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针灸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研究现状
“通脱法”针刺结合局部药物涂擦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临床观察

“通脱法”针刺结合局部药物涂擦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临床观察1. 引言1.1 背景背景:周围性面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疾病,患者表现为面部肌肉无法正常收缩而导致半侧或全脸表情失常的症状。
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治疗一直是临床上的难点,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等,但效果并不理想。
近年来,“通脱法”针刺结合局部药物涂擦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逐渐受到关注。
该治疗方法综合运用传统中医经络学说和现代疗法,通过针刺刺激和局部药物的渗透,能够促进面部肌肉的神经再生和修复,从而达到恢复面部功能的目的。
虽然“通脱法”针刺结合局部药物涂擦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在一些临床病例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其在大规模的临床试验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还需要更多的研究和验证。
本研究旨在通过临床观察,评估该治疗方法在急性期周围性面瘫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通脱法”针刺结合局部药物涂擦对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评估其在临床应用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能够验证“通脱法”针刺结合局部药物涂擦对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治疗效果,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治疗选择,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速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为临床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和参考依据。
通过本研究,我们还希望能够探讨“通脱法”针刺结合局部药物涂擦的作用机制,深入了解其治疗原理,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通过对“通脱法”针刺结合局部药物涂擦的临床观察和研究,为中医针灸在周围性面瘫治疗中的应用提供更多临床实践经验,促进中西医结合的发展。
1.3 研究意义面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常表现为面部肌肉麻痹或不能自主控制,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社交活动带来极大困扰。
目前对于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治疗方法并没有明确的统一标准,传统的治疗方法效果有限且存在一定的副作用。
探索一种新颖的治疗方法对于改善患者的症状,促进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针灸治疗近况

1 穴位注射 . 5
高
将急性 期周 围性 面瘫患者 随机分成 治疗组 6 0
例、 对照组 6 O例 , 疗组予 将维生 Biblioteka B 、 治 l地塞米 松注射 足
三里 , 对照组予普通 肌肉注射 , 两组均 同时配合针 刺治疗 ,
效率 2. %, 转率 3. %, 68 好 8 8 1 无效率 3 8 7 . %。于金 9
将
10例急性期 面瘫患 者治疗组 、 5 对照组 I、 照组 Ⅱ, 三组均 为5 O例 , 治疗组 急性期地塞米松 注射足三里 , 静止期维生
素 B 2注射针刺穴位 ; 照组 I 1 对 用两种药物肌肉注射 } 对照
络, 以致经气阻滞, 气血流通 不畅, 经筋失养 , 肉弛缓不收 肌
而发 。近年来 , 针对本病治疗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多 , 特别是
针灸疗法方面的研究已取得 了很多 的进步 。现对急性期 周 围性面瘫的针灸治疗 近况进行综述如下 :
1 临床 研 究 11 毫 针 疗 法 .
愈率 8. 对照组痊愈率 6. 杨衍聚等 l 1 %, 2 8 %。 7 l 】 将急性期周
刺 治疗 , 操作 同对照组 Ⅱ, 三组均 在治疗 2 天后进行 疗效 8
围性 面瘫 患者 3 9例随机分成治疗组 2 例 、对照组 1 , 1 8例 急性期 内分别施梅花 叩刺闪罐推拿和给予激素 、病毒唑消 炎抗病毒静脉滴注治疗 , 急性期过后 , 均患侧 电针治疗同时 T P照射 。结果示 治疗 组 、 D 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 为 10 0 %、
效 率 为 9 .% 。 44
1 梅花针疗法 . 4
近年来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综述

松弛 , 不能作皱额、 目、 闭 耸鼻 、 鼓颊等动作 , 口角向健 侧歪斜 , 病侧露 睛流 泪、 额纹消失 、 鼻唇 沟平坦 , 数病 少 人初起 有耳后 、 下 及 面部 疼 痛等 。如 治疗 及 时得 当 耳 则很快 恢复健康 , 则 留有 后 遗症 。现 将 近年 来针 灸 否 治疗 该病 的诊疗 情况综 述如下 。
2 治疗方法
22 针刺与其它疗法结合 . 针 刺 疗法 常 与 其 他疗 法 结 合起 来 , 以增 加疗 效 。 针刺与 电针 结合 治疗 最 为 常见 , 外 还 可 与 灸法 、 另 拔 罐、 推拿、 梅花针、 超短波等疗法结合起来 , 以达到更好 的疗效 。 22 1 针刺配 合 电针疗 法 孙 氏【将 病 人 按 一般 型 .. 9 J 和顽 固型分为 2 。一般 型 为 6 例 , 内针刺 用轻 组 3 7天 手法 , 以病人有感觉为度 , 天后用中度刺激 , 7 电针以
采用浅刺法进行治疗 , 治疗 9 例 , 显率为 9 .%。 6 愈 58 徐氏[采用半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5 例 , 个 ] 0 2 疗程治愈率为 9 .%, 00 有效率为 9 .%。于 氏[ 采用 80 ]
病人耐受为度。顽 固型 2 例 , 7 针刺采用 中等强度刺 激, 常规电针; 同时针刺双侧足三里 , 用补法, 1 i 每 0 n m 行针 1 , 次 针感 传 至 足 跟 为佳 。结 果 : 般 型痊 愈 5 一 9 例 (66 %)好 转 4例 ( .5 )总有 效 率 10 顽 9 .5 , 63% , 0 %; 固型痊愈 1 例(07 %)好转 1 例 (70 %)无效 1 4. 4 , O 3. 4 , 6 (22 %) 总有效率 7 .8 例 2. 2 , 77 %。瞿氏[J 10 1 将 2 例 0
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研究进展

[27] 贺海霞,易健,李丹丹,等.血管性痴呆患者中医证型与炎症因子相关性分析[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38(12):1403-1405.[28] 丁彬彬,邬建民,介勇,等.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和生化指标的检测及临床意义[J].检验医学,2016,31(5):363-367.[29] 韦衮政,韦莽,韦碧沙.肺胀阳虚水泛证的标本治则探讨[J].环球中医药,2013,6(2):117-120.[30] 莫运清.分型论治对慢阻肺稳定期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医临床研究,2013,5(20):83-84.[31] 张健.补肺健脾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临床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8,10(20):29-31.[32] 耿志霞,王洋.王洋运用膏方调治慢性阻塞性肺病经验[J].中医临床研究,2013,5(5):26-27.[33] 谭国柱.养阴清肺汤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临床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4,32(23):73-74.[收稿日期]2020-06-15周围性面瘫(Peripheral paralysis of the facial nerve)指各种原因引起面神经管内或茎乳孔以外的面神经病变,导致以面部一侧表情肌僵硬、嘴歪、眼斜为主要症状的周围性神经疾病。
我国每年约有300万人患病,占各神经系统疾病患病率的第6位[1]。
临床分期一般为急性期(1~7天),静止期(8~15天),恢复期(16~30天),后遗症期30天以上。
周围性面瘫初期若未进行及时有效治疗,容易出现面肌痉挛等后遗症状[2-3]。
因此,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的治疗效果将影响到预后。
针刺有补益正气、疏风活血通络作用[4]。
现将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急性期针刺机制1.1 病毒感染Ⅰ型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 type,HSV-Ι)的感染是是导致周围性面瘫发生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周围性面瘫针刺治疗研究近况

它 包 括 两 层 含 义 :பைடு நூலகம்面 瘫 在 什 么 时 期 可 以 针 刺 ① 治 疗 ; 面 瘫 不 同 阶 段 是 否 有 不 同 的 针 刺 方 法 。 般 ② 一 认 为 初 期 ( 性 期 ) 宜 针 刺 治 疗 , 其 不 宜 在 患 部 急 不 尤
人 后遗症 期 , 也是针 刺 治疗 的棘手 问题 。 李金 风 l 以 针刺 为主 加穴 位 注 射治 疗患 者 6 0例 , 效 率 为 有
周 围性面瘫 是 临床 常见病 , 因 来明 , 般认 为 病 一 与病 毒感 染 、 部血 液循 环障 碍等 因 素有关 .1 ~ 局 7
9 可 治 愈 .0 ~ 2 左 右 预 后 不 良 。 分 面 神 经 O 1 j 部 功 能 不 能 恢 复 , 残 留 联 带 运 动 和 面 肌 痉 挛 等 后 遗 可 症 , 患 者 身 心 带 来 很 大 痛 苦 。 要 的 治 疗 方 法 包 括 给 主
等 。
2 1 分 期 论 治 法 一 般 认 为 面 神 经 麻 痹 可 分 为 三 . 阶段 , 一 阶 段 为 发 展 期 ( ~ 7天 ) 第 二 阶 段 为 静 第 1 . 止 期 【 ~2 7 0天 ) 第 三 阶 段 为恢 复 期 ( 0天 后 ) 在 发 , 2 。 展 期 取 健 侧 面 部 穴 位 及 远 道 配 穴 治 疗 , 多 数 患 者 太 病 情可 迅 速控制 , 有学 者 认 为在 发 展期 治疗 时严 也
透穴, 中等 刺激 , 频 疏密 渡 与 连续 渡 交替 使 用 , 低 恢 复期 可加大 刺激 量 , 穴为 主 . 透 电针 以高频 疏密 波与 连续 渡 交替使 用 。 燕斌 提 出早期 浅 刺轻 刺激 , 邢 取
穴 宜 少 , 期 以 单 针 穴 加 透 刺 , 度 手 法 为 主 , 期 中 中 晚 透 刺 为 主 , 法 以 中 重 度 为 主 . 加 灸 和 电 针 。若 进 手 可
周围性面瘫的针灸治疗和研究近况

炎 , 床上 以贝 尔氏面瘫多见 , 中医 “ I 临 属 口僻 ” 范 作者指出, 根据中医五轮学说 , 眼胞在脏属脾 , 为肉 畴, 称“ 亦 吊线 风 ” 1 喁斜 ” “5眼 。该 病 在 中医 古籍 轮 ; 主 肌 肉 , 虚 则 肌 肉失 养 , 脾 脾 眼胞 失 收 而 不 闭 中早有记载 ,灵枢 ・ 《 经筋》 : 足阳明之筋…… 合。针刺补益脾气 , 载 “ 使脾 胃功能恢复 , 水谷得化 , 气 其病……卒 口僻 , 急者 目不合 , 热则筋纵 , 目不开。 血得生 , 肉、 皮 筋脉得养 , 继而眼睑得以闭合。 颊 筋有寒 , 急引颊 移 口; 热则筋 弛纵 缓 , 胜收 1 2 配合 艾灸 则 有 不 .
侧照海 、 申脉 、 足三里及对侧合谷穴 , 结果治疗组患 均匀涂抹患部 , 用小号玻璃罐 以小火力走罐 , 在额 者 的面 神经 功能 积分 、 显效 率 、 愈 时 间 均 明显 优 部 从 眉毛 自下 向上推拉 至发 际 , 口周从 水沟 和承 痊 在 于对照组 。作 者认 为 , 申脉 、 照海二 穴是跷 脉之 根 , 浆 自内向外 推拉 至 地 仓 , 面颊 部 从 地仓 向颊 车 、 在
故 僻 。 中医学 认 为 , 病 因 正 气 不 足 、 络 空 虚 , ” 本 脉 艾尼 玩 ・ 合曼 等 针 刺 配 合热 敏 点灸 治疗 热 风寒或 风热 之邪 乘 虚侵 袭 面 部 阳 明 、 阳经 络 , 少 以 急性 期 贝尔 氏面瘫 , 部 常 规针 刺 , 面 同时 手持 点燃
针灸 治疗周 围性面瘫历史悠 久 , 最早可见于 《 黄 的压 迫 , 而促使 面神 经功能 恢复 。 从
位透 刺 , 刺结束 后 , 针 在风池 穴 、 大椎 穴 、 门穴 、 风 肺 穴。近年来 , 围性面瘫的针灸治疗和机制研究 俞穴拔罐。其指 出, 在周 火罐的热刺激 和负压作用 , 可 方 面取得 了较大 的进步 , 文就此综述如下 。 本 加 速 面部血 液循 环 , 进 面 神 经 炎 症 和水 肿 的 吸 促 1 临床研 究 收 , 善 面神 经 缺血 、 压 状 况 , 改 受 以达 到舒 筋 活 血 、 1 1 单 纯的 毫针 针刺 . 赵辉 等 ¨ 治 疗周 围性 面瘫 , 患侧 取 穴 , 合 双 配 祛 风通 络之 效 。杨 腊 芝 针 刺配 合 走 罐治 以液 态 石蜡 为 介 质
温针灸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有效性研究

周围性面瘫又被称为面部神经麻痹,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临床病症。
患者在发病时会出现面部一侧肌肉瘫痪,最主要和明显临床症状就是面部口眼歪斜、眼睑闭合及蹙眉、鼓颊、吹口哨等动作不能完成,在临床上发病率较高。
急性期周围性面瘫发病没有年龄限制,部分患者在得病后并不知道,进而导致错过最佳治疗时间,使病情加重而留下后遗症,且难以得到有效治愈。
对于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来说,使用温针灸治疗方式的效果显著,可使患者尽快痊愈[1]。
对此,对本院2016年4月-2018年4月收治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56例分别采用先药后针治疗方式和温针灸治疗方式,并研究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和治疗后痊愈时间,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2016年4月-2018年4月收治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56例,按入院时间顺序和患者意愿分为两组,各28例。
治疗组男18例,女10例;年龄17~65岁,平均(41±9.5)岁;病程0.6~1.5d,平均(1.05±0.32)d。
对照组男12例,女16例;年龄16~72岁,平均(44±10.2)岁;病程为0.4~2.1d,平均(1.25±0.29)d。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①治疗组使用温针灸治疗:所使用的针灸针型号为0.35mm×40mm,使艾条燃烧15mm,对患者太阳穴、下关穴、地仓穴、颊车穴、合谷穴等穴位使用针灸针进行刺激,在针进入穴位后不采取任何补泻手法,连续治疗1周,增强穴位刺激感,平补平泻,1次/d,连续治疗6d后休息1d再进行治疗[2-3]。
②对照组采用先用药后用针方式治疗:给予口服醋酸泼尼松片,30mg/次,1次/d。
或静脉滴注地塞米松注射液,1次/d。
10mg/次,连续治疗7d;在停药后开始使用针灸方式进行治疗。
两组患者给予相同护理干预,针灸治疗1个疗程为4周。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痊愈时间。
疗效判定标准:①痊愈:患者面瘫症状消失,面部肌肉可以进行自由活动;②显效:临床症状得到有效改善;③有效:临床症状有所好转,正在逐渐恢复;④无效:面瘫症状无变化,甚至有所加重。
周围性面瘫急性期针灸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

周围性面瘫急性期针灸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历年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方法多种多样,说法不一,通过检索近十年治疗急性期面瘫的文献,对面瘫急性期的针灸治疗现状进行综述,为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进一步治疗研究提供参考。
标签:周围性面瘫;急性期;针刺;针药结合周围性面瘫以贝尔氏麻痹为多见,其早期病理变化主要是面神经缺血、水肿;晚期可致脱髓鞘、轴突变形、萎缩,尤以在茎乳孔和面神经管内的部分尤为显著。
面神经的受损程度取决于茎乳突孔内急性炎性反应水肿的程度和持续时间,水肿越厉害,持续时间越久,面神经受损症状越严重,变性越严重,越难以恢复。
所以早期加速炎性渗出物和水肿的吸收,是治疗的关键,直接影响面瘫患者的预后。
根据其发病的时间可将其分为急性期、恢复期和后遗症期[1]。
现大量报道证明急性期治疗对本病的预后恢复影响极大。
而急性期的界定尚不统一,大致有三个观点:7d;10d;14d。
目前有关急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治疗方法很多,多围绕着急性期患侧是否针刺、针刺患侧何种方法疗效好;又是否针刺健侧、针刺后是否用电针、是否针药结合进行,且争论不一。
本文将近十年关于急性期面瘫针灸治疗的研究情况综述如下。
1 急性期患侧是否介入针刺治疗张智龙[2]首先从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两个方面来认识面瘫的病因病理,再引用《素问》中针灸对面瘫的治疗作用来论证说明面瘫初期可以针刺,但不宜强刺激,应宜小、宜微、宜短。
王铮等[3]通过观察临床30例急性期面瘫针灸治疗患者,结果发现面瘫急性期仅口服西药,急性期过后,再进行局部针刺的效果远不及急性期即进行局部针灸治疗的效果好。
在面瘫急性期如果用针灸给一个很弱的良性的刺激量,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
但为了防止出现面肌痉挛等后遗症,急性期面部手法刺激量不能过重,更不能使用电针。
范家桂[4]将Bells面瘫患者分为急性期、静止期和恢复期三期分别进行针灸治疗,发现Bells面瘫急性期针灸治疗可以改善神经营养,减轻神经损伤。
由此可见,Bells面瘫急性期针灸治疗越早效果越明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年来针灸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研究现状目的通过总结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病因病机、发病率、治疗方法及危害性,提高临床医生对急性期周围性面瘫使用针刺可以提高面瘫患者的治愈率这一认识,探讨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具体治疗方法。
方法收集近5年来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文献,对具体使用的针灸方法及具体时期进行分析。
结果将收集到的文章整理汇总,完成对急性期周围性面瘫具体治疗方法统计的一套报告。
结论周围性面瘫的急性期使用针灸,给予轻刺激可以提高患者的治愈率,为制定有效、简洁、易推广的针灸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规范化治疗方案提供临床依据。
Abstract:Objective Through summarizing the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acute around sexual facial paralysis,incidence,treatment methods and harmfulness,improve the clinical doctors’s knowledge about that using acupuncture can improve the cure rate of patients with paralysis,discuss the concrete methods of treatment of facial paralysis.Methods Collect the clinical literature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in treatment of facial paralysis nearly five years,analyze the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methods and specific use in a specific period.Results Arrange and organize the collected article,specific treatment for acute facial paralysis statistics of a report.Conclusion Using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and giving light stimulation in acute phase facial paralysis can improve the cure rate of patients,providing the clinical basis for treatment to develop effective,concise,easy to promote acupuncture in treatment of acute phase facial paralysis standardization.Key words:Facial paralysis;Acute phase;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周围性面瘫在现代医学称为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是局部受风或寒冷刺激,引起面神经管及其周围组织的炎症、缺血、水肿,或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局部营养血管痉挛,导致组织水肿,使面神经受压而出现炎性变化。
流行病学研究报告[1],每年的发病率大约为11~40/10万,通常发病在15~50岁的人群中。
孕妇往往在晚期妊娠和产后早期时期,也被证明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风险,是普通人群发病率的3倍。
另外糖尿病患者、老人、和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亦是高发人群。
由于贝尔氏麻痹会造成患者的面部肌肉的瘫痪,严重影响患者的个人形象,因此也被称之为“毁容病”这会给患者造成严重的心理、精神障碍,严重影响交际和日常生活。
中国古代医学在很早以前就已经认识到这个疾病,认为劳作过度,机体正气不足,脉络空虚,卫外不固,风寒或风热乘虚入中面部经络,致气血痹阻,经筋功能失调,筋肉失于约束,出现僻。
在此病的治疗方面,古籍中提到,如《灵枢》中提到“卒口僻……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腧。
”《针灸甲乙经》中“口癖不正,翳风主之。
”《针灸大成》中也提到“中风口喎眼斜,听会、颊车、地仓;凡喎向左者,宜灸右;向右者,宜灸左,各喎陷中二七壮,艾柱如麦粒大,频频灸之,取尽风气,口眼正为度。
”由此可见针刺治疗贝尔氏麻痹历史悠长,效果显著。
一些学者认为贝尔氏麻痹急性期面神经正处于急性炎性水肿阶段,此期不宜针灸,针刺会使神经组织水肿加剧,进一步损害面神经,应该从静止期开始治疗。
如王辉[2]以为过早的刺激,会使局部组织呈持续性充血状态,加剧水肿神经炎变,无益于神经功能康复。
目前中医治疗面瘫的方法也多种多样,主要包括针刺、刺络拔罐、推拿、艾灸、药物、穴位注射、TDP、综合治疗等疗法,本文就近几年针灸治疗急性期面瘫的研究进行分析。
1 单纯针刺治疗急性期面瘫孙凌蓉[3]根据152例门诊病例接受针灸治疗时期的不同,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分为发展期组、静止期组和恢复期组,观察三组患者针灸治疗3个疗程后的临床疗效。
结果发展期组痊愈加显效率为88.89,明显高于静止期组的80.33和恢复期组的57.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者的治疗次数显著少于后二者(P<0.05)。
李悦[4]将37例患者分为治疗组23例和对照组14例,治疗组在贝尔氏面瘫急性期参与针灸治疗,对照组采用稳定期开始使用针灸治疗。
结果: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达95.65%,优于对照组71.43%(P<0.01)。
蔡宏华[5]等研究结果显示各期治疗后Sunnybrook量表评价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别,发展期组明显优于其他两组治疗患者,静止期和恢复期之问比较,无明显差异。
周国勋[6]等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59%,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5.29%,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刺络拔罐治疗急性期面瘫黄丽萍等[7]将130例急性期贝尔氏面瘫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5例。
治疗组除使用常规穴位外加翳风穴刺络拔罐疗法;对照组只使用针刺常规学位,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92%和93.85%(P>0.05),痊愈率分别为35.38%和6.15%(P<0.05),显愈率分别为64.61%和50.77%(P <0.05)。
结论:翳风穴刺络拔罐加针刺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显著。
3 TDP照射治疗急性期面瘫在周围性面瘫的急性期用TDP照射亦对面瘫的恢复有较好的帮助,比如段爱平[8]将87例周围性面瘫患者给予分期针刺加TDP照射治疗,患侧面部加TDP 照射30 min。
逐日1次,每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3~5 d,共治疗4个疗程。
结果:87例患者,痊愈73例(83.9%),显效7例(8.0%),有效6例(6.9%),无效1例(1.2%),总有效率98.8%。
李振等[9]将急性期组30例、恢复期组32例患者采用不同的针刺方法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组面部腧穴以浅刺为主,远端腧穴重刺激,留针30 min,留针期间使用TDP照射患侧面部及耳后。
恢复期组使用电针,留针期间使用TDP照射患侧面部及耳后。
以上治疗1次/d,30 min/次,10 d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 d,以3个疗程统计疗效。
急性期组痊愈率为53%,显效率为34%,有效率为7.8%;恢复期组痊愈率为40%,显效率为25%,有效率为22.5%。
经统计学t检验,P<0.05,疗效具有显著性差异,说明急性期组疗效较恢复期组有效。
4 温针灸治疗急性期面瘫邢金云[10]将47例患者随机分为温针灸组(17例)、先药后针组(15例)、针药结合组(15例),采用House—Brack—mann分级量表和面部残疾指数(FDI)调查问卷。
三组患者分别给予温针灸、先药物后温针灸、药物与温针灸结合的方法治疗,逐日1次,6次为1个疗程,治疗4个疗程后统计效果。
结果:①3種方法对急性期周围性面瘫均有治疗效果,有效率均为100%;②温针灸组与针药结合组的痊愈率和愈显率均优于先药后针组(P<0.01);③温针灸组与针药结合组的痊愈率和愈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于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治疗针灸应及早参与。
王为凤[11]研究结果显示:各组治疗后面神经功能均有明显好转,早、中期治疗组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有效率88.5%,两组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后期治疗组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有效率67.7%,两组有效率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5 闪罐治疗急性期面瘫用针刺配合闪罐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取得一定的效果,张加英等[12]将6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按发病时间分为A、B两组,A组为发病7 d内就诊的患者,B组为发病在8~30 d之内就诊患者,每组30例,均采用针灸配合闪罐等综合治疗,10次为1个疗程,2疗程后观察疗效。
结果:①针灸对贝尔氏面瘫急性期、恢复期接受治疗的患者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均为100%;②A组的痊愈率(83.33%)明显优于B组的痊愈率(53.33%),并且A组痊愈所需的治疗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1)。
结论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有良好的效果,且急性期开始治疗其疗效最为明显。
6 综合疗法治疗急性期面瘫对于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用综合疗法亦取得相当好的效果,比如黄红芳等[13]将53例患者分为急性期、恢复期、后遗症期三组,各组分别进行西药、针灸、艾灸、推拿等综合治疗。
结果:急性期显效率94.87%,恢复期显效率88.89%,后遗症期显效率66.67%,总有效率为100%。
结论:分期综合治疗面瘫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7 讨论针灸是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且具有肯定的临床疗效,然而周围性面瘫具有不同分期的临床特点,不同时期的病理变化时不相同的,针灸治疗应该根据不同分期的特点,给予患者不同的治疗方法。
笔者认为周围性面瘫在急性期给予针灸干预可以提高患者的治愈率,但应以局部轻刺激、远端取穴给予重刺激为主。
目前大多数的临床研究均以给予患者面部患侧为治疗组,但临床上尚缺以给予患者面部健侧针刺为其中一个对照组的临床研究,笔者认为局部轻刺激是在患者的健侧还是患侧,是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时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因此完善临床研究,方可为临床上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提供一个具体行之有效的规范化方案。
参考文献:[1]Zandian A.Bell’s palsy[J].Med Sci Monit,2014,20:83-90.[2]王辉.分期外治周围性面瘫130例[J].中医外治杂志,2005,14(3):28-29.[3]孙凌蓉.周围性面瘫针灸治疗时机的选择[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18):1981-1983.[4]李悦.浅谈周围性面瘫针灸治疗的介入时机[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9):369.[5]蔡宏华.针灸分期治疗贝尔氏面瘫的临床疗效研究[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11):33-34.[6]周国勋.针灸择期治疗周围性面瘫68例临床观察与探讨[J].中医临床研究,2013,5(21):31-32.[7]黄丽萍,张晓霞,孙玲莉.翳风穴刺络拔罐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65例[J].陕西中医,2013,33(12):1657-1658.[8]段爱平.分期针刺加TDP照射治疗周围性面瘫87例[J].河南中医,2014,34(1):143-144.[9]李振.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不同介入时机的疗效观察[J].光明中医,2014,29(6):1250-1251.[10]邢金云,任秀梅.温针灸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4,30(2):25-28.[11]王为凤,陈妙根.温针灸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0,26(11):36-39.[12]张加英,徐炳国,戴丽娟,等.周围性面瘫急性期针灸治疗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4,23(2):347-348.[13]黄红芳,沈冬云,唐俊良.分期论治周围性面瘫53例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4,6(7):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