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季铵盐质量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季铵盐标准

季铵盐标准季铵盐是一类常用的表面活性剂,广泛应用于洗涤、清洗、消毒等领域。
在生产、销售、使用季铵盐产品时,需要遵守相应的国家标准,即《季铵盐产品质量标准》(GB/T 23666-2009)。
以下分步骤阐述季铵盐标准的主要内容:一、标准适用范围和定义本标准适用于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十六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等季铵盐及其混合物的检验和评价。
本标准中定义了关键词和术语,便于标准的实施和应用。
二、外观及物理性质这一部分主要规定了季铵盐产品的外观特征、颜色、气味、杂质含量等物理性质的要求。
如:产品外观为白色至淡黄色固体,无臭味,不得有可见异物等。
三、化学性质本部分主要规定了季铵盐产品的化学指标和有害物质限量要求。
如:季铵盐含量应符合制剂配方的要求,在制剂中含量不得超过规定限量。
四、物料分级本部分按照物料品质分级,对季铵盐产品进行分类。
分为一级品、优良品、合格品等多个等级,根据实际产品的质量进行分级。
五、检验方法为保证季铵盐产品质量的稳定和可靠,本标准规定了一系列的检验方法,包括外观检验、有害物质分析、含量测定等。
同时,对检验方法的操作规范和具体要求也做了详细的说明。
六、包装、标志、贮存本部分要求企业在生产和销售季铵盐产品时,应按照规定包装、标志和贮存。
如:包装应符合国家标准,标志应标明产品名称、规格型号等信息。
总之,季铵盐标准是确保季铵盐产品质量和安全的重要保证,生产、销售、使用方都应遵守。
企业在实施标准时,应严格按照标准要求,加强质量控制,提高产品质量,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安全、稳定的季铵盐产品。
有机硅季铵盐检验规程-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有机硅季铵盐检验规程-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有机硅季铵盐是一类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的化学物质,具有独特的结构和性质。
随着有机硅季铵盐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不断增加,其质量和安全性的检验手段也变得越发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有机硅季铵盐检验规程的制定和实施,以确保产品质量和消费者健康安全。
在引言部分,将介绍有机硅季铵盐的概念、用途和检验的必要性,为后续的论述打下基础。
通过全面系统地分析有机硅季铵盐检验规程的重要性和发展趋势,希望能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组织架构和内容安排。
首先,引言部分将提供对有机硅季铵盐检验规程的整体概述,包括其中所涉及的内容和重要性。
接着,正文部分将详细介绍有机硅季铵盐的定义、特性、用途以及检验的必要性。
最后,结论部分将总结本文对检验规程重要性的观点,并展望有机硅季铵盐检验的未来发展方向,以及给出结束语。
通过上述结构,读者将能够系统地了解有机硅季铵盐检验规程的相关内容,以及对其重要性和发展前景的认识。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建立一套有机硅季铵盐的检验规程,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通过对有机硅季铵盐进行全面的检验和分析,可以准确判断其成分和性质,并及时发现任何可能存在的质量问题。
同时,检验规程的制定可以规范检验过程,提高检验效率和准确性,为生产企业和消费者提供可靠的保障。
通过本文的研究和总结,希望可以为有机硅季铵盐的检验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促进行业的发展和进步。
2.正文2.1 有机硅季铵盐的定义和特性有机硅季铵盐是一类含有硅元素和季铵结构的有机化合物,通常具有以下特性:1. 化学稳定性:有机硅季铵盐具有较高的化学稳定性,对酸、碱等环境具有一定的耐受能力,不易被常规条件下的化学药剂破坏。
2. 表面活性:由于其分子结构中含有季铵基团,有机硅季铵盐具有较好的表面活性,常用于表面活性剂、乳化剂等领域。
3. 抗菌性能:有机硅季铵盐在一定条件下表现出较好的抗菌性能,可用作抗菌剂、消毒剂等。
检验科微生物监测操作规程

1.目的规范检验科的微生物检测。
2.适用范围适用于检验科的微生物空气监测。
3.操作步骤3.1 检验科实验室空气培养监测3.1.1采样及检查原则采样后必须尽快对样品进行相应指标的检测,送检时间不得超过6h。
若样品保存0—4℃条件时,送检时间不得超过24h。
3.1.2. 采样时间检验科各室空气培养在每月下旬,选择消毒处理后与进行医疗活动之前期间采样。
3.1.3 采样高度与地面垂直高度80—150cm。
3.1.4 布点方法室内面积≤30m3,设一条对角线上取3点,既中心一点、两端各距墙1m处各取一点:室内面积>30m3,设东、西、南、北、中5点,其中东、西、南、北点均距墙1m。
3.1.5 采样方法用9cm直径普通营养琼脂平板在采样点暴露5min后送检培养。
盖上盖子,并填写好检验单,送细菌室培养。
3.2 48h后,观察结果。
各个实验室空气培养要求在:≤4CFU/m3。
监测时间:根据不同的特殊重点部门,每1~3个月监测一次.当发生医院感染流行,高度怀疑或确定与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的污染有关时,可随时进行监测.4.处理根据培养结果,对检验科的消毒灭菌效果进行总结,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使检验科的微生物监测符合要求。
1.目的规范检验科的微生物检测。
2.适用范围适用于检验科的微生物物表监测。
3.操作步骤3.1 检验科实验室物表培养监测3.1.1 物体表面采样方法3.1采样时间检验科各室空气培养在每月下旬,选择消毒处理后4h内进行采样。
3.3采样方法①采样面积被采表面<100cm2,取全部表面:被采表面≥100cm2,取100cm2。
用5×5cm2的标准灭菌规格板,放在被检物体表面,用浸有无菌生理盐水采样液的棉拭纸1支,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各涂抹5次,并随之转动棉拭纸,连续采样1—4个规格板面积,剪去手接触部分,将棉拭纸放入装10ml采样液的试管中送检。
门把手等小型物体则采用棉拭纸直接涂抹物体的方法采样。
2020版《中国药典》铵盐检验操作规程

一、目的:制订详尽的工作程序,规范检验操作,保证检验数据的准确性。
二、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样品微量铵盐的限量检查。
三、职责:1、 检验员: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认真、及时、准确地填写检验记录;2、 化验室负责人:监督检查检验员执行本操作规程。
四、内容:1、原理:含铵盐供试品溶液中,加碱性碘化汞钾试液1滴,即发生反应产生的棕色碘化氧二汞铵沉淀。
若仅有痕量的NH 4+,则得到黄色溶液。
用标准的氯化铵溶液与钠试品溶液分别与碱性碘化汞钾试液反应,检查供试品中铵盐的含量。
反应式:Hg 2(HgI 4)2-+3OH -+NH 3 [O NH 2]I ↓+2H 2O+7I -Hg2、操作内容与要求:2.1仪器:蒸馏瓶、电热套、蒸馏装置、纳氏比色管(50m1)、电子天平(百分之一)、移液管(2、5ml ,A 级)、量筒(200ml )、滴管2.2试剂:2.2.1氧化镁AR 级2.2.2稀盐酸:取盐酸234mL ,加水稀释至1000mL2.2.3氢氧化钠试液:见EK/SOP-QC8001试液配制操作规程2.2.4碱性碘化汞钾试液:见EK/SOP-QC8001试液配制操作规程2.2.5标准氯化铵溶液:称取氯化铵29.7mg ,置1000ml 量瓶中,加水适量使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每1ml 相当于10μg 的NH 4)2.3操作程序:除另有规定外,取各品种项下规定量的供试品,置蒸馏瓶中,加无氨蒸馏水200ml ,加氧化镁1g ,加热蒸馏,馏出液导入加有稀盐酸1滴与无氨蒸馏水5ml 的50ml 纳氏比色管中,俟馏出液达40ml 时,停止蒸馏,加氢氧化钠试液5滴,加无氨蒸馏水至50ml ,加碱性碘化汞钾试液2ml ,摇匀,放置15min ,如显色,与标准氯化铵溶液2ml 按上述方法制成的对照液比较,即得。
3、结果计算:%100106⨯⨯⨯=m c V L 式中:L 为杂质限量,%;V 为标准溶液体积,m1;c 为标准溶液浓度,ug/ml ;m 为供试品质量,g 。
聚季铵盐-7-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丙烯酰胺共聚物;聚季铵盐-7
化学品英文名:2-Propen-1-aminium, N,N-Dimethyl-N-2-Propenyl-, chloride polymer with 2-propenamide CAS No.:26590-05-6
分子式:C11H21ClN2O
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可用于蓬松剂,漂白剂,染色剂,香波,护发素,定形助剂(摩丝)等护发产品中。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
紧急情况概述
对水生生物有害并具有长期持续影响。
GHS危险性类别
根据GB30000-2013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系列标准(参阅第十六部分),该产品分类如下:危害水生环境——长期危险,类别3。
标签要素:
象形图:
警示词:警告
危险性说明:
H412 对水生生物有害并具有长期持续影响
防范说明
●预防措施:
—— P273 避免释放到环境中。
●事故响应:
——无。
●安全储存:
——无。
●废弃处置:
—— P501 按当地法规处置内装物/容器。
物理和化学危险:无资料。
健康危害:无资料。
环境危害:对水生生物有害并具有长期持续影响。
季铵盐消毒卫生要求

季铵盐消毒卫生要求
季铵盐是一种常用的消毒卫生剂,它具有广谱杀菌、去除异味和防霉等功能。
在使用季铵盐进行消毒卫生时,需要注意以下要求:
1. 浓度控制: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季铵盐浓度,通常使用0.1-0.5%的浓度进行消毒。
2. 温度要求:在室温下进行消毒,避免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对消毒效果产生影响。
3. 时间控制:根据被消毒物品的种类和大小,确定适当的消毒时间。
通常需要保持消毒液与被消毒物接触1-10分钟,确保充分杀灭细菌和病毒。
4. 避免混用:季铵盐不宜与其他消毒剂混合使用,以免产生不良反应或降低消毒效果。
5. 安全操作:在使用季铵盐时,应戴上手套和口罩等个人防护装备,避免触及皮肤和呼吸道。
6. 使用范围:季铵盐适用于生活场所、医疗机构、餐饮场所等多种场合的消毒卫生工作。
7. 注意事项:使用季铵盐消毒过后,应用清水进行充分冲洗,避免残留物对人体和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总之,正确使用季铵盐进行消毒卫生,可以有效杀灭细菌和病毒,保障人体健康和生活环境的卫生安全。
聚季铵盐-7(M550,M-550)

一、名称
化学名:聚季铵盐-7,
别名:M550,M-550
分子式:(C8H16ClN)n·(C3H5NO)m
结构式:
二、质量指标
名称参数
外观无色透明粘稠液体
粘度(25℃mpa.s)≥8500
固含量≥7%
PH值(1%水溶液) 3.0~7.0
保质期12个月
三、产品特性
本产品为高分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与阳离子、非离子以及两性表面活性剂有良好的相溶性,具有极佳的润滑性、柔软性、亲水性、成膜性及抗静电性,对各类液体有增强拉丝和增稠作用。
改善皮肤的亲和性和发质的亮泽。
四、聚季铵盐-7用途
a、用于头发调理剂中,可以极大地改善头发的可修饰性和调理性,洗头后可使头发亮泽、柔顺易梳,使头发具有良好的湿理、干梳理和抗缠结性。
b、用于护肤产品中,是非常有效的光滑和润滑湿剂,用于水醇晒黑洗涤剂中,可在皮肤上产生不发粘、不油腻的光滑残膜。
c、用于剃须膏中,可产生丰富奶油状的、持续时间长的泡沫,减少剃拉,使皮肤柔软、光滑。
d、用于泡沫剂中,可迅速产生丰富、浓厚、持续时间长的泡沫,使皮肤光滑而无任何油膜。
e、本品用于肥皂等工业中可以降低皂类物质在水中的膨胀性,提高耐龟裂性和起泡性,从而使产品质量明显提高。
f、在香波产品的配方中,与常用的表面活性剂,如:AES、MES、6501、OA、BS-12、APG等的配伍性好,不产生浑浊、沉淀和分层现象。
h、作增稠调理剂,用于珠光香波、沐浴液、膏霜等护发、护肤产品中。
I、作纺织、油墨生产润滑剂
五、建议添加量
1~5%六、包装规格
60KG/桶。
使用中消毒剂染菌量监测标准操作规程

中和剂的选择
1. 醇类与酚类消毒剂用普通营养肉汤中和。
2. 含氟消毒剂、含碘消毒剂和过化物消毒剂用含0.1%硫代硫酸钠中和剂。
3. 氧已定、季铵盐类消毒剂用含0.3%聚山梨酯(吐温)80和0.3%卵磷脂中和剂。
4. 醛类清毒剂用含0.3%甘氨酸中和剂。
使用中消毒剂染菌量监测标准操作规程
持有部门: 文件编号:
制订者: 审核者: 版次:
制订日期: 审核日期: 执行日期:
定义:
1. 消毒剂:能杀灭传播媒介上的微生物并达到消毒要求的制剂。
2. 中和剂:在微生物杀灭试验中,用以消除试验微生物与消毒剂的混悬液中和微生物体表面残留的消毒剂,使其失去对微生物抑制和杀灭作用的试剂。
采样方法
检测方法
用无菌吸管吸取一定稀释比例的中和后混合液1.0ml接种平皿,将冷却至40-45℃的融化营养琼脂培养基每皿倾注15-20ml,36±1℃恒温箱培养72小时,计数菌落数。
判定标准
1. 使用中灭菌用消毒液:无菌生长。
2. 使用中皮肤黏膜消毒液染菌量:≤10CFU/ml,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
5. 含有表面活性剂的各种复方清毒剂可在中和剂中加人聚山梨酯(吐温)80至3%,也可使用经该清毒剂消毒效果检测的中和剂鉴定试验确定的中和剂。
消毒液染
菌量计算方法
消毒液染菌量(CFU/ml) =平均每皿菌落数 x 10 x稀释倍数。
其他管理要求
1. 采样申请单填写要求:注明科室、何种消毒剂、开启日期、批号、采样者及采样日期,有条件时使用检验电子条形码代替手工申请单。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WS/T 367-2012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S]//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研究所医院感染管理与控制中心.医院感染管理文件汇编(1986-2015).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262-29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聚季铵盐质量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文件编码:WI-RD-31/A0
起草人
2012年8月15日
颁发部门:质量管理部
审核人
年 月 日
生效日期:年 月 日
批准人
年 月 日
分发部门:质量管理部
起草原因:□新订 □修订说明:
页码:1 of1
目的:建立聚季铵盐的质量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范围:用于聚季铵盐的质量控制。
标准依据:供应商(德旭)提供质量标准。
职责:化验师对本规程的实施负责,QA经理监督。
内容:
1.品名:
1.1聚季铵盐
2.质量指标
2.1外观:无色液体。
2.2红外:应与标准图谱一致。
3.操作程序
3.1按WI-RD-07/A0红外分光光度计使用与维护标准操作规程测定红外分光光谱,并于供应商提供的标准谱图对照应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