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事例人物简介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孟子孟子(约前372年~约前289年),名轲,字子舆,邹(现在山东邹城市)人,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后世常以“孔孟”并称,尊称孟子为“亚圣”。
他在孔子的”仁”学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仁政”学说。
《孟子》《孟子》是记录孟子言行的著作,共七篇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著。
与《论语》《大学》《中庸》合称“四书”。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孟子.告子下》。
二、背景孟子生活在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十分痛苦的战国时期。
当时,各大国之间“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
面对这样一种社会现实,孟子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政治思想。
他到处游说,宣扬他的“仁政”“王道”主张。
孟子把孔子“仁”的观念发展为“仁政”思想,指出“民贵君轻”,劝导统治者重视人民。
同时他反对诸侯互相攻伐,以武力相兼并,提出“不嗜杀人者”才能统一天下的观点。
他极力主张“仁政”,恢复井田制,省刑薄赋,确保“黎民不饥不寒”。
三、正音舜/发于/畎(quăn)亩之中,傅说(yuè)/举于/版筑之间,胶鬲(é)/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wú)/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bì)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四、原文、译文及释词:(1)舜(shùn)发于畎(quǎn)亩之中:舜原来在历山耕田,三十岁时,被尧起用,后来继承尧的君主之位。
发,兴起,指被任用。
畎亩,田地。
畎,田间小沟。
于,从。
2)傅说(yuè)举于版筑之间:傅说原在傅岩地方作泥水匠,因以傅为姓,殷王武丁用他为相。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六个人的故事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六个人的故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这句话在我国历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它告诉我们,人们在面对困境时,要有勇气去挑战,去克服。
今天,我将给大家讲述六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人物故事,希望大家能从中受到启发。
首先,我们要介绍的人物是孟子。
孟子是战国时期的一位著名思想家,他提倡仁爱之道,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孟子的母亲(孟母)为了给他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三次搬家,终于定居在离学校较近的地方。
在孟母的教导和关怀下,孟子成长为一个有道德、有才能的人,他的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二个故事的主人公是西汉时期的霍去病。
霍去病出身贫寒,但在艰苦的环境中,他磨练出了坚强的意志和过人的武艺。
他为汉武帝统一天下立下了赫赫战功,成为我国历史上的一位杰出将领。
然而,在功成名就之后,霍去病没有沉溺于安逸的生活,而是继续致力于国家的边疆防御,最终病逝在战场上。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第三个故事是关于北宋名臣范仲淹的。
范仲淹从小家境贫寒,但他努力学习,立志为国家做贡献。
在担任朝廷要职后,他廉洁奉公,一心为民,创立了“庆历新政”。
然而,在改革遇到阻力时,范仲淹毅然辞职,回到家乡,继续致力于教育,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人才。
第四个故事的主人公是明代清官海瑞。
海瑞在任上秉公执法,不畏权贵,深得百姓爱戴。
然而,在他晚年,他却因为过于严格的要求和执着的追求,导致生活困顿,甚至病危。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即使在困境中,也要有坚定的信念。
第五个故事是关于清代名将林则徐的。
林则徐在任上严禁鸦片贸易,积极抵抗外国侵略,被誉为“民族英雄”。
然而,在离职后,他因为坚持正义,拒绝了外国的贿赂,生活陷入困境。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不仅仅是个人修养的问题,更是民族精神的体现。
最后一个故事的主人公是现代科学家钱学森。
他在美国留学期间,克服了重重困难,成为了世界著名的火箭专家。
在新中国成立后,他毅然放弃美国的优越生活,回到祖国,为我国的航天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六个人的故事

1. 引言在人生中,每个人都会面对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
有些人能够勇敢地面对困境,迎接挑战,最终取得成功;而有些人却在困境中不断徘徊,最终选择了逃避和放弃。
本文将为大家讲述六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人的故事,希望能够在读者心中种下勇敢、坚韧的种子。
2. 故事一:贝多芬贝多芬,著名的德国音乐家,一生中经历了种种不幸:年幼失去母亲,家境贫困,患上了失聪的疾病。
然而,贝多芬并没有被困境击垮,而是以坚韧和毅力战胜了一切困难,最终创作出了许多不朽的音乐作品,成为了音乐史上的一代伟人。
3. 故事二:杰克·马杰克·马,美国资深企业家,曾经面临公司倒闭、资金链断裂的巨大困境,但他并没有放弃,而是继续保持乐观的态度,艰苦奋斗,最终重振旗鼓,成为了一个成功的企业家。
4. 故事三:海伦·凯勒海伦·凯勒,身患失明和聋哑的美国作家,曾在困难中度过了自己的童年时光,但她并没有向命运低头,而是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坚毅的毅力,成为了一位杰出的作家和社会活动家。
5. 故事四:赫尔曼·梅尔维尔赫尔曼·梅尔维尔,美国文学家,一生中经历了家庭破裂、创作不顺等困难,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而是坚持不懈地努力,最终创作出了世界著名的小说《白鲸》等多部作品,成为了文学史上的一位伟大作家。
6. 故事五:玛丽·居里玛丽·居里,出生在波兰的科学家,一生中经历了种种不幸,包括亲人的逝去、战争的破坏等,但她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而是坚持不懈地从事科学研究,最终成为了世界著名的科学家,获得了两次诺贝尔奖。
7. 故事六:斯蒂芬·霍金斯蒂芬·霍金,英国物理学家,曾患有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在生活中面临了极大的困难,但他并没有被困境击垮,而是以顽强的意志力和乐观的态度,不断地从事科学研究,成为了一位杰出的物理学家和宇宙学家。
8. 总结这些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人们,用他们坚韧不拔的精神和不屈不挠的意志,为我们树立了典范。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事例

一个真实的例子是华盛顿·伊尔文, 他出生于1845年的美国德克萨斯州。
伊尔文在少年时期很贫困, 只上过一年学校就开始帮助家庭务农。
然而, 伊尔文很快就展示出了他的智慧和勤奋, 并开始通过自学和放牧来提高自己的技能和知识。
随着时间的推移, 伊尔文成为一名优秀的律师并获得德克萨斯州副检察长的职位。
然而, 他并没有停止努力, 而是继续投资和扩大他的事业。
他在各种领域中都取得了成功, 成为实业家、银行家、农场主和政治家。
然而, 尽管事业蒸蒸日上, 伊尔文并没有过于安乐自满。
他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 并为弱势群体提供援助。
他在德克萨斯大学建立了伊尔文图书馆, 并资助了许多教育项目和学术研究。
此外, 伊尔文还积极参与德克萨斯州的政治事务, 为社区和州家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他支持妇女参政权和民权运动, 并在推动这些议题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尽管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伊尔文在83岁时去世时没有享受太多的安乐。
他致力于奉献和为他人谋福祉, 对他来说, 成功并不仅仅是个人财富和享乐, 而是将自己的才能和机会利用于为
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他的生平经历是一个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的真实例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例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例子
拆分文本
一、生于忧患
1.小李:小李常常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烦恼:他的父亲运营着一家小作坊,经常还款,剩下的每月收入不到1000元,家里人口众多,家计难以养活,让小李的父母时常担心他的,有时晚上她甚至哭泣,抱怨他们的处境太艰难。
2.王大妈:王大妈是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人,因为没有子女,家里比较贫穷,她每天苦苦等着家里老年失能的丈夫,老人家常忧虑不知道自己怎么度过后半生,时刻思考应对突发情况该如何准备,就这样担心得日日夜夜,不停的烦恼。
二、死于安乐
1.张老师:张老师曾是一位家人都津津乐道的优秀教师,她常常全身心的工作,希望孩子们的前程顺利。
但最近某次旅行后,张老师突然感到疲劳,体弱多病,生活也不复当初的活跃。
某日,她对家人说:“我不想苦终,相信我会安心去处,希望大家能够理解我。
”接着,她就静静的去世了,一种安乐的苏醒。
2.小红:小红是一位住在外地攻读博士的朋友,一位充满活力、乐观、积极进取的青年人。
有一次,他突然在一次惊涛骇浪,意外危及生命,而小红也一路挣扎,生不见老,消失在大海的深处,没有痛苦和挣扎,他再次雕刻了一个恬淡的安乐终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六个人的故事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六个人的故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这句话不仅适用于个人,更是整个社会、国家乃至企业发展的写照。
本文将通过六位企业家的故事,探讨这个道理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
一、引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这句话道出了一个千古不变的真理: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往往能够迸发出巨大的潜力,从而实现个人成长和事业成功。
反之,过于安逸的生活容易让人沉沦,最终导致衰败。
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众多企业家在艰辛的创业历程中,深刻体现了这一观念。
二、故事一:马云的成长经历马云,一个曾经的英语教师,凭借对互联网的敏锐洞察力,创立了阿里巴巴,成为中国电商产业的领军人物。
他的成长经历充满了曲折和艰辛,但正是这些困境磨练出了他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敏锐的商业嗅觉。
三、故事二:李彦宏的创业历程李彦宏,百度公司的创始人,曾留学美国,拥有优越的生活条件。
但他毅然决然回国创业,凭借自己在搜索引擎领域的技术优势,创立了百度,成为国内互联网产业的佼佼者。
他在创业过程中,多次面临市场竞争的压力,但始终坚持技术创新,最终脱颖而出。
四、故事三:马化腾的创新发展马化腾,腾讯公司的创始人,他凭借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技术创新精神,将腾讯从一个初创企业发展成为中国最具价值的互联网公司之一。
他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始终保持警惕,积极拓展新的业务领域,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故事四:任正非的艰苦奋斗任正非,华为公司的创始人,他白手起家,凭借坚定的信念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将华为带向世界舞台。
在面对国际市场的竞争时,他敢于挑战巨头,坚持技术创新,使华为成为全球通信行业的领军企业。
六、故事五:丁磊的转型之路丁磊,网易公司的创始人,他在互联网行业历经多次转型,从门户网站、在线游戏到移动互联网,始终保持对企业发展的敏锐洞察。
他的成功转型,使网易成为一家具有强大竞争力的互联网企业。
七、故事六:张一鸣的拼搏精神张一鸣,字节跳动公司的创始人,他凭借拼搏精神和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将字节跳动带向世界舞台。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选自《孟子·告子下》。
孟子(公元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
战国时期邹人,鲁国庆父后裔。
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
著有《孟子》一书。
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主张“仁政”,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之道”。
《孟子》是中国儒家典籍中的一部,记录了战国时期思想家孟子的治国思想和政治策略,是孟子和他的门人记录并整理而成的。
《孟子》在儒家典籍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为“四书”(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之一。
原文介绍舜(shùn)发于畎(quǎn)亩之中,傅说(yuè)举于版筑之间,胶鬲(gé)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áo)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fú)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zēng)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bì)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常见错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常被写为“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是人”的意思是:这些人。
而“斯人”的意思是:此人。
原文中为“是人”。
注释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本文选自《孟子·告子下》。
标题是编者加的,题目就是文章的主旨。
2.发:起,指被任用。
3.于:从。
4.畎亩:田间、田地。
畎:田间小沟。
5.举:选用,选拔。
6.版筑:指建筑。
筑:捣土用的杵。
7.举于士:从狱官手里释放出来并得到任用。
士,这里指主管狱囚的法官。
8.故:所以。
9.任:责任,使命。
10.于:给。
11. 是:这。
12.苦:使……痛苦。
13.劳:使……劳累。
14.饿:使……受饥饿。
15.空乏:穷困贫乏。
空,形容词用作动词,使动用法,使……穷困缺乏。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小故事

1、开普勒的故事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从童年开始便多灾多难,在母腹中只呆了七个月就早早来到了人间。
后来,天花又把他变成了麻子,猩红热又弄坏了他的眼睛。
但他凭着顽强、坚毅的品德发愤读书,学习成绩遥遥领先于他的同伴。
后来因父亲欠债使他失去了读书的机会,他就边自学边研究天文学。
开普勒深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在以后的生活中,他又经历了多病、良师去世、妻子去世等一连串的打击,但他仍未停下天文学研究,终于在59岁时发现了天体运行的三大定律。
他把一切不幸都化作了推动自己前进的动力,以惊人的毅力,摘取了科学的桂冠,成为“天空的立者”。
2、李隆基李隆基崛起之路得从潞州说起,在泸州期间,他执掌潞州军事,私下里收拢人心,招兵买马,为他以后发动宫闱政变奠定了基础。
唐隆元年,在韦后毒死中宗时,李隆基果断与太平公主联手发动“唐隆政变”。
恢复了睿宗的地位,李隆基因功被立为太子,从此,李隆基在朝廷上逐渐聚集了一批政治势力。
李隆基在位后期,宠爱杨贵妃,为了讨好杨玉环,把她的堂哥提拔为宰相;无心朝政,一心与杨玉环享乐。
判断朝政失误,重用安禄山等奸臣,使唐朝经历了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
玄宗在长安陷落前,仓皇出逃。
到马嵬坡,随行的将士发生哗变,杀杨国忠,又迫玄宗缢死杨贵妃。
唐玄宗最后逃到成都。
晚年玄宗忧郁寡欢,宝应元年,太上皇玄宗驾崩,终年78岁。
葬于唐泰陵。
3、林肯林肯是美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总统,领导了拯救联邦和结束奴隶制度的伟大斗争。
他一直是美国历史上最受人景仰的总统之一。
而就是这一位得到了许多鲜花和掌声的伟大的总统,他的人生却异常的坎坷。
从他的生平中可以看出,从七岁到二十四岁林肯的少年时光充满着人生的惨痛,从三十九岁到四十九岁这十年间,林肯的政治生活更是充满着挫败。
直到通过无数艰辛的努力,最终在五十一岁时当选为美国第十六任总统,并以一个伟大的总统形象载入了世界历史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事例人物简介
舜(拼音:shùn),是中国传说历史中的人物,是五帝之一。
傅说(yuè)(约公元前1335-1246年)殷商王武丁的至高权臣--大宰相(即上三公第一位)。
传说为傅岩筑墙之奴隶。
武丁梦得圣人,名曰说,求于野。
乃于傅岩得之,举以为相,国大治。
据正史典籍、近年考古发现及傅氏早期家谱等文献记载,他是中华汉族傅氏家族的始祖。
胶鬲,殷商时人,起初隐居在商地。
周文王将他推荐给殷纣王做大臣,官居上大夫,因苏妲己造虿盆,欲将宫女投入其中喂毒蛇,胶鬲不忍,上谏劝阻,使纣王大怒,欲将胶鬲与宫女一同投进虿盆,胶鬲大骂不止,愤而跳摘星楼身杀。
这段情景描写不是历史事实,但也歌颂了胶鬲大义凛然的气概。
管仲(约前723或前716-前645)名夷吾,谥曰“敬仲”,汉族,颍上(今属安徽)人,史称管子。
春秋时期齐国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周穆王的后代。
管仲少时丧父,老母在堂,生活贫苦,不得不过早地挑起家庭重担,为维持生计,与鲍叔牙合伙经商;后从军,到齐国,几经曲折,经鲍叔牙力荐,为齐国上卿(即丞相),被称为“春秋第一相”,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霸主,所以又说“管夷吾举于士”。
孙叔敖(约前630-前593),蒍氏,名敖,字孙叔,汉族,春秋时期楚国期思(今河南固始)人,楚国名臣。
在海子湖边被楚庄王举用,公元前601年,出任楚国令尹(楚相),辅佐楚庄王施教导民,宽刑缓政,发展经济,政绩赫然。
主持兴修了芍陂(今安丰塘),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增强了国力。
司马迁《史记·循吏列传》列其为第一人。
百里奚,为百里傒简作,亦称百里子或百里,宇里,名奚。
春秋时楚国宛(今河南南阳)人,也有人说是虞国(今山西平陆北)人。
生卒年不详,秦穆公时贤臣,著名的政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