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讲 有限元梁单元.

合集下载

有限元受力分析--结构梁-力-计算

有限元受力分析--结构梁-力-计算

有限元受力分析–结构梁-力-计算1. 前言受力分析是工程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能够帮助工程师完善设计并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在此,我们将介绍有限元受力分析在结构梁设计中的应用。

本文将重点讲解有限元受力分析的相关理论和计算方法。

2. 有限元受力分析有限元分析是数值计算的一种方法,可用于解决工程中的受力分析问题。

它把结构离散为有限个单元,然后对每个单元进行分析。

有限元分析可分为线性有限元分析和非线性有限元分析两种类型。

本文我们只讨论线性有限元分析。

在有限元分析中,结构被分解为离散的单元,每个单元都是基于解析解的一部分。

有限元的形状、尺寸和材料属性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进行定义。

使用数学模型和有限元方法,可以计算单元的应力、变形和应变,从而进行结构的受力分析。

3. 结构梁结构梁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它是工程中最为常用的结构之一。

它具有一定的强度和刚度,可以支撑和传递载荷。

一般来说,结构梁通常由简单的杆件单元组成。

在进行结构梁受力分析时,我们需要考虑弯曲、剪切和挤压等不同形式的载荷,以及结构在工作条件下的应变和应力分布情况。

有限元受力分析对于这些问题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方案。

4.力的分析在受力分析中,载荷是非常关键的参数。

载荷可以是点载荷、均布载荷、集中荷载等。

在本文中,我们将分别介绍这些载荷类型的有限元分析方法。

4.1 点载荷分析点载荷通常是一个单点受到的载荷。

对于点载荷的有限元分析,我们可以通过构建一个网格模型,然后将点载荷作用在网格的节点上。

此外,还需要设定材料的弹性模量和截面的截面面积,以计算结构的应力和变形。

需要注意的是,点载荷分析过程中的网格划分应当尽量精细,以达到更为优秀的数值精度。

4.2 均布载荷分析均布载荷是沿着梁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的载荷,例如一根梁的自重、荷载等。

在进行均布载荷的有限元分析时,我们可以在网格的中央位置放置均布载荷,然后将梁的边缘节点设置为固定的约束条件。

同样,需要设定材料的弹性模量和截面的截面面积以计算结构的应力和变形。

梁的有限元分析原理

梁的有限元分析原理

梁的有限元分析原理梁的有限元分析原理是一种工程结构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于建筑、桥梁、航空航天、汽车等领域。

它通过将连续的结构离散化为有限数量的小单元,通过数学模型进行计算,得出结构的力学性能和响应情况。

梁的有限元分析原理是有限元分析的基础,下面将对其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梁的有限元分析原理基于梁理论,即在横向较小、纵向较长的情况下,结构可以近似为一维梁。

梁的有限元分析原理通过将梁划分为多个单元,每个单元内部可以看作两个节点之间的一段杆件,通过建立节点之间的力学关系方程,得到整个结构的力学性能。

其次,梁的有限元分析原理利用了变分原理,即将结构的势能取极小值,建立了结构的力学方程。

通过对于梁的弯曲、剪切和轴向力等方面的力学模型进行合理的假设与简化,可以得到结构的位移与力的关系,从而解决结构的力学问题。

在梁的有限元分析中,需要进行以下几个步骤:1.几何离散化:将梁结构划分为多个单元,每个单元具有相同的形状与尺寸,通常为矩形或三角形。

2.模型建立:根据梁理论以及力学方程的简化假设,建立节点的力学关系方程,包括位移、应力、应变等参数。

3.材料性能定义:确定梁材料的力学性能参数,如弹性模量、截面惯性矩等。

这些参数对梁结构的力学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4.边界条件施加:根据实际问题设定边界条件,包括固定支座、约束条件等。

这些条件对于解决梁结构的位移、应力等问题至关重要。

5.方程求解:通过数学方法求解得到节点之间的力学关系方程,利用数值计算技术进行迭代求解,得到梁结构的位移、应力等参数。

6.结果分析:根据求解得到的结果,进行力学性能分析,如最大应力、挠度、模态分析等。

根据分析结果评估结构的强度与稳定性。

总结起来,梁的有限元分析原理是一种基于梁理论的工程结构分析方法,通过将结构离散化为多个小单元,利用力学关系方程和数值计算技术求解得到结构的力学性能。

通过梁的有限元分析原理,工程师可以更加准确地评估结构的强度与稳定性,对结构进行优化设计。

有限元梁单元课件

有限元梁单元课件
详细描述
在桥梁结构的有限元分析中,梁单元被广泛用于模拟桥梁的横梁、纵梁等结构构件。通过将桥梁离散 化为一系列的梁单元,可以计算出各梁单元的应力、应变等力学参数,从而评估桥梁的整体性能和安 全性。
建筑结构的有限元分析
总结词
建筑结构的有限元分析是有限元梁单元的又一重要应用,通 过模拟建筑的受力行为,可以优化建筑设计并提高建筑的安 全性和稳定性。
拓展有限元梁单元的应用范围 ,将其应用于更广泛的工程领 域,如海洋工程、地质工程等 。
结合智能优化算法和机器学习 技术,实现有限元梁单元的自 动建模和参数优化,提高设计 效率。
加强与实验研究的结合,通过 实验验证有限元梁单元的准确 性和可靠性,为工程实际提供 更加可靠的依据。
THANKS
01
梁单元是一种常见的有限元单元,用于模拟具有弯曲和剪切行 为的杆件。
02
在有限元梁单元的离散化过程中,将梁划分为一系列小的单元
,每个单元具有节点和内部点。
离散化后的梁可以被表示为一组节点的位移和内力的函数,通
03
过节点间的位移关系和内力平衡关系建立方程。
有限元梁单元的刚度矩阵与质量矩阵
刚度矩阵和质量矩阵是有限元分析中的两个重要概念 ,分别描述了结构的刚度和质量特性。
03 有限元梁单元的实现
有限元方法概述
有限元方法是一种数值分析方法,通过将复杂的连续结构离散化为有限个 小的单元,来近似求解复杂的工程问题。
有限元方法具有灵活性和通用性,可以应用于各种形状和类型的结构分析 。
有限元方法的基本步骤包括离散化、单元分析、整体分析、求解和后处理 等。
有限元梁单元的离散化
研究梁在稳定性问题下的承载能力和 失稳过程。
梁的剪切理论

第3讲—弹性力学问题的有限单元法

第3讲—弹性力学问题的有限单元法

1 T U d Kd 2
u1 d u 2 u 3
有限单元法
崔向阳
Step 3: 单元集成
单元集成——外力功
整体节点 位移列阵
整体等效节 点力列阵
u1 d u2 u 3
f1 R1 f f 2 0 f F 3
有限单元法
崔向阳
Step 2.单元特征分析
xi
单元节点位移列阵: 单元节点坐标列阵: 单元等效节点力列阵:
II=0
有限单元法 崔向阳
真实位移
6
最小势能原理
1 II ij ij dV bi ui dV pi ui dA 2 Sp 1 II Dijkl ij kl dV bi ui dV pi ui dA Sp 2

ij
ij
dV biui dV piui dA
Sp
弹性问题中等价于最小势能原理!
有限单元法 崔向阳
比较:虚功原理和能量变分原理
虚功原理是理论力学上的一个根本性原理,可以用于
一切非线性力学问题。
最小势能原理只是虚功原理对弹性体导出的一种表述
形式,但是对于线弹性问题,最小势能原理的应用非 常方便。
ij ui ij ui Dijkl ij kl dV bi ui dV pi ui dA Sp ij ij dV bi ui dV pi ui dA Sp
V= – W
弹性势能—弹性体变形后,产生弹性内力,这种力也具有对外作 功的能力,称为弹性势能,或弹性应变能。

第3讲有限元梁单元

第3讲有限元梁单元

梁单元在有限元法中的地位
有限元法是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重要方法 之一,梁单元是有限元法中的基本元素之 一。
梁单元具有简单、易处理和计算效率高等 优点,因此在工程结构分析中广泛应用。
梁单元可以模拟各种形状和尺寸的梁,能 够提供准确的应力、应变和位移等结果, 为工程设计提供可靠依据。
梁单元在有限元法中的地位非常重要, 它是构成复杂结构的基础元素之一,对 于工程结构的分析和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优化设计实例分析
案例一:某桥梁结构的有限元梁单元优化设计,提高了结构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案例二:采用有限元梁单元优化设计方法对某高层建筑进行抗震分析,有效降低了地震对 结构的影响。
案例三:针对某机械装备的关键部件,通过有限元梁单元优化设计实现了轻量化和高性能 的设计目标。
案例四:在某航空航天器的结构设计中,有限元梁单元优化设计的应用提高了结构效率并 减轻了整体重量。
其他领域中的应用
建筑领域:用于 分析桥梁、大跨 度结构等
航空航天:用于 飞机机翼、尾翼 等部件的分析
船舶工程:用于 船体结构、桅杆 等部件的分析
汽车工业:用于 分析车架、发动 机等部件
建模的基本步骤
确定梁的长度、 截面尺寸和材
料属性
建立梁的离散 化模型,将梁 划分为若干个
小的单元
确定单元的节 点位置和节点
单击添加标题
有限元梁单元的 特性
有限元梁单元的 建模方法
有限元梁单元的 基本概念
有限元梁单元的 应用场景
有限元梁单元的 优化设计
有限元法的定义
有限元法是一种数值分析方法,用于求解偏微分方程和积分方程等数学问题
通过将连续的求解区域离散化为有限个小的单元,用代数方程代替微分方程进行求解

有限元分析与应用 第3讲、杆梁问题的有限单元法

有限元分析与应用 第3讲、杆梁问题的有限单元法

计算简图:
在结构分析当中用来代替实际结构的计算模型(图形)
确定计算简图的原则: 简化内容:
1.能反映实际结构的主要力学特性; 2.分析计算尽可能简便 杆件 杆件的轴线 刚结点 铰结点 半铰结点(组合结点) 固定铰支座 可动较支座 固定端支座 滑动支座(定向支座) 空间结构 平面结构 集中力、集中力偶、分布荷载
6 EI y l
2
单元刚度矩阵第三列的其他元素为0。
⑷ xi 1 ,其他结点位移为0(图3-5),生成第四列 元素。
图3-5
为杆件的扭转基本变形情况,由材料力学公式有
k 4, 4 GJ M xi l k10, 4 GJ M xj l
单元刚度矩阵第四列的其他元素为0。
⑸ yi 1 ,其他结点位移为0(图3-6),生成第五列 元素。
j结点各自由度分别出现单位位移而生成的单元刚度矩阵元素 的分析类似,最后得至空间梁单元的单元刚度矩阵为
EA l 0 0 0 0 0 EA l 0 0 0 0 0 12EI z l3 0 0 0 6 EI z l2 0 12EI z l3 0 0 0 6 EI z l2 12EI y l3 0 6 EI y l2 0 0 0 12EI y l3 0 6 EI y l2 0 GJ l 0 0 0 0 0 GJ l 0 0 4 EI y l 0 0 0 6 EI y l2 0 2 EI y l 0 4 EI z l 0 6 EI z l2 0 0 0 2 EI z l EA l 0 0 0 0 0 12EI z l3 0 0 0 6 EI 2z l 12EI y l3 0 6 EI y l2 0 GJ l 0 0 4 EI y l 0 称 对

有限元讲义2-2

有限元讲义2-2

l 6 EI z l2
为了求出另外两个刚度系数,可以通过静力平衡方程

Fy 0 Mi 0

' ' k31 Fyj Fyi
12EI z l3 l
6 EI z ' ' ' k41 M zj Fyi M zi 2
1 推导单元刚阵中第一行元素 由
ki 2
称为二维坐标系的方向余弦矩阵
称为二维局部坐标系下节点位移行矩阵
称为二维统一坐标系下节点位移行矩阵 (3.3-4a)
qi qi
因为
qi T qi
(3.3-4b)
在式(3.3-4b)两端同乘以[]-1,有
1 I 1 T
1 vi qi 2 zi q q v j 3 j 4 zj
1 Fyi Fi 2 M zi F F F j 3 yj 4 M zj
A-22
将力的公式代入,得
' Fyi l 3
' Fyi l 2
经过推导得出
" k12 Fyi
6 EI z l2 4 EI z l 同理 6 EI z 可推
2

k13 k 23 k 33
12EI z l 6 EI z
3
k14
6 EI z
k22 M " zi
l2 12EI z l3 6 EI z l2
" k32 Fyj
k42 M " zj
l 2 EI z l
k 43
l2 2 EI z k 24 l 6 EI z k34 l2 4 EI z k 44 l

3.2 杆件系统的有限单元-梁单元

3.2 杆件系统的有限单元-梁单元

式中
{Q}e
=
Qi Q j
① 分布轴向力p(x)的移置
(6-11)
因分布轴向力所对应的轴向位移的形函数矩阵是[Nu],故
其等效节点力为
∫ {= Q}e
l 0
p( x) [ Nu
= ]T dx
= NNij
1 0
−1 1/
/ l
l
P0 P1
(6-12)
其中 l是单元长度,和是等效节点轴向力,而

{du} = [ Au ]{a}, {dv} = [ Av ]{b}
(6-2)
y
Qj
vi i
Qi Mj
i Mi
j
θi
Ni
vj j
ui
uj
θjNj
x
(6-3)
1 0 0 0
[ Au ]
= 11 0l , [ Av ]
0 1
1 l
0 l2
0
l3
0
1
2l
3l
2
由节点位移可以求得位移模式中的全部参数{a}和{b}。于是,梁 单元的位移模式便可用其节点的节点位移来表示,其矩阵形式为
=
[0
0
0
1
0
0],
H
" v
(
x)
=
[0
0
0
0
2
6x]
由虎克定律,得

}=
σ σ
o b
=
E{ε
}
=
E[B]{δ
}e
(6-7)
1.3 单元的刚度矩阵
设单元内各点的虚位移为{f *},则{f }* = [N ]{δ }* e , {ε *}= [B]{δ *}e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i i f i i
i T
i 称为节点i的节点位移。
• 对应节点位移分量,梁上任一节点i的载荷也有2项:
横向力 Z i 和弯矩 M i ,称为广义力。
第二章
杆单元与梁单元
§2.3
简单梁单元
结构上一个节点的载荷用列阵表示为:
Zi T Qi Zi M i M i
第二章 杆单元与梁单元
§2.3
mi q j m j


T
e
称为单元e的单元节点力列阵(向量)。
注意:
1) 如图所示,节点位移和节点力分量的正方向与单元局部坐标轴正方向 一致。因此,节点力正方向与材料力学中内力正方向的定义不同!
2) 节点力是梁中的内力;节点载荷是梁结构在节点上受到的外力。
(这里1,2,3,4是单元自 由度序号)
为了求刚度矩阵元素,在上式中假设:
u1 1 u 0 2 u 3 0 0 u 4
刚度方程
s1 a11 s a 2 21 s3 a31 s 4 a 41
§2.3
简单梁单元
一、离散化,节点位移与节点载荷
• 对图(a)直梁,根据结构和载荷情况,分为3段,每段 为一个单元。单元之间和端点是节点。梁单元节点的 物理模型是“焊接”。 •
i 。 梁上任一节点i处有2个位移分量: 挠度 f i 及转角
第二章 杆单元与梁单元
§2.3
简单梁单元
一个节点位移用列阵表示为:
第二章
杆单元与梁单元
§2.3
简单梁单元
• 2、单元特性的建立 与杆单元类似,一个梁单元的变形是由节点位移决定的,对于一 个受力平衡的单元,一定的节点位移总是与一定节点力相联系, 这个关系就是单元的特性(刚度特性)。
下面根据材料力学和单元刚度矩阵元素物理意义建立梁单元特性。
在弹性、小变形前提下,显然,单元保持平衡时节点力和节点位移之 间有线性关系: qi a11 a12 a13 a14 f i m i a 21 a 22 a 23 a 24 i q f a a a a 31 32 33 34 j j m a a a a 42 43 44 j j 41 简记为:
第二章 杆单元与梁单元
至此已求出刚度矩阵的第1列元素。
§2.3
再设:
0 1 0 0
简单梁单元
梁单元变形
e
s1 a12 s a 2 22 s3 a32 s4 a42
第1列刚度元数就是第1个节点位移分量为1,其他位移分量皆为0时所有
节点力分量。
第二章 杆单元与梁单元
§2.3 简单梁单元
按上述物理意义求刚度矩阵元素:
e
1 0 梁单元位移 0 0
s1 a11 s a 2 21 s3 a31 s4 a41
按材料力学悬臂梁变形公式求节点力如下: 挠度:
s1l 3 s2l 2 u1 1 3EJ 2 EJ
再由梁单元的静力平衡条件得:
12 EJ a31 3 l 6 EJ s4 s1l s2 2 a41 l s3 s1
s1l 2 sl u2 0 2 转角: 2 EJ EJ 12 EJ s1 a11 3 l 联立解出: 6 EJ s2 a21 l2
Qi 称为节点i的节点载荷。
• 梁上若有分布载荷,可近似地等效到节点上。
第二章
杆单元与梁单元
§2.3
简单梁单元
二、单元特性分析——建立简单梁单元的单元刚度方程
• 1、单元的描述
分析一个从上述离散梁结构中取出的典型梁单元 e。单
元长度l,弹性模量E,截面惯性矩为J。
单元有2个节点,节点局部编号:i,j 。每节点有2个位
第 2 章 杆单元与梁单元
2.3 2.4 2.5
简单梁单元 (弯曲变形)
平面内一般 梁单元
三维空间梁 单元简介
梁单元的单元特性
梁单元的单元刚度矩阵 离散结构的整体分析
单元与节点 局部坐标系下的平面梁单元 单元刚度矩阵的坐标变换 平面刚架的整体分析
三维空间梁单元刚度矩阵
结构总刚度矩阵及其性质
第二章
杆单元与梁单元
移分量,单元共有4个位移分量——4个自由度;
第二章 杆单元与梁单元
§2.3
简单梁单元
单元节点位移:
e
e
fi

i
fj
j T
称为单元e的单元节点位移列阵(向量)。
结构中一个单元一般在节点处的截面上要受到结构其它部分 对该单元的作用力,称为单元节点力。该单元每节点2个节 点力分量:剪力q,弯矩m(分别与节点的2个位移分量对 应)。
由刚度方程可得:
s1 a11 s a 2 21 s3 a31 s 4 a41
a12 a22 a32 a42
a13 a23 a33 a43
第二章
pe k e e
杆单元与梁单元
§2.3
常数。
简单梁单元
上式就是梁单元的刚度方程。 k e 称为单元刚度矩阵,其中每个元素都是
方便起见,节点力和节点位移分量用新的符号表示,刚度方程为:
s1 a11 s a 2 21 s3 a31 s 4 a41 a12 a22 a32 a42 a13 a23 a33 a43 a14 u1 u a24 2 a34 u3 a44 u 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