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NSCLC:化疗让帕博利珠单抗如猛虎添翼

合集下载

贝伐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贝伐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PD*
Avastin every
3 weeks until
PD
progression
主要研究终点:OS
P=紫杉醇,200mg/m2 C=卡铂,AUC=6 PC方案为,最多不超过6周期
ECOG 4599: PFS & OS
Patients With PFS (%) Patients Surviving (%)
80
P < .001; HR: 0.66
Median PFS: 6.2 vs 4.5 mos
6-mo PFS: 55% vs 33%
60
1-yr PFS: 15% vs 6%
40
20 0 0
6 12 18 24 30 36 Mos
100
Carboplatin/paclitaxel
+
bevacizumab
SAiL研究:TTP
贝伐单抗联合标准治疗方案作为一线治疗非鳞癌NSCLC的安全性可,临 床可耐受
为晚期和复发非鳞癌NSCLC患者带来一定的临床获益
Lucio Crinò t,al. Lancet Oncol. 2010 Jul 20.
点评
ECOG 4599研究和AVAIL研究的疗效结果存在差异。AVAIL研究提示,低剂量 贝伐单抗也是安全和有效的,甚至疗效要略优于高剂量。而在ECOG 4599研 究中,PFS的获益程度(HR=0.66)要高于AVAIL研究,且紫杉醇+卡铂联合贝伐 单抗产生了明显的生存益处。造成这种分歧的原因目前尚不清楚,可能由于治 疗人群的不同和所使用的化疗方案不同,与PC方案相比,GP方案与贝伐单抗联 合应用时可能降低了贝伐单抗的附加效应。 紫杉醇联合卡铂可能是与贝伐单抗联合的更佳方案。

帕博利珠单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

帕博利珠单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

帕博利珠单抗与放疗、化疗的联合应用
帕博利珠单抗与放疗的联合应用
通过联合使用帕博利珠单抗和放疗 ,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肿瘤复 发率。
帕博利珠单抗与化疗的联合应用
联合使用帕博利珠单抗和化疗可以增 强药物疗效,降低治疗副作用。
帕博利珠单抗在综合治疗中的作用
帕博利珠单抗作为免疫治疗药物,在 综合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提高患者 生存率。
帕博利珠单抗治疗 非小细胞肺癌
01 04
02 05
03 06
帕博利珠单抗简介
帕博利珠单抗的来源
帕博利珠单抗的来源
解释内容一:帕博利珠单抗是一种 人源化单克隆抗体,由美国生物技 术公司Medarex研发。
帕博利珠单抗的应用领域
解释内容二:帕博利珠单抗主要用于 治疗多种癌症,如乳腺癌、结肠癌和 胃癌等。
由于帕博利珠单抗价格昂贵,部分患者无 法承担,导致社会公平性问题凸显。
帕博利珠单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对 医疗资源的影响
帕博利珠单抗的使用增加了医疗资源的消 耗,对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提出了更高的 要求。

感谢观看
帕博利珠单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 适应症
帕博利珠单抗适用于特定基因突 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对于其 他类型的肺癌可能无效或效果较 差。
帕博利珠单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优势
01
帕博利珠单抗的治疗效果
帕博利珠单抗能够显著提高非小细胞肺癌 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02
帕博利珠单抗的安全性
帕博利珠单抗的副作用相对较小,对患者的 身体健康影响较小。
帕博利珠单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可 能会引发一些常见的并发症,如肺 炎、皮疹、疲劳等。
处理帕博利珠单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 并发症的方法

驱动基因阴性晚期NSCLC 一线免疫治疗

驱动基因阴性晚期NSCLC 一线免疫治疗

驱动基因阴性晚期NSCLC一线免疫治疗肺癌作为发病率第一的肿瘤,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

近年来,肺癌的诊疗从化疗到靶向治疗再到免疫治疗,引领肿瘤的精准治疗模式。

对于驱动基因阴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 患者,多种程序性死亡受体 1( programmed death 1,PD-1) 和程序性死亡配体 1( 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 抑制剂取得显著疗效,在晚期 NSCLC 一线、二线治疗中获得适应证,并丰富了从单药治疗到联合治疗的格局,使得“chemo- free”有望成为可能。

免疫治疗为肺癌治疗模式带来改变的同时,也对肺癌治疗方案、生物标志物的选择和相关不良反应的治疗带来一定的挑战。

2011 年 Nature 发表的《Cancer immunotherapy comes of age》点燃了免疫治疗的燎原之火,众多研究陆续推出,主要集中于程序性死亡受体1( programmed death 1,PD-1) 、程序性死亡配体1( 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 和细胞毒性 T 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 cytotoxic T lympho- cyte-associated antigen 4,CTLA-4) 抑制剂。

自 2013年美国《科学》杂志将癌症免疫治疗评为“重大突破”以来,PD-1 /PD-L1 抑制剂作为免疫治疗中的主力军,在癌症治疗领域备受瞩目。

2014 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Federal Food and Drug Adminstra- tion,FDA) 首先批准pembrolizumab 和nivolumab 用于晚期黑色素瘤治疗,其适应证不扩大。

其中,对非小细胞肺癌(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 治疗的不断探索:从二线到一线,从晚期到局部晚期再到早期,从单药到联合,从泛人群到精准治疗,使得免疫治疗遍地开花。

帕博利珠单抗联合诱导化疗、放疗对中晚期肺鳞癌患者有较好治疗效果

帕博利珠单抗联合诱导化疗、放疗对中晚期肺鳞癌患者有较好治疗效果

肺癌是死亡率较高的一种恶性肿瘤,主要包括非小细胞肺癌和小细胞肺癌,其中前者占比80%。

肺鳞癌在非小细胞肺癌中占比约35%,多发于肺段支气管以上,以中央型较为多见,由于发病比较隐匿,很多患者在初诊时就已发展至中晚期,此时不适合采用手术治疗[1-3]。

由于肺鳞癌独特的临床表现、病理表现及基因突变特征,其在诊治过程中与肺腺癌有明显的区别,治疗方法十分有限,以铂类为主的化疗和放疗是其主要治疗方法Pembrolizumab combined with induction chemotherapy and radiotherapy has good clinical efficacy in patients with intermediate and advanced lung squamous cell carcinomaWANG Xinying 1,LI Jiashu 1,JIN Weiquan 2,GU Yuhai 31Department of Respirato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2Department of Gastroenterology,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Lianyungang,Lianyungang 222000,China;3Department of Respirato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Qinghai Provincial People's Hospital,Xining 810000,China摘要:目的探究帕博利珠单抗联合诱导化疗、放疗对中晚期肺鳞癌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肺部CT 表现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9年11月~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80例中晚期肺鳞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40例/组。

对照组给予诱导化疗+放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帕博利珠单抗。

晚期NSCLC抗血管生成药物的治疗--推荐意见更新CSCO 2020

晚期NSCLC抗血管生成药物的治疗--推荐意见更新CSCO 2020

晚期NSCLC抗血管生成药物的治疗--推荐意见更新CSCO 2020肺癌是目前我国乃至全世界致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

2018 年我国约有 77.4 万的新增肺癌病例,约有 69 万人死于肺癌。

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肺癌中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占比超过 80%。

在驱动基因阴性NSCLC 治疗决策演变的过程中,抗血管生成药物一直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

在2020 年CSCO 学术年会上,来自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的储天晴教授和大家分享了「晚期NSCLC 抗血管生成药物的治疗专家共识」-- 推荐意见更新。

主要就三大类抗血管生成药:抗VEGF/VEGFR 的大分子单抗,小分子多靶点抑制剂以及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的推荐使用意见进行了梳理。

抗血管生成药物用于晚期NSCLC 的临床证据及推荐意见更新由于药物可及性及临床适应症的限制,故今年指南更新与既往证据级别推荐相比采用了与CSCO 统一的等级推荐,I 级推荐主要为普适性的诊治措施。

晚期NSCLC 一线治疗及一线后维持治疗一线治疗主要更新要点:①对于驱动基因突变阴性,PS 0-1 分的晚期非鳞NSCLC 患者,推荐阿替利珠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卡铂及紫杉醇方案作为一线治疗选择(II 级推荐,1A 类证据,新增)。

②有EGFR 敏感型突变的晚期非鳞NSCLC 患者中,贝伐珠单抗联合其他TKI(吉非替尼)可作为一线治疗选择(II 级推荐,2B 类证据,新增)。

③ EGFR 敏感突变经TKI 治疗发生疾病进展后,且无证据提示T790M 突变的患者,或伴T790M 突变经奥希替尼治疗失败后的患者排除其他靶向药物治疗机会后,推荐使用阿替利珠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紫杉醇卡铂四药方案作为后线治疗选择(III 级推荐,2A 类证据)。

④对于驱动基因突变阴性,PS 0-1 分的晚期NSCLC 患者(包括鳞状NSCLC 与非鳞NSCLC),可一线使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长春瑞滨和顺铂治疗2-4 个周期(II 级推荐,2B 类证据,删除对延长内皮抑素使用时间推荐)。

2021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进展盘点(全文)

2021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进展盘点(全文)

2021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进展盘点(全文)Ib期KEYNOTE-001研究旨在评估帕博利珠单抗治疗晚期肿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其中包括了NSCLC患者。

该研究初步确定了帕博利珠单抗的使用方法、剂量,探索了PD-L1表达的疗效预测价值。

2019年美国临床肿瘤学年会(ASCO)更新的KEYNOTE-001研究NSCLC队列随访5年的OS结果显示,初治患者的mOS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22.3个月(95%CI 17.1~32.3)和23.2%,而经治患者的mOS 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10.5个月(95%CI 8.6~13.2)和15.5%,从而证实了帕博利珠单抗用于初治或经治晚期NSCLC,可以带来长期获益。

III期KEYNOTE-024研究将帕博利珠单抗作为一线治疗PD-L1 TPS≥50%且无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基因突变的晚期NSCLC(包括腺癌和鳞癌)患者。

结果显示,帕博利珠单抗对比含铂化疗显著延长mPFS(10.3月vs 6.0月,HR=0.50,95%CI 0.37~0.68,P<0.001)并显著改善客观有效率(ORR)(44.8% vs 27.8%),且免疫治疗组具有更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尽管化疗组患者超过50%以上交叉接受帕博利珠单抗治疗,帕博利珠单抗组的mOS仍显著延长(30.0月vs 14.2月,HR=0.63,95%CI 0.47~0.86)。

基于该结果,2016年10月美国FDA 批准帕博利珠单抗用于PD-L1高表达(TPS≥50%)、EGFR/ALK阴性的转移性NSCLC的一线治疗。

2020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年会公布的KEYNOTE-024研究5年随访OS结果显示,帕博利珠单抗单药组5年OS率是化疗组的近2倍(31.9% vs 16.3%),mOS分别为26.3个月和13.4个月(HR=0.62,95%CI 0.48~0.81),这是第一个报道晚期NSCLC一线免疫治疗5年疗效的III期研究,也预示着免疫治疗将改善晚期NSCLC 患者整体生存状态。

晚期NSCLC化疗进展课件

晚期NSCLC化疗进展课件
4814
0.66 (0.58-0.75)
<0.001
0.06
8
1年生存率
2药 vs. 单药
13
4125
0.80 (0.70-0.91)
<0.001
0.03
5
3药 vs. 2药
10
22498
1.01 (0.85-1.21)
0.88
0.59
0
中位生存期
2药 vs. 单药
30
6022
Delbaldo C, et al. JAMA 2004; 292:470-484.
疗效
研究数
患者数
OR (95%CI)
P值 (治疗效应)
P值(异质性)
绝对获益(%)
ORR
2药 vs. 单药
33
7175
0.42 (0.37-0.47)
<0.001
<0.001
13
3药 vs. 2药
35
铂类单药地位的确立
第三代化疗药物含铂双药
中位总生存
6-8个月
8-10个月
10-16个月
组织学指导下的个体化治疗
1998年《临床肿瘤研究杂志》 “1990s的研究显示,应用紫杉醇、多西紫杉醇、吉西他滨、长春瑞滨和伊立替康五种药物治疗具有更高的有效率和更长的生存期”
Bunn PA Jr. Kelly K. Clin Cancer Res. 1998; 4(5):1087-100
培美曲塞非鳞癌优选:开创化疗药物组织学分型治疗先河
NSCLC组织学分组
一线治疗Pem/Cis vs. Gem/Cis
维持治疗Pem vs. Placebo
二线治疗Pem vs. Doc

佩姆博利珠单抗 (Pembrolizumab)使用说明书

 佩姆博利珠单抗 (Pembrolizumab)使用说明书

佩姆博利珠单抗 (Pembrolizumab)使用说明书佩姆博利珠单抗 (Pembrolizumab)使用说明书I. 概述佩姆博利珠单抗(Pembrolizumab)是一种新一代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被广泛应用于癌症治疗领域。

该药物通过抑制PD-1(程序性死亡-1)受体,激活免疫系统,促进对肿瘤的攻击,有望成为一种有效、创新的治疗癌症的药物。

本使用说明书将详细介绍佩姆博利珠单抗的使用方法、剂量指导、不良反应及预防措施等相关信息。

II. 药物特性佩姆博利珠单抗是一种单克隆抗体,通过与PD-1受体结合,抑制其与PD-L1(程序性死亡配体-1)的结合,从而阻断肿瘤细胞获得的免疫逃逸信号。

该药物具有以下特性:1. 高选择性:佩姆博利珠单抗特异性地与PD-1受体结合,不与其他受体发生交互作用。

2. 长效作用:单次注射后可维持较长时间的药效,减少频繁注射的需求。

3. 耐受性良好:佩姆博利珠单抗常见不良反应轻微,患者耐受性良好。

III. 适应症佩姆博利珠单抗适用于以下适应症:1. 未经治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且肿瘤表达PD-L1(≥50%);2. 经充分手术切除的高风险恶性黑色素瘤患者,以帮助预防肿瘤复发或转移。

IV. 使用方法1. 按体表面积计算剂量:佩姆博利珠单抗的剂量应根据患者的体表面积确定,建议剂量为2 mg/kg。

2. 给药途径:佩姆博利珠单抗通过静脉注射给药,注射速度应控制在30分钟内完成,不得加入其他药物混合使用。

3. 给药周期:每隔3周进行一次佩姆博利珠单抗的治疗,持续至疗效不佳或出现不可接受的毒性反应。

4. 治疗方案调整:如果患者出现严重毒性反应,建议降低剂量、延长给药间隔或中断治疗,直至不良反应缓解。

V. 不良反应及预防措施佩姆博利珠单抗的不良反应轻微,主要包括:1. 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如疲劳、发热、恶心、皮疹等。

强调提醒患者及时向医生报告不适症状,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 免疫相关副反应:如甲状腺功能异常、肝功能异常、肺炎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晚期NSCLC:化疗让帕博利珠单抗如猛虎添翼
帕博利珠单抗的出现,给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带来了更多生存获益。

但是,化疗能否让帕博利珠单抗如虎添翼呢?5月份,发表在《J Immunother Cancer》的一项研究,给出了答案。

化疗能否助力帕博利珠单抗?▲▲▲
随着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研究的不断深入,帕博利珠单抗单药已成为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肿瘤比例评分(TPS)≥50%的晚期NSCLC患者的首选治疗。

在PD-L1表达未选择的患者中,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化疗优于单纯化疗。

然而,由于缺乏头对头比较,相对于帕博利珠单抗单药,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化疗能否进一步改善临床疗效,仍存在争议。

PD-L1 TPS≥50%的晚期NSCLC 二者联手获益更大▲▲▲
发表在《J Immunother Cancer》的该项研究,采用频率分析法对帕博利珠单抗+化疗与帕博利珠单抗单药进行了间接比较。

主要结局是总生存期(OS)、无进展生存期(PFS)和客观反应率(ORR)。

检索帕博利珠单抗+化疗或单药治疗与化疗相比的随机试验数据。

共纳入5项试验,涉及1289名患者。

直接比较荟萃分析显示,与化疗相比,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化疗(ORR:相对风险(RR)=2.16;PFS:危害比(HR)=0.36;OS:HR=0.51)与帕博利珠单抗单药治疗(ORR:RR=1.33;PFS:HR=0.65;OS:HR=0.67)均能显著改善临床疗效。

间接比较则显示,依据ORR(RR =1.62,1.18~2.23)和PFS (HR=0.55,0.32~0.97),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化疗优于帕博利珠单抗单药治疗。

另外,OS有改善的趋势(HR 0.76,0.51~1.14)。

总之,在帕博利珠单抗的基础上加用化疗,可进一步改善PD-L1 TPS≥50%的NSCLC患者的预后。

晚期NSCLC患者首选帕博利珠单抗+化疗▲▲▲
今年3月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对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化疗这一方案给予了肯定,已经批准一线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
突变阴性和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阴性的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

所以,在临床上,只要患者适合并能耐受化疗,一线化疗+帕博利珠单抗治疗无疑是晚期NSCLC患者的首选。

而对于那些不适合或不耐受化疗的患者,可考虑一线使用帕博利珠单抗进行单药治疗。

(选题审校:刘天碧编辑:贾朝娟)
(本文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药剂科翟所迪教授及其团队选题并审校,环球医学资讯编辑完成。


参考资料:J Immunother Cancer. 2019 May 3;7(1):120.
/pubmed/3105317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