳卒,以文升代。

南京、凤阳大风雨坏屋拔木,文升请帝减膳撤乐,修德省愆,御经筵,绝游宴,停不急务,止额外织造,振饥民,捕盗贼。

已,又上吏部职掌十事。

帝悉褒纳。

正德时,朝政已移于中官,文升老,连疏求去,许之。

家居,非事未尝入州城。

语及时事,辄颦蹙不答。

五年卒,年八十五。

文升有文武才,长于应变,朝端大议往往待之决。

功在边镇,外国皆闻其名。

尤重气节,厉廉隅,直道而行。

卒后逾年,大盗至钧州,以文升家在,舍之去。

(节选自《明史?马文升传》)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A.登景泰二年进士登:升职。

B.录功进左副都御史录:记载。

C.振巩昌、临洮饥民振:救济。

D.勒石纪之而还勒:铭刻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马文升劝谏皇上修身爱民内容的一组是(3分)( B )①新天子当使知稼穑艰难②即非值守,亦言无不尽③凡言语动止悉导之以正④文升请命所司振恤⑤减膳撤乐,修德省愆⑥止额外织造,振饥民,捕盗贼A.①②③ B.①⑤⑥ C.②④⑥ D.③④⑤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D )A.马文升仕途顺利,政绩卓越。

他被委任御史以后,历任多项职务。

功业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处理受灾民众的善后问题;二是击败扰乱社会秩序的贼寇。

B.马文升为人正直,处事严明。

他敢于直言劝谏,奏事进言均得到采纳;又能够严格考察部属,曾罢免贪婪懦弱者三十余人,奸人怨恨,对他大肆威胁和污蔑。

C.马文升尽心军事,关注民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