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态变化》导学案.doc
《物态变化》复习导学案

1
2
3
4
5
6
7
8
9
温度/℃
-4
-2
0
0
0
0
1
2
3
(2)该同学在做实验时,见图4,发现从开始给水加热到水开始沸腾所用的时间过长,请你帮助他找出可能存在的原因。(写出两种即可):第一种可原因:__________________;第二种可原因:_________________。
9、某同学对碎冰加热使其熔化。下表中记录了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请根据表中数据在坐标纸上画出冰熔化的图象。
3、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的熔化图象,由此可知它的熔点是℃,这种物质是。熔化过程持续了分钟,在0~4分钟时间内物质处于状态,4~8分钟时间内是状态,8分钟以后是态。
4、冬天,我们在室外吐出阵阵“白气”;夏天,打开冰糕的包装纸,也会看到冰糕冒“白气”。这些“白气”是什么?它们的形成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三、分享表达
6、沸腾是在液体和同时进行的的汽化现象,液体在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简要画出液体沸腾图像。
10、液化的两种方法:_______和________。家用液化气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的方式液化的。
8、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
(1)如图3,是某同学选用温度计测小烧杯中水的初温的操作图。
A是操作过程,B是读数过程,C是读取的温度。
①A图中操作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②B图读数中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若操作正确无误,根据C图可知此时烧杯中水实际温度是_________℃
4、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晶体的。同一种晶体的跟它的是的,不同晶体的熔点(凝固点)是的。晶体熔化成液体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分别简要画出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图像、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图像:
物态变化导学案

复习中。
杯口处,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
不久可观察到烧杯内固态碘减少且出现紫1.下列实例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A.将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 B.把新鲜的蔬菜装入保鲜袋中C.给盛有酒精的瓶子加盖 D.给播种后的农田覆盖地膜2.图3所示的四个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液化的是()2.*下列3. 小刚通过实验探究冰的熔化规律。
(1)实验前小刚观察到的温度计的示数如图13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
(2)实验中持续加热,每分钟记录一次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根据表中的数厚金属板乙图5 甲图13 30 ℃20据可知冰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冰的熔点是℃。
4.如图所示的体温计的示数为℃.5.在探究某种物质的熔化规律时,小刚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可以判断该物质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2)该物质的温度达到53℃时,其状态是⎽⎽⎽⎽⎽⎽⎽⎽。
(选填“固态”或“液态”)6.小丽在探究液体蒸发快慢跟液体温度的关系时,应控制________不变,改变________。
(选填下列序号)①液体种类 ②液体的温度 ③液体表面积 ④液面上方空气流速课后检测:(16中考)1.如图14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
2.图所示的体温计的示数为 ℃。
3:判断下列现象各是属于什么物态变化,并标明吸、放热状态. (1)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变干( )( ); (2)加在饮料中的冰块逐渐变小( )( ); (3)冬天从室外进入温暖的房间时眼镜变模糊( )( ); (4)冰棒冒“白气”( )( ); (5)吃冰棒时会感到“粘”舌头( )( ); (6)放在衣柜的樟脑丸变小了( )( ); (7)严冬,玻璃窗内壁结了一层冰花( )( );时间/min 012 3 4 5 6 7 8 9 10 1112 13 温度/℃-4 -2 0 0 0 0 0 0 0 0 0123加热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物质的温度/℃ 40 42 44 46 48 48 48 48 48 50 53 56李丽学习了水的沸腾知识后,按老师的要求课后做了“纸锅(没有让火苗烧水的沸腾是因为水沸腾时仍要继续吸热,。
第一节《物态变化》导学案

第一节《物态变化》导学案设计者:符鹏飞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_ 时间:_____年___月___日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六种物态变化和各种变化中的吸、放热情况,能列举生活及自然界中六种物态变化的实例。
(2)探究物态变化过程。
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或沸点联系起来。
2.过程与方法:通过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过程回顾,用图像法来直观表达实验现象进行归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探究物态变化过程,观察物态变化过程中的现象,各种物态变化过程的区别及联系。
教学重点: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各种物态变化的含义及发生条件。
教学难点: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变化现象。
二、自主学习:(一)、温度及其测量:1、温度的含义:。
2、温度计(1)原理:(2 ) 使用方法:①使用前:②测量时:③读数时:3、温度单位: ,“-20℃”读作: .(二)物态变化:六种物态变化的含义1、熔化与凝固:①物质三态;②熔化的含义;③凝固的含义;晶体和非晶体的根本区别是:晶体熔化的条件:⑴;(2);2、汽化和液化:①汽化的含义;②汽化的两种方式;③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④沸腾的含义;⑤沸腾的条件⑥沸点的含义;⑦液化的含义;⑧液化的两种方法。
3、升华和凝华:①升华含义:②凝华含义:三、合作探究:1、【列表比较】:(1)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
2、【图表】:六种物态变化关系图3、说出下列实例中的物态变化,总结规律A.烧开水时冒“白气”B.从冰箱中取出的鸡蛋,出现先湿后干的现象C.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了D.夏天的早上草叶上的露太阳一出不见了E.夏天冰箱中取出的冰肉上的一层“白粉”过一会消失了F.天冷时人们从嘴里呼出“白气”是现象;G.清晨,小草的叶子上有“露水”;H.用久的灯泡的壁变黑,是现象。
I.霜的形成是现象。
(总结:指出要判断准确物态变化,关键是。
)四、重点知识训练学习与评价总复习资料1、(P3,点对点突破3、(1、2)题,P5,第9题)2、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发生物态变化时的图像。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物态变化》导学案

《物态变化》导学案【复习目标】1.估计生活中常见温度值。
了解液体温度计使用方法。
2.描述固、液、气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能熟练辨别六种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吸放热情况。
3.回忆探究“固体熔化(凝固)”和“液体沸腾”的实验过程,知道熔点、凝固点、和沸点以及实验过程中一些相关知识。
4.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
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解释生活和自然界中的有关现象。
【课堂活动】中考链接一:1.如图1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
2.如图2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
3.在实验室里,将一直温度计从酒精中取出,温度计的示数变化情况是()A: 一直升高 B:一直降低C:先升高后降低 D:先降低后升高中考链接二:判断下列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A:冰棒含在嘴里变成糖水() B:冬天早晨看见草上的霜()C:自来水管“出汗”() D:夏天,湿衣服变干()E: 用久的电灯灯丝变细() F: 清晨的雾散去()G: 冬天,河水封冻了() H: 烧水时冒“白气”()其中,属于吸热的是属于放热的是中考链接三:例1、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烧杯内的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烧杯内物质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1)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所示,此刻杯内物质温度是_______。
(2)实验中,试管放置的位置要求 。
用烧杯中的水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好处是 。
(3)小聪同学实验时发现该物质熔化时间短,不便于观察熔化时的实验现象和记录实验数据。
在不改变原来实验装置的情况下,请你告诉她一种延长该物质熔化时间的方法。
(4)根据实验数据描出加热过程中杯内物质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象如图所示,该物质是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5)t 1时刻,该物质处于_______态(选填“固”、“液”、“固、液混合”)(6)第t 1和t 2时刻相比,哪一时刻杯内物体内能较大?_______,理由是中考链接四: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小明同学的实验数据如下表:(1)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在第_____min 记录的数据明显错误,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新整理初二物理教案物态变化导学案.docx

最新整理初二物理教案物态变化导学案第二章物态变化一、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感受水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下的不同特征,能用自己的语言将这些基本特征描述出来。
能列举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不同状态的物质。
学会使用酒精灯。
2.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学会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尝试对温室效应、热岛效应等发表自己的见解,增强环保意识。
学习重点1.通过对水三态观察,学习用科学的语言归纳表述三态的特征。
2.通过阅读说明书掌握温度计的使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
学习难点掌握温度计的使用课前预习1.物质的三种状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液体温度计的测温原理是_____________。
3.开水的温度________。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_______。
课堂导学1、组内助学2、小组展示3、精讲点拨思考:水能载舟、水亦能覆舟,水造福于人、水也能给人带来灭顶之灾。
你知道洪水从哪儿来的吗?天上下的雨水从哪儿来的吗?阅读课本P29章导图:可知云、雨、露、雾、霜、雪、雹都是水的“化身”,水在不同的状态下,水有不同的的特征。
活动1物质的三态思考“云雨雾露霜雪雹”是水的何种状态?水有哪些状态?你的依据是什么?结论:水有____、_____、_____三种状态,因为自然界中的水固态有_______________,液态有__________,气态有________。
思考:冰、水、水蒸汽,在冰转化成水、水转化成水蒸汽过程中,其形状、体积的变化有什么特征?总结:通常情况下,所有物质一般都有三态:。
状态形状(固定/不固定)体积(固定/不固定)活动日常生活中的物质有着不同的状态,请仔细观察家中厨房里的不同物质分别举例:气态物质:_____________。
液态物质:______________。
固态物质:_______________。
思考冰块是什么状态?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看到水的三种状态?我们必须学会一种常用的加热工具_____________。
《物态变化导学案》

《物态变化》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物态变化的基本观点和分类;2. 掌握物态变化的条件和特点;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诠释平时生活中的现象。
二、导学内容1. 物态变化的定义和分类;2. 固体、液体、气体之间的互相转化;3. 物态变化的条件和特点;4. 物态变化在平时生活中的应用。
三、导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段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
2. 进修任务:让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了解物态变化的定义和分类。
3. 活动一: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固体、液体、气体之间的互相转化过程。
4. 活动二:进行实验,观察不同条件下物质的变化,探究物态变化的条件和特点。
5. 活动三:设计小组展示,展示物态变化在平时生活中的应用,如水的汽化、冰的融化等。
6. 总结归纳:引导学生总结物态变化的基本规律和应用。
四、导学反思1. 学生表现: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和讨论情况,评判学生对物态变化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教学反思:总结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析学生的进修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五、拓展延伸1. 通过实验或观察,探究其他物质的物态变化规律;2. 钻研物态变化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3. 利用科技手段,探索物态变化的新领域。
六、课后作业1. 完成相关练习题,稳固物态变化的基本知识;2. 观察平时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记录并总结;3. 阅读相关科普书籍或文章,拓展对物态变化的认识。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将对物态变化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诠释和探究平时生活中的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认识。
希望学生能够在进修中不息探索,不息进步,成为具有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学生。
《物态变化》 导学案

B冰棍汽化形成的水蒸气
C冰棍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D冰棍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小冰晶
解析:“白气”不是水蒸气,水蒸气是无色透明的,看不到。冰棍周围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冰棍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所以选择C选项。
例2:在探究“冰的熔化特点”实验中,
(1)图甲是小明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时间图象。由图象可知:冰属于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理由是_____。
A “汗”出在玻璃窗的外表面
B “冰花”结在玻璃窗的内表面
C玻璃窗上的“汗”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D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3、如图所示是某物质的熔化图象,由图象可知该物质是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其熔点是_____℃,熔化过程持续了_____min。
六、课后作业
1、观察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并尝试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
2、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和凝固点,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温度不断变化。常见的非晶体有玻璃、松香、沥青等。
三、重点难点
(一)重点
1、六种物态变化的特点和条件。
2、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二)难点
1、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放热情况。
四、典型例题
例1: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的冰棍周围会冒“白气”,这是(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2、掌握六种物态变化的名称、定义、吸热或放热情况。
3、能够运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常见现象。
二、知识梳理
(一)物质的三种状态
物质通常存在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固态:具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分子排列紧密,有固定的位置。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态变化》导学案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态变化》导学案第三章物态变化1.温度计(一)【学习目标】1.了解温度的概念和生活中常见的温度值2.了解摄氏温度的规定和书写方法【知识链接】温度计温度计是温度测量仪器的总称,它能准确地判断和测量温度。
以固体、液体和气体在温度影响下的热膨胀和冷收缩现象为设计依据。
有煤油温度计、酒精温度计、水银温度计、气体温度计、电阻温度计、热电偶温度计、辐射温度计、光学温度计、双金属温度计等。
【学法指导】温度计(口诀)测量温度、热膨胀和冷收缩的温度计是有规律的。
将冰和水混合为零,测量标准沸水。
[探索新知识]一.自主预习1.温度:我们称物体的冷热度为。
测量温度的仪器是___;。
类型:2温度计原理:家用和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是基于液体的,有些液体是由液体制成的。
3.温度单位:摄氏温度:温度计上的字母C或0C表示___;。
这是摄氏温度00该样品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__0C,沸水的温度为__0C,二者平分。
每一份都意味着。
二.合作探究00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0c的水和0c的冰冷热程度相同吗?2.单位:摄氏度(符号:)。
你还知道什么温度单位?3.阅读教材“想想做做”,回答下列问题。
想想为什么同样的“温水”,两只手会有不同的感觉。
这说明了我们的感觉可靠吗?_______。
那我们怎样才能准确的判断和测量物体的温度呢?这就需要我们借助一种测量工具――温度计。
4.实验:在小瓶中加入一些有色水。
小瓶配有橡胶塞,并在橡胶塞上插入一根细玻璃管以堵塞瓶口。
将小瓶放入热水中观察细管中水柱高度的变化,然后将小瓶放入冷水中观察细管中水柱高度的变化。
回答以下问题:把小瓶放在热水中细管中的水柱______(上升或下降);把小瓶放在冷水中细管中的水柱______(上升或下降)。
这是利用了液体的___________的规律。
家庭和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也是根据液体________的规律制成的。
实验中为什么用有色的液体和细玻璃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态变化》导学案
《物态变化》导学案
%1.题目预练:
1没有甩过的体温计的读数是37.7 °C,用两支这样的体温计给两个病人测体温,如果两个病人的体温分别是37.5 °<2和3&8 °C,则这两支体温计的读数将分别是多少?
2冬季大雪后,市政工作人员会在积雪的道路上撒盐, 以方便除
雪。
根据这一现象,你能提出的问题是针对提出的问题做岀的合理猜想是:
3.夏天,买来的蔬菜一次吃不完的,可以摊放在阴凉通风的地方,洒些凉水。
你能解释其中的道理吗?
4今年我省遭遇特大冬旱,为缓解旱情,济南军区实施了人工增雨,即通过在空中喷洒“干冰”或碘化银进行人工降雨。
你知道“干冰”的作用是什么吗?
5.0°C的水放入0°C的冰中,能否凝固?沸腾的水继
续加热,温度是否升高?
%1.知识梳理:
(一)温度温度计
1.定义:温度是表示物体_________ 的物理量.温度的常用单位是________ ,符号是_________ •
2.摄氏温度的规定:以一个大气压下_________ 的温度为0 °C, ________ 的温度为100 °C,在0 °。
到100 °C之间
分为100等份,每一等份就是1摄氏度.
3.温度计的测温原理: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
度计的使用方法:(1)观察温度计的_______________ 和
(2)将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________ 或_______
(3)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稍候一会儿,待示数后再读数;
(4)____________ 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体的上表面.
5.体温计的量程为__________ ,主要是根据人体的温度变化范围来确定的,分度值为___________ ,提高了测量的准确程度.体温计有一特殊结构——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间有很细的细管,所以温度计可_____________ 读数.每次使用前,都应把水银________
(%1)熔化凝固
6.物质由________ 变为_______ 的过程叫熔化,物质由________ 变为________ 的过程中叫凝固.熔化过程要
________ 热,凝固过程要_______ 热.
7.固体分为________ 和________ 两类.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但温度_________ ,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如冰、海波、石英、水晶及各种金属.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断__________ ,没有熔点,如蜡、松香、玻璃、沥青.
8.同种物质的凝固点和它的熔点__________
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晶体熔化条
件:温度达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继续
晶体凝固条件:温度达到_________ ;能继续________
(三)
10.物质由________ 变为________ 的过程叫汽化,物质由________ 变为_________ 的过程叫液化.汽化过程要
________ 热,液化过程要________ 热.
11.汽化有________ 和________ 两种方式.蒸发是在
任何温度下,只发生在_________ , _______ 的汽化现象;沸腾是只在________ 下,在液体________ 和_______ 同时进行
的_______ 的汽化现象.
12.______________________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
其高低与大气压有
关.气压越高,__________
13.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______ 的高低;(2)液体 ____ 的大小;(3)液面上方______ 的快慢.蒸发
有_______ 作用.
14.沸腾的条件:(1)温度到达 _____
⑵能继续________
沸腾的特点:吸收热量,温度_________
15.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两种:(1)_______
(2)_____
(四)
16.物质由________ 直接变为 ________ 叫升华,物质
由_______ 直接变为_________ 叫凝华.升华过程要 _________ 热,凝华过程要________ 热.
17.常见的升华现象:樟脑球变小,灯丝变细,冰冻的衣服变干.
常见的凝华现象:霜、雪、冰花、雾淞.
物态变化关系:
%1.自我评价:
1.关于温度计和体温计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用常用温度计测液体温度时,可以像体温计一样, 离开被测物体读数
B.用常用温度计和体温计都能直接测出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C.温度计的测温原理是物体的热胀冷缩
D.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中液柱上表面相平
2.把冰水混合物移到0 °C的房间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冰可以熔化,因为冰的熔点是0 °C
B.水可以凝固,因为水的凝固点是0 °C
C.冰不能熔化,水也不能结冰
D.不能确定
3.(2010-宜昌)南极科考队员使用酒精温度计而不使用水银温度计,是因为酒精的()
A.沸点低
B.凝固点低
C.密度小
D.比热容大
4冰的质量一定增加的是()
A.-10 °C的冰投入1 °C水中
B.-10 £的冰投入1 °C空气中
C.-2 £的冰放进0 °C的水中
D.0匸的冰放进0 °C的空气中
5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相对应的是()
A.灯泡用久了,灯丝会变细——熔化
B.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变干——液化
C.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干了——汽化
D.水正在慢慢地结冰--- 凝华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夏天,我们看到冰糕冒“白气,是一种汽化现象
B. 深秋的早晨,枯草上的霜是水凝固形成的
C. 电冰箱是利用制冷物质迅速蒸发放热,使冰箱内温度降低
D. 高压锅是利用液体沸点随气压升高而升高,使食物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