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物态变化》导学案

合集下载

物态变化导学案

物态变化导学案

《物态变化》概念复习导学案主讲:江夏区大桥中学柯红斌学校:姓名:班级:课型:概念复习课【复习目标】1、理解温度的概念,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2、知道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的概念。

3、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4、知道汽化的两种方式和液化的两种方法。

5、了解蒸发和沸腾的区别。

6、知道生活中的六种物态现象的例子。

【复习重点】知道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的概念复习难点:能区分生活中各种物态变化现象【复习引入】冬天,小刚的奶奶早晨将洗好的衣服拿到室外晾晒,小刚发现晾晒的衣服在冒热气;中午,他放学回来,发现这些衣服变硬了;傍晚,奶奶将衣服收到室内,小刚发现衣服干了;过了一会儿,一小部分没干的地方又湿了;第二早晨,小刚又发现本来是湿的又干了。

讨论一下上述情景中有哪些物理现象?七嘴八舌【复习过程】一、物态变化概念复习:(一)凝固和熔化概念及吸热和放热情况:比一比看谁做得棒!1、实验室常用温度计和体温计相比,____更精确一些。

2、对冰水混合物缓慢加热,冰全部化成水前温度_____。

3、用铜块烧铸铜像的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

4、体温计正确消毒方法是___A、用开水煮B、用自来水冲刷C、用酒精加热D、用医用酒精擦抹5、物体吸热后___A、温度上升B、温度一定不变C、温度不一定会升高D、温度下降6、问题解决题时值隆冬,怎样防止我们家的菜窖里的菜不被冻坏,并说出物理原理。

(二)汽化和液化概念及吸热和放热情况:判断题1、蒸发时要吸热,可以获得低温。

()2、雾、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3、沸腾可以在任何温度下发生。

( )4、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叫汽化。

( )5、用敞开的水壶烧水,水沸腾后,再用猛火加热,则水温将升高。

( )问题解决题买回家的蔬菜时间长了会因失去水分而干瘪,你能帮助妈妈解决这一难题吗?(三)升华和凝华概念及吸热和放热情况:请将下列所学知识用线连起来河面上冰冻解了 凝华夏天,湿衣服变干 汽化 草木上的露珠 凝固冰冻的衣服干了 熔化 窗上的冰花 液化冬天,河水封冻了 升华【课堂反馈】 下列现象包含什么物态变化?它伴随着吸热还是放热?1、记得我参加高考那天很热,监考老师在教室里放了几块冰块。

《物态变化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沪教版上海》

《物态变化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沪教版上海》

《物态变化》导学案导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能够了解物态变化的观点、原因和过程,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诠释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状态变化。

导学内容:一、观点解析1. 物态变化是指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常见的物态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

2. 物质在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的转变是由于温度和压强等条件的改变所引起的。

二、物态变化的原因1. 气体的凝结:气体在低温下遭遇冷却或受到压缩时,分子之间的间隙减小,从而形成液体或固体。

2. 液体的蒸发:液体在一定温度下受热时,分子能量增加,部分分子获得足够的能量逃离液体表面而形成气体。

3. 固体的熔化:固体在一定温度下受热时,分子震动加剧,使分子间距增大,从而形成液体。

4. 气体的凝固:气体在低温下受冷时,分子运动减缓,分子间距缩小,从而形成液体或固体。

三、物态变化的过程1. 固态到液态的熔化过程:固体受热后,温度逐渐升高,分子震动增强,固体结构逐渐松弛,最终形成液体。

2. 液态到气态的蒸发过程:液体受热后,表面部分分子获得足够能量逃离液体表面,形成气态。

3. 固态到气态的升华过程:固体受热后,部分分子直接从固体表面逃离,形成气态,跳过液态状态。

4. 气态到液态的凝结过程:气体受冷后,分子运动减缓,分子间距缩小,形成液体。

5. 液态到固态的凝固过程:液体受冷后,分子运动减缓,分子结构逐渐有序排列,形成固体。

导学任务:1. 请结合以上内容,诠释以下现象:- 冰块融化为水的过程;- 水蒸气凝结成水珠的过程;- 冰雪在阳光下直接融化的过程;- 冷冻食品解冻后变成液体的过程。

2. 请列举三种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状态变化,并描述其过程。

3. 设想一个实验场景,探究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的互相转变过程,并设计实验步骤和记录观察结果。

4. 阅读相关资料,了解物态变化在平时生活中的应用,并分享你的观点和见解。

导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能够深入了解物态变化的观点、原因和过程,掌握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状态变化规律。

《物态变化导学案》

《物态变化导学案》

《服装人体动态》导学案导学目标:1.了解服装在人体动态中的重要性;2.掌握服装在不同运动状态下的设计原则;3.进修如何根据人体动态设计合适的服装;4.培养对服装设计的兴趣和创造力。

导学内容:一、服装在人体动态中的重要性1.服装在人体运动中的作用2.服装在不同运动状态下的设计原则二、服装设计的关键因素1.材质的选择2.剪裁的精准3.颜色的搭配4.款式的设计三、如何根据人体动态设计合适的服装1.了解不同运动状态下的人体特点2.根据人体特点选择合适的设计原则3.结合材质、剪裁、颜色和款式进行设计导学步骤:一、导入1.通过展示一些经典的运动服装设计案例,引导学生思考服装在人体动态中的重要性。

2.提出问题:你认为在运动中,服装的设计有哪些要求?二、进修1.介绍服装在人体运动中的作用,并讲解服装在不同运动状态下的设计原则。

2.分组讨论:根据所学知识,讨论如何设计一款适合跑步运动的服装。

三、实践1.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一款适合不同运动状态的服装,并进行展示和分享。

2.老师进行点评和引导,帮助学生改进设计方案。

四、总结1.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服装设计的关键因素和设计原则。

2.安置作业:学生自行设计一款适合自己喜欢的运动的服装,并写出设计理由。

导学案评判:本导学案通过引导学生了解服装在人体动态中的重要性,掌握服装设计的关键因素和设计原则,培养学生对服装设计的兴趣和创造力。

通过实践环节,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设计中,提高他们的设计能力和创新认识。

同时,通过总结和作业安置,加深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增进知识的稳固和提升。

《物态变化》导学案

《物态变化》导学案

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物态变化复习导学案备课人:稻田镇田马初中赵凯一、能力要求:1.了解温度计相关知识及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2.掌握六种物态变化的定义及吸、放热情况;3.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4.知道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掌握沸腾相关知识,知道什么是沸点;5.能够辨别出日常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

二、中考链接:《物态变化》部分内容难度不大,中考多以选择题为主,考查的重点是:1.六种物态变化的定义及吸、放热情况;2.对晶体、非晶体熔化凝固图像和液体沸腾图像的识别与分析;3.日常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的辨别。

三、复习巩固:(一)温度和温度计基础知识:1、温度的概念。

温度是指物体的。

测量温度的工具是。

2、摄氏温度。

摄氏温度规定: 1标准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沸水的温度为,把这之间的温度均分为等分,每一等分即是。

摄氏温度的单位是。

3、使用温度计前要先看清其量程,再看清其分度值。

使用温度计时,(1)其玻璃泡应浸入被测物体(如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或者。

(2)要等温度计的示数稳定之后才能读数。

(3)读数时,应让温度计继续留在被测物体中,读数时,眼的视线应与平齐。

4、体温计。

体温计量程是分度值为。

考点一: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例题:使用温度计时,首先要观察它的量程和认清它的。

小强在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温度时读取了四次数据,每次读数时温度计的位置如图1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图2中所示的是用温度计分别测得的冰和水的温度,那么冰的温度是℃,水的温度是℃。

(二)物态变化基础知识:1、固体分为 和 两类。

晶体在熔化时,有一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做 。

非晶体在熔化时 熔点。

晶体在熔化时温度是 的。

2、水结成冰的过程是 过程。

在六种物态变化中,放出热量的有 、 和 ;吸收热量的有 、 和 。

3、蒸发是在 都可下发生的汽化现象;沸腾是在液体 和 同时发生的汽化现象。

34物态变化(1)(导学案)

34物态变化(1)(导学案)

学案34 物态变化(1)【学习目标】1.掌握温度计的原理与使用;2.掌握六种物态变化与吸放热情况;3.能判断常见自然现象的物态变化。

【知识梳理】一.温度与温度计二.物态变化与吸放热三.常见自然现象的物态变化【典例分析】写出以下各种现象对应的物态变化与对应的吸放热情况1.室外冻冰的衣服变干 ,2.房间窗户玻璃的内表面出现冰花 ,3.湖面结了厚厚的一层冰 ,4.正在跑步的人,口中呼出“白气” ,5.春天,河里的冰化成水 ,6..夏天清晨,植物上常有露水 ,7.深秋的早晨,地面上的一层霜 ,8.冬天有时没见雪化成水,雪却不见了 ,9.冰棒的包装纸,看到“白气” ,10洒在教室地上的水变干 ,11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 ,12居民楼的玻璃窗上会“出汗” ,13.使用“固体清新剂” ,14.冰箱里拿出饮料,可以看到瓶子旁边有一滩水 ,15.煮饭时,揭开锅盖看见白烟 ,16用久的灯丝变细 , ;灯壳变黑 , ;17.衣箱里的樟脑丸变小:用久的灯丝变细 , ;18.舞台上使用干冰 , ;使用后出现的白雾 , ;【课堂达标】1、下列物质属于晶体的是()A.沥青 B.冰 C.玻璃 D.石蜡2.被100℃的水烫伤要比100℃的水蒸气烫伤轻,是因为:A.水蒸气的温度比水高B.水蒸气液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C.水蒸气液化时要放出大量的热D.水蒸气比水的热量多3、教室内的气温为25℃,小江同学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涂抹少量与室温相同的酒精,图中能比较正确地反映温度计示数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4. 某物质的凝固点是42℃,在42℃时,该物质()A.一定是固态B.一定是液态C.是固液共存D.以上都有可能5、用体温计测得甲的体温为37.50℃,若没有甩过,又用它依次去量乙和丙的体温,已知它们的实际体温为36.90℃和38.60℃,那么两次测温后下列数据正确的是()A.36.90℃和 38.60℃B.37.50℃和 38.60℃C.36.90℃和 37.50℃D.37.50℃和 37.50℃6.夏天,小明从冰箱的冷藏室中取出一瓶矿泉水,放在干净的桌面上,过了一会儿,他发现瓶下的桌面上有一摊水,你认为这些水的形成是A.液化现象B.熔化现象C.汽化现象D.凝华现象7.炎热的夏天,戴眼镜的同学从空调房走到室外时,镜片上出现一层薄雾,过了一会儿,镜片又变得清晰起来。

物态变化导学案

物态变化导学案

复习中。

杯口处,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

不久可观察到烧杯内固态碘减少且出现紫1.下列实例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A.将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 B.把新鲜的蔬菜装入保鲜袋中C.给盛有酒精的瓶子加盖 D.给播种后的农田覆盖地膜2.图3所示的四个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液化的是()2.*下列3. 小刚通过实验探究冰的熔化规律。

(1)实验前小刚观察到的温度计的示数如图13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

(2)实验中持续加热,每分钟记录一次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根据表中的数厚金属板乙图5 甲图13 30 ℃20据可知冰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冰的熔点是℃。

4.如图所示的体温计的示数为℃.5.在探究某种物质的熔化规律时,小刚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可以判断该物质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2)该物质的温度达到53℃时,其状态是⎽⎽⎽⎽⎽⎽⎽⎽。

(选填“固态”或“液态”)6.小丽在探究液体蒸发快慢跟液体温度的关系时,应控制________不变,改变________。

(选填下列序号)①液体种类 ②液体的温度 ③液体表面积 ④液面上方空气流速课后检测:(16中考)1.如图14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

2.图所示的体温计的示数为 ℃。

3:判断下列现象各是属于什么物态变化,并标明吸、放热状态. (1)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变干( )( ); (2)加在饮料中的冰块逐渐变小( )( ); (3)冬天从室外进入温暖的房间时眼镜变模糊( )( ); (4)冰棒冒“白气”( )( ); (5)吃冰棒时会感到“粘”舌头( )( ); (6)放在衣柜的樟脑丸变小了( )( ); (7)严冬,玻璃窗内壁结了一层冰花( )( );时间/min 012 3 4 5 6 7 8 9 10 1112 13 温度/℃-4 -2 0 0 0 0 0 0 0 0 0123加热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物质的温度/℃ 40 42 44 46 48 48 48 48 48 50 53 56李丽学习了水的沸腾知识后,按老师的要求课后做了“纸锅(没有让火苗烧水的沸腾是因为水沸腾时仍要继续吸热,。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教案4篇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教案4篇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教案4篇初二物理物态变化教案4篇作为一名物理初二老师,你知道如何写初二物理物态变化教案吗?它能帮助你的初二物理教育活动顺利进行,并对你提高教学质量有积极的帮助。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有关于初二物理物态变化教案,希望你喜欢。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教案1光的折射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了解光的折射的现象。

了解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时的偏折规律。

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

2、过程和方法通过观察,认识折射现象。

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

3、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现象的热爱、亲近的情感。

重、难点:掌握光的折射规律的内容。

利用试验、现象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教学器材:激光源、透镜、水、纸、角度测量器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前提测评:1、影的形成、日食、月食等现象,说明光是沿传播的。

2、光在传播的过程中,如果遇到另一种介质,就会在介质表面发生,其反射角入射角。

二、导学达标:引入课题:①现象:筷子折了、图像通过玻璃后变形了是什么原因②光的直线传播……均匀介质,如果介质不均匀,光的传播不是直线吗同学们猜一猜进行新课:1、试验: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光线向哪个方向偏折(先让学生猜想:光线会往哪边折)结果:2、光的折射规律:(1)、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

(2)、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

(3)、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

结果:在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光从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偏折。

光垂直界面射入时,传播方向不改变。

4、有关现象:(1)、池底变浅:做图说明(2)、筷子弯折:做图说明(3)、海市唇楼:做图说明(4)、渔民刺鱼:做图说明:(5)、通过透明物质看物体,都是折射现象,成的都是虚像三、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完成课本练习。

光的折射现象在生活中的实例(200字以上)教学后记:折射的三种情况要清晰,能做图。

第一节《物态变化》导学案

第一节《物态变化》导学案

第一节《物态变化》导学案设计者:符鹏飞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_ 时间:_____年___月___日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六种物态变化和各种变化中的吸、放热情况,能列举生活及自然界中六种物态变化的实例。

(2)探究物态变化过程。

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或沸点联系起来。

2.过程与方法:通过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过程回顾,用图像法来直观表达实验现象进行归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探究物态变化过程,观察物态变化过程中的现象,各种物态变化过程的区别及联系。

教学重点: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各种物态变化的含义及发生条件。

教学难点: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变化现象。

二、自主学习:(一)、温度及其测量:1、温度的含义:。

2、温度计(1)原理:(2 ) 使用方法:①使用前:②测量时:③读数时:3、温度单位: ,“-20℃”读作: .(二)物态变化:六种物态变化的含义1、熔化与凝固:①物质三态;②熔化的含义;③凝固的含义;晶体和非晶体的根本区别是:晶体熔化的条件:⑴;(2);2、汽化和液化:①汽化的含义;②汽化的两种方式;③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④沸腾的含义;⑤沸腾的条件⑥沸点的含义;⑦液化的含义;⑧液化的两种方法。

3、升华和凝华:①升华含义:②凝华含义:三、合作探究:1、【列表比较】:(1)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

2、【图表】:六种物态变化关系图3、说出下列实例中的物态变化,总结规律A.烧开水时冒“白气”B.从冰箱中取出的鸡蛋,出现先湿后干的现象C.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了D.夏天的早上草叶上的露太阳一出不见了E.夏天冰箱中取出的冰肉上的一层“白粉”过一会消失了F.天冷时人们从嘴里呼出“白气”是现象;G.清晨,小草的叶子上有“露水”;H.用久的灯泡的壁变黑,是现象。

I.霜的形成是现象。

(总结:指出要判断准确物态变化,关键是。

)四、重点知识训练学习与评价总复习资料1、(P3,点对点突破3、(1、2)题,P5,第9题)2、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发生物态变化时的图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态变化》导学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一.题目预练:
没有甩过的体温计的读数是37.7℃,用两支这样的体温计给两个病人测体温,如果两个病人的体温分别是37.5℃和38.8℃,则这两支体温计的读数将分别是多少?
2冬季大雪后,市政工作人员会在积雪的道路上撒盐,以方便除雪。

根据这一现象,你能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针对提出的问题做出的合理猜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夏天,买来的蔬菜一次吃不完的,可以摊放在阴凉通风的地方,洒些凉水。

你能解释其中的道理吗?
4今年我省遭遇特大冬旱,为缓解旱情,济南军区实施了人工增雨,即通过在空中喷洒“干冰”或碘化银进行人工降雨。

你知道“干冰”的作用是什么吗?
5.0℃的水放入0℃的冰中,能否凝固?沸腾的水继续加热,温度是否升高?
二.知识梳理:
(一)温度温度计
.定义:温度是表示物体________的物理量.温度的常用单位是________,符号是________.
2.摄氏温度的规定:以一个大气压下________的温度为0℃,________的温度为100℃,在0℃到100℃之间分为100等份,每一等份就是1摄氏度.
3.温度计的测温原理:________
4.温度计的使用方法:观察温度计的________和________
将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________或________
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稍候一会儿,待示数________后再读数;
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体的上表面________.
5.体温计的量程为________,主要是根据人体的温度变化范围来确定的,分度值为________,提高了测量的准确程度.体温计有一特殊结构——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间有很细的细管,所以温度计可________读数.每次使用前,都应把水银________
(二)熔化凝固
6.物质由________变为________的过程叫熔化,物质由________变为________的过程中叫凝固.熔化过程要________热,凝固过程要________热.
7.固体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两类.晶体在熔化过
程中不断吸热,但温度________,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如冰、海波、石英、水晶及各种金属.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断________,没有熔点,如蜡、松香、玻璃、沥青.
8.同种物质的凝固点和它的熔点________
9.晶体熔化条件:温度达到________;能继续________;
晶体凝固条件:温度达到________;能继续________
(三)
0.物质由________变为________的过程叫汽化,物质由________变为________的过程叫液化.汽化过程要________热,液化过程要________热.
1.汽化有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方式.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只发生在________,________的汽化现象;沸腾是只在________下,在液体________和________同时进行的________的汽化现象.
2.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________,其高低与大气压有关.气压越高,________
3.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________的高低;液体________的大小;液面上方________的快慢.蒸发有________作用.
4.沸腾的条件:温度到达________
能继续________
沸腾的特点:吸收热量,温度________
5.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两种:________
________
(四)
6.物质由________直接变为________叫升华,物质由________直接变为________叫凝华.升华过程要________热,凝华过程要________热.
7.常见的升华现象:樟脑球变小,灯丝变细,冰冻的衣服变干.
常见的凝华现象:霜、雪、冰花、雾凇.
物态变化关系:
三.自我评价:
.关于温度计和体温计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用常用温度计测液体温度时,可以像体温计一样,离开被测物体读数
B.用常用温度计和体温计都能直接测出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c.温度计的测温原理是物体的热胀冷缩
D.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中液柱上表面相平
2.把冰水混合物移到0℃的房间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冰可以熔化,因为冰的熔点是0℃
B.水可以凝固,因为水的凝固点是0℃
c.冰不能熔化,水也不能结冰
D.不能确定
3.南极科考队员使用酒精温度计而不使用水银温度计,是因为酒精的
A.沸点低
B.凝固点低
c.密度小
D.比热容大
4冰的质量一定增加的是
A.-10℃的冰投入1℃水中
B.-10℃的冰投入1℃空气中
c.-2℃的冰放进0℃的水中
D.0℃的冰放进0℃的空气中
5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相对应的是
A.灯泡用久了,灯丝会变细——熔化
B.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变干——液化
c.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干了——汽化
D.水正在慢慢地结冰——凝华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夏天,我们看到冰糕冒“白气”是一种汽化现象
B.深秋的早晨,枯草上的霜是水凝固形成的
c.电冰箱是利用制冷物质迅速蒸发放热,使冰箱内温
度降低
D.高压锅是利用液体沸点随气压升高而升高,使食物容易被煮熟
7.生活中常把碗放在大锅内蒸食物,碗与锅底不接触,当锅内水沸腾后,碗中汤将
A.同时沸腾
B.稍后沸腾
c.不会沸腾,汤的温度总低于水的沸点
D.不会沸腾,汤的温度能达到水的沸点
8.寒冷的冬天,居民楼的玻璃窗上会起“雾”或结“冰花”.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玻璃窗上的“雾”是水蒸气液化生成的
B.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升华生成的
c.“冰花”结在玻璃窗的内表面
D.“雾”出现在玻璃窗的内表面
9.下面哪项措施的目的是为了减慢水的蒸发
A.用电热吹风机将湿头发吹干
B.用扫帚把地面的积水向周围扫开
c.将湿衣服撑开晾到向阳、通风的地方
D.将水果用保鲜膜包好后再放入冰箱的冷藏室内
0下列各种现象形成的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
A.冬天,紧闭的玻璃窗内壁出现冰花
B.冰箱内取出的西红柿“冒汗”
c.衣柜内的卫生球逐渐变小
D.用铁水浇铸工件
1.下表为小英同学在探究某种物质的熔化规律时记录的实验数据,请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解答下列问题.该物质的熔点是________℃;
该物质是________;
加热1min时,该物质处于________态;
数据表明开始2min升温快,最后2min升温慢,这是因为该物质处于液态时的________比处于固态时大.A.质量B.密度c.比热容D.体积2.用图甲的实验装置探究烧杯内的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甲,此刻杯内物质温度是________.
根据实验数据描出加热过程中杯内物质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象如图乙,该物质的熔点是________.
t2时刻,该物质处于________态.
t2与t3相比,哪一时刻杯内物体内能较大?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
3.小凡同学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
他的操作如图甲所示,其中错误之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纠正错误后,水沸腾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为________℃,说明此时气压________1个标准大气压.分析图丙所示图象,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的特点是________.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