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传染病表格整理

合集下载

传染病8种表格及如何填写说明

传染病8种表格及如何填写说明

晨检日报表晨检日报表因病缺课情况登记簿疾病名称代码:1原因不明疾病 2感冒 3肺炎、气管炎 4水痘 5风疹 6麻疹 7腮腺炎 8猩红热 9胃肠道疾病10心脏病 11眼病 12牙病 13耳鼻喉疾病 14泌尿系统疾病 15神经衰弱 16意外伤害 17结核 18肝炎 19其他传染病目前状况代码:1在家 2学校医务室 3医院 4不详病因排查结果登记表传染病登记表传染病报告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登记表消毒记录健康教育记录传染病防控工作中八个表格的填写:1、晨检日报表:要求每班每天必须填写,出勤人数、缺勤人数、事假人数、病假人数要如实填写(缺勤人数 病假人数 事假人数);缺勤人员名单要填写病假、事假人员的姓名,没有请填写 无 ;晨检异常情况也要填写人名;最后必须是班主任老师本人签字,不可让学生或他人代签。

2、因病缺课情况登记表:根据全校(全园)的晨检记录填写的每天病假人员的汇总表,主要症状下画 ,疾病名称不可填写在确诊病症下,疾病名称和目前状况按表下提示填写数字即可。

3、病因排查结果登记表:根据全校(园)病假人员实际情况填写。

4、传染病登记表和传染病报告:请各校(园)下载 类 种传染病的名称,发现疫情请填写传染病登记表,建议感染人员到二级以上医院(农村卫生院)就诊开具诊断书并及时市疾控中心报告。

5、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登记表:主要针对学前儿童及新入学的一年级学生。

6、消毒记录:主要为教学环境的消毒,例如:教室、走廊、楼梯、扶手门把手等等;出现疫情时要每天消毒,同时对出现传染病的学生及其周围学生的桌椅、接触物品重点消毒。

消毒剂要选择标有生产厂家、批号等有效期内的产品。

7、健康教育:是指学校(幼儿园)对学生进行有关卫生知识宣传、培训等活动,采取的方式可以是健康教育课(课程表、教学材料)、宣传单、墙报板报(提供照片)、卫生知识的考试(试卷)等等。

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登记表小城子中心小学年月。

56种传染病流调表

56种传染病流调表

鼠疫个案调查表国标码口口口口口口病例编码口口口口1. 一般情况病人姓名性别(1)男(2)女口年龄(岁)口口家庭住址地区(市)县(区)乡(农场、镇、街道)职业(1)农民(2)民工(3)渔民(3)工人(4)学生(5)干部职员(6)医务人员(7)做家务及待业(8)不详口】父母姓名单位住址单位住址发病时间年月日发病地点初诊日期年月日初诊单位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住院单位报告单位,报告时间年月日诊断(1)是(2)否口死亡日期年月日病程天2. 临床表现淋巴结肿大(部位:)(1)有(2)无口(1)咳嗽(2)胸痛(3)泡沫痰口口口呼吸困难(1)有(2)无口皮肤黏膜发绀(1)有(2)无口恶寒、高热(1)是(2)否口—最高体温(℃)口口剧烈头痛(1)有(2)无口(1)狂躁(2)谵妄(3)神志不清口口口(1)皮下及黏膜出血(2)血尿(3)血便(4)血性呕吐物口口口口血压mmHg胸透{实验室检查日期标本项目方法结果#3. 流行病学调查患者发病前10小时去过外地(1)是(2)否口该地是否有鼠疫流行(1)有(2)无口该地详细地址是否接触过疑似病人(1)是(2)否口预防接种史:注射时间年月日$菌苗种类过去健康状况(1)优(2)良(3)差口病家及院内人口数口口家庭中或院内有无其他人患鼠疫(1)有(2)无口疫村情况3.8.1户数人口数男女3.8.2地理交通情况(附地图)3.8.3病死鼠发现倩况:种类,只数发现日期年月日发现地点}3.8.4病死鼠鼠疫检出情况:种类,只数检出日期年月日3.8.5蚤类检出情况:种类,组成,只数检出日期年月日3.8.6室内鼠密度,蚤指数3.8.7室外鼠密度,蚤指数3.8.8周围有无历史疫区(包括人类鼠疫疫区、地方性动物鼠疫疫区)疫源地处理\密切接触者登记姓名&性别年龄住址接触方式"4. 转归痊愈死亡5.并发症6.小结`调查者单位调查者审查者调查时间年月日\~霍乱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国标码口口口口口口病例编码口口口口1. 一般情况姓名,若为14岁以下儿童,家长姓名性别(1)男(2)女口年龄(岁、月)口口职业(1)幼托儿童(2)散居儿童(3)学生(4)教师(5)保育员及保姆(6)餐饮食品业(7)商业服务(8)医务人员(9)工人(10)民工(11)农民(12)牧民(13)渔(船)民(14)干部职员(15)离退人员(16)家务及待业(17)其他(注明)(18)不详口口}文化程度(1)学龄前儿童(2)文盲(3)小学(4)初中(5)高中(6)大学及以上(7)不详口现住址户口地工作(学习)单位联系人,联系电话(或手机)2. 发病情况发病日期年月日时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发病地点首诊时间年月日时口口口口口口口口~首诊单位诊断医院报告时间年月日时口口口口口口口口住院时间年月日时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出院时间年月日时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出院依据(1)临床症状消失(2)两次粪检阴性(3)自动出院(4)其他口3. 临床资料临床症状3.1.1感染类型(1)病人(2)带菌者口(3.1.2腹泻(1)有(2)无口3.1.3每天最多腹泻次数口口3.1.4粪便性状(1)水样(2)米泔样(3)洗肉水样(4)大块黏膜口3.1.5腹泻方式(1)里急后重(2)通畅(3)失禁(4)绞痛口3.1.6呕吐(1)有(2)无口3.1.7呕吐方式(1)喷射状(2)先泻后吐(3)先吐后泻(4)其他口3.1.8发热(1)有(2)无最高体温℃口3.1.9腓肠肌疼痛(1)有(2)无口3.1.10失水情况(1)重度(2)中度(3)轻度口3.1.11临床类型(1)重(2)中(3)轻口】诊断依据3.2.1感染者发现方式(1)疫源检索(2)腹泻病门诊(3)乡镇级医院(4)个体诊所(5)其他(注明)口3.2.2确诊依据(1)临床(2)病原学口3.2.3采样时间年月日时口口口口口口口口3.2.4送检时间年月日时口口口口口口口口3.2.5送样单位(1)县以上医院(2)县(区)医院(3)乡镇卫生院(4)村卫生室(5)个体开业口3.2.6检验结果报告时间年月日时口口口口口口口口3.2.7检验结果(1)小川(2)稻叶(3)O139口-病人转归(1)痊愈(2)带菌(3)死亡口4. 流行病学调查传染源和传播途径的追溯(病前5天内)4.1.1外出史(1)有(2)无口4.1.1.1去过何地在该地有无下列活动4.1.1.2住宿(1)有(2)无口4.1.1.3用餐(1)有(2)无口4.1.1.4带回食品(1)有(2)无食品名称口该地有无同样疾病(1)有(2)无口#4.1.2外人来家(1)有(2)无口4.1.2.1来自何地4.1.2.2该地同样疾病(1)有(2)无口来后有无下列活动4.1.2.3在家住宿(1)有(2)无口4.1.2.4在家用餐(1)有(2)无口4.1.2.5带来食品(1)有(2)无食品名称口4.1.3接触过同祥病人(1)有(2)无口4.1.3.1接触时间年月日时口口口口口口口口4.1.3.2接触地点】接触方式4.1.3.3 同吃(1)有(2)无口4.1.3.4 同住(1)有(2)无口4.1.3.5 护理(1)有(2)无口4.1.3.6 其他(1)有(2)无口饮食情况(病前5天内)4.2.1饮生水(1)有(2)无口4.2.2水源类型(1)井水(2)河水(3)塘水(4)自来水(5)其他口4.2.3吃生冷食品(1)有(2)无口4.2.4生冷食品名称,购买地点!4.2.5熟食冷吃(1)有(2)无口4.2.6熟食品名称,购买地点4.2.7其他可疑食品名称,购买地点4.2.8在外就餐史(1)有(2)无口4.2.9就餐地点(1)排档(2)个体餐馆(3)宾馆餐厅(4)其他口就餐地点名称4.2.10同餐人数口口口4.2.11同餐日期年月日时口口口口口口口口5.疫点疫区处理防疫站接到报告时间年月日时口口口口口口口口@防疫站到达现场时间年月日时口口口口口口口口疫点个口口范围户个口口口口解除时间年月日时口口口口口口口口终末消毒时间年月日时口口口口口口口口病人隔离(1)是(2)否口隔离地点(1)住院(2)在家口解除隔离时间年月日时口口口口口口口口病人粪检情况。

传染病表格总汇总

传染病表格总汇总
③辅助 血RT:血液浓缩(红/白/Hb↑ PLT↓)
尿:蛋白(+++),膜状物
确诊 血清/ 血细胞/尿→病毒抗原
血清→IgM抗体
IgG双份血清效价↑4倍以上
早期/非典型患者诊断 RT-PCR→RNA
三早一就:早发现/休息/治疗,就近处理
①期:抗v(利巴韦林)、减轻外渗、改善中毒症状(忌强发汗退烧药)、预防DIC
乙脑V
①猪(主)
②蚊媒传播(三带喙库蚊)
③普易,多隐性感染,后较强免疫力
④亚洲(我国普遍)
⑤夏秋季(7/8/9月)
⑥10岁以下儿童
高热、意识障碍、抽出、病理反射、脑膜刺激征,重者常有后遗症
潜伏期:10-14d
四期:
①初期
②极期:脑实质受损表现→高热、意识障碍、抽搐、呼衰(中枢性主)、其他神经系统症状(脑膜刺激征)、循环衰竭(少)
④致死主因:呼衰
⑤并发症:支气管肺炎(max)
⑥抽搐病因:高热、脑水肿、呼吸道阻塞致脑组织缺氧、脑实质病变
⑦猪是主要传染源的原因:猪感染率高,感染后血中病毒数量多,病毒血症期长,而人的病毒血症仅5天,且血中病毒数量较少。
⑧脑膜刺激征:克氏征、布氏征、颈项强直
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
日本乙型脑炎
Epidemicencephalitis B
回顾性诊断→补体结合抗体(IgG抗体)
流行病学调查→血凝抑制抗体
病毒分离、RT-PCR→RNA
及时处理,把好三关←抢救关键
①一般治疗:吸痰、拍背、翻身
②对症治疗:把好“三关”
高热:物降主、药物辅、亚冬眠
抽搐:去除病因、镇静止痉
呼衰
③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
④抗菌治疗

传染表格总结

传染表格总结
5其他: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多在病程的10天内出现
恢复期
体温下降,神经精神症状逐日好转。
后遗症期
恢复期症状持续6个月以上称为后遗症期。
登革热
潜伏期3-15天,一般5-8天。
自限性疾病,对症及支持治疗为主。
1一般治疗:急性期、重型病例
2对症治疗:高热、出量多、出血、脑型
登革出血热的诊断要点:
1典型登革热临床表现
胸部X线改变明显。
病程长达3~4周,病死率高。
容易发生于有基础病患者、孕妇、婴幼儿及老年人、或免疫缺陷者。
轻型类似普通感冒。其它型
并发症:细菌性呼吸道感染、Reye综合征、感染性中毒性休克、心肌炎及心包炎。
人禽流感
临床特征:高热、咳嗽和呼吸急促。
潜伏期:一般为2-4天,通常在7天以内
急性起病,早期类似普通流感,主要为发热、流涕、鼻塞、咳嗽、咽系统损害表现。
急性热病容,面颊潮红,眼结膜、咽部轻度充血,肺听诊可有呼吸音粗,偶尔闻及干啰音。
⒈一般治疗:卧床休息,多饮水。高热与中毒症状重者应给氧和补充液体。
⒉对症治疗解热、镇痛,止咳、祛痰
⒊抗病毒治疗抑制病毒复制,早期应用可减轻病情,改善预后,2天内使用疗效更好。
⒋抗菌药物治疗:继发细菌感染者
预防
急性期患者应予呼吸道隔离,以控制传染源。
病名
临床表现
治疗、预防
实验室检查、诊断、鉴别
其它
病毒性感染
病毒性肝炎
急性
黄疸型
1、黄疸前期:症状明显,发热、畏寒等上感症状,乏力及消化道症状特别突出,尿黄如红茶,持续5~7 d
2、黄疸期:症状好转,热退;尿色加深;黄疸出现(2周内达高峰);肝肿大、压痛及压痛,脾大;

传染病知识点表格简要整理

传染病知识点表格简要整理

普遍易感
空气飞沫传播 普遍易感
飞沫传播
普遍易感
前驱期、兴奋 期、麻痹期
恐水、怕风、恐 惧不安、咽肌痉 挛、进行性瘫痪
伤口处理 无特效 、疫苗、
HRIG
抗反转录
急性期、无症 状期、艾滋病

免疫功能缺陷致 严重机会性感染
、肿瘤
病毒抗体抗 原等
病毒治 疗,免疫 治疗,联
合疗法
初期、极期、 缓解期、恢复

持续发热、表情 淡漠、相对缓脉 、玫瑰疹、肝脾
链球菌

流脑
脑膜炎奈 病人和带菌
瑟菌

慢性病人、
阿米巴病
溶组织阿 米巴
恢复期病人 、无症状包
裹携带者的
夏秋季 夏秋季
冬春季 冬春季
病畜咬伤、其 唾液接触伤口
性接触,血液 及血制品,母 婴,器官移植 、受精、污染
的仪器等
普遍易感 普遍易感
粪口途径
未患过或未接 种疫苗者
粪便污染水源 、密切接触
普遍易感
粪口途径
好发季节
冬春季 冬春季 夏秋季
传染途径
易感人群
临床分期
主要表现 检验指标 药物 预防
粪口途径 抗HAV阴性
母婴;血液、 体液;其他 (破损皮肤)
抗HBs阴性
干扰素, 核苷类似

乙肝疫苗 、HBIG
输血和注射途
径、器官移植 等,密切生活 接触,性;母
普遍易感
干扰素, 利巴韦林

同乙肝
普遍易感
同甲肝 未受HEV感染者
普遍易感
初期、极期、 恢复期、后遗
症期
高热、意识障碍 、抽搐、病理反 射及脑膜刺激征

(完整版)传染病表格总结,推荐文档

(完整版)传染病表格总结,推荐文档

伯氨喹→抗复发 青蒿素→耐氯喹
系感染、脑炎
血液中残存的疟原虫引起,多
12d


[预防]
见于病愈后 1-4 周,可多次出
疟原虫(4 种): 输血、母婴(极少) 1.典型:突发性寒战、高热、大量出汗,贫血、脾大(反
特殊表现:
②对症治疗:纠正低血糖、补液等
控制传染源:口服乙胺嘧啶联合伯氨 现。
③普易,后免疫力不强, 复发作造成大量红 C 破坏)
肾综合症出血热 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 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 汉坦 V
/接触
五期:
征、肾损害)
③普易,后较强免疫力 ①发热期:发热、全身中毒症状(三痛:头/眼眶/腰痛)、 ③辅助 血 RT:血液浓缩(红/白/Hb↑ PLT↓)
④脑型疟疾
病毒血症仅 5 天,且血中病毒
④亚洲(我国普遍)
②极期:脑实质受损表现→高热、意识障碍、抽搐、呼衰
明、压力↑、白 C 轻↑)
呼衰
⑤其它病毒性脑炎(HCV)、肠道 V、腮 数量较少。
乙脑 V
⑤夏秋季(7/8/9 月)
(中枢性主)、其他神经系统症状(脑膜刺激征)、循环 早期诊断→特异性 IgM 抗体
meningitis
③普易,多隐性感染, ①普通型(90%↑):四期
确诊 细菌学→涂片(瘀点斑、脑脊液)
损伤为主的临表,脑脊液呈浆液性, Syndrome
(meningococcal 后持久免疫力
前驱期(上呼吸道感染期,1-2d):多无
细菌培养(血、脑脊液)
③对症治疗:降温、降颅压
特异性 IgM 抗体
菌属)分四群: ⑤温带、亚热带(我国) 水样→脓血便),里急后重,伴头痛、乏力、食欲减退,

传染病相关信息表

传染病相关信息表
事件控制措施:
1、隔离传染病病人;2、区域实行疫情零报;3、开展流行病学调查;4、筹资免费救治5、多部门协作,群防群治;6、落实各项公共卫生措施;7、政府成立专项工作组织;8、区域实行疫情日报;9、国家卫生部已公布该事件信息;10、启动本县区级应急预案;11、预防性服药;12、启动本省级应急预案;13、启动全国应急预案;14、专家评估;15、上级督察和指导;16、针对新病种出台新方案;17、调拨贮备急需物资药品;18、宣传教育;19、消毒;20、疫苗接种;21、疫点封锁;22、医疗救护;23、现场救援;24、群体卫生防护;25、其他
注:请在相应选项处划“〇”.
2、病毒性:(1)甲型肝炎病毒;(2)乙型肝炎病毒;(3)丙型肝炎病毒;(4)戊型肝炎病毒等;(5)SARS病毒;(7)其他病毒
3、依原体支原体:(1)肺炎依原体;(2)其他依原体支原体
4、霉菌性:(1)真菌毒素;(2)其他霉菌。
5、其他新发或不明原因:(1)SARS;(2)禽流感病毒;(3)其他
事件发生原因:
1、饮用水污染;2、食物污染;3、院内感染;4、医源性传播;5、生活接触传播;6、媒介动植物传播;7、原发性;8、输入性;9、不明;10、其它
病人处理过程:
1、对症治疗;2、就地观察;3、就地治疗;4、公安机关协助强制执行;5、免费救治;6、医学观察;7、转送定点医院;8、隔离观察;9、特异性治疗;10、明确诊断;11、采样检验;12、就地隔离;13、其他
传染病相关信息表
填报单位(盖章):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报日期:_______年___月___日
事件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传染病类别:1、甲类传染病;2、乙类传染病;3、丙类传染病;4、其它

传染病8种表格

传染病8种表格
诊断书
(有、无)
传染病报告
报告
时间
姓名
班级
性别
病名
主要症状
上报
机构
报告
形式
报告人
接报人
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登记表
姓名
性别
出生日期
家长姓名
家庭地址
联系电话
是否有接种证
接种记录
是否齐全
是否补种
备注
消毒记录
时间
消毒地点或物品名称
消毒原因
消毒方式
消毒剂名称
消毒剂生产厂家
消毒剂
生产日期
消毒剂
有效期
消毒人
健康教育记录
10心脏病11眼病12牙病13耳鼻喉疾病14泌尿系统疾病15神经衰弱16意外伤害17结核18肝炎19其他传染病目前状况代码:1在家2学校医务室3医院4不详
病因排查结果登记表
日期
姓名
性别
年龄
班级
排查
原因
主要
症状
是否
就诊
排查
结果
登记人传染病登记表日期 Nhomakorabea姓名
性别
班级
缺课
时间
病名
发病
时间
诊断
医院
隔离治疗情况
(在家、医院)
晨检日报表
日期
班级
班级总人数
出勤总人数
缺勤人数
病假人数
事假人数
缺勤人
名单
病假:
事假:
晨检异常情况(体温37.3℃以上、皮疹等)人员名单
班主任签字
晨检日报表
日期
班级
班级总人数
出勤总人数
缺勤人数
病假人数
事假人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人和带菌者是传染源,通过粪便尿污染解除,苍蝇和蟑螂以媒介传播。人群普遍易感,病后可获得持久性免疫。
持续高热,腹部不适,肝脾肿大,白细胞低下,嗜酸粒细胞消失,玫瑰疹,相对缓脉。
主要系病原经血播散至全身全器官,而非肠道局部病变所引起
从血,骨髓,尿,粪便,玫瑰疹刮取物中,分离到伤寒杆菌。肥达试验阳性。
血培养在第二周检出率最高,粪培养潜伏期可阳性
II期临床试验:治疗作用初步评价阶段。其目的是初步评价药物对目标适应症患者的治疗作用和安全性,也包括为III期临床试验研究设计和给药剂量方案的确定提供依据。此阶段的研究设计可以根据具体的研究目的,采用多种形式,包括随机盲法对照临床试验。
III期临床试验:治疗作用确证阶段。其目的是进一步验证药物对目标适应症患者的治疗作用和安全性,评价利益与风险关系,最终为药物注册申请的审查提供充分的依据。试验一般应为具有足够样本量的随机盲法对照试验。
全身中毒症状,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排脓血便为主。
大便涂片镜检、细菌同上
病初即可出现高热、精神萎靡,面色青灰,四肢厥冷,呼吸微弱,反复惊厥、神志不清、皮肤花纹。
直肠拭子或生理盐水灌肠镜检
采用庆大霉素或阿米卡星与氨苄西林静脉注射
伤寒
沙门菌,G-,短杆状,有鞭毛、不产生芽孢,无荚膜
突起高热,头痛,呕吐,伴神志改变,皮肤、粘膜有瘀点瘀斑,脑膜刺激征阳性
确诊有赖于脑脊液检查及病原菌发现。
普通流脑:首选磺胺类,次选青霉素及氯霉素。
爆发型:青霉素抗菌,甘露醇脱水
细菌性痢疾
G-兼性杆菌
病人和带菌者是传染源,通过消化道传播。均能产生内毒素、细胞毒素、肠毒素。病后获得短暂不稳定免疫力,可重复感染。
主要病理变化是全身小血管和毛细血管广泛性损害
起病急、发热、头痛、眼眶痛、腰痛、口渴、呕吐、酒醉貌,球结膜水肿、充血、出血,软腭、腋下有出血点,肋椎角有叩击痛。
白细胞升高,淋巴增多,并有异常淋巴细胞,血小板明显减少,尿检有红细胞、白细胞、蛋白、管型。
发热期不宜使用解热药物。
钩端螺旋体病
是螺旋体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
外斐试验
氯霉素
霍乱
霍乱弧菌
患者和带菌者是传染源,胃肠道传染病。普遍易感。隐性感染多,病后有一定免疫力。7-10月高发
无发热无腹痛,米泔水样吐泻物
磺胺类
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共三类39种。
甲类2种,包括: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26种,包括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麻疹、流行性出雪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碳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百日咳、白喉、新生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钩端螺旋体病、雪吸虫病、疟疾。
传染源是鼠类和猪,尿中排菌。
早起高热,全身酸痛,结膜充血,腓肠肌压痛,表浅淋巴结肿大。
无黄疸者白细胞可正常,黄疸者可明显升高。
暗视野显微镜检查可查病原体。
显微镜凝集试验。
首选青霉素,首剂40万U肌内注射。
恙虫病
恙虫立克次体
自然疫源性疾病,啮齿类为主要传染源,恙螨幼虫为传播媒介。
有高热、毒血症、皮疹、焦痂和淋巴结肿大
2、杀灭红细胞内裂体增殖期,如氯喹,奎宁、咯萘啶、喹派,青蒿青及蒿甲醚等,用以控制临床发作。
3、杀灭配子体,如伯喹,用于切断传播。
4、杀来孢子增殖期,如乙胺嘧啶,可抑制蚊体内的孢子增殖发育。
病名
病原体
流行病学
特征症状
实验室检查
治疗
流行性出血热
病毒
虫媒(恙螨、革螨)传播,动物源传播(鼠分泌物接触于人)
丙类传染病11种,包括: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诊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
临床试验分为I、II、III、IV期。
I期临床试验:初步的临床药理学及人体安全性评价试验。观察人体对于新药的耐受程度和药代动力学,为制定给药方案提供依据。
IV期临床试验:新药上市后应用研究阶段。其目的是考察在广泛使用条件下的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评价在普通或者特殊人群中使用的利益与风险关系以及改进给药剂量等
病名
病原体
流行病学
特征症状
实验室检查
治疗
乙脑
病毒
经蚊传播,夏秋季多见,隐性感染多为主,脑脊液或血清中不易分离病毒
急性起病,高热,意识障碍,惊厥,强制性痉挛,脑膜刺激征,瞳孔对光反射迟钝、消失、散大,病理征,可有后遗症。
确诊有赖于血清学和病原学检查,脑脊液不易分离病毒。
激素、脱水
流脑
脑膜炎双球菌G-
人为本病唯一传染源,通过飞沫传染,细菌在体外生活力极弱,6个月至2岁婴儿发病最高
首选喹诺酮类,头孢、氯霉素次之。
疟疾
寄生虫
按蚊传播,不直接人传人。普遍易感。
预防措施有:蚊媒防制,药物预防或疫苗预防
为周期性的寒战、发热和出汗退热三个连续阶段。常见并发症:贫血、脾肿大、凶险型疟疾、疟疾性肾病等。
从受检者耳垂或指尖采血作薄血膜和厚血膜涂片,以姬氏染液或瑞氏染液染色后镜检。
1、杀灭红细胞外期裂殖体及休眠子,伯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