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教案)

合集下载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精选17篇)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精选17篇)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精选17篇)教学目的:感受苏词的豪放风格理解烘托映衬,虚实相济的写作特点培养对意境的感受、分析能力教学设想:指导如何把握意境,一课一得;分析、对比、归纳、感悟风格特点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词风分婉约豪放,“婉约者欲其词调蕴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宏。

”前面我们学习了柳永的代表作品雨霖铃,其景凄美,其事缠绵,其情凄凉,“杨柳岸晓风残月”说不尽的感伤凄婉,融情于景。

今天我们学习风格与之截然相反的另一首词。

创设情境,并为对比伏笔。

初步感知1、作者简介: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2、背景简介:北宋元丰五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游赤鼻矶,作词抒怀。

3、朗诵。

1、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2、试读。

知人论世,初步感受意境解读鉴赏1、题为“赤壁怀古”,上阕中写了哪些赤壁景观?2、你认为哪几句写得好?好在何处?这些景物有何物点?3、面对壮美的赤壁景观,作者依次生发了哪些怀古情思?4、小结:实景与虚境思考回答:1、大江、故垒、乱石、惊涛;2、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3、千古风流人物、三国周郎赤壁、一时多少豪杰解读上阕,品味语言,赏析作品壮美的景语。

5、阕中作者主要写了哪个历史人物?指名朗读诗句。

6、“周郎”形象有何特点?7、周郎如此,苏子本人呢?如何理解词的结尾?4、周瑜:“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5、年轻有为,气宇不凡,从容潇洒,指挥若定。

6、多情----愿望;如梦---自慰;酹江月---倾吐解读下阕,分析人物体会豪迈苍凉。

四、对比归纳1、课内训练:填表对比本词与雨霖铃;2、归纳主题、写作方法;3、指导把意境的方法。

填写表格体会豪放风格对比巩固训练能力指点方法五、作业课外选读一两首诗词,试把握其意境。

巩固延伸板书设计:大江千古风流人物故垒实景乱石虚境一时多少豪杰惊涛意境江月周郎风采功业向往古代英雄情感感慨壮志难酬《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篇2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宋词的特点。

念奴娇赤壁怀古详细教案(精选7篇)

念奴娇赤壁怀古详细教案(精选7篇)

念奴娇赤壁怀古详细教案念奴娇赤壁怀古详细教案(精选7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详细教案(精选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念奴娇赤壁怀古详细教案1学习目标:1.通过多形式的朗读,把握全词主旨。

2.通过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作者情感。

3.通过拓展比较阅读,了解豪放词风。

教学重难点:朗读技巧,作者情感教学方法:朗读法,自主学习法,讨论交流法教学设想:1.在初读中,熟悉全词,把握诗词主要内容。

2在精读中,赏析精美词句,分析周瑜形象。

3在品读中,感受作者豁达超脱的情感态度。

教学步骤及设计:一、导入环节人的一生起起伏伏,坎坎坷坷,是非成败转头空。

无论是生活亦或是政治仕途,都可能遭遇困顿。

当人生不尽如人意时应当怎样面对?今天我们学习一首一代文豪苏轼的词,看看他是如何面对政治上的失意。

二、展示学习目标:学生自读学习目标三、作者介绍师:提到苏轼,大家都不陌生。

那谁来帮大家简单回顾一下作者?生:介绍苏轼年代及主要成就师:嗯,老师再给你补充一下——其实除了诗词,他在书法、绘画、音乐等方面均有建树。

正如林语堂先生评价所说:他比中国其他诗人更具有多面性!刚才XX同学谈到了苏轼的成就,那么关于苏轼的经历,有没有同学可以介绍一下?生:谈谈自己对苏轼的了解,比如乌台诗案等教师:正如你所说,苏轼的一生都可以说是文坛得意,官场失意,我们今天要学的这首词,正是他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之后所写。

四、初读识词师傅:简单的知人论世后,我们一起来初读识词。

给同学们3分钟,大家反复自由朗读全词,读的过程中注意读准字音,读请句读,并思考上下阕主要写了什么?师:刚才大家读的都比较投入,现在谁来回答一下:本首词的主要内容?生:上阙主要写了赤鼻矶的景色,下阙主要是抒情(板书写景怀古抒情)师:好,那现在谁来为大家展示一下自己的初读成果?侯华富朗读师:谁来点评一下他的朗读?李怿卓:点评:字音、节奏、感情等角度师:点评的比较到位,那你能不能再来示范一下。

念奴娇赤壁怀古优秀教案5篇

念奴娇赤壁怀古优秀教案5篇

念奴娇赤壁怀古优秀教案5篇念奴娇赤壁怀古优秀教案1教学设想诗歌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学生鉴赏诗歌的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

通过教学媒体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初步赏析诗的意境、艺术手法和语言特色的能力。

以诵读为辅助,以诗词鉴赏为纽带,带动词句的理解和思想内容的分析及艺术手法的把握。

__作者苏轼是豪放派词风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词具备了开阔雄浑、刚健清新的特点。

__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把握词中的意象,品味词中优美的.词句,体会融情入景、虚实相生、映衬烘托的写作技巧,进而培养学生鉴赏古典诗词的能力,提高文学审美品位。

按“听—读—品”的步骤进行,力求获得语感、美感、情感的熏陶,积累与运用兼容。

教学目标1.在诵读品味诗词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2.引导学生初步掌握赏析诗词的基本步骤和方法,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探究学习深入地品味词的意境,感受词人抒发的豪情壮志,掌握__的写作技巧。

教学过程1.导入课题以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曲导入新课。

2.倾听听诗是一种高雅的活动,我们要全身心地投入,调动起每一个感官去体会、去领悟。

①听第一遍,整体感受,想象词的画面美。

②听第二遍,感受词的语言美,节奏美。

③听第三遍,领悟词的意境美,体会词中的感情。

3.朗读听别人的朗诵,我们可以感受到这首词磅礴的气势,雄奇的意象。

要进一步体会诗歌的感情、韵味还要我们自己来读。

①读第一遍,整体把握,读准字音。

读时语音要饱满圆润。

学生齐读。

②读第二遍,注意语气,体味感情。

学生自由朗读。

诗人培根说“读诗使人聪慧”,就是说读诗需要我们用自己的情感对诗的语言进行再表达,要注意诗的节奏、停顿和快慢。

大家各自体味一下。

③读第三遍,进入情境,把握好语气,进行个性化的朗读。

朗读诗歌要具有抒情性,作到个性化的朗读。

所谓个性化就是要融入自己对诗歌的体会,融入自己的性情,按照自己的方式来朗读。

4.品味指导诗词鉴赏技法。

“品”即妙点揣摩。

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揣摩这首词好在哪里?为什么有这样的妙处?师生共同回忆鉴赏诗歌的方法和角度。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通用12篇)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通用12篇)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通用12篇)《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通用12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篇1教学目标:1.把握本词“景、史、情”相融合的写作特色。

2.通过对语言的分析,把握内容,感受风格,领会思想。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课型:课内赏析课教时安排: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先来欣赏一首由我国著名男中音歌唱家杨洪基的《滚滚长江东逝水》,同学们可以任自己的思想任意驰骋在古战场。

让我们踏着这雄浑的男声独唱,走进三国,走进赤壁,走进《念奴娇·赤壁怀古》。

一首诗词,要读懂,首先仍是字词入手。

语文实为“文字、文章、文学、文化”二、整体感知1.请同学朗读,同学评价,学了这么多年的语文,读得怎么样?应该怎样读?2.检查字词的理解见幻灯23.集体朗读4.师范读或者听多媒体的朗读解释:词与诗歌不一样,押的是入声韵。

入声韵现在已不存在,现在无锡的老言颇有点相像。

举例试用无锡话读。

入声韵的特点是压抑,此词虽然是豪放词,然归根结底是压抑的情感。

5、学生朗读,要求:体会文化三、品味鉴赏:词是有章法的,理解词要一层一层的看。

全词共八句,分别是:1、第一句从眼前江景起兴,由眼前的大江联想到历史长河,引出对往昔英雄的怀念。

讨论:你认为第一句指的是眼前的大江吗?幻灯5哪几个词是最有历史感的?“浪淘尽”是什么意思?(任何英雄人物都会掩埋在历史的长河中,起笔苍凉)2、点明怀古内容,引出古战场幻灯6故垒西边……这是真是赤壁吗?何以见得?3、正面描写赤壁景色,突出江流气势和赤壁的雄奇红灯7“乱石穿空”写什么?“惊涛拍岸”突出什么?“ 卷起千堆雪”写什么?(写山,雄俊,力度。

惊涛,表明水,江流的湍急。

念奴娇赤壁怀古语文教案(9篇)

念奴娇赤壁怀古语文教案(9篇)

念奴娇赤壁怀古语文教案念奴娇赤壁怀古语文教案(9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语文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念奴娇赤壁怀古语文教案1教学课题念奴娇赤壁怀古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思想,了解词的写作背景。

2、初步掌握赏析诗词的步骤和方法,提高理解和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1、理解词中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的写作手法。

2、多角色、多种形式的朗诵这首词,以达到熟读成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

自主学习检查内容和方法一、导入古代许多文人,每见名山大川,必有所感怀。

如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范仲淹临洞庭忧苍生,柳宗元游西山而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他们心为山动,情为水发,锦文华章喷薄而出,留下许多千古绝唱。

今天,我们就通过品味苏轼的一首《念奴娇·赤壁怀古》来领略东坡居士的人生境界。

二、检查自主学习效果1.对苏轼你了解多少?知人论世:见《新新学案》第24页“作者名片”。

2.你知道多少关于宋词的“豪放派”的知识?文学常识:见《新新学案》第24页“相关知识”。

3.本首词的写作背景吗?写作背景:见《新新学案》第24页“背景资料”。

4.你能准确朗读这首词吗?检查朗读,看同学们能否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三、明确教学重点与难点1. 了解豪放派宋词的特点,提高古典诗词阅读鉴赏能力。

2.理解词中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的写作手法。

3.感受苏轼豪放的词风,体会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学习他的旷达胸襟和进取精神。

根据学生的问题整理的。

四、合作探究分析文本上阕:1.词章写了什么内容?上阕着重是在写什么?明确:以长江为背景,着重在写赤壁的壮丽景色,并称颂当时的英雄人物。

2. 开头三句历来被人们称道,原因是什么?词一开篇,江山、历史、人物逐一奔入眼底,引起怀古思绪。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精选14篇)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精选14篇)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精选14篇)《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感受苏词的豪放风格。

2、了解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正确理解“人生如梦”的思想心情。

3、理解《赤壁怀古》一词中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4、诵读、背诵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1、怎样正确理解《赤壁怀古》的思想内容?《赤壁怀古》融写景、怀古、抒情为一体,从描绘古战场的雄奇景色入手,赞一代儒将周瑜的丰功伟绩,抒发个人的贬谪失意、功业无成的感慨。

结尾处“人生如梦”的感慨是快速从惆怅失意中排解出来,表达苏轼特有的旷达潇洒情怀。

2 、作为豪放派代表词人的苏轼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怎样理解《赤壁怀古》的艺术特色?苏轼以诗为词,使词的内容不再拘于传统的离愁别绪,反映较宽阔的社会生活,拓宽了词的题材;使词的形式不再为规定的宫调、身律所束缚,一扫词的柔弱气息,开创了豪放词派。

苏词气概宏伟,一泻千里,提高了词的意境。

《赤壁怀古》是豪放派宋词的代表作,词的主旋律感情激荡,气概雄壮。

全词借古抒怀,将写景、咏史、抒情容为一体,借咏史抒发乐观入世但年已半百仍功业无成的感慨。

三、同学特点分析:1、学习特点:学习对象为高一同学,对学习资源利用和学问信息的猎取、加工、处理与综合力量较低,但富有朝气且对本课学习有深厚爱好。

2.学习习惯:学问面仍较为狭隘,习惯于老师满堂灌式的被动接受式的传统教学,缺乏独立发觉和自主学习力量。

3.学习交往:多表现为个别化学习,课堂上群体性的小组沟通与协同争论学习机会很少。

四、学法指导采纳诵读感悟式教学。

本词是宋词中的经典,文辞美丽,感情深厚,境界开阔,应引导同学多多诵读,品尝语言,感悟意境,特殊是抒情部分更要细心玩味。

诵读法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既加强了同学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又培育了同学的语感,一石二鸟。

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课前三分钟播放《滚滚长江东逝水》。

刚才我所播放的歌曲应当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它是《三国演义》的片头曲。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六篇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六篇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六篇《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篇1教学目的1.指导学生熟读成诵2.指导学生理解词的大意3.指导学生领悟词的意境教学重点:理解词的大意教学难点:领悟词的意境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方法:讨论.、讲读教学手段:电脑多媒体技术教学过程:导语:赤壁之战是历史上有名的战役,也正是由于这场战争,三足鼎立的局面才得以形成。

因而后人描写同赤壁有关的诗、词、文很多,仅苏轼就写下了名篇《赤壁赋》与《念奴娇赤壁怀古》,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他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

一、作者简介(内容见课件)二、问题思考(见课件)三、作品朗读(要求:边听朗读边思考上述问题)四、意境分析:1、首先要理解“意境”这个概念。

要清楚什么是“意”,什么是“境”,“意境”又指的是什么。

(内容见课件)2、结合词的内容分析领悟词的意境。

(师生问答、讨论)问:第一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一句的意思是:滚滚的长江水一直向东流去,大浪淘洗尽了千百年来江水中的风流人物。

这样解释对不对?[这样解释不对]问:“浪”在这里指的是浪花吗?[不是指浪花,比喻时光]问:同学们还知道用水比喻时光的句子吗?比如孔子曾经说过的,“子在川上曰——[“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苏轼劈头一句,非常有气势。

江,直接用一个“大”来修饰,有一种横空而来的磅礴气势。

问:如此的磅礴气势,让我又想到了李白的一句,写黄河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问:三国演义的片头曲有这样两句歌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这两句,跟苏轼这两句几乎完全一样。

“滚滚长江东逝水”就是“大江东去”,“浪花淘尽英雄”就是“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那么,我们就用这两句来改写苏轼这两句,把“风流人物”换成“英雄人物”,大家觉得可不可以?为什么可以?道理是什么?[如果可以换用的话,那么苏轼为何不干脆用“英雄人物”呢?虽然“英雄人物”跟“风流人物”都指的是杰出的、有成就的人物,但苏轼心中其实是不等同的。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优秀4篇】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优秀4篇】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优秀4篇】《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篇一(一课时,40分钟)教与学的目标1、了解历史题材在诗词作品中的处理方式;2、明确即景抒情与借古事比今事两种抒情方法的各自长处。

教与学的时间预设一课时(40分钟)教与学的过程预设一、组织教学同学们,我们平时经常说自己的民族历史有多么多么悠久,今天我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历史给我们的最好的东西是什么?”(预设学生的答案:提供经验教训;丰富文化积淀;增强民族自豪感;等等)大家的回答都有各自的合理性。

德国大文豪歌德的回答是这样的:“历史给我们的最好的东西就是它所激起的热情。

”一旦我们被某个历史人物、某个历史事件深深触动,我们就会激情澎湃、情难自已。

用诗歌的形式把这些激情记录下来,我们就称之为怀古诗词(板书:怀古诗词)。

它们的最大特点就是把历史题材作为题咏的对象。

本堂课我们就来研读这样类型的两首宋词。

二、文本研习1、教师范读:《念奴娇赤壁怀古》,注意正音(如“了”、“纶”等);《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注意正音(如“佛”、“仲”等)。

2、学生齐读两首词。

3、交流初读感受此环节起激发兴趣的作用,为接下去的分组研习作准备。

可以从“你更喜欢其中的哪一首?”“你觉得哪一首比较容易读懂?”这样的浅易问题入手。

确定班内四组同学的大致“倾向”,“暗示”两首词的显著差异。

4、分组自主合作研习把班里同学分成两组:第一组合作研习《念奴娇赤壁怀古》,任务是根据教材77页“文本研习”第1题,主要研习这样4个小问题(刚好对应4个直列):(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歌咏的是历史人物还是历史事件?(指明作者写作的地点,词涉及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各是什么)(2)《念奴娇赤壁怀古》的作者对周瑜有何评价?(说出具体理由)(3)这首词的上片对赤壁的雄奇景色作了具体的描绘,这有什么作用?(4)请从写景的角度变化及所运用的修辞手法两个方面说明“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写景技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念奴娇·赤壁怀古
【教学目标】
1.感受苏词豪放风格
2.了解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正确理解“人生如梦”的思想情绪。

3.理解《赤壁怀古》一词中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4.诵读、背诵
【教学重点】
1.怎样正确理解《赤壁怀古》的思想内容?
《赤壁怀古》融写景、怀古、抒情为一体,从描绘古战场的雄奇景色入手,赞一代儒将周瑜的丰功伟绩,抒发作者个人的贬谪失意、功业无成的感慨。

结尾处“人生如梦”的感慨是作者迅速从惆怅失意中排解出来,表达苏轼特有的旷达洒脱情怀。

2.作为豪放派代表词人的苏轼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怎样理解《赤壁怀古》的艺术特色?
苏轼以诗为词,使词的内容不再拘于传统的离愁别绪,反映较广阔的社会生活,拓宽了词的题材;使词的形式不再为规定的宫调、身律所束缚,一扫词的柔弱气息,开创了豪放词派。

苏词气势雄伟,一泻千里,提高了词的意境。

《赤壁怀古》是豪放派宋词的代表作,词的主旋律感情激荡,气势雄壮。

全词借古抒怀,将写景、咏史、抒情容为一体,借咏史抒发作者积极入世但年已半百仍功业无成的感慨。

【教学思路】
1.学习特点:学习对象为高二学生,计算机操作熟练程度不一,对学习资源利用和知识信息的获取、加工、处理与综合能力较低,但富有朝气且对本课学习有浓厚兴趣。

2.学习习惯:知识面仍较为狭隘,习惯于教师满堂灌式的被动接受式的传统教学,缺乏独立发现和自主学习能力。

3.学习交往:在新的学习环境(网络环境)中,学习交往表现为个别化学习,课堂上群体性的小组交流与协同讨论学习机会很少。

【教学方法】
采用网络式教学,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做到以教师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

指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来理解知识、分析问题、运用知识,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环境下学生的主体作用。

指导学生了解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正确理解“人生如梦”的思想情绪。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前的几分钟播放《三国演义》片头曲。

刚才我们所播的歌曲大家熟悉吗?你们听到这首歌曲会联想到什么呢?(想到《三国演义》,想到三国……)
大家会想起《三国演义》,想到三国那个时代,三国是一个充满纷争的时代,因此也就留下了很多英雄事迹为后来人所品评,那么大家点击进入首页,来看一下这几个诗句,看一下这些诗句所品评的是哪些英雄人物呢?
展示: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写诸葛亮)
天下英雄谁敌手?生子当如孙仲谋。

(写孙权)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写周瑜)
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

(写曹操)
你们最欣赏哪一位英雄呢?(学生自由发言)而苏轼最欣赏的又是谁呢?(周瑜)
因此在他被贬黄州立于赤鼻矶头时,就想到了周瑜,也写下了千古绝唱《念奴娇·赤壁怀古》。

二、朗读环节
请大家点击进入左边拦的“朗读指导”,我们看到这边有人将《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柳永的《雨霖铃》分别用“关西大汉执铜琵琶,铁绰板”和“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来形容,你们认为有道理吗?
(根据学生回答而定,如果觉得有道理那就叫一名男生来朗读,如果没道理叫一名女生来朗读)
朗读分析:1.节奏:四字句2/2;五字句2/3;六字句2/4.
2.押入声韵:如“去、尽、物、是、壁、岸、雪、画、杰、发、灭、发、梦、月”
全班齐读,进行指正。

听名家范读。

点击“朗读示范”播放《子午书简》方明的朗读。

大家经过刚才的朗读,所感受到的词的基本感情基调是怎样的呢?(豪放)
这就是我们对词的初步感知了。

而苏轼是如何体现出这股豪放的,我们后头见分晓。

【题目】
我们先来看题目
“念奴娇”为词牌名,题目是“赤壁怀古”。

题目告诉我们苏东坡在赤壁怀古,那他所怀的是谁呢?(周瑜)
苏轼是如何安排这两块内容的?
附板书:赤壁怀古--上阕--写景
缅怀古人--下阕--写人
三、写景片段分析
古战场到如今也算是一个旅游景点了,如果让你们为之拍一个宣传片,你们会怎样安排镜头呢?
请大家点击“景点游览”来看看如此安排怎么样呢,跟大家的设想大不大。

你看这图片,先来大处的景,大江汹涌奔腾,然后镜头往前移,目标慢慢缩小,看到了陡峭的山崖散乱地直刺云霄,汹涌的骇浪猛烈搏击着江岸,滔滔江流卷起千万堆澎湃的雪浪。

于是整张图景明了了,你们看江水奔马轰雷,十分惊心动魄。

而我们为之配上台词的话,就可以用上“大江东去”“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

如画的江山透着的是如此非凡的气势。

四、人物形象分析
好了,舞台布置完毕,序幕拉开,追光灯亮起来了,照在了哪里啊?(打在了周瑜身上,主人公出场了)
这个周瑜怎么样啊?我们点击进入“人物遥想”来看看,一起读一下。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1.称呼:公瑾、周郎(称字,而不是直呼名讳,有着对周瑜的尊敬)
2.婚姻:小乔初嫁了(我们平常说“出嫁”是哪两个字呢?--出嫁。

我们点击“小乔”,问题来了,考虑一下,我们平时所接触到的“出嫁”与这边看到的“初嫁”,效果上有什么不一样呢?请大家进入论坛讨论区。


教师总结:苏轼记周瑜,主要是记起赤壁之战,但在此却插入了10年前的生活细节,“小乔刚刚出嫁”,这是不符合实际的,但如果按实际情况选择了“出嫁”这个词语的话,小乔已为老乔,那么便不够美了,而周瑜同样的也在变化,所以美女衬英雄,以“小乔刚出嫁”这点更衬出周瑜的丰姿潇洒、韶华似锦、年轻有为,足以令人艳羡。

所以说艺术是没有正误之分的。

3.长相--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这是周瑜的仪容装束,你看一下,周瑜束装儒雅、风度翩翩,是当时时髦的儒将打扮,更显出了他作为指挥官的那种潇洒从容。


4.指挥作战--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打仗却还在谈笑,显然不把敌人放在心上,对战争有着必胜的把握,而“樯橹”点出了水战,“灰飞烟灭”点出了火攻的特点,精确地概括整个战争的胜利场面。


到这边我们可以看到由“遥想”二字领起的五句,塑造了一个青年将领周瑜意气风发、春
风得意的形象。

五、苏轼内心
面对着这样的周瑜,苏轼心里有了个比较,请大家把页面往下拉,且看二人的对比资料:展示如下
周瑜苏轼
年龄:34岁47岁
生活:幸福美满屡遭不幸
外貌:英俊儒雅早生华发
职位:东吴都督团练副使
际遇:功成名就功业未成
周瑜24岁被授予“建威中郎将”,并娶了江东美女小乔,34岁为孙刘联盟赤壁之战的总指挥,而苏轼呢?
大家可以点击苏轼,我们看到苏轼是很有才华的,诗歌方面与江西诗派的核心人物黄庭坚并称“苏黄”;词方面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人提豪放派必提“苏辛”;书法方面与米芾黄庭坚、蔡襄并称“宋四家”;散文方面又列于“唐宋八大家”。

可见他是十分有才华的,但是他的仕途却颇为坎坷,这时的他已47岁,却被贬黄州,功业无成。

也难怪苏轼发出了“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了。

他想到自己年岁已老,却无法如周瑜般建功立业,可以说是壮志未酬,而这壮志未酬之情,他便于“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中消解了。

六、人生态度
这其实也就是他的一种人生态度了,请大家点击进入“人生态度”。

有人认为“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这个句子与全文的基调不合,这句是消极的,那么在于那么呢?你们是怎么看的,请点击进入论坛,留下你们的见解。

我的见解:苏轼对比周瑜,这落差是极大的,更增添了他壮志未酬的失落,所以心境苍凉,消沉之情是难免的。

但是,他真的消极吗?苏轼毕竟是苏轼,他特别想得开,“人生如梦”,人生犹如梦一般,所有风流人物不也都随着大江而东去,洗涤荡尽了吗!那么又何必去执着呢。

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所以他也特别洒脱,把酒洒在地上祭奠江月了。

七、归纳总结
这就是苏轼的全词了,它上半阕写景,景物烘托出了下半阕的人--周瑜,由周瑜想到自身,抒发出了自己壮志难酬之情。

【课外延伸】
(一)咬文嚼字
1.“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课文)与“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其它版本)这两个诗句仅仅是文字上的差异吗?
2.“樯橹灰飞烟灭”(课文)与“强虏灰飞烟灭”(其它版本)中“樯橹”和“强虏”相比,用哪个词语更好?为什么?
(二)主旨延伸
说说词中苏轼如何对待周瑜的“幸运”和自己的“不幸”,以及别的诗人对待自己“不幸”的看法。

(三)比较阅读
(双调)蟾宫曲怀古
(元朝)阿鲁威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

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

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

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

苏轼和阿鲁威都写到赤壁之战,对赤壁之战的功劳,苏轼的看法和阿鲁威是否一样?两首诗抒发的感情是否一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