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教案——竖折(山 出 牙)
幼儿园竖折教案

幼儿园竖折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够理解竖折的概念。
2.练习竖折的方法。
3.创造属于自己的竖折作品。
教学步骤
第一步:介绍竖折的概念
在教室中放置一张竖折的样张,并向幼儿解释竖折的概念:将物体沿着一个竖直的虚拟轴线对折,使得两侧完全重合,就构成了一个竖折。
第二步:展示竖折的图片资料
老师向幼儿展示一些竖折的图片资料,例如一些常见的图形、动物等,让幼儿们看到竖折可以制作出各种丰富多样的作品。
第三步:教授竖折的方法
1.老师对幼儿们进行现场示范,在纸上进行竖折,并讲解每一个步骤。
可以进行和飞机、纸船等常见的竖折作品的制作教学。
2.老师示范完毕后,要求幼儿们一起练习竖折。
鼓励幼儿们自己想象制
作出不一样的作品。
第四步: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
让幼儿们在制作竖折作品时,不局限于示范作品,鼓励幼儿们自由创作。
老师可以给予一些提示,例如让幼儿想象自己能制作出什么有趣的动物或是建筑物等。
第五步:展示和交流竖折作品
让幼儿们展示自己的竖折作品,并在展示完毕后进行交流,让每个幼儿讲述自己的设计灵感和制作过程。
让更多的幼儿们从中受到启发,培养出创新、想象和表达的能力。
教学总结
通过这次竖折制作活动,幼儿们不仅学会了竖折的基本概念和制作方法,也锻炼了他们的想象力、创新力以及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竖折制作活动对于幼儿的成长和发展都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同时也增强了他们对美的认知和审美意识。
幼儿园小班教案《牙齿》(精选12篇)

幼儿园小班教案《牙齿》(精选12篇)幼儿园《牙齿》篇11、观察、记录牙齿的外形特征,了解牙齿的基本外形结构。
2、学习牙齿名称:切牙、尖牙、磨牙,了解牙齿外形与功用的关系3、发现事物间相互关系,提高观察、概况能力。
活动准备1、相关ppt2、人手一个小镜子、笔。
活动过程:一、我们的牙齿1.提问,小朋友们有谁拔过牙了?你有没有注意到拔下来的牙齿长的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要换牙呢?2.教师引入相关知识:什么是乳牙,什么是恒牙,为什么要换牙(简单带过)3.小朋友们相互观察一下同伴的牙齿,老师请人描述一下牙齿的样子4.教师引入相关知识:什么是切牙、尖牙(犬牙或虎牙)、磨牙以及它们的外形二、观察我的牙齿1).请小朋友们利用镜子观察自己的牙齿,数一数自己的牙齿一共有几颗切牙、尖牙和磨牙,并记录在表上。
2).请小朋友们来展示自己的观察记录结果。
3)·牙齿是怎么样工作的呢?1.教师分享点心――百奇饼干2.食用前任务,请小朋友们在吃点心的时候注意一下自己在什么时候会使用到哪些牙齿,用来做什么呢?3.食用点心后请小朋友们来说一说在吃东西时牙齿是怎么样配合工作的4.教师概括切牙、尖牙和磨牙的作用。
反思:活动中让幼儿自己数牙齿自己然后填记录表的方式不太好,可以换成一整张大的记录表让幼儿在位置上数然后填上去,也能起到直观对比的作用。
幼儿园小班教案《牙齿》篇2活动目标:1.能模仿刷牙的动作,掌握刷牙的方法。
2.能坚持早晚刷牙。
延伸活动:请幼儿记录一星期里刷牙的次数。
活动目的:1.明白早晚刷牙的重要性。
2.学习刷牙的方法。
3.欣赏儿歌的韵律。
活动准备:牙刷、牙膏、小镜子。
可以张开口的手偶、假牙和蛀牙图样、纱布。
牙齿模型、幼儿自备的牙刷。
活动过程:1.出示牙刷、牙膏,请幼儿说说它们的用途和在什么时候使用。
2.请幼儿照镜子观察牙齿的颜色、形状。
3.老师预先在手偶的嘴巴里贴上假牙,其中一只是蛀牙。
在手偶的脸上贴一块纱布,老师假扮手偶,发出呻吟声,请幼儿猜猜手偶不舒服的原因。
幼儿园中班幼小衔接方案(精选5篇)

幼儿园中班幼小衔接方案(精选5篇)幼儿园中班幼小衔接方案篇1活动目标1、学习用弧线画柳条,用棉签点画的方法画春天柳条上的嫩叶。
2、培养幼儿认真观察和大胆表现的能力。
3、体验棉签点画的快乐。
活动准备物质准备:1、《春天的柳树》;2、每个幼儿一张画有各种形态的柳树树干的图画纸;3、水彩笔、棉签、绿色水粉颜料。
知识准备:课前带幼儿观察柳树,观察其枝条和叶子的特征。
活动过程导入:一、开始部分1、观察讨论春天到了,小朋友觉得春天漂亮吗?你看见了春天里的什么?(桃花、油菜花、柳树、梨花)。
2、老师觉得春天就像一块大花布,(出示课件)花布上有?(红色、黄色、绿色、白色)。
3、柳树的树枝越来越长,还长出了嫩芽,春风吹呀吹,把柳树妹妹的头发吹乱了,我们来帮她梳梳头吧!二、基本环节:引导操作1、请水彩笔来当梳子,给柳树妹妹梳头发。
2、老师、幼儿轮流尝试给柳树梳头:请一幼儿给柳树姐姐梳头,“从头顶弯弯地梳下来,一直梳到腰上,长长的,长长地垂下来。
教师指导,演示将两根头发梳在一起对吗?为什么不对?(打结了)。
3、头发梳好了,树叶发芽了,快乐地跳起舞来。
(在直线两旁点小点)幼儿创作好多柳树妹妹的头发都乱了,请大家来帮柳树妹妹梳头。
1、提醒幼儿从柳树的树干上往下画弧线,画到柳树树干的腰部。
2、柳条上长出了好多的叶子。
(鼓励幼儿多画柳树的叶子)3、小朋友还可以给柳树妹妹添上一些她的朋友,像小花呀、小蘑菇呀。
三、交流评价1、谁把柳树妹妹的头发梳得最好看?作业展示。
2、幼儿扮演柳树,随着音乐,舞动手臂玩春风吹,柳树飘的游戏。
幼儿园中班幼小衔接方案篇2一、活动目标1、了解有关中国龙的知识,能动手画出或制作一条有创意的中国龙。
2、能运用美术手段创作出中国龙的形象,并能表达作品的寓意。
3、培养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情感,体验动手创作的收获与乐趣。
二、活动准备PPT课件、范画、学具准备:画笔、彩色卡纸、固体胶、颜色工具。
三、活动过程(一)活动导入;中国龙的传说故事。
【幼小衔接笔画】第24课 竖折

第24课 竖折
弘乐童正幼小衔接书法教程
飞 横斜钩héngxiégōu
还记得横斜钩的运笔过程吗?
顿笔
02
竖
停顿挑钩
04
06
01
03
05
横
回头 向右下弧行笔
竖折
?你能猜猜竖折是什么样 子吗?
PART
观察竖折的形态 1
竖折像什么?是由哪些基本笔画组成的?
05/03/2020
竖折的书写 PART
2
一起推测竖折的运笔过程
2020/5/3
竖折在米字格中的位置
熟记 运笔过程:
竖
回头
横
顿笔
出折
回峰收笔
PART
自己动手写一写 3
端端正正写字,堂堂正正做人!
坐姿
头正 身直 臂开 足平
握笔姿势
一指二指捏着,
三指四指托着,
小指在里藏着,
笔杆紧紧靠着。
竖、顿笔、回头、出折、横、回峰收笔。
笔笔到位
PART
哪些汉字里用到 4 竖折?
课堂总结
1.我们学会了写竖折。 2.记住写竖折的运笔过程。
2020/5/3
2020/5/3
再 见!
2020/5/3
2024年《牙齿》幼儿园中班艺术活动教案(精选范例

2024年《牙齿》幼儿园中班艺术活动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幼儿园中班艺术领域教材《创意无限》第四章《我们的身体》,详细内容为第三节《牙齿》。
通过本节课,让幼儿了解牙齿的结构、功能和保护方法,同时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认识牙齿的结构,了解牙齿的重要性,学会保护牙齿。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表达、创造的能力,提高幼儿的艺术表现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牙齿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如何保护牙齿。
2.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表达、创造的能力,提高幼儿的艺术表现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牙齿模型、图片、视频、画纸、画笔、彩泥等。
2. 学具:画纸、画笔、彩泥、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牙齿的故事,引起幼儿的兴趣,导入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呈现:展示牙齿模型和图片,引导幼儿观察牙齿的结构和功能,讲解如何保护牙齿。
3. 实践活动:分发画纸和画笔,让幼儿画出自己的牙齿,并用彩泥制作牙齿模型。
4. 例题讲解:讲解如何用画笔和彩泥表现牙齿的形状、颜色和纹理。
5. 随堂练习:幼儿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牙齿绘画和彩泥制作。
6. 展示评价:让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大家共同评价,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观点。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牙齿》2. 板书内容:(1)牙齿的结构(2)牙齿的功能(3)保护牙齿的方法(4)牙齿艺术作品欣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自己和家人的牙齿,并用彩泥制作一个牙齿模型。
2. 答案:见附页。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参观牙科医院,了解牙齿的保健知识,增强保护牙齿的意识。
同时,鼓励幼儿在家中与家长共同完成作业,提高亲子互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活动和例题讲解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重点在于培养幼儿观察、表达、创造的能力,提高艺术表现力。
【幼小衔接】小学预备班 —书法 第32课:基本笔画—竖折

那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个新的笔画——竖折,大家伸出自己的左手,把大拇指和食指伸出来,剩下的三根指头收进去,大拇指和食指打开做一个手枪的样子,“biubiubiu~”!我们看一下大拇指和食指组成的这个形状就是竖折了。
二、课堂新知
竖折
陈述:
(出示PPT)
观察黑板上的竖折,竖折是由我们学过的哪两个笔画组成的?
好了,下面老师再说一遍竖折的写法,伸出你的右手,跟着老师用手指书空,起笔竖要微弯,折处要方。横笔要稍微右上。
(教师一边讲解,一边要求学生跟着做)。
下面老师到每个同学那写范字,老师给写完范字的同学,开始在本上练习,把“竖折”先写一行。
(根据孩子书写情况可多布置些,直到写好为止。教师给每个孩子在本子上书写做示范,之后可拿孩子的手写几个,让孩子感受运笔过程,巡视指导,给孩子及时找出错误并纠正,提示坐姿和握笔姿势)
(让孩子们说一说,是横和竖组成的)
横和竖的长度一样吗?---不一样,竖短横长。
竖折中的短竖和上节课的横折有相似的地方是什么呢?---都向内倾斜了。
竖折的折处和横折也是一样的,要怎么样呢?
(让孩子们说一说,引导说出折处要顿笔)
顿笔后再写长横,长横应该怎么写?哪位同学知道?
(让孩子们说一说,左低右高微微倾斜,最后顿笔)
(根据孩子书写情况可多布置些,直到写好为止。教师给每个孩子在本子上书写做示范,之后可拿孩子的手写几个,让孩子感受运笔过程,巡视指导,给孩子及时找出错误并纠正,提示坐姿和握笔姿势)
3、课堂小结
陈述:
今天我们书写竖折画的儿歌:竖折,竖微弯,折笔方,横稍斜。
(组织学生说说背背)
四、下节课预告
陈述:
这节课就上到这里啦,下节课学习复合笔画——横折钩,下节课再见!
幼小衔接识字教案——竖(十-上-土)

幼小衔接识字教案——竖(十-上-土)-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幼小衔接识字教案——竖(十上土)活动目标:1.学会书写“竖”和三个相关汉字。
2.能够按照笔画顺序将“横”、“竖”两个笔画结合在一起,完成本节三个汉字的书写,并能够分析出三个汉字的结构特征。
活动重点:1.掌握“竖”的书写方法。
2.了解本节三个汉字的结构特征,书写过程中能够将各笔画合理地安排在田字格内。
活动难点:学会观察笔画和汉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并能够正确书写。
活动准备:字卡,硬纸板剪出的小汽车(将本节字卡贴在小汽车背面)活动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教师:小朋友们,汉字乐园里今天来了三个汉字宝宝,你们看,它们开着小汽车向我们走来了。
2.教师出示小汽车:汉字宝宝来我们班级做客,我们是不是应该礼貌地邀请它们下车呢?让我们一起来说:“小伙伴,小伙伴,请你快下车。
”幼儿学说一遍,教师从车上拿出一张字卡,以字宝宝的语气跟大家打招呼:“小朋友们好!”然后将该字卡贴在黑板上。
同样的方法拿出剩余字卡,贴在黑板上。
3.教师:请小朋友们认真看一看,这三个汉字里面有没有我们学过的笔画请你们找一找,它们分别藏在哪里(此环节用于复习和巩固上节活动中幼儿对笔画“横“的掌握)教师:小朋友们找得非常准确!除了笔画“横”,大家还看到了什么笔画谁能给大家描述一下它是什么样的(此环节用于引出新的教学内容)二、探索新知(一)认识笔画“竖”。
教师出示笔画字卡“竖”。
教师:今天来跟我们做朋友的笔画,它的名字叫“竖”。
你们看,它像不像数字“1”请小朋友们把右手食指伸出来,在空中试着写一写。
(二)认识汉字“十、上、土”。
教师:现在,我们已经学习了两个笔画,它们分别是什么呢(横、竖)回答得很对,它们是“横”和“竖”。
那么由“横”和“竖”两个笔画会组成哪些汉字呢?1.认识汉字“十”。
教师出示字卡“十”。
教师:一横一竖我叫“十”,请小朋友们记住我。
幼小衔接写字教学安排

幼小连接写字教课安排学前写好100 字暑期班教课安排每节课两课时安排(合计36 课时)第一课:认识笔划横、竖,认识并书写达成汉字——一、二、工、十、干;第二课:认识笔划横、竖,认识并书写达成汉字——三、王、土、上、丰;第三课:认识笔划撇,认识并书写达成汉字——厂、开、午、生、禾;第四课:认识笔划捺,认识并书写达成汉字——人、大、木、本、天;第五课:认识笔划点,认识并书写达成汉字——六、立、主、文、广;第六课:认识笔划点,认识并书写达成汉字——头、平、半、兰、来;第七课:认识笔划横折,认识并书写达成汉字——口、五、右、中、贝;第八课:认识笔划横折,认识并书写达成汉字——尺、户、见、且、京;第九课:认识笔划横折钩,认识并书写达成汉字——刀、力、方、巾、月;第十课:认识笔划横折钩,认识并书写达成汉字——门、勺、白、田、风;第十二课:认识笔划竖钩,认识并书写达成汉字——丁、小、寸、于、可;第十三课:认识笔划提、竖提,认识并书写达成汉字——习、北、匀、以、民;第十四课:认识笔划竖弯钩,认识并书写达成汉字——儿、七、元、毛、也;第十五课:认识笔划竖弯钩、竖弯,认识并书写达成汉字——无、兄、电、巴、四;第十六课:认识笔划撇折,认识并书写达成汉字——云、去、么、车、东;第十七课:认识笔划横撇,认识并书写达成汉字——水、夕、又、久、友;第十八课:认识笔划竖折,认识并书写达成汉字——山、牙、亡、乐、区;第十九课:认识笔划竖折折钩,认识并书写达成汉字——马、鸟、亏、与、弓第二十课:认识笔划横折弯钩,认识并书写达成汉字——九、几、凡、丸、亢;第二十一课:认识笔划横钩、弯钩,认识并书写达成汉字——了、子、皮、买、家。
教课达成后能掌握笔顺的各样书写方法,汉字的正确架构和书写方法,能做到贯通融会。
最后一天进行学习成效展现,家长交流,进行下期课程介绍1 /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小衔接教案——竖折(山出牙)
活动目标:
1.认识笔画“竖折”,掌握其笔画名称并认读三个相关汉字,掌握书写方法。
2.能够按照笔画顺完成本节三个汉字的书写,并能够分析出三个汉字的结构特征。
活动重点:
1.掌握“竖折”的书写方法。
2.了解本节三个汉字的结构特征,书写过程中能够将各笔画合理地安排在田字格内。
活动难点:学会观察笔画和汉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能够按照笔顺正确书写。
活动准备:
1.字卡。
2.画有大山的图画(图画稍大,山中间画一个可以打开的黑洞,山洞里先放好今天要认读的汉字和两个学过的汉字)。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教师出示大山的图画:小朋友们,请你们看一看,这是什么?中间圆圆、黑黑的又是什么?你们猜一猜山洞里住着谁?你们想知道山洞里住着谁吗?我们一起喊:“山洞里的小伙伴,请你快出来!”
幼儿试着喊出教师的话后,教师从山洞里先拿出一个学过的汉字。
教师:小朋友们看一看,谁出来了?(皮)让我们再试着喊一喊,看一看里面还有没有别的字宝宝了。
幼儿继续喊,教师拿出字卡“虫”。
教师:小朋友们看一看,这回谁来了?(虫)我们再看一看,里面还有谁在?这回教师拿出字卡“出”:咦?你是谁?我们班小朋友怎么不认识你?教师模仿字宝宝的语气:我是字宝宝“出”。
同样的方法引出汉字“牙”。
二、探索新知。
(一)认识汉字及笔画。
1.认识汉字“山”。
教师:小朋友们,这些字宝宝都是从哪里跑出来的?(山洞)
教师出示字卡“山”:这个字就是“山洞”的“山”。
(认读后将字卡贴在黑板上)2.认识汉字“出”。
教师:你们还记得第三个从山洞里跑出来的字宝宝叫什么吗?(出)请把它找出来吧。
教师出示字卡,让一名幼儿在字卡中找到“出”,将字卡贴在黑板上。
3.认识汉字“牙”。
教师:最后跑出来的字宝宝说它叫什么?(牙)同样请一名幼儿在字卡中找到该汉字,教师将字卡贴在黑板上。
4.认识笔画“竖折”。
教师:在这三个字宝宝里有一个共同的笔画,小朋友们发现了吗?请你们把它找出来,然后用红笔圈上。
幼儿找到后,教师出示字卡:这个笔画叫“竖折”,现在请小朋友们伸出你的小手,试着写一写这个笔画。
(二)组词造句。
教师:今天我们认识了三个汉字宝宝,现在请小朋友们试着为这三个字宝宝组词造句吧,看一看谁帮助它们找到的朋友多。
(教师带领幼儿组词造句,并给予纠正与指导)
(三)笔画“竖折”及汉字“山、出、牙”的书写。
小朋友们,我们已经认识了笔画“竖折”和“十、上、土”三个汉字宝宝,它们是怎么写的呢?
1.教师板书笔画“竖折”,一边写一边口述书写要领。
(竖短横长。
先向下方行笔写竖,稍顿笔后略向右上方倾斜写横。
)
教师:小朋友们在写这个笔画时一定要一笔完成,另外,横要稍稍向上倾斜,不要太平。
2.教师板书汉字“山”,一边写一边口述书写要领。
(第一笔竖写在竖中线上,然后在竖的左下方起笔写竖折,最后一笔短竖的起笔处比竖折的起笔处略高。
)
教师:这个字一共由三笔组成,笔顺依次是:竖、竖折、竖;小朋友们在写这个字时要注意,第一笔竖起笔最高,最后一笔短竖要稍稍高于左边的竖折。
3.教师板书汉字“出”,一边写一边口述书写要领。
(两个竖折的竖都略向左下倾斜,折的角度大小接近;中间一竖写在竖中线上。
)
教师:这个字一共由五笔组成,笔顺依次是:竖折、竖、竖、竖折、竖;小朋友在写这个字时请记住,两笔竖折起笔都要略向左下倾斜,不可以写成垂直的竖。
4.教师板书汉字“牙”,一边写一边口述书写要领。
(首横短;竖折的横要比首横长;竖钩的竖以竖折的横为界限,上短下长;撇伸展。
)
教师:这个字一共由四笔组成,笔顺依次是:横、竖折、竖钩、撇;小朋友们在写这个字时要注意,第二笔竖折不要跟第一笔横起笔的位置相连,要留有距离;第三笔竖钩不要写在竖中线上。
三、组织游戏,巩固所学。
游戏过程:将三张字卡贴在黑板上,3至5名幼儿手持布口袋并排站在距离黑板3米处,游戏开始,教师任意说出一个字,幼儿则需要迅速将口袋投向相应的汉字,第一个投中的为胜利者。
如此反复游戏。
活动延伸:故事欣赏《愚公移山》
参考资料:
愚公移山
传说古时候有两座大山,一座叫太行山,一座叫王屋山。
那里的北山住着一位老人,名叫愚公,快90岁了。
他每次出门,都因被这两座大山阻隔,要绕很远的路,才能到山的南面去。
一天,愚公把全家人召集起来,说:“我准备与你们一起,用毕生的精力来搬走这两座山,修一条通向南方的大道,你们说好吗?”大家都表示赞成,只有愚公的妻子提出一个问题:“我们大家的力量加起来,还不能搬移一座小山,又怎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大山搬走呢?再说,那些挖出来的泥土和石块放到哪里去呢?”大家认为,可以把挖出来的泥土和石块扔到东方的海边和北方最远的地方。
第二天一早,愚公便带着儿孙们开始挖山。
虽然一家人每天挖不了多少,但他们还是坚持挖,直到换季节的时候才回家一次。
有个名叫智叟的老人得知这件事后,特地来劝愚公:“你这样做太不聪明了,凭你这有限的精力,又怎能把这两座山挖平呢?”愚公回答说:“你这个人太顽固了,简直无法开导。
即使我死了,还有我的儿子。
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生儿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而山不会增高,为什么挖不平呢?”
山神见愚公他们挖山不止,便向上帝报告了这件事。
上帝被愚公的精神所感动,派了两个大力神下凡,把两大座山背走了。
从此,这里不再有高山阻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