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式方程及分式化简教学教材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5.3 分式方程(第1课时)》优质教学课件

一般步骤:
(1)去分母;(2)解整式方程;(3)检验.
注意:由于去分母后解得的整式方程的解不一定是原分式方程的
解,所以需要检验.
巩固练习
指出下列方程中各分母的最简分母,并写出去分母后得
到的整式方程.
1
2
①
2x
x 3
2
4
2
②
x 1
x 1
解:①最简公分母2x(x+3),去分母得x+3=4x;
;
=
+1
2x
x+ 3 x - 5
x - 25
x+1 3 x+3
与上面的方程有什么共同特征?
分母中都含有未知数.
.
探究新知
分式方程的概念:
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做分式方程.
分式方程的特征:分母中含有未知数.
追问2:你能再写出几个分式方程吗?
注意:我们以前学习的方程都是整式方程,它们
的未知数不在分母中.
−
A)
D.x=–3
= 解为x=4,则常数a的值为
( D )
A.a=1
B.a=2
C.a=4
D.a=10
课堂检测
基础巩固题
1.若关于x的分式方程
(B
A.5
C.3
−
−
= 的解为x=2,则m的值为
)
B.4
D.2
课堂检测
2.方程
A.x=–1
C.x=
=
+
的解为( D )
解得x=–3,
经检验:x=–3是原方程的根.
《分式方程》(第1课时)教案doc初中数学

《分式方程》(第1课时)教案doc 初中数学[教学目标]1.明白分式方程的意义,会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2,了解分式方程产生增根的缘故,会判定所求得的根是否是分式方程的增根.3.会列出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咨询题,并能依照实际咨询题的意义检验所得结果是否合理.此外,通过经历〝实际咨询题一建立数学模型(方程)一讲明、应用与拓展〞的过程,体验解决咨询题的差不多策略,进展应用意识和解决咨询题的技能.[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情境创设咨询题是数学的心脏,遵循«标准»关于〝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的理念,同以往一样,我们仍旧从咨询题开始,让学生从实际咨询题数量关系的探究中,发觉一类未知数显现在分母中的新方程——分式方程. 除课本提供的3个实例外,教师能够依照学生的实际情形,补充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实际咨询题,激发学生学习分式方程的爱好.2.探究活动探究活动(一):能够采纳不同的方式,探寻各个实际咨询题中的数量关系.例如:关于情境(一),能够用表格揭示服装加工中的工作总量与工作时刻、个人工作效率之间的数量关系:依照咨询题中的相等关系,得x x 20124=+ 关于情境(二),能够用数位填空的方式表示两位数的构成:原两位数 改变后的两位数因此,可得方程47410104=++⨯x x 关于情境(三),能够用线段示意图表示行程咨询题:由于自行车早动身40min ,但与汽车同时到达,多行驶了40min ,因此可得方程:604031515=-x x 探究活动(二):探究分式方程的解法.仍以咨询题为先导,发动学生研究如何解分式方程?20124xx =+ 学生可能会显现多种思路,例如:其一,分式方程与含有分数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形似〞,容易想到通过类比提出猜想:解分式方程也应该先去分母(卡通人语).猜想是否正确?实践之,检验之.要强调检验的必要性,通过检验能初步讲明猜想的正确性.然后告诉学生,解分式方程的一样方法是先去分母,把不熟悉的方程转化为熟悉的方程来解决.其二,移项进行减法运算,化简,得0)1(204=+-x x x 由分式的值为0的概念,得4x —20=0,从而得解x=5.正确否?可代人检验. 其三,利用分式的差不多性质,使方程两边的分式的分子为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如xx 612055120=+,由分式相等的概念,得5x+5=6x ,从而得x=5. 应注意的是,假如学生提出后两种解决咨询题的思路,教师那么要在给予充分确信后,引导学生连续探讨,得出解分式方程的一样方法;假如没有学生提出,那么不必刻意追求,幸免干扰本课主题——分式方程的一样解法.3.例题教学例1给出了解分式方程的一样过程及完整的书写格式,假设有必要,教师可增补例题,让学生学会求解并规范表述.。
2024《分式方程》说课稿范文

2024《分式方程》说课稿范文教学内容:《分式方程》是2024年版小学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
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分式和方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小学数学领域中的重要知识点,而且分式方程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理解分式方程的概念,掌握如何建立分式方程,以及求解分式方程的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3. 情感目标:在解决分式方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是:理解分式方程的概念,学会建立和求解分式方程。
难点是: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将问题转化为分式方程,以及求解分式方程的方法。
教法学法:本课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和案例分析法。
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合作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和实际问题的案例,以直观呈现教学素材,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将以一个实际问题开始导入新课,例如:小明有一堆苹果,他吃了一半后还剩下4个,那么初始有多少个苹果?通过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引出分式方程的概念和应用。
二、讲解概念和方法我将通过多媒体课件讲解分式方程的定义和建立方法,以及求解分式方程的步骤和技巧。
同时,我会提供一些实际问题的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三、合作探究我将安排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活动,给出几个实际问题,让他们自主思考并尝试建立相应的分式方程。
然后,学生可以互相交流讨论,纠正错误并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法。
四、总结归纳在合作探究的基础上,我将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所学知识,梳理解题思路和方法。
同时,我也会对学生的解题过程进行点评和指导,强化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五、练习巩固我将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我会设置不同难度的题目,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六、课堂总结在课堂结束前,我将提醒学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帮助他们做好知识的总结和归纳。
《分式方程》 讲义

《分式方程》讲义一、什么是分式方程在我们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方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之前我们接触过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等,今天我们要来认识一种新的方程类型——分式方程。
那到底什么是分式方程呢?分式方程是指方程里含有分式,并且分母里含有未知数或含有未知数整式的有理方程。
比如说,像这样的方程:$\frac{x}{x-1} = 2$ ,$\frac{2}{x} + 3 = 5$ ,它们都是分式方程。
因为在这些方程中,分母中都含有未知数。
二、分式方程的解法接下来,我们重点来学习一下分式方程的解法。
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可以总结为以下几步:1、去分母这是解分式方程最为关键的一步。
我们要找到所有分式的最简公分母,然后将方程两边同时乘以这个最简公分母,把分式方程化为整式方程。
例如,对于方程$\frac{x}{x-1} = 2$ ,最简公分母是$x 1$ ,方程两边同时乘以$x 1$ ,得到$x = 2(x 1)$。
2、解整式方程完成去分母后,我们得到了一个整式方程。
接下来,按照解整式方程的方法求解这个方程。
就以上面得到的整式方程$x = 2(x 1)$为例,展开得到$x =2x 2$ ,移项可得$2x x = 2$ ,即$x = 2$ 。
3、检验这一步非常重要,却很容易被忽略。
我们将求得的解代入原分式方程的分母中,如果分母不为零,那么这个解就是原分式方程的解;如果分母为零,那么这个解就是增根,原分式方程无解。
还是以方程$\frac{x}{x-1} = 2$ 为例,把$x = 2$ 代入分母$x 1$ ,$2 1 = 1$ ,不为零,所以$x = 2$ 是原方程的解。
三、分式方程的增根在解分式方程的过程中,增根是一个需要特别关注的概念。
增根是分式方程化为整式方程后,产生的使分式方程的分母为零的根。
为什么会产生增根呢?这是因为在去分母的过程中,我们乘以了一个含有未知数的式子,这个式子有可能为零。
而等式两边同乘以零是不符合数学规则的,所以可能会产生额外的根,也就是增根。
2022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五章分式教案 分式方程(第1课时)

第十五章分式15.3 分式方程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分式方程的概念,能将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用分式方程表示,体会分式方程的模型作用;2.知道分式方程的意义,会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3. 了解分式方程产生增根的原因,掌握解分式方程验根的方法.【过程与方法】经历“实际问题—分式方程模型”的过程,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渗透数学的转化思想,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探索活动中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合作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进取心,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2. 通过学习分式方程的解法,使学生理解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想是把分式方程转化成整式方程,把未知问题转化成已知问题,从而渗透数学的转化思想.二、课型新授课三、课时第1课时,共2课时。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 正确、完整地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2.探索如何将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并掌握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教学难点】产生增根的原因.五、课前准备教师:课件、直尺等。
学生:三角尺、练习本、铅笔、圆珠笔或钢笔。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一艘轮船在静水中的最大航速为20 km/h,它沿江以最大航速顺流航行100 km所用时间,与以最大航速逆流航行60 km所用时间相等,江水的流速为多少? (出示课件2)解:设江水的流速为v km/h,根据题意,得100 20+v =60 20−v这样的方程与以前学过的方程一样吗?(二)探索新知1.创设情境,探究分式方程的概念教师问1:为要解决导入中的问题,我们得到了方程10020+v =6020−v,仔细观察这个方程,未知数的位置有什么特点?(出示课件4)教师问2:方程与上面的方程有什么共同特征?教师问3:上面所得到的方程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方程吗?学生回答:不是.教师问4:以前我们学过什么方程?试举例说明.学生回答:以前学过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如x-1=3,x+y=7等.教师问5:仔细观察这两个方程,未知数的位置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分母中都含有未知数.教师问6:像这种,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做分式方程.,你能再写出几个分式方程吗?学生思考后,找学生回答。
分式和分式方程教学设计

分式和分式方程教学设计引言分式和分式方程是数学中重要的概念之一,对学生来说也是较为困难的部分之一。
正确的教学设计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点。
本文将介绍一个针对分式和分式方程的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相关概念,并能够应用于实际问题。
一、教学目标1. 学习和掌握分式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
2. 理解分式方程的含义和解法方法。
3.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分式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a. 分式的定义和性质b. 分式的化简与展开c. 分式的加减乘除运算2. 分式方程的含义和解法方法a. 分式方程的定义和性质b. 分式方程的解法步骤c. 分式方程实际问题的应用三、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引入一个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分式和分式方程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依次讲解分式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通过例题演示相关的计算步骤,并提示学生注意常见的错误和注意事项。
3. 练习与巩固基于讲解的内容,设计一系列练习题供学生完成,既包括基础的计算题目,也包括一些实际问题的应用题目。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解答问题,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拓展与应用设置一些拓展问题,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和应用自己所学的知识。
例如,让学生设计一个实际问题,并使用分式方程解决。
5. 总结与归纳通过学生的回答和讨论,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学生对分式和分式方程的理解和记忆。
四、教学工具与资源1. 教师课件:包含分式和分式方程的基础概念、运算规则、解题步骤等内容。
2. 学生教材:配套教材中的相关章节。
3. 习题集:包含基础计算和应用题目的习题集。
4. 实际问题:选取与分式和分式方程相关的实际问题,作为教学案例。
五、教学评估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和作业完成情况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评估方式可以包括口头提问、写作练习、小组讨论等。
六、教学反思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思和总结,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进一步辅导和解答。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 分式方程》(优质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分式方程》(优质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分式方程》这一章节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分式的基础知识,如分式的概念、分式的运算等基础上进行讲解的。
本章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分式方程的定义、解法以及应用。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能理解分式方程的概念,掌握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方法,并能够将分式方程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之前,已经掌握了分式的基本知识,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但学生在解分式方程时,可能会遇到理解上的困难,如分式方程的转化、求解过程中的运算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分式方程的定义,理解分式方程与一般方程的区别。
2.掌握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方法,能够熟练地求解分式方程。
3.能够将分式方程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分式方程的定义及其与一般方程的区别。
2.分式方程的解法及其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从而掌握分式方程的知识;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分式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有关分式方程的PPT,内容包括:分式方程的定义、解法及应用。
2.案例材料:收集一些实际问题,用于教学过程中的案例分析。
3.练习题:准备一些分式方程的练习题,用于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分式方程的定义,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分式方程?分式方程与一般方程有什么区别?2.呈现(15分钟)通过PPT呈现分式方程的解法,主要包括: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化简等步骤。
同时,结合实际问题,让学生了解分式方程在生活中的应用。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PPT上的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分式方程》教学设计(共5篇)

《分式方程》教学设计(共5篇)篇:《分式方程》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和分式四则运算的基础上进行的,为后面学习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打下基础。
通过经历实际问题→列分式方程→探究解分式方程的过程,体会分式方程是一种有效描述现实世界的模型,进一步发展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应用意识,渗透类比转化思想。
学情分析《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从教师的教学角度上看:教师是进行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是教学活动的主导;从学生的学习角度上看:数学活动是学生经历数学化过程的活动,是学生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从师生的合作角度上看:数学活动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之间互动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即要促进学生发展,也要促进教师成长。
教师作为教学主导,学生是主体作用我们这学生基础知识较扎实,学生喜欢上数学课,学习数学的兴趣较浓,具有一定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的学习方法:1、类比学习的方法。
通过与分数的乘除法运算类比得到分式方程的解法。
2、探究合作学习。
学生互助下进行学习。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了解分式方程定义,理解解分式方程的一般解法和分式方程可能产生增根的原因,掌握解分式方程验根的方法。
过程方法:通过经历实际问题→列分式方程→探究解分式方程的过程,体会分式方程是一种有效描述现实世界的模型,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应用意识,渗透转化思想。
情感态度:强化用数学的意识,增进同学之间的配合,体验在数学活动中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就感,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路和解法。
教学难点:理解分式方程可能产生增根的原因。
第2篇:《分式方程》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分式方程的起始课,要求能从实际的生活情境中抽象出分式方程的概念。
学生认知的基础是:已掌握简单的整式方程的解法(一元一次方程及二元一次方程组),学习过分式的四则运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式方程及分式化简【知识精读】1. 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想: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
2. 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1)在方程的两边都乘以最简公分母,约去分母,化成整式方程; (2)解这个整式方程;(3)验根:把整式方程的根代入最简公分母,看结果是否等于零,使最简公分母等于零的根是原方程的增根,必须舍去,但对于含有字母系数的分式方程,一般不要求检验。
3. 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和列整式方程解应用题步骤基本相同,但必须注意,要检验求得的解是否为原方程的根,以及是否符合题意。
下面我们来学习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法及其应用。
【分类解析】 例1. 解方程:x x x --+=1211 分析:首先要确定各分式分母的最简公分母,在方程两边乘这个公分母时不要漏乘,解完后记着要验根解:方程两边都乘以()()x x +-11,得x x x x x x x x x 22221112123232--=+---=--∴==()()(),即,经检验:是原方程的根。
例2. 解方程x x x x x x x x +++++=+++++12672356分析:直接去分母,可能出现高次方程,给求解造成困难,观察四个分式的分母发现()()()()x x x x ++++6723与、与的值相差1,而分子也有这个特点,因此,可将分母的值相差1的两个分式结合,然后再通分,把原方程两边化为分子相等的两个分式,利用分式的等值性质求值。
解:原方程变形为:x x x x x x x x ++-++=++-++67562312方程两边通分,得167123672383692()()()()()()()()x x x x x x x x x x ++=++++=++=-∴=-所以即经检验:原方程的根是x =-92。
例3. 解方程:121043323489242387161945x x x x x x x x --+--=--+-- 分析:方程中的每个分式都相当于一个假分数,因此,可化为一个整数与一个简单的分数式之和。
解:由原方程得:3143428932874145--++-=--++-x x x x 即2892862810287x x x x ---=---于是,所以解得:经检验:是原方程的根。
1898618108789868108711()()()()()()()()x x x x x x x x x x --=----=--==例4. 解方程:61244444402222y y y y y y y y +++---++-=2分析:此题若用一般解法,则计算量较大。
当把分子、分母分解因式后,会发现分子与分母有相同的因式,于是可先约分。
解:原方程变形为:622222220222()()()()()()()y y y y y y y y ++-+--++-=约分,得62222202y y y y y y +-+-++-=()()方程两边都乘以()()y y +-22,得 622022()()y y y --++=整理,得经检验:是原方程的根。
21688y y y =∴==注:分式方程命题中一般渗透不等式,恒等变形,因式分解等知识。
因此要学会根据方程结构特点,用特殊方法解分式方程。
5、中考题解: 例1.若解分式方程2111x x m x x x x+-++=+产生增根,则m 的值是( ) A. --12或B. -12或C. 12或D. 12或-分析:分式方程产生的增根,是使分母为零的未知数的值。
由题意得增根是:x x ==-01或,化简原方程为:21122x m x -+=+()(),把x x ==-01或代入解得m =-12或,故选择D 。
例2. 甲、乙两班同学参加“绿化祖国”活动,已知乙班每小时比甲班多种2棵树,甲班种60棵所用的时间与乙班种66棵树所用的时间相等,求甲、乙两班每小时各种多少棵树? 分析:利用所用时间相等这一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解:设甲班每小时种x 棵树,则乙班每小时种(x+2)棵树, 由题意得:60662x x =+60120662020222x xx x x +=∴==∴+=经检验:是原方程的根答:甲班每小时种树20棵,乙班每小时种树22棵。
说明:在解分式方程应用题时一定要检验方程的根。
6、题型展示:例1. 轮船在一次航行中顺流航行80千米,逆流航行42千米,共用了7小时;在另一次航行中,用相同的时间,顺流航行40千米,逆流航行70千米。
求这艘轮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和水流速度分析:在航行问题中的等量关系是“船实际速度=水速+静水速度”,有顺水、逆水,取水速正、负值,两次航行提供了两个等量关系。
解:设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x 千米/小时,水流速度为y 千米/小时由题意,得8042740707x y x yx y x y++-=++-=⎧⎨⎪⎪⎩⎪⎪解得:经检验:是原方程的根x y x y ==⎧⎨⎩==⎧⎨⎩173173答:水流速度为3千米/小时,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17千米/小时。
例2. m 为何值时,关于x 的方程22432x mx x x -+-=+2会产生增根? 解:方程两边都乘以x 24-,得2436x mx x ++=- 整理,得()m x -=-110当时,如果方程产生增根,那么,即或()若,则()若,则()综上所述,当或时,原方程产生增根m x m x x x x m m x m m m ≠=---===-=--=∴=-=---=-∴==-11014022121012422101263462 说明:分式方程的增根,一定是使最简公分母为零的根【实战模拟】1. 甲、乙两地相距S 千米,某人从甲地出发,以v 千米/小时的速度步行,走了a 小时后改乘汽车,又过b 小时到达乙地,则汽车的速度( )A.Sa b+B.S av b - C. S av a b -+ D. 2Sa b+ 2. 如果关于x 的方程2313x mx m -=--有增根,则的值等于()A. -3B. -2C. -1D. 33. 解方程:() (11101121231)9102x x x x x x x ++++++++++=()()()()()()()2112141024x x x x x x xx-++++++=4. 求x 为何值时,代数式293132x x x x++---的值等于2?5. 甲、乙两个工程队共同完成一项工程,乙队先单独做1天后,再由两队合作2天就完成了全部工程。
已知甲队单独完成工程所需的天数是乙队单独完成所需天数的23,求甲、乙两队单独完成各需多少天?分式化简已知234x y z==,则222x y z xy yz zx ++=++___________.【巩固】已知345x y y z z x==+++,则222x y z xy yz zx ++++=__________. 【巩固】若a b c d b c d a ===,求a b c da b c d-+-+-+的值.【例1】 已知222222()()()(2)(2)(2)b c c a a b b c a c a b a b c -+-+-=+-++-++-,求分式222(1)(1)(1)(1)(1)(1)bc ca ab a b c ++++++的值.【例2】 设1x y z u +++=,()()()2:12:22:3(2):4x y y z z u u x +=+=+=+,则733x y z u +++=___________. 【例3】 若x y z x y z x y z z y x +--+-++==,求()()()x y y z z x xyz +++的值. 【巩固】已知x y y z u z u x =++++z u u x y x y z ==++++.求x y y z z u u xz u u x x y y z+++++++++++的值. 【例4】 已知9p q r ++=,且222p q rx yz y zx z xy==---,则 px qy rzx y z++++的值等于( )A. 9 B.10 C. 8 D.7【例5】 已知2220(0)x yz y zx z xyxyz a b c---==≠≠,求证:222a bc b ca c ab x y z ---==. 【例6】 已知()()()()()()222222222x y y z z x x y z y z x z x y -+-+-=+-++-++-,求()()()()()()222111111xy yz zx xy z ++++++的值。
【例7】 已知20x x -=,求2221412211x x x x x x --⋅÷+-+-的值. 【例8】 已知,12ab a b =-+=,,则_______.b aa b+=【巩固】已知1,12x y xy +==,求代数式222()3x y x y xy +++的值.【例9】 已知210a b +-=,求代数式22()(1)()aa b a b a b-+÷-+的值.【巩固】已知224a a +=,求121111122+-+÷--+a a a a a 的值. 【例10】 已知3a ba b -=+,求代数式2()4()3()a b a b a b a b +---+的值 【例11】 已知:2380x x +-=,求代数式21441212x x x x x x -+-⋅--++的值. 【例12】 已知:12xy =-,4x y +=-,求1111x y y x +++++的值. 【巩固】已知210x y xy +=,求代数式4224x xy yx xy y++-+的值.【例13】 已知:111x y x y +=+,求y xx y+的值. 【巩固】设1114x y -=,求2322y xy x y x xy +---【例14】 设113x y -=,求3237y xy xx xy y+-+-的值【巩固】如果235x y y x+=-,求2222410623x xy y x y +++的值. 【例15】 已知111m n -=,求575232m mn nn mn m+---的值.【例16】 已知a ,b ,c 为实数,且13ab a b =+,14bc b c =+,15ca c a =+,求abcab bc ca++. 【例17】 已知13x x +=,则代数式221x x +的值为_________.【巩固】已知:1x x -=,求221x x +的值.【巩固】已知:2213a a +=,求1a a -的值.【巩固】设1x x -1x x +的值.【巩固】若11a a -=,求1a a+的值.【例18】 若12x x +=,求2421x x x ++的值.【巩固】若13x x +=,则33441713x x x x++++=___________ 【例19】 已知a 是2310x x -+=的根,求5432225281a a a a a -+-+的值. 【巩固】设21xa x x =++,其中0a ≠,则2421x x x =++ 【巩固】设211xx mx =-+,求36331x x m x -+的值. 【例20】 已知:2510a a -+=,求4221a a a ++的值.【巩固】已知:2310x x -+=,求221x x+的值.【巩固】若2310x x -+=,则74843231x x x x x ++=++________.【例21】 已知2410a a ++=,且42321533a ma a ma a++=++,求m .【例22】 已知代数式25342()x ax bx cx x dx +++,当1=x 时,值为1,求该代数式当1-=x 时的值.【例23】 已知10x y z m n p m n p x y z++=++=,,求222222x y z m n p ++的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