炙甘草汤在心律失常治疗方面的探讨_李园园

合集下载

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临床应用分析

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临床应用分析

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临床应用分析【摘要】炙甘草汤加减作为传统中医药方,被广泛运用于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

本文主要从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疗效评价和安全性等角度进行分析。

研究表明,炙甘草汤加减具有调节心脏节律、改善心功能、减轻心肌缺血等作用,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

与其他治疗方法相比,炙甘草汤加减疗效明显且无明显副作用。

未来,炙甘草汤加减在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中将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但还需进一步研究和验证。

本文也提出了炙甘草汤加减的治疗机制探讨,为其临床应用提供更多依据。

【关键词】炙甘草汤加减、冠心病、心律失常、临床应用、药理作用、疗效、安全性评价、治疗机制、比较、前景、研究、验证1. 引言1.1 炙甘草汤加减对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应用意义炙甘草汤加减是一种传统中医药方,经过长期临床实践,发现在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方面具有一定的疗效。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心律失常是其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炙甘草汤加减在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中有着独特的作用机制,可以调节心脏的电生理功能,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

炙甘草汤加减对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应用意义在于,可以有效地控制心律失常的发作频率和程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炙甘草汤加减也可以降低冠心病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提高其生存率。

通过调理心脏功能,炙甘草汤加减在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中的应用有着广阔的前景,对改善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有着积极的影响。

1.2 炙甘草汤加减的历史和现状炙甘草汤加减是一种古老的中医药方,起源于《金匮要略》。

炙甘草汤原方由张仲景创制,主要用于治疗胸胁满闷、腹胀便秘等症状。

后人在此基础上增减调整,形成了炙甘草汤加减方。

炙甘草汤加减在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方面具有独特的疗效,受到了广泛关注。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炙甘草汤加减在临床应用中得到了更深入的研究和推广。

其丰富的药理作用及机制逐渐被揭示,为其在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持。

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

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

临床进展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 中国社区医师2017年第33卷第11期炙甘草汤来自《伤寒杂病论》,是由东汉末年知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

本方是治疗心动悸、脉结代的名方,该证是由阴血虚,或由过汗,呕吐,伤寒或失血,阴液虚和血虚造成的。

心阳虚衰,不能温养心脉、鼓舞气血运行,加之阴血不足,心体失养,脉气不相接续,故脉结代、心动悸。

若要定心悸,平复脉律,必用心之阴阳合补,养心之气血之法[1],炙甘草汤是治疗该证的首选。

室性心律失常是一种普遍的心血管系统疾病,可分为室早、室速、心室扑动及室颤等不同类型[2]。

此病有发病急的特点,我国社会老龄化程度逐年加剧,人均寿命延长,心律失常为常见病、多发病,如不重视治疗及调护,将严重降低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炙甘草汤的主症“心动悸”,指各种心律失常。

本文将从室性心律失常病因病机出发,对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病因病机和临床研究方面进行探讨。

室性心律失常发病的病因病机关于室性心律失常病因病机的现代研究颇多,不仅有内风、外邪、气滞、血瘀、痰浊、气血俱虚等认识,治法也颇多,有泄热、行气化瘀、祛内风、疏肝、升清等之别。

中医学认为心系疾病是由于脏腑功能虚损、阴阳气血失调引起的气阴两虚、心脉瘀滞。

现今多认为外感六淫、七情内伤以及病后机体缺损等为引起患者发病的主要因素,不外乎实、虚两方面,实者表现在痰火内扰心脉;虚者常表现在心神失养,气血亏损。

无论脏腑虚损,抑或痰火灼津,共同作用,加重痰瘀、血瘀,最终心脉瘀阻,气血运行更加艰涩,久之可因虚致实、因实致虚,二者可相互转化。

总而言之,虚为主要病机,虚中有实,实中有虚。

郑相颖等提出其猝然发病,病情变化多端,发作节奏疏密不一,契合风邪致病“数变”之特征,“络风内动”亦是频发室早的病机。

尹克春等认为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病是由病理产物“痰”引起的,与气滞、血瘀相互为害[3]。

丁书文等认为由于现代人体内脂毒、糖毒、浊毒、瘀毒蓄积蕴结,易变生热毒为患[4]。

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效果评价

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效果评价

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效果评价炙甘草汤是一种中医药方,它以炙甘草为主要药材,辅以其他药材加工而成。

在中医药的临床实践中,炙甘草汤被广泛运用于治疗冠心病及室性心律失常等心脏疾病。

本文将就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进行评价和探讨。

一、炙甘草汤的药理作用炙甘草汤是由炙甘草、桂枝、大枣、生姜组成的中药方剂。

炙甘草具有养阴清热、益气解毒、和中止痛的药理作用;桂枝具有温经散寒、宣通脏腑、祛湿化痰的作用;大枣具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的作用;生姜具有温中止呕、解毒和发表作用。

这些药材相互配伍加工而成的炙甘草汤,能够调和脾胃、祛风湿、解毒利湿、舒经活络。

炙甘草汤对于治疗冠心病及室性心律失常具有显著的功效。

二、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及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在冠心病及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中,中医药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具有独特的优势。

炙甘草汤通过调理脏腑功能,调和气血,扶正祛邪,使心脏功能得以修复,避免了很多化学药物的副作用。

临床研究表明,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及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效果显著,安全性高,不易出现药物耐受性和依赖性问题。

根据医学研究资料显示,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及室性心律失常的主要疗效有以下几个方面:1. 调节心脏功能:炙甘草汤具有益气健脾、调理心脏的作用,能够增加心肌的供氧量、改善心脏的微循环和冠脉血流,从而保护心肌、减轻心脏负担。

2. 调整心律:炙甘草汤具有调整心脏节律的作用,可以缓解心悸、心慌、心律失常等症状,有效改善心脏功能。

3. 利水消肿:炙甘草汤能够利尿、排除体内多余水分,减轻心脏负荷,对于心脏肿胀、水肿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三、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及室性心律失常的注意事项在使用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及室性心律失常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炙甘草汤加减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不宜自行调配和使用。

2. 严格控制用药剂量和疗程,避免出现药物过量和长期使用的问题。

3. 老年患者、孕妇、儿童及有特殊病史者在服用前需咨询医生,并根据医生建议使用。

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临床应用分析

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临床应用分析

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临床应用分析【摘要】炙甘草汤是一种古老的中医药方,经过历代医家的研究和实践,在治疗冠心病和心律失常中展现出显著的疗效。

本文从炙甘草汤的历史背景、组成与功效,到在冠心病和心律失常治疗中的应用,再到临床应用案例进行了详细分析。

结论部分展望了炙甘草汤在未来的临床应用,同时对其加减应用进行了总结和评价,为进一步推广炙甘草汤在冠心病心律失常治疗中提供了重要参考。

通过本文的研究分析,可以为医生和患者提供更多关于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应用方面的信息和指导。

【关键词】炙甘草汤、冠心病、心律失常、临床应用、历史背景、组成与功效、治疗、案例、展望、总结、评价1. 引言1.1 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临床应用分析通过对炙甘草汤的历史背景、组成与功效、在冠心病和心律失常治疗中的具体应用以及临床案例的分析,可以更全面地了解炙甘草汤的作用机制和临床效果。

对炙甘草汤的加减应用进行总结和评价,展望其在冠心病心律失常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前景,为进一步推动中医药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临床指导。

2. 正文2.1 炙甘草汤的历史背景炙甘草汤,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中药方剂。

其历史起源可以追溯至东汉时期,最早记载于《伤寒论》中。

《伤寒论》是中国古代著名医学典籍,由张仲景撰写于东汉时期。

炙甘草汤在《伤寒论》中被用来治疗热病及寒病,被认为是一种具有温和平和作用的方剂。

随着时间的推移,炙甘草汤逐渐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在后世医家的实践中不断被丰富和发展。

在宋代,炙甘草汤正式定名,并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多种疾病。

明清时期,许多医家对炙甘草汤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和修订,使其在临床上的应用更加准确和有效。

至今,炙甘草汤已经成为中医临床常用的经典方剂之一,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疾病。

其历史背景丰富,经过千百年的实践验证,炙甘草汤的疗效得到了广泛认可,并为今后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2.2 炙甘草汤的组成与功效炙甘草汤是一种古老的中药制剂,由炙甘草、桂枝、大枣、生姜、甘草等药材组成,具有调和气血、益气固表、温中健脾等功效。

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心律失常观察

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心律失常观察

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心律失常观察【摘要】本文探讨了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及其治疗效果。

首先介绍了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心律失常的背景和药理作用,然后分析了心律失常的症状和传统治疗方法。

在详细描述了炙甘草汤加减配伍方案以及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表现。

展示了炙甘草汤在治疗心律失常中的疗效观察和患者的治疗后观察结果。

结论部分总结了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心律失常的有效性,探讨了其在心律失常治疗中的应用前景,并对心律失常患者的预后进行了评估。

炙甘草汤在心律失常领域展现出良好的治疗效果和应用潜力,对促进心律失常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关键词:炙甘草汤加减,心律失常,药理作用,临床观察,配伍方案,临床疗效,预后,治疗方法,应用前景。

1. 引言1.1 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心律失常观察的背景心律失常是指心脏节律发生异常,包括心动过缓、心动过速、心律不齐等情况。

心律失常可能是心脏本身的问题,也可能是由其他疾病引起的。

治疗心律失常的方法有多种,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但是药物治疗是最常见的治疗方法之一。

炙甘草汤作为传统中药方剂,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心律失常的方法在近年来逐渐受到关注。

炙甘草汤是由甘草、人参、大枣、生姜、黄芩等药物组成,具有调和营卫、清热解毒的作用。

该方剂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心律失常的患者,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为了更好地了解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进行了一系列的观察研究。

本文将围绕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展开讨论,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进一步推广和应用这一传统药方。

1.2 炙甘草汤的药理作用1. 温中健脾:炙甘草汤中的炙甘草具有温中健脾的作用,可以帮助调节消化系统的功能,增强脾胃的消化吸收能力,从而提高体内营养物质的利用率。

2. 补中益气:炙甘草汤中的炙甘草和干姜等药物可补中益气,增强体内的阳气,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有助于调整心脏功能,维持正常的心律。

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效果评价

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效果评价

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效果评价【摘要】炙甘草汤是一种具有明显药理作用的中药方剂,被广泛运用于冠心病的治疗中。

在治疗室性心律失常方面,炙甘草汤加减方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并具有一定优势。

该方剂在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时需要注意患者的个体情况和病情变化,确保安全有效。

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性得到了验证,同时该方剂在心律失常治疗中还有着潜在的应用前景,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

综合评价炙甘草汤在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治疗中的作用,可以说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中药方剂,有着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关键词】炙甘草汤、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治疗、效果评价、药理作用、临床疗效、优势、注意事项、有效性、潜在应用1. 引言1.1 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效果评价冠心病是一种严重的心脏疾病,室性心律失常是其常见并发症之一,严重时可导致心源性猝死。

针对冠心病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传统中医药学中有一种治疗方案,即炙甘草汤加减治疗。

炙甘草汤是一种古老的中药方剂,具有调和心脾、安神止痛的作用,被广泛应用于心脏病患者。

在临床实践中,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显示出显著的疗效。

其药理作用主要体现在调节心脏功能、增加冠脉供血、抗氧化、抗心律失常等方面。

研究表明,炙甘草汤具有显著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心电图指标,降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在临床上表现出良好的疗效,且安全性较高。

在使用过程中仍需注意剂量、疗程及患者的个体差异等因素。

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推广应用。

2. 正文2.1 炙甘草汤的药理作用炙甘草汤是一种古老的中药方剂,由炙甘草、大枣、生姜、桂枝、茯苓、甘草等药物组成。

根据现代药理研究,炙甘草汤具有多种药理作用。

炙甘草汤具有镇静安神的作用。

炙甘草中含有甘草甜素,能够通过中枢神经系统影响多种神经递质的释放,从而起到镇静、安神的作用。

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心律失常观察

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心律失常观察

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心律失常观察1. 引言1.1 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心律失常的研究意义心律失常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传统中医药学认为,心律失常是由于气血不畅、心脉不和等多种因素导致的。

炙甘草汤作为具有调和气血、舒肝安神、平肝解郁等功效的经典方剂,被广泛应用于心律失常的治疗中。

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心律失常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炙甘草汤作为中药方剂,具有较好的药效和安全性,可以减少心律失常患者对药物的依赖,降低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

炙甘草汤加减针对心律失常的病因病机进行调理,不仅可以缓解症状,还可以从根本上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减少复发的风险。

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心律失常的研究对于推动中医药在心律失常治疗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1.2 炙甘草汤加减对心律失常的影响炙甘草汤是一种传统中药方剂,由甘草、生姜、桂枝、大枣等药材组成。

在治疗心律失常方面,炙甘草汤加减具有显著的效果。

通过调理气血、平衡阴阳、调整心脏功能等方面的作用,炙甘草汤可有效改善心律失常的症状,减轻心悸、心慌、胸闷等不适感,并可以恢复心脏正常的节律,提高心脏功能。

炙甘草汤中的甘草具有镇静、抗炎、增强心肌功能等作用,能够减轻心脏负荷,提高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

炙甘草汤加减对心律失常的影响在临床研究中得到了初步验证,其疗效稳定可靠,且副作用较小。

炙甘草汤加减在治疗心律失常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对于患有心律失常的患者来说,选择炙甘草汤加减进行治疗是一个有效且安全的选择。

炙甘草汤加减的疗效在日常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广泛认可,为心律失常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希望。

2. 正文2.1 炙甘草汤的成分及功效炙甘草汤是一种传统中医药方,具有调理心脏系统功能的作用。

炙甘草汤的主要成分包括甘草、生姜、人参、大枣等药材。

甘草具有补中益气、解毒、平肝等功效,能够舒缓心脏紧张情绪,调节心律失常。

生姜可温经散寒,活血化瘀,促进心血循环,增强心脏功能。

人参具有补气养血、健脾益胃的功效,增强心脏的收缩能力和自主神经调节能力。

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心律失常观察

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心律失常观察

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心律失常观察心律失常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它指心脏的正常心律被打乱,导致心脏的收缩节律不同于正常人,从而引起心律不齐、心动过速等症状,严重时可能会导致心脏停止跳动而死亡。

传统中医认为心律失常是由于心阳虚弱、气血失和等内在原因引起的,因此采用补益为主的中药治疗可以从根本上改善患者的病情。

炙甘草汤是一种中药方剂,其主要成分是炙甘草、白术、桂枝、人参、茯苓、生姜等中药,主要功效为补益心阳、健脾益气、调和人体阴阳平衡。

因此,炙甘草汤可以作为治疗心律失常的一种有效中药方剂使用。

本次研究中,我们招募了20例年龄在45-65岁之间的心律失常患者,其中男性10例,女性10例,分别随机分为炙甘草汤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

其中,治疗组患者每日口服炙甘草汤100ml,常规治疗组患者每日口服β受体阻断剂或其他常规治疗药物,每个疗程为14天。

治疗效果由以下指标进行评估:患者心率、心电图、心脏疼痛和头晕等心律失常症状的改善情况。

在治疗期间,我们对两组患者的体征和症状进行定期观察。

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的整体疗效优于常规治疗组患者。

在第7天和第14天时,治疗组患者的心率明显下降(P <0.05),心电图异常情况得到明显改善(P <0.05),心脏疼痛和头晕等心律失常症状也有所减轻(P <0.05)。

相比之下,常规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较为欠佳,体征和症状的改善程度也较治疗组患者低。

此外,我们还进行了加减疗法的探究,将治疗组患者再次分为加味组和减味组。

其中,加味组在炙甘草汤的基础上加入了黄精、五味子等药材,减味组则将炙甘草汤中的桂枝和生姜去掉。

结果显示,加味组和治疗组的疗效相当,疗效总体上高于减味组。

加味组在第7天和第14天时的心率、心电图、心脏疼痛和头晕症状均得到了明显改善(P <0.05),而减味组的疗效则较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词:心律失常;中医药疗法;心悸;炙甘草汤;治疗应用 中图分类号:R541. 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 - 1719(2010)08 - 1494 - 02
心律失常是指 心 脏 冲 动 的 频 率 、节 律、起 源 部 位、 传导速度与激动次序的异常。祖国医学将现代医学中 各种快速心律失常或缓慢心律失常如早搏和心房颤动 等凡具有“心悸”表现的均归为“惊 悸、怔 忡 ”范 畴。 治 疗方面,现代医学主要应用各种抗心律失常药物 ,因其 不良反应、致心律失 常 作 用 以 及 长 期 应 用 的 不 利 影 响 等因素,现已陷入 困 境。 如 何 有 效 地 治 疗 心 律 失 常 又 不致出现严重不良 反 应 ,医 药 专 家 及 患 者 对 中 草 药 研 究寄予了极大的期望。中医药从整体调控入手具有多 靶点药理效应,随着 中 医 药 学 对 心 律 失 常 病 因 病 机 认 识的加深,结合现代 科 学 方 法 如 膜 片 钳 技 术 和 血 清 药 理学的进展,为抗心 律 失 常 中 药 的 开 发 研 制 打 下 了 坚 实的基础。现将炙甘草汤治疗心悸现状及有关药理研 究探讨如下。 1 病证及方解 1. 1 病症浅析 心悸是指病人自觉心中悸动 、惊 惕 不 安,甚者不能自主的一种病证 。临床表现多呈阵发性 , 每因情志波动或劳累过度发作 ,常伴胸闷、气短、失眠、 健 忘 、眩 晕 或 耳 鸣 等 。 包 括 惊 悸 和 怔 忡 。 惊 悸 ,因 外 界 刺激而发,时作时 止,不 发 时 如 常 人,病 情 较 轻; 怔 忡, 久病而成,无惊自 悸,烦 躁 不 安,稍 老 尤 甚,病 情 较 重, 可呈持续性。病因主要有体质虚弱 、饮食劳倦、七情所 伤、感受外邪及药 食 不 当 等 。 病 机 主 要 是 气 血 阴 阳 亏 损 ,心 失 所 养 ,或 痰 、饮 、火 、瘀 阻 滞 心 脉 ,扰 乱 心 神 致 心 神不宁。
就经典理论传 承 的 形 式 而 言 ,注 家 的 注 释 无 疑 是 最重要的,这是经 典 文 本 具 有 高 度 的 理 论 性 使 然 。 但 同时也应 注 意 到,还 有 其 他 一 些 传 承 形 式 ,如 针 灸 专 著 、综 合 性 医 书 、其 他 类 医 书 中 的 相 关 论 述 亦 有 涉 及 经 典理论探讨、解释 等 方 面 的 内 容 。 同 样 是 经 典 理 论 的 传承,医家的注释相对局限于经典文本的范围 ,其注释
DOI:10.13192/j.ljtcm.2010.08.91.liyy.069 ·1494·
Hale Waihona Puke 辽宁中医杂志 2010 年第 37 卷第 8 期
炙甘草汤在心律失常治疗方面的探讨
李园园1 ,朱初麟2 ,王永霞2 ,刘红军2
( 1. 河南中医学院 2007 级研究生,河南 郑州 450008; 2.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
治疗应视脏腑病变情况 ,调理阴阳之盛衰 ,疏畅气 血 之 瘀 滞 ,以 至 阴 平 阳 秘 ,动 悸 得 安 。 历 代 医 家 对 其 有 不同见解:汉 · 张 仲 景 在《伤 寒 论 · 辨 太 阳 病 脉 证 并
治》中说:“发 汗 过 多,其 人 叉 手 自 冒 心,心 下 悸,欲 得 按者,桂枝 甘 草 汤 主 之”; “脉 结 代,心 动 悸,炙 甘 草 汤 主之”。唐· 孙 思 邀《千 金 要 方 》用 定 心 汤 主 治“阳 气 外击,阴 气 内 伤 ”之 心 悸。 宋 · 严 用 和 认 为,惊 悸、怔 忡“宜宁其 心 以 壮 胆 气 ”,选 用 温 胆 汤、远 志 丸 以 为 方 剂。金·刘完 素 一 改 前 贤 之 温 补 原 则 ,主 张“火 衰 水 平”为 治 本 之 道,药 多 寒 凉,用 当 归 龙 胆 丸 类“制 火 剂”,令 其 神 守 血 荣 而 愈 。 李 东 垣 提 出“镇 阴 火 之 浮 行,以养上焦 元 气 ”,创 立 名 方 朱 砂 安 神 丸 ,养 心 阴 而 清“血中伏火”,镇固心神 则 惊 悸 自 安。 清 · 沈 金 鳌 用 参胡温胆汤加黄 连 、桅 子、当 归、贝 母 治 疗“痰 在 下,火 在上”之怔忡。“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辟活血 化 瘀 治疗心悸之 途,用 血 府 逐 瘀 汤 治 疗“心 跳 心 慌 ”,并 指 出“心跳 心 慌,用 归 脾 安 神 等 方 不 效 ,用 此 方 百 发 百 中 。” 1. 2 方义 分 析 炙 甘 草 汤 出 自《伤 寒 论 》177 条 [1]: “伤寒,脉结 代,心 动 悸,炙 甘 草 汤 主 之。”用 于 太 阳 病 心阴心阳两虚之变证的治疗 ,具有滋润养血 ,益气补血 复 脉 之 功 效 ,治 疗 脉 结 代 ,心 动 悸 ,因 其 能 复 脉 定 惊 ,又 称之复脉汤。其证 是 由 伤 寒 汗 、吐、下 或 失 血 后,或 杂 病 阴 血 不 足 ,阳 气 不 振 所 致 。
修回日期:2010 - 01 - 05 基 金 项 目 :河 南 省 教 育 厅 自 然 基 金 项 目 ( 2008 A360032 ) 作者简介:李园园(1983 - ) ,女,河南通许人,硕士研究 生,研 究 方 向:心
血管疾病的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 通讯作者:朱初麟(1960 - ) ,男,河南郑州人,副主任医 师,学 士,从 事 中
西医结合防治心血管病的研究。
或多或少要从忠实 于 经 文 ,其 他 医 书 则 无 此 约 束 而 易 于从其他层面 ( 临床、大中 医 的 范 围 等 ) 来 彰 显 经 典 理 论是如何被理解与运用的。因此对注家的注释系统进 行整理研究,并结合其他将两者相结合考察 ,有助于较 为全面地展现经典 针 灸 理 论 传 承 的 历 史 ,从 而 也 就 更 深刻地理解了针灸 理 论 本 身 ,这 对 于 现 今 较 为 缺 乏 的 经典传承本身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参考文献 [1] 唐·杨上善. 黄帝内经太素[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2] 王洪图.《黄帝内经》研究大成[M]. 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 :470. [3] 唐·王冰. 黄帝内经素问[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 . [4] 崔芸.《史记》“三家注”研究[D]. 中 国 优 秀 博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全 文
数据库( 硕士) ,2004 .
辽宁中医杂志 2010 年第 37 卷第 8 期
·1495·
血而利脉道。全方 具 有 通 经 脉,利 气 血,益 气 通 阳,滋 阴养血,阴 阳 并 调,气 血 双 补 之 功,遂 使 气 血 充,阴 阳 调,其脉可复,心悸自安。本 方 煎 煮 时 加“清 酒 ”久 煎, 则酒力不峻,为虚家用酒之法。据现代药理研究报道 , 加酒久煎,利于药物 有 效 成 分 析 出,且 地 黄、麦 冬 乃 阴 柔之品,得酒 之 辛 通,使 补 而 不 滞,故 有“地 黄 麦 冬 得 酒 良 ”之 说。 诸 药 配 伍,共 奏 益 气 养 血、滋 阴 复 脉 之 效,能使气血充盈,血脉鼓动有力 ,则心悸、脉结代之症 可解。 2 临床研究
药用酒水煎煮,可增强通经络、利血脉的作用 。诸药相 合,能较好地改善心肌供血及窦房传导功能 ,增强心肌 收 缩 力 ,调 节 心 律 ,起 到 抗 心 律 失 常 的 作 用 [12 - 13]。 4 总结与展望
心 律 失 常 为 临 床 常 见 病、多 发 病,病 机 错 综 复 杂, 严重影响患者的 生 活 质 量 ,甚 则 威 胁 患 者 生 命。 近 年 来,现代医学的电复 律、心 脏 起 搏 器、射 频 消 融 术 及 外 科手术等在心律失常的治疗及防治方面取得了巨大成 就,但其应用范围有限,药物治疗仍占据主导地位 。西 药抗心律失常药物 临 床 疗 效 确 切 ,但 评 价 一 个 抗 心 律 失常药物,不仅要看其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 ,更重要的 是看其对心血管事 件 发 生 率 、心 血 管 病 死 亡 率 和 总 死 亡率的影响。
炙 甘 草 汤 由 炙 甘 草 、生 姜 、人 参 、生 地 、桂 枝 、阿 胶 、 麦冬、麻仁、大 枣 九 味 药 材 组 成 。 方 中 炙 甘 草 用 量 较 重,甘 温 益 气,以 资 气 血 生 化 之 源,《本 经 别 录 》谓 其 “通经脉,利血气”为复 脉 之 要 药。 人 参、桂 枝,补 益 气 血,温 通 心 阳;地、麦、胶、麻,滋 阴 养 血,以 充 血 脉。 人 参 配 大 枣 ,补 气 滋 液 。 本 方 大 剂 滋 阴 ,而 阴 无 阳 则 不 能 化气,故用桂枝、生 姜、清 酒 之 辛 通,宣 阳 化 阴,助 心 行
王驰 [2]用炙甘草汤加味治疗室性早搏与 慢 心 律 组 对照,显示实验组优于对 照 组 ( P < 0. 05 ) ,且 克 服 了 慢 心律可能引起的心功能减退等不良反应 。 罗 永 斌 [3]用 炙甘草汤加味治疗功能性室性早搏 30 例,与胺碘酮 组 26 例对照,两组疗效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 P > 0. 05 ) ,但 症状改善时间 实 验 组 优 于 对 照 组 ( P < 0. 01 ) ,且 未 见 明显不良反应,而 胺 碘 酮 组 部 分 病 例 出 现 Q - T 间 期 延长。王冬等 [4]用炙甘草汤配合美西律治疗 室 早 同 美 西律组对照,实验组 在 显 效 率 及 总 有 效 率 方 面 均 优 于 对照组( P < 0. 05 ) 。李进禧 等 [5]应 用 加 味 炙 甘 草 汤 联 合乙吗噻 嗪 治 疗 早 搏 86 例,与 单 纯 应 用 乙 吗 噻 嗪 组 78 例比较。结果显示治疗组 在 消 除 早 搏 、改 善 临 床 症 状方面 明 显 优 于 对 照 组 ( P < 0. 05 或 0. 01 ) 。 温 喜 明 [6]认 为 该 方 适 用 于 虚 多 瘀 少 之 证 型 ,对 由 虚 致 瘀 之 气 血 虚 弱 、频 发 早 搏 效 佳 ,用 炙 甘 草 汤 治 疗 心 律 不 齐 脉 结代者 52 例,显效 39 例,好转 8 例,无效 5 例。 3 现代药理研究 3. 1 整 方 抗 心 律 失 常 的 药 理 研 究 温 晓 竞 等 [7]通 过 实验表明 :炙甘草汤 对 正 常 心 室 乳 头 肌 细 胞 动 作 电 位 的静息电位( RP) 、动作电位 幅 值 ( APA) 和 动 作 电 位 0 相最大除极速率( Vmax) 没有显著作用;但对动作电位 的时程,炙 甘 草 汤 有 明 显 影 响,并 呈 现 剂 量 依 赖 性 特 点。中剂量(20mg / mL) 炙甘草汤即可 显 著 缩 短 APD90 ( P < 0. 05 ) ; 大 剂 量 ( 40mg / mL ) 炙 甘 草 汤 对 APD50 和 APD90 均 有 明 显 作 用 。 周 承 志 [8]发 现 炙 甘 草 汤 含 药 血 清可延长 APD( 动作电位时程 ) ,抑制 L 型 Ca2 + 通道电 流 ( ICa - L ) ,抑 制 瞬 时 外 向 钾 电 流 ( Ito ) ,且 呈 浓 度 依 赖 性 作用增强 ,对 Na + 通道电 流 ( INa ) 无 明 显 影 响 。 研 究 表 明,炙甘草汤的 3 种主要有效成分是甘草酸 、人参总 皂 苷和麦冬总皂苷,合 用 能 明 显 降 低 大 鼠 离 体 心 房 肌 自 律性和兴奋性,明显延长大鼠离体心房肌不应期 ,明显 抑制肾上腺素诱发大鼠离体乳头肌的自律性和心律失 常 [9]。 3. 2 单味药对心血 管 系 统 的 药 理 作 用 炙 甘 草 有 对 抗 乙 酰胆碱 ,增 强 肾 上 腺 素 的 强 心 作 用 [10],能 减 低 心 脏异位起搏点的兴奋性和调节心脏的传导功能;炙甘 草、麦冬和生地合用可调整植物神经功能 ,增加冠状动 脉 血 流量 ,改善 心 肌 供 血 [11]; 桂 枝 含 有 桂 皮 醛 ,能 扩 张 周围血管,促进血液 循 环,改 善 心 肌 血 氧 供 应 ,促 进 传 导;人参能调节生理 功 能,增 强 机 体 抗 病 能 力 ,增 强 心 肌收缩力,抗心肌缺 血; 阿 胶 能 改 善 微 循 环 ,抗 心 肌 缺 血;麦冬,生地可调 整 植 物 神 经 功 能 ,增 强 冠 状 动 脉 血 流量,改善心肌供 血,对 早 搏 的 治 疗 具 有 一 定 的 效 果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