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解度曲线(三)

合集下载

重难点03 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原卷版)

重难点03 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原卷版)

重难点03 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溶解度曲线一直是中考的热点知识,溶解度曲线题涵盖面广,综合性强。

将溶解度曲线与溶解度定义、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转化、结晶方法、溶质质量分数等知识综合起来进行命题。

1. 固体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内容表示举例点曲线上的点表示物质在对应温度时的溶解度A、B表示物质N、M在t1℃时的溶解度分别为a g和c g两曲线交点表示两物质在该对应温度下的溶解度相等C点表示物质N、M在t2℃时的溶解度相等线表示物质溶解度随温度改变而变化的趋势如M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N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面曲线下面的点表示溶液为不饱和溶液D点表示t1℃时的N的不饱和溶液2. 固体溶解度曲线的变化规律和获得晶体的方法:①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KNO3;从溶液中获得晶体的方法可采用降温结晶。

②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变化不大,如NaCl;从溶液中获得晶体的方法可采用蒸发结晶。

③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如Ca(OH)2。

1.曲线中点的含义。

2.某温度下物质溶解度大小的判断与比较3.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判断及转化4.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与比较5.判断物质结晶或提纯的方法一、单选题1.如图是硼酸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点的硼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B.将a点的硼酸溶液升温至t2℃时,仍是饱和溶液C.将b点的硼酸溶液降温至t1℃时,有晶体析出D.t2℃时,向50g水中加入20g硼酸后充分搅拌,可得70g溶液2.根据下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1℃时,50g甲能完全溶于50g水B.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C.t2℃时,丙和丁的溶解度相同D.加压或升温能增加戊的溶解度3.硝酸钾、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曲线甲代表KCl的溶解度曲线B.40℃时KNO3饱和溶液中KNO3的质量分数为63.9%C.t1的值在20~30之间D.将t1℃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乙6.下列关于溶解度图像分析(不考滤结晶水合物)正确的是A.高于t1℃时甲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更大B.降温是将a处的甲溶液变饱和的唯一方法C.t1℃时50g乙投入水中一定能完全溶解D.t2℃时相同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乙溶液中溶剂质量更大7.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

(完整版)溶解度曲线解题方法归纳

(完整版)溶解度曲线解题方法归纳

巧用溶解度曲线在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第 2 课题中溶解度曲线是反应溶解度与温度数学表示法,是溶解度曲线概念直观形象的表达方式。

利用溶解度曲线可以解决很多的问题技巧一:溶解度曲线是一条饱和线。

通过点与曲线的位置关系,判断溶液的的状态。

1、线上方的点表示该温度下该溶液为饱和溶液且有固体存在。

2、线下方的点表示该温度下该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3、线上的点表示该游弋上该溶液恰好为饱和溶液。

技巧二:将溶液升温或降温,可在图上将点平移。

通过点与线的位置判断溶液的状态变化,质量分数的变化以及是否有晶体析出。

(归纳为5个字,就低不就高)1、某温度下将溶升温。

在图象上把表示该溶液的点向右平移。

2、某温度下将溶降温。

在图象上把表示该溶液的点向左平移。

技巧三:通过曲线趋势,选择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措施(特别是升温或降温),以及混合物分离的方法(蒸发结晶或降温结晶)技巧四:通过点的位置(高低),比较不同温度,不同状态下溶液的质量分数的大小。

1、同一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比其不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要大。

(同温下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最大)。

×100%,溶解度S越大质量分数越大。

(质量分数最大的2、某温度下某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S100g+S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特殊点的处理方法:溶解度曲线是一笨拙饱和线,线上方的点表示的溶液的质量分数与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相等。

(等效法)×100%3、线上的点及线下的点表示的溶液的质量分数=S纵S纵+100g技巧引入:例:已知:4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40g,其含义为。

(1)在40℃时,向100g水中加入20gKCl,搅拌至完全溶解,形成溶液A,此时,溶液A中KCl的质量分数为,溶液为(填“饱和”或“不饱和”)。

(2)在40℃时氯化钾的饱和溶液B的质量分数为。

(3)在40℃时,向100g水中加入50g氯化钾,充分搅拌形成溶液C。

此时溶液C中氯化钾的质量分数为。

2021届高考化学复习:专题三 溶解度曲线问题

2021届高考化学复习:专题三  溶解度曲线问题

专题三溶解度曲线问题1、以废旧铅蓄电池的含铅废料(主要含Pb、PbO、PbO2、PbSO4)和稀H2SO4为原料制备高纯PbO,实现铅的再生利用。

其主要流程如下:PbO溶解在NaOH溶液中,存在平衡:PbO(s)+NaOH(aq)NaHPbO2(aq),其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结合图示溶解度曲线,简述由粗品PbO得到高纯PbO的操作_____________。

答案在35%NaOH溶液中,加热至110℃,充分溶解后,趁热过滤,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并干燥得到高纯PbO固体解析根据图像可知35%NaOH溶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超过110℃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因此由粗品PbO得到高纯PbO的操作为将粗PbO溶解在一定量35%NaOH溶液中,加热至110℃,充分溶解后,趁热过滤,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并干燥得到高纯PbO固体。

2、Mg(ClO3)2常用作催熟剂、除草剂等,下图为制备少量Mg(ClO3)2·6H2O的方法:已知:①卤块的主要成分为MgCl2·6H2O,含有MgSO4、FeCl2等杂质。

②几种化合物的溶解度(S)随温度(T)的变化曲线如上图。

(1)加入BaCl2的目的是除________,如何判断该离子已除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加入NaClO3饱和溶液会发生反应:MgCl2+2NaClO3===Mg(ClO3)2+2NaCl↓,请利用该反应,结合溶解度图,制取Mg(ClO3)2·6H2O的实验步骤依次为:①取样,加入NaClO3饱和溶液充分反应;②蒸发浓缩;③______;④冷却结晶;⑤过滤、洗涤,获得Mg(ClO3)2·6H2O晶体。

答案(1)SO2-4静置,取上层清液加入BaCl2,若无白色沉淀,则SO2-4已沉淀完全(2)趁热过滤解析(1)加入BaCl2的目的是除去SO2-4,钡离子与硫酸根离子结合生成硫酸钡沉淀,过滤除去;检验SO2-4是否除尽的方法是静置,取上层清液加入BaCl2,若无白色沉淀,则SO2-4已沉淀完全。

化学溶解度曲线讲解

化学溶解度曲线讲解

化学溶解度曲线是描述物质在不同温度和压力下溶解度变化的图形。

这种图形通常以溶质在溶剂中的摩尔浓度(或质量浓度)为纵坐标,温度为横坐标。

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溶解度曲线反映了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特性。

一般来说,溶解度曲线可分为以下几个区域:
1.不饱和区域:在曲线的起始部分,溶质的摩尔浓度较低,此时溶液中的溶质尚未达到饱和状态,仍然能够溶解更多的溶质。

2.饱和区域:曲线逐渐上升,进入饱和区域。

在这个区域,溶质的摩尔浓度达到最大值,溶解度曲线呈水平或略微上升趋势。

此时,溶质在给定的温度和压力下已经达到最大的溶解度。

3.过饱和区域:超过饱和区域的溶质摩尔浓度,这是一种不稳定状态。

在这个区域,溶质实际上溶解得比饱和状态更多,但是一点点扰动就可能导致溶质析出。

过饱和通常是在饱和溶液中冷却或者加入过量溶质的情况下发生。

溶解度曲线的形状取决于物质的性质,不同物质在不同温度和压力下具有不同的溶解度规律。

一些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而另一些物质则相反。

对于气体溶解度,通常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化学工程师、研究人员和实验室技术员经常使用溶解度曲线来了解和控制溶液的性质,以优化反应条件或提高产品纯度。

这对于药物制造、食品工业和化工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

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图

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图

a 30g 100g ×14 130g ×14
的饱和溶液中,
b 40g 100g ×13 140g ×13 C 30g 100g ×14 130g ×14
谁的溶解度大 所含水就少
右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溶解度(g)
a
a与c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P点。据图回答:
b
.................. ..........
3、溶解度的表示方法: (1)列表法: 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溶解度
0 10
20 30
. 40 50 60 70 80 90 100
/g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138 168 202 246
(2) 溶解度曲线
()
溶 解 度
200 190 180 170
D 50oC时,10gKNO3中加入20g水,充分溶解后
再降温到30oC,有KNO3固体析出
B、列表法中,判定两种物质溶解度相同的温度范围方法:看
低温时低的溶解度与相邻该物质高温的溶解度之间是否包含
另一物质高温是的溶解度,若包含则符合题意。
40oC时 KCL的溶解度为40g,即在100g水中最多溶解KCl
(5)稀释问题套入稀释公式:m浓液×P%浓= m稀液 ×P%稀
100g
20g 20g+100g
(100+50)g
X
X=11.1%
右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溶解度(g)
a
a与c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P点。据图回答:
.................. ..........
1.将t1oC a、c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oC

溶解度曲线与联结线

溶解度曲线与联结线

2、杠杆法则 ——萃取物料衡算的依据
•三点共线
M点:合点
D、E:差点 •线段成比例
D MC C MD
C DM M CD

E

●D
D CM M CD
二、液-液平衡关系在三角形相图上的表示法
1、溶解度曲线与联结线(共轭线)
1)溶解度曲线 共轭相: R相和E相
联结线(共轭线):RE
单相区
F
4、温度对相平衡关系的影响
物系的温度升高,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加大
T1<T2<T3 温度升高,分层区面积缩小
三、萃取过程在三角形相图上的表示
Em ax
E
S MF F MS
F●
R R
E RF R EF
E R F
E M
E MR R ME
四、萃取剂的选择
1、萃取剂的选择性和选择性系数
4、萃取剂的其它性质
1)萃取剂的密度 萃取剂与被分离混合物应有较大的密度差 2)界面张力 界面张力较大时,有利于分层;界面张力过大,难以使两
相混合良好;
界面张力较小时,两相难以分离。 首要考虑的还是满足分层的要求。 一般不选界面张力过小的萃取剂。 3)粘度 粘度小对萃取剂有利
5、一般工业要求
化学稳定性、不易聚合、分解,有阻垢的热稳定性, 抗氧化的稳定性,对设备的腐蚀性小,无毒,来源容易, 价格便宜等

yA xA
kB

yB xB
分配系数表达了某一组分在两个平衡液相中的分配关系。
kA值与联结线的斜率有关。
联结线的斜率>0 联结线的斜率为0
kA>1,yA>xA
kA =1,yA=xA
kA值愈大,萃取分离的效果愈好。

【化学】溶解度曲线

【化学】溶解度曲线

【化学】溶解度曲线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七嘴⼋⾆说考情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是全国各地市的中考重点,也是同学们学习的难点。

陕西说:近10年必考,从2011年开始均在填空及简答题中考查,有曲线、表格、实物图、表格结合实物图、表格结合曲线、实物图结合曲线、实物图结合表格和曲线多种考查形式。

安徽说:近10年必考,除2018年在填空和简答题中考查⼀空外,其余均在选择题第10题考查表格或曲线。

考查曲线⾛向有⼀升、⼀条先升后降、两升、⼀升⼀降、两降多种形式。

河南说:近10年必考,选择题和填空题中均有考查。

除2015年考查溶解度表外其余均考查溶解度曲线,且考查的曲线除2010年是1条曲线外,其余均为2条曲线。

曲线⾛向有⼀升、两升、⼀升⼀降、⼀升⼀平缓多种形式。

江西说:近10年必考,近5年在选择题或选择填充题中考查,2009~2013年在填空与说明题中考查。

以单纯考查曲线为主,偶尔考查曲线结合表格、曲线结合实物图。

曲线⾛向有⼀升、两升、⼀升⼀降、两升⼀降多种形式。

云南说:近5年必考,在选择题、填空与简答中均有涉及。

以三条或两条曲线为主,偶尔也考查⼀条或四条曲线。

⼭西说:近10年仅2017年未考,其余在选择题和⾮选择题中均有考查。

考查形式有曲线、表格、曲线结合实物图等形式。

曲线⾛向有⼀升、两升、⼀升⼀平缓、⼀升⼀降多种形式。

河北说:近10年考查5次,除2018年在实验探究题的⼀空考查外,其余均在选择题的6题或7题考查。

考查形式除2013年考查溶解度表外,其余均考查曲线。

曲线⾛向有⼀升、两升、⼀升⼀降、两升⼀降多种形式。

说来说去还得练1.(推荐河南、江西、河北)甲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增⼤B.图中P点表⽰甲的饱和溶液C.将甲溶液从t2℃降⾄t1℃,⼀定有晶体析出D.t2℃时,将60g甲加⼊50g⽔中最多形成105g溶液2.(推荐安徽、云南)某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物质85℃时的溶解度⽐45℃时的溶解度⼩B.50℃和7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均为50gC.降低温度,⼀定能使其接近饱和的溶液变为饱和溶液D.10℃时,该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约为16.7%3.(推荐河北、河南、安徽、⼭西、云南、江西)如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物质A的溶解度⼤于物质B的溶解度B.t1℃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均为25gC.降低温度可从B的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D.t2℃时,分别将相同质量的A、B配制成饱和溶液,所需溶剂的质量:A>B4.(推荐云南、河北、⼭西、江西)如图是a、b、c 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三种物质的溶解度⼤⼩为a>b>cB.物质a中混有少量b时,可⽤降温结晶的⽅法提纯aC.t1℃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a=c<bD.分别将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1℃升温⾄t2℃,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a>b>c5.(推荐陕西)下表是NaCl、KNO3两种固体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回答问题。

3.2.3溶解度曲线

3.2.3溶解度曲线

3.2.3溶解度溶解度曲线一溶解度影响固体溶解性的影响因素:溶质的种类,溶剂的种类,温度1、溶解度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100g溶剂(通常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得最大克数。

符号:S,单位:g/100g水2、溶解度的含义:20℃时,S NaCl = 36g/100g水含义:20℃,食盐在100g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最多溶解36克。

举例:20℃时,S AgNO3 = 222g/100g水影响固体溶质溶解度的唯一因素是对于气体溶质影响溶解度的因素有和二绘制溶解度曲线图(1)请根据下表列出硝酸钾、氢氧化钙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在坐标系中作出温度(℃)0 20 40 60 80 溶解度(g/100g水)13.3 31.6 63.9 110 169 KNO3温度(℃)0 20 40 100 溶解度(g/100g水)0.173 0.165 0.121 0.076Ca(OH)2(2)溶解度曲线的运用溶解度曲线上表示溶液的点的位置所表示的含义及点的移动操作诀窍例1:右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看图回答:(1)60℃时,B物质的溶解度是。

(2)10℃时,B物质的溶解度(填<、=或>)A物质的溶解度。

(3)℃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例2:.右图是X、Y、Z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1)A点所表示的意义(2)若X、Y、Z三种物质中,有一种是气态物质,该物是。

判断的依据是。

(3)20℃时,N处物质X的溶液呈(填饱和或不饱和)状态、要使该溶液从N状态变为M状态.应采取的措施有或三有关溶解度的计算公式:S 100 =m(溶质)m(溶剂)SS+100=((+(mm m溶质)溶质)溶剂)=m(m溶质)(溶液)例1、在T℃时,向80克水中加入硝酸钾固体20克,恰好达到饱和,求该温度下的溶解度例2、在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100g水,则在此温度下,3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钠多少克?T℃,硝酸钾饱和溶液200克,蒸发20克水后析出晶体12克,则该温度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_____________当堂训练1.下列说法正确与否,为什么?(1)20℃时,把10克食盐溶解在100克水里,所以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10 (2)20℃时,100克食盐饱和溶液里含有26.4克食盐,所以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26.4克/100克水(3)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克/100克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请同学们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叫溶解度?理解这个概念时要把握哪 四个要素(关键)?
2、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则20℃时, 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饱和溶液的质量
比是___3_6_:__1__0_0_:__1_3_6__。
3、在20℃时,50g水最多能溶解7.4g某物质,
则这种物质属于( A )
T1
T2
温度(℃)
• 补充: 1.给水加热时我们可以看到水煮沸前会出现气泡,
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增加而_减__小___.
2.打开健利宝盖时我们会看到有气体冒出,说明 气体的溶解度和_压__强___有关.
气体溶解度一般随压强增大而增大,压强减小 而减小。
[讨论] 天气闷热时,鱼儿为什么总爱在水面 上进行呼吸?
A、易溶物质
B、可溶物质
C、微溶物质
D、难溶物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见到这样的事 实:在相同条件下,面粉在水中不易溶解, 而食盐、小苏打在水中易于溶解;用热水 更容易溶解蔗糖;等等。
提出问题:
影响这些固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影 建立假设:根据己有的知识和经验

溶解度的大小可能
溶 解
猜测一:与温度有关;
200 溶 190 解 度 180
170
160 克
150 140 130 120 110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
硝酸钾
氯化钠 温度/0C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上图是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 你能分析出它们在变化上有什么不同吗?
一、根据溶解度曲线回答 ; 1、10 ℃时硝酸钠的溶解度为80克;
2、10 ℃时硝酸铵的溶解度为

3、140克 ℃时硝酸钠与硝酸钾的溶解
度相7等0 ,为
克。
4、20 ℃时硝1酸35钠 、氯化铵、氯化
钠 硝酸钾四种物质的溶解度由高到
低的顺序排列


5、硝1酸0 钠℃氯时化15铵0克氯硝化酸钠铵硝投酸入钾100克水 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
提示: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小.随压强的减 小而减小,而天气闷热时,气温高、气压低,故水中 的溶解氧减少,所以鱼儿就到水面上进行呼吸。
3.下列几种物质①硝酸钾②熟石灰 ③氧气, 可以利用升高温度的方法来使
饱和溶液成为不饱和溶液的是( D)
A.①②③ B.③ C.①③ D.只有①
4.某物质的溶解度如图所示。在一个大烧杯
中装着该物质的饱和溶液,而且杯中还有少
量该物质固体存在,现将温度由60℃降到
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杯中固体减少 B.杯中固体增多
溶 解 度
\
C.杯中固体不变
克 温度/0C
溶 解 度 (g)
B
甲 乙 丙
(大1的)是T_2时__,_甲_溶__解_; 度最
(2)B点代表的含义是 ___T__1℃__时__,_甲__、__丙__两__种__物__质_ _的__溶__解__度__相__等____;
(3)T1时的甲溶液升温 到T2,甲溶液变成 _不___饱__和__溶___液____.
你能把表格中的数据转化到坐标中去吗?
\
200 190
溶 180 解 170
160
度 150 克 140
130 120 110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图象法
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温度/0C
分析上图溶解度曲线,你认为硝酸钾的溶解度 与温度的关系怎样?
为 溶液(填“饱和或不饱
和”饱)和;温度升高到20 ℃,所得溶
液为
溶液。
不饱和
读图: 1、大多数固体的溶解度与温 度的关是 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2、温度对溶解度影响最大的 物质是 硝酸钾 ,影响最小的物 质是 氯化钠; 3、极少数固体的溶解度 (如熟石灰)随温度的升高 而 减少 。
氢氧化钙的溶解度曲线
M克,N克,P克,100克
对于同一种溶质,温度改变,溶解度改变
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有: 溶质和溶剂的性质 (内因)
温度 (外因)
如何表示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 的规律呢?
列表法
小明测出的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0C
0 10 20 30 40 50 60 70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138 169 202 246
度 猜测二:与溶剂的性质有关;
大 小
猜测三:与溶质的性质有关;
因 猜测四:与压强有关;
素 猜测五:与溶质的形状有关;

探 猜测六:溶质、溶剂的量有关。
究 ………………………
设计实验进行检验:(控制变量法)
目的 条件控制
实验方案
实验数据 结论
验证溶解度是否与温度有关
温度不同,溶质、溶剂一样
(1)称量一定质量的硝酸钾固体M克,在室温 下用一定量100克的水配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剩余N克。即溶解度为M-N克。升高温度,饱 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可以继续溶解硝酸 钾,称量剩余的硝酸钾为P克。即溶解度为 M-P克。 (2)或配制较高温度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降 温进行
170
克 160
150 140 130 120 110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
A B
Q
C
温度/0C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你认为A与B两条溶解度曲线交点Q表示什么意义? 在300C时和500C时,A、B与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 小你能比较吗?
分析课本上的几种固体 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你能对它们进行分类吗?
①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 温度升高而增大,随温度降低 而降低。如硝酸钾、氯化铵等。
②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 度变化影响不大,如氯化钠
特殊情况:
③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如熟石灰
氢氧化钙(熟石灰)的溶解度曲线
氢氧化钙 加溶剂、 降低温度
氢氧化钙
饱和溶液 加溶质、升高温度、蒸发溶剂 不饱和溶液

200 解 度 190
180
\
170 克
160
150
140 130
A
120
110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温度/0C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你认为在溶解度曲线上的A点表示什么意义?
200 溶 190 解 度 18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