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服装史考研笔记

合集下载

西洋服装史名词解释(必考)

西洋服装史名词解释(必考)

希顿:希腊男女皆穿的一种衣服,从穿着方式和状态上课分为多利亚式和艾奥尼亚两种。

多利亚式希顿:希顿中最单纯的一种。

由于一开始这种衣服是多利亚人穿的,所以一般称为多利亚式希顿。

艾奥尼亚式希顿:原是小亚细亚西岸的爱奥尼亚人穿的衣服,最初是男子的衣服。

后来男女共用。

希玛纯:穿在希顿外面的所有大衣没有固定的造型,一般为方形的毛织物。

有各种大小,大的长约3至5.5米,宽约1至2米。

四个角常常缀有铅锥。

从用途上课分为有里子的外出用和没有里子平常用的。

托加:(世上最大的服装,古罗马人的省份证,只有持罗马市民权的人才可以穿)是古罗马服饰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服装,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服装,它作为罗马人的象征,是罗马人向世界夸耀的东西之一。

罗印. 克罗斯:古埃及的服装构成极其单纯,种类很少。

从适型本质上看,可以归纳为两种:即无垂褶的和有垂摺的。

紧包全身的丘尼克是前者的代表,罗印.克罗斯是后者的代表初期。

长度是在膝以上的超短裙。

丘尼卡:与外衣相对应的是丘尼卡。

相当于希腊的希顿。

这是一种宽大是睡袍一样的袋装贯头衣。

最初为伊特鲁利亚人穿用,后被罗马人继承,罗马人统一了意大利半岛后,接受了希腊的服饰文化。

这种丘尼卡就成了内衣,男女皆穿。

丘尼卡一般是用本白色的毛织物做的。

结构很单纯肖斯:与普尔波万组合穿用的下半身服装肖斯。

中世纪是男女皆用的袜子,随着男子上衣缩短向上伸长到腰部,依然左右分开,无裆各自用绳子与普尔波万的下摆或内衣的下摆连接,从穿着的外形来看,很想是紧身裤(实际是长筒袜)。

过去男子穿的裤子布莱随之变成了短内裤,穿在肖斯里面,肖斯在脚部的形状有的保持袜子状。

长及脚踝,常常左右不同色。

因哥特式文化的影响,有时普尔波万与肖斯的配色和装饰在衣服及其他的用具上的宗教图案的配色都像哥特式建筑的彩色玻璃画一样华丽多彩。

布里奥:从达尔玛提卡演变而来的外衣。

也是常常的筒形丘尼卡克式衣服。

领口袖口和下摆都有奢华的滚边或刺绣缘饰。

可以看出收拜占庭文化的明显影响。

西洋服装史重点内容,李当岐

西洋服装史重点内容,李当岐

西洋服装史——李当岐编著第一章史前人类的穿衣文化第一节兽皮衣服的穿用一、旧石器时代的克罗马农人已经用骨针缝合兽皮。

第二节织物的出现一、新石器时代的湖上住居已经有了麻织物和毛织物。

二、纺线技术是新石器时代最重要的创造。

三、在欧洲,新石器时代初期才出现石制或陶制的纺轮。

第三节欧洲的史前文化一、欧洲最古老的衣服是件皮革做的丘尼克,是吊带式、肩上系结、衣长及膝,外套斗篷,头戴半球形帽子,脚穿短靴,上半身半袖毛线衫,下半身短裙,裙摆有流苏装饰,外罩毛织物长裙,系腰带,前有带扣。

第四节关于人类穿衣动机的学说一、物理的保护—保护说-气候适应说、人体保护说。

二、心理的防护-道德性的-隐蔽说-羞耻说、礼仪说;宗教性的-护符说-巫术说、魔力说。

三、心理的表现-艺术性的-装饰说-猥亵说、性的魅力说、拥有说、象征说。

思考题:1.人类最先使用的衣料是什么?2.人类何时使用纤维做衣料?简述纤维的使用过程。

3.关于人类穿衣的动机有哪几种学说,简述各学说的主要观点。

4.在关于服装起源的诸学说当中,为什么说羞耻说是最站不住脚的?第二章古代服装第一节古代服装文化的特点一、古代的范畴1.以地中海为中心的西方文明分为两大块:一是古代东方世界(包括地中海南岸、非洲北部的古埃及、地中海东岸的南亚地区);二是古希腊和古罗马。

二、古代文化的性格1.古埃及是平静的,古代西亚的两河流域是跃动的。

三、古代服装文化的特点1.地理环境和民族性格是构成服装文化特色的重要因素。

2.受地理环境和民族性格的影响以及当时生产力的制约,古代服装的共同特点是:造型单纯、朴素,一般不做剪裁和缝制。

与北欧日耳曼人的窄衣文化相对,地中海周围是南方型的宽衣文化。

第二节古埃及衣服一、古埃及的服装特色1.古埃及的服装构成及其单纯,种类很少。

造型本质上分两种形式:无垂褶(丘尼克)和有垂褶(罗印•克罗斯)。

2.埃及的服装美是由相对固定不变的样式和多变的表面装饰交错而成。

3.古埃及的主要衣料是亚麻织物、羊毛、优质的皮革、棉布、丝绸;加工技术有浆硬、织花、压褶、起皱加工、漂白、染色、刺绣、滚边等。

2016年北京服装学院中外服装史考研笔记

2016年北京服装学院中外服装史考研笔记

2016年北京服装学院中外服装史考研笔记2016年北京服装学院中外服装史考研笔记西洋服装史——李当岐编著第五节流行的多样化时代一、多样化时代的巴黎高级时装业(1)20世纪60年代,由于社会动荡,年轻消费层的崛起,以否定传统为特色的反体制思潮的蔓延和发展,以及新的价值观的形成,彻底改变了20世纪时装流行的方向。

东西方服饰文化在这时又一次相互撞击、融合,高级时装一统天下的时代宣告结束,一个更加民主化、大众化、多样化、国际化的时代到来了。

(2)1973年10月,高级时装协会、高级成衣协会、法国男装协会三个行业组织统合起来,组成了现在的法国服装联合会。

这项组织上的改革对于扩大法国时装界的活动领域和制度化建设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3)1976年,专为高级时装设计师设立了一个荣誉大奖-金顶针奖。

(4)法国政府采用鼓励、补贴、对外开放的政策。

(5)90年代后,由于设计师群体构成是国际性的,设计文化自然也是混合型、开放型的。

(6)尽管高级时装危机四起,困难重重,但世界各地设计师、面料、辅料、成衣厂家、新闻记者、高级顾客仍届时云集巴黎,巴黎时装仍对世界流行发挥举足轻重的指导作用。

(7)法国总统密特朗,大力扶植时装业,把高级时装发布会集中到卢浮宫美术馆举行;授予伊夫?圣?洛朗荣誉勋章;巴黎市长夫人亲自颁发金顶针奖。

二、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女装的变迁(1)石油危机与宽松时代1.石油冲击使世人目光集中于中东地区,巴黎高级时装店中,阿拉伯顾客迅速增加,女装中出现了来自东方的异国情调的宽松样式。

2.高田贤三、三宅一生登上了世界时装舞台。

他们不强调合体、曲线,宽松肥大的非构筑式设计,与西方传统的构筑式窄衣结构截然不同。

3.高田贤三,以一个东方人特有的观察和表现方式,把欧洲、非洲、中国、日本等完全异质的文化巧妙地融为一体。

他的作品充满着轻松、愉快、幽默、和年轻朝气。

4.三宅一生,他应用了多样化方法,配合多样化意义,顺着身体曲线设计,礼用平面直线裁剪制作而成,是一种自由穿着的构造。

西方服装史复习资料

西方服装史复习资料

第一章古代服装讲稿古代服饰是卷衣时期,中世纪是从宽衣到窄衣发展过程,近世纪窄衣发展阶段。

一、古埃及主要衣用材料:亚麻布。

初期以棕榈纤维为主。

白色亚麻布.2、古埃及衣服是非常贵重的物品,是身份、地位的象征。

3、古埃及男装最古老、最基本的衣服形态叫“罗印•克罗斯(Loin Cloth缠腰布)”.4罗印•克罗斯普及埃及所有阶层。

古埃及新王国时期服装的几种形式3、丘尼克:丘尼克是一种筒形紧身衣,出奴隶外,妇女一般穿丘尼克,是埃及妇女的正式服装,古埃及男女服装区别不大,衣服对于埃及人并非仅仅为了蔽体,强调衣服的象征意义和价值才是着装的主要目的,古埃及冠帽、鞋履:鞋对于古埃及人在一定程度上是最贵重的服饰品,是身份高贵的人的专用品,但他们还是让侍从为自己拿鞋,习惯于赤脚,旅行时也常提鞋赤脚行走,到目的后在穿鞋。

桑达尔(Sandal凉鞋)用草芦苇棕榈和皮革等做成。

帽:为了防晒,古埃及人常带厚棉帽、亚麻帽、羊毛帽,并有很多装饰物,莲花、宝石等。

二、古希腊(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146年)最具代表的是希顿和西玛纯.希顿“麻布的贴身衣”,男女都穿的一种内衣,是与外衣西玛纯相对而论,内衣与现在意义不同,实际是古希腊人的常服.从穿着方式可分多利安式和爱奥尼亚式。

多与爱区别:1、多利用毛织物,爱奥麻织物,2、多利有折下来的阿波太革玛,爱奥没有3、多利用别针在双肩固定两点,爱奥固定多处4、多利侧缝不缝合,爱奥侧缝必须缝合5、多利没有袖子,爱奥有袖子。

(3)、希玛纯(Himation):是古希腊男女子都穿的一种披风,一般把希顿作为内衣,把希玛纯作为外衣来理解,希玛纯是披在希顿的外面.三、古罗马托加:古罗马男子服装的代表是托加(Toga),这不仅是世界上最大的衣服,同时也是古罗马人的身份证,持有罗马市民权的人可以穿,是区别服用者所属及社会地位的象征物。

产生于B。

C。

6世纪前后,是罗马人引以为荣的,广为人知的特殊衣服.持有托加的人有三个条件:1、很富有2、有空闲时间3、使用着众多奴隶。

服装设计与工厂-西洋服装史-重点分析

服装设计与工厂-西洋服装史-重点分析

学习目标通过学习熟悉哥特式服饰特征,了解中世纪西方服饰的风格。

进一步开拓学生创作思维的设计能力。

中世纪服装文化一、中世纪的概念:“中世纪”一般指的是西罗马帝国灭亡和文艺复兴之间的漫长时期,是文化衰落和“野蛮”的时期。

中世纪服装文化二、中世纪的三个时期(5 世纪到 15 世纪):1. 东欧指东罗马帝国时期--拜占庭文化(公元395年-1453年)2.西欧:(1)“文化黑暗期”--宣扬神学(5世纪~10世纪)罗马帝国的灭亡到文艺复兴的开始整个一段时期。

(2)“罗马式时期”--罗马式文化(11世纪~12世纪)(3)“哥特式时期”--哥特式文化(13世纪~15世纪)中世纪服装文化三、中世纪文化中世纪文化最大的特征就是基督教的影响。

基督教认为人是神创造的,神是唯一的、绝对的存在,人应爱神,因此人与人之间的爱被放在次要位置,甚至成为对神的爱相矛盾的对立物而被克制,中世纪的社会推行禁欲主义的道德观。

彼时的人们苦恼于精神与肉体、理性与情感、现实与理想相克的矛盾心理中。

中世纪服装文化三、中世纪文化与文艺复兴时期学者的说法不同的是,哥特式艺术是中世纪基督教文化的最高水平,同样,哥特式时期的服装也改写了西方服装史的进程。

为了人体的着装与教堂建筑一样呈现出对上帝的虔诚和向往,服装的裁剪与制作出现了历史性的突破,服装的造型从平面向立体转变,男女服装从此分道扬镳,西方服装就此跨入新时代的门槛。

中世纪服装文化四、中世纪服装特点由于基督教教义鄙视钱财,反对豪华,“中世纪下层民众的服装以简洁朴素为尚,妇女不事打扮,而且把珠宝捐给教会,常服只以白色的肥大长衣和连袖外套为主,色彩素淡”。

中世纪宗教统治下欧洲服装的颜色、式样都很单调,颜色尚黑、灰、白三色,衣服式样以拖地长袍为主。

中世纪服装文化教会兜售赎罪券中世纪服装文化四、中世纪服装特点由于基督教的影响,服装上出现了否定肉体和肯定肉体两种矛盾现象。

从服装具体形态上看,中世纪服装是从古罗马那种南方型的宽松文化经拜占庭文化的润色和变形,经“罗马式时期”和“哥特式时期”的过渡,最后落脚到以日耳曼人为代表的北方型窄衣文化。

西洋服装史

西洋服装史

西洋服装史1、亚麻是古埃及人使用最多的服装纺织品。

黄金是古埃及人配饰中使用最多的材料。

两河流域服饰可归纳为三个历史阶段:苏美尔时期、古巴比伦时期、亚述时期。

2、亚述服饰的两大特点是丰富而华丽的面料装饰和流苏。

3、羊毛是两河流域最重要的服装面料。

4、希顿是希腊人最典型的服饰。

5、古希腊的衣料主要有羊毛织物和亚麻织物。

6、古罗马服饰文化的一个重要功能是服饰成为罗马人身份、地位、性别的象征。

7、拜占庭服饰具有浓郁的东方装饰主义特点,方形大斗篷是贵族们穿着的正式服装,前后左右都有成为塔布利恩的装饰。

8、哥特式时期最有特色的帽饰当属汉宁帽。

9、荷兰风时期男子服装先于女子服装向实用化的方向发展。

10、19 世纪,男装完成了三件套装的基本组合:夫拉克外套、基莱马甲和裤子。

11、浪漫主义时期,礼帽和手杖是绅士的必备行头。

12、将拉链用到时装上的第一人是夏帕瑞丽。

13、维奥耐是30 年代初最重要的设计师,在服装史上她的名字意味着高超的服装艺术和独特的剪裁方法。

14、英国女设计师玛丽·昆特被誉为超短裙之母。

选择题:以下不属于古埃及服饰的是( D )A丘尼克连身衣B贯头衣C腰绳D苏美尔裙1、第一款正式与长裤搭配的男装是( C )A克拉米斯斗篷(Chlamys)B方形大斗篷(Paludamentum)C普尔波万紧身短衣(Pourpoint)D达布里特骑士装(Doublet)2、以下不属于巴洛克时期男子服饰的是( C )A鸠斯特科尔紧身外套(Justaucorps)B金鞭子(Brandenburg)C鲁丹郭特(Redingote)D高跟鞋3、以下属于巴洛克时期女子特有的习俗是( B )A穿紧身胸衣B梳芳坦鸠C在头发上扑粉D使用香水4、蓬帕杜夫人是以下哪个时期的代表( C )A哥特式B巴洛克C洛可可D新古典5、假发在世纪进入全盛期,被称为“假发时代”。

( C )A16世纪B17世纪C18世纪D19世纪6、以下属于十九世纪流行的撑架裙是( A )A 克里诺林B帕尼埃C法勤盖尔D苛尔巴莱耐7、20世纪年代被称为迷你裙时代。

西洋服装史重点

西洋服装史重点

西洋服装史重点西洋服装史重点第二章:古代服装:(重点是古代西亚和古代罗马)1. 古代服装文化的特点:1)古代的范畴:以地中海为中心的西方文明。

2)古代文化的性格:平静的古埃及和跃动的古代西亚——地理环境的原因造成。

3)古代服装文化的特点:受地理环境和民族性格的影响,古代服装的共同特点是造型单纯、朴素,不做裁剪和缝纫,南方型的宽衣文化。

2. 古西亚:1)地理位置与文化背景:四块构成:伊拉克(美索不达米亚);叙、黎、巴(腓尼基、希伯来);土耳其(小亚细亚);伊朗(波斯地区)。

文化特征:鼓噪热烈、响彻四方、余韵不长、不断更迭。

2)古代西亚的主要衣料——羊毛织物;3)古代西亚的民族与宗教:三大系统:亚细亚、闪米特、印·欧罗巴4)古代西亚服装的特性:见后表5)美索不达米亚的服装:A 材料色彩和装饰纹样:羊毛织物,色彩与埃及一样丰富,纹样与埃及类似。

B 男装:1 苏美尔王朝时代:罗印·克罗斯和卡吾那凯斯,披肩和斗篷;2 巴比伦王朝时代:螺旋状的卷衣和袈裟状的披挂在身上的斗篷;3亚述帝国时代:丘尼克和披肩。

C 女装:遗留资料较少,研究认为和男装差不多。

6)小亚细亚的服装:大体分为紧身短衣和宽敞的斗篷两类A 男装:赫梯四样式:羊毛披肩短裙、缠裹式短裙、短裙与丘尼卡的组合、大斗篷。

B 女装:宽松的长衣,上身穿衬衫式的丘尼克,下身有百褶装饰的高腰长裙。

7)米提亚、波斯的服装:(试述波斯服饰的审美特征)A 雅利安人与裤子:当代男子的一般装束——合体的前开始长袖外衣与长裤的组合。

B 波斯服装的特性:最大特色——开始出现北方型的窄衣造型。

C 波斯服装的材料和色彩:与古埃及无大区别,大量使用亚麻、毛织物和皮革,开始使用通过丝绸之路来自中国的丝绸和印度的棉布。

色彩丰富、华美,紫色为国王和大臣专用。

)D 波斯的男装:宽松袍子和丘尼克与裤子的组合(士兵穿)两种。

E 波斯的女装:资料太少,大体与男装相似;宽松袍子或丘尼克与裤子的组合,女性还要披面纱。

西洋服装史

西洋服装史

1. 文艺复兴盛期的男装有何特点?女装有何特点?(男)文艺复兴盛期的男子服装,代表性的服装有切口式服装、皱褶服装、填充(膨化式)服装、南瓜裤、长筒袜等。

(1)切口式服装最为流行的年代,大约在公元1520~l535年间。

(2)领型的皱褶形成环状出现“拉夫领”。

(3)服装上也非常时兴皱褶。

16世纪后半叶,在紧身衣逐渐膨胀的基础上,各种以填充物使其局部凸起的服装时髦款式愈益走向高峰。

(4)长筒袜上端突然向外膨胀的款式,人们将这种服装称为“南瓜裤”。

(5)在南瓜裤的下面通常是紧贴腿部的长筒袜。

最常见的是在膝盖下方有一条边缘。

(女)文艺复兴盛期的女子服装中最有特色的就是广泛流行的撑箍裙。

在这时期女服配套中,足服和手套、手帕等也是精心设计,并得到了长足的进展。

(1)撑箍裙使得女性臀围出奇地丰满,当然也就显得腰肢更加纤细了。

(2)夸张袖子的立体感。

以填充物使袖子呈羊腿形、灯笼形、葫芦形等。

(3)高跟鞋已经出现。

称它为厚底鞋,不只加高跟部,其鞋底的大面积都做了加高。

(4)当时的手套已经做得十分精致,手帕面幅较大,有些饰有花边,或在角上缀上珠子等饰物。

一、文艺复兴开始于意大利,这是因为中世纪的十字军东侵,打开了东西方的商路,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威尼斯,热那业成了当时的贸易中心城市,这里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二、文艺复兴时期的服装特征主要表现于西班牙风时代,这个阶段被称为填充式时代,主要特色表现为:第一,男子上衣短裤,男女袖子上施加填充物,表面装饰斯拉修;第二,独立制作,独立使用的褶饰领“拉夫”出现在男女服上,成为一大流行。

第三,女服中裙撑“法勤盖尔”的发明和使用,使女装下半身膨大化成为定型,第四,与下半身膨大化相对,女子在上半身盛行使用紧身胸衣“柯尔·佩凯”2 为什么拜占庭在东西方服装交汇时期占有重要的地位1)地理位置:首都君士坦丁堡位于欧洲内陆和地中海与里海的连接点上,是古代东西方交通要冲,三面环海,形式险要,不仅是拜占庭帝国政治,经济中心,也是当时亚欧大陆的文化中心,在东西方经济和文化交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洋服装史讲义服装史概论○31.为什么要学习西洋服装史?首先,许多流行现象,包括现代人的审美和价值取向,以及着装讲究和常识大多来自西方服饰文化,主动了解它的来龙去脉,以便更好的“洋为中用”。

其次,不断的反复或重复是服装流行的一般规律。

服装史不仅是一部人们穿衣戴帽的历史经过,而且蕴含着许多创作灵感。

薇薇安伍埃斯特伍德曾说:“过去的服装中凝聚着许多刺激我去创造的东西”。

2.中西服装史的区别?中国服装史是在一个相对固定的地理环境中伴随着文明的进展和朝代的更替而形成的,属于个体发生性,西洋服装史则是伴随着文明的移动,跨越亚非欧,最后落脚到西欧诸国,属于系统发生性,其历史背景更加错综复杂,文化形态也极为丰富多彩。

3.东西方服装的差异?○1材质:东方普遍采用透气吸湿性好的纤维材料,如丝绸、棉、麻。

西方更多采用保暖性强的羊毛纤维。

○2造型:东方多采用平面,西方多采用立体。

○3审美:东方讲究人与自然和谐,在封建文化中忽视人的本体和性别,故在服装中弱化人体,掩盖人体,模糊性别差异。

西方强调人与自然的对立,在服饰形制上注重突出人,强化性别,凸显人体线条,甚至夸大第二性征。

○4裁剪:东方一直采用平面裁剪的方法,保持宽松飘逸。

西方多用立体剪裁。

○5功能:东方多为散热,西方多为保暖。

服装起源学说○1保护说:○1服装的御寒作用;○2服装的保暖作用;○3保护皮肤的作用。

羞耻说:○1圣经中的夏娃;○2《五经要义》云:“太古之时,未有布帛,食瘦肉而衣其皮,先知蔽前,后知蔽后。

”护符说:装饰品的使用被解释为对神秘力量的崇敬,是原始的图腾崇敬或巫术现象。

装饰说:动物的本源性冲动,希望引得异性注目,炫耀自我。

○1文艺复兴德意志风时期,男子布里齐兹(breeches)上的科多佩兹(codpiece)。

○2文艺复兴以后,女子紧身胸衣,裙撑和臀垫的使用。

古代服装服装史上的“古代”是人类进入有史时代后,以地中海为中心的西方文明,在那里分为两大块:一块是古代东方世界,主要指埃及和西亚;另一块是地中海北岸,主要是古希腊和古罗马。

古代服装受地理环境和民族性格的影响,以及当时生产力的制约,其服装的总体特点是造型单纯、朴素,一般不做剪裁和缝制,或做简单的裁剪和缝制。

古代诸国的衣服大多是用一块宽大的衣料披挂、缠裹在身上的多来帕里(drapery)。

地理环境埃及东西两侧由细长的山脉和沙漠包围着,形成天然的屏障,因此可以保持其文明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平静地发展着。

两河流域(西亚)被平坦的沙漠包围着,没有天然的防护,民族间攻防无常,争斗不断,形成一种激烈的、动荡的、不安分的民族性格。

希腊文化圈指的是巴尔干半岛南部以及周边岛屿。

有着航海国家特有的开放。

古罗马发祥于意大利半岛,鼎盛帝国时期,地中海为其内海。

讲究等级制度。

文化性格(民族特点)古埃及和古西亚的两河流域这两个地区具有完全不同的两种性格:一种是平静的,一种是跃动的。

从文化形态上看,希腊人创造了无与伦比的古典美,而罗马人只不过是对希腊文化的承袭。

但是罗马人却发展了这种文化,取得了希腊所不曾有的成就。

如果说希腊的服装文化特性是“艺术性和多样性”,那么罗马的服装文化特性则是“社会性和统一性”。

古埃及是同一个民族在同一个地域中经营一个相对固定的国家,是一个相对“静”的历史。

在古埃及,宗教意义特别重要,也是理解其生活和思想文化的唯一钥匙。

埃及人专心致志地为神服务,崇敬太阳和尼罗河(对太阳的崇拜反映到衣服上如17页L9、k5 loin cloth的发射状图案)。

古西亚是由多个民族形成的许多城邦国家,它不断地进行着战争,不断地更换着主角。

双方的文化性格截然不同:古埃及文化高深、华美,但较为封闭;两河流域的文化则是鼓噪、热烈、响彻西方,但余韵不长。

(西亚文化性格反映到衣服上如卡乌娜凯斯(kaunakes)颇有动感的流苏装饰。

)这种凶暴与柔和,激情与宽容,完全对立的双重性格表现在服装方面:紧身的丘尼克外缠裹着好几层大型流苏装饰的卷衣,紧张与迟缓、平静与跃动、抑制与夸张这种极度对立的因素共存于他们的服装当中。

希腊独特的自然环境造就了古希腊文化那现实与理想、精神与肉体巧妙的均衡关系。

古希腊人信奉多神教,并为诸神编制了丰富多彩的神话,这些神话是希腊艺术取之不尽的题材。

希腊人讲究民主、共同与自由,正是这种精神造就了希腊艺术形式与内容的高度和谐。

人们喜欢运动更喜欢健美的身体,因此它的服装总是若隐若现地显示出自然的身躯。

罗马帝国非常强大,水陆交通十分便利,对外交流也很频繁。

后期基督教对罗马统治者利用和认可,对罗马的影响十分大,也通过诸多途径反映到衣服上(服装的阶级性如紫色衣服象征着王权;服装的统一性如只有罗马公民才能穿着托加(toga);丘尼卡上的克拉比也有阶级性)。

服装品类服装特点埃及男女装造型基本相同,不分性别,女装在丘尼克和肖尔这两个品种上比男装变化更加丰富,在色彩、纹样和装饰方面,女装也比男装丰富。

埃及纹样大致分为三类:一种是抽象形和几何形;其二是当地的植物或动物形体的纹样;其三是具有特定象征意义的纹样。

西亚服装品类只用记卡乌纳喀斯(kaunakes)极其特点。

其服装总体特点有三:1毛织物的厚重感2服装长短与地位成反比3流苏下摆。

希腊爱琴文明极为独特:造型完美,夸张适度,人体与衣服高度和谐,尤其是女装,紧包躯体,用紧身胸衣束腰,膨大化的大裙子以及外面的维权,裁制技术难度极高。

希腊的服装是一块布的艺术,即通过披挂或缠绕把一块布穿在身上,形成优美的垂褶,这是希腊人的智慧和创造。

不同于爱琴文明时期,不是预先根据人体形状裁制成的,是典型的多来帕里,通过布料本身的重量垂下来形成自然的垂褶,这是最本质的、最自然的状态,非常有效的利用和发挥了布料的特性。

而且在这种衣服当中的人体也处于最自然的状态,可以说布料与人体、主体和客体、形式与精神都取得高度的调和。

罗马服装与当时的大帝国相适应,表现出一种尊严,注重服装的象征意义,所有的装饰、纹样都消失在那复杂的襞褶当中,色彩单纯,边饰强烈。

用服装来表征人的社会地位和阶级意识。

也有很强的性别意识。

类型比较思考题1.请举例说明民族性格与文化对服饰发展的影响2.请举例说明罗马服饰的阶级性体现在哪些地方3.请举例说明地理气候对服装发展的影响4.对比说明希腊与罗马服饰的不同之处5.请举例说明宗教对服装的影响6.请画出埃及和希腊的代表服装中世纪服装“中世纪”一般指的是西罗马帝国灭亡和文艺复兴之间的漫长时期,是文化衰落和“野蛮”的时期。

在地域上分为近东(拜占庭)和欧洲,在时间上分为476-1453的拜占庭,欧洲5-10世纪的“文化黑暗期”、11-12世纪的“罗马式时期”、13-15世纪的“哥特式时期”。

罗马式时代,是欧洲中世纪出现的两大国际性时代中的第一个时代。

“罗马式”世界上是日耳曼人在长期接触罗马文化以及拜占庭文化的过程中,逐渐吸收其营养,再加上基督教的普及所产生的宗教精神之影响,而形成的南北方,东西方文化的混合物。

哥特式时代,是中世纪的第二大国际性时代,“哥特”含有“野蛮的”意思。

中世纪文化中世纪文化最大的特征就是基督教的影响。

基督教认为人是神创造的,神是唯一的、绝对的存在,人应爱神,因此人与人之间的爱被放在次要位置,甚至成为对神的爱相矛盾的对立物而被克制,中世纪的社会推行禁欲主义的道德观。

彼时的人们苦恼于精神与肉体、理性与情感、现实与理想相克的矛盾心理中。

服装特点由于基督教的影响,服装上出现了否定肉体和肯定肉体两种矛盾现象。

从服装具体形态上看,中世纪服装是从古罗马那种南方型的宽松文化经拜占庭文化的润色和变形,经“罗马式时期”和“哥特式时期”的过渡,最后落脚到以日耳曼人为代表的北方型窄衣文化。

从此,夕阳服装脱离古代服装那平面性的单纯结构,与东方服装继续在服装表面装饰上追求变化相对,进入追求三维空间的立体构成的时代。

拜占庭文化是希腊、罗马的古典理念、东方的神秘主义和新兴基督教文化这三种完全异质的文化的混合物。

拜占庭织物的一大特色是绚丽丰富的色彩,其服装基本沿用罗马帝国末期的样式,由于基督教文化的影响,其服装逐渐失去古罗马服装的朴素和单纯,失去古代多来帕里那种流动的、自然悬垂的衣襞之美,造型变得呆板、僵硬,色彩变得绚丽、华美,流苏、滚边以及宝石装饰非常普遍,表现的重点转移到衣料的质地、色彩和表面装饰上,充满东方文化的特征。

同时,给人一种强烈的否定人的存在的绝对的宗教性,人们穿衣服时为了包藏和遮掩身体。

且衣服也有“别等级、显贵贱”的工具。

罗马式时代的服装文化是南方型的罗马文化与北方型的日耳曼文化和十字军带回的东方拜占庭文化的融合。

在形式上,一方面继承了古罗马和拜占庭的宽衣、斗篷、风帽和面纱,宗教服、礼仪服原封不动地继承了拜占庭样式;另一方面,保留了日耳曼那系腰带的丘尼克和长裤等紧身的窄衣样式。

哥特式初期,男女服装上性别区分还不明显,后期收腰身的合体意识得以发展和强调,出现了省,这种立体化的剪裁手段,使包裹人体的衣服由过去的二维空间构成向三维空间构成方向发展。

14世纪中叶,更出现了男、女衣服造型上的分化,与男子服短上衣和紧身裤组合这种上重下轻的、富有机能性的造型相对,女服上半身紧身合体,下半身的裙子宽大拖裾,上轻下重,更富装饰性。

从此,西方的衣服和东方的衣服在构成形式和构成观念上彻底分道扬镳。

13世纪的服装总的特点是今年可能把肌肤包藏起来,有时连勃颈、下颌也不让外露,14世纪后朝着大胆地裸露肉体方向发展。

服装品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