揠苗助长文本解读

揠苗助长文本解读
揠苗助长文本解读

关注词句,品词析句,于语文实践中玩味语文

——《揠苗助长》的文本解读

语文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在当前关注“人文”满天飞的语文课堂里,如何在细读文本时关注词句,把阅读的触角伸向品词析句,玩味词句的意蕴,在实实在在的语文实践中感受甜甜的语文,提升语文能力和阅读素养,是中段阅读教学亟待加强和重视的问题。本文对《揠苗助长》的文本解读就着重从以上方面进行,但对其文体特点和结构特点也要了解。

一、文体特点:小小故事里包蕴深刻道理

现行教材大都是按主题选择文本组合的。淡化体裁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流。但是教学中不跟学生讲体裁,并不等于教师在细读文本时不关注体裁。文本的体裁不同,细读的着力点也不同。

寓言是一种用比喻性的故事来说明道理的文学作品,大都篇幅短小,情节简单,含有讽刺意义和教育意义。读寓言故事,就不可以追究故事的真实性,因为寓言本身就是通过假托故事说明道理的,故事是假的,道理是活的。《揠苗助长》语言简洁明快,内容生动有趣,勾勒出了古代一个可笑的人物形象,做事急于求成,违背常理,结果把事情弄得更糟。教学中就要考虑到二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与认识能力,创设一种与学生生活体验直接联系的场景,让学生去体验、感悟,从而明理。

二、结构特点:文字行走间彰显清晰文脉

一堂好课,一定有它内在的生长逻辑。教学时若能将文本的内在结构转化为课堂的教学结构,不仅能凸显问题的主干,也能使课堂变得疏密有致。

《揠苗助长》里的农夫巴望禾苗长得快些,心里十分焦急,于是将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忙得筋疲力尽,却是兴致勃勃,结果所有的禾苗都枯死了。情感线索:焦急——筋疲力尽,兴致勃勃——后悔不已,恍然大悟(课文的空白蕴

含的余味);禾苗生长线索:禾苗接受着阳光的照耀,雨露的滋润自由自在地生长——农夫揠苗助长,自以为长高了一大截——所有的禾苗蔫头耷脑枯死了。两条线索一目了然,学生读来便可知文章的大意。

三、核心价值:涵咏体悟时捕捉丰富情味

叶圣陶说:“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涵咏体悟,对文本的语词,乃至标点细细咀嚼,品出字里行间所包孕的丰富的情味与理趣。“始终保持对文本语言的一种高度敏感和警觉,对每句话,每个词,甚至对每一个标点都抱有那种黛玉进贾府式的敏感和警觉”(王崧舟语),怀着这样的一种敏感和警觉,一遍一遍地读,课文渐渐浓缩成一个文眼,一个可笑的“傻”农夫形象和三幅耐人寻味的画面。课文里浓墨泼彩塑造的人物形象,那神情,那举动,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透着傻傻的憨像,透露着农夫内心丰富的情感变化。这情感线索也推动着故事的发展。农夫巴望禾苗长得快些,心里十分焦急,于是将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忙得筋疲力尽,却是兴致勃勃。结果所有的禾苗都枯死了,该是后悔不已,恍然大悟吧。

四、品词析句:感悟人物形象领悟文本寓意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七单元这组教材,围绕“要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的专题,选择了几篇不同体裁的课文。其间有美丽动人的童话,有流传千古的寓言,有常见的生活小事,有发人深省的名人轶事。《揠苗助长》这篇寓言故事,是学生在小学阶段接触到的第一则寓言。根据这课独有的特色,我把这堂课的教学目标聚焦在了以下三个方面:

一、作为二年级的阅读课,理应以识字为重。因此会认4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仍是本课教学目标中的重点。

基于这样的思考,我对《揠苗助长》的文本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发现本课的生字虽少,但每一字都值得我们去品味。于是,生字引我们沉入了文本。

首先,便是这个“寓言”的“寓”字。追溯这个字的本源,我们知道这是一个形声字,从“宀”,“禺”声。“宀”,表示房屋。在《说文》里,“寓”,寄,也。即本义是寄居,寄住。再查字典,我们可以看到它的基本义项有三个:“①原指寄居,后泛指居住。~居。~所。~舍。②住的地方:客~。公~。③寄托:~言。(a、有所寄托的话;b、用来说明某个道理的小故事。)~意。(语言文字中所寄托或暗含的意思。)”由此我们不难推断出“寓言”这个关键词的意思,那就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常带有讽刺或劝诫的性质,用假托的故事或拟人手法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

由于有对生字“寓”本源的认识,所以要理解寓言这种新出现的文体,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同时,还引发了学生对文本的阅读期待,这寓言里到底藏着什么呢?

生字“焦”,更是全文的聚焦点。看看这幅生动的图片,我们不难看出古人造这个会意字的本义:上面是“隹”,表示短尾巴鸟,下面是“火”,指把鸟放在火上烤。别小瞧了这本义的解释,围绕它,我们可以做足文章。首先,它将引我们走进寓言的内容。“焦急”,是怎样的急?这个人焦急地干什么?以“焦”为切入点,我们能直入文本,直入事件的起因。正是因为这人的“焦急”,才会有后面拔苗的可笑之举。

那么,去掉这个“焦急”行吗?当然不行,因为它给我们展现了那个人在河边的状态,没有这细致地描述,我们便无从得知,他也不会产生帮助禾苗长高的想法。由此可见,这个词用得多准确。读到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生字能引起我们关注言语形式,不但促进对文本的理解,同时亦可以促进学生语言的发展,可谓一石几鸟。

再细品下去,我们还可以发现,与“焦急”链接的相关内容还真多,几乎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为什么焦急?联系上文,我们能归纳出两点:一、他巴望田里的禾苗长高点。二、他天天去看,禾苗好像一点也没长。“巴望”一词是第一次出现,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也使他们对这个书面性较强的词语缺乏储备。

所以对它我们没有一带而过而是给予了高度的重视。用换词的方式进行理解与积累,更深入地感受到那个人的焦急心里,也进一步地理解了他揠苗助长的缘故。

当“焦急”和前面的内容链接完毕,它引发我们思考的便是本文的寓意了。看着那个人焦急的状态,我们能用上一个和“急”有关的什么成语?“急于求成”这个蕴藏在寓言里的第一个道理便在“焦”字的牵引下显现出来。

接下来说“截”。乍一看,这个字的形和义没什么交织,不似“焦”字那般结合紧密。可是当我们看到它古时候的样子以后,我们对其本义便有了正确的认识:因为,形旁是“戈”部,所以与刀,武器有关,原指断绝,切断。能组词“截取”;而到一定期限就此停止、断开,就是“截止”;而断开后,取其中的一段,这就叫“一截”。此时的“截”则作为了量词。让学生对这个字的“形”更加熟悉,引出本文中由它组成的另一个关键词“一大截”,引我们进入事件的高潮——拔苗。

拔高了“一大截”,所以力气没白费;拔高了“一大截”,所以累坏了;拔高了“一大截”,所以这个人应该是高兴的。第一次,在没有关注提示语的状态下,仅看结果,学生会高兴地读这句话;第二次,学生关注到由生字“喘”组成的词语“喘气”后,再读这“拔高了一大截”,就不再是简单的喜笑颜开,学生会因这个字的牵引,读出累坏的感觉。所以说,在低段的阅读教学中,以生字做引,深入感受文本承载的人物情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

更有效的是,由这两个字做引,我们还能挖掘出本则寓言的第二层寓意——不能不遵循科学规律。当学生读出“喘气”的样子,悟到什么是“筋疲力尽”之后,教师通过追问“是什么是他筋疲力尽?”“你认为他这样的做法对吗?”于是有前面“植物生长是需要一定时间“这个认知的铺垫,引出寓意的第二层意思就不难了。“急于求成,不遵循科学规律的结果就是禾苗都枯死了。”到此,这则寓言的寓意便由几个生字的串联、牵引展现出来了。

二、作为二年级下册最末两个单元的课文,理应为中段的阅读做铺垫。因此,识字与阅读有机结合,抓住重点词句,感悟人物形象,使之成为本课的关注点。

(一)、禾苗长啊长,“我”等得好焦急

一个老实巴交的种田人,他有着所有的种田人都有的最朴素的情感——希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这种愿望是美好的,他看着他的禾苗越看越喜欢,越看越觉得禾苗长得慢,越看心里是越着急。

他把所有的希望寄予禾苗本身,巴望“禾苗长得快些,再快些”。为此,他焦急地等待着。可是,无论他的愿望多么美好,无论他多么眼巴巴地盯着禾苗长,可是在他的眼里,禾苗却“好像“一点儿页没有长高。为什么一点也没有长呢?是因为他太心急了,面对正在按照自身规律慢慢生长的禾苗,在种田人的眼里,就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这是种田人急切的心理在作怪。正是因为有着这种不正常的心理特征,他对事物的认识必定要偏离原先的轨道,做出的事情也必然会令人匪夷所思了。你瞧:他急得就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焦急地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地说:“我得想个办法帮它们长。”“得”就是必须的意思。可见种田人下定决心,一定要想出办法。他能想出什么好办法,来“助”禾苗一臂之力呢?种田人的这个想法让人啼笑皆非啊!这正好达到了寓言故事寓教于乐的讽刺和教育的意义。

(二)、禾苗长啊长,“我“想得好辛苦

种田人能想到什么办法来帮助禾苗生长呢?可怜的种田人,他不去想禾苗本身的生长规律,既没有给禾苗除草、浇水,也不想着给禾苗施肥、捉虫。

试想一下,作为一个种了一辈子庄稼的种田人,他不可能不知道除草、浇水、施肥、捉虫等措施,能提高庄稼的产量。他为什么不这样做呢?原因只有一个,这样做庄稼还是长得太慢了,达不到他要求的立竿见影、明显长高的效果。于是,他只有绞尽脑汁,另辟蹊径。

他会想到很多的办法。可是这些办法最终都被他给推翻了,这些,我们从文中的“终于“一词可以清楚地感受到。他想得多辛苦呀,他浪费了多少脑细胞啊,他推翻了自己多少的假设呀,才想出了自己认为的好办法。想出这些好办法后,他是多么兴奋,”急忙“就跑到田里去“助”禾苗一臂之力了。

刚才那个可爱的、可笑的种田人,似乎又有些可悲可叹了。你呀你,你是否知道中国古语所说的“欲速则不达“的道理?

(三)、禾苗长啊长,“我”拔得好开心

种田人想到的办法非常简单,在他看来也非常见效,那就是“拔“。拔,尤其是在炎炎烈日之下,将满地的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那是多么辛苦的一件事情,但是种田人做起来却是无比的幸福。这从种田人的语言里可以清楚地看到。

“力气总算没白费!禾苗都长高了一大截。”他巴望禾苗长高的愿望总算达成了。庄稼长好了,这对一位专业的种田人来是那可是莫大的幸福,他真的好开心。

当然,我们不能忽视他这一天的劳累。他从早上开始就在天边转来转去想办法了,急得连饭都顾不上吃。终于想出办法了,他就“焦急”地跑“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而且”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弄得自己筋疲力尽。”可是这些,和他焦急地等待,痛苦地想办法比起来,那可真的一件幸福,甚至是一件享受的事情,那正是痛并快乐着。

可是,我们可怜的种田人,你是否知道,你今天想出的这自以为是的“好办法”,你今天一天的辛苦劳累,会将满地的庄稼送上一条“不归路”。此时,我们感情的天平,又开始倾斜了,不绝又开始同情其这位种田人来,真是无知害死人啊!

(四)、“禾苗”长啊长,“我”真的好愚蠢

为达到让禾苗快速长高的目的,文中的种田人不惜违背禾苗生长的规律,异想天开地“揠苗助长”,以致酿成大错。辛苦一年的成绩、全家人的生命寄托,因为自己的一时糊涂而毁于一旦。看到田里所有的禾苗枯死的景象,我们可怜的种田人捶胸顿足也于事无补。这是一个多么朴实,多么可爱,又多么愚蠢的种田人。对于文中的种田人,尽管他做了愚蠢的事情,但我们却不讨厌他,我们会可怜他,同情他。种田人惨痛的教训如警钟般在我们耳畔长鸣。

三、作为小学阶段的第一则寓言,它理应让学生初步感知寓言这种文体的特点——言简意赅,用故事说道理。所以,如何体现出寓言的特点,让学生初知本课的寓理,也成为本课教学中的难点。

抓住“揠苗助长”的这一文眼,在语言文字的寻觅对话中,课文中三幅耐人寻味的画面浮现在眼前:

禾苗生长图:禾苗接受着阳光的照耀,雨露的滋润自由自在地生长。这是庄家生长的自然规律,谁都不能违背。(了解禾苗的生长规律,为揭示寓意铺垫)可是农夫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天天到天边去看,总觉得禾苗一点儿也没有长。

禾苗被拔图:禾苗被一棵一棵拔起。如果禾苗也能开口说话,它们一定会反抗,一定会向农夫申诉委屈和被拔得痛楚。可是农夫揠苗助长,累得筋疲力尽却自以为禾苗长高了一大截而兴致勃勃。(禾苗与农夫的对话,推进寓意的明朗度)

禾苗枯死图:所有的禾苗蔫头耷脑枯死了,此时农夫后悔不已,恍然大悟。尽管课文没有画出来,却有着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余味未了的发人深思的艺术效果。课文的寓意也该是明明朗朗的了。(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真真切切的角色对话中明白寓意)

我们在笑一笑之余,深深地在自省:我们是不是也做过像老人一样不尊重客观规律的愚蠢的事情?是不是在重蹈老人的覆辙?的确,生活中的许多事情我们都是在“揠苗助长”,强迫孩子学奥数,给牲口添加激素促其生长,给水果过量施肥,打膨大剂,催其早熟,让它有个好卖相?我们笑了这个种田人两千多年,时至今日,我们为什么还会做这些“揠苗助长”的蠢事呢?心知肚明,却无言以对,这就是悲哀。先贤孟子,两千多年前,就知道以这样诙谐幽默的方式,讲述给我们的道理,我们不应该忘记,而应该警钟长鸣,时刻提醒我们:要尊重客观规律,要按规律办事,否则将会事与愿违,欲速则不达。此时可以水到渠成地提出拓展要求:1.你在学习和生活中遇见过像“揠苗助长”这样的事吗?说说你的感想。2.把这则寓言故事讲给你的爸爸妈妈听。

《揠苗助长》这则寓言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带有讽刺和劝诫的性质。和课文内容相符的故事原文为:“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短短的41个字,就呈现出了这样一个有趣而又深刻的故事。而这,也只有我们中国的文字可以做到。我们可以找出这段文字来读一读,一是丰富对原文的认识,二来也可以培养我们的语感,提高我们的诵读能力,从而提升我们的语文综合素养。

文字符号的魅力在于它们可以构筑起一个丰富而特别的精神世界,在文本中,不仅包含了语文的知识与技能,还蕴藏着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因此,静心研读文本显得尤为重要,我正为之努力。

揠苗助长教案

《揠苗助长》教学设计 攀枝花市第十九小学:孙华 教材分析: 《揠苗助长》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是用生动有趣的故事,揭示一个深刻的道理。通过了学习让学生明白事物有它自身的发展规律,如果不遵循规律,急于求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 教学目标: 1.学习默读课文,读懂课文。 2.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揠苗助长》的道理。 3.初步认识寓言,感悟寓言的寓意,培养都对寓言故事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读懂词句,理解“揠苗助长”的寓意。 教具准备: 道具(种子)、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初渎课文,整体感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了一件很特别的礼物——袋种子。你们想要吗?(生争先恐后想要)但是,老师很担心,如果把它给你们,你们培育不好怎么办?那谁来说说,你会怎么培育这些种子呢? 生:我会给它施肥。 生:我会给它浇水。 生:我还会给它捉虫。 `````` 师:看来,咱们班的小朋友都是种植小能手。可是,古时候有个农夫,他却把他的禾苗全都种死了。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请同学们打开语文书,默读这篇寓言,看看它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2.生自学生字,师检验 师:在读的过程中,同学们可能已经发现了,课文中有些不认识的生字阻挡了我们的学习之路。现在就请同学们小声的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把生字勾画出来。勾画出来以后,我们还要想办法消灭它们。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我们以前学习过的识字方法吗?

生:换偏旁识字法,加一加,减一减。 ```````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现在就请同学们运用这些方法来认识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生字吧。 师检验识字效果。(开小火车,生单独读,小组内生互相抽读) 二.小组合作,精读品味,理解内容 1.提出问题,小组合作学习 师:选择喜欢的自然段,在小组内讨论该用什么样的样的感情来朗读。然后组内成员轮流读,同学在读的时候我们应该认真听,他读得不好的地方,咱们要给他提提意见,帮帮他。 2.师检验学习效果 随机抽取小组来反馈学习效果 第一自然段: 生:用焦急的语气来读。 师:你从哪些词句看出他很焦急的?勾画出来。(随机提示理解“巴望”“自言自语的”意思。正确理解“好像一点也没长高”的含义,思考为什么他会这样的感觉) 师:小组挑选出一人来读。 生:评论。 师:其它小组挑战,赛读。 师:谁愿意来演一演这个焦急的农夫。(同桌分工,一个读,一个演,演的同学除了演出农夫的神态、动作以外,还可以发挥想象,加入一些话语等。) 生:评一评。(评后再请一组学生演一演) 师:现在我们都是农夫,一起来用朗读来表现他此刻的心情。 第二自然段: 生:用筋疲力尽的语气来读。(相机理解筋疲力尽的意思) 师:你有没有筋疲力尽的时候呢?那他为什么会筋疲力尽? 师:小组挑选出一人来读。 生:评论。 第三自然段: 生:用疲惫但是又很高兴的语气来读。 师:他说话的时候是怎么样的呢?(一边喘气一边说)小组挑选出一人边做动作边读。 生跟着齐读。 第四自然段: 生:用难过,伤心的语气来读。 师:小组挑选出一人来读。 生:评论。

揠苗助长文本解读

关注词句,品词析句,于语文实践中玩味语文 ——《揠苗助长》的文本解读 语文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在当前关注“人文”满天飞的语文课堂里,如何在细读文本时关注词句,把阅读的触角伸向品词析句,玩味词句的意蕴,在实实在在的语文实践中感受甜甜的语文,提升语文能力和阅读素养,是中段阅读教学亟待加强和重视的问题。本文对《揠苗助长》的文本解读就着重从以上方面进行,但对其文体特点和结构特点也要了解。 一、文体特点:小小故事里包蕴深刻道理 现行教材大都是按主题选择文本组合的。淡化体裁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流。但是教学中不跟学生讲体裁,并不等于教师在细读文本时不关注体裁。文本的体裁不同,细读的着力点也不同。 寓言是一种用比喻性的故事来说明道理的文学作品,大都篇幅短小,情节简单,含有讽刺意义和教育意义。读寓言故事,就不可以追究故事的真实性,因为寓言本身就是通过假托故事说明道理的,故事是假的,道理是活的。《揠苗助长》语言简洁明快,内容生动有趣,勾勒出了古代一个可笑的人物形象,做事急于求成,违背常理,结果把事情弄得更糟。教学中就要考虑到二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与认识能力,创设一种与学生生活体验直接联系的场景,让学生去体验、感悟,从而明理。 二、结构特点:文字行走间彰显清晰文脉 一堂好课,一定有它内在的生长逻辑。教学时若能将文本的内在结构转化为课堂的教学结构,不仅能凸显问题的主干,也能使课堂变得疏密有致。 《揠苗助长》里的农夫巴望禾苗长得快些,心里十分焦急,于是将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忙得筋疲力尽,却是兴致勃勃,结果所有的禾苗都枯死了。情感线索:焦急——筋疲力尽,兴致勃勃——后悔不已,恍然大悟(课文的空白蕴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揠苗助长 》说课稿

《揠苗助长》说课稿 一、说教材 《揠苗助长》位于本册教材的第七单元,本单元教材围绕着“要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这个专题选择了几篇不同体裁的课文,内容丰富,意在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懂得做事要善于动脑思考,要正确地认识自己。《揠苗助长》是一则寓言故事,讲的是古时候有个人盼望禾苗长得快些,就把禾苗一棵一棵往上爬,结果禾苗都枯死了。这则寓言告诉人们:不顾事物发展的规律,急于求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作者安排这篇课文的意图是:让学生读懂课文,初步了解寓言表达上的特点,体会寓言包含的道理。寓言本身通俗易懂,故事情节鲜明有趣,但寓意深刻,体会这个故事中的道理,懂得做事要踏踏实实,不能急于求成学习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本课我准备用一课时来完成。 二、说教学目标 1.认读本课“焦、喘、截”3个生字,会写“焦、望、费、算”4 个字,理解并掌握“巴望”、“焦急”“筋疲力尽”等词语。掌握由本课生字组成的词语。 2.读懂故事内容,体会故事中的道理,懂得做事要老老实实,不 能急于求成。 3.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寓言故事。 三、说教法 1.自主识字法:

新课程的识字教学重在教给学生识字方法,教师不以零为起点,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打破以往传统的老师教读学生跟读的做法,体现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2.情景教学法: 我除了充分运用课文中的精美插图外,还应该充分运用多媒体资源,为学生提供一种氛围,一个场景,从而有效地唤醒学生的内心体验, 3.朗读教学法: 生是学习的主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引导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形成语感、在读中学会读书。 四、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求知获艺的先导” 新课程理念强调:课堂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开始上课先播放《揠苗助长》的动画视频有效地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引出课题:我们刚才看的动画片有个名字叫《揠苗助长》,是一个寓言故事。接着在学生讨论什么是寓言的基础上我简单介绍:寓言是一种文章的体裁。“寓”是寄托的意思。“言”是话,比喻故事,寓言就是以比喻的手法讲一个有趣的故事,用来说明一个深刻的

揠苗助长教学设计

《揠苗助长》教案 曲靖市富源县大河镇圭山小学 晏小金 教学目标: 1.会认“寓、焦、喘、截”4个生字,会写“焦、费、望、算”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要急于求成。 3.能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学重、难点: 1.写字; 2.感悟寓意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学习法 情景教学法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了解题意 1、师: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童话故事,神话故事、儿歌、古诗。但你读过寓言吗?(生:读过,《小寓言大哲理》,师:你们真是爱读书的孩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个寓言故事,板书课题:27.寓言两则,齐读题。 2、学习“寓”:(师:这个“寓”是我们这一课的其中一个生字,你用什么方法记住它?)同学们知道吗?“寓言”是用短小有趣的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 师: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第一则寓言,看看它是通过什么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的。请大家把手伸起来跟老师一起写:“揠苗助长”,生读题,(注意:“长”这个多音字在这里读“zhǎng”.“揠苗助长”这个故事你看过或听过吗?在哪看

(听)过? 生:故事书里、电视上等 (可能会说:我看的是拔苗助长,跟这个故事一样的) 3、师:也就是说“揠苗助长”又叫——生齐:拔苗助长!(师在“揠”字下面板书:拔)从这里我们可以知道“揠”的意思是——生答:拔 4、那你能猜出这个题目的意思吗?(把禾苗拔高帮助禾苗生长) 二、初读感知课文,学习生字词 1、师:现在我们就来看看这个故事,请听老师读读这个故事,要求注意听清读音。 2、学生自由读(师:在读课文之前,你想对自己提出什么要求: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3、学习生字: 在学课文之前我们还是先把生字解决掉,好吗? (1)出示生字卡片(带拼音):寓、焦、喘、截 自由读——指名带读(在你带读之前你想提醒同学们待会读的时候要注意那个字的读音?翘舌音)——抽查读(多请几个中等生或差生)看来掌握得不错哦(2)(师:没有了拼音的帮助,你还会读吗?)出示没有拼音的生字卡,再抽查读——齐读 (3)交流记字方法(师:那么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呢?有什么好方法?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它们?) (4)师:下面请同桌之间互相认读预习时划出来带生字的词语和句子 (5)指名读词语和句子 (6)做练习:读一读 4、师:我们认识了生字,就可以把课文读好了,下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读通顺,读流利,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5、师:现在老师就来检查看看你们是不是把课文读通顺了。指名分段读文,集体正音

小学语文《揠苗助长》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揠苗助长》教学设计课标、教材分析 《揠苗助长》是一则寓言故事,讲的是古时候有个人盼望禾苗长得快些,就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结果禾苗都枯死了。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事物有它自身发展规律,如果违反自然发展规律,强借外力,强求促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 安排这篇课文的意图是,让学生读懂课文,初步了解寓言表达上的特点,体会寓言包含的道理。寓言本身通俗易懂,故事情节简明有趣,但寓意深刻,体会寓意是学习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寓言的寓意。 3、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两则寓言故事。 4、把握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懂得做 事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做,不可急于求成。 教学重、难点 体会寓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1课《寓言两则》。让我们一起跟老师来把课题写一遍。 师:你能来把课题读一读吗? 生:读题 师:你真了不起!这里边有两个生字,谁再来读一读?谁还想读?一起读。 师:什么是寓言? (寓言就是用有趣的小故事来说明一个道理。) 师:那大家都听过寓言故事吧,你能回忆一下,以前你都听说过那些寓言故事吗? 出示:(掩耳盗铃、守株待兔、亡羊补牢、坐井观天) 指名读。(扩大读的数量) 师:这篇课文一共有两个小故事,所以就是“两则”。 今天我们先来学习其中一则《揠苗助长》。

二、检查预习情况 课后大家预习了吗?,下面老师来检查一下。 1.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出示生字。 师:这些生字你都掌握了那些?指名学生说。 师:这些生字中,你觉得那些字在字形、字音上有必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 齐读 2.生字学会了,老师还要看看你们的书读的怎么样,谁来读一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完成填空: 出示:古时候有个人,因为想让自己的禾苗_______就把禾苗___________结果______________。 3.现在谁能说一说“揠苗助长”的“揠”是什么意思?“助”又是什么意思?谁能连起来说说“揠苗助长”是什么意思? 师评价:你真了不起,老师不讲你也能自己解决。 明确:揠,“拔”的意思。揠苗助长就是拔禾苗帮助禾苗长高。 三、自读自悟 1.这篇课文很有意思,咱们试着演一演,怎么样?(想)别忙,想要演好这篇寓言,首先咱们就要揣摩一下文中这个人的动作、语气,把这个人当作自己,来,自己先试着读读课文。看看事情到底是怎么发生的。 (一)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从他的朗读中,你体会到他是这样的语气?(焦急)从文中的什么地方可以看的出来呢? 出示:宋国有个农夫,他巴望着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就天天到田边去看。可他总觉得禾苗一点儿也没有长,心里十分焦急。 (1)“盼望”是什么意思?(很希望,希望的不得了) 课文中为什么要用“盼望”而不用“希望”呢?我们来换个词来读读,看有什么不同。 ①他盼望望着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指名读,扩大读的面积) ②他希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 (2)“天天”你是怎么理解的呢?(每一天都来) 师:星期一来吗?星期二来吗?……晴天来吗?阴天呢? 能通过你的朗读来表现一下吗? (3)我们也来学着他的样子来把这一句读读看。(齐读)

小学二年级语文:《揠苗助长》教案

新修订小学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揠苗助长》教案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The lesson plan of "Promoting Miao Miao"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小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揠苗助长》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寓言的寓意及语言出处。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巴望、焦急、筋疲力尽”等词的意思,体会“好像” 一词的不同用法。 3、会用自己的话说这个语言故事。 教学重难点:体会寓意。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启发导入。 1、复习导入。出示:管中窥豹坐井观天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拔苗助长徒劳无功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这些成语大都蕴涵一个寓言故事,我们学过“井底之蛙”这个寓言故事,你知道寓言和其他课文有什么不同吗?教学“寓”字及寓言这种故事特点。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则寓言。(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齐读课题。

1、“揠”是什么意思?“揠苗助长”又是什么意思? 2、《揠苗助长》是一则生动有趣的寓言故事。读了以后,它会让你在快乐中懂得道理。想不想读? 3、自由读,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读通读顺。 4、检查读书效果。 出示生字词:望转言自筋尽喘截 巴望好像焦急转来转去自言自语筋疲力尽喘气一大截 5、分段读课文。 三、品读课文,感悟寓意。 1、“巴望”是什么意思?种田人巴望禾苗快些长大,找出句子读。 2、禾苗怎样?出示句子:①禾苗好像一点也没长高。 ②水面平得好像一面大镜子。“好像”的意思一样吗? ③禾苗一点也没长高。 把句里的好像去掉读一读,与原来的句子意思一样吗? 3、种田人可能看不出禾苗的成长,也可能嫌它长得太慢了,所以焦急得转来转去,“焦”字换偏旁,截、推、堆、准。理解焦急。 4、终于有一天,他想出了一个好方法,读第二节。 ①扣“一棵一棵”:田里有多少棵禾苗?(体会筋疲力尽) ②看图,农夫一棵一棵拔时会说些什么?(体会得意)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24课寓言二则《揠苗助长》同步练习A卷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24课寓言二则《揠苗助长》同步练习A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题 (共22题;共118分) 1. (8分)请为下面的字加上偏旁,成为另外一个字,并给它组词。 寸________ ________ 令________ ________ 巴________ ________ 吴________ ________ 2. (6分)一字组两词。 劝:________、________ 丢:________、________ 告:________、________ 3. (3分)按课文内容填空 ①一天,两天,三天,禾苗________一点儿也没有长高。他在田边________地转来转去。 ②读了《揠苗助长》这则寓言,我想对这个人说:你费了那么大的力气,但禾苗却全都枯死了。因为你做事太________了,违反禾苗的生长规律。 4. (8分)形近字组词. 寓________ 遇________ 闷________ 闹________ 疲________ 披________ 则________侧 ________ 5. (3分)写出反义词 怀疑—________ 明白— ________ 筋疲力尽— ________

6. (8分)我会填。 ________ ________待兔 ________ ________补牢 揠苗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求剑 7. (3分)我能写出划线字的近义词。 ①他在田边焦急的转来转去________ ②他巴望着田里的禾苗快长高________ ③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________ 8. (8分)填上合适的量词 一________扇子一________大门 一________颜料一________秋雨 一________钥匙一________歌曲 一________叶子一________杨树 9. (6分)我是拼音小能手 yù yán chuǎn qìbái fèi yì jiéyà miáo zhù zhǎng jīn pí lì jì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10分)同音字组词 pí________劳________肤 wáng死________ ________国 láo ________房________动 jīn皮________ ________色________天________两 11. (5分)理解课文内容后填空。

部编版揠苗助长精品教案10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12 寓言两则之《揠苗助长》∣人教(部编 版)(2016) 12、寓言两则之《揠苗助长》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能默读课文,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可急于求成。 3、能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能默读课文,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可急于求成。 2、能把故事讲给别人听。课前准备:生字卡片,揠苗助长多媒体教学课件。 一、谈话导入 1、咱班的小朋友今天可真精神,孩子们,喜欢听故事吗?(喜欢)今天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好听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揠苗助长”。来,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书写课题,“揠”是提手旁,“助”是“帮助”的助。 2“揠苗助长”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我们一起来听听吧。(放课件) 3、故事听完了,那你知道揠是什么意思吗?(拔),噢!所以也有好多人把揠苗助长叫(拔苗助长)。这个农夫想让禾苗快点长高,就(拔禾苗)帮助禾苗生长。可结果禾苗却枯死了。想不想自己读读这个故事?(想)。 二、初读认字 1、把课本轻轻的翻倒122页。注意,读书时一定要把字音读准确,把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开始) 2、认读生词 ⑴这么快就读完了,那我要考考你们,瞧,词宝宝出来了,自己读一读。(生自由读生词,如果一起读,救示意自由读) ⑵会了吗?谁敢站起来读读?你来读第一组(其他同学他读对了,我们就跟读一遍,读错了,我们就帮助纠正。)(评:没关系孩子,读错了改过来,老师一样表扬你、2 、你读得非常正确。如读错“喘”就顺势指导喘的识记方法或者喘的意思。①喘气,师范读,指三名学生读,并齐读。②如生说端,就交流识记方法,“喘”是用嘴大口大口的呼吸所以是口字旁。)⑶还想读呀!下面我点一个,你们就读一个,比比谁看得准,读的正确。开始了(抢读)(重点指读错误的。)

部编版小学语文《揠苗助长》精选教案

12.揠苗助长 一、学习目标: 1.认识“焦、筋、疲、喘、截”5个生字,会写“筋、疲”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出“揠苗助长” 的意思。 3.比较句子的不同,体会词语“焦急”在句子中的作用。 4.理解故事内容,懂得做人和做事都必须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循 序渐进,否则欲速则不达。 二、学习重点: 1.识字、写字。 2.理解成语“揠苗助长”的意思。 三、学习难点: 理解蕴含在寓言故事中的深刻道理。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学习过程: 板块一回顾复习,谈话导入 1.回顾上节课学过的寓言故事《亡羊补牢》的主要内容及其蕴含的 深刻道理。 2.引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寓言二则》中的第二则。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板块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想一想:“揠苗”是什么意思? 2.指名分段读文,集体正音。 3.理解“揠苗”。指导学生完整地说一说这个成语的意思。 4.是谁揠苗助长呢?这个人为什么要揠苗助长呢?结合句式说一说 课文内容: (出示:因为农夫,所以,结果)板块三品词析句,理解故事 (一)学习第1—2自然段,感悟农夫的急 1.思考:这个人希望自己的禾苗长得快些,那他当时的心情怎样呢?(焦急) (1)识记生字:“焦”。 (3)出示句子,朗读体会词语“焦急”在句子中的作用:他在田边转来转去。 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 (4)理解“自言自语”。 2.找出文中其他词句感受他的焦急。 (1)古时候有个人,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天天到田边去看。 1.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他的焦急?(巴望、天天) 2.理解“巴望”,换词比较感悟。

揠苗助长教学文档

《揠苗助长》教学设计片断 二年级语文下册《揠苗助长》中“焦”是一个重要词语。透过它既可以窥视出农夫荒唐可笑的内心,又为理解他之所以想出那样愚蠢之极的办法做了铺垫,同时为后文揭示寓意奠定了基础。而且“焦”字也是本课要求学生会认会写的一个生字。为此,课堂上,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 在学生探究出农夫为什么“揠苗”的原因:“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天天到田边去看。”对其中的“巴望”与“希望”进行换词比较后师生进行了如下对话: 师:孩子们,课文中还有哪些语句也表现出了农夫这种急切的心情呢? 生: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地说:我得想个办法帮它们长。“ 师:你们怎么理解“焦急”? 生:“焦急”就是着急。 生:“焦急”就是非常着急。 学生的回答不能说不对,但对于这样一个关键词只停留于这样的理解未免有些肤浅,稍稍停顿,我做了如下的引导:

师:孩子们,对于我们课文中的这位农夫来说,田里的禾苗就是他一年的所有收获。禾苗长得高长得快,就意味着他将有一个好收成,全家人就能丰衣足食,衣食无忧。他多么想早一天享受到这样美好的时光呀!所以他整个身心都放在田里,天天到田边去看,看看他的宝贝禾苗是否见长?风雨无阻、一天不落。可是,面对着自己田里好像一点儿也不长高的禾苗,(实际禾苗每天都在长大,因为心急他看不见)他能不着急吗?孩子们,你们能体会到农夫内心的那份“焦急”吗? 生:农夫看到禾苗一点儿也不长高,心里一定非常非常地着急。 生:他是多么盼望禾苗能够快点长大呀! 生:他心里就像有个什么东西揪着一样。 师:老师也体会到了。孩子们,“焦”字是个生字宝宝,看老师怎么在田字格中书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四点底用红色粉笔书写)孩子们,这四点底老师用红色的笔写出来,为什么呢?这四点是由“火”字演变而来的。这四点分明就是四把火呀!这四把火烧在农夫的心上,他心里简直是“火急火燎”呀!孩子们,此时,你就是那个正在

部编本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揠苗助长【教案】

揠苗助长教案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 学生活 动 使用者再创 及反思记录 一、查字典引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理解“揠苗助长”的意思 三、指导朗读段落和词语 一、查字典引入新课 1板书:寓言两则。 2.用部首查字法查“寓”。借助拼音认读生字,理解新词 “寓言”、“寓意”。(寓言是通过一个小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 的道理。“寓”寄托包含的意思,寓言就是说话包含着某种 意思。“则”在这里是一个量词,表示条数。“二则”就是二 条。) 3.、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课文。(出示课题:揠苗助长) 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理解“揠苗助长”的意思 1.“揠苗助长”是什么意思呢?请大家打开课本,认真 读一读这个故事。要求: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读完后 想一想“揠苗助长”的意思。(学生自由读课文) 2.默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到了表示“揠苗”意思的词语 和句子,用笔准确地画出来。(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 3.出示句子:“一天,他终于想出了办法,就急忙跑到田 里,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弄得筋疲力尽。”这句话具 体告诉了我们“揠苗”的意思。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4.指导将这段课文读通顺。(出示词语卡片:筋疲力尽) 这个词语挺难读的,“筋”、“尽”都是前鼻音。要把它读准。 5.“揠苗”的意思知道了。那么,谁能连起来说说“揠 苗助长”的意思呢?(出示词语卡片:揠苗助长。“揠苗助 长”的意思就是: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帮助它长高。) (随机板书或把卡片贴在黑板上)指导朗读课文的其他 几个自然段。 三、指导朗读段落和词语 (1)朗读第一自然段:这段课文中有好多词语,谁能 读?(出示词语卡片:巴望、焦急、自言自语) (2)朗读第三自然段:这一自然段中也有两个词语, 谁能当小老师领读?(出示词语卡片:喘气、一大截。) (3)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4)刚刚读过的这些词语还认识吗?(出示词语:巴 望、焦急、自言自语、筋疲力尽、喘气、一大截)学生自由 读词语——指名读——齐读。 (5)认识了生字词,相信大家一定能把课文读得更通 初读课 文,理解“揠 苗助长”的 意思 “揠苗 助长”是什 么意思呢? 请大家打开 课本,认真 读一读这个 故事。要求: 把字音读 准,把课文 读通;读完 后想一想 “揠苗助 长”的意思。 (学生自由 读课文) 默读课 文,从课文 中找到了表 示“揠苗” 意思的词语 和句子,用 笔准确地画 出来。(把禾 苗一棵一棵 往高里拔。)

揠苗助长公开课教学设计

揠苗助长公开课教学设 计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揠苗助长》教学设计 广陵区头桥小学梁露云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结合生活实际领悟寓意,懂事做遵循规律、不可急于求成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寓意,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教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 、昨天我们学习了一则寓言,是(学生接:鹬蚌相争), 从中懂得了什么道理小结寓言的特点:小故事,大道理。 2、今天我们要继续一则寓言故事,孟子的《揠苗助长》。 揠,反复读几遍字音。 3、跟老师一起书写课题。齐读课题。 4、师读原文:原文是这样的(师读),你们明白意思吗没关系,课文是我们很快就能读通读懂的小故事。不过,要想读好故事还需要一步一步来。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把课文认真读一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认识的字对照生字表多读两遍) 2、检查生字词的朗读 (课件出示)自由读,你想提醒同学们哪个字音 指名说一说、读一读 宋国纳闷枯死 十分焦急筋疲力尽兴致勃勃(这一行词都是描写谁的) 3、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词义 词语读得很准确。这个个简短而有趣的故事,谁愿意读给大家听 同学们边听边思考:揠苗助长是什么意思 指名分段朗读,评价。

4、现在谁来联系故事内容说说揠苗助长的意思。 (评:你真会读书,才读了一两遍就在文中找到它的意思了。) 板书:拔(揠,就是拔的意思。)谁能给寓言换个题目齐读(拔苗助长) 5、质疑过渡:围绕这个拔字,我们可以提出怎样的学习问题(板书:起因、经过、结果)(哪些段落分别写清了起因、经过和结果) 三、精读课文 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交流反馈:谁来说说原因 (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出示句子并指导) A、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就天天到田边去看。 师:“巴望”是什么意思能换个词吗(希望、盼望)有时我们就可以用近义词来理解词语。换成“希望”“盼望”可以吗 谁再来读读这句话指名读,评一评:他把农夫什么心情读出来了【你读 出了农夫急切的心情。谁能像他这样读一读,(你来)我感到你急切的 心情,谁还想读我看到了你巴望的眼神。】 师引:其实还有一句话,可以看出农夫是看着眼里,急在心里。 B、可他总觉得禾苗一点儿也没有长,心里十分焦急。 指导朗读: 你真是读到农夫的心里去了。 出示:十分焦急,指名读一读。 明白什么是“焦急”吗指名说(可以用近义词“着急”来帮助理解) 出示课件:古字“焦”,讲解。 现在这把火烧在的谁的心里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 引导讨论: 同学们,展开想象:农夫急得在田边。 禾苗真的一点儿也没有长吗禾苗是怎么长的(及时引导:禾苗是一点一点长高的,这就是禾苗生长的规律) 农夫为什么没有发觉呢 (随机补充:晴天,农夫;阴雨天,农夫。禾苗会一下子长那么高吗) 3、齐读第一段:我们读书就要这样读。边读边想农夫的样儿,体会他的心情,这就叫读进书里去了。我们一起来完整的读读这段话。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二则—揠苗助长》教学反思共三篇-最新版

《揠苗助长》教学反思1 阅读是学生重要的语言实践活动,只有加强阅读实践,才能真正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语言积累和说写表达,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言素质。 小学阅读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养成认真读书的良好习惯。 我认为自己在这节课中较为成功的是: 1、注重阅读感悟。 “读”是阅读教学的主要活动,在这一教学过程中,“读”贯穿始终。 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如:自由练读、指名读、范读等,做到了在读中“悟”,在读中“思”,在读中“说”。 既培养了朗读的能力,又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 2、引导学生拓展想像。 寓言故事留有丰富的想像空间,教学课文时,我指导学生想象种田人当时的心理活动、表情、动作、语言。教学课文结尾时,引导学生想象禾苗会对种田人说些什么?作为一个懂得科学知识的小学生,你会对种田人说些什么?在学生奇妙的想像中赋予故事新结尾,揭示故事所反映的道理。不足之处: 上完课之后,听了刘教授的话,很多我原本没有意识到的错误让我吓了一大跳,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刘教授说我没有关

注所有学生,应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进步。说实话这点可能使大多数老师在上公开课时的通病,为了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就专门找优秀的学生回答问题,那些差生不管不问,只要教学过程顺畅、好看就行了。今天我明白了:不管什么课,我们都是在为学生讲,而不是其他人。今后讲课时,一些容易理解的问题要留给差生,不能把课堂变成好学生表现的专场。 其次,在出示朗读的方法时,顺序不太合理,课文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读通,特别是文言文,暴露出自己对文言文的教材没有研究透,暴露出自己的备课有些飘,这一点是今后教学文言文时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 本节课教学还有其它一些不足之处:设计不够新颖,部分学生的朗读不够入情入景,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强化浮于表面,本来应有练习背诵这一环节,但由于时间限制,没能如期完成。今后要努力提高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使课堂教学亮点频现,精彩纷呈。 教学是一门很深奥的学问,在教育这条路上我才刚刚起步,就好象是蹒跚学路的小马,外面的世界太大太大,需要进行的磨练还有很多很多,只有不停地学习,才能够有所成长。

揠苗助长试题

27揠苗助长 一、我写的字最漂亮(看拼音,写词语)。(8分) làng fèi 12分) 肥()焦() ↓↓ _____( ) _____( ) 三、同音字大聚会(写同音字)。(10分) lì:()史举()()功 淅()鼓()锐() 米()风和日() chí:松()奔()()到 坚()水() 四、词语巧积累(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10分) 揠苗( )( ) 自( )自( ) 筋疲( )( ) 五、超级模仿秀(照样子,写词语)。(12分) 例:乐滋滋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例:一.棵一.棵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六、我会用句中带点的词语各说一句话。(6分) 1.他终于 ..想出了办法,就急忙跑到田里。 2.他回到家里,一边 ..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 ..喘气一边 七、课文内容我知道(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0分) 《揠苗助长》这则寓言讲一个人想___________,于是他就___________,他的儿子___________,结果第二天______________。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我是小医生(修改病句,把正确的句子写下来)。(8分) 掌声一阵阵的打断了我的思路。 九、阅读乐园。(1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 从前有一个牧(mù)民,养了几十只羊,白天放牧,晚上赶进一个用柴草和木桩等物围起来的羊圈内。 一天早晨,这个牧民去放羊,发现羊少了一只。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kūlong),夜间有狼从窟窿里钻了进来,把一只羊叼(diāo)走了。 邻居劝(quàn)告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dǔ)上那个窟窿吧。” 他说:“羊已经丢了,还去修羊圈干什么呢?”他没有接受邻居的好心劝告。 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又少了一只羊。原来狼又从窟窿里钻进羊圈,又叼走了一只羊。 这位牧民很后悔没有认真接受邻居的劝告,去及时采取补救措施(cuò shī)。于是,他赶紧堵上那个窟窿,又从整体进行加固,把羊圈修得牢牢实实的。 从此,这个牧民的羊就再也没有被狼叼走过。 牧民的故事告诉我们:犯了错误,遭(zāo)到挫折,这是常见的现象。只要能认真吸取

揠苗助长教案

《揠苗助长》教学设计 龙港区南苑小学刘静 教材分析:《揠苗助长》是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是用生动有趣的故事,揭示一个深刻的道理。通过了学习让学生明白事物是有它自身内部的发展规律, 借助外力,强求速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十三课寓言两则之《揠苗助长》 教学要求: 1.学习生字,理解词语。理解寓言含义,回答课后问题。 2.能正确流利的读课文,培养学生阅读寓言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教育学生做事不要急于求成,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侥幸心理,做事要老老实实,成功要靠诚实的劳动。 教学重、难点: 读懂词句,理解寓意,培养学生阅读寓言的兴趣。 教学流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部很好看的动画片,让我们来欣赏一下。 播放《揠苗助长》 师:看了这个故事,你能给他起个名字吗? 生:《愚蠢的人》《揠苗助长》等 师:同学们真聪明。好,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学习一篇寓言故事:《揠苗助长》请同学们伸出手,和老师一起来书写课题。(提示学生注意三框的写法)揠是拔的意思,助是帮助,你知道揠苗助长的意思了吗?那揠苗助长也可以说是——? 生:换题目《拔苗助长》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首先,让我们先来看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谁来读。(找生读) 二.明确目标自主学习: 1、我能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重点) 2、我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则寓言故事。 3、我能认真体会寓言故事中蕴含的道理,懂得做事一定要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难点) 师:同学们有没有信心完成这些目标呢?课前我们已经对课文做了预习,现在让我们拿出手中的学案,小组内交流一下自主学习的内容,准备汇报。 师:同学们的学习尽头十足,每一名组员在组长的带领下都能认真学习,尤其是第()小组,他们在组长的带领下讨论的非常热烈。好,哪个小组先来汇报?。 三、尝试汇报展示成果 A.汇报本课我会认的字:竭 B.汇报我会写的字:盼疲竭 C.汇报本课的新词。盼望焦急喘气枯死自言自语精疲力竭(声音

二年级下册《揠苗助长》教案及原文阅读

二年级下册《揠苗助长》教案及原文阅读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可急于求成。 3、能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 教学重点:能在读、说、想中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可急于求成。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寓言特点。 什么是寓言?(课件出示) 板书课题:27《揠苗助长》 二、尝试学习、读文识字。 1.自由读课文:(课件出示自读提示) (3)、在不懂的地方加上“?”。 (4)、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合作学习。 交流记字方法。 (1)学生说一说有几个自然段,第1、第3自然段有几句话?

(2)指名读课文。开火车读、小组赛读等。如有不准确,老师给 予纠正。 (3)认字。教师(课件出示)生字词,学生认读。 (4)交流记字方法。 (课件出示)区分“截、裁”。 (5)质疑:你还不明白那个词的意思?揠、巴望、焦急、筋疲力尽、白费……学生解释,教师相机补充。 大家弄明白了字词的意思,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呢?下面我们就 来学习。 三、理解课文,感悟寓意。 1、同桌读课文,互评互纠正。读后互相交流:课文写了一件什 么事? 2、再次读课文,纠正读音。(同桌互读、接读、指名读、分角色朗读、看课件读) 3、交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课件出示提示) 4、学了这篇寓言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5、学生选词说话:巴望、焦急、筋疲力尽、白费、自言自语…… 四、感悟,换位发表看法 五、写字指导。 1、学生交流记字方法。 “焦”上的“隹()”字是四横,不能少写一横。 “算”字中间是“目”,不是“日”,可以这样提醒学生,计算要用眼睛。 “费”字上面的“弗”要先写“弓”字,再写撇、竖。

揠苗助长公开课教学设计

《揠苗助长》教学设计 广陵区头桥小学梁露云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结合生活实际领悟寓意,懂事做遵循规律、不可急于求成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寓意,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教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 、昨天我们学习了一则寓言,是(学生接:鹬蚌相争), 从中懂得了什么道理?小结寓言的特点:小故事,大道理。 2、今天我们要继续一则寓言故事,孟子的《揠苗助长》。 揠,反复读几遍字音。 3、跟老师一起书写课题。齐读课题。 4、师读原文:原文是这样的(师读),你们明白意思吗?没关系,课文是我们很快就能读通读懂的小故事。不过,要想读好故事还需要一步一步来。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把课文认真读一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认识的字对照生字表多读两遍) 2、检查生字词的朗读 (课件出示)自由读,你想提醒同学们哪个字音? 指名说一说、读一读 宋国纳闷枯死 十分焦急筋疲力尽兴致勃勃(这一行词都是描写谁的) 3、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词义 词语读得很准确。这个个简短而有趣的故事,谁愿意读给大家听? 同学们边听边思考:揠苗助长是什么意思? 指名分段朗读,评价。

4、现在谁来联系故事内容说说揠苗助长的意思。 (评:你真会读书,才读了一两遍就在文中找到它的意思了。) 板书:拔(揠,就是拔的意思。)谁能给寓言换个题目?齐读(拔苗助长) 5、质疑过渡:围绕这个拔字,我们可以提出怎样的学习问题?(板书:起因、经过、结果)(哪些段落分别写清了起因、经过和结果?) 三、精读课文 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交流反馈:谁来说说原因 (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出示句子并指导) A、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就天天到田边去看。 师:“巴望”是什么意思?能换个词吗?(希望、盼望)有时我们就可以用近义词来理解词语。换成“希望”“盼望”可以吗? 谁再来读读这句话?指名读,评一评:他把农夫什么心情读出来了? 【你读出了农夫急切的心情。谁能像他这样读一读,(你来)我感到 你急切的心情,谁还想读?我看到了你巴望的眼神。】 师引:其实还有一句话,可以看出农夫是看着眼里,急在心里。 B、可他总觉得禾苗一点儿也没有长,心里十分焦急。 指导朗读: 你真是读到农夫的心里去了。 出示:十分焦急,指名读一读。 明白什么是“焦急”吗?指名说(可以用近义词“着急”来帮助理解) 出示课件:古字“焦”,讲解。 现在这把火烧在的谁的心里?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 引导讨论: 同学们,展开想象:农夫急得在田边。 禾苗真的一点儿也没有长吗?禾苗是怎么长的?(及时引导:禾苗是一点一点长高的,这就是禾苗生长的规律) 农夫为什么没有发觉呢? (随机补充:晴天,农夫;阴雨天,农夫。禾苗会一下子长那么高吗?)

3 寓言二则教案 揠苗助长 亡羊补牢

3 寓言二则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17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5个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焦急、筋疲力尽、喘气、枯死、亡羊补牢、羊圈、叼走、劝告、堵上、后悔、承受等。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两则寓言故事。 3.把握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懂得做事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做,不可急于求成;做错了事要及时改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第一则寓言《揠苗助长》。 教学步骤: (一)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第13课《寓言二则》。我们大家都听过寓言故事,那么什么是“寓言”呢?寓言就是用有趣的小故事来说明一个道理。这篇课文一共有两个小故事,所以就是“二则”。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生字词的读音。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学生认读。(了解学生初步掌握字音的情况。) zéjīn 寓言则喘气白费一大截筋疲力尽 2.通过预习,谁能说一说“揠苗助长”的“揠”是什么意思?“揠苗助长”又是什么意思? 明确:揠,“拔”的意思。揠苗助长就是拔禾苗帮助禾苗长高。 (三)整体感知课文 指名读课文,边听边思考:这则寓言故事主要说了一件什么事? 明确:古时候有个人盼望禾苗长得快些,就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结果禾苗都枯死了。 (四)讲读课文 1.默读第一自然段。 思考:(1)那个人为什么要帮助禾苗长高?指名回答。 明确: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 (2)“巴望”是什么意思? 明确:希望、盼望的意思。 课文中为什么要用“巴望”而不用“希望”呢? ①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 ②他希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 请同学们比较一下两句话,是用“巴望”好,还是用“希望”好呢? 明确:用“巴望”好,因为巴望可以更体现那个人很急,想让禾苗长得快一些的急切的心情。 请同学们再找一找哪些语句也表示这种急切的心情呢? 明确:天天到田里去看,焦急地转来转去。 (3)他看到的结果怎样? 明确: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揠苗助长》练习题

第六单元 1 揠苗助长 一、看拼音,写词语。 zhuàn lái zhuàn qù bā wàng kě wàng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zì yán zì yǔ jiāo jí jí máng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二、解释下列成语并造句。 揠苗助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筋疲力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一点儿也没有长高。他在田边()地转来转去。 2.读了《揠苗助长》这则寓言,我想对这个人说:你费了这么大力气,禾苗却都枯死了。因为你做事太()了,违反了禾苗的生长规律。 四、读了这个寓言故事,你受到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转来转去巴望渴望 自言自语焦急急忙 二、【揠苗助长】揠:拔起。把苗拔起,帮助其生长,比喻不管事物的发 展规律,强求速成,反而把事情弄糟。 造句:孩子才4岁,你就要她学这、学那,这无疑是揠苗助长,不利于她的健康成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