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文化知识

合集下载

荆楚地域文化特色简介

荆楚地域文化特色简介

荆楚地域文化特色简介
荆楚地域文化是指以湖北地区为主体,具有鲜明特色的区域历史文化。

荆楚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与楚国的历史密不可分,其文化主源为楚国文化。

荆楚地域文化的地域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自然地理环境:荆楚地区地处长江中游,地势平坦,气候温和湿润,自然资源丰富,是中国南方地区的重要农业和工业基地。

2. 历史文化遗产:荆楚地区是中国古代楚国的发源地,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楚文化和三国文化,包括屈原、项羽、诸葛亮等历史人物的故事和文化遗存,以及楚辞、乐府、三国文化等文学艺术形式。

3. 民俗风情:荆楚地区的民俗风情丰富多彩,如湖北的黄梅戏、汉剧、花鼓戏等地方戏曲,以及湖北的传统手工艺、民间艺术等。

4. 饮食文化:荆楚地区的饮食文化也独具特色,如湖北的热干面、豆皮、鸭脖等小吃美食,以及湖北的水产、蔬菜和水果等农产品。

总之,荆楚地域文化的地域特色主要表现在自然地理环境、历史文化遗产、民俗风情和饮食文化等方面,是中国南方地区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

湖北荆楚文化总览

湖北荆楚文化总览

湖北荆楚文化总览一、湖北文化总结:二、湖北文化以荆楚文化为核心,在各个地区又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地方区域文化。

按照文化的起源和形式的不同,将湖北的文化总结为以下三大类24种文化流派:㈠、历史宗教文化1、炎帝神农文化炎帝神农文化标志着中华文明从渔猎时代向农耕时代的过渡,以神农架林区最具代表。

炎帝神农文化是世界旅游文化宝贵资源,代表了人类不懈追求文明与进步的探索精神。

2、春秋楚国文化楚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强国之一,在其八百多年的历史中创造了举世闻名的辉煌文明成果。

楚文化是湖北文化之根,包含了“筚路蓝缕”的创业精神,“抚夷属夏”的开放精神,“一鸣惊人”的创新精神,“深固难徙”的爱国精神,“止戈为武”的和合精神。

3、秦汉三国智慧文化湖北是秦汉时期重要的文化中心,一部《三国演义》也几乎大半部写的是智慧谋略,蜀汉丞相诸葛亮后来还被誉为中国民族智慧的化身,都说明智慧文化在三国文化中占有很大的比重。

4、武当山道教文化武当山的道教文化起源于玄武神话之前,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是著名的道教仙境福地。

5、黄梅五祖禅宗文化五祖禅宗文化起源于鄂、赣、皖三省交界的黄梅县,境内禅林祖庭众多,禅风兴盛,高僧云集,先后诞生和孕育了中国禅宗的四祖、五祖、六祖三代祖师,是中国禅宗文化的发源地。

6、关公忠义文化三国名将关羽以“忠义、仁勇、诚信”著称于世,中华关公文化,已经成为连接海内外华人的精神纽带。

7、辛亥首义文化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年多年的帝制时代,开启了中华名族复兴之路。

辛亥首义文化蕴涵着振兴中华,敢闯敢拼的民族精神。

8、救国自强文化武昌农讲所、“八七”会议、黄麻起义、八路军办事处以及将军县红安、中原突围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等一系列的革命活动、革命事迹、革命遗址等都体现了湖北人民为了自由和解放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和斗争,是湖北极其宝贵的精神文化资源。

㈡、区域人文文化1、长江三峡文化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以及宜昌和三峡地区的风土民俗,构成了具有浓厚地方风格的三峡文化流派。

荆楚文化的八大特点

荆楚文化的八大特点

荆楚文化荆楚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巨大的经济文化开发价值。

荆楚文化作为一种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文化,其内涵可概括为八大系列:1、炎帝神农文化。

湖北随州、谷城和神农架是炎帝神农的主要活动区域,有许多民间传说和文化遗址。

在这里,炎帝神农遍尝百草,为民治病,发明农业,教民耕种,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标志着中华文明从渔猎时代向农耕时代过渡。

2、楚国历史文化。

湖北是楚文化的发祥地,楚国作为春秋战国时期的大国和强国之一,在8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明成果。

楚国独步一时的青铜铸造工艺、领袖群伦的丝织刺绣工艺、巧夺天工的漆器制造工艺、义理精深的哲学、汪洋恣肆的散文、惊采绝艳的辞赋、五音繁会的音乐、翘袖折腰的舞蹈、恢诡谲怪的美术,都是十分宝贵的文化富矿。

3、秦汉三国文化。

秦汉时期的湖北地区是当时重要的文化中心之一,云梦古泽、睡虎地和龙岗秦简、张家山汉简、汉明妃王昭君、汉光武帝刘秀、文学家王逸等都是重要的文化资源。

湖北境内还是魏、蜀、吴三国犬牙交错、激烈争夺的“四战之地”,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的联合与斗争波谲云诡,惊心动魄,古隆中、赤壁、乌林、长坂坡等著名文化景区是三国文化的重要载体。

4、清江巴土文化。

清江流域的土家族是古代巴人的后裔。

热情、质朴、勤劳、善良、勇敢,代表了土家人优良的民族素质。

其婚丧习俗、歌舞曲艺、饮食服饰、建筑交通等构成了清江巴土文化的鲜明特色。

同时,以恩施自治州和长阳、五峰两个自治县为主体的湖北民族地区也是巴土文化的富集之地,这里山川秀美,物产丰富,是发展湖北特色经济的重要地区。

5、名山古寺文化。

湖北的名山古寺众多,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名山古寺文化资源。

武当山是道教名山,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形成了具有丰富内涵的武当文化。

此外,荆山、大别山、大洪山、齐岳山、九宫山和黄梅五祖寺、当阳玉泉寺、来凤仙佛寺、汉阳归元寺、武昌宝通寺以及荆州天星观、武昌长春观等众多的名山古寺以及钟祥明显陵等名胜古迹,都有着较高的知名度和独特的文化内涵。

荆楚文化讲解

荆楚文化讲解

荆楚文化讲解荆楚文化是指中国历史上湖北与湖南地区所创造与继承的一系列文化现象。

荆楚文化是中国河南、山西、陕西、湖北、湖南被誉为中华文明的五大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荆楚文化渊源流长,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它涵盖了文学、历史、哲学、政治、艺术等多个方面,是中国文化宝库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荆楚文化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它诞生于中原文化和岭南文化之间的文化转移区,传承了中原文化的精华,同时融合了南方特有的水乡文化。

汉代是荆楚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湖北和湖南地区出现了许多著名学者、诗人、文化名流,如屈原、刘向、贾谊等,他们的思想文化成果对中国的文化传承和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唐代是荆楚文化的繁盛期,湖北和湖南地区的经济、文化尤为发达,许多著名的诗人、书法家、画家、建筑师等在这里繁荣兴盛,为中国的文化艺术史增添了光彩。

现代以来,荆楚文化也在不断地发展壮大,湖北和湖南地区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化的重要中心之一,文艺、电影、电视、音乐等都有许多代表性作品。

荆楚文化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和文化个性,它的主要特点如下。

第一,荆楚文化具有广阔而丰富的文化内涵,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第二,荆楚文化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鲜明的地域特色,它是中原文化和南方文化相互交流的产物。

第三,荆楚文化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它在书法、绘画、音乐、舞蹈、戏曲等方面有着独特的表现形式。

第四,荆楚文化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思辨能力,它始终秉持着“博学、审问、愁思、明辨、笃行”的学术精神。

荆楚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影响历久弥新。

荆楚文化的瑰宝和精神财富呈现在黄鹤楼、岳阳楼、曾侯乙墓、钟楼、楚墓、荆州城墙等许多著名的历史遗迹中。

荆楚文化的价值体现在对人类文明作出的宝贵贡献上,它是人类智慧和文化的珍贵遗产,在时代的发展中,荆楚文化仍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荆楚文化

荆楚文化

荆楚文化的内涵
楚人留下了许多极有价值的古墓,这是因为楚人素有厚葬的传统, 楚国科学技术发达,加上优越的地理条件,使楚人所创造的文化遗产存
于众多古墓中,得以保存至今。至1975年,已发现楚墓4000多座,已出
土文物数以万计,堪称地下楚文化宝库。出土了越王勾践剑、吴王夫差 矛、丝织品、漆画、西汉男尸等春秋战国至西汉时期众多的稀世珍宝。
荆楚文化的内涵
《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共373句,是中国第一首由诗人自
己创作的独立完成的带有自传性质的长篇抒情诗。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
长的抒情诗。
荆楚文化的内涵
(六)荆楚文化内涵丰厚
一是远古原始文化。考古发现了城背溪文化、大溪文化、屈家岭
文化、石家河文化,表明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同样是中华文明的摇篮,
兼收并蓄,就是开放融会的精神。楚人没有民族优势可依,没有坚 固的城池可恃,只是善于学习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学以致用。
荆楚文化的内涵
崇武卫疆,就是强军爱国的精神。楚人崇尚武装,同时爱国卫疆, 如楚武王、楚文王都是殉身战场乏中。楚人的爱国主义精神十分可贵, 她穿越历史时空,融入到中华民族儿女的血脉之中,代代相传。 重诺贵和,就是诚信、和谐的精神。这与我们今天所倡导的建设和
人,东汉孝子董永卖身葬父,孝心感动天,七仙女下凡与之婚配,天仙
配的戏剧唱遍全国。
荆楚文化的内涵
(9)圣人,药圣李时珍著《本草纲目》,是蕲春人;茶圣陆羽著茶 经,是天门人。(10)能人,隐居襄樊隆中的诸葛亮人们称为智星,其神
奇故事千古传颂;楚国令尹孙叔敖,爱民如子,兴修水渠,服务庶民;
明代权相江陵人氏张居正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发明印 刷术的毕舁是英山人。(11)文人,湖北有宋代的大书法家米芾、明代的

荆楚文化素材

荆楚文化素材

荆楚文化作为一种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文化,其内涵可概括为十大系列:荆楚文化炎帝神农文化湖北随州、谷城和神农架是炎帝神农的主要活动区域,有许多民间传说和文化遗址。

在这里,炎帝神农遍尝百草,为民治病,发明农业,教民耕种,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标志着中华文明从渔猎时代向农耕时代过渡。

荆楚文化楚国历史文化湖北是楚文化的发祥地,楚国作为春秋战国时期的大国和强国之一,在8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明成果。

楚国独步一时的青铜铸造工艺、领袖群伦的丝织刺绣工艺、八音齐全的音乐、偃蹇连蜷的舞蹈、巧夺天工的漆器制造工艺、义理精深的哲学、汪洋恣肆的散文、惊采绝艳的辞赋、恢诡谲怪的美术,都是十分宝贵的文化遗产,代表同期的最高水平。

荆楚文化秦汉三国文化秦汉时期的湖北地区是当时重要的文化中心之一,云梦古泽、睡虎地和龙岗秦简、张家山汉简、汉明妃王昭君、汉光武帝刘秀、文学家王逸等都是重要的文化资源。

湖北境内还是魏、蜀、吴三国犬牙交错、激烈争夺的“四战之地”,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的联合与斗争波谲云诡,惊心动魄,古隆中、赤壁、乌林、长坂坡等著名文化景区是三国文化的重要载体。

荆楚文化清江巴土文化清江流域的土家族是古代巴人的后裔。

热情、质朴、勤劳、善良、勇敢,代表了土家人优良的民族素质。

其婚丧习俗、歌舞曲艺、饮食服饰、建筑交通等构成了清江巴土文化的鲜明特色。

同时,以恩施自治州和长阳、五峰两个自治县为主体的湖北民族地区也是巴土文化的富集之地,这里山川秀美,物产丰富,是发展湖北特色经济的重要地区。

荆楚文化名山古寺文化湖北的名山古寺众多,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名山古寺文化资源。

武当山是道教名山,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形成了具有丰富内涵的武当文化。

此外,荆山、大别山、大洪山、齐岳山、九宫山和黄梅五祖寺、当阳玉泉寺、来凤仙佛寺、汉阳归元寺、武昌宝通寺以及荆州天星观、武昌长春观等众多的名山古寺以及钟祥明显陵等名胜古迹,都有着较高的知名度和独特的文化内涵。

湖北荆楚文化总览

湖北荆楚文化总览

湖北荆楚文化总览一、湖北文化总结:湖北文化以荆楚文化为核心,在各个地区又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地方区域文化。

按照文化的起源和形式的不同,将湖北的文化总结为以下三大类24种文化流派:㈠、历史宗教文化1、炎帝神农文化炎帝神农文化标志着中华文明从渔猎时代向农耕时代的过渡,以神农架林区最具代表。

炎帝神农文化是世界旅游文化宝贵资源,代表了人类不懈追求文明与进步的探索精神。

2、春秋楚国文化楚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强国之一,在其八百多年的历史中创造了举世闻名的辉煌文明成果。

楚文化是湖北文化之根,包含了“筚路蓝缕”的创业精神,“抚夷属夏”的开放精神,“一鸣惊人”的创新精神,“深固难徙”的爱国精神,“止戈为武”的和合精神。

3、秦汉三国智慧文化湖北是秦汉时期重要的文化中心,一部《三国演义》也几乎大半部写的是智慧谋略,蜀汉丞相诸葛亮后来还被誉为中国民族智慧的化身,都说明智慧文化在三国文化中占有很大的比重。

4、武当山道教文化武当山的道教文化起源于玄武神话之前,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是著名的道教仙境福地。

5、黄梅五祖禅宗文化五祖禅宗文化起源于鄂、赣、皖三省交界的黄梅县,境内禅林祖庭众多,禅风兴盛,高僧云集,先后诞生和孕育了中国禅宗的四祖、五祖、六祖三代祖师,是中国禅宗文化的发源地。

6、关公忠义文化三国名将关羽以“忠义、仁勇、诚信”著称于世,中华关公文化,已经成为连接海内外华人的精神纽带。

7、辛亥首义文化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年多年的帝制时代,开启了中华名族复兴之路。

辛亥首义文化蕴涵着振兴中华,敢闯敢拼的民族精神。

8、救国自强文化武昌农讲所、“八七”会议、黄麻起义、八路军办事处以及将军县红安、中原突围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等一系列的革命活动、革命事迹、革命遗址等都体现了湖北人民为了自由和解放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和斗争,是湖北极其宝贵的精神文化资源。

㈡、区域人文文化1、长江三峡文化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以及宜昌和三峡地区的风土民俗,构成了具有浓厚地方风格的三峡文化流派。

荆楚文化的八大特点及其发扬必要性

荆楚文化的八大特点及其发扬必要性

荆楚文化的八大特点及其发扬必要性刘玉堂(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博导)刘纪兴(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楚史所所长、研究员)荆楚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巨大的经济文化开发价值。

荆楚文化作为一种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文化,其内涵可概括为八大系列:1、炎帝神农文化。

湖北随州、谷城和神农架是炎帝神农的主要活动区域,有许多民间传说和文化遗址。

在这里,炎帝神农遍尝百草,为民治病,发明农业,教民耕种,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标志着中华文明从渔猎时代向农耕时代过渡。

2、楚国历史文化。

湖北是楚文化的发祥地,楚国作为春秋战国时期的大国和强国之一,在8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明成果。

楚国独步一时的青铜铸造工艺、领袖群伦的丝织刺绣工艺、巧夺天工的漆器制造工艺、义理精深的哲学、汪洋恣肆的散文、惊采绝艳的辞赋、五音繁会的音乐、翘袖折腰的舞蹈、恢诡谲怪的美术,都是十分宝贵的文化富矿。

3、秦汉三国文化。

秦汉时期的湖北地区是当时重要的文化中心之一,云梦古泽、睡虎地和龙岗秦简、张家山汉简、汉明妃王昭君、汉光武帝刘秀、文学家王逸等都是重要的文化资源。

湖北境内还是魏、蜀、吴三国犬牙交错、激烈争夺的“四战之地”,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的联合与斗争波谲云诡,惊心动魄,古隆中、赤壁、乌林、长坂坡等著名文化景区是三国文化的重要载体。

4、清江巴土文化。

清江流域的土家族是古代巴人的后裔。

热情、质朴、勤劳、善良、勇敢,代表了土家人优良的民族素质。

其婚丧习俗、歌舞曲艺、饮食服饰、建筑交通等构成了清江巴土文化的鲜明特色。

同时,以恩施自治州和长阳、五峰两个自治县为主体的湖北民族地区也是巴土文化的富集之地,这里山川秀美,物产丰富,是发展湖北特色经济的重要地区。

5、名山古寺文化。

湖北的名山古寺众多,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名山古寺文化资源。

武当山是道教名山,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形成了具有丰富内涵的武当文化。

此外,荆山、大别山、大洪山、齐岳山、九宫山和黄梅五祖寺、当阳玉泉寺、来凤仙佛寺、汉阳归元寺、武昌宝通寺以及荆州天星观、武昌长春观等众多的名山古寺以及钟祥明显陵等名胜古迹,都有着较高的知名度和独特的文化内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绩考网荆楚文化知识测试
(市社科联供稿)
1.“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出自( a )。

a.《左传》
b.《吕氏春秋》
c.《战国策》
2.楚国最初受封时国都在( a )。

a.丹阳(今河南淅川)
b.郢都
c.襄阳
3.春秋五霸指齐恒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 b )。

a.楚成王
b.楚庄王
c.楚灵王
4.奠定战国时期楚国“宣威之治”的基础的是( c )。

a.商鞅变法
b. 李悝变法
c.吴起变法
5.战国七雄是指齐、楚、燕、赵、魏、秦、( b )。

a.宋
b. 韩
c.吴
6.战国时期主张“合纵”抗秦的代表人物是( c )
a.张仪
b. 公孙衍
c.苏秦
7.“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出自( b )。

a.《战国策》
b.《史记》
c. 《汉书》
8.楚国从熊绎受西周成王“封以子男之田”始,到秦将王翦灭楚止,前后历经约( b )年。

a.700
b.800
c.900
9.( c )位居青铜礼器之首,是国家权利的象征。

a.盏
b.敦
c.鼎
10.簋是一种食物器具,也是一种( c )
a.乐器
b.兵器
c.礼器
11.( b )出土的编钟,是楚国编钟里数量最多、整体最重的一组。

a.淅川下寺
b.随州曾候乙墓
c.楚故都纪南城
12.在楚国出土的青铜兵器中,剑数量最多,最著名的是江陵望山1号墓出土的( b )。

a.越王州勾剑
b.越王勾践剑
c.越王鹿郢剑
13.楚国铜镜独具特色,( c )曾是楚国的制镜中心。

a.湖北江陵
b.安徽寿县
c.湖南长沙
14.青铜器制造工艺主要有陶范法、失蜡法和( c )。

a.熔炼法
b.浇注法
c.铸镶法
15.楚国漆器主要包括实用器物、( c )、工艺品和丧葬用品。

a.兵器
b.礼器
c.娱乐器物
16.下列不属于楚国漆乐器代表的是( a )
a.笛
b.瑟
c. 笙
17.( c)为古代“八音”之首,是礼乐制度的重要载体之一。

a.琴
b.箫
c.钟
18.辟邪,既是一件难得的艺术品,又是( c )。

a.家具用品
b. 装饰用品
c. 墓葬守护神器
19.( b ),是楚文化中最富有特征的器物之一,被认为是楚人灵魂升天的引导神。

a.辟邪
b.虎座飞鸟
c.凤鸟莲花豆
20.羽人为人鸟合体,造型独特,形体优美,制作精致,全器由羽人、凤鸟、( c )三部分组成。

a.虎
b.鹿
c.蟾蜍
21.下列不属于楚国丝织品的是( b )。

a.绢
b.绸
c.罗
22.楚国丝织品的色彩以( b )为主。

a.红、黄
b. 红、棕
c.红、紫
23.“礼玉六瑞”是指琮、圭、璧、璋、琥、( c )
a.环
b. 珩
c. 璜
24.( b )是当仁不让的礼玉之首。

a.琮
b. 璧
c.圭
25.( c )是一种半环形有缺口的佩玉。

a.环
b.璜
c.玦
26.玉带钩是一种( c )。

a.佩玉
b.礼玉
c.日常用玉
27. 人乘龙凤玉佩出自( c )楚墓,由龙、凤、人组合成一体,有一种特殊的和谐之美。

a.荆门纪山
b. 江陵马山
c.熊家冢
28.线切割是制玉工艺的第一道工序,专家称之为( c )。

a.切玉
b.割玉
c.解玉
29.( a )担任楚国令尹后,楚国农田水利建设有了很大发展。

a.孙叔敖
b.黄歇
c.吴起
30.楚国货币有( c )、金币、银币、布币四类。

a.纸币
b.铜币
c.蚁鼻钱
31.( a )是楚人的头等主食。

a.稻
b. 稷
c.麦
32.楚国的服饰具有鲜明的楚地特色,楚冠被中原人称为( c)
a.楚冠
b.荆冠
c.南冠
33.《橘颂》出自屈原作品( a)。

a.《九章》
b.《九歌》
c.《天问》
34.( b )是楚地自由爱恋风气的集中反映。

a.桑林之会
b. 云梦之会
c.溱洧之会
35.“悲莫悲兮生离别,乐莫乐兮新相知”出自屈原( b )
a.《离骚》
b.《九歌》
c.《九章》
36.楚人的殉葬礼俗主要用( c )随葬。

a.青铜器
b.漆器
c.木、玉俑
37.民谣中“二十三,糖瓜粘”指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祭( c )
a.财神
b.土地神
c.灶神
38.端午节又名端阳节、蒲节、( c )
a.龙舟节
b.粽子节
c.浴兰节
39.鬻熊是楚国早期杰出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后人将其言论记录下来,辑成( c )一书。

a.《淮南子》
b.《战国策》
c.《鬻子》
40.( c )共81章,合计5000余字,又被称为《道德经》
a.《孟子》
b.《鬼谷子》
c.《老子》
41.“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出自( c )。

a.《韩非子》
b.《庄子》
c.《老子》
42.在政治上提出“无为而治”的是( b )。

a.孔子
b.老子
c.庄子
43.“相濡以沫,不若相忘于江湖”出自( c)。

a.《论语》
b.《老子》
c.《庄子》
44.“忘足,屦之适也;忘要(腰),带之适也;知忘是非,心之适也”体现了庄子(b )的思想。

a.精神自由
b.物我其一
c.无用之用
45.( c)楚简于1993年出土,全部内容都是先秦著述,涉及儒、道两家学说,是学术界持续关注的热点。

a.马山
b. 马王堆
c.郭店
46.风骚指诗经与( c )。

a.《离骚》
b.《庄子》
c.《楚辞》
47.( c )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最早的长篇抒情诗。

a.《九歌》
b.《天问》
c.《离骚》
48.《天问》内容异常丰富,问及天、地、人之事,提出( b )个问题。

a.160
b. 172
c. 180
49.《九辩》是( b )的代表作。

a.屈原
b.宋玉
c. 贾谊
50.楚国绘画主要分壁画、帛画、( c )几个类型。

a.布画
b.木画
c.漆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