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名镇志丛书编纂规范

合集下载

名镇名村志编修的基本要求江苏省地方志办公室陈华2017-

名镇名村志编修的基本要求江苏省地方志办公室陈华2017-
篇幅也不宜过长,三四千字以内。 例1:《泽国镇志》 该志概述,虽然没有用标题文章体裁,但是能做 到特点鲜明、层次清晰、语言简洁。
该志概述全文4000字左右,除引言(沿革、区位、人
口、面积、经济实力)、结尾外,分5个部分,且每个部分 用一句诗来概括特点,分别是“广厦层楼气象雄,城乡一体 显宏崇”(城乡建设)、“昔年维新铸鼎处,今朝亿万工贸 城”(工业)、“三秋泽国鲈鱼美,十里林塘橘柚香”(农
泽国第一条公路”,“ 台州农业职业学校”宜改为
“创办台州农业职业学校” ,“逢儒中学”宜改为 “创办逢儒中学”,“联产承包责任制”宜改为“ 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
二是记述要具体、完整。
大事纪略不同于大事记或者大事年表,要记述
前因后果以及主要过程。目前部分镇志的大事纪略
,许多都是一二句话,不足百字。
(6)方言土语:方言的内容很多、也很专业,
传统志书所记篇幅很多,但是作为名镇志,不要求
记载语音、语法等,只记常用的方言词汇即可。俗
语、谚语、歇后语要选择有本地特色的收录。 (7)山歌民谣:要选地方特色明显、流传度较 高、有代表性的收录。篇幅也不宜过长。
4.人

(1)要收录有影响、有事迹、有贡献的人物,
页有1.2幅图照。这个比例远远超过了传统的志书。
有的镇志人物、大事纪略、附录配有部分图照
,比如:《枫泾镇志》《虎门镇志》《钱清镇志》
《周庄镇志》,《甪直镇志》部分人物配有照片或
者画像(肖像照或者事迹照),《周庄镇志》《虎 门镇志》《甪直镇志》的大事纪略全部或者部分条 目配有图片,《枫泾镇志》的附录也有图片。
业)、“泽水回环六七里,中流拥出一廛市”(商贸)、“
水乡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传千年”(人文)。也没有引经 据点,没有文白相夹,语言朴实、简洁、流畅,可读性很强 。

镇志书编纂实施方案

镇志书编纂实施方案

镇志书编纂实施方案一、背景。

镇志是对一个地方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等方面进行系统性、全面性的记载和研究,是地方志的一种。

编纂镇志书,有助于加深人们对于自己家乡的了解,有利于传承和弘扬地方文化,也有利于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

因此,编纂镇志书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编纂目的。

1.传承和弘扬地方文化,加深人们对家乡的了解;2.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为地方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3.为后人留下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为学者研究提供重要资料。

三、编纂内容。

1.地理环境,包括镇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气候特点等;2.历史沿革,从古至今的历史沿革,重要事件、名人事迹等;3.文化风情,包括传统节日、民俗习惯、民间艺术等;4.经济发展,镇的产业结构、经济发展历程、重要企业等;5.社会民生,教育、医疗、社会福利等方面的情况;6.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等。

四、编纂步骤。

1.确定编纂组织,成立镇志书编纂领导小组,明确各成员的职责和任务;2.调研资料搜集,对镇志书编纂所需的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包括档案资料、口述资料、图片资料等;3.撰写编纂大纲,根据资料搜集情况,制定编纂大纲,明确镇志书的内容框架和编写要求;4.分工合作,根据大纲,对各部分内容进行分工,明确责任人和完成时间;5.撰写编纂稿件,各责任人按照分工完成稿件的撰写,确保内容准确、详实;6.审查修订,编纂领导小组对各稿件进行审查,确保内容的客观性和准确性;7.编辑排版,对审查通过的稿件进行编辑排版,保证书籍的整体质量;8.出版发行,完成镇志书的编辑工作后,进行出版发行,让更多人了解镇的历史文化。

五、编纂保障。

1.加强宣传,通过各种渠道宣传镇志书编纂的意义和进展情况,动员更多人参与进来;2.优化资源配置,合理配置编纂经费和人力物力,确保编纂工作的顺利进行;3.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的组织领导机制,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任务,形成合力;4.加强协调沟通,各成员之间加强协调沟通,解决工作中的问题,确保编纂工作的顺利进行。

中卫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中国名镇名村志编修工作的通知

中卫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中国名镇名村志编修工作的通知

中卫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中国名镇名村志编修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卫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7.09.25•【字号】卫政办发〔2017〕133号•【施行日期】2017.09.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化正文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中国名镇名村志编修工作的通知卫政办发〔2017〕133号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市直各部门、直属机构: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国办发〔2015〕64号)《宁夏回族自治区地方志事业发展实施方案(2016年-2020年)》(宁政发〔2017〕83号)精神,充分挖掘保护名镇名村,开发利用镇村文化,延续传统文脉,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经市人民政府研究,决定开展中国名镇名村志编修工作,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明确目标任务,科学制定工作规划方案全市名镇名村志编纂的总体目标:以全国文明村镇、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新农村建设示范(试点)村镇、其他特色名镇名村为重点,2020年前出版名镇(乡)志7部、名村志22部。

其中,沙坡头区出版名镇志5部、名村志13部;中宁县出版名镇志2部、名村志4部;海原县出版名村志5部。

鼓励、支持各县(区)开展上述名镇名村以外的其他镇、村志的编纂出版。

各县(区)要结合本地实际,科学制定本县(区)名镇名村志编纂工作规划和实施方案,明确任务,落实责任,抓好落实。

二、认真组织实施,确保名镇名村志的编纂质量各县(区)要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在编纂过程中,要广泛收集当地自然人文、经济社会、乡风民俗方面的资料尤其是微观资料,全面、系统、真实、准确地记述镇、村的历史与现状,充分反映乡村改革开放的进程与成果。

要遵照志书编纂规范,做到观点正确、体例科学、资料翔实、校核准确。

要借鉴中国名镇志丛书基本篇目、中国名村志丛书基本篇目及其编纂出版经验,在坚持志体的前提下,体裁运用、篇目设计、资料选择作适当创新,重点突出镇、村的名和特。

211209861_提升中国名镇志、中国名村志丛书质量探究

211209861_提升中国名镇志、中国名村志丛书质量探究

上。

出版社要营造一种“不断改进”的出版社文化,如安排全流程质检,对每一个出版环节进行量化要求并随时修正错误,努力减少甚至弥补各环节与读者需求之间的差距,包括理解差距、设计差距、执行差距等。

例如,为了让每一位编写者能深刻理解读者需求,应该召开图书编写会议,针对共性问题进行讨论,统一大家的认识。

大型的丛书、套书或者工具书,还必须成立相应的编委会,制定详细的编写要求。

而重要的稿件如教材等还应该增加审读人员。

一部图书的质量,固然与作者的撰写水平有关,但与编辑加工也关系密切。

编辑加工不仅仅是文字的修修补补,而是一项具有创造性的高层次智力劳动。

正如出版家刘杲所云:“编辑加工是创新,是对作品的增值。

创新既包括内容也包括形式。

编辑活动是创造性劳动。

”[15]另外,精品图书的产生不是一蹴而就的,还要重视读者意见反馈,通过重印、修订再版等不断完善,甚至还可以邀请读者亲自参与图书策划、试读初稿、营销宣传等工作。

(四)策划编辑与文字编辑协同合作编辑策划与编辑加工是编辑工作中前后相连的重要环节,有着同等重要的作用和地位[16]。

策划编辑、文字编辑应该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二者相互促进、互为基础、相辅相成,拥有共同的天职——出版精品力作。

策划思想的体现是图书编辑加工的精髓。

策划、加工两项工作分离后,在编辑加工过程中如何保证对图书策划思想的领会、贯彻、延续非常重要,也是编辑加工的难点所在[17]。

策划编辑应培养加工思维,加强合作互动,如邀请文字编辑参加书稿编写会等,从源头上对图书质量进行优化,特别是对导向性问题进行严格把关。

文字编辑应该学会站在策划编辑的角度换位思考,如书稿是否齐、清、定?书名是否科学、准确、简明?书稿是否满足编写意图?章节比例分配如何?重点是否突出?是否符合编写规范等。

五、结语魏晋文学家曹丕曾说,著书立说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作为传播知识、传承文明的出版工作莫不有如此之作用。

图书质量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图书质量源于设计是一套系统的工作方法,需要采用多种工具,从选题策划开始到后续的编写、审稿、编校,再到最后的印制与营销等,都离不开作者、社外专家以及出版社编、印、发、管等各环节的支持。

浅析名镇志的编写

浅析名镇志的编写

浅析名镇志的编写作者:杨开明来源:《青年时代》2018年第35期摘要:地方志是以保存地方历史资料为目的,作为地方文献的一种,其对于大多数群众而言似乎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虽然绝大多数群众认为名镇志对文化传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对名镇志的编写与利用了解较少。

多数名镇志字数高达百万字,甚至数百万字,名镇志的编写需要花费作者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需要广泛调研,谨慎选材。

本文对名镇志的编写原则、思路等进行了简要的阐述,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名镇志;思路;原则名镇志主要是对地方历史事件、自然环境、风土人情进行记录,综合性较强。

随着地方经济的发展以及自然环境的变化,镇志的修编工作尤为重要。

编写名镇志的过程中,修编人员需要客观、真实地记录村落文化以及重要事件,使镇志的阅读者可以在阅读后了解名镇发展的经济模式、发展历程等,同时修编人员也需要采用新思路、新方法修编名镇志,与时俱进,拒绝墨守成规。

一、修编名镇志的重要性(一)弥补原有内容的缺陷在我国,大部分镇的名镇志数量众多,他们编写的时间不同,编写的内容也存在较大的差异。

加之修编工作耗费的时间与人力较多,造成大部分名镇志的篇幅有限,无法较为全面地记录历史事件。

此外,由于不同作者认知水平的差异,部分作者认为这件事的重要程度较低,认为不应该记录在名镇志上;但是部分作者认为其对本镇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需要加以记录。

修编名镇志可以及时对过去名镇志不足的地方加以补充或修改,尽可能地详细、客观记录乡镇的自然环境、经济状况、风土人情以及事件等,使名镇志的内容更为充实,参考价值更高。

(二)提供可靠、客观的参考资料与行业志、专业志不同,名镇志的取材资料基本来自于民间,收集整理完毕后再逐层上报。

由于名镇志的参考资料多来自民间,修编人员所取得的参考资料通常较为详细,参考资料的可靠性也较高。

部分城志在修编的过程中需要对管辖范围内的镇各项情况进行了解,这就需要名镇志提供镇的具体参考数据[1]。

中国名镇志丛书参考篇目

中国名镇志丛书参考篇目

附件3中国名镇志丛书参考篇目•序・凡例•地图(XX镇在中国的位置图、XX镇在XX省的位置图、XX 镇行政区划图)・目录•概述(概括性地介绍本镇的总体面貌、社会变迁、经济建设、名胜古迹、地域文化,突出名特)•基本镇情政区建置地理位置(记述经纬度、四至八到、面积、区位特点等)地名由来(记述地名产生及演变)建置沿革(记述历代区划设置、隶属变化情况等,不要过多记述县以上行政区划变动)辖区变迁(记述历代所辖区划调整、村庄社区简况等)自然环境地质地貌(记述地质构造、地貌特点、丘陵、山脉等)气候水文土壤植被自然资源(记述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动植物资源等)人口姓氏人口总量(记述人口数量变化情况)源流迁徙(记述人口来源、流动有关情况)人口构成(记述性别、年龄、婚姻、家庭、民族构成情况)姓氏构成(记述姓氏个数、主要姓氏、占比等情况)镇域经济经济总量与结构产业经济社会发展社会事业(简述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概况)居民生活(记述居民收入支出、社会保障、休闲娱乐等)精神文明建设(记述道德模范、文明创建等情况)镇村建设镇区建设(记述镇区布局、功能区建设等)基础设施(记述道路、交通、水利、邮政、通信、市场等设施建设情况)公用事业(记述供水、供电、供暖、供气等建设情况)★文物古迹(非必设类目,主要针对历史文化名镇,在全国或国际上有重大影响的文物胜迹可升格为类目)古遗址(记述早期人类活动场所、聚落址、城址、宫殿衙署遗址、祭祀遗址、寺庙遗址、窑址、矿冶遗址、战场遗址、军事设施遗址、道路桥梁码头遗址等)古墓葬(记述帝王陵寝、名人或者贵族墓等)古建筑(记述城垣城楼、宫殿府邸、宅第民居、坛庙祠堂、衙署官邸、学堂书院、驿站会馆、店铺作坊、牌坊影壁、亭台楼阙、寺观塔幢、苑囿园林、桥涵码头、堤坝渠堰、池塘井泉等)石窟寺和石刻(记述石窟寺、石刻、岩画等)革命遗址(记述具有重要纪念意义、教育意义的革命斗争旧址)馆藏文物(记述历史上各时代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图书资料、代表性实物等可移动文物情况)★古镇保护(非必设类目,主要针对历史文化名镇,记述古镇风貌、历史文化保护区及古建筑保护等)古镇风貌镇域布局(记述古镇格局、功能分区等情况)景胜概览(记述古镇景观分布情况等)保护规划(简要记述规划出台、编制情况、规划内容、规划完成情况,不收录规划文件全文)总体规划(记述古镇保护的整体规划)专项规划(记述针对古镇中某一具体保护对象的规划)保护管理管理模式(记述保护机构、保护区设置等情况)保护措施(记述古建维修、环境整治等情况)★特色经济(非必设类目,主要针对经济名镇、其他特色镇,记述经济发展现状、经济发展过程、支柱产业、全国地位,历史上有影响的商贸行业、老字号、集市贸易、商业街区和专业市场、特色产业等。

乡镇志书编纂工作方案

乡镇志书编纂工作方案

乡镇志书编纂工作方案一、背景和目标乡镇志是一本记录乡镇发展历程、文化特色以及乡镇重要事件的重要资料。

编纂一本全面、准确、具有代表性的乡镇志,对于传承乡土文化、促进乡镇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工作方案旨在明确乡镇志书的编纂内容、流程、时间节点,确保编纂工作的科学性、系统性和高质量性。

二、编纂内容1. 乡镇概况:包括乡镇的地理位置、历史沿革、行政区划、人口情况等基本概况,以及乡镇的经济特色、农业产业、工业布局等发展情况。

2. 乡镇文化:包括乡镇的传统文化、民俗风情、文化传承等方面的介绍,重点突出乡镇的独特文化特色和地域特点。

3. 乡镇重要事件:记录乡镇发生的历史事件、重大经济发展项目、社会事务等方面的内容,包括时间、地点、人物等相关信息。

4. 乡镇风物人物:记录乡镇的自然风景、名胜古迹、村落建筑等方面的景观,同时介绍乡镇的杰出人物、文化名人等。

5. 乡镇档案资料:搜集整理乡镇的相关档案、文献资料,包括历史文件、照片、地图、人口普查等资料。

6. 其他重要内容:根据乡镇特点和需求,可以适当增加其他重要内容,如经济统计数据、工业布局图、人口发展趋势等。

三、编纂流程1. 制定计划:成立乡镇志编纂工作小组,制定乡镇志编纂工作计划,明确编纂内容、工作流程和时间节点。

2. 资料收集:组织调查员对乡镇相关资料进行收集,包括档案文献、照片、口述资料等。

3. 材料整理: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归档,建立乡镇志编纂的资料库。

4. 撰写编译:根据乡镇志编纂的内容,对资料进行撰写和编译,确保内容准确全面。

5. 校对修订:编写完成后,组织专业人员进行校对和修订,保证语言通顺、信息准确。

6. 设计制作:对编纂完成的乡镇志进行设计和制作,包括封面设计、版面排版等。

7. 印刷发行:选择专业印刷机构,对编纂完成的乡镇志进行印刷和装订,同时进行发行宣传。

四、时间节点1. 乡镇志编纂工作小组成立和计划制定:XX年X月2. 资料收集和整理:XX年X月-XX年X月3. 撰写编译和校对修订:XX年X月-XX年X月4. 设计制作和印刷发行:XX年X月-XX年X月五、工作推进方式1. 组织开展编纂工作小组会议,确保工作进度和质量。

关于《中国名镇志丛书》《中国名村志丛书》编修的思考

关于《中国名镇志丛书》《中国名村志丛书》编修的思考
[11]民 国时期 ,在 某些省份 ,在县 以下、乡镇村 以上还设有 区一级 自治单位 。 [2]陈光贻稀 见地方志提要 fM1.齐鲁书社,1987. 【3】钱茂伟.浅谈公众社 区史的编写Ⅱ1.中国地 方志,2015,(9).
一 55—
2018年第 2期 总 第 20期
史 志 学 刊
沈松平 乔方悦 ,关于《中国名镇志丛书》《中国名村志丛书》编修的思考
关于《中国名镇志丛书》 《中国名村志丛书》编修的思考
沈松 平 乔 方悦
(宁波大学 人 文与传媒 学院,浙江 宁波 315211)
摘 要 国务院 办公 厅颁 布 的《全 国地 方 志事 业发展 规 划纲 要 (2015—2020年 )》的 出台和 国家对 文 化 事 业 的 关 注 ,以及 基 层 文 化 的 觉 醒 ,促 使 修 志 向社 区 、乡镇 、村 延 伸 ,乡镇 村 志 编 纂 迎 来 了 勃 发 的 季 节 。 《中国名镇 志丛 书》《中国名村 志丛 书》的适 时推 出,既符合 志体 ,秉 承 了乡镇 村 志编 修 的本 意 ,又在 形 式上 有 所 创 新 ,是 普 及 方 志 、拓 展 读 志 用 志 的 一 大 创 举 ,也 是 中 国传 统 方 志 文 化 走 向世 界 的有 益 探 索 。
Jour n al of History and Chorography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N0.2.2018 Serial No.20
当拓展了地方志机构的工作范围 ,“重视军事 、武警及其他各类专业志鉴 、民族地区地方志 、乡镇村志和地方 史编纂工作。加强对已开展和准备开展志鉴编纂工作的行业 、部 门、单位等的业务指导和管理 。支持 民族地区 做好地方志编纂工作。指导有条件的乡镇(街道)、村 (社 区)做好志书编纂工作。做好 中国名镇志文化工程 、中 国名村志文化工程组织编纂工作”【 。修志向社区、乡镇 、村延伸 ,乡镇村志的编纂迎来 了它勃发的季节。截 至 2016年 9月底 ,全国累计 已出版乡镇志 、村志 4700多部 。2015年 5月 ,中国社会科学院(具体 由中国 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 、方志出版社负责实施 )又适时启动了中国名镇志文化工程 ,至 2016年 5月 12日推 出了首批《中国名镇志文化工程丛书》(以下简称“《中国名镇志丛 书》”)共 11部 ,分别是江苏省《周庄镇志》 《同里镇志》《用直镇志》,河北省《第一关镇志》,天津市《天穆镇志》,上海市《枫泾镇志》,浙江省《钱清镇志》, 山东省《冶源镇志》,湖北省《三阳镇志》,四川省《李庄镇志》,广东省《虎 门镇志》。2017年 12月 12日,又推出 了第二批《中国名镇志丛书》共 26部 ,分别为黑龙江省《瑷珲镇志》,上海市《南翔镇志》,江苏省《沙家浜镇志》 《虞 山镇 志》《千灯镇 志 》《东 山镇 志》《巴城镇 志 》《阳澄湖镇 志 》《震 泽镇 志》《黎里镇 志》《浏 河镇志 》《锦 丰镇 志 》 《湾 头镇 志》,浙 江省 《泽 国镇 志 》《乌 镇 志》,安徽 省 《汤池 镇 志》,福建 省 《永 宁镇 志》,山 东省 《中心 店镇 志 》,湖 北省《保安镇志》,湖南省《寨市苗族侗族乡志》《王家坪镇志》,广东省《小榄镇志》《松 口镇志》,贵州省《德凤镇 志》,陕西省《青木川镇志》,新疆维吾尔 自治区 匕庭镇志》。2016年 10月 ,中国名村志文化工程又正式启动 , 2017年 12月 29日推出了首批《中国名村志文化工程丛书》(以下简称 “《中国名村志丛书》”)26部 ,分别是北 京 市 《高碑 店村 志 》,天津 市 《凌庄 子村 志》《双街村 志 》《王 兰庄 村志 》,河 北省 《庙 宫村 志》,山西省 《乔 李村 志 》, 辽宁省《獐 岛村志》,吉林省《防川村志》,黑龙江省《八岔村志》,上海市《中洪村志》,江苏省《开弦弓村志》,安 徽省《黄里村志》《仁里村志》,福建省《大京村志》,山东省《陶家夼社 区志》《古现东村志》《李家疃村志》,河南 省《陈砦村志》,湖北省《青林 寺村志》,湖南省《马头溪村志》,广东省《上岳村志》,广西壮族 自治 区《扬美村 志》,重庆市《兰英村志》,贵州省《魁胆村志》,陕西省《东岭村志》,宁夏回族 自治区《梁堡村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4中国名镇志丛书编纂规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中国名镇志丛书编纂,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本丛书编纂实际,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各志使用记述体,以现代语体文表述。

要求文风朴实、严谨、简洁、流畅、优美,可读性强,内容表述准确、清楚。

所用词语、计量单位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图表绘制、标题排列、文字书写必须清晰、规范。

第二章标题、目录第三条各志按类目、分目、条目三个层次排列。

类目、分目、条目标题前不加序号。

条目以下一般不设标题,如确实需要,则依次冠以楷体小标题。

第四条各志目录编到条目一级。

第三章文字、标点第五条各志用字以2013年6月5日国务院公布的《通用规范汉字表》和1986年10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发布的《简化字总表》为准。

古籍引文及古人名号如简化后易造成误解的,可仍用繁体字,个别冷僻字加注音。

异体词用法参照2002年3月31日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发布的《第一批异体词整理表(试行)》。

第六条外文字母一律按印刷体书写,易混淆时须注明语种(如法文、英文等)。

第七条标点符号按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11年12月30日联合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GB∕T15834∙2011)使用。

表示数值的范围,用浪纹连接号“〜”,如“20%~30%”;表示时间的起止,用一字线“一”,如“1991—1992年“;两个相关的名词(汉字)构成一个意义单位,中间用占一个字位的横线连接号“一”,如:“北京—广州直达快车”;表示产品型号,中间用占半个字位的连接号如:“神盾100-120型X光机二第四章专有名词、术语第八条较长的专用名词(如文件、会议、公报、组织机构名称等)多次出现,在第一次出现时必须使用全称,并括注简称,再次出现时可用简称。

第九条简称必须按志体规范。

如“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简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不简称“三中全会”或“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不简称“党中央”;“中共十五大”不简称“党的十五大”或“十五大”;“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不简称“入世二某些词语加引号应与国家出版物一致。

如:“文化大革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有利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左”倾错误。

涉及台湾地区的所谓政府机构,均须变通处理。

第十条记述各个历史时期的朝代、行政机构、党派团体、官职、地名等,一律采用当时称谓。

古地名在各类目第一次出现时应括注今名。

第十一条外国地名、人名、党派、政府机构、报刊、书籍等译名,均以新华社译名或专业工具书通用译名为准。

鲜为人知的专名,需括注外文原名。

第十二条人物一律直书其姓名,不加“先生”“同志”等敬词,也不加褒贬词。

必须说明身份时可冠以职务职称,如市长某某某、镇长某某某。

第十三条用第三人称表述,不用“我镇”之类的词语。

第十四条引用文件一般不注文号,如文件名称不宜公开,可写“根据有关规定”。

第十五条专业术语的使用务求规范、准确,一般以各专业辞典正条为准。

第五章时间第十六条表述时间必须有确指,不使用“今年”“去年”“近年”之类的代词,也不用“最近”“目前”等概念词。

第十七条中华民国成立以前的纪年,先写历史纪年,括注公元纪年。

如: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o中华民国以后的纪年,均使用公元纪年。

第十八条人物生卒年之间使用一字线“一”,如:“毛泽东(1893—1976),,o第十九条年份不能简称,如:“1991年”不能写作“91年”,“1992—1994年”不能写作“1992—94年”,不使用“1980年代”的写法。

第二十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不简称“建国前”“建国后”,可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称“解放”必须让读者明了所指的地域,如:“XX镇解放后”“XX镇解放前二第六章数字第二十一条下列情况应当使用阿拉伯数字:(一)表示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分、秒,如:20世纪80年代,1995年7月1日,8时30分20秒。

(二)表示年龄,如:60岁。

(S)表示统计数字、倍数、百分比、分数,如:150千克、3倍、12%、1/3o(四)表示温度、功率等物理量,如:30℃,25瓦。

(五)表示地理经纬度,先记述纬度,后记述经度,如:北纬111。

7'39",东经113。

7,39〃。

(六)引文标注中的版次、卷次、页码,如:1981年第1版第1卷第70页。

(七)部队代号、证件号码、产品型号和其他序号、代号、代码,如:84026部队、国家标准GB2312-80、国内统一刊号CNII-1399、HP-3000型电子计算机。

第二十二条下列情况应使用汉语数字:(一)表示序数,如第一章、第二名。

但与阿拉伯数字连用时则改用阿拉伯数字,如:“1992年第2期”,不写作“1992年第二期”。

(二)相邻的两个数字并列连用表示概数,必须使用汉字,连用的两个数字之间不得用顿号“、”隔开,如:四十五六岁、三四天、七八十种、一两个小时、五六万套。

(三)带有“几”字的数字表示约数,必须使用汉字。

如:十几年、一百几十次、几十万分之一。

(四)用“多”“余”“左右”“上下”“约”等字表示的约数,一般用汉字。

如果是具有统计和比较意义的一组数字,其中既有精确数字,也有用“多”“余”等表示的约数时,为保持局部一致,其约数也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

如:共选送摄影作品60多幅、书画作品16幅、其中有10余项作品获奖。

(五)朝代纪年、农历月日、星期,如:清光绪三年、农历三月十五日、星期六。

(六)位于定型的词、词组、成语、习惯用语、诗词、古文中的数字,缩略语或具有修饰色彩的词语中作为语素的数字,如:五四运动、一系列。

(七)整数一至十,如果不是出现在具有统计意义的一组数字中,可以用汉字,但要照顾上下文,保持局部一致。

如:一个人、三本书、六条意见。

(A)含有月、日简称表示事件、节日和其他意义的词组。

涉及一月、十一月、十二月,应用间隔号将表示月和日的数字隔开,并加引号,避免歧义,如:“一・二八”事变、“一二・九”运动;涉及其他月份时,不用间隔号,是否加引号,视事件知名度而定,如:五卅运动、“五二声明。

对现代、当代事件,可使用约定俗成的阿拉伯数字表示法,如:“5・12”汶川特大地震、“4・20”专案组等。

第二十三条全书行文和图表中的数字一律不分节,如:“567833万元”;有小数位的,小数点后只保留两位,如“5678.33",小数点后的末位为“0”的,应删去“0”,只保留一位,如:“5678.30”应表述为“5678.3”。

五位数以上(含五位数)的多位数,在行文中一般改写为以万、亿作单位的数,但不能以十、百、千、十万、百万、千万、十亿、百亿、千亿作单位(千克、千米、千瓦等法定计量单位不在此列)。

原则上,小数点后根据四舍五入原则保留两位,如:“13500千米”写作“135万千米”,不能写作作万3千5百千米”;“123456元”写作作2.35万元同一图、表中,小数点后保留位数原则上应相同。

第二十四条其他未提及的数字用法,应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11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出版物上数字用法》(GB/T15835-2011)为准。

第七章计量单位第二十五条计量单位采用国家技术监督局1993年12月发布的《量和单位》系列国家标准。

历史上使用的计量单位,如斗、石、里、尺、磅、华氏度等在引文时可照录,但以类目为单位首次出现时应加注。

第二十六条行文中除摄氏度(°C)、角度(。

)、角分(,)、角秒(”)外,其余计量单位一律使用汉字而不用单位符号。

如:“68千米”不写作“68km”。

在必须载录的公式中,计量单位可使用符号。

表示某一范围的数量,数字后均要有量值范围。

如“5万元〜7万元”,不得写作“5〜7万元”。

“30%~40%”,不得写作“30〜40%”。

第八章注释、引文、参考文献第二十七条行文中的注释一律采用页下注(即脚注),每页单排,顺序编号采用注码①、②、③……,不编通码。

第二十八条引文要忠实于原文,不得随意改动。

衍文和明显的错别字加圆括号“()”,改正和增补的字加方括号“口”,残缺的字则用“口”充填,缺多少字就填多少个“口”。

第二十九条引文必须注明出处,注释应要素齐备,便于读者查核原文。

注释格式执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15年1月29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行业标准《学术出版规范注释》(CYZT121-2015)o引自书籍者,注明作者(编者)姓名、书名、卷次、出版单位、出版时间、页码。

如:“列宁:《新生的中国》,见《列宁全集》,中文2版,第2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208页J引自报刊者,必须注明作者姓名、文章标题、报刊名称、年月日或期数,如:“李四光:《地壳构造与地壳运动》,载《中国科学》,1973(4),400〜429页。

”引用网上资料,要注明网站(网址)、标题、作者(编者)、下载时间。

第三十条尽量引用原著,一般不用转引。

如确需转弓1须准确引用,并说明转引自何处。

第三十一条引用原文需加引号,转述大意不加引号。

第三十二条主要参考文献格式执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15年5月15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信息与文献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7714-2015),应注明主要责任者、提名项、其他责任者、版本项、出版项等,如:“顾炎武撰.京东考古录[M].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2.第九章图、照、表第三十三条图、照、表应做到精(精心设计)、准(准确细致)、简(简明具体)、清(清晰整洁)。

选用图、照应注重文献价值,突出时代特色和本镇特点。

如引用资料的图、表,最后全书将统一标注来源,不单一标明;如由资料等制得的图、表,在图或表下标明如下文字:"由……整理而得”。

第三十四条地图、线条图要求要素齐全、内容清晰,一般要求电脑制作。

照片包括黑白照片和彩色照片,应主题明确,图像清晰。

每张图照均须有简洁文字说明。

文字说明包括图名、时间、地点、事物、需要说明的人物的位置及时任职务,无广告色彩。

书于图照下,前空两字空,可于图题后标注绘制时间或拍摄时间。

图照下后空两字空,标注摄影者姓名或提供单位名称。

如“创意农庄(2015年)……×××摄/提供”等。

各篇所选(制)的图稿应随文附图。

第三十五条镇地图应报该镇所在省测绘局审核,并取得审图号,标注于地图左下角。

该镇在全国及全省的位置图由出版社统一制作,并申报审图号。

第三十六条表包括统计表、类目表,要求归类得当、类目明确、数据准确。

表一般包括表题、表头、表身三部分。

表题应包括时间、单位名(或地名)、事项等要素。

表中计量单位如相同,则在表上右侧后空一字空书写计量单位;如各栏单位不相同,则在表内单位栏中分别注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