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专题词语运用复习
中考语文专题词语运用复习(有答案)

中考词语运用复习一、题例解析1、(2013广州中考)下列语段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电影《让子弹飞》看过已有一段时间了,电影中的场景仍历历在目。
巨大的长方形院落由一座座中西合璧的楼房组成,鳞次栉比的建筑在豪华的背后又难掩其颓败的迹象,这场景与传奇的故事结合完美,相得益彰。
那眼花缭乱的特写镜头,更是将场景的线条和色调表现得极清晰真切。
A.历历在目B.鳞次栉比C.相得益彰D.眼花缭乱解析:答案D 。
自相矛盾,“眼花缭乱”与下文的“清晰真切”表意矛盾,不合情理。
2、(2012广州中考)下列语段中,加粗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阳春三月,和煦的春风和沁人的花香相得益彰,广州处处春意盎然,美不胜收。
无论在增城的白水寨、南沙的百万葵园,还是市内的流花湖公园、云台花园,到处都是碧草连天、花团锦簇,一派生机勃勃。
在这美好的时节,与同学一起畅游花海,尽情享受天伦之乐,真是人生一大乐事。
A. 相得益彰B.美不胜收C.花团锦簇D.天伦之乐解析:答案D 。
用错对象,“天伦之乐”指父母子女团聚一堂,不用于同学聚会。
3、(2011广州中考)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①全长仅600多米的文德路上,文化商肆林立,卖古玩、字画、书籍和文房四宝的商铺____________,成行成市。
(鳞次栉比星罗棋布)②亚运期间,志愿者热心服务大众,他们既能详细地为游客提供各类场馆的介绍,又能__________地向大家讲解场馆各自的特点。
(栩栩如生绘声绘色)③广州沙面随处可见的古榕树大多___________相仿,它们虽然都经历了一百多年的风风雨雨,现在依然挺拔葱茏,生机盎然。
(年纪年龄)A.鳞次栉比绘声绘色年龄 B.星罗棋布绘声绘色年纪C.鳞次栉比栩栩如生年纪 D.星罗棋布栩栩如生年龄解析:答案A 。
近义词辨析,“星罗棋布”指分布广,600米的路范围不广;“栩栩如生”指事物像活的一样;“年纪”专指人的年龄。
专题03:词语运用-2023-2024学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备考(广东专用)

专题03:词语运用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在南粤大地,全民阅读的氛围一天比一天厚重..,越来越多的人捧起了书本。
B.中国行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彰显..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
C.鲁迅先生的笔,犹如一把尖利无比的刻刀,将真实的人性刻画得入木三分....。
D.叶老师上古典诗词鉴赏课,各种典故信手拈来....,旁征博引,使人受益匪浅。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A.广东省自上而下的周密部署,推动了全省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有条不紊....地展开。
B.“五一”假期,从全国各地前来河南省兰考县瞻仰缅怀焦裕禄的人历历在...目。
C.袁隆平常下到田间,前仆后继....进行高产杂交水稻研究,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
D.疫情期间志愿者们奔波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他们的身影栩栩如生....,让人感动。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杜甫的诗歌凝聚..着对天下苍生的爱,表现了他心忧天下的崇高精神。
B.在对口扶贫工作队帮助下,村中小路拓宽了,危旧的民宅也修茸..一新。
C.班干部凡事应首当其冲....,工作中要迎难而上,公益活动也要带头参加。
D.这次商品交易会参展的商家很多,展品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
4.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开学在即,各种校外培训机构又在广州大大小小的中小学校及幼儿园门前上演“招生秀”,这些培训机构________,而培训机构的教学质量与广大学子的切身利益________,所以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的发展已经________了。
A.鱼龙混杂息息相关刻不容缓B.鱼目混珠息息相关众望所归C.鱼龙混杂休戚与共众望所归D.鱼目混珠休戚与共刻不容缓5.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少小离家老大回,看到家乡如今田园荒芜,我心里隐隐作痛。
B.她总是希望和别人比品牌、比档次,这种攀比心理把她害得很苦。
C.我十分仰慕这位科学家,但当我见到他时,内心却有点诚惶诚恐。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词语、成语运用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词语、成语运用一、课标解读1.正确理解并运用常用词语。
了解词语的基本含义,在语境中合理运用词语,是语言表达运用的一项基本能力,也是培养写作能力的基础。
因此,词语运用一直是各省市中考题中必考的考点之一。
近年来各地的考卷上,“词语”这一考点呈现出新的走向:命题时多选用课文语句或时鲜语料,题型一般涉及语境释词、语境运用、词语辨析等考查角度;对词语语境义的探究成为一个热点;在“候选”词语的选择上,那些具有特别内涵的词语更受青睐。
2.正确理解并运用成语。
辨识成语使用的正误,结合语境理解成语,是常见的考点。
成语具有言简意赅,意蕴丰富的特点,承载了悠久的汉文化底蕴。
成语的运用要建立在对成语的正确理解之上。
除了要把握它的正确含义外,还要结合语境从感情色彩、对象搭配等方面考虑,仔细推敲辨别。
二、考点突破(一)考点梳理考点一:词语解释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四书”之一的《大学》里这样说: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
(格物:探究事物的原理。
致知:获得知识)B.做一个人,我们要行使自己的权利;做一个公民,我们要恪尽职守....。
(恪尽职守:谨慎认真地做好本职工作)C.每一个舞姿都使人战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叹为观止:看着令人叹气,不想再看下去了)D.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
(孜孜不倦:勤奋努力,不知疲倦)【温馨提示】结合语境考查对词语含义的理解,这是正确使用词语的前提。
脱离开语言环境,单纯的解释词语,已经被摒弃,代之的则是把词语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解释,我们称之为“动态解词”。
词的含义受语境的制约和影响,同一个词,由于语境不同,意思也不一样。
在新的语境中,会产生新的意思。
正确使用词语要结合语境,弄清它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以及深层含义和特殊意义等内容,才能做到正确使用。
其实,词语考查的解题思路万变不离其宗:只要能够结合词语本义来分析具体的语境义及其变化,就可以大大提高自己快速回答的准确率。
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词语运用》课件(共61张PPT)

二、近义词运用的辨析方法
方法 词义的
轻重
词义的 范围
词语 诬蔑 诬陷 妨碍 妨害 鉴赏 欣赏 展开 开展
辨析 指歪曲事实败坏别人的名誉,词义较轻 指妄加罪名,进行诬告陷害,词义较重 指使事情不能顺利进行,故作阻碍,词义较轻 指有害于(使人或事物受到损害),词义较重 专指欣赏艺术品、文物等,范围小 享受美好的事物,领略其中的趣味,范围大 指张开,铺开,也指大规模地进行某种活动 指从小到大发展,意义范围广
【寻章摘句】旧时读书人从书本中搜寻摘抄片段语句,在写作时套用。指写 作时堆砌现成词句,缺乏创造性。 【轻描淡写】原指描绘时用浅淡的颜色轻轻地着笔。现多指说话、写文章把 重要问题轻轻带过。 【强聒不舍】唠唠叨叨说个没完。 【不求甚解】现在多指读书学习只求懂得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拈轻怕重】接受工作时挑拣轻松的,害怕繁重的。 【漠不关心】对人或事物感情冷漠,态度冷淡,毫不关心。
辨析 常和不良习惯、不好的想法、不好的现象搭配 常和疾病搭配 常和“生活、条件、关系”等搭配 常和“工作、方法、技术”等搭配 长辈或上级的询问,为敬辞 一般性地征求意见或打听
续表
三、谦辞与敬辞的理解运用
敬辞Βιβλιοθήκη 释义及示例令 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如:令尊(对方父亲)、令堂(对方母 亲)、令郎(对方儿子)、令爱(对方女儿)
贤 指称平辈或晚辈。如:贤家(指对方)、贤郎(对方儿子)
尊 指称与对方有关的人或事物。如:尊上、尊亲(对方父母)、尊 公、尊府、尊君(对对方父亲的尊称)
奉 用于自己的举动涉及对方。如:奉送、奉还、奉劝、奉陪、奉告、 奉赠、奉达、奉复、奉托
恭 表示恭敬地对待对方。如:恭候、恭请、恭迎、恭贺 敬 表示尊敬地对待对方。如:敬告、敬贺、敬候、敬请、敬佩、敬谢
初中语文中考知识点复习专题三 词汇、短语(正确使用词语)

专题三词汇、短语(正确使用词语)A、词汇一、词的分类1、语法功能:实词与虚词;2、词义功能:单义词与多义词、同义词(近义词)与反义词;3、感情色彩: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4、语体色彩:口语、书面语二、实词与虚词1、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2、虚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三、单义词与多义词1、单义词:只有一个意义的词。
譬如:鲁迅、月球、宁波、2、多义词:有几个互相联系意义的词。
譬如:秋天果实成熟了(完全长成);他终于成熟了(人发展到很完善的程度)。
四、同义词与反义词1、同义词:意义相同或者相近的词语。
譬如:“的士”与“出租车”;2、反义词:意义相反或者相对的词语。
譬如:“优美”与“丑恶”。
五、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词的语体色彩1、褒义词:含有褒扬、喜爱、尊敬、肯定等感情色彩的词。
譬如:高尚、淳朴2、贬义词:含有贬斥、憎恶、鄙视、否定等感情色彩的词。
譬如:阴险、狡猾3、中性词:不带感情色彩的词。
譬如:抵抗、结果、果实、情况、激发、学习考查重点:①贬词褒用、褒词贬用;②词的语体色彩,重在辨析词语的使用对象、场合情境以及分寸,辨析使用的词语是否得体。
B、词的用法一、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1、本义:指词的起源义,即词的最初意义。
譬如:钢铁→金属元素2、引申义:指由词的本义引申出来的并经过推演发展而产生的意义。
譬如:“浅”本义指从表面到底部的距离短。
(河水很浅。
)引申义指①程度不深(他的文学功底太浅);②表示时间不久(他们相处的日子很浅);③颜色淡(布的色彩有点浅)。
比喻义指由词的本义(或引申义)的比喻用法而形成的意义。
譬如:①他们虽然不是亲兄弟,却情同手足。
(手足比喻为兄弟)②八路军带领乡亲脱离了虎口。
(虎口比喻为险境)警示:一个词语在不同的具体语境中就可能产生相应引申义、比喻义,对词语的理解必须结合语境来理解。
比喻义是通过本义的比喻用法而逐步固定下来的新义。
如用“手足”比喻“兄弟”,用“虎口”比喻危险境地。
初中语文中考总复习 词语运用、用语得体中考真题演练1

门,她就迫.不.及.待.地跑进去,抢了个靠窗的座位,摊开资料 写论文。
D.实验又一次以失败告终,但是,科学家们表示,他 们决不放弃,一定会卷.土.重.来.!
【解析】卷土重来:多指遭到失败以后再组织力量,多 含贬义。褒贬不当,可改为“重振旗鼓”。
C.江歌案尽管案情扑.朔.迷.离.,但天网恢恢,凶手还是 逃脱不了法律的制裁。
D.人们周.而.复.始.地来到社区广场,抢占位置,等待着 表演的开始。
【解析】周而复始:指转了一圈又一圈,不断循环。不 合语境。
【答案】D
1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明日的老人可能拥有百万 财富,但精神上更可能倍感寂寞,更需要子女的慰.藉.。 B.面对当今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中国必须加强国防 力量以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D.关于2019年起高中取消文理分科是否合理,教育部 广泛征求意见,社会各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解析】“先贤”是指已故的有才德的人,与语境不 合,人称失当,可改为“大师”等。
【答案】B
2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国家大剧院历时4年精心打磨的中国原创史诗歌剧 《长征》两度热演,每轮演出门票都提前10天告.罄.。 B.舞台中央,女舞者胡婕翩.然.起舞,与她对舞的是用 全息投影技术这一尖端科技制造出的“男舞者”。
习压力弄得毫无朝气。
【解析】吹毛求疵:比喻故意挑剔别人的缺点,寻找差 错。褒贬不当。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承.蒙.各位乡邻多年的悉心照顾,我的老伯父才能安 度晚年,谢谢诸位了!
中考语文专题训练:词语运用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

中考语文专题训练:词语运用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专题训练一词语运用一.常用词语(含熟语)理解运用1.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在小组讨论会上,对于如何处理这个问题,大家意见纷纷,莫衷一是。
B.我们读文章时应避免断章取义,这样才不会曲解文章的意思。
C.下了火车,吃过早饭,年少的我们就迫不及待地奔向了海边。
D.我坐在飞驰的列车上,看着窗外的沧海桑田,内心感慨万千。
2.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触目伤怀(心)因地制宜(沿袭)花枝招展(迎风摆动)B.美不胜收(尽)冥思苦想(深沉)忐忑不安(心神不定)C.稍逊风骚(差)不可名状(说出)苦心孤诣(别人所达不到的)D.格物致知(推究)恍然大悟(了解,领会)荡然无存(原有东西完全失去)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张老师十分喜欢孩子,他在退休之后,又义务办起了补习班,为的是再享与学生在一起的天伦之乐。
B.暑假里小丽随家长到山东威海旅游,海上波涛汹涌,岸边桑树呈碧,这沧海桑田的美景让小丽流连忘返。
C.现在的电信诈骗案层出不穷,行骗者手段之隐蔽,伎俩之巧妙,蒙骗形式之多样,简直令人叹为观止。
D.学习知识,不仅需要勤奋刻苦的态度,更需要一丝不苟的精神。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掌握所学知识。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两位阔别多年的老友意外在一条小巷里狭路相逢,两人又是握手又是拥抱,别提多高兴。
B.前几年,住房价格一涨再涨,令购房者叹为观止。
C.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成为大趋势的今天,与国际接轨是一个自强不息的民族的必然选择。
D.有德之人不会以权谋私,不会贪污受贿,虽然清贫点,但活得坦荡,没有水落石出之虑,也没有半夜敲门之惊。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沈星舍己救人的高风亮节,既展现了当代中国军人的风采,也引发了人们关于人生意义的深度思考。
B.近阶段,毒生姜、铬大米、毒淀粉等食品安全问题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令公众惴惴不安。
中考语文:词语辨析与词语(成语)运用复习

C.公布 完善 刻不容缓 D.公示 完善 迫不及待
答:D
4.选出依次填人下列句子横线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①飞船进入预定的轨道后,先绕着地球飞行,以
它是否正常,能否向月球飞行。
②创造性的思维又有哪些
的要素呢?
③(叫卖着)得气力足,嗓子脆,口齿伶俐,咬字清楚,
还要会现编词儿,脑子快,能
。
A.检测 必需 随机应变 B.观测 必须 随机应变
无可比拟)
B.实力超群的中国女子羽毛球队不可思议地输给韩国队后,
主教练李永波坦言:“年轻就要付出一定得代价。”(不可想象)
C.经典是我们共同的精神财富,诵读经典对提升修养、陶冶
性情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不可怀疑)
D.如果醉驾者在一起起车祸面前还无动于衷,无疑会成为极其
危险的人。
(不动声色)
答:D
方法归纳
上或多或少有一种“子与母”、“流与源”的关系。如“浅”的本义是表示 从表面到底部距离短的意思(水很浅),引申为程度不深(他的功底浅)、 时间不久(他们相处的日子很浅)、颜色淡(浅蓝色)。学习过程中要记住 本义,学会引申。
比喻义是通过基本义的比喻,再法而逐步固定下来的新义。如用“手足 ”比喻“兄弟”,用“虎口”比喻危险境地。词的比喻义和修辞上的比喻不 同。词的比喻义虽然最初是通过比喻用法逐渐形成的,但它已经成为词的一 个新的固定意义,为群众所接受;而比喻修辞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打 比方;本体和喻体间无固定搭配关系。一个本体可以有多个喻体。
道歉(表示歉意) 能说会道(善于言辞、很会说话) C.工会(职工团体) 适逢其会(恰巧碰上了那次聚会)
会谈(多人商谈) 心领神会(不用明说就已经领悟) D.张望(向远处看) 剑拔弩张(拔出刀剑、把箭射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词语运用复习一、题例解析1、(2013广州中考)下列语段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电影《让子弹飞》看过已有一段时间了,电影中的场景仍历历在目。
巨大的长方形院落由一座座中西合璧的楼房组成,鳞次栉比的建筑在豪华的背后又难掩其颓败的迹象,这场景与传奇的故事结合完美,相得益彰。
那眼花缭乱的特写镜头,更是将场景的线条和色调表现得极清晰真切。
A.历历在目 B.鳞次栉比 C.相得益彰 D.眼花缭乱解析:答案 D 。
自相矛盾,“眼花缭乱”与下文的“清晰真切”表意矛盾,不合情理。
2、(2012广州中考)下列语段中,加粗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阳春三月,和煦的春风和沁人的花香相得益彰,广州处处春意盎然,美不胜收。
无论在增城的白水寨、南沙的百万葵园,还是市内的流花湖公园、云台花园,到处都是碧草连天、花团锦簇,一派生机勃勃。
在这美好的时节,与同学一起畅游花海,尽情享受天伦之乐,真是人生一大乐事。
A. 相得益彰B.美不胜收C.花团锦簇D.天伦之乐解析:答案D 。
用错对象,“天伦之乐”指父母子女团聚一堂,不用于同学聚会。
3、(2011广州中考)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①全长仅600多米的文德路上,文化商肆林立,卖古玩、字画、书籍和文房四宝的商铺____________,成行成市。
(鳞次栉比星罗棋布)②亚运期间,志愿者热心服务大众,他们既能详细地为游客提供各类场馆的介绍,又能__________地向大家讲解场馆各自的特点。
(栩栩如生绘声绘色) ③广州沙面随处可见的古榕树大多___________相仿,它们虽然都经历了一百多年的风风雨雨,现在依然挺拔葱茏,生机盎然。
(年纪年龄)A.鳞次栉比绘声绘色年龄B.星罗棋布绘声绘色年纪C.鳞次栉比栩栩如生年纪D.星罗棋布栩栩如生年龄解析:答案 A 。
近义词辨析,“星罗棋布”指分布广,600米的路范围不广;“栩栩如生”指事物像活的一样;“年纪”专指人的年龄。
二、中考常用错成语:◎始作俑者:第一个干坏事的人,被误解释为第一个发起某事的人。
褒贬混淆。
◎ 不知所云 :指说话人说得不好,而非听者不理解。
◎差强人意:大体上使人满意。
多误用为不能使人满意。
◎空穴来风:“空穴”是“来风”的条件,既然能来风,必定有空穴,传闻有一定根据。
而如今则大多用来表示毫无根据的事物,意思恰好完全相反。
◎蓬荜生辉:谦敬之辞。
广告语说“让您的居室蓬筚生辉”,实在是不恰当。
◎无所不至:什么坏事都干。
与“无微不至”有天壤之别。
◎美轮美奂:本意是形容房屋高大美丽。
如今媒体上凡形容美好事物皆用此语。
错!◎苦心孤诣:比喻苦心钻研或经营,达到了很高造诣,常误当作苦口婆心。
◎炙手可热:形容人很有权势,含贬义。
媒体上扩大其使用范围,形容一切“吃香”的事物, 完全背离其本义。
◎侃侃而谈:“侃侃”本为刚直之意。
谈得理直气壮才叫侃侃而谈。
人们大多用此语形容聊天,属误用。
◎不愠不火:指表演既不沉闷也不过火。
常被人用来表示商品销售不够火爆,被写作“不温不火”,真是不伦不类。
◎溢美之词:过分赞美的言词,含贬义。
常被误用于褒义场合。
◎出奇制胜:作谓语,不带宾语。
说成“出奇制胜叛军”之类则错。
◎不负众望:没辜负大家的期望,褒义。
常与含贬义的“不孚众望”混用。
◎义无反顾:为正义而勇往直前。
常被用于毫不犹豫的干坏事,错。
◎不可理喻:不能用道理使之明白,形容态度蛮横或愚昧无知。
容易误解为“不可理解”。
◎抛砖引玉:自谦之辞,不能用于对方。
◎风声鹤唳:惊慌疑惧,常与“草木皆兵”连用。
有人用“杀得风声鹤唳”来形容战斗激烈, 属于错用。
◎人满为患:强调人多的坏处,贬义。
错用于表示人很多的情景,如“柜台前人满为患”之类。
◎鬼斧神工:建筑、雕塑等技艺精巧。
常被误用来形容自然景物。
◎侧目而视:斜着眼睛看,不敢从正面看。
形容敬畏的神态。
亦作“侧目倾耳”。
常被当作“蔑视”之类的使用。
◎明日黄花:过时的新闻报道或事物,不能写作“昨日黄花”。
◎评头品足:本指无聊的人闲谈妇女的姿容。
后亦指对人对事说长道短,多方挑剔。
属贬义。
目前已偏向中义使用。
◎置之度外: 不把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与“置之不理”大相径庭。
◎翻云覆雨:形容一时这样,一时又那样,反复无常。
也比喻惯于耍弄权术和手段。
不能做“气势宏伟”用。
◎无可厚非:指说话做事虽有缺点,但还有可取之处,应予谅解。
而“无可非议”形容事情做得很妥当,二者意思不同,不可混用。
◎身临其境:亲身到了那个境地。
亦作“身历其境”、“身入其境”。
常误用为代替“设身处地”。
◎耸人听闻:故意夸张使人震惊.强调主观目的,不能与“骇人听闻”混用,它强调的是客观效果。
◎咬文嚼字:形容过分地斟酌字句。
多指死抠字眼而不注意精神实质。
不能用作褒义,除非贬词褒用。
◎处心积虑:形容蓄谋已久,属贬义。
想要表达用尽心思可用“殚精竭虑”。
◎忍俊不禁:指忍不住要发笑。
说“忍俊不禁地笑起来”属于重复。
◎绘声绘色: 形容描写生动逼真,常误用作代替“有声有色”。
◎不可思议: 不可想象,不能理解,强调神秘奥妙。
与“不可理喻”差异很大。
◎叹为观止: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主语是人,如果主语是物,要说“令人叹为观止”。
◎赏心悦目:主语是人,如果主语是物,要说“令人赏心悦目” 。
◎不亦乐乎:不一定非“乐”不可,常用来表示达到极点的意思◎无所不至:什么地方都去,什么坏事都干;而“无所不为”单指没有不干的坏事。
◎息息相关:呼吸相关连,比喻关系密切;而休戚相关则比喻彼此间祸福互相关联。
二者有差距。
◎相濡以沫 :患难中互相救助,而“相依为命”只有互相依靠的意思。
◎面目全非:形容改变得不成样子。
属于贬义。
◎见异思迁:比喻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
不表示犹豫不决。
◎水落石出 :事情的真像已经弄清,不表示追求正确答案或道理。
◎望尘莫及 :比喻远远地落后,与鞭长莫及不同。
◎改头换面:只改形式,不换内容,贬义。
◎语重心长:言辞诚恳,情意深长;而意味深长,而意味深长表示含蓄深远,耐人寻味。
◎一蹴而就:一步就成功,不要误解为一气呵成。
◎按部就班:按照一定的条理,遵循一定的程序。
而“循序渐进” 则强调由浅入深的程序。
◎ 不以为然: 表示不同意后否定,而“不以为意”指不把它放在心上。
表示对人、对事抱轻视态度。
◎情不自禁 :无法控制感情,与“不由自主”易于混淆。
◎振振有词 :贬义,理由似乎很充分,其实是强词夺理,不能用于褒义。
◎意气用事 :凭感情办事,缺乏理智,不表示“讲义气重感情”。
六、练习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这么多树根在大地里面触类旁通....,吸收着大地母亲给予的食粮的供养。
B .庆祝“六一”的晚会上,俩小朋友模仿的小品让我们都忍俊不禁....地开怀大笑。
C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拉帮结派....地卖弄清脆的喉咙。
D . “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
.....2.下列各句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我们班的王芳和李红青梅竹马....,她们像亲姐妹一样整天形影不离。
B.经过忍辱负重....的刻苦训练,李娜终于夺得2014年澳洲网球公开赛冠军。
C.我市自然资源丰富,投资环境宽松,许多客商针锋相对....地前来投资兴业。
D.语文老师给我们讲了邓小平当年鲜为人知....的革命故事。
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杨利伟对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战略眼光,常常令同行俯首称臣....。
B.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迅猛发展让人们由衷地赞叹,也让世界刮目相看....。
C.北海老街建筑的重檐、斗拱、花窗、牌坊等样式,多姿多彩,令人目不暇...接。
D.大型电视专题片《廉州说廉》的播出,让此前鲜为人知....的合浦史料吏迹被更多的人熟知。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在敦煌莫高窟众多的石窟中,有许许多多栩栩如生....、神采各异的飞天画像。
B.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要主动向老师请教,虚心求学,不耻下问....。
C.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不是短期行为,而是一项周期性很长的伟大事业。
D.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白洋淀人主要靠这方水、这片苇维持生活,而不是靠种地。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A.“冷血护工”虐待养老院老人的事件曝光后,社会各界群众义愤填膺....。
B.当夜幕降临的时候,整个城市都是繁弦急管....,都是红灯绿酒。
C.学生应多读一些文质兼美的文章,从中断章取义....,反复斟酌。
D.多么宁静的世界哟,万籁俱寂....,没有百乌啾啾,没有树叶沙沙……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面对美味大餐,我们却常有味同嚼蜡....的感觉,是物质生活过于丰富让我们无法选择还是我们的味觉麻木了呢B.某些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鼠目寸光....,只顾眼前利益,滥用食品添加剂以获取高额利润,严重危害了百姓健康。
C.与书为友能够让你获益匪浅....,将不同的书视为自己的朋友,就能增长阅历,丰富思想,增添情趣。
D.微博上,不同群体表现出的特征各异:“70后”好为人师,制造深度话题;“80后”从不袖手旁观....,参与度较高;“90后”则基本上是娱乐。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三十年来,社会沧桑巨变....,《读者》做精神家园守望者的宗旨却始终未变。
B.炮轰食品犯罪行为,维护百姓餐桌安全,是时代赋予新闻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C.为保障游客权益,使游客在参差不齐....的旅游信息中不受骗,国家大力整顿了旅游市场。
D.网络交友已是许多人玩腻了的游戏,可有些年轻人依然乐此不疲....,一个个前赴后继地扎进去。
8.下列句中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A. 柳宗元携弟一行游览人迹罕至、凄清幽静的小石潭,其醉翁之意不在酒.......啊!B. 宋濂求学的经历,说明是否学有所成,关键在于自己学习的不求甚解....和勤奋与否。
C.《木兰诗》情节扑朔迷离....,人物形象血肉丰满,不仅让中国的老百姓津津乐道,也让世界的“木兰迷”倍加赞赏。
D.孟子认为在“生死”与“义”的问题上,“义”重于“生”,“不义”重于“死”,深刻地阐明了舍生取义....是人之本性的道理。
9.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提起北京奥运会,人们就会想起那首脍炙人口....的歌曲《我和你》。
B.面对突出的办学成绩,学校没有停止前进的步伐,反而继往开来....地再次扬帆起程。
C.不法厂家制造假药造成的恶果实在是骇人听闻....。
D.李娜沉着应战、顽强拼搏,终于登上了法网公开冠军宝座,实现了她梦寐以求....的愿望。
10.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我们感谢他光临做客,惋惜他即将离去,两种情感都溢于言表....,这实在是一次完美的送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