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概率与统计

合集下载

2024高考数学压轴题——概率与统计高考常见题型解题思路及知识点总结

2024高考数学压轴题——概率与统计高考常见题型解题思路及知识点总结

2024高考数学压轴题——概率与统计高考常见题型解题思路及知识点总结2024高考数学压轴题——概率与统计的挑战与应对随着高考的临近,数学科目的复习也进入了关键阶段。

2024年的高考数学压轴题将会涉及到概率与统计的内容,这不仅考察学生的基本数学知识,更侧重于考察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实际应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本文将针对这一部分的常见题型、解题思路和知识点进行总结,希望能为广大考生提供一些帮助和指导。

一、常见题型的解题思路1、概率计算:在解决概率计算问题时,学生需要明确事件的独立性、互斥性和概率公式的应用。

尤其是古典概率和条件概率的计算,需要学生熟练掌握。

对于涉及多个事件的概率计算,学生需要理清事件的关联关系,采用加法、乘法或全概率公式进行计算。

2、随机变量及其分布:这部分要求学生掌握离散型和连续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律及分布函数,理解并掌握几种常见的分布,如二项分布、泊松分布和正态分布等。

对于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如期望、方差和协方差等,学生需要理解其含义并掌握计算方法。

3、统计推断:在统计推断问题中,学生需要掌握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的基本方法。

对于点估计,学生需要理解矩估计法和最大似然估计法的原理,并能够进行计算。

对于假设检验,学生需要理解显著性检验的原理,掌握单侧和双侧检验的方法。

4、相关与回归分析:相关与回归分析要求学生能够读懂散点图,理解线性相关性和线性回归的概念,掌握回归方程的拟合方法和拟合优度的评估方法。

二、概率与统计的相关知识点总结1、概率的基本概念:事件、样本空间、事件的概率、互斥事件、独立事件等。

2、随机变量及其分布:离散型随机变量和连续型随机变量,二项分布、泊松分布和正态分布等。

3、统计推断:参数估计、假设检验、点估计、置信区间、单侧和双侧检验等。

4、相关与回归分析:线性相关性和线性回归的概念,回归方程的拟合方法和拟合优度的评估方法。

三、示例分析下面我们通过一个具体的示例来演示如何分析和解决一道概率与统计的压轴题。

高考数学概率与统计题型解析与答题技巧

高考数学概率与统计题型解析与答题技巧

高考数学概率与统计题型解析与答题技巧在高考数学中,概率与统计是一个重要的板块,它不仅考查学生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还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和推理能力。

对于很多同学来说,这部分内容既有一定的挑战性,又充满了得分的机会。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解析高考数学中概率与统计的常见题型以及相应的答题技巧。

一、概率题型1、古典概型古典概型是概率中最基础的题型之一。

它的特点是试验结果有限且等可能。

例如,从装有若干个红球和白球的袋子中摸球,计算摸到某种颜色球的概率。

答题技巧:首先,确定总的基本事件数和所求事件包含的基本事件数。

然后,利用古典概型的概率公式 P(A)=所求事件包含的基本事件数÷总的基本事件数进行计算。

2、几何概型几何概型与古典概型不同,它的试验结果是无限的。

常见的有长度型、面积型、体积型几何概型。

比如,在一个区间内随机取一个数,求满足某个条件的概率。

答题技巧:对于几何概型,关键是要正确确定几何度量。

例如,长度型就计算长度,面积型就计算面积,体积型就计算体积。

然后,按照几何概型的概率公式 P(A)=构成事件 A 的区域长度(面积或体积)÷试验的全部结果所构成的区域长度(面积或体积)进行求解。

3、条件概率条件概率是指在事件 B 发生的条件下,事件 A 发生的概率。

题目中通常会给出一些条件,让我们计算在这些条件下的概率。

答题技巧:利用条件概率公式 P(A|B)= P(AB)÷P(B),先求出 P(AB)和 P(B),再计算条件概率。

4、相互独立事件与互斥事件相互独立事件是指一个事件的发生与否对另一个事件的发生概率没有影响;互斥事件则是指两个事件不能同时发生。

答题技巧:对于相互独立事件,它们同时发生的概率用乘法计算,即 P(AB)= P(A)×P(B);对于互斥事件,它们至少有一个发生的概率用加法计算,即 P(A∪B)= P(A)+ P(B)。

二、统计题型1、抽样方法包括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和系统抽样。

高考数学中的概率与统计

高考数学中的概率与统计

高考数学中的概率与统计在高考数学中,概率与统计是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概率是指某件事情发生的可能性,而统计则是通过数据分析找出事情的规律。

本文将介绍高考中的概率和统计内容,以及对于考生应该如何应对这些考点。

一、概率概率是高考数学中的重点之一,它涉及到很多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我们先来看看常见的概率问题:1. 定义概率:概率是指某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通常用一个介于0 到 1 之间的数字表示。

比如说,掷一枚骰子,出现 1 的概率是1/6,出现偶数的概率是 3/6=1/2。

2. 事件的互斥:如果两个事件不能同时发生,就称它们互斥。

比如说,掷一枚骰子,出现 1 和出现 2 是互斥的事件。

此时它们的概率可以简单地相加。

3. 事件的独立:如果两个事件的发生不会互相影响,就称它们独立。

比如说,掷两枚骰子,第一枚出现 1 的概率是 1/6,第二枚出现 2 的概率也是 1/6。

此时出现 1 和 2 的概率就是它们的乘积。

4. 条件概率:条件概率是指在已知一个事件发生的情况下,另一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比如说,从一副扑克牌中取出一张牌,它是红桃的概率是 1/4,如果告诉你它是一张面值为 A 的牌,那么这张牌是红桃的概率就变成了 1/2。

考生在备考概率时,需要将这些基本概念掌握清楚,并能够结合具体问题来进行计算。

此外,还需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比如说事件是否独立、概率的范围等等。

二、统计统计是高考数学中的另一个重要考点,它用来描述数据的分布规律和相关性。

常见的统计问题有:1. 统计指标:统计学有很多指标,比如说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标准差等等。

这些指标用来描述数据的各种特征,可以通过计算得出。

2. 直方图:直方图是一种常用的数据可视化工具。

它将一段数据区间划分为若干个子区间,并计算每个子区间的数据量,然后将它们用矩形图形表示出来。

通过直方图可以看出数据的分布规律,比如说是否呈正态分布等等。

3. 散点图:散点图可以用来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概率与统计高考知识点

概率与统计高考知识点

概率与统计高考知识点在高考数学中,概率与统计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概率与统计不仅涉及到数学方面的知识,也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

本文将通过几个具体的例子,深入探讨概率与统计相关的知识点,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这一部分内容。

一、概率与事件概率与事件是概率与统计中的基础概念。

概率是描述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数值,通常用P(A)表示。

事件是指随机试验中的一种结果,可以是一个单一结果或若干个结果的组合。

例如,投掷一枚骰子,出现点数小于等于3的事件记为A,则P(A)为1/2。

二、基本事件与对立事件基本事件是指随机试验中的最简单、最基础的事件,它不可再分解成其他事件。

对立事件是指两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互相排斥,即当一个事件发生时,另一个事件不发生。

例如,投掷一枚硬币,出现正面和出现反面就是对立事件。

三、概率的性质概率具有以下几个性质:1.非负性:对于任何事件A,有P(A)≥0;2.必然性:对于必然事件S(整个样本空间),有P(S)=1;3.可加性:对于任意两个互不相容的事件A和B,有P(A∪B)=P(A)+P(B)。

四、条件概率条件概率是指在已经发生一个事件的条件下,另一个事件发生的概率。

条件概率表示为P(A|B),其中A是已知发生的事件,B是条件事件。

例如,某班级男生占总人数的1/4,女生占总人数的3/4,已知某学生是女生,求其也是该班级的概率。

我们可以使用条件概率计算得出P(女生|学生) = P(女生∩学生) / P(学生) = 3/4。

五、独立事件独立事件是指两个事件的发生与否互相不影响。

如果事件A和事件B是独立事件,则有P(A∩B) = P(A) × P(B)。

例如,抛掷一枚硬币和掷一枚骰子,两个事件是独立的。

六、随机变量与概率分布随机变量是表示随机试验结果的变量。

离散型随机变量只能取有限个或可列个数值,连续型随机变量可以取任意实数值。

概率分布是随机变量取各个值的概率。

例如,抛掷一枚骰子,骰子的点数就是一个随机变量,其概率分布为离散型。

高考文科数学概率与统计题型归纳与训练

高考文科数学概率与统计题型归纳与训练

高考文科数学概率与统计题型归纳与训练高考文科数学概率与统计题型归纳与训练近年来,随着高考评价重点的转变,我国高考数学概率与统计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也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试题解答,特别是对文科类学生而言。

因此,归纳与训练概率与统计的题型对提升高考成绩非常有效。

一、高考概率与统计试题类型1、概率题:(1)概率概念题:要求判断某事件的可能性大小、求概率大小、比较概率大小,以及用中文描述概率大小等概念性问题。

(2)条件概率及贝叶斯公式:求两事件同时发生的条件概率,用贝叶斯公式求解概率问题。

(3)随机变量和概率分布:讨论正态分布、泊松分布等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

2、统计学题:(1)数据的勘误析:把调查所得原始数据准确地归类编单,以便找出这些数据中蕴含的结论。

(2)图表分析:分析调查对象之间的关系,从折线图、饼形图、柱形图等图表中获取相应的数据。

二、概率与统计的训练方法1、理论思考训练:多看有关概率、统计的权威论文和教材,把基本概念牢牢掌握,把常见的概率公式及统计公式及推导式脱口而出。

2、示范练习:对常考的知识点补充示范练习,可以通过复现例题和大量习题来熟悉该知识点,从而深入理解,提高解题能力。

3、联系模拟考试:利用模拟考试把学过的知识点和技巧联系起来,在试题中能够驾轻就熟地掌握各试题技巧,大大提升实力。

4、强化记忆:记忆知识点、公式要选择相应的方法,通过反复记忆和熟习,把重点内容融会贯通,熟练记忆几个重点的式子和结论有助于考试的取得好成绩。

总之,学习概率与统计,除了要用心去理解之外,还需要不断的训练,把一些重点的知识点、公式强化记忆,加深理解,才能在考试中取得较好的成绩。

高考数学中概率与统计的解题技巧有哪些

高考数学中概率与统计的解题技巧有哪些

高考数学中概率与统计的解题技巧有哪些在高考数学中,概率与统计是一个重要的考点,也是很多同学感到头疼的部分。

但其实,只要掌握了一些解题技巧,就能在这部分题目中取得较好的成绩。

首先,我们要对基本概念有清晰的理解。

概率的定义是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而统计则是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

比如,随机事件、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以及概率的加法公式、乘法公式等,这些都是解题的基础。

如果对基本概念模糊不清,就很容易在解题时出现错误。

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要善于运用公式。

比如,古典概型的概率公式 P(A) = m / n ,其中 m 是事件 A 包含的基本事件个数,n 是基本事件总数。

还有条件概率公式 P(B|A) = P(AB) / P(A) 等。

在使用公式时,要注意其适用条件,不能盲目套用。

对于排列组合问题,这是概率计算中的一个常见难点。

要掌握好排列数和组合数的计算公式,以及解决排列组合问题的常用方法,如捆绑法、插空法、特殊元素优先法等。

例如,在计算从 n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 m 个元素的排列数时,如果存在相邻元素需要捆绑在一起看作一个整体,再与其他元素进行排列;如果存在不相邻元素,则先排其他元素,然后将不相邻元素插入到这些元素形成的空隙中。

概率与统计中的图表问题也不容忽视。

比如,频率分布直方图、茎叶图等。

要能够从图表中获取关键信息,比如频率、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

通过对图表的观察和分析,找到解题的线索。

在处理概率问题时,要学会分类讨论。

有时候一个问题可能需要分成多种情况来考虑,分别计算每种情况的概率,然后再根据题目要求进行综合。

例如,在掷骰子的问题中,可能需要分别考虑点数为奇数和偶数的情况。

另外,反证法也是一种常用的解题技巧。

当直接证明某个结论比较困难时,可以先假设其反面成立,然后推出矛盾,从而证明原结论的正确性。

在统计部分,样本均值、样本方差的计算方法要熟练掌握。

同时,要理解样本对总体的估计作用,能够根据样本数据对总体的参数进行估计和推断。

高考数学概率与统计:随机变量与二项分布

高考数学概率与统计:随机变量与二项分布

高考数学概率与统计:随机变量与二项分布在高考数学中,概率与统计一直是重要的考点之一,而随机变量与二项分布更是其中的关键内容。

对于许多同学来说,这部分知识可能会感到有些抽象和难以理解,但只要我们掌握了其基本概念和原理,就能轻松应对相关的题目。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随机变量。

简单来说,随机变量就是用来表示随机试验结果的变量。

比如说,抛一枚硬币,结果可能是正面或反面,如果我们用 X 表示抛硬币的结果,当正面时 X=1,反面时 X=0,那么 X 就是一个随机变量。

随机变量可以分为离散型随机变量和连续型随机变量。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取值是可以一一列举出来的,就像刚才抛硬币的例子;而连续型随机变量的取值则是充满某个区间的,比如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其长度值可以在一个范围内连续变化。

在了解了随机变量的基本概念后,我们来重点探讨一下二项分布。

二项分布是一种常见的离散型概率分布。

想象一下,进行 n 次独立重复的试验,每次试验只有两种可能的结果,比如成功或失败,且每次试验成功的概率都为 p,失败的概率为 1 p。

那么在这 n 次试验中,成功的次数 X 就服从二项分布,记作 X ~ B(n, p)。

为了更好地理解二项分布,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例子。

假设有一道选择题,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答案。

某同学完全靠猜测来答题,每次猜对的概率为 025。

现在他要做 10 道这样的选择题,那么他猜对的题目数量 X 就服从二项分布 B(10, 025)。

那么,如何计算二项分布的概率呢?我们有一个公式:P(X = k) =C(n, k) p^k (1 p)^(n k) ,其中 C(n, k) 表示从 n 个元素中选取 k 个元素的组合数。

比如说,在刚才的例子中,要计算他猜对 3 道题的概率,就是 P(X= 3) = C(10, 3) 025^3 075^7 。

二项分布有一些重要的性质和特点。

比如,它的均值(也就是期望)为 E(X) = np ,方差为 D(X) = np(1 p) 。

高考数学2024概率与统计历年题目全集

高考数学2024概率与统计历年题目全集

高考数学2024概率与统计历年题目全集概率与统计是高中数学中一门重要的学科,也是高考数学考试的一部分。

在概率与统计中,我们需要通过概率的计算和统计的方法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为了帮助同学们复习和准备高考数学考试,本文整理了高考数学2024概率与统计历年题目全集,希望能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1. 单项选择题1) 已知概率为P(A) = 0.2,P(B) = 0.4,事件A、B相互独立,求P(A并B)的值。

2) 一次抛掷一硬币,设正面向上的概率为p,反面向上的概率为q。

连续抛掷3次硬币,求正面朝上的次数不超过2次的概率。

3) 某音乐社有男生40人,女生60人。

从中随机抽取一人,求抽到女生的概率。

2. 典型案例题1) 某超市中购买了100个某品牌产品,其中有5个是次品。

现从中不放回地连续抽取3个产品,求至少有一个次品的概率。

2) 某餐厅的饭菜有4个主食和6个副食。

现从中选择2个饭菜,求至少有一个主食的概率。

3. 解答题1) 设事件A与事件B相互独立,且P(A) = 0.3,P(B) = 0.5。

求下列事件的概率:a) P(A并B)b) P(A或B)c) P(A的对立事件)2) 设P(A) = 0.4,P(B) = 0.3,P(A并B) = 0.1,求下列事件的概率:a) P(A的对立事件)b) P(B的对立事件)c) P(A或B)3) 有一批产品,其中20%是次品。

现从中不放回地连续抽取3个产品,求以下事件的概率:a) 已抽出的3个产品都是次品;b) 至少有一个次品。

(提示:利用组合数学中的排列、组合知识进行计算)本文仅列举了一部分高考数学2024概率与统计历年题目,希望能给同学们提供一些复习和备考的参考。

在备考过程中,同学们还需结合教材和课堂上的知识,多进行习题训练和模拟考试,提高解题能力和应试技巧。

祝同学们取得优异的高考成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数学概率与统计 SANY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SANYUA16H-第16讲概率与统计概率内容的新概念较多,相近概念容易混淆,本课时就学生易犯错误作如下归纳总结:类型一“非等可能”与“等可能”混同例1 掷两枚骰子,求所得的点数之和为6的概率.错解掷两枚骰子出现的点数之和2,3,4,…,12共11种基本事件,所以概率为P=1 11剖析以上11种基本事件不是等可能的,如点数和2只有(1,1),而点数之和为6有(1,5)、(2,4)、(3,3)、(4,2)、(5,1)共5种.事实上,掷两枚骰子共有36种基本事件,且是等可能的,所以“所得点数之和为6”的概率为P=536.类型二“互斥”与“对立”混同例2 把红、黑、白、蓝4张纸牌随机地分给甲、乙、丙、丁4个人,每个人分得1张,事件“甲分得红牌”与“乙分得红牌”是()A.对立事件 B.不可能事件 C.互斥但不对立事件 D.以上均不对错解A剖析本题错误的原因在于把“互斥”与“对立”混同,二者的联系与区别主要体现在: (1)两事件对立,必定互斥,但互斥未必对立;(2)互斥概念适用于多个事件,但对立概念只适用于两个事件;(3)两个事件互斥只表明这两个事件不能同时发生,即至多只能发生其中一个,但可以都不发生;而两事件对立则表示它们有且仅有一个发生.事件“甲分得红牌”与“乙分得红牌”是不能同时发生的两个事件,这两个事件可能恰有一个发生,一个不发生,可能两个都不发生,所以应选C.类型三 “互斥”与“独立”混同例3 甲投篮命中率为O .8,乙投篮命中率为,每人投3次,两人恰好都命中2次的概率是多少?错解 设“甲恰好投中两次”为事件A ,“乙恰好投中两次”为事件B ,则两人都恰好投中两次为事件A+B ,P(A+B)=P(A)+P(B): 2222330.80.20.70.30.825c c ⨯+⨯= 剖析 本题错误的原因是把相互独立同时发生的事件当成互斥事件来考虑,将两人都恰好投中2次理解为“甲恰好投中两次”与“乙恰好投中两次”的和.互斥事件是指两个事件不可能同时发生;两事件相互独立是指一个事件的发生与否对另一个事件发生与否没有影响,它们虽然都描绘了两个事件间的关系,但所描绘的关系是根本不同.解: 设“甲恰好投中两次”为事件A ,“乙恰好投中两次”为事件B ,且A ,B 相互独立,则两人都恰好投中两次为事件A·B ,于是P(A·B)=P(A)×P(B)=类型四 “条件概率P(B / A)”与“积事件的概率P(A·B)”混同例4 袋中有6个黄色、4个白色的乒乓球,作不放回抽样,每次任取一球,取2次,求第二次才取到黄色球的概率.错解 记“第一次取到白球”为事件A ,“第二次取到黄球”为事件B,”第二次才取到黄球”为事件C,所以P(C)=P(B/A)=6293=. 剖析 本题错误在于P(A ⋅B)与P(B/A)的含义没有弄清, P(A ⋅B)表示在样本空间S 中,A与B 同时发生的概率;而P (B/A )表示在缩减的样本空间S A 中,作为条件的A 已经发生的条件下事件B 发生的概率。

解: P (C )= P(A ⋅B)=P (A )P (B/A )=46410915⨯=. 备用1. 某班数学兴趣小组有男生和女生各3名,现从中任选2名学生去参加校数学竞赛,求(I ) 恰有一名参赛学生是男生的概率;(II )至少有一名参赛学生是男生的概率;(Ⅲ)至多有一名参赛学生是男生的概率。

解:基本事件的种数为26c =15种(Ⅰ)恰有一名参赛学生是男生的基本事件有1313c c ⋅=9种 ∴所求事件概率P 1=159= (Ⅱ)至少有一名参赛学生是男生这一事件是由两类事件构成的,即恰有一名参赛学生是男生和两名参赛学生都是男生,∴所求事件概率P 2=8.0151215923==+c (Ⅲ)至多有一名参赛学生是男生这一事件也是由两类事件构成的,即参赛学生没有男生和恰有一名参赛学生是男生,∴所求事件概率P 3=8.0151215923==+c 2. 已知两名射击运动员的射击水平,让他们各向目标靶射击10次,其中甲击中目标7次,乙击中目标6次,若在让甲、乙两人各自向目标靶射击3次中,求:(1)甲运动员恰好击中目标2次的概率是多少?(2)两名运动员都恰好击中目标2次的概率是多少?(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解. 甲运动员向目标靶射击1次,击中目标的概率为7/10=乙运动员向目标靶射击1次,击中目标的概率为6/10=(1)甲运动员向目标靶射击3次,恰好都击中目标2次的概率是(2)乙运动员各向目标靶射击3次,恰好都击中目标2次的概率是作业1. 甲、乙两人独立地解同一问题,甲解决这个问题的概率是p 1,乙解决这个问题的概率是p 2,那么恰好有1人解决这个问题的概率是 ( )(A )21p p (B ))1()1(1221p p p p -+- (C )211p p - (D ))1)(1(121p p ---2. 连续掷两次骰子,以先后得到的点数m 、n 为点P (m ,n )的坐标,那么点P 在圆x 2+y 2=17外部的概率应为( )(A )31 (B )32 (C )1811 (D )1813 3. 从含有500个个体的总体中一次性地抽取25个个体,假定其中每个个体被抽到的概率相等,那么总体中的每个个体被抽取的概率等于_______。

4. 若在二项式(x +1)10的展开式中任取一项,则该项的系数为奇数的概率是 .(结果用分数表示)5. 袋中有大小相同的5个白球和3个黑球,从中任意摸出4个,求下列事件发生的概率.(Ⅰ)摸出2个或3个白球 ; (Ⅱ)至少摸出一个黑球.6. 已知甲、乙两人投篮的命中率分别为和.现让每人各投两次,试分别求下列事件的概率:(Ⅰ)两人都投进两球;(Ⅱ)两人至少投进三个球.作业答案1. B2. D3.4. 114 5.(Ⅰ)P (A+B )= P (A )+P (B )=481325482325C C C C C C ⋅+⋅=76; (Ⅱ) P=1-4845C C =14131411=- 6.(Ⅰ)P(两人都投进两球)=0222)6.0()4.0(C 2022)6.0()4.0(C=.0576.036.016.0=⨯ (Ⅱ)P (两人至少投进三个球)=3072.01728.00768.00576.0=++第二课时例题例1 甲、乙二人参加普法知识竞答,共有10个不同的题目,其中选择题6个,判断题4个,甲、乙二人依次各抽一题.(Ⅰ)甲抽到选择题、乙抽到判断题的概率是多少?(Ⅱ)甲、乙二人中至少有一人抽到选择题的概率是多少?(2000年新课程卷) 例2 如图,用A 、B 、C 三类不同的元件连接成两个系统N 1、N 2.当元件A 、B 、C 都正常工作时,系统N 1正常工作;当元件A 正常工作且元件B 、C 至少有一个正常工作时,系统N 2正常工作.已知元件A 、B 、C 正常工作的概率依次为,,.分别求系统N 1、N 2正常工作的概率P 1、P 2.(2001年新课程卷)例3 某单位6个员工借助互联网开展工作,每个员工上网的概率都是(相互独立).(Ⅰ)求至少3人同时上网的概率;(Ⅱ)至少几人同时上网的概率小于?(2002年新课程卷)例4 有三种产品,合格率分别是,和,各抽取一件进行检验.(Ⅰ)求恰有一件不合格的概率;(Ⅱ)求至少有两件不合格的概率.(精确到) (2003年新课程卷)备用 从分别写有0,1,2,3,4,5,6的七张卡片中,任取4张,组成没有重复数字的四位数,计算:(1)这个四位数是偶数的概率;(2)这个四位数能被9整除的概率;(3)这个四位数比4510大的概率。

解: (1)组成的所有四位数共有7203616=⋅A C 个。

四位偶数有:个位是0时有12036=A ,个位不是0时有300251513=⋅⋅C C C ,共有120+300=420个.∴ 组成的四位数为偶数的概率为127720420= (2)能被9整除的数,应该各位上的数字和能被9整除.数字组合为:1,2,6,0 1,3,5,0 2,4,5,0 3,4,5,6 2,3,4,0 此时共有9624724443313=+=+⋅⨯A A C .∴ 能被9整除的四位数的概率为15272096= (3)比4510大的数分别有:千位是4,百位是5时,有15525=-A ;千位是4,百位是6时,有2025=A ;千位大于4时,有2403612=⋅A C ;故共有240+20+18=278. ∴四位数且比4510大的概率为360139720278= 作业1. 一台X 型号自动机床在一小时内不需要工人照看的概率为,有四台这中型号的自 动机床各自独立工作,则在一小时内至多2台机床需要工人照看的概率是 ( )(A ) (B ) (C ) (D ) 2. 种植两株不同的花卉,它们的存活率分别为p 和q ,则恰有一株存活的概率为 ( )(A) p+q -2p q (B) p+q -pq (C) p+q (D) pq3. 有红、黄、蓝三种颜色的旗帜各3面,在每种颜色的3面旗帜上分别标上号码1、2和3,现任取出3面,它们的颜色与号码不相同的概率是 .4. 某班委会由4名男生与3名女生组成,现从中选出2人担任正副班长,其中至少有1名女生当选的概率是 (用分数作答)5. 某产品检验员检查每一件产品时,将正品错误地鉴定为次品的概率为,将次口错误地鉴定为正品的概率为,如果这位检验员要鉴定4件产品,这4件产品中3件是正品,1件是次品,试求检验员鉴定成正品,次品各2件的概率.6. 如图,用D C B A ,,,表示四类不同的元件连接成系统M .当元件B A ,至少有一个正常工作且元件D C ,正常工作.已知元件D C B A ,,,依次为,,,,求元件连接成的系统M 正常工作的概率)(M P .例题答案1. (Ⅰ) 154; (Ⅱ)1513.2. ; .3. (Ⅰ) 3221; (Ⅱ) 5人. 4. (Ⅰ) ; (Ⅱ) . 作业答案1. D2. A3.1414. 75 5.解:有两种可能:将原1件次品仍鉴定为次品,原3件正品中1件错误地鉴定为次品;将原1件次品错误地鉴定为正品,原3件正品中的2件错误地鉴定为次品. 概率为P =9.01.02.09.01.08.0223213⨯⨯⨯+⨯⨯⨯C C =6.解: =)(M P )](1[B A P ⋅-)](1[D C P ⋅-=第三课时例题例1 从10位同学(其中6女,4男)中随机选出3位参加测验.每位女同学能通过测验的概率均为54,每位男同学能通过测验的概率均为53.试求: (Ⅰ)选出的3位同学中,至少有一位男同学的概率;(Ⅱ)10位同学中的女同学甲和男同学乙同时被选中且通过测验的概率.(2004年全国卷Ⅰ)例2 已知8支球队中有3支弱队,以抽签方式将这8支球队分为A 、B 两组,每组4支.求:(Ⅰ)A 、B 两组中有一组恰有两支弱队的概率;(Ⅱ)A 组中至少有两支弱队的概率. (2004年全国卷Ⅱ)例3 某同学参加科普知识竞赛,需回答3个问题.竞赛规则规定:答对第一、二、三问题分别得100分、100分、200分,答错得零分.假设这名同学答对第一、二、三个问题的概率分别为、、,且各题答对与否相互之间没有影响.(Ⅰ)求这名同学得300分的概率;(Ⅱ)求这名同学至少得300分的概率. (2004年全国卷Ⅲ)例4 从4名男生和2名女生中任选3人参加演讲比赛.(Ⅰ)求所选3人都是男生的概率;(Ⅱ)求所选3人中恰有1名女生的概率;(Ⅲ)求所选3人中至少有1名女生的概率. (2004年天津卷)备用 A 、B 、C 、D 、E 五人分四本不同的书,每人至多分一本,求:(1)A 不分甲书,B 不分乙书的概率;(2)甲书不分给A 、B ,乙书不分给C 的概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