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型及交叉配血
血型与交叉配血

血型与交叉配血血型是指人体红细胞表面所具有的一种特定抗原或抗体的组合,主要由A、B、O和Rh(D)四个系统组成。
在医学上,了解不同个体的血型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在输血和配血过程中。
本文将探讨血型与交叉配血的相关知识。
一、血型分类1. ABO血型系统ABO血型系统是最基本的血型分类,根据血型抗原的有无可将人群分为A型、B型、AB型和O型四种血型。
A型血液表面有A抗原,B 型血液表面有B抗原,AB型血液表面同时有A和B两种抗原,而O 型血液则没有A和B抗原。
2. Rh血型系统Rh血型系统是指红细胞表面是否含有Rh(D)抗原,即Rh阳性血型和Rh阴性血型。
约有85%的人口属于Rh阳性血型,其余15%属于Rh 阴性血型。
二、血型的遗传规律血型是由基因决定的,因此具有一定的遗传性。
以下是血型遗传的一般规律:1. ABO血型遗传- 如果父母两人都是A型血,则子女可能为A型或O型血;- 如果父母两人都是B型血,则子女可能为B型或O型血;- 如果父母一人是A型血,一人是B型血,则子女可能为A型、B 型、AB型或O型血;- 如果父母一人是A型血,一人是O型血,则子女可能为A型或O型血;- 如果父母一人是B型血,一人是O型血,则子女可能为B型或O型血;- 如果父母两人都是AB型血,则子女可能为A型、B型或AB型血;- 如果父母一人是AB型血,一人是O型血,则子女可能为A型或B型血。
2. Rh血型遗传- Rh阳性血型的父母可以生育出Rh阳性和Rh阴性血型的子女;- Rh阴性血型的父母可以生育出Rh阴性血型的子女。
三、交叉配血交叉配血是指将供血者的血液与受血者的血液进行配对,检测其是否相容,以确保输血过程的安全。
在交叉配血中,首先要考虑的是ABO血型系统的匹配。
1. ABO血型的配血原则- A型血只能给A型或AB型受血者输血;- B型血只能给B型或AB型受血者输血;- AB型血可以给A型、B型、AB型或O型受血者输血;- O型血只能给O型受血者输血。
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 ppt课件

二、ABO血型鉴定:
正定型 判定结果:
试管法:轻轻摇动(或捻动)试管,使沉于管底的RBC浮起, 观察有无凝集或溶血,
如上层清亮,管底有RBC凝块,轻弹管底,凝块无散开,为 凝集(+);
如上层清亮,管底有RBC沉积,边缘整齐,轻弹管底,RBC浮 起或成为均匀的RBC悬液,则为不凝集(一);
若不确定,可将反应物倒在载玻片上,显微镜下观察。
注意:若上层为清亮的樱红色,考虑是否溶血
二、ABO血型鉴定:
二、反定型: 原理:用标准红细胞检测被检血清(血浆),在盐
水介质中发生肉眼可见的凝集,从而测定被检血 清(血浆)中有无与标准红细胞相对应的抗体, 进一步判定血型。
二、ABO血型鉴定:
二、反定型 方法: 1、试管法:
-A
-B
加待测血清2滴
加标准红细 胞悬液1滴
混匀,离心 1000r/min 观察结果(方法同正定型) 1min
二、ABO血型鉴定:
抗A
抗B
结果
结果判定:
+
—
A
—
+
B
正定型
+
+
AB
—
—
O
反定型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A(RBC) B(RBC) 结果
+
—
B
—
+
A
+
+
O
—
—
AB
二、ABO血型鉴定
凝集强度的判断见实验指导表格
室温条件下盐水介质中产生特异性反应,根据是否 出现凝集判断是否有D抗原的存在。
Rh(D)血型鉴定
加抗D血清1滴
加红细胞悬 液1滴(5%
)
轻轻摇动玻片混匀, 2min内判断结果, 有凝集(+),无凝 集需按照说明书进一 步实验确认是否为阴 性
血型和交叉配血

1.检测前:标本新鲜,严防污染,被 检红细胞用生理盐水洗涤。 试剂器 材要在有效期内的合格试剂,器材清 洁干燥。
南华大学 University of South China
2.检测中: A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 B 、严格控制抗原抗体比例、介质浓度、反应时间温
度以及离心条件等关键因素。 C、每次均需阴性阳性和试剂对照。 D、观察结果不可用力震摇,结果可疑用显微镜观察
检测原理:血型抗原与相应的抗体在介质中形成
RBC和相应血型抗体结合的免疫复合物,出现肉 眼可见的凝集现象。
南华大学 University of South China
正向定型:用已知的特异性血清检查红 细胞的未知血型抗原。 反向定型:用已知的标准红细胞检查标 本中未知血型抗体。
方法:
1.盐水凝集法:检测IGM型抗体。 2. 凝胶微柱法
南华大学 University of South China
临床意义:
1.输血 2. 器官移植 3. 新生儿溶血病 4. 其他
南华大学 University of South China
三、Rh血型系统
1940年,Karl Landsteiner and Alexander Wiener 发现了Rh血型系统,是最复杂的红细胞血 型系统之一。具有遗传多态性,,导致血清学表 现复杂,表型频率极不平衡。有3种命名方式。
南华大学 University of South China
(二) ABO血型系统抗体 分为天然抗体和免疫性抗体。 天然抗体主要为IGM型抗体。 免疫性抗体主要为IGG型抗体。
南华大学 University of South China
南华大学 University of South China
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

注意:若上层为清亮的樱红色,考虑是否溶血
二、ABO血型鉴定:
二、反定型: 原理:用标准红细胞检测被检血清(血浆),在盐
水介质中发生肉眼可见的凝集,从而测定被检血 清(血浆)中有无与标准红细胞相对应的抗体, 进一步判定血型。
二、ABO血型鉴定:
二、反定型 方法: 1、试管法:
注意:1、正反定型一致才能确定结果;
2、所用器材必须清洁干净,避免溶血,专型专用; 3、控制离心速度和时间,防止假阳性和假阴性; 4、抗原抗体比例要适当; 5、溶血时,注意结果的判定; 6、正反定型结果不一致时,不可轻易判定,需查明 原因,可能有技术问题也可能有标本问题。
Rh(D)血型鉴定
原理:IgM型抗D标准血清与被检者RBC表面D抗原在
制成红细 6、正反定型结果不一致时,不可轻易判定,需查明原因,可能有技术问题也可能有标本问题。
加红细胞悬液1滴(5%)
胞悬液, 6、正反定型结果不一致时,不可轻易判定,需查明原因,可能有技术问题也可能有标本问题。
Pc:patient cell
待测
一、红细胞悬液制备
常用浓度:1%、2%、5%、10%。 方法:①抗凝血 3000r/min 移去上层血浆待测
一、正定型 原理:用特异性血型抗体检测被检RBC,在盐水介质
中发生肉眼可见的凝集,从而测定被检RBC膜上有 无与特异性血型抗体相对应的抗原,进一步判定 血型。
二、ABO血型鉴定:
一、正定型 方法: 1、试管法:
-A
-B
加标准血清1滴
(-A -B )
加红细胞悬 液1滴(5%)
混匀,离心 1000r/min 观察结果
1min
血型及交叉合血操作规程

血型及交叉合血操作规程一、引言作为医疗机构中常见的操作流程之一,血型及交叉合血是确保输血安全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介绍血型和交叉配血的基本概念、操作步骤以及注意事项,以提供规范的操作指南。
二、血型的基本概念血型是指个体红细胞膜上存在的抗原和抗体的组合情况,分为A、B、AB和O四种类型。
在血型鉴定中,需要使用抗A和抗B两种血清对被测血液进行试验,从而确定其血型类型。
此外,还需要测试被测血液中是否存在抗D抗体,以判断其Rh阴性或Rh阳性。
三、交叉配血的基本概念交叉配血是在输血前进行的一项重要试验,旨在检测受血者的血清中是否存在与供血者红细胞的抗体相对应的抗原,以避免输血反应的发生。
具体操作如下:1. 取受血者的血清和供血者的红细胞,将它们分别置于两个试管中。
2. 依次加入适量混合胶体试验红细胞悬液和抗人球蛋白试剂,轻轻振荡混合。
3. 观察反应是否出现凝集、增浊或溶解等现象。
4. 凝集或增浊反应表示交叉配血不合格,需停止输血操作;溶解反应则表示血型和抗体基本匹配,可以进行输血。
四、血型及交叉合血操作规程以下为血型及交叉合血操作的具体步骤,操作人员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1. 准备工作a. 确认受血者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住院号、血型等。
b. 根据受血者血型,选择相应的供血者。
c. 根据病情和输血需求,估计所需输血量。
d. 消毒操作台面和操作器具。
2. 操作步骤a. 将受血者的血液样本采集到干燥无菌试管中,标明受血者信息。
b. 将受血者的样本送至血库,进行血型鉴定。
c. 根据受血者的血型和抗体情况,在血库选择适当的供血者。
d. 从血库获取供血者的血液样本。
e. 将供血者样本标记并送至血型试验室进行交叉试验。
f. 根据交叉试验结果判断是否合适进行输血操作。
g. 如满足输血条件,按照医嘱进行输血操作。
五、注意事项1. 操作人员应进行严格的洗手和穿戴手套等防护措施,以防交叉感染。
2. 每一步操作都需要仔细核对患者信息,确保输血操作正确。
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基本操作

观察误差
提高操作人员的观察能力,通过培 训和实践使他们能够准确判断凝集 或溶血现象,减少观察误差。
特殊情况下的处理原则
弱抗原或抗体
在鉴定或配血时,若出现弱抗原 或抗体的情况,应采用灵敏度更 高的方法进行检测,如增加血清
血型鉴定的意义
输血安全
血型鉴定是输血前的重要步骤,确保 供血者和受血者血型相容,防止输血 反应和溶血性贫血等严重并发症。
疾病诊断
亲子鉴定
通过血型鉴定可以辅助进行亲子关系 的推断。
某些疾病与特定血型相关,血型鉴定 有助于疾病的诊断和预防。
血型鉴定的基本原理
01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02
03
抗原抗体反应
血型鉴定基于抗原抗体反 应的原理,通过检测红细 胞表面抗原和血清中相应 的抗体来判断血型。
报告出具
将鉴定结果记录在报告单上,并通知受检者或相关医疗机构。
03 交叉配血操作流程
交叉配血的意义与要求
交叉配血的意义
交叉配血是确保输血安全的重要环节,通过交叉配血试验可 以检测受血者和供血者血液之间是否存在不配合的情况,从 而避免发生输血反应。
交叉配血的要求
交叉配血试验应遵循严格的操作规程,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 性和可靠性,同时要保证血液样本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注意事项
在交叉配血试验中,要确保血液样本新鲜、无污染,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避免 人为误差。同时,对于有特殊血型的受血者,应特别注意选择合适的供血者。
04 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的注 意事项与误差分析
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
在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过 程中,必须确保操作环境 无菌,以避免细菌污染导 致鉴定结果不准确。
血型与交叉配血

A2型易误定血型的原因
• A2型及A2B型的抗原性较弱,如B型血清中 含抗A1多,抗A少,致使抗A血清效价低, 不能在体外与A2型,或A2B型RBC发生反应, 易误定血型,因此要求抗A效价比抗B高。
A2型易误定血型的后果
A2型常易 误定为O型
输给O型人
两型受血者的抗A 抗体均可能与输入 的A2型RBC发生
ABO血型鉴定常用方法
• 盐水凝集法
• 凝胶微柱法
1.盐水凝集法
• ABO血型抗体一般IgM,属为完全抗体
• IgM抗体分子链较长,能克服红细胞表面排
斥力,同时分子量较大,它能与相应抗原
特异性结合,在生理盐水中发生肉眼可见
的凝集现象。
• 简便,不需要特殊仪器 • ①玻片法: –操作简单,不需要离心,适于大规模血型普查 –反应时间长,易忽略较弱的凝集而导致定型错 误。不适于反定型和交叉配血。 • ②试管法: –反应时间短 –适用于急诊定型。 –可发现亚型或较弱抗原抗体反应,结果判断可 靠,为常规检查方法。
ABO血型又称为“ABH血型”。 A抗原和B抗原的合成是以H物质为前 提的,O型红细胞也有H物质但不能产 生A抗原和B抗原: 在ABO血型物质合成过程中: 基因
控制
酶
控制
合成抗原
首先是H基因控制的L一岩藻糖转移酶的合成 ,它使一个分子的岩藻糖(Fuc)加在血型前体 物质上,形成H物质(H抗原):
天然抗体与免疫抗体的鉴别
天然抗体 免疫抗体 抗原刺激 无(一般不被察觉)有(妊娠、输血) 分子量 100万 仅16万 免疫球蛋白类型 大多为IgM 主要为IgG 与RBC反应的最适温度 4℃ -25℃ 37℃ 被血型物质中和 能 不能 耐热性 不耐热 耐热(不完全抗体) 通过胎盘 不能 能(不完全抗体) 盐水中与相应RBC 能发生凝集 不发生凝集 对酶处理过的RBC反应 变化不大 能反应 特性
血型及交叉配血检验

1红细胞血型血型:是指各种血液成分的遗传多态性,它受独立的遗传基因所控制。
由若干个相互关联的抗原抗体组成的血型体系称血型系统。
目前已发现的红细胞抗原有400余种,被归纳为27个血型系统。
其中发现最早,且与人类输血关系最密切的是ABO血型系统,其次是Rh血型系统。
ABO血型系统现知ABO遗传座位在第9号染色体长臂上,A基因的产物是N-乙酰半乳糖转移酶,它能把α-N-乙酰半乳糖分子接到一个前身物糖蛋白上,产生A抗原决定簇;B基因的产物是半乳糖转换酶,它能把α-D-半乳糖接到前身物糖蛋白上并产生B抗原决定簇;O基因不编码酶,因此是一个无效等位基因,故O型又被称为缺失型(nun type);AB杂合子分别由A 和B基因产生AB两种酶。
不同个体红细胞膜抗原经上述某种遗传基因作用,形成A、B、O、AB四种正常型别和许多亚型。
它们的分型原则是:红细胞上有A抗原,血清中有抗B抗体的为A 型,红细胞上有B抗原,血清中有抗A抗体的为B型;红细胞上有A和B两种抗原,血清中不含抗A 和抗B的为AB型;红细胞上没有A和B抗原,血清中却有抗A和抗B 抗体者为O型,H 抗原存在于ABO各型红细胞上,称为H物质(基础抗原),但以O型最多。
ABO血型系统的共同特点是红细胞上含有某种抗原,血清中就不存在对应的天然抗体。
反之,血清中含有某种天然抗体,红细胞上就不存在其对应抗原,此规律是Landsteiner在1900年首先发现的,故称Landsteiner定律。
根据此规律用标准抗血清检测红细胞上的抗原(正定血型),或用标准红细胞检测被检者血清中抗体(反定血型)来判断血型。
ABO血型鉴定的应用价值主要在于:(1)在输血中寻找合适供体;(2)在皮肤及肾移植上的供体选择;(3)在不孕症和新生儿溶血症病因研究中的应用;(4)ABO血型检测还可用于亲子鉴定、可疑血迹、精斑、毛发等的鉴定,以及与某些疾病相关的调查等。
另外,在ABO血型系统中尚存在一些变异型,简称之为亚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h阳性: 0.4%
Rh血型系统抗原及抗体
抗原性从强到弱依次为:D、E、C、c、e, 天然Rh抗体极少 多数Rh抗体源于输血或妊娠刺激 抗 D最为重要
Rh血型鉴定的原理
酶介质法: 凝聚胺试验: 抗球蛋白试验: 人源盐水介质抗D试验: 低离子强度溶液试验 :
免疫性抗体:主要是由母婴血型不合的
妊娠及血型不合的输血产 生,以IgG为主。
IgG、IgM 抗体结构示意图
ABO血型抗体的特性
特性 分子量(kD) 耐热性(70℃) 结合最适温度(℃)
IgM型 1000 破坏 4~25
IgG型 160 稳定 37
反应介质
生理盐水 酶处理
被血型物质中和 通过胎盘
能 不能
2、ISBT命名法
以Rosenfild的基因数字表达为 基础,规范红细胞Rh血型系统命名, 其系统符号和相应代号分别为RH004, D001,C002,E003,c004,e005; 如D血型抗原表达命名为Rh1或 004001.
3、Rh系统表型及基因型
表型(epitype) 基因型(genetype) 5种Rh抗原:D、E、C、c、e 5种Rh抗血清:抗D、抗C、抗E、
器,但反应时间长灵敏度差。
凝胶微柱法:以凝胶微柱为反应介质
评 价:特异性和灵敏度高,结果准 确,但试剂成本高。
ABO血型正向鉴定及结果判断
标准血清 及反应结果 结果判断
抗A 抗B 抗AB
+-
+
A型
-+
+
B型
++
+
AB型
--
-
O型
ABO血型反向鉴定及结果判断
标准红细胞及反应结果 结果判断
A型 B型 O型
或清蛋白溶液 不能 能
ABO血型系统的亚型
A 抗原的主要亚型为A1、 A2抗原 形成ABO血型亚型:A1亚型 A2亚型 A1B亚型 A2B亚型
B亚型较少见,抗原性弱,临床意义不大
临床中应注意避免把弱A1亚型误定为O型 误定可导致严重的输血反应!
二 ABO血型鉴定
ABO血型鉴定的原理 、方法 ABO血型鉴定的质量保证 ABO血型鉴定的原临床意义
Rh血型系统 Levine
Alexander Wiener
RHESUS MONKEYS
Rh血型系统的命名 1、Fisher-Race命名法(CDE命名法)
① 1号染色体断臂上、三个连锁的基 因位点依次排列为CDE。
② 各基因位点由一对等位基因组成. ③ CDE连锁基因以复合体形式遗传。 ④ 8种基因组合和36种遗传型。
在盐水介质中、 IgG抗体不凝集RBC
IgM抗体凝集RBC示意图
在盐水介质中
在凝聚胺、酶处理下 IgG抗体可凝集RBC
抗球蛋白试验
抗球蛋白
LISS(低离子强度溶液)的原理
抗 原
抗 体
静电作用力 非离子
当溶液中缺少离子时,抗原抗体之间的静电作用力较强
抗
原
抗
体
静电作用力 离子
当溶液中离子增多时,抗原抗体之间的静电作用力减弱
父母
子女
表型 基因型
表型 基因型
A×A AA×AA
A
AA
AA×AO
A
AA或AO
AO×AO
A
AA或AO
O
OO
B×B BB×BB
B
BB
BB×BO
B
BB或BO
BO×BO
B
BB或BO
O
OO
ABO血型系统抗体
天然抗体;由自然界中具有与A、B血型
抗原结构相同的物质刺激机 体免疫系统产生的免疫球蛋 白,以IgM为主。
Rh血型鉴定的临床意义
① Rh血型系统及交叉配血 ② 新生儿溶血病的诊断
一 ABO血型系统
ABO血型系统抗原 ABO血型系统抗体 ABO血型系统亚型
Karl Landsteiner (1868~1934)
ABO血型系统抗原
H物质: A、B抗原的前身物质,其抗原性很
弱,血清中一般没有抗H抗体。
A抗原: 在A酶的作用下,把一个N-乙酰半
乳糖胺连接到H物质的D-半乳糖结 构上。
抗球蛋白试验 R.R.A. Coombs
方法评价
酶介质法(直接法): 酶介质法(间接法): 低离子强度溶液试验: 抗人球蛋白试验: 凝聚胺试验: 人源盐水介质抗D试验:
Rh血型鉴定的质量保证
①检验前: 标本处理,试剂与器材要求 ②检验中: 严格操作规程,设置对照组 ③检验后: 认真核对,标本妥善保存
B抗原: 在B酶的作用下,把一个D-半乳糖分
子连接到H物质的D-半乳糖结构上。
基因H
基因A
H抗原
酶A
+ N-乙酰 半乳糖胺
A抗原
基因 H
基因B
H抗原 酶B
+D半乳糖
B抗原
酶A=N-乙酰半乳糖胺基转移酶,酶B=半乳糖基转移酶
ABO血型及其抗原、抗体
ABO血型抗原的组成与遗传
一种糖蛋白
母父双方各遗传给子代一个基因
第五节 血型及交叉配血
blood type and cross-matching of blood
临床检验学教研室 梁宏洁
授课对象:2004级医学检验专业本科生
血型及交叉配血
ABO血型系统 ABO血型鉴定 Rh血型系统 交 叉配血
血型的定义
血型是人类血液以血型抗原为 表现形式的遗传性状,血型由血型 基因决定,是血细胞的特征之一。
ABO血型鉴定的原理
血型抗原与相应抗体在反应介质中 形成红细胞和相应血型抗体结合的免疫 复合物,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
用已知的特异性标准血清检查红细 胞的未知血型抗原称为正定型。
用已知的标准血清检查标本中的未 知血型抗体称为反定型。
ABO血型鉴定的方法简介
盐水凝集法:包括破片法及试管法
以盐水为反应介质 评 价: 操作简便,无需特殊的仪
-+ -
A型
+-
-
B型
-- -
AB型
++
-
O型
ABO血型鉴定的质量保证
① 标准血清方面: ② 被检红细胞方面: ③ 实验器材方面: ④ 综合分析试验结果方面:
ABO血型鉴定的临床意义
① 输血方面: ② 器官移植方面: ③ 新生儿溶血病诊断方面: ④ 其他方面:
三 Rh血型系统
Rh血型系统的命名 Rh血型系统抗原及抗体 Rh血型鉴定 Rh血型鉴定的质量保证 Rh血型鉴定的临床意义
基因型:AA、AO、BB、BO、AB、 OO
表型: A、
B、
AB、 O
妊娠5~6周胎儿RBC可测出ABO抗原 新生儿ABO血型抗原性约为成人的20% 20岁左右ABO血型的抗原性最强 人ABO血型的抗原终身不变 ABO血型抗原的分布:RBC、WBC、Plt
其他组织细胞 体液及分泌液
ABO血型的遗传(部分、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