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心算教育的发展概况

合集下载

珠心算的基本概况

珠心算的基本概况

珠心算的基本概况第一篇:珠心算的基本概况珠心算的基本概况何谓珠心算所谓珠心算,即珠算式心算。

珠算,是以算盘为工具,用来[1] 计算多位数的加、减、乘、除、四则计算、开方等题型。

其运珠技巧有一定的规律及口诀,当使用者能熟练操作算盘,除了会快速的求出正确答案外,也能透过脑细胞的滋长,将算盘的盘式,档次及珠子的浮动变化描绘到脑子里,即好像在脑子里有把「活算盘」,这种活算盘的影像,称为「虚盘」。

它透过知觉,形象,记忆等过程,在大脑里来完成珠算运算,即我们所谓珠算式心算。

珠算式心算,熟练后计算速度要超过电子计算器,其速度之快非常惊人。

往往只要听到题目报数,或自己看到计算题型,算者即能将答数脱口而出,或立即写出。

所以珠算式心算是当今世界上最好的一种计算技术。

价值珠心算一个人的智力发展与经常锻炼手指活动有密切关系,而操作算盘的动作则更快且更加细致和微妙,更符合这个原则。

国内外许多教育研究专家认为珠算式心算是珠算的高级阶段,更有助于开发智力。

因为人类的大脑分为左右两个半球。

左半球(左脑)主要是掌管说、写、计算等有关推理、思考、判断的理论功能。

右半球(右脑)主要是掌管空间构造的描、写、模仿、想象等形态的知觉能力或有关情操的音乐能力。

珠算式心算的过程,是一种综合性的思考和运动的结合。

计算时,需一边瞬间记数,一边虚珠映像,一边模拟拨珠,一边珠像内化,它激化思维力、记忆力、注意力、空间想象力等来完成运算任务,因此珠算式心算进行时,需要左右两半脑协同活动。

也就是说珠算式心算是开发智力的金钥匙。

训练功能一、指向与集中注意力训练很多的家长都发现,自己的孩子注意力不是很集中,经常被其他的事情所分散开。

别人的一句话,房间外的声音都容易把孩子从当前的事情上转移开。

其实,对于幼儿来说,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可能很长,毕竟他们自我调控的能力没有成人那么的强。

但是面对着升学的,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在未来的课堂里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

针对孩子做事经常开小差,容易走神,珠心算是一种高度集中注意力的训练方法,在这门课上孩子的注意力将会被数字计算高度的调动起来,不仅是眼睛、耳朵和手,更重要的是孩子的大脑要进行高度的运转,从而调配身体的感官。

珠心算教程:1983年是“珠心算”有组织的兴起时期

珠心算教程:1983年是“珠心算”有组织的兴起时期

珠心算教程:1983年是“珠心算”有组织的兴起时期有组织的珠心算培训、教育从1983年为标志的兴起,至1990年已呈燎原之势的。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篇1983年是“珠心算”有组织的兴起时期吧。

贾迎芳、张淑萍等小选手是从1982年开始由山西省珠协组织,王令九(时任省队教练)指导进行珠心算练习的。

1983年10月在太原由中国珠算协会主办了“全国珠算比赛(太原)邀请赛”,比赛的自选项目有“加减听算”、“加减看算”,山西小选手贾迎芳、张淑萍使用的计算方法就是珠算式心算。

在发奖大会上,在全国26个省市的一千多位珠算选手、珠算观摩者面前进行了加减听算和加减看算的珠算式心算的表演。

我们认为,将1983年作为中国“珠心算”有组织的兴起的年代的标志为妥。

1984 年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拍摄了“珠心算”的听算、看算,并将其融入电影《中国神童》中;1984年3月,全国珠算选手首届培训班在山西运城召开,王令九作了珠心算专题介绍;1984年,由山西省珠算协会和桂林市珠算协会合办了“全国珠算选手、教练学习班”,在此学习班上,山西王令九、湖北王士祯介绍了珠心算,贾迎芳还做了现场表演。

此时,珠算式心算已向全国进行了推广。

1985年《中国神童》电影在香港公演,王令九教练和贾迎芳、张淑萍参加了首映式,并在香港无线电视台、亚洲电视台做了珠心算现场表演。

香港广播电台又广播了贾迎芳、张淑萍学习珠心算过程中的录音采访。

1984年至1988年,由中国珠算协会主办的各类全国珠算比赛中,很多选手也使用了珠心算方法对试题进行了计算。

例如:1985年10月在全国第二届珠算技术比赛中,吉林省珠算选手分别获乘、除、传票冠军,池明子心算成绩赶上国际水平。

1984年至1990年,全国近五万学生参加的全国珠算通信赛中,很多选手使用了珠心算方法进行参赛,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珠心算资料略论发展珠心算的方向

珠心算资料略论发展珠心算的方向

略论发展珠心算的方向一、开展珠心算教育是大势所趋,符合时代的要求珠心算是优秀文化遗产珠算在新时期质的变化的产物。

它既优化了珠算的计算功能,又扩展了教育功能,还发掘了启智功能,使既古老又新生的珠算显示了新生命,赋予了新价值。

这种可以提高人们素质的有效科技,将受世界人们所重视,必将为推动人类的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

(1)教育功能显著珠心算的教育功能已日益得到社会重视和应用,特别是对幼少儿的素质教育尤为显著,开展珠心算由于脑映象的出现,整个计算过程可以在脑海中再现,对数学的学习是极为有利的。

应该说一个人的一生,从幼少年到成年的整个学校教育中者都离不开数学教育,几乎每日必须和数学打交道,即使走向社会,也离不开数学,但由于数学内容比较抽象,概念复杂,特别初学儿童难以接受和理解,因而数学教学多年来一直被视为难点。

经过多年教学实验证明,珠心算教学符合儿童的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既形象又具体,珠动数出,脑映象不断闪跃转化,促使儿童容易学、喜欢学,也就解决了数学教学的难题,在教学中,根据儿童特点,先学习珠算再引入脑算,从有具到无具,既直观又形象,脑、手、眼并动,手段得法,易学易懂,促使学习积极性不断提高。

从心理学角度看,培养一个人的品格素质使其在高度发挥智能的同时富有高尚的品格,也是社会人才所需的,而从儿童学习珠心算着手在其教学过程中具有严格程序,要求达到正确、迅速、高效、规范、准确这些品质的目的,所以说这一点其意义也是深刻的。

我们从日本一些大型企业(如松下公司)在招工、考评职工时,其中珠算或暗算(心算)达到高段位者优先录用,给予奖励,其目的在于检验一个人的智能、能力、品格水平。

从现代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看,教育者的职能如果单纯培养一定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发展智力、能力、品格教育。

实现这些要求珠心算教育就是一种最好的手段之一。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兴衰从一定意义上说取决于人的素质,而提高人们的素质必须从儿童做起,必须从有效的教育手段入手。

传承国学珠算精髓绽开教育特色之花——记吉林省长春市弓棚镇中心小学校珠心算发展历程

传承国学珠算精髓绽开教育特色之花——记吉林省长春市弓棚镇中心小学校珠心算发展历程

佬永国举珠尊赭财住廿教育待立{花——记吉林省长春市弓棚镇中心小学校珠心算发展历程♦邢宝珠算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民族的血脉、人民的精神家园。

传承弘扬珠算文化,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已成为一些小学综合素质教育的发展主流。

几年来,弓棚小学始终坚持走特色办学之路,全方位、宽领域、多角度开展活动,因材施教,让学生练就特长。

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张扬个性,实现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目标,2012年3月,学校开发校本课程,珠心算教学以其神奇的魅力走进孩子们的课堂。

学校利用乡村少年宫开设珠心算社团,多渠道学习,多渠道辅导,多形式活动,多途径展示,不断突破,得到了长足发展。

珠心算像一株朝气蓬勃的幼苗在弓棚小学扎根、成长、开花、结果。

领导关怀幼苗茁壮成长珠心算这株幼苗从萌芽开始,就得到领导的重视和家长、社会的关心支持。

长春市珠协自2015年起每年拨专项资金作为我校珠心算发展教育基金,极大地解决了我校资金不足的办学困境。

我们利用这些资金为教师外岀学习提供经费、购买算盘、教材,开展珠心算活动、建珠心算网络活动室、打造珠心算校园文化。

长春市珠协领导多次来学校调研,为使我们的孩子们能够系统学习珠心算,长春市珠心算协会无偿地向我校捐赠珠心算教材、算盘及练习册,为我校珠心算工作提出许多宝贵意见。

领导的重视和鼎力相助对我校珠心算工作的开展起到了巨大的推进作用。

统一思想迎难而上起步教学举步维艰。

不少教师包括个别领导,对珠心算了解甚少,认为不过是打算盘,与教学没多大关系,浪费时间,没有成效,因而态度消极。

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反复召开班子会、教师会,组织教师认真学习、领会我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以及发展目标,使广大教师认识到珠心算是一门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技能、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实践课程,它完全符合我校“一切为了学生、做最美教师、办家长满意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坚持个性化培养、多元化育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特色培养目标。

珠心算教育:珠算技术的创新

珠心算教育:珠算技术的创新

珠心算教育:珠算技术的创新珠算被誉为我国的第五大发明,是我国的传统文化瑰宝,在几百年的历史长河中,珠算对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我国在研制原子弹初期的设计试验数据就是用算盘这一古老的计算工具计算出来的。

随着计算机的快速发展和普及,算盘的计算功能无法与计算机相比,珠算教育步入低谷。

经过20多年实践探索发展起来的珠心算使珠算由计算工具发展成教育工具,其成果引人瞩目。

近年来珠心算教育在国内外逐步发展成为能够开发儿童智力的教育科学。

一、珠心算是在珠算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双手拨珠,锻炼儿童动手能力和身体协调能力,有助于大脑整体功能的开发学习珠心算首先要学习打算盘,双手拨珠不仅可以加快拨珠速度,提高运算技能,更重要的是双手拨珠牵动多种感观联动,有利于开发大脑整体功能。

左手拨珠,刺激右脑,开发了右脑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右手拨珠,刺激左脑,开发了左脑的计算和逻辑思维功能。

双手拨珠就是通过手、眼、耳、口和大脑同时并用,锻炼了身体的协调能力。

动脑则心灵,动手则手巧,心灵手又巧正是开发智力的良好体现。

2、珠心算脑像图的形成,有助于大脑整体功能的开发珠心算进入心算阶段时,大脑中形成“脑算盘”——映像珠算,即不用手指拨算珠,完全用脑算盘的记忆直接在大脑中进行运算,“脑算盘”是珠心算的算具,可以存放在大脑中,用之即出,随时随地运用自如,节约能源,不占空间,十分方便。

珠心算利用它进行计算,反复刺激大脑,进而形成映像记忆,这种头脑中的形象,心理学家称为表象。

表象具有直观性和概括性的特征。

表象的直观性决定了脑珠象是近似的、动态的;表象的概括性决定了脑映象不是具体的算盘形象,而是只展现对计算有用的部分珠象,珠心算的计算过程是在逻辑思维指导下的形象思维来完成的,有力促进大脑整体功能的开发。

二、珠心算教育的优越性科学家认为,幼儿时期智力开发优先。

智力是人的认知能力的综合,是由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和其他各种能力所组成的。

珠算的国内发展现状

珠算的国内发展现状

珠算的国内发展现状珠算作为一种古老的计算工具,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普及,珠算在中国的发展也发生了一定的改变。

下面将就珠算在中国的国内发展现状进行阐述。

首先,珠算教育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发展。

近年来,珠算教育在中国的小学、初中和高中等教育阶段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

很多学校将珠算课程列为了必修或选修课程,并且推广了珠算教材和教学设备的使用。

珠算不仅有助于学生提高计算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逻辑思维能力等综合素质。

此外,珠算教育在一些地方还开展了珠算比赛,提高了学生对珠算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其次,珠算在中国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

除了在教育领域得到应用外,珠算在商业、金融等领域也得到了推广和应用。

一些企事业单位在招聘岗位时,会要求应聘者掌握珠算技能,这是因为珠算能够提高计算效率和准确性,对于处理大量数据具有一定优势。

此外,珠算还应用于一些特定的行业,比如会计、保险等领域,在数字运算、数据分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再次,珠算在中国的发展也受到了科技的影响。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珠算在中国也出现了电子珠算这一新兴形式。

电子珠算通过模拟珠算的运算方式,将传统算珠转化为电子设备上的计算过程,提高了计算的速度和效率。

电子珠算不仅可以替代传统的算珠,还能够记录计算过程和结果,便于复查和修改,方便了学习和实践。

电子珠算已经广泛应用于教育、商业等领域,成为了一种现代化的珠算工具。

最后,珠算在中国得到了国际认可和传承。

中国的珠算已经走出国门,成为了一项国际性的计算技术。

中国的珠算选手在国际珠算比赛中屡获佳绩,为中国争得了荣誉,也增强了中国人的自豪感。

同时,中国也加强了对珠算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将珠算列为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落实了相关政策和措施,推动了珠算传统的传承和发展。

综上所述,珠算在中国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

无论是在教育领域还是在应用领域,珠算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国际交流的加强,珠算在中国的发展前景更加广阔,有望为中国的现代计算技术做出更大的贡献。

珠心算的发展简况

珠心算的发展简况

珠心算发展简况
(一)珠心算的名称(珠脑算、脑珠算、脑算)
(二)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三)珠心算在国外:
1、日本把珠算作为国民的三大基本技能之一,每年的8月8 日为全国珠算技术鉴定的时间。

日本现有1亿人口,有6万余所珠心算学校,珠心算在日本发展已有150年
2、美国从70年代初 , 从日本把算盘作为“新文化”引入,并成立了珠算教育中心
3、新加坡、马来西亚、台湾、巴西、墨西哥、汤加王国等国家和地区都在开展珠心算教学活动。

目前开展珠心算的国家和地区已经达到60多个。

珠算的国内发展现状

珠算的国内发展现状

珠算的国内发展现状
珠算作为一项古老却又现代的算术技巧,已经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传承。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珠算在国内发展的现状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和发展。

首先,珠算在我国被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

许多学校将珠算列为数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开设专门的珠算课程,并设置珠算比赛和考试,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思维逻辑。

同时,许多教育机构和培训机构也积极推广珠算,开设珠算培训班,吸引有志于学习珠算的学生和家长。

其次,珠算作为一种计算方式和思维方式,得到了很多学者和教育家的关注和研究。

他们致力于通过研究发展珠算教材、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提高珠算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同时,一些学者还将珠算与其他学科和领域结合起来,开展跨学科的研究,推动珠算在综合素质教育中的应用和发展。

此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珠算也开始与数字技术相结合。

一些珠算教育机构和企业推出了珠算APP和在线珠算学
习平台,通过互联网和移动端设备,让更多的人可以随时随地学习珠算。

这种数字化的珠算教育形式,不仅提高了学习的灵活性和便利性,也拓宽了珠算教育的传播渠道和范围。

总的来说,珠算在国内的发展现状可谓是蓬勃和多元化。

它不仅在学校得到重视和推广,也得到了学者和教育家的深入研究和关注。

而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珠算也开始走向数字化、
网络化的发展道路。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珠算会在国内继续得到更多的发展和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大陆的珠心算教育大陆的珠心算教育,从发展上看,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1985年以前是探索研究阶段;1985年到90年代初是部分省市积极实验,逐步推行阶段。

正是在这两个阶段,珠心算所显示的惊大效果带动了国内外,并为1992年以后有组织,有计划地逄勃发展吹向了进军号角,在发展的三个阶段,也先后出现了不少各有一定特点的算法、教材。

例如,1982年山西陈子镜的(珠脑结合速算)主要讲乘除算运用"本个加后进"的"一口清"加减单积仍用算盘)和山西小选手的双手拨珠与珠心算,1989年吉林刘善堂(珠脑速算六步教学法)1991年浙江王丞达(实用珠算式心算技术)黑龙江黄冠斌、宁秀荣(现化心算学),1995年河南李洁璜(珠象脑算学)等等,还有其它一些教材恕不一一列出。

刘善堂和王丞达不仅编了教材,而且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推广普及,训练选手。

中珠协曾作典型宣传、介绍。

从中出现了不少珠心算高手,带动海内外。

中国珠算协会于1992年组织刘善堂、王氶达两人合着的(珠脑速算教学与训练)电视教材(简称合着)发行面也较大。

以上教材都是将珠心算自成体系独立编写的。

1991年浙江陈高木编写了珠心算与数学教材同步进行、面向全体学生的小学数学课本;1997年上海市珠算协会与上海市教育科研究院合作(主编宋振华),编写了把珠算作为计算符号,将珠算、珠心算溶合于数学的小学数学教材。

到目前为止,珠心算教材众多,但从对珠心算教学规律的理解上看。

大多是基本相通的。

刘善堂、王丞达的说法是:"珠算式脑算法就是依靠视觉、听觉、触觉或者依靠这些混合的直观象而完成的计。

就是不使用算盘,而用算盘在脑中的映象进行珠算式计算(脑中打算盘)的一种方法"一般须经过三个阶段的训练:(一)实际拨珠训练(二)仿真拨珠训练;(三)脑中打算盘;。

鉴于他们的合着普及面较大,这种说法的影响也较大。

珠心算从一开始就以它神奇的功效和魅力,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从而引起国内外的普遍关注。

1985年3月,山西选手贾迎芳、张淑萍在王令九教练带领下,应邀到香港表演珠心算和珠算,轰动了全港,各种新闻媒体发表了140余篇文章,称贾迎芳、张淑萍是中国神童,还拍了电视影像、电台录音和美术摄影,赞扬"神算子"。

同年7月,中珠协在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和吉林市,举行首次中日少年珠算科技夏令营活动。

从此,开始了中日两国珠心算技术的双向交流,改变了中国在珠心算技术上落后于日本的状况。

1985年10月,在全国第二届珠算技术比赛中,吉林省珠心算选手在全国众多的双手拨珠运算的高手中脱颖而出,姜英玉、池明子、朴贞珠分别获得乘算、除算和传票算冠军,池明子成绩赴上了国际水平,吉林队获得团体冠军。

少年珠心算选手的优异成绩,在中国珠场上引起强烈的反响。

1987年4月,王丞达带领郑业美、沈洋小选手到深圳表演,成为深圳一大新闻。

1988年7月,日本珠算研究会会长、国士馆大学教授铃木久男先生带领日本学生代表团到杭洲进行友好访问,中日双方选手进行了表演,浙江4名选手沈洋、计传峰、王恩波、岑夏仲获得了所有项目的前四名。

沉洋的总分比日方国士馆大学二年级学生、十段高手山本秀臣高出200分。

铃木久男赞赏道:"浙江的小学生为自己的祖国嬴得了荣誉"。

1991年元旦,中央电视台庆贺(神州风采)播出600期,在百里挑一的选择下,珠心算节目被选中。

在我国珠心算国家队领队王忠传、教练刘善堂、王丞达带领下,5名浙江和吉林小选手计传峰、王恩波、贺丽、李欣、张立红参加表演,嬴得全场潮水般掌声和喝采,被认为是"几千年古老文化重放异彩,焕发青春","再领风骚,"太精彩,太有意义,太值得纪念了"。

着名电视台主持人越忠祥挥笔写下:"中国儿童";来自台湾的凌峰先生也题词:"果然不凡"。

这台晚会掀开了我国珠心算风光流彩的一页。

1992年,王丞达带领沉洋、计传峰、9岁的王益三访问美国,在西海岸旧金山表演了11场,通过新闻媒介,在全美引起轰动;东海岸的纽约、华盛顿临时发出邀请,代表团因之延长了访问日期。

美国的(国际日报)(世界时报)等报纸和旧金山的(华声)(中华)等电视台竞相报导,盛赞他们是"天才儿童神算子"中国大陆的小数学家"。

1993年10月,韩国汉城举行第7届世界计算技术竞赛,有9个国家和地区112名选手参加。

中国宁波慈溪代表队选手张科获得中学生组全能、加减算、乘算、除算四项金牌,前三项还打
破了上届世界记录、陈光辉获得小学生组全能、加减、除算金牌和乘算银牌,王益三则获得四个项目第三名。

1994年,吉林省刘善堂带领李欣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进行讲学访问。

李欣的示范表演,得到两国珠算界和教育界的高度赞扬。

1997年,全国第四届珠算技术大赛在北戴河举行,解放军队选手获得所有项目的冠军,并都打破全国记录。

全能冠军朱庆瑛5分钟计算60道加减题,每题120字,300秒计算7200个数码,每秒运算24个数码(包括写答案的时间),珠心算创造了空前的记录,不禁使人提出"珠心算的计算速度有极限吗?"珠心算技术达到这样的高度,和普及推广是分不开的。

1992年以前我国仅有2万人参加珠心算教学活动,1997年则超过100万人,其中吉林省达到40万人,遥遥领先于全国。

90年代开始,珠心算向数学领域发展,浙江提出了"珠心算与数学教材是吉林省和浙江的经验,认为珠心算对数学教育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先后提出"在珠算上下功夫、从数学上见效果","把珠算、珠心算溶合于数学"的想法,并在市教委、科研部门的支持下,开展了科学实验。

(三)台湾地区的珠心算教育台湾珠心算教育近20年来的风行,已不局限于就业和证照的需要。

参加学习的对象不再以高职或社会人士为主,几乎70%以上都是小学及幼儿园的学童。

在证书并不再有实用价值时,家长们仍然趋之若鹜,让子弟学习,无非是其学习价值已转移至除了对课业(尤其是数学)有直接帮助外,更能启发智能,增强脑力。

学习形态由以往是学校课堂之正规课程,转移成坊间数千家珠心算补习班推行重心由以珠算为主的课程也退位由心算课程来担纲。

心算课程的风行除了顺应时代速成的观念,及配合检定的改革。

以快餐面的教学方式来指导学生,是好是坏,可能需要经历一段时间的考验再来评判。

但不论其教学方式如何,我们认为让学习者学以致用是最基本的准则。

要能够让学习者有将心算应用于课业或日常生活中的条件,在看加减心算至少有二、三位十笔,乘心算有实法五位,除心算有法商五位的能力,如此才能确定学习者有能力发挥学以致用的条件。

当然,优秀的珠心算选手,其能力是无可限量的。

早期韩国李春德的权速,被认为匪夷所思,是人类的顶点。

但不到20年,其记录不断被刷新,而且创新者都是年幼的小学生。

到底心算权限是否达到?或要多久,还是不出几年后又有新方法能推翻目前的教导模式。

目前传统教学法已被"一口清"教学法超越,无论速度还是准确性都有突飞猛进的进展。

但"一口清"教学法在台湾无法普遍流行,原因是:(1)其先学生应具备良好的加减心算能力。

因为"一口清"的乘除,皆是以多位数乘以一位数的进位规律递加或递减,没有良好的心算能力,无法组合及连惯;(2)"一口清"的进位规律舍去原来传统九九乘法的基础,要学会它需要较多的时间;(3)学生的学习没有强制性。

"一口清"的教学,从基本加减学起来才能完整做出多位数相乘除的题型,至少需两年左右的时间。

以台湾目前教学重心之补习班的经营方式,很难有配合条件。

因此,台湾目前的教学形态仍以传统教学法最为流行。

珠心算教育目前在世界各地都有扩展的趋势,除原有推展的国家,如中国、日本、韩国及台湾地区等已深入社会阶层,成为普遍的计算工具外,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泰国、印尼、加拿大、美国、新西强等,也有相当程度的推广。

这些国家的珠心算教育已不再以华语为教学语言,很多时间都以英语或当地语言讲课。

要融入不同文化、种族的国家里,语言是最直接有效的沟通方式,这对珠心算的世界化非常有帮助。

尤其珠心算是中国开创的,我们要重视这个市场,这里提示几点建议:(1)组织世界珠心算联盟:每年定期举办师资研习会;(2)定期改革珠心算检定制度,并将检定制度逐步规格化,在策划时应避免过于僵化,或太强调速度进展、代以生活化、多元化和应用化的综合测验。

如此将能争取其它种族的认同,而不致误会只是追求速度的教学工具;(3)研发英文教材、教法。

珠心算教育要普及,拥有英文的教学手册及教材是极为重要的;(4)举办奥林匹克世界珠心算比赛,进而宣传珠心算的优点,简单易学,开发儿童智力,并设计生动、活泼近似卡通的教学模式来吸引学生,相信在信息蓬勃的世界中,不难有更高境界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