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化钠的结晶曲线概要

合集下载

nacl结晶方法

nacl结晶方法

NaCl是一种常见的无机盐,其结晶方法在化学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NaCl结晶方法不仅可以用于实验室中的纯净NaCl结晶,还可以应用于工业生产中的NaCl晶体生长。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NaCl结晶的基本原理。

NaCl是由钠离子(Na+)和氯离子(Cl-)组成的离子晶体。

在溶液中,钠离子和氯离子被水分子包围并分散,形成水合离子。

当溶液中NaCl 溶解度超过饱和度时,NaCl晶体开始形成。

NaCl晶体的生长是通过钠离子和氯离子在溶液中扩散并重新排列来完成的。

在实验室中,我们可以使用几种方法来制备纯净的NaCl结晶。

最常见的方法是通过溶液蒸发法。

首先,我们将适量的NaCl溶解在足够的溶剂中,如水中,形成饱和溶液。

然后,我们将饱和溶液放置在恒温恒湿的条件下,让溶剂缓慢蒸发。

随着溶剂的蒸发,NaCl晶体逐渐形成并沉积在容器底部。

最后,我们可以通过过滤或离心等方法将NaCl晶体分离出来,并使用干燥的方法去除残留的溶剂。

除了溶液蒸发法,还有其他一些常见的NaCl结晶方法。

例如,我们可以使用沉淀法来制备NaCl晶体。

在这种方法中,我们将适量的NaCl溶解在溶剂中,并添加适量的反应剂,如硫酸钠(Na2SO4)。

通过反应,NaCl和Na2SO4会发生沉淀反应,生成NaCl晶体。

我们可以通过离心等方法将NaCl晶体分离出来,并使用适当的清洗步骤去除残留的反应物。

在工业生产中,NaCl晶体的生长通常采用溶液冷却法。

这种方法主要包括两个步骤:首先,我们将溶解NaCl的溶液加热到较高温度,以使NaCl完全溶解;然后,我们将溶液缓慢冷却,使NaCl晶体逐渐生长并沉积在容器中。

通过控制冷却速度和温度,我们可以获得所需的NaCl晶体尺寸和形态。

总结起来,NaCl结晶方法是化学领域中常用的技术之一。

通过溶液蒸发法、沉淀法和溶液冷却法等方法,我们可以制备纯净的NaCl晶体,并应用于实验室研究和工业生产中。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需要注意控制溶液浓度、温度和冷却速度等参数,以获得理想的NaCl晶体。

氯化钠的晶格常数

氯化钠的晶格常数

氯化钠的晶格常数氯化钠是一种常见的化合物,它的晶格常数是指晶格中相邻两个原子之间的距离,是描述晶体结构的重要参数之一。

下面将介绍氯化钠的晶格常数相关知识。

一、氯化钠晶格常数的基本概念氯化钠的晶格结构是面心立方结构,即每个原子周围有六个相邻原子,晶格常数通常用a 表示,表示相邻的两个氯离子或钠离子之间的距离。

对于氯化钠来说,它的晶格常数为 5.63 ångström(即 0.563 纳米)。

二、晶格常数的测定方法氯化钠晶格常数的测定方法多种多样,其中最为常见的是 X 射线衍射法。

通过将 X 射线照射在晶体表面,利用晶格对射线的散射效应,可以测定晶格常数。

三、影响晶格常数的因素晶格常数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下面几点:1. 原子半径:原子半径越大,晶格常数也越大,反之则越小。

2. 倍半距:晶体中具有禁止区域,称为“倒格子”,在该区域内不能容纳电子。

倒格子的大小与晶体结构有关,称为“倍半距”,晶格常数也受倍半距的影响。

3. 温度:晶格常数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原因是因为温度升高时,原子的热运动越剧烈,晶体的扩散作用增强,晶格变得更宽松,晶格常数也就变大了。

四、晶格常数的应用晶格常数是材料学中非常重要的参数,它可以用来研究晶体结构、晶格缺陷、热膨胀性等领域。

在工业生产中,晶格常数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在制造半导体器件时,控制晶格常数可以减少掺杂状态的变化,从而提高器件的品质。

总的来说,晶格常数对于研究材料科学和工艺学有着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可以用来描述晶体结构,而且对于制造高品质产品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盐类结晶实验报告-结晶与晶体生长形态观察

盐类结晶实验报告-结晶与晶体生长形态观察

盐类结晶实验报告-结晶与晶体生长形态观察
实验名称:盐类结晶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不同盐类结晶的晶体生长形态,了解结晶过程中物质的分子排列和形态变化。

实验器材:盐类(如氯化钠、硫酸铜等)、烧杯、玻璃棒、热板、显微镜等。

实验步骤:
1. 取适量盐类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去离子水溶解,使溶液接近饱和状态。

2. 用玻璃棒将烧杯底部的沉淀搅拌均匀。

3. 将烧杯放在热板上,加热至溶液沸腾,继续加热使溶液浓缩,直至盐类开始结晶。

4. 关闭热板,让烧杯中的溶液缓慢冷却,观察结晶过程中晶体的生长形态。

5. 取出晶体,用显微镜观察晶体的形态和结构。

实验结果:
我们选取氯化钠、硫酸铜两种不同盐类进行实验。

氯化钠结晶:在加热至沸腾浓缩后,溶液内开始出现小晶体,经过缓慢冷却,晶体逐渐长大成为大晶体。

观察晶体结构,发现晶体呈正方体或立方体,表面光滑平整。

硫酸铜结晶:在加热至沸腾后,溶液呈现淡蓝色,黑色的沉淀不怎么容易搅拌均匀。

经过冷却后,晶体呈现出长方形、等腰三角形等形状,表面较为粗糙。

结论:
通过盐类结晶实验,我们发现在结晶过程中,晶体生长形态会受到一定影响,在氯化钠和硫酸铜结晶实验中,晶体的生长形态不同,可能与其晶体结构和物质分子的排列方式有关。

通过显微镜观察晶体结构,更能了解晶体的生长原理。

氯化钠蒸发结晶过程及晶体成长因素分析

氯化钠蒸发结晶过程及晶体成长因素分析

氯化钠蒸发结晶过程及晶体成长因素分析NaCl结晶的环境和条件,NaCl结晶要从盐卤料液中结晶析出,料液必须从外部不断地获得热能,使料液中的水分不断蒸发浓缩,使其达到饱和和过饱和(如下图所示)。

1当卤水未达到饱和时NaCl不会产生结晶,当放入NaCI晶体时则会溶解。

如上图AB线下方的不饱和区域(稳定区)。

2当卤水继续蒸发NaCl达到饱和,如上图中的AB线即平衡溶解度曲线进人介稳区,此时NaCl结晶和溶解处于动态平衡,溶质NaCl不会自发成核析出结晶。

若有NaCl晶核进人就能生长成晶体,即上图中AB线和CD线之间的介稳区;3当卤水继续蒸发溶质NaCl含量超过过饱和线CD线进人过饱和区(不稳区),则会自发地产生较多NaCl晶核。

三个区域以介稳区为最重要(当料液中有晶体存在的条件下即使在介稳区中也会有晶核发生,而介稳区极易受外界影响即有无晶种、晶种大小、多少,有无搅拌、振动及杂质等等因索),晶体的成长应控制在此区域内进行。

而NaCl与其它盐类比较,其介稳区范围非常窄。

所以要获得较大粒径的晶体较难。

而溶液的过饱和度ΔC是结晶成长的推动力,是关键因素,其关系式如下:ΔC=C2-C1(g/L) (1)式中:ΔC——溶液的过饱和度(g/L);C1——溶液在同一温度下的平衡饱和浓度(g/L);C2——溶液的实际过饱和浓度(g/L)。

要使结晶成长,必须使溶液达到过饱和,并控制在介稳区内,溶液的过饱和度完全用于晶种成长而消失。

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溶液的实际过饱和度远比其最大的过饱和浓度低。

有资料讲:最大允许过饱和度又取决于系统的性质通常为0.5~5g/L,一般情况下溶液的实际过饱和浓度ΔC值宜控制在1.50g/L左右,为最大过饱和浓度ΔCmax的10~30%氯化钠的饱和溶解度温度010203040608010035.735.836.036.336.637.338.439.8饱和溶解度g/100g水%26.326.3626.4726.6326.7927.1727.7528.47氯化钠的沸点升高%浓度101102103104105107沸点 6.1911.0314.6717.6920.3225.09氯化钠饱和水溶液的密度温度01020304050607080901.209 1.204 1.200 1.196 1.191 1.187 1.183 1.178 1.175 1.170密度kg/L溶液硫酸钠的饱和溶解度温度01020304060801004.89.019.440.848.845.343.742.5饱和溶解度g/100g水% 4.588.2616.2528.9832.831.1830.4129.84硫酸镁的饱和溶解度温度0102030406080100饱和溶解度30.935.540.845.555.164.274g/100g水%23.626.228.9831.2735.5339.142.53二、NaCl晶核——晶体的成长根据化工单元操作普遍扩散理论分析,晶体成长与以下几个因素密切相关。

氯化钠_碳酸钠_溶解度曲线_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氯化钠_碳酸钠_溶解度曲线_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氯化钠碳酸钠溶解度曲线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 引言1.1 概述溶解度曲线是描述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变化的图形表示。

而氯化钠和碳酸钠是常见的无机盐,在许多实际应用和工业过程中均有重要作用。

因此,研究氯化钠和碳酸钠的溶解度曲线不仅对于深入理解它们在自然界中的行为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优化相关工艺、指导实验设计以及提供材料基础数据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1.2 文章结构本文共分为五个主要部分:引言、氯化钠溶解度曲线概述说明、碳酸钠溶解度曲线概述说明、溶解度曲线的比较与分析以及结论与展望。

在引言部分,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介绍:概述本篇文章的目标和重要性、阐明文章的结构和框架以及明确本篇文章所关注问题的背景。

1.3 目的本篇文章旨在全面介绍氯化钠和碳酸钠两种常见无机盐物质在溶解度曲线研究中的概念、意义和应用。

通过对氯化钠和碳酸钠溶解度曲线的比较与分析,探讨它们的差异性以及解释这些差异的原因。

最后,总结目前研究所发现的内容,并展望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和应用领域。

通过本文的阐述,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者提供一个全面了解和认识氯化钠和碳酸钠溶解度曲线研究的平台,并且为今后深入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和指导。

2. 氯化钠溶解度曲线概述说明:2.1 氯化钠的定义与性质:氯化钠是一种常见的无机化合物,由一个氯离子和一个钠离子组成。

它是一种白色晶状固体,在室温下具有较高的溶解度。

氯化钠在水中可以迅速溶解,并且可以在适当条件下形成饱和溶液。

2.2 溶解度曲线的概念与意义:溶解度曲线描述了物质在不同温度下随溶剂中溶解度变化的关系。

这个曲线提供了我们理解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溶解特性以及饱和溶液中浓度变化的重要信息。

通过研究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了解其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情况以及饱和状态下浓度变化。

这有助于我们预测和控制氯化钠在实际应用中的反应过程、结晶过程或其他相关过程。

2.3 影响氯化钠溶解度的因素:氯化钠的溶解度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温度、压力和溶剂性质等。

氯化钠的提纯全解

氯化钠的提纯全解

脱水剂
在食品加工过程中,氯化 钠可以作为脱水剂,促进 食品中水分的蒸发,提高 食品的干燥效率。
在化学工业中的应用
氯碱工业
01
氯化钠是氯碱工业的重要原料,可用于生产烧碱、氯气和氢气
等基础化工原料。
合成洗涤剂
02
氯化钠是合成洗涤剂的重要原料,用于生产各种洗涤剂和清洁
剂。
石油工业
03
氯化钠在石油工业中用于提高油井采收率和石油产品的质量。
高纯度氯化钠的应用
高纯度氯化钠在电子、医药、食品等领域的需求日益增长,未来将 进一步拓展其应用领域。
国际合作与交流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氯化钠 提纯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氯化钠的提纯全解
• 氯化钠的简介 • 氯化钠的简介 • 氯化钠的提纯方法 • 氯化钠提纯的实验操作 • 氯化钠提纯的实验结果分析 • 氯化钠提纯的实际应用 • 氯化钠提纯的未来发展与展望
01
氯化钠的简介
氯化钠的提纯原理
• 根据氯化钠和其他杂质的溶解度差异,采用重结晶法进行 分离提纯。
氯化钠提纯的步骤
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氯化钠提纯技术将更加注 重绿色环保,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高效节能
提高提纯效率、降低能耗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将通过技术改进和创新实现更高效、更节能的提 纯方法。
自动化智能化
随着人工智能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氯化钠提纯 过程将逐步实现智能化控制,提高生产效率和产 品质量。
氯化钠提纯技术的改进与创新
01
02
03
04
将含有杂质的氯化钠溶解于适 量的水中,加热至沸腾。
趁热过滤掉不溶于水的杂质。

【doc】氯化钠结晶过程的性质

【doc】氯化钠结晶过程的性质

氯化钠结晶过程的性质置,这正是运输带上碳酸氢铺增长量韭入其煦走区的到问.芷这种混下.第二台没备碳酸氲钠流量开始等于给定值.因为经过第三台设螽后总湍不变.因此桀四台及笫五台设牾给定流量也不变,那么第四台和第五台设备流置电不会变.在这种情况下,计磕确的指标如下,~O.12公斤/秒,~j秒,对所有设备谖指标是相同的.实例fIl=l_j发方法).各设备流量给定值比例不变,而总负荷向增长到24公斤/秒~O.92公斤/霹米方向变化.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在总负荷测量点直接在第…台设备之前条件下给定流量值变化如下:茚一台设备.立即;第二台设备,经过10秒;第三台设备.经过20秒I第四台设备,经过30秒;第五台设备,经过40.各设备流量给定值为;Y一4.8公斤/秒~0.9S公斤/厘米.困此,运输带新的总负荷分配与各设备物料溢量新的给定值分配是同步协调的.由于各调节作用结果,第一垃板在不变其位置情况下可'以从运输带取下给定的碳酸氢钳量,因为比例(6)系数随着给定值变化20而变化2.10秒钟层,碳酸氢钠增长量进入用第二垃刮板从运输带提取碳酸氢钠后,就在这时第二设备负荷给定值随着增加.因为10秒钟以前第一台设备流量增加?0,因仳锥=台设嵛流量给定值增长2目井.且比例(6)系数也增长20,那么第二块刮板位置不变.这时,第二台设备流量等子给定值.柬用樊似方法下面几个调节电路也在运行.计量准确性由下特征数确定:'~0.】2公斤/秒,~5秒,并对所有设备米说是相同的.从.上述列举实倒中可见,当用已知方法调节时,流量实际值与给定值的误差为O.12~0.96公/秒,这相当于流量绝对值的3~24.在用本发明的方法调节时,流量的实际值与给定值的偏差为o.12公斤/秒,也就是为流量绝对值的3%,对所用设备均定手l_1同的.此外.转换过程的持续时间:用已知方法为45~l35秒,而用本方法仅为5秒.本发明极大地提高煅烧工段:[作不稳定状态的计量准确性,不稳定状态在揆作时『J=I】内是般烷工段主要的工作状态..(卢世传译李鹤廷校)氯化钠结晶过程的性质Mas.am~Hasegawa等在一个宴际容积为z0升的喷射混古型蒸发结晶器中,利用试嗣级氯化钠水溶液硬禽有一8一氯化镁的两种溶液来测试温度或产宰对氯化钠结晶过程睦质昀影响证恒定产率下对两种溶液体系都进行实验.结果随温度的升高结晶成长速率增加,面成核速率减少,因此温度明显地影响产品结晶的粒径.对两种溶液体系在恒定操作温度条件下进行了其他实验,产品结晶.粒径与成棱速率相关联.用试剂级溶液体系产品结晶粒径随产率丽增加,而对男一个体系则产品结箍粒径瞳产≈而减少.1.引言近钲来,在口木刚白对氯化钠同工业产品结一的粒径,粒径分布,形状,纯度和硬度的要求变得更严格起来了.因此,术文作者研究j结晶成和成核的机理,以便计较合理的操作条件及结晶器.在本研究中,温度,产率和从喷射淀台型结晶器蒸发的海水中,浓缩的卤水中主要杂质,氯化镁的影响各个实验讨论了这些因素对结晶过程产品粒径影响.2.实验,喷射混台型结晶器的流程图示于图1.这个结晶器特点是没有搅拌器的搅拌,而利用通过喷嘴的射流来使悬浮层进行良好的混合,该结晶器实际容积为7O升,实际热交换面积为O.5平方米.实验按下列过程进行.在室温下,将70升试剂级氯化钠饱和溶液装人设备内并且开始循环.蒸汽通到热交换器,接着结晶器内的溶液以每小对公斤的恒定速率进行蒸发以使其过饱和.当溶液不断蒸发和用卤农来补充结晶器内蒸发揖失时,产生了晶核,鼎核长大并使悬浮结晶的盈增加.当结晶器内悬浮结晶盈过量时,开始取出一些结晶使结晶器内结晶的悬浮密度渐渐恒定下来Ⅲ每隔1小时进行筛分分_f斤方法来观测产品结晶韵粒径分布.当结晶粒撩分布几乎不变时,I认为精晶器处于稳定运行,9试验结束.测定产品结弱粒质最为基础的Kosi~-Rammlel"图线中做为绝对粒径常数,利刚产率结晶粒径分布和悬浮券密度之闽相互荚系图来得出结晶平均生长速率和平均成攘速率.试验条件示于表]中,系删】是在试剂级氯化钠承溶液和台有氯化镁水溶液L在恒定产牟条炸下操作温度影响试验.系列2是恒定两种溶液在恒窟操作温度条件下产率影晌的试翰.剥用改变蛤科卤水浓度来控制产率.结晶器内结晶的悬浮密度是恒定的(O.04),当制备完饱和溶液时利嗣预先相八氯化镁来制备氯化镁溶液.表1,试验条件i:系训l~.产率:0.007~m./n1/h]结晶器内悬浮密度:0牡一]Z"7-系列2结晶器内温度:70[℃)结晶器内的结晶悬浮密度:0.04e一]试验号;一2—7—8—9试验号一5l0—1l——12产率[ITI./in./h)0.OO70.0120.0l70.0220.0070.0l20.0170.022MgC[浓度[)(重量)3.结果与讨论一在系列l中.对恒定产率实验得到的产品结晶粒径和温度之间的相互关系表示在图2.i芏这个图中,"值表示在稳定状态下绘在Rosin-R~mmler图中结晶分布曲线的斜率.在试剂级氯化钠水溶液实验中,5O下产品结晶粒径是17lm,在90℃时增大为538pm, 另外,在含有氯化镁水溶液试验中,5O℃下产品结晶粒径是187~m,90℃时迅速增大为552~m,并且在每一温度下产品结晶粒径和≈值比从试剂级溶液实验得到的产品结晶粒径的"值稍大些.两种溶液实验的平均生长速率的变化表示在图3.平均成长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加,在两种溶液中90℃的平均成长速率大约是50℃的平均或.睫速率的三倍. 关于两种溶液平均成桉速率随温度变化的实验表示在图4.实验裘明臆温度升高平均戚核速率减少,90'C时与50℃时比较,平均成核速率低.I/io.对禽有氯化镁溶液的实验的平均成长速率比试剂级溶液的平均生长速率稍大,但是平均成核速率稍小.这可以考虑为产图1.喷射混台型结晶器流程图图2.产品结晶粒径随温度的变化——8——如仲加一5结晶粒径受滥度影响很大.其原因是随温度的升高平均成长速度增大而平均成桉速率减温度f-cI图3.平均成长速率随温度的变化在7O℃时利I『lj系列2的实验在产率,了产品结晶粒径和率之间关系示于图5.图4.平均成核速率随温度的变化结晶粒径分布和悬浮密度之间相互关系作图得到图5.在相关图中产品结晶粒径随温图6.平均成核速率和平均成长速率之度的变化问的关系丰文图中●示含有MgCIl溶限实验,0示试剂缓溶液实验.产品结晶粒径由方程(1)归一化,且受平均成长速率和平均成核速率的影响.这样, 平均成接速率和平均生产速率之阈关系示于图6.j=—(__1--e)~(dI/dQ)a,—Iq.IF0霰:~j一产品结晶粒径}(aUdO)?0.一平均成长速率}F;,一包括形状系数的平均成核速率(1一£)一悬浮结晶密度}(1),.?,一由产品结品粒度分布所描述的常数平均成核速率与平均戎}毛速率相关在试剂级体系实验日,相关线斜率值约是0.j.拜一方面,在禽有氯陀镁fzl体巾,平均成长速率几乎是恒定的,而平均威接速率有明显变化.因此,从方,fL'--(】)考虑,对于前曹.产;结晶粒径随成接速率增大,蕻愿因是平均成长速率对平均或核速率之闻增加比率大于1.0.而后者,产品结晶粒径膻产率迅遮减少,其原因是该比率小于].0.关于氯化钠的结晶过私,:.'i结晶粒径着地受温度影响.因此,封制造_大颗舵的氯f{二钠则需要较高的操作温度.(李树舂译自Ⅸ材料制备及工业结品蝈际会议论文集】909,8,李圈洋较)j丰I●。

NaCl晶体

NaCl晶体

NaCl晶体NaCl,食盐和石盐的主要成分,离子型化合物。

无色透明的立方晶体,熔点为801 ℃,沸点为1413 ℃,相对密度为2.165。

有咸味,含杂质时易潮解;溶于水或甘油,难溶于乙醇,不溶于盐酸,水溶液中性。

在水中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略有增大。

当温度低于0.15 ℃时可获得二水合物NaCl·2H2O。

氯化钠是晶体。

在氯化钠晶体中,每个氯离子的周围都有6个钠离子,每个钠离子的周围也有6个氯离子。

钠离子和氯离子就是按照这种排列方式向空间各个方向伸展,形成氯化钠晶体。

晶胞,空间点阵如图(1),(2)所示:(1)(2)制备:由海水(平均含2.4%氯化钠)引入盐田,经日晒干燥,浓缩结晶,制得粗品。

亦可将海水,经蒸汽加温,砂滤器过滤,用离子交换膜电渗析法进行浓缩,得到盐水(含氯化钠160~180g/L)经蒸发析出盐卤石膏,离心分离,制得的氯化钠95%以上(水分2%)再经干燥可制得食盐(table salt)。

还可用岩盐、盐湖盐水为原料,经日晒干燥,制得原盐。

用地下盐水和井盐为原料时,通过三效或四效蒸发浓缩,析出结晶,离心分离制得。

用途:无机和有机工业用作制造氯气、氢气、盐酸、纯碱、烧碱、氯酸盐、次氯酸盐、漂白粉、金属钠的原料、冷冻系统的致冷剂,有机合成的原料和盐析药剂。

钢铁工业用作热处理剂。

高度精制的氯化钠用作生理盐水。

食品工业、日常生活中,用于调味等。

高温热源中与氯化钾、氯化钡等配成盐浴,可作为加热介质,使温度维持在820~960℃间。

此外、还用于玻璃、染料、冶金等工业。

工业上用电解饱和NaCl溶液的方法来制取NaOH、Cl2和H2,并以它们为原料生产一系列化工产品,称为氯碱工业。

氯碱工业是最基本的化学工业之一,它的产品除应用于化学工业本身外,还广泛应用于轻工业、纺织工业、冶金工业、石油化学工业以及公用事业。

氯碱工业:阳极反应:2Cl--2e=Cl2↑(氧化反应)H+比Na+容易得到电子,因而H+不断地从阴极获得电子被还原为氢原子,并结合成氢分子从阴极放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氯化钠的结晶曲线
菁品试题如图为氯化钠、碳酸钠(俗称纯碱)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
(1)当温度为10℃时,碳酸钠的溶解度为10
10
g;
(2)当温度低于30℃
低于3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大于碳酸钠的溶解度;
(3)生活在盐湖附近的人们习惯“夏天晒盐,冬天捞碱”.
请你解释原因:“夏天晒盐”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夏天温度高水分蒸发快,氯化钠易结晶析出
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夏天温度高水分蒸发快,氯化钠易结晶析出
;“冬天捞碱”碳酸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冬天温度低,碳酸钠易结晶析出
碳酸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冬天温度低,碳酸钠易结晶析出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根据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如:温度为10℃时,碳酸钠的溶解度为10g;在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如:在30℃时,氯化钠和碳酸钠的溶解度相等;③判断通过降温还是蒸发溶剂的方法使溶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等.解答:解:(1)由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不难看出,在10℃时,碳酸钠的溶解度为10g,故答案为:10
(2)在30℃时,氯化钠和碳酸钠的溶解度相等,而低于3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大于碳酸钠的溶解度,高于3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小于碳酸钠的溶解度,故答案为:低于30℃(3)由于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因此应通过蒸发溶剂的方法得到氯化钠晶体;而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且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大,因此应主要通过降温结晶的方法得到碳酸钠晶体;故答案为: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夏天温度高水分蒸发快,氯化钠易结晶析出;碳酸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冬天温度低,碳酸钠易结晶析出.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溶解度曲线解决相关的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答题:lili老师隐藏解析体验训练收藏试题试题纠错下载试题试题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