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古典名曲欣赏—③平沙落雁 mp3

合集下载

中国十大古典名曲

中国十大古典名曲

中国十大古典名曲1.高山流水传说春秋时期,有一位很有名气的琴师叫俞伯牙。

一次他在荒山的一座茅屋里弹琴,有一位叫钟子期的樵夫从门前经过,居然能从琴声中听出“巍巍的高山,潺潺的流水”俞伯牙与钟子期交谈后,十分惊讶地说:“你就是我寻觅多年的知音啊!”从此,两人成为知已。

钟子期死后,俞伯牙痛苦极了,扯断琴弦,摔坏琴身,直到死去,再也没有弹过琴。

后来人们用“高山流水”比喻知已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之意。

2.广陵散约产生于汉朝至魏晋时期,是一部组曲中的一段。

西晋有一位博学多才的大名士叫嵇康,因反对晋朝统治者司马家族的独断专横而惨遭杀害。

临刑前,他从容不近地弹奏了这首乐曲,在乐曲中表达了他对统治者的愤恨和心中的不平。

此曲因此而著名于世。

3.平沙落雁大约产生于明代,共由7个段落组成,音乐非常优美、流畅。

描绘的是大雁成群结队,自高空纷纷落在沙滩嬉戏、玩耍,又结队飞去,还不时传来优美的雁鸣声。

其中“群雁横空”、“霜天雁叫”两个段落尤引人入胜。

4.梅花三弄这首乐曲产生于晋代。

曲调在不同音高上重复弹奏3次,所以称为“三弄”。

乐曲用平稳的音调表现了梅花高洁、安详、端庄的静态;用急促的音调表现了梅花不畏严寒,在刺骨的寒风中摇曳的动态,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补动,体现了创作者的精湛技艺。

5.十面埋伏这是一首著名的琵琶曲。

明代后期已在民间流传。

它描绘的是公元前202年,楚王项羽和汉王刘邦为争夺天下而决战于垓下的战争场面。

汉王刘邦用十面埋伏战术瓦解楚王项羽的军队,迫使项羽在乌江边自刎。

曲中那惊天动地的战鼓声、弓剑撞击声、人马嘶叫声,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6.春江花月夜原名为《夕阳箫鼓》,约产生在清朝光绪年间或稍晚,演绎的是唐代《春江花月夜》中所描绘的回风、缺月、临月、登山、啸歌、晚眺等6个段落。

乐曲美妙动听,让人浮想联翩,仿佛置身于西下的夕阳、平静的江面、悠扬的箫声和月上东山、花影层叠、渔歌唱晚的情景之中。

7.渔樵问答这首乐曲产生于明朝,描绘的是渔夫和樵夫在青山绿水之间劳动、生活的快乐场面。

中国十大古曲简介

中国十大古曲简介

四、《梅花三弄》
古琴曲《梅花三弄》又名《梅花引》、《梅花曲》、《玉妃引》,是中国古典乐曲中表现梅花的佳作,早在唐代就在民间广为流传。全曲表现了梅花洁白芳香、凌霜傲雪的高尚品性,是一首充满中国古代士大夫情趣的琴曲。《枯木禅琴谱》说:“曲音清幽,音节舒畅,一种孤高现于指下;似有寒香沁入肺腑,须从容联络,方得其旨。”
十、《阳春白雪》
《阳春白雪》原是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两首高深的歌曲名,即《阳春》和《白雪》,是由楚国著名歌舞家莫愁女(姓庐,名莫愁。郢州石城,今湖北钟祥人)在屈原、宋玉的帮助下传唱开来的,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现存琴谱中的《阳春》和《白雪》是两首器乐曲,相传这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师旷或齐国的刘涓子所作,乐曲产生的年代没有确切的史料可以说明。唐代显庆二年(657年)吕才曾依琴中旧曲配以歌词。《神奇秘谱》在解题中说:“《阳春》取万物知春,和风淡荡之意;《白雪》取凛然清洁,雪竹琳琅之音。”后来泛指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
七、《渔樵问答》
《渔樵问答》是一首流传了几百年的古琴名曲,反映的是一种隐逸之士对渔樵生活的向往,希望摆脱俗尘凡事的羁绊。音乐形象生动,精确。乐曲通过渔樵在青山绿水间自得其乐的情趣,表达出对追逐名利者的鄙弃。
乐曲采用渔民和樵夫对话的方式,题材集中精炼,以上升的曲调表示问句,以下降的曲调表示答句,曲调飘逸潇洒,描绘出渔樵在青山绿水中悠然自得的神态。乐曲中时而出现伐木或摇橹的声响,使人形象地联想起渔樵生活的情景。
八、《胡笳十八拍》
古琴曲《胡笳十八拍》是根据汉代以来流传的同名叙事诗而创作的琴曲,是我国音乐史上一首杰出的古典名曲。原诗作者一说为蔡文姬,但《后汉书·蔡琰传》中未见记载,故难以定论。其音乐为唐人传谱。
全曲共十八段,运用宫、徵、羽三种调式,恋;后一层次则抒发出作者惜别稚子的隐痛与悲怨。乐曲以十分感人的乐调诉说了蔡琰一生的悲惨遭遇,反映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抒写了主人公对祖国、对故土的深沉思念及骨肉离别的痛苦感情。被郭沫若称道为“是一首自屈原《离骚》以来最值得欣赏的长篇抒情诗”。

中国古典音乐十大名曲

中国古典音乐十大名曲

中国古典音乐十大名曲一、《高山流水》据文献记载,《高山流水》原为一曲,自唐代以后,《高山》与《流水》分为两首独立的琴曲。

其中《流水》一曲,在近代得到更多的发展,曲谱初见于明代《神奇秘谱》(朱权成书于1425年)。

管平湖先生演奏的《流水》曾被录入美国太空探测器的金唱片,于1977年8月22日发射到太空,向茫茫宇宙寻找新的“知音”。

山东派的《高山流水》是《琴韵》、《风摆翠竹》、《夜静銮铃》、《书韵》四个小曲的联奏,也称《四段曲》、《四段锦》。

河南派的《高山流水》则是取自于民间《老六板》板头曲,节奏清新明快,民间艺人常在初次见面时演奏,以示尊敬结交之意。

这三者及古琴曲《高山流水》之间毫无共同之处,都是同名异曲,风格也完全不同。

二、《广陵散》《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是我国古代的一首大型器乐作品,为汉魏时期相和楚调但曲之一。

嵇康因反对司马氏专政而遭杀害,临刑前曾从容弹奏此曲以寄托。

据《神奇秘谱》载录,此曲原是东汉末年流行于广陵地区(即今安徽寿县境内)的民间乐曲,曾用琴、筝、笙、筑等乐器演奏,现仅存古琴曲。

《神奇秘谱》所载《广陵散》,分开指、小序、大序、正声、乱声、后序共45段。

乐曲定弦特别,第二弦与第一弦同音,使低音旋律同时可在这两条弦上奏出,取得强烈的音响效果。

此曲之所以能跻身十大古曲之一,还得部分归功于嵇康。

魏末著名琴家嵇康因反对司马氏的专政而惨遭杀害,在临行前嵇康从容弹奏此曲以为寄托,弹奏完毕他叹息道,《广陵散》今天成为绝响。

之后《广陵散》名声大振,人们在理解这首乐曲时又多了一层意义,它蕴涵了一种蔑视权贵、愤恨不平的情绪。

三、《平沙落雁》《平沙落雁》是一首展景抒怀的琴曲,又名《雁落平沙》、《平沙》,作者传有唐代陈子昂、宋代毛逊、明代朱权等,众说不一。

曲谱最早载于公元1634年(明末崇祯七年)刊印的藩王朱常淓纂集《古音正宗》。

此曲原为四段,在流传的过程中发展成六段、七段、八段等不一。

全曲以水墨画般的笔触,淡远而苍劲地勾勒出大自然寥廓壮丽的秋江景色,表现清浅的沙流,云程万里,天际群雁飞鸣起落的声情。

中国古典十大名曲

中国古典十大名曲
乐曲简介
2、广陵散
乐曲简介:
3 、平沙落雁
乐曲简介:
4、十面埋伏乐
乐曲简介:
5、渔樵问答
乐曲简介:
6、夕阳箫鼓
乐曲简介:
7、汉宫秋月
乐曲简介:
8、梅花三弄
乐曲简介:
9、阳春白雪
乐曲简介:
10、胡笳十八拍
乐曲简介:
概述
十大名曲 1、高山流水
乐曲简介
2、广陵散
4、十面埋伏乐
曲描写公元前202年楚汉战争在亥下最后决战的情景 。项羽自刎于乌江,刘邦取得胜利。
乐曲简介:
《十面埋伏》是蓍名琵琶传统大套武曲,曲谱最早见于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华秋萍的《琵琶谱》,而在此谱之前,只有描绘同样题材的《楚汉》。明代王猷定《汤琵琶传》中,记有被时人称为“汤琵琶”的汤应曾弹奏《楚汉》时的情景:“当其两军决战时,声动天地,瓦屋若飞坠。徐而察之,有金声、鼓声、剑弩声、人马辟易声,俄而无声,久之有怨而难明者,为楚歌声;凄而壮者,为项王悲歌慷慨之声、别姬声。陷大泽有追骑声,至乌江有项王自刎声,余骑蹂践争项王声。使闻者始而奋,既而恐,终而涕泣之无从也。”从这段描述可看出,汤应曾弹奏的《楚汉》与《十面埋伏》在情节及主题上一致,由此可见早在16世纪之前,此曲已在民间流传。 《楚汉》在明代嘉靖、万历前后流行一时,深受琵琶演奏家的喜爱。自公元1818年华秋萍编的《琵琶谱》问世以来,其后各个琵琶谱集都载有《十面》乐谱。各个版本在分段与分段标目都有所不同: 《华氏谱》称《十面》,由直隶王君锡传谱,凡十三段;《李氏谱》名《淮阴平楚》,隋秦汉子作;金山周瑞清厚卿校,凡十八段;《养正轩谱》称《十面》,一名《淮阴平楚》,凡十八段;《瀛州古调》名《十面埋伏》,凡十段。 《十面埋伏》可以说是把古代琵琶表演艺术发挥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创造了单个乐器的独奏形式表现波澜壮阔的史诗场面(而现代,这往往需要大乐队式的交响曲体裁方能得以完成),直到今天《十面埋伏》依然是琵琶演奏艺术领域最具代表性的传统名作。

中国古典歌曲十大名曲

中国古典歌曲十大名曲

中国古典歌曲十大名曲1. 要说中国古典歌曲十大名曲啊,那可都是宝藏一样的存在。

就像《高山流水》,传说中伯牙子期就因这首曲子成了知音。

你想啊,那伯牙在琴音里描绘着高山巍峨、流水潺潺,子期一听就懂,这曲子得多有韵味,就好像两人在无声地对话,一个倾诉,一个回应,这种默契全在曲子里了。

2. 《梅花三弄》也是一绝。

这曲子就像冬日里盛开的梅花,清冷又高雅。

我听的时候,仿佛看到梅花在皑皑白雪中傲立,三个段落像是梅花的三次绽放,每一次都美得惊心动魄。

你要是没听过,哎呀,那可真是一大损失,就像到了花园却错过最美的那朵花一样。

3. 《夕阳箫鼓》,这名字听起来就很有画面感吧。

那感觉就像是傍晚时分,在江边,有人吹着箫,有人敲着鼓,江水在夕阳下波光粼粼。

我和朋友一起听的时候,朋友说他好像看到一艘小船慢悠悠地划行在江上,真的是妙极了。

4. 《汉宫秋月》可不得了。

它就像一位古代宫廷女子在诉说着自己的哀怨。

我听的时候,感觉像是看到那些深宫里的女子,对着秋月,思念着远方的亲人,那股子惆怅劲儿,就像秋风吹过心头,凉飕飕的。

我跟我妈说这曲子的时候,我妈都感叹古代女子的不易呢。

5. 《阳春白雪》啊,这曲子就像是春天里最明媚的阳光和最洁白的雪花交织在一起。

我有次在一个古文化交流会上听到这首曲子,周围的人都陶醉了。

它节奏明快,就像一群欢快的小鹿在山林间跳跃,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仿佛能把人带到一个美好的世界。

6. 《渔樵问答》特别有趣。

就像是两个老友,一个是渔夫,一个是樵夫,坐在河边或者树下聊天。

你听那曲子,一会儿像渔夫在讲述江上的趣事,一会儿又像樵夫在说山里的见闻。

我爷爷就特别爱听这曲子,他说听着就感觉回到了过去那种简单又美好的生活。

7. 《胡笳十八拍》,那是蔡文姬的悲歌啊。

这曲子就像蔡文姬颠沛流离的一生,充满了痛苦和思念。

我在学历史的时候了解到蔡文姬的故事,再听这曲子,就感觉自己能体会到她当时那种无奈和哀伤。

就好像她在我耳边哭诉着自己的遭遇,真的很让人心疼。

中国古典音乐十大名曲

中国古典音乐十大名曲

我们毕业啦其实是答辩的标题地方公共艺术音乐SZM《梅花三弄》《高山流水》《夕阳箫鼓》《汉宫秋月》《阳春白雪》《胡笳十八拍》《广陵散》《平沙落雁》《渔樵问答》《十面埋伏》《高山流水》据文献记载,《高山流水》原为一曲,自唐代以后,《高山》与《流水》分为两首独立的琴曲。

其中《流水》一曲,在近代得到更多的发展,曲谱初见于明代《神奇秘谱》(朱权成书于1425年)。

管平湖先生演奏的《流水》曾被录入美国太空探测器的金唱片,于1977年8月22日发射到太空,向茫茫宇宙寻找新的“知音”。

山东派的《高山流水》是《琴韵》、《风摆翠竹》、《夜静銮铃》、《书韵》四个小曲的联奏,也称《四段曲》、《四段锦》。

河南派的《高山流水》则是取自于民间《老六板》板头曲,节奏清新明快,民间艺人常在初次见面时演奏,以示尊敬结交之意。

这三者及古琴曲《高山流水》之间毫无共同之处,都是同名异曲,风格也完全不同。

SZM《广陵散》《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是我国古代的一首大型器乐作品,为汉魏时期相和楚调但曲之一。

嵇康因反对司马氏专政而遭杀害,临刑前曾从容弹奏此曲以寄托。

据《神奇秘谱》载录,此曲原是东汉末年流行于广陵地区(即今安徽寿县境内)的民间乐曲,曾用琴、筝、笙、筑等乐器演奏,现仅存古琴曲。

《神奇秘谱》所载《广陵散》,分开指、小序、大序、正声、乱声、后序共45段。

乐曲定弦特别,第二弦与第一弦同音,使低音旋律同时可在这两条弦上奏出,取得强烈的音响效果。

此曲之所以能跻身十大古曲之一,还得部分归功于嵇康。

魏末著名琴家嵇康因反对司马氏的专政而惨遭杀害,在临行前嵇康从容弹奏此曲以为寄托,弹奏完毕他叹息道,《广陵散》今天成为绝响。

之后《广陵散》名声大振,人们在理解这首乐曲时又多了一层意义,它蕴涵了一种蔑视权贵、愤恨不平的情绪。

SZM《平沙落雁》《平沙落雁》是一首展景抒怀的琴曲,又名《雁落平沙》、《平沙》,作者传有唐代陈子昂、宋代毛逊、明代朱权等,众说不一。

中国古典音乐十大名曲三月不知肉味

中国古典音乐十大名曲三月不知肉味

中国古典音乐十大名曲三月不知肉味一、《高山流水》《列子·汤问》记载:伯雅善弹琴,钟子期善听琴。

一次,伯牙弹了一首高山屹立、气势雄伟的乐曲,钟子期赞赏地说:“巍巍乎志在高山。

”伯牙又弹了一首惊涛骇浪、汹涌澎湃的曲子,钟子期又说:“洋洋乎志在流水。

”钟子期能深刻地领会伯牙所弹奏乐曲《高山流水》的内涵。

从此,他们俩人结成了知音,被传为千古佳话。

据文献记载,《高山流水》原为一曲,自唐代以后,《高山》与《流水》分为两首独立的琴曲。

其中《流水》一曲,在近代得到更多的发展,曲谱初见于明代《神奇秘谱》(朱权成书于1425年)。

管平湖先生演奏的《流水》曾被录入美国太空探测器的金唱片,于1977年8月22日发射到太空,向茫茫宇宙寻找新的“知音”。

二、《广陵散》《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是我国古代的一首大型器乐作品,为汉魏时期相和楚调但曲之一。

嵇康因反对司马氏专政而遭杀害,临刑前曾从容弹奏此曲以寄托。

据《神奇秘谱》载录,此曲原是东汉末年流行于广陵地区(即今安徽寿县境内)的民间乐曲,曾用琴、筝、笙、筑等乐器演奏,现仅存古琴曲。

《神奇秘谱》所载《广陵散》,分开指、小序、大序、正声、乱声、后序共45段。

乐曲定弦特别,第二弦与第一弦同音,使低音旋律同时可在这两条弦上奏出,取得强烈的音响效果。

此曲之所以能跻身十大古曲之一,还得部分归功于嵇康。

魏末著名琴家嵇康因反对司马氏的专政而惨遭杀害,在临行前嵇康从容弹奏此曲以为寄托,弹奏完毕他叹息道,《广陵散》今天成为绝响。

之后《广陵散》名声大振,人们在理解这首乐曲时又多了一层意义,它蕴涵了一种蔑视权贵、愤恨不平的情绪。

三、《平沙落雁》《平沙落雁》是一首展景抒怀的琴曲,又名《雁落平沙》、《平沙》,作者传有唐代陈子昂、宋代毛逊、明代朱权等,众说不一。

曲谱最早载于公元1634年(明末崇祯七年)刊印的藩王朱常淓纂集《古音正宗》。

此曲原为四段,在流传的过程中发展成六段、七段、八段等不一。

平沙落雁(中国十大古典名曲介绍)

平沙落雁(中国十大古典名曲介绍)

平沙落雁(中国十大古典名曲介绍)《平沙落雁》是一首展景抒怀的琴曲,又名《雁落平沙》、《平沙》,作者传有唐代陈子昂、宋代毛逊、明代朱权等,众说不一。

曲谱最早载于公元1634年(明末崇祯七年)刊印的藩王朱常淓纂集《古音正宗》。

此曲原为四段,在流传的过程中发展成六段、七段、八段等不一。

全曲以水墨画般的笔触,淡远而苍劲地勾勒出大自然寥廓壮丽的秋江景色,表现清浅的沙流,云程万里,天际群雁飞鸣起落的声情。

曲意爽朗,乐思开阔,给人以肃穆而又富于生机之感,借鸿雁之高飞远翔,抒发和寄托人们的胸臆,体现了古代人民对祖国美丽风光的歌颂与热爱。

明朝此曲称《落雁平沙》。

曲调悠扬流畅,通过时隐时现的雁鸣,描写雁群降落前在天空盘旋顾盼的情景。

《平沙落雁》乐曲简介:平沙落雁:古琴曲,最早刊于明代《古音正宗》(1634),又名《雁落平沙》。

自其问世以来,刊载的谱集达五十多种,有多种流派传谱,仅1962年出版的《古琴曲集》第一集收入了六位琴家的演奏谱,关于此曲的作者,有唐朝陈立昂之说;宋朝毛敏仲、田芝翁之说,又有说是明代朱权所作。

因无可靠史料,很难证实究竟出自谁人之手。

《平沙落雁》的曲意,各种琴谱的解题不一。

《古音正宗》中说此曲:“盖取其秋高气爽,风静沙平,云程万里,天际飞鸣。

借鸿鸪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也。

……通体节奏凡三起三落。

初弹似鸿雁来宾,极云霄之缥缈,序雁行以和鸣,倏隐倏显,若往若来。

其欲落也,回环顾盼,空际盘旋;其将落也。

息声斜掠,绕洲三匝,其既落也,此呼彼应,三五成群,飞鸣宿食,得所适情:子母随而雌雄让,亦能品焉。

”这段解题对雁性的描写极其深刻生动。

全曲委婉流畅,隽永清新。

当代流传的多数是七段,主要的音调和音乐形象大致相同,旋律起而又伏,绵延不断,优美动听;基调静美,但静中有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沙落雁》乐曲简介《平沙落雁》是一首古琴曲,最早刊于明末《古音正宗》(1634年),明代称《雁落平沙》。

关于此曲的作者,有唐代陈立昂之说;宋代毛敏仲、田芝翁之说;又有说是明代朱权所作。

因无可靠史料,很难证实究竟出自谁人之手。

此曲自问世以来,深受琴家喜爱,不仅广为流传,而且经过加工发展,形成段数、定弦、调式、意境等方面不尽相同,又各具特色的多种版本,是传谱最多的琴曲之一,刊载的琴谱达七十余种,版本繁多,有多种流派传谱,仅1962年出版的《古琴曲集》第一集就收入了六位琴家的演奏谱,是一首极具代表性的古琴曲。

现在流传的琴谱多数是七段,主要的音调和音乐形象大致相同,旋律起而又伏,绵延不断,优美动听;基调静美,但静中有动。

演奏家龚一先生所演奏的是张子谦先生传授的广陵派传谱,乐曲委婉流畅,意味清新隽永,曲调悠扬流畅,通过时隐时现的雁鸣,以及雁群降落前在空际盘旋顾盼的情景,描绘出一幅清秋寥落、沙平江阔、群雁飞鸣的画面,抒发了恬淡的惬意及徐舒幽畅的情趣。

诸城派的《平沙》,增加了一段在固定音型陪衬下用模拟手法表现大雁飞鸣,此呼彼应的情景,形象鲜明生动,别具一格。

《平沙落雁》的曲意,各种琴谱的解题不一。

对于曲情的理解,有“取清秋寥落之意,鸿雁飞鸣”来描写秋天景物的;有“取秋高气爽,风静沙平,云程万里,天际飞鸣,借鹄鸿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的;也有从鸿雁“回翔瞻顾之情,上下颉颃之态,翔而后集之象,惊而复起之神”,“既落则沙平水远,意适心闲,朋侣无猜,雌雄有叙”,发出世事险恶,不如雁性的感慨的。

《古音正宗》中说此曲:“盖取其秋高气爽,风静沙平,云程万里,天际飞鸣。

借鸿鸪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也。

……通体节奏凡三起三落。

初弹似鸿雁来宾,极云霄之缥缈,序雁行以和鸣,倏隐倏显,若往若来。

其欲落也,回环顾盼,空际盘旋;其将落也。

息声斜掠,绕洲三匝,其既落也,此呼彼应,三五成群,飞鸣宿食,得所适情:子母随而雌雄让,亦能品焉。

”这段解题对雁性的描写极其深刻生动。

《天闻阁琴谱》(1876年)亦曾评此曲:“借鸿鹄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

==================**********====================琳琅秘室丛书·李师师外传李师师者,汴京东二厢永庆坊染局匠王寅之女也。

寅妻既产女而卒,寅以菽浆代乳乳之,得不死,在襁褓未尝啼。

汴俗,凡男女生,父母爱之,必为舍身佛寺。

寅怜其女,乃为舍身宝光寺。

女时方知孩笑。

一老僧目之曰:“此何地,尔乃来也?”女至是忽啼,僧为摩其顶,啼乃止。

寅窃喜,曰:“是女真佛弟子。

”为佛弟子者,俗呼为师,故名之曰师师。

师师方四岁,寅犯罪系狱死。

师师无所归,有倡籍李姥者收养之。

比长,色艺绝伦,遂名冠诸坊曲。

徽宗帝即位,好事奢华,而蔡京、章惇、王黼之徒,遂假绍述为名,劝帝复行青苗诸法。

长安中纷饰为饶乐气象,市肆酒税,日计万缗;金玉缯帛,充溢府库。

于是童贯、来勔辈复导以声色狗马宫室苑囿之乐。

凡海内奇花异石,搜采殆遍。

筑离宫于汴城之北,名曰艮岳。

帝般乐其中,久而厌之,更思微行,为狎邪游。

内押班张迪者,帝所亲幸之寺人也,未宫时为长安狎客,往来诸坊曲,故与李姥善。

为帝言陇西氏色艺双绝,帝艳心焉。

翼日,命迪出内府紫茸二匹、霞氎二端、瑟瑟珠二颗、白金廿镒,诡云大贾赵乙愿过庐一顾。

姥利金币,喜诺。

暮夜,帝易服杂内侍四十余人中,出东华门,二里许,至镇安坊。

镇安坊者,李姥所居之里也,帝麾止余人,独与迪翔步而入。

堂户卑庳。

姥出迎,分庭抗礼,慰问周至。

进以时果数种,中有香雪藕、水晶苹婆,而鲜枣大如卵,皆大官所未供者。

帝为各尝—枚。

姥复款洽良久,独末见师师出拜,帝延伫以待。

时迪已辞退,姥乃引帝至一小轩,棐几临窗,缥缃数帙,窗外新篁,参差弄影。

帝翛悠然兀坐,意兴闲适,独未见师师出侍。

少顷,姥引帝到后堂,陈列鹿灸、鸡酢、鱼脍、羊签等肴,饭以香子稻米,帝为进一餐。

姥侍旁,款语移时,而师师终未出见。

帝方疑异,而姥忽复请浴,帝辞之。

姥至帝前,耳语曰:“儿性好洁,勿忤。

”帝不得已,随姥至一小楼下湢室中浴竟,姥复引帝坐后堂,肴核水陆,杯盏新洁,劝帝欢饮,而师师终未一见。

良久,姥才执烛引帝至房,帝搴帷而入,一灯荧然,也绝无师师在。

帝益异之,为倚徒几榻间。

又良久,见姥拥一姬珊珊而来。

淡妆不施脂粉,衣绢素,无艳服。

新浴方罢,娇艳如出水芙蓉,见帝,意似不屑,貌殊倨,不为礼。

姥与帝耳语曰:“儿性颇愎,勿怪。

”帝于灯下凝睇物色之,幽姿逸韵,闪烁惊眸。

问其年,不答。

复强之,乃迁坐于他所,姥复附帝耳曰:“儿性好静坐,唐突勿罪。

”遂为下帷而出。

师师乃起,解玄绢褐袄,衣轻绨,卷右袂,援壁间琴,隐几端坐而鼓《平沙落雁》之曲。

轻拢慢撚,流韵谈远,帝不觉为之倾耳,遂忘倦。

比曲三终,鸡唱矣。

帝亟披帷出。

姥闻,亦起,为进杏酥饮、枣[米焦]、馎饦诸点品。

帝饮杏酥杯许,旋起去。

内侍从行者皆潜候于外,即拥卫还宫。

时大观三年八月十七日事也。

姥私语师师曰:“赵人礼义不薄,汝何落落乃尔?”师师怒曰:“被贾奴耳。

我何为者?”姥笑曰:“儿强项,可令御史里行也。

”而长安人言籍籍,皆知驾幸陇西氏。

姥闻大恐,日夕惟涕泣。

泣语师师曰:“洵是,夷吾族矣。

”师师曰:“无恐。

上肯顾我,岂忍杀我?且畴昔之夜,幸不见逼,上意必怜我。

惟是我所窃自悼者,实命不犹,流落下贱,使不洁之名,上累至尊,此则死有余辜耳。

若夫天威震怒,横被诛戮,事起佚游,上所深讳,必不至此,可无虑也。

”次年正月,帝遣迪赐师师蛇跗琴。

蛇跗琴者,琴古而漆黦,则有纹如蛇之跗,盖大内珍藏宝器也。

又赐白金五十两。

三月,帝复微行如陇西氏。

师师仍淡妆素服,俯伏门阶迎驾。

帝喜,为执其手令起。

帝见其堂户忽华敞,前所御处,皆以蟠龙锦绣复其上。

又小轩改造杰阁,画栋朱栏,都无幽趣。

而李姥见帝至,亦匿避,宣至,则体颤不能起,无复向时调寒送暖情态。

帝意不悦,为霁颜,以老娘呼之,谕以“一家子,无拘畏”。

姥拜谢,乃引至大楼。

楼初成,师师伏地叩帝赐额。

时楼前杏花盛放,帝为书“醉杏楼”三字赐之。

少顷置酒,师师告侍侧,姥匍匐传樽为帝寿。

帝赐师师隅坐,命鼓所赐蛇跗琴。

为弄《梅花三叠》。

帝衔杯饮听,称善者再。

然帝所供肴馔皆龙凤形,或镂或绘,悉如宫中式,因问之,知出自尚食房厨夫手,姥出金钱倩制者。

帝亦不怿,谕姥今后悉如前,无矜张显著,遂不终席,返驾。

帝尝御画院,出诗句试诸画工,中式者岁间得一二。

是年九月,以“金勒马嘶芳草地,玉楼人醉杏花天”名画一幅赐陇西氏。

又赐藕丝灯、暖雪灯、芳苡灯、火凤衔珠灯各十盏,鸬鹚杯、琥珀杯、琉璃盏、镂金偏提各十事,月团、凤团、蒙顶等茶百斤,馎饦、寒具、银餤饼数盒。

又赐黄白金各千两。

时宫中已盛传其事,郑后闻而谏曰:“妓流下贱,不宜上接圣躬,且暮夜微行,亦恐事生叵测。

愿陛下自爱。

”帝颔之。

阅岁者再,不复出,然通问赏赐,未尝绝也。

宣和二年,帝复幸陇西氏。

见悬所赐画于醉杏楼,观玩久之。

忽回顾见师师,戏语曰:“画中人乃呼之竟出耶?”即日赐师师辟寒金钿、映月珠环、舞鸾青镜、金虬香鼎。

次日,又赐师师端溪砚、凤咮砚、李廷珪墨、玉管宣毫笔、剡溪绫纹纸。

又赐李姥钱百千缗。

迪私言于上曰:“布幸陇西,必易服夜行,故不能常继。

今艮岳离宫东偏有官地袤延二三里四,直接镇安坊。

若于此处为潜道,帝驾往还殊便。

”帝曰:“汝图之。

”于是迪等疏言:“离宫宿卫人向多露处。

臣等愿捐赀若干,于官地营室数百楹,广筑围墙,以便宿卫。

”帝可其奏。

于是羽林巡军等,布列至镇安坊止,而行人为之屏迹矣。

四年三月,帝始从潜道幸陇西,赐藏阄、双陆等具。

又赐片玉棋盘、碧白二色玉棋子、画院宫扇、九折五花之簟、鳞文蓐叶之席、湘竹绮帘、五彩珊瑚钩。

是日,帝与师师双陆不胜,围棋又不胜,赐白金二千两。

嗣后,师师生辰,又赐珠钿、金条脱各二事、玑琲一箧、毳锦数瑞、鹭毛缯、翠羽缎百匹、白金千两。

后又以灭辽庆贺,大赉州郡,加恩官府。

乃赐师师紫绡绢幕、五彩流苏、冰蚕神锦被、却尘锦褥、麸金千两,良酝则有桂露、流霞、香密等名。

又赐李姥大府钱万缗。

计前后赐金银钱、缯帛、器用、食物等,不下十万。

帝尝于宫中集宫眷等宴坐,韦妃私问曰:“何物李家儿,陛下悦之如此?”帝曰:“无他,但令尔等百人,改艳装,服玄素,令此娃杂处其中,迥然自别。

其一种幽姿逸韵,要在色容之外耳。

”无何,帝禅位,自号为道君教主,退处太乙宫,佚游之兴,于是衰矣。

师师语姥曰:“吾母子嘻嘻,不知祸之将及。

”姥曰:“然则奈何?”师师曰:“汝第勿与知,唯我所欲。

”时金人方启衅,河北告急。

师师乃集前后所赐金钱,呈牒开封尹,愿入官,助河北饷。

复赂迪等代请于上皇,愿弃家为女冠。

上皇许之,赐北部慈云观居之。

未几,金人破汴。

主帅闼懒索师师,云;“金主知其名,必欲生得之。

”乃索之,累日不得。

张邦昌等为踪迹之,以献金营。

师师骂曰:“吾以贱妓,蒙皇帝眷,宁一死,无他志。

若辈高爵厚禄,朝廷何负于汝?乃事事为斩灭宗社计?今又北面事丑虏,冀得一当,为呈身之计。

吾岂作若辈羔雁贽耶?”乃脱金簪自刺其喉,不死,折而吞之,乃死。

道君帝在五国城,知师师死状,犹不自禁其涕泣之汍澜也。

论曰:李师师以娼妓下流,猥蒙异数,所谓处非其据矣。

然观其晚节,烈烈有侠士风,不可谓非庸中佼佼者也!道君奢侈无度,卒召北辕之祸,宜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