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语用学角度浅析幽默话语
幽默的语用分析

“幽默”的语用学分析摘要:尽管不是每个人都认为进行语用学分析是一件快乐的事,但是“幽默”肯定是一个让每个人都可以会心一笑的元素。
本文将从语用学的合作原则、前提关系的角度分析幽默话语,剖析语用学理论是怎样用于制造和理解幽默的。
关键字:幽默合作原则前提关系幽默是一种常用的语言交际形式。
在社会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它能愉悦人们的心情,调节人际关系。
在人与人的接触中,恰当运用幽默还可以展现个人的智慧,提升个人魅力。
幽默是一种言语的艺术,幽默语言通常指那些不协调的、荒谬的和令人发笑的语言。
它的产生一方面离不开语言本身的内在规律,另一方面也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语言在语境中的使用情况。
而语用学的任务就是研究把特定的话语放在特定的语境中使用所产生的交际功能。
本文试用合作原则、前提关系的语用学的基本理论来分析幽默。
幽默与合作原则Grice 于1967 年提出了语用学方面的一种新理论——合作原则。
这种理论认为,人们在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时交际活动是否能顺利进行下去,除了取决于一些先决条件(例如交谈双方使用双方都熟练掌握的语言,交谈的话题是双方都熟悉的话题等)之外,还取决于交谈双方是否都遵守一些基本原则。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进行交谈之所以不会成为一连串互不连贯的话,是因为在交谈过程中,谈话人都约定俗成地共同遵守一些基本原则,相互配合,相互理解。
合作原则包括四项准则,每项准则又包括一些次准则。
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在谈话中是恪守以上准则的,但有时候人们会有意识、有目的地违背上述某一项或某几项准则,以达到特殊的目的,如果产生了幽默诙谐的效果,即被称为幽默现象。
下文举例介绍由于违反合作原则各项准则而产生的幽默。
量的准则要求所提供的话语应包含交际目的所需要的信息,不应超出所需要的信息。
当说话者故意没有提供足够的信息或提供了多余的信息时,往往就导致了幽默的产生。
例如,一同学问她的同伴“中午吃什么”,同学回答“饭”。
这时,同学显然故意没有提供足够的信息,幽默就此产生,成为一个吃饭途中的小插曲。
试析幽默的语用合作原则

那么,合作原则在写作中有什么应用呢?首先,合作原则可以帮助作者组织 思路,确保文章条理清晰。例如,作者可以通过合作原则来安排文章的结构,使 文章从简单到复杂,从概括到具体,从而便于读者理解。此外,合作原则还可以 帮助作者使用恰当的词汇和语法,以便于读者理解文章的意思。
接下来,让我们了解一下幽默在写作中的应用。幽默是一种文学修辞手法, 它可以通过诙谐、机智的语言来引发读者的笑声和愉悦情绪。在写作中,幽默可 以帮助作者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增强文章的吸引力。此外,幽默还可以缓解紧张 气氛,减轻读者的压力。
试析幽默的语用合作原则
基本内容
幽默的语用合作原则是在语言交际中使用的一种准则,它涉及到语言的意义、 语境和交际目的等多个方面。这个原则要求幽默的制造者和理解者必须共同遵循 一些规则,才能使幽默得以成立。幽默的语用合作原则包括契合性、互惠性和适 度性等方面。
首先,契合性是幽默语用合作原则的一个重要方面。幽默的理解者需要理解 制造者的意图,而这种理解的前提是幽默的语言必须与语境、文化背景等相契合。 例如,在语言游戏中,幽默的语言往往需要听众了解特定的文化背景或典故,这 样才能理解其中的幽默。
在社交场合,幽默的语用合作原则同样发挥着作用。例如,在一个派对上, 有人可能会说:“我今天实在太饱了,恐怕只能吃自助餐了。”这句话的幽默点 在于,说话者运用适度性的原则,将自己的状态形容为“太饱了”,从而夸张地 表达了自己对食物的渴望。这种适度的夸张使得人们在理解这句话时能够产生幽 默感。
在媒体中,幽默的语用合作原则同样被广泛应用。例如,在报纸或网络上,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新闻报道配上滑稽的图片或言论,以增加文章的趣味性。 这种做法就是通过运用契合性和互惠性的原则,将新闻报道的内容与图片或言论 相结合,制造出一种幽默的效果。
简析语用学的角度浅析英语言语幽默

简析语用学的角度浅析英语言语幽默论文摘要:幽默作为一种言语的艺术,它的产生一方面离不开语言本身的内在规律,另一方面也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语言在语境中的使用情况。
深刻地理解英语幽默,可以丰富学习者的语言、文化及社会知识,在实际中更效地理解和运用语言。
论文关键词:英语幽默;合作原则;言语行为理论;关联理论一、引言语用学研究在特定情景中的特定话语,特别是研究在不同的语言交际环境下如何运用和理解语言的规律。
幽默一词源于法语,原意为情绪,它是人们根据自己对真实生活的深刻理解,以简洁、生动、形象、诙谐或夸张、讽刺的语言形式表达的观点或看法,它使人愉悦,给人启迪。
幽默不但具有语言实用性强的特点,还能从多方面、多层次反映出语言的特征和规律。
本文拟从语用学研究的基本前提、合作原则、言语行为理论等方面,结合英语幽默实例分析语用原则与英语幽默的关系,旨在更深刻地理解英语幽默这一语言现象。
二、语用理论与幽默的实现1.指不语(Deixis)指示语指的是在言语活动中,尤其是在有一名说话人和至少一名听话人参与的典型的语言交际活动中,对参与者所谈及的人物、事物、事件、过程等动作做出确切的理解都必须把他们和某些语境要素(如交际空间、时间等)联系起来这一现象。
指示语是语言和具体使用语言的语境的密切关系在语言体系中的反映。
指示语使用得当,可使所指信息明白无疑;如使用不当或语境不明,就会使语言项目的指代关系发生歧义,从而使语义变得令人费解,甚至引出矛盾和误会。
下面这段对话正是因为听话人误解了指示语的指代意义才导致了幽默的产生。
例1Asafreshmanatauniversity,Ifailedtocatchthedetailsofaparticularassignmentininterpersonalclass.SoIasked hte studentnexttome,“W hen isitdue?”“July,”shean swered,pattingherpregnantbelly.在例1中,那个新生问“Whenisitdue?”其中的it指老师布置的作业,意思是“什么时候该交作业”,而他的同桌却把it理解为指她腹中的胎儿。
幽默话语的语用分析及其对语言教学的启发

幽默话语的语用分析及其对语言教学的启发幽默话语是人们在交流中常常使用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
它以诙谐、滑稽的形式来表达一些有趣的观点或者产生快乐的效果。
幽默话语在语用学中被视为言外之意的一种表达方式。
它的语用分析包括话语目的、语境、听者反应等方面。
幽默话语的目的是满足交际者的某种需求,例如表达情感、调节关系、解决问题等。
幽默话语可以让人们感到愉悦、放松,有助于调节交际氛围。
例如在工作场合上班期间,同事们之间常常通过一些幽默的话语来减轻压力,缓解紧张情绪。
幽默话语的语境也对其理解起到重要的作用。
同样的一句话,在不同的语境下可能产生完全不同的幽默效果。
一句具有双关含义的幽默话语,如果出现在一个正式场合,可能会造成尴尬的局面;而同样的话语如果出现在轻松的朋友聚会上,可能会引发大家的笑声。
听者的反应也对幽默话语的效果产生重要影响。
幽默话语需要听众的理解、接受和共鸣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如果听者未能理解其中的幽默意味,可能会导致误会或者不搭调的情况。
幽默话语在语言教学中的启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加入一些幽默元素来调节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使用一些有趣的故事、笑话或者搞笑的图片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选择合适的幽默话语来练习听、说、读、写各个方面的技能。
幽默话语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培养他们的语感和语言能力。
教师还应该注意幽默话语的使用情境和目的,避免在不适当的场合或者对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使用。
这样才能确保幽默话语的有效性,避免造成不必要的误解或者尴尬。
我国相声言语幽默的语用学解读

我国相声言语幽默的语用学解读相声是中国传统的一种幽默艺术形式,其独特的言语幽默是相声的核心特点之一。
语用学是研究语言在特定语境中使用的学科,可以帮助我们解读相声中的幽默语言。
下面将从三个方面进行解读。
第一,相声中的“话外有话”。
相声表演中,演员们经常使用一种表面上看起来有些含糊的语言,让观众在其中发现更多的意思和乐趣。
这种语言叫做“话外有话”。
它的特点是并不直接表达,而是通过修辞手法,例如反说、隐喻、夸张等,将幽默的意思暗示给听众。
这就要求观众能够理解演员的意图,从而产生共鸣和笑声。
第二,相声中的双关语。
双关语是指一句话含有两种或多种意思,使听者在不同层面上产生歧义,从而产生幽默效果。
相声演员经常运用双关语来制造笑点。
这种幽默方式不仅需要姜太公钓鱼、愚公移山等故事中的双关含义,还需要说笑话、挖空心思等技巧。
相声演员通过巧妙地改变语音、语调、语速、语气等语言元素,达到引起观众注意并产生笑声的目的。
相声中的常识和社会讽刺。
相声言语幽默中,经常利用社会常识、习惯、习俗等元素,通过夸张或调侃的方式来调侃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和现象。
这种幽默方式不仅能够使观众产生共鸣和笑声,还能够起到批评和激励的作用。
相声演员的幽默通过诙谐、机智和直接的方式,抓住了人们的心理共鸣点,使观众笑中带着思考。
相声言语幽默的语用学解读可以从“话外有话”的修辞手法、双关语的歧义效果和对社会常识和习惯的讽刺等方面进行解读。
相声演员通过运用这些技巧,使观众在欢笑中产生共鸣和思考,从而达到娱乐和思想启发的目的。
言语幽默的语用分析

言语幽默的语用分析摘要:幽默是一种言语艺术,它的产生一方面离不开语言本身的内在规律,另一方面也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语言在语境中的使用情况。
而语用学的任务就是研究把特定的话语放在特定的语境中使用所产生的交际功能。
从语用学角度看,幽默的产生有其一定的规律,语用原则与英语幽默的产生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对此有所了解有助于深刻理解英语幽默这一语言现象,从而在更高层次上提高语言交际能力。
关键词:英语言语幽默;语用原则;合作原则;指示词;预设英语是一种词义丰富多彩的语言,稍微的启发会让一个词语更能表达其义。
英语还是一种美的语言,它可以供人们表达千姿万态、变化多端的想法。
幽默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可以让各个学科都认可的定义。
关于幽默的定义有:“幽默是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
“幽默是指一些奇怪的、滑稽的或者有趣的动作、语言、文字或者表情所产生出来的种愉悦”“幽默是一种让人发笑的,激起乐趣的素材,或者是一种能够识别、演绎,或者表达引人发笑的活动的能力”。
从以上的定义种可以看出来尽管对于幽默没有统一的定义,但是总的来说幽默是一种“好笑、有趣的行为或陈述,是任何让人觉得滑稽,能够引来笑声的事。
”幽默的分类法繁多,依据幽默与语言的关系,幽默可以分为言语幽默与非言语幽默。
而言语幽默的分类也是多样的,J.R.Schmitz从教学角度将幽默划分为普遍幽默、文化幽默和语言幽默。
对英语幽默的理解和运用始终是我们学习中的瓶颈,如果能够突破这一障碍,将会极大地提高英语学习兴趣,促进英语学习。
本文拟从语用学的角度,结合实例,探讨幽默产生的过程,帮助学习者理解英语语言中的幽默。
1 合作原则与英语言语幽默格赖斯认为人们正常的语言交流不是一系列无关系的语言,说话人是互相合作的,只有假定说话人是遵守一个原则,并为实现会话目标而努力,才能够指导会话含义。
他把人们所遵守的这个原则称为合作原则。
合作原则又分为四个准则:质量准则、数量准则、关系准则、方式准则。
从语用学的角度探析情景喜剧中的幽默言语

2、会话结构
2、会话结构
会话结构理论的是人们在交流中如何通过合作与非合作方式来进行沟通。在 情景喜剧中,幽默言语常常打乱正常的会话结构,制造出乎意料的转折和突兀的 关联。例如,在《生活大爆炸》中,谢尔顿经常在会话中插入一些无关紧要的信 息,这些信息虽然看似突兀,但实际上与场景相关,从而产生幽默效果。
2、角色塑造
2、角色塑造
幽默言语在角色塑造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言语,角色可以展现出其 性格特点、情感状态以及与其他角色的关系等。例如,《破产姐妹》中的卡洛琳 和麦克斯两个角色便以独特的幽默言语著称,她们的对话方式充分展现了她们的 性格和情感状态。
3、剧情推进
3、剧情推进
幽默言语在剧情推进中也起到关键作用。它不仅可以制造出乎意料的笑点, 还可以推动剧情发展,使故事更加生动有趣。《马尔科姆的一家》中,父亲马尔 科姆的幽默言语经常为家庭带来欢笑,同时也推动了剧情的发展。
一、情景喜剧中的幽默言语形式
一、情景喜剧中的幽默言语形式
情景喜剧中常见的幽默言语形式多种多样,本次演示主要探讨以下三种:
1、是情景喜剧中常见的幽默手法。夸张用于突出某一特征或行为, 反讽则用于嘲讽、调侃,这两种手法均能产生强烈的幽默效果。例如,在美剧 《生活大爆炸》中,谢尔顿经常用夸张的口吻描述自己的“天才”大脑,而反讽 则体现在他对室友不以为然的嘲笑中,这两种手法的运用常常引发观众捧腹大笑。
2、错位与反转
2、错位与反转
错位与反转是另一种常见的幽默言语形式。错位主要指将常规的词语或表达 方式置于不寻常的环境中,反转则指在言语中制造出乎意料的转折。如《老友记》 中,钱德勒将“幸福是一只温暖的小狗”这个普通的表达方式错位为 “Happiness is a warm puppy”,这种错位手法产生了幽默效果。而瑞秋在向 莫妮卡解释自己的怀孕时,突然反转说“这是你父亲的”,这种出乎意料的转折 也引发了观众的欢笑。
从语用学角度分析语言幽默的产生

从语用学角度分析语言幽默的产生摘要:语言幽默是一种特殊的语言交际形式,是语言的精华和重要组成部分,在人际交往中起着重要的协调作用。
语言幽默与语用原则有着内在联系。
本文从语用学几个基本理论,指示语、预设、言语行为和合作原则对语言幽默的产生进行粗浅的分析,旨在进一步加深人们对语言幽默的认识,提高语言交际能力。
关键词:语言幽默指示语预设言语行为合作原则一、引言幽默是生活的调味品,无论在应付尴尬局面还是营造轻松愉快气氛方面都起到很好的作用。
在英美等西方国家,幽默被看作是对一个人特殊理解力和创造才能的高度评价,是智慧的浓缩,理解和欣赏幽默需要较高的智力。
《辞海》对幽默的定义是:美学名词,英文humor 的音译,即通过影射、讽喻、双关等表现手法,在善意的微笑中揭露生活中乖讹和不通情理的事情。
Pocheptsov把幽默分成情景幽默和语言幽默两大类。
本文关注后者。
语言幽默的产生一是要有特定的语境;二是它的理解需要通过对其话语与语境的关联进行推理。
而语用学是“研究在特定情景中的特定话语,研究如何通过语境来理解和使用语言”。
二者是研究对象与科学理论的关系。
因此,语用学基本理论对分析和阐释幽默的产生十分重要。
1.指示语指示语作为语用学的基本问题,指语言结构中反映语言和语境之间关系的成分,包括人称、时间、地点、篇章和社会指示。
如果指示语使用不当或语境不明,就会导致指代关系发生歧义,语义模糊不清,易产生幽默。
例如:侍者把三位醉酒客人扶上出租车,对司机说:“请把右边一位送往火车站,中间的送码头,左边的送机场。
”一会司机又回到酒店门口,请出侍者:“半路我一次急刹车,三个滚倒在一起,请重复一遍,哪一位到哪儿?”2.预设预设是一种语用推论,它以实际的语言结构意义为依据,依靠逻辑概念、语义、语境等推断出话语的先决条件。
当所说话语的预设有错误时,是由于说话人想达到正常交际以外的某种特殊目的。
这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幽默手段。
例如:Boss: “If you want to work here, one thing you must learn: we’re very keen on cleanness in this firm. Did you wipe your feet on that mat as you came in?”Interviewee: “Yes, Sir.”Boss: “Another we’re very keen on is truthfulness. Actually, there’s no mat.”老板的话语预设是门口有个蹭鞋垫,而事实上没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幽默言语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幽默话语的分析研究也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从语用学的合作原则、预设理论和关联理论角度对幽默话语进行浅析,试探幽默言语产生的语用学机制。
关键词:幽默言语合作原则预设理论关联理论
幽默是一种常见的语言交际形式。
著名散文、小品文大家林语堂先生是中国第一个将英文“humour”一词译成汉语“幽默”的人。
他在其著作《吾国吾民》中说:“幽默是一种从容不迫、达观的心态,是一种看世界的眼光,看人生的角度。
”?幽默是人类智慧的产物,是一面折射生活的镜子,有了幽默,生活就有了色彩,有了生气;幽默也为人际间交往提供了“黏合剂”,是一种绝妙的防御机制,它不仅可以使人们化烦恼为欢乐,变痛苦为舒心,还可以化干戈为玉帛。
有时,一句幽默的话语会让人解除尴尬,冰释误会,让人与人的相处更加融洽、和谐。
幽默语言给我们带来了愉悦,但对于幽默语言究竟是如何产生的问题,却似乎无一定论。
本文将试从语用学的相关基本理论角度出发来寻找一些线索。
本文运用语用学的合作原则、预设理论以及关联理论对幽默话语进行剖析。
对合作原则的违反可能会使言语产生幽默效果;语用预设在幽默语言的产生过程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同时,关联理论为幽默语言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切入角度。
本文拟从这三个方面探析幽默语言的产生,剖析语用学理论是怎样用于制造和理解幽默的。
一、合作原则角度
合作原则由美国著名的语言哲学家格赖斯(h.p. grice)提出。
他指出,为了使会话顺利进行,谈话双方必需共同遵守一些基本原则,即“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
格赖斯认为,为了实现谈话目标,在谈话中需要遵守四个准则:
1.量的准则(quantity maxim):所说的话应包含交谈目的所需要的信息,不要提供不需要的信息;
2.质的准则(quality maxim):努力使你所说的话是真实的,而不要说自知是虚假的话和缺乏足够证据的话;
3.关联准则(relevant maxim):所说的话要与话题相关;
4.方式准则(manner maxim):要清楚明白,避免晦涩和歧义,要简练,有条理。
幽默语言的产生与合作原则的违反密切相关。
首先,请看下面一则违反数量准则的例子:此例中母亲前半部分的回答已经提供了足够的信息,可这位母亲又故意多说了一句,提出儿子考试不好的“原因”是老师问了他一些在他出生前发生的事情,提供超量信息,违反了数量准则,以幽默的方式为儿子解嘲。
下面我们再来看一则违反质量准则的例子:
(2)traveler: can i catch the three o’clock train to london?
该对话中售票员本应直接告知旅客赶不上火车了,因为车已经在15分钟前就开走了,可他却给了个出人意料的回答:“那要看你跑得够不够快了。
”好像要是旅客跑得快的话就可以赶上火车,而事实上那是不可能的。
显然,售票员说了他自己也知道不真实的话,违反了质量准则,以幽默的方式回答了旅客的问题。
让我们再来看一则违反关联准则的例子:
“great respect, madam,” replied the shop assistant.
老太太是问售货员对白头发他们有没有什么办法,而售货员的回答却是“十分敬重”。
两个人说的根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码事。
售货员的话语违背了关联准则,令人啼笑皆非。
最后,我们来看一则违反方式准则的例子:
tom的话有歧义,因为他的话既可以理解为“我的妻子不欣赏我,你的妻子欣赏我吗?”,亦可理解为“我的妻子不欣赏我,你的妻子欣赏你吗?”。
但是根据一般的常识我们不难看出他此时指的应该是第二种情况。
然而john故意曲解其意,把它理解为第一种意思,回答:“我不知道我妻子是否欣赏你,我从未听到她提及过你的名字。
”john的这种不合作的态度,背离方式准则,故意张冠李戴,将错就错,导致幽默效果的产生。
在人们的日常话语中,由于违反合作原则而产生的幽默话语比比皆是,我们在此只不过例举一二加以说明,由此可见,合作原则对幽默话语的产生有着重要作用。
二、预设理论角度
预设(presupposition)这一概念由德国哲学家和数学家gottlob frege提出。
指说话者为了保证句子和语段的适宜性而必须满足的前提,有时也被译成“前提、前设、先设”。
语用预设现象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制造幽默效果的策略。
当一个人在制造一段幽默话语时,他/她一般会首先虚拟了一个情景(语境),让听话者对此情景以及他/她的意图有一个预测,从而形成一个很有可能的回答。
然而,此时说话者的真实意图往往是要误导听话者的思维方向,从而产生幽默效果。
请看下例:
(5) he read so much about the bad effects of smoking that he decided he’d have to give up reading.
此例中,“他通过大量的阅读得知吸烟的很多危害”就是一个语用前提,此时大多数听话者在得知这样的预设信息后大多会按常规推理认为他会下下定决心戒烟,而此时说话者并没有像大多数听话者所预期的那样说出“giving up smoking”,而是话语一转,说他决定“giving up reading”。
这样,会话结果和预设信息以及常规推理模式的偏理导致了幽默的产生。
让我们再看一例,
(6)adam returned home late one night, and eve confronted him at the door.
“counting your ribs.”
在《圣经?旧约》第一章《创世记》(genesis)中记载上帝先造了一个男人亚当,又从亚当身上取下一根肋骨造了一女人夏娃。
在这则幽默笑话中,夏娃数亚当的肋骨的目的是看他的肋骨是否少了,以便知道他是否又造了另一个女人。
此例中幽默效果的产生虽然没有偏离人们的常规思维模式,但如果不了解其中的文化背景知识(预设信息),是很难看懂这个笑话的。
三、关联理论角度
“your mother could.”said the farmer.
上例中律师话语中的“bear”一词意为“忍受”,他要表达的信息是“我不能容忍一个傻瓜”。
农夫显然很容易听出来他话中的隐暗讽刺意味;而农夫也不甘示弱,他故意脱离已有的语境去理解律师的话,将“bear”一词故意曲解为“生育”之义,回击道:“你母亲能生育(忍受)傻瓜。
”从而幽默意味产生,让那律师不得不自取其辱。
四、结语
本文分别从合作原则、预设理论和关联理论三个不同的角度对幽默语言作了语用分析。
这三个语用学理论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并非独立存在。
通过运用语用学理论对幽默
语言的分析,我们知道依靠单一的理论对于幽默语言的解析是不充分的,在幽默语言的形成中,还包含许多其它语用因素。
此外,幽默话语的形成与社会文化、民族特征乃至于社会政治体制等各个方面都有着密切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