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样识别地形图

合集下载

《地形图的判读》说课稿

《地形图的判读》说课稿

《地形图的判读》说课稿地形图是地理学中常用的一种地图形式,它以等高线为主要表现手段,展示了地球表面地形的高低起伏。

地形图的判读对于地理学研究和地质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详细介绍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一、地形图的基本要素1.1 等高线的解读:等高线是地形图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它连接了相同高度的地点。

通过观察等高线的密度、间距和形态,我们可以判断地形的陡峭程度、山脉的高度和形状等信息。

1.2 水系的判读:地形图中的水系包括河流、湖泊和水库等。

通过观察河流的走向、宽度和密度,我们可以了解地形的排水情况、河流的流速和水质等信息。

1.3 地貌特征的分析:地形图上的地貌特征包括山脉、峡谷、高原等。

通过观察地貌特征的形状、高度和分布,我们可以推测地质构造和地质历史,进而了解地形的演化过程。

二、地形图的地势分析2.1 高地和低地的判别:地形图上的等高线形成了一系列的山峰和山谷,通过观察等高线的分布和形态,我们可以判断出高地和低地的位置和范围。

2.2 地形的陡缓程度:等高线的间距和形态可以反映地形的陡缓程度。

间距较近且线条弯曲的地方表示地形较为陡峭,而间距较远且线条平缓的地方表示地形较为平缓。

2.3 地形的起伏变化:通过观察等高线的高度变化和形态的变化,我们可以了解地形的起伏变化情况,如山脉的高度、峡谷的深度等。

三、地形图的地质解读3.1 地质构造的判别:地形图上的地貌特征和地形形态可以反映地质构造的类型和分布。

通过观察山脉的走向、断层的位置和形态,我们可以判断出地质构造的类型,如褶皱山脉、断层山脉等。

3.2 地质历史的推测:地形图上的地貌特征和地质构造可以帮助我们推测地质历史的演化过程。

通过观察地貌特征的分布和形态,我们可以推测地质历史中的地壳运动、沉积作用等过程。

3.3 矿产资源的评估:地形图上的地质信息可以帮助我们评估矿产资源的分布和潜力。

通过观察地质构造和地貌特征,我们可以判断出可能存在的矿产资源类型和富集程度。

《地形图的判读》地形图入门

《地形图的判读》地形图入门

《地形图的判读》地形图入门在我们探索世界、规划旅行或者进行工程建设时,地形图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

但对于初次接触地形图的朋友来说,可能会觉得它有些复杂和难以理解。

别担心,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地形图的世界,轻松掌握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地形图是什么呢?简单来说,地形图就是用特定的符号、颜色和等高线等方式,来展示地表的形状、高度、坡度以及各种地理要素的地图。

它就像是地球表面的一张“立体照片”,只不过是以平面的形式呈现出来。

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地形图上的基本要素。

等高线是地形图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

它是连接地面上相同高度点的曲线。

通过观察等高线的疏密程度,我们可以判断地形的陡峭程度。

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地形陡峭;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地形相对平缓。

比如,在一座山峰周围,等高线会非常密集,而在广阔的平原上,等高线则比较稀疏。

除了等高线,地形图上还有各种符号和颜色。

蓝色通常表示水域,如河流、湖泊和海洋;绿色一般代表平原和低地;棕色和黄色可能表示山地和高原。

不同的符号则代表着不同的地理事物,比如建筑物、道路、桥梁等。

那么,如何根据等高线来判断山峰和山谷呢?当等高线呈现闭合曲线,且数值从中间向四周逐渐降低时,中间的部分就是山峰。

相反,如果等高线的数值从中间向四周逐渐升高,那么这里就是山谷。

想象一下,山峰就像一个倒扣的碗,而山谷则像一个正放的碗。

在地形图上判断坡度也很重要。

坡度的大小可以通过等高线之间的水平距离来判断。

水平距离越短,坡度越陡;水平距离越长,坡度越缓。

这对于我们选择行走路线或者规划道路建设非常有帮助。

比如,如果要修建一条公路,我们会尽量选择坡度较缓的地方,这样可以减少施工难度和成本。

了解了地形图的基本要素和判断方法后,让我们来实际应用一下。

假设我们要去登山,在出发前研究地形图可以帮助我们做好充分的准备。

我们可以通过等高线找到合适的登山路线,避开陡峭的悬崖和危险的区域。

同时,还可以根据地形图了解山上的水源位置,以便在途中补充水分。

如何研判地形图

如何研判地形图

如何研判地形图地形图在林业上、水土保持上使用得最多了。

但是如何在地形图上识别地形,找到准确的位置呢?大学里一般不开设专门课程,对此讲述得不够清楚,这是一门必须有很多经验的学问。

为了帮助同志们提高水平,熟悉地形图,这里大概介绍一下:首先什么是地形图呢?地形图就是把平原、高山、河流等立体地貌以平面方式准确地表示出来的图形,它把三维(经度、纬度、高度)地形描述成平面图形(经度、纬度)。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把相同高度的所有点连成一条线,叫等高线,不同的等高线之间的高差叫等高距,在同一张地形图上是所有相邻等高距完全相同的。

例如取每20m一个等高线,就是说这个等高线和相邻等高线的垂直距离是20m。

所以,地形图具有极其准确的特性,一般是保密的,有国家测绘局测量制作,专门机构负责,经过特批才能购买,购买者要遵守保密法。

当然由于目前卫星已经非常发达,外国间谍部门也有我国的详细地形图,如gooleearth就能准确知道我国地形,所以保密级别降低了。

其次讲一下地形图的构造:通常用的地形图有1:10000(一万)地形图,和1:50000(五万)地形图,地形图的图幅面大小大概是48cm×38cm,就是说一张一万地形图的大小小于18平方公里,而五万地形图的大小小于450平方公里。

据此来算,我国版图应该有53.3万张一万地形图,有2.1万张5万地形图。

大于18平方公里或者大于450平方公里的地图需要在不同的地形图上去寻找,或者严格拼接以后寻找。

这就有个相邻地图的位置问题,如何快速地知道相邻地图是哪一张呢?在本地图上有标志。

标志之一是地形图的编号,标志之二是地形图的名称,标志之三是地形图的相对位置示意图。

这三样都显示在本地形图的正上方。

在地形图的上面边,左面有一个9个小框拼接的示意图,本地形图在最中间,上面、下面、左面、右面以及左上、左下、右上、右下的八个方位的地形图名称都标注在上面,方便寻找。

正中间是本地形图的名称,名称下面是地形图的编号,可以根据编号寻找左右相邻地形图,但是往往不能据此寻找上下相邻地形图。

地形图的判读

地形图的判读

地形图的判读引言地形图是一种用于表达地理地貌特征的图形表示方式。

它通过使用等高线、斜面箭头、凹坑、高程数字等符号来模拟地球表面的复杂地貌。

地形图的判读是指根据地形图上的符号和标记,对地理地貌特征进行解读和分析的过程。

正确的地形图判读能够帮助我们深入了解地球表面的形态和地貌特征,对地理研究和地质勘探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1. 判读地形图的基本原则判读地形图的过程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这些原则可以帮助我们正确理解地形图上的符号和标记,准确判读地貌特征。

1.1 观察整体在进行地形图的判读之前,我们应该首先观察整个地图的形态和主要特征。

了解地图的比例尺、方位、图例等元素,有助于我们对地质地貌特征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1.2 注意等高线的特征地形图上的等高线是判读地貌特征的重要依据之一。

通过观察等高线的形态、密度和间隔等特征,我们可以判断出地表的起伏和坡度。

密集的等高线代表陡峭的地形,而稀疏的等高线则代表平缓的地形。

1.3 关注斜面箭头的指向地形图上的斜面箭头用来表示地表的坡向和坡度。

箭头的指向表示地势的变化方向,箭头的长短则表示坡度的大小。

通过观察斜面箭头的指向和长度,我们可以判断出地表的坡度和地形的起伏。

1.4 注意地貌特征的标记地形图上的凹坑、河流、湖泊等地貌特征通常都有相应的标记。

通过观察这些标记,我们可以判断出地表的凹凸、水源的分布以及河流和湖泊的形态特征。

2. 例子分析为了更好地理解地形图的判读过程,以下以某地的地形图为例进行分析。

2.1 观察整体首先,观察地图的整体形态。

这张地形图的比例尺为1:50000,方位为正北朝上。

通过观察图例,我们了解到等高线间隔为10米,斜面箭头代表坡向和坡度,凹坑和河流都有相应的标记。

2.2 注意等高线的特征接下来,我们关注地图上的等高线。

观察发现等高线比较密集,间隔较小,说明地形起伏较大。

同时,等高线呈现出不规则的弯曲形状,说明地表的起伏变化较复杂。

2.3 关注斜面箭头的指向继续观察地图上的斜面箭头。

地形图的读图技巧

地形图的读图技巧

地形图的读图技巧地形图是地图的一种,用来展示地球表面的地形特征,包括山脉、河流、湖泊、森林等。

地形图的读图技巧对于理解地球表面的地形和地貌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介绍一些地形图的读图技巧,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利用地形图。

一、地形图的符号解读地形图上使用了各种符号来表示不同的地形特征,例如等高线、河流、湖泊等。

在阅读地形图时,首先要学会解读这些符号的含义。

比如,等高线表示地形的高度,等高线间的距离表示高度的变化,密集的等高线表示陡峭的地形,稀疏的等高线表示平缓的地形。

河流和湖泊的符号也有各自的含义,需要仔细辨认。

二、地形图的比例尺应用地形图上通常会标注比例尺,比例尺是地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例关系。

通过比例尺,可以计算地图上的距离,帮助我们了解地图上各地形特征之间的相对位置和距离。

在使用地形图时,要根据比例尺进行距离的测量和计算,以便更准确地理解地图上的信息。

三、地形图的方位标识理解地形图上通常会标注方位标识,包括正北方向、东南西北等。

通过方位标识,可以确定地图的朝向和方位,帮助我们准确地定位和导航。

在阅读地形图时,要注意方位标识的位置和方向,以便正确理解地图上的地形特征和地理位置。

四、地形图的图例应用地形图上通常会附带图例,用来解释地图上使用的符号和颜色的含义。

在阅读地形图时,要仔细阅读图例,了解各种符号和颜色的对应关系,以便准确理解地图上的信息。

图例是解读地形图的重要工具,应该充分利用和理解。

五、地形图的高程解读地形图上的等高线可以反映地形的高程变化,通过等高线的密集程度和间距,可以判断地形的陡峭程度和高低起伏。

在阅读地形图时,要注意等高线的分布和走势,结合地形特征进行高程的解读,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地图上的地形和地貌。

六、地形图的地貌特征分析地形图上展示了丰富的地貌特征,包括山脉、河流、湖泊、森林等。

通过分析地形图上的地貌特征,可以了解地球表面的地形和地貌特点,帮助我们认识地球的自然环境。

在阅读地形图时,要结合地貌特征进行分析和推断,深入理解地球表面的地形特征。

地形图判读要点与方法

地形图判读要点与方法
地形图的判读要点和方法
小结: 山顶— 封闭的等高线内,中间高四周低。 山脊— 等高线弯曲部分由高处向低处凸。 山谷— 等高线弯曲部分由低处向高处凸 鞍部— 位于两山顶之间。 陡崖— 多条等高线重合在一起。
地形图的判读要点和方法
二、分层设色地形图
• 什么是分层设色地形图 在绘有等高线和等深线的地形图上,把不 同高度的深度的范围,着上不同的颜色 (海洋则着上深浅不同的蓝色),可以一 目了然地看到地表的高低形态的海底的起 伏状况,这种图叫分层设色地形 图。
地形图的判读要点和 方法
地形图的判读要点和方法
乌丹六中
• 在世界最高峰珠穆朗 玛峰的山脚下,一位 藏族老人对他的孙子 说:“这是我见到的 最高的山峰,它至少 有4000米。”“不对, 爷爷说的不对,书上 说珠穆朗玛峰的高度 是8844米。”
地形图的判读要点和方法
一、等高线地形图
• 如何计算高度 • 什么是等高线 • 什么是等深线


300A
C 250

B
250
200 F
150
100
鞍部
50
地形图的判读要点和方法
300A
C 250
200
陡崖
150
100
50
B高
250
地形图的判读要点和方法


山脊 山顶
山谷

300A
C 250
B
250
200 F
150
100
50 低
D 山谷
地形图的判读要点和方法
• 山地不同部位形态和等高线分布
300
400
200
100

600

地形图的判读

地形图的判读

地形图的判读1.地面高度的计算(1)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2)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等高线: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而成的线2.等高线(1)等高线: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而成的线。

(2)等高线地形图:用等高线表示地形的地图。

(3)等高距: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每两条相邻的等高线的高差3.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1)地势高低的判读.同条等高线上的各点海拔相同;等高线上的数值越大,数值越高;数值越小,海技越低;(2)坡度陡缓的判读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度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度缓。

3.等高线图判读山峰:数值从中间向四周逐渐降低,等高线闭合山脊:等高线弯曲部分向低处凸出,是分水岭山谷:等高线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易发育成河流,是集水线。

盆地:数值向内减少,等高线闭合.陡崖:等高线重叠特征:等高线稀疏,坡度缓;等高线稠密,坡度陡4.分层设色地形图定义:在绘有等高线和等深线的地形图上,把不同高度与深度的范围着上不同的颜色而成平原:地表宽广平坦,海拔一般低于200米高原:外围较陡,内部起伏较为和缓,海技一般高于500米.地形丘陵:地势起伏相对较大,海拔一般低于500米。

类型盆地:四周高,中间低。

山地:山峰耸之,山坡较陡,海拔一般高于500米定义:沿等高线地形图某条直线下切而显露出来的地形。

5.地形剖面图特点:可更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势的起伏与坡度的陡缓。

地图的阅读考点一:1.方向的判读(1)一般定向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然后进一步确定东南、东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

一般方向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指向标定向法:按照指向标判读方向:m -图上距离/实地距离经纬网定向法:经线指示南北方向,一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思维导图(略)比例尺(1))定义: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表示方式:线段式、数字式与文字式。

(2))比例尺大小的比较分母越大,比例尽越小;分母越小,比列天越大(3)比例尺的大小与实地范围、内容详略的关系图幅相同,比例尺表示范围内容详略越大越小越详细图例是地图的"语言”,对地图上各种符号和注记的说明。

地形图的识读

地形图的识读

地貌识读前,要正确理解等高线的特性, 根据等高线,了解图内的地貌情况。首先要 知道等高距是多少,然后根据等高线的疏密 判断地面坡度及地势走向。
返回
下一节
第九章 地形图的应用
第一节 地形图的识读一、源自形图图外注记识读根据地形图图廓外的注记,可全面了解地形的 基本情况。
由地形图的比例尺可以知道该地形图反映地物、 地貌的详略; 根据测图日期的注记可以知道地形图的新旧, 从而判断地物、地貌的变化程度; 通过接合图表可以了解与相邻图幅的关系。
了解地形图所使用的《地形图图式》版别,对 地物、地貌的识读非常重要。
从图廓坐标可以掌握图幅的范围;
了解地形图的坐标系统、高程系统、等高距、 测图方法等,对正确用图有很重要的作用。
二、地物识读
地物识读前,要熟悉一些常用地物符号, 了解地物符号和注记的确切含义。根据地物 符号,了解图内主要地物的分布情况,如村 庄名称、公路走向、河流分布、地面植被、 农田等。
三、地貌识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怎么样识别地形图地图是反映实地地形的可靠资料,要充分利用这个“可靠资料”,发挥它的作用,就必须具备一定的识图知识。

(一)地形图比例尺你见过多少种“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图”?想想看。

在地图册上是十六开纸那么大,墙上挂的,有的半开纸大,有的一张全开纸大,还有的两张全开纸大,还有的十二张纸、十六张的……很多很多。

同是一个全国图为什么大小不一样呢?这就是地图比例尺不一样的缘故。

1. 什么是比例尺大家还记得小学数学书上“比和比例”这一节吗?那上面就有过一个公式:“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比例尺。

”这个公式就说明了比例尺的意义,如果把这个公式用话来说,就是图上某一线段的长度与实地相应水平距离之比(即图上长与实地长之比),就叫做地图比例尺。

比如,图上甲、乙两点间长一厘米,该两点间在实地的水平距离为五万厘米,地图比例尺就是五万分之一;实地为十万厘米,就是十万分之一。

地形图上比例尺的表示形式,常见的有三种:数字表示、直线比例尺、经纬线比例尺。

用数字表示时,也有两种。

一是分式,用分子“1”表示图上长,分母表示实地相应水平距离,如1/5000、1/100000;另一种是比式,如1:5万、1:10万。

也有用文字表示的,如五万分之一,十万分之一。

直线比例尺:为便于直接在地图上量测距离,免除计算的麻烦,地图上都绘有图解式的比例尺。

因为这种比例尺是用直线表示,所以称为直线比例尺。

直线比例尺的制作方法,是在一直线上,以1厘米或2厘米为基本单位,作为尺头;截取若干与尺头相等的线段做为尺身;再将尺头等分十小格,然后以尺头与尺身的接合点为零,分别注记相应实地的水平距离,即成直线比例尺。

1:2.5万1:5万1:10万直线比例尺经纬线比例尺:主要用在小比例尺地图上,如一国、一洲或世界地图。

地球表面是个不可展的曲面,为了消除投影变形对图上量测的影响,制图人员就按照经纬线投影后的特性绘制了一种比例尺,叫做经纬线比例尺。

1:250万《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图》上所绘的比例尺,就是这种比例尺。

由于小比例尺地图变形较大,并且一幅地图上各处变形并不一致,用纬线比例尺虽然可以消除一部分误差,但仍不能用于精确量测。

比例尺小于百万分之一的地图,在图例中都绘有经纬线比例尺。

同时还注有数字比例尺。

数字比例尺也叫主比例尺,它是表示没有变形地方的比例尺,也就是标准纬线上的比例尺。

2. 大小不同的比例尺有什么作用地图比例尺的大小,是按比值的大小来衡量的,而比值的大小则是依比例尺分母(后项)确定的。

分母越大,则比值越小,比例尺就越小;分母越小,则比值越大,比例尺也就越大。

就象两个人分一个苹果就比四个人分一个苹果分的多的道理一样。

地图比例尺大小不同有什么作用?(1)地图比例尺的大小决定着实地范围在地图上缩小的程度。

例如一平方公里面积的居民地,在1:5万地形图上为四平方厘米,可以表示出居民地的轮廓和细貌;在1:10万图上为一平方厘米,有些细貌就表示不出来了;在1:20万图上,只有0.25平方厘米,仅能表示出一个小点。

这就说明,当地图幅面大小一样时,对不同比例尺来说,表示的实地范围是不同的。

比例尺大,所包括的实地范围就小,反之,比例尺小,所包括的实地范围就大。

(2)地图比例尺的大小,决定着图上量测的精度和表示地形的详略程度。

由于正常人的眼睛只能分辨出图上大于0.1毫米的距离,图上0.1毫米的长度,在不同比例尺地图上的实地距离是不一样的,如1:5万图为五米,1:10万图为十米,1:20万图为二十米,1:50万图为五十米。

由此可见,比例尺越大,图上量测的精度越高。

表示的地形情况就越详细。

反之,比例尺越小,图上量测的精度越低,表示的地形情况就越简略。

比例尺。

是图上进行长度和面积量算的依据。

怎样进行图上量算距离呢?下面介绍几种量算距离的方法。

依直线比例尺量取距离:用直线比例尺量取距离时,先用两脚规(或纸条、草棍等)量出两点间的长度,并保持此长度,再到直线比例尺上比量;使两脚规的一端对准一个整公里数,另一端放在尺头部分,即可读出两点间的实地距离。

依数字比例尺计算距离:根据比例尺的意义,我们可以得出图上长、相应实地水平距离和比例尺三者之间的关系式:实地距离=图上长×比例尺分母。

这是我们计算距离的基本公式。

具体计算时,先用直尺在图上量取两点间的厘米数,然后将该厘米数代入公式,就得出两点间实地距离。

如在1:5万图上量得甲、乙两点为3.4厘米,则实地距离为:3.4厘米×50000÷100厘米=1700(米)为了计算方便,可先把比例尺分母消去两个零,然后再乘厘米数,即可口算出实地的米数。

用指北针里程表量取距离:当图上两点间的距离是弯曲距离时,可以用指北针上的里程表来量取。

里程表是由表盘、指针和滚轮三部分组成的。

表盘上注有不同比例尺的分划圈,每个分划相当于实地一公里。

量取距离时,先转动滚轮,使指针对准“零”分划,以右手拿指北针,表盘向里,使滚轮对正起点,沿线路滚动,直至终点,然后从相应比例尺的刻划圈上,读出指针所指的分划数,就是实地的公里数。

从图上量得的距离,不论是直线距离还是弯曲距离,都是两点间的水平距离。

但是,实地地形是起伏不平的,道路的弯曲情况,在图上表示得也是很概略的,从图上量得的距离总是要比实地距离小一些,所以,对图上量得的距离要加个改正数。

究竟要加多大的改正数?由于实地地形情况比较复杂,很难提出一个最准确的改正数,只能根据部队实验的结果,提供一个改正参考数据,这个数据是:坡度为0°—5°时,加改正数3%;坡度为5°—10°时,加改正数10%;坡度为10°—15°时,加20%;坡度为15°—20°时,加30%;坡度为20°—25°时,加40%;坡度为25°—30°时,加50%。

这只是个实验平均数,有的地方可能大于这个数,有的地方可能小于这个数,使用是要加以注意。

(二)地形图的种类和用途每种武器,都有它的规格和型号,懂行的人一看型号,就能略知武器的主要性能和用途。

我们的地形图也是一样,有它一定的规格和用途。

你要使用地形图,就得了解它,不然,需要时就不知道该选什么图。

为了适应军队作战、训练、国防施工和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测绘部门测制了不同规格的地形图。

地形图的规格,主要是按比例尺来分的,有1:1万,1:2.5万,1:5万,1:10万,1:20万,1:50万和1:100万七种。

这叫基本比例尺地形图。

1:1万和1:2.5万地形图,显示地形精确、详细,又都是经过实地调查测绘的,但每幅图所包括的实地范围比较小。

这类图,只在重要城镇、重要关隘、要塞、基地和国境线重点设防地区才测制。

主要是供团以下指挥机关组织计划战斗时详细研究判断地形;炮兵联测战斗队形,准备射击诸元;要塞、基地、重点设防和国防工程设计;国家经济建设勘察、设计等各方面使用的。

1:5万地形图,显示地形比较详细、精确,也是经过实地调查测绘的,每幅图所包括的实地面积比1:2.5万图大四倍,从图上能精确量测角度、距离、坡度和坐标等数据,主要是供军、师、团各级首长司令部研究判断地形,组织指挥行军、作战、军兵种协同动作;还能供炮兵量取射击诸元,计划火力配系;供工程兵研究工程设施、空降兵选择着陆场地;标绘各种情况和调制各种要图。

用途较广,所以,它是合成军队的基本用图。

1:10万地形图,多数是根据1:5万图编绘的,少数地区(如草原、戈壁地区)是实地测绘的,较1:5万图概括些,也具有1:5万地形图的特点。

但是每幅图所包括的实地范围又比1:5万图大四倍。

最适于装甲、摩托化部队及高级司令机关使用。

在没有1:5万图时,也可供炮兵射击、空降兵选定着陆场使用。

也是合成军队的基本用图。

1:20万和1:50万图,是根据1:10万图编绘的,它以较小的图面显示广大地区的地形概貌和关系位置。

是供军以上高级指挥机关研究兵力部署,拟定战役计划、制订协同方案,指挥作战时使用的;高炮部队和情报部门掌握空情时也用这种地图,所以称为战役用图。

1:100万,又是根据1:20万、1:50万图编绘的。

它以更小的图面,显示更广大地区的地形总貌及关系位置。

是为空军部队飞行和三军领率机关研究战役方向,进行战略、战役规划、部署,解决战略、战役方面的作战任务时绘制的,所以称为战略用图或陆空共用图。

我们使用地图时,就要根据它的用途,恰当地选择适应自己需要的地形图。

(三)地形图概貌初次接触地形图的人,一看到图上密密麻麻的符号,弯弯曲曲的线条,总感到摸不着头绪,不知如何下手。

这是因为你不了解它的特点,不摸它的脾气。

如果你接触越多越熟,它就会成为你的知心朋友,成为你在战斗中的亲密战友。

1. 地形图的颜色地图上居住的“客人”,其实都是我们经常耳闻目睹的老相识,比如,高山、低岭、大江、小溪、房屋、公路等等,都是我们很熟悉的。

为什么一搬到地图上就不认识了呢?这是因为制图人员给它们化了妆,换了一种面孔,所以,就感到陌生了。

地图的颜色有四种,即黑、蓝、绿和棕色。

居民地、道路、独立地物、境界、方里网、地名和注记等,都是要突出表示的,所以用黑色;水是透明的蓝色,所以江河、湖泊、水库、水渠、池塘等都用蓝色;各种植物都是绿色的。

地图上就把森林、苗圃、果园等地区染成浅绿色;一九七八年以后出版的地图,除突出树和独立树丛仍用黑色外,其余植被符号,都一律印成绿色了。

地表面多为土黄色,所以地图上就用近似土黄的棕色表示高低起伏的自然形态。

2. 图廊外各部名称和作用地形图每幅图廓的四周,都有许多“标号”,它们各有各的名称和用途。

在图幅上方中央的,叫“图名、图号”。

如图上写着“新华县”,就是图名,它在这幅图里是最大最著名的地方。

“8-48-85-甲”,叫图号,它是告诉你这幅图的位置,就是地图的“门牌号码”。

图号下边的一行小字,如:“四川省新华县〓上边县〓康县”,是说明这幅图里都包括哪些县、区,谁占的面积大,就把谁写在前边(图8)。

图廓外左上角有个井字格,叫小接图表,它是表明周围“乡邻”关系的;中间有晕线的是本幅图,四周八个格里写的是“邻居”的图名,看着它,就可以拼接地图了。

图的下方中央,是比例尺,它是地图大小、内容详略、精度高低的标准,也是量算距离的尺码。

比例尺左边的图形,是表示地图方位的。

线画正直,顶上有个小五角星,是表示指向地球北极的,叫真子午线,又叫真北方向线;线画顶端有个小箭头的,表示磁针所指的方向,叫磁子午线,又叫磁北方向线;线画顶端有个“V”的,表示纵坐标线所指的北方,这三条方向线合起来叫三北方向。

由于地球的质量各处不一样,在不同的地方,这三个方向得不一致的,三者之间就构成三种角度。

以子午线为准;与纵坐标线之间的夹角,叫坐标纵线偏角(又叫子午线收敛角);与磁子午线之间的夹角,叫磁偏角;磁子午线与纵坐标线之间的夹角,叫磁坐偏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